国学作文

2021-06-01 国学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学作文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作文 篇1

  国学,乃华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蕴、乃华夏民族千年之精华,它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气节。其底蕴的优厚,使得现在的人们依然感到心旷神怡,当读到一篇好的古文时,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刹那感到了内心深处的净化,超凡脱俗。

  有人问我,问我怎样比喻国学?我这样回答:“国学就像一壶好茶,有着青山绿水的韵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无穷。”的确如此,如同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般,真是人间最享受的事。就从我华夏历史最早的一部经典《大学》说起,他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为核心。

  提出了:“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至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生养性不只是内醒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书我想这也是古人当中君子们都有的宝贝吧。

  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也就是《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含义,在后面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读了以后虽然周围没有其他声音,可是却会让人感觉气势浩荡,激情澎湃,让人引起共鸣。虽然现在是强大先进的社会,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十分先进。

  灯取代了蜡烛、手机取代了书信、汽车取代了马车、高楼大厦取代了小平屋。但是,古人的这些言论,这种修身养性的精髓,现在人能做到吗?发自内心的,大多数古人要两袖清风得多、要高风亮节得多。现在回想古时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难忘的时光!再向古人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不得不感到与众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耸,高山流水的曲调送入双耳,茶已泡得浓香纯,我眼睛已紧闭,在这诗文的意味下回望那远古的大地……

  我梦想着来到了曾经壮观的好水云南滇池,那真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孙髯在大观楼题的长联,深情描绘了着壮观景色,“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奋人心,气壮山河!可是,现在的滇池啊,唉!我也梦想来到西湖,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也没有了漂亮的面貌了。曾经的世界不在了。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历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弹完了,茶也干了,这时我睁开了双眼,我知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千疮百孔的世界。这意味悠长的国学啊!一时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壶好茶,来再好好品一品、读一读。

国学作文 篇2

  老师,对于我来说,就像前方皎洁的白月光,明亮而又透彻的一湾细水。在引领着我,照耀着我,劈开荆棘,前往大路坦途。

  我有过很多老师,但是最让我佩服的是我的国学老师。他姓唐,他能用丰富多彩的词汇将无数典籍串联在一起,也能在幽默诙谐的语气中叙述国学的乐趣。

  我想大多数同学都会认为国学是枯燥而无味的,譬如《论语》、《左传》、《庄子》、《大学》、《中庸》一类。你这么想,可能是因为不对它繁琐的词句有什么理解,也不明白它其中的种种繁文缛节,但当你真正读懂它的时候,你会明白它冗长的词句都是因为谨慎;一切的规矩都是因为不想与礼数背道而驰。

  我以前也特别不喜欢这一类国学典籍,因为它们总要求别人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但在我的国学老师的教导、丝丝分析之下,我突然觉得,这些书,也没什么不可取的地方,在这一点上,我要由衷地感谢我的国学老师。是他,让我感受到了这些文字的魅力,让我愿意用它们来提升自身的优雅品行和平稳性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合着老师的讲解,我仿佛透过书本,看见一位白衣君子,他的两鬓早已斑白,但他仍然精神矍铄,有少年之风。他的身姿挺拔颀长,十分好看。他的面前是汹涌澎湃的大海。

  我的国学老师,对我来说是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引领者,这样的老师我会终生珍惜。

国学作文 篇3

  国学经典传承着悠悠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记载了神州大地上下五千年的知识精髓,它为炎黄子孙书写出最为骄傲的一笔。在我还对周围一切都懵懂无知的时候,妈妈就常在我耳边经常诵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稍懂事时,妈妈又给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从此以后我便深深地爱上了国学经典。

  先前我是个慢性子的小女孩,每次做作业时不紧不慢的,甚至边做边玩,妈妈的唠叨声和爷爷的教诲声不绝于耳,成为我学习、做作业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那时的我不但没有改进,反而觉得非常反感。自从暑假妈妈陪我重温了《论语》、《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诵读后,我才意识到自己以前错得多么的厉害。

  《论语》里有一句:“学而不知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深深的触动了我,它告诉我学习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仅靠认真,学习不会有多大的进步;而只掌握思考方法,却不认真,成绩也不会好。只有两样具备,才能取得好成绩。现在我做作业时,刚想偷懒,就会想起《论语》的这句话,马上收起了玩心,专心做作业,它为我敲响学习的警钟,时刻萦绕在我耳边伴我成长。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尽可能的帮父母做点我力所能及的家务。放学后,我会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捶背……《三字经》里不是说过“香九岭,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吗!何况自从我得了“过敏性咳嗽”以来,妈妈每天晚上没睡几个小时,还怕咳嗽耽误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抽出时间给我辅导功课,并鼓励我注意身体和学习两不误,妈妈还要上班,虽然累,却没有一丝怨言。我的生命、智慧……都是父母给予的,难道我不应该孝顺他们吗助人为乐、尊师爱教、爱护公物、勤俭节约都是好的优良品德。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小学生更要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从身边的一些所谓“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

  国学经典,不但给我学习、生活带来了帮助,还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是我生命里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来的路就算再崎岖坎坷,我也会迎难而上!

国学作文 篇4

  茶艺是我国在全世界最早拥有的一项学问。它,富有香气;它,富有文化;它,富有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是国之文学。

  在冬令营的几天中,我们跟着老师学到了许多关于茶的知识,让我们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增长了知识,收获颇丰。

  在第一节课,老师先讲了茶的基本知识:先是茶分六大种,有红茶、黄茶、绿茶、白茶、黑茶与乌龙茶。再是茶的吸味性很强,不能和有异味的东西放在一起,不然异味会代替茶香。然后是茶的四个礼:鞠躬礼,分九十度鞠躬、六十度鞠躬与三十度鞠躬;伸手礼,右手五指自然相并,手从胸部伸出,示意客人用茶;点头礼,如果客人正在说话,可以点头示意客人用茶;扣手礼,两指相并在桌子上扣一下,寓意对主人倒茶的感谢。最后是倒茶凤凰三点头,寓意三点:对来宾的尊重、冲出茶香、看到茶在杯中上下翻飞。最后,老师讲了绿茶泡法:在玻璃杯里,用八十五度水泡,使用中投法,绿茶一泡是精华。

  第二节老师先讲了乌龙茶泡法:在紫砂壶里,用一百度水,乌龙一泡养茶壶,二泡喝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又讲了紫砂壶一生都只能泡一种茶,以养茶壶。最后倒清水也有清香。

  茶,是我国独有的精神文化,是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啊,我爱茶!

国学作文 篇5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记载。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道出人生真谛的记述。其蕴含的哲理,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还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譬如《三字经》是启蒙的范本。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被誉为“袖里通鉴”《百家姓》可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姓氏的起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的最久远,运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至于《弟子规》所包含了中国文化所提倡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品德修养,在这些优秀的书籍忠,我们可以回溯源文化传承的命脉,吸取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

  在国学的经典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领略“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聆听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来讲是件莫大的幸事,对我们的工作,学习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培养了一代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世之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德尔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1个再有才能的额外你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都早已教会我们,这些道理都写在国学里面。现今如果我们重读国学,用心去读,认真品味,能够涤荡内心深处的污垢。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要多加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骄傲,继续并发扬中国传统关系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有很多人不知道人生到底要最追求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白白的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夺走了许多的冤枉路。而国学著作中阐述的人生哲理是人们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迷茫。

  既然国学经典中蕴藏着这么多中华民族的瑰宝,那就让我们一起勤勉,共同学习国学!

  ——09园艺1 张新圣

国学作文 篇6

  国学,乃华夏民族千年之文化底蕴、乃华夏民族千年之精华,它见证古时候人们的智慧、古时候人们的气节。其底蕴的优厚,使得现在的人们依然感到心旷神怡,当读到一篇好的古文时,自己的心也就在一刹那感到内心深处的净化,超凡脱俗。 有人问过我,问我怎样比喻国学?我这样回答:“国学就像一壶好茶,有着青山绿水的韵味,越品,越能品出好的茶味,回味无穷。”的确如此,如同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一般,真是人间最享受的事。就从我华夏历史最早的一部经典《大学》说起,他给我的印象是最深的一部,他以人的修身为核心。

  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至和、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强调人的修生养性不只是内醒的过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触、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和完善人格修养的过程;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本书我想这也是古人当中君子们都有的宝贝吧。发扬先天固有的德性,革新旧的思想和习气,以求达到最完善的境界,这也就是《大学》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含义,在后面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读以后虽然周围没有其他声音,可是却会让人感觉气势浩荡,激情澎湃,让人引起共鸣。虽然现在是强大先进的社会,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十分先进。灯取代蜡烛、手机取代书信、汽车取代马车、高楼大厦取代小平屋。但是,古人的这些言论,这种修身养性的精髓,现在人能做到吗?发自内心的,大多数古人要两袖清风得多、要高风亮节得多。现在回想古时的大同世界,是多令人难忘的时光!

  再向古人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不得不感到与众不同。在竹林中,小溪潺湲,柱子高耸,高山流水的曲调送入双耳,茶已泡得浓香纯,我眼睛已紧闭,在这诗文的意味下回望那远古的大地……

  我梦想来到曾经壮观的好水云南滇池,那真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孙髯在大观楼题的长联,深情描绘着壮观景色,:“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真是振奋人心,气壮山河!可是,现在的滇池啊,唉!…………我也梦想来到西湖,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也没有漂亮的面貌。曾经的世界不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历史不能重演,“高山流水”弹完,茶也干,这时我睁开双眼,我知道我们不得不面对这千疮百孔的世界。这意味悠长的国学啊!一时是品不完的,有朝一日,我再泡一壶好茶,来再好好品一品、读一读。

上一篇:我爱国学作文 下一篇:学国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