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作文

2021-03-07 国学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作文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作文 篇1

  11月21日午饭过后,萧山第一实验小学的多功能厅热闹非凡,原来是萧山奇石馆首次走进校门,与萧山日报小记者进行面对面共赏石国学活动。

  在奇石馆馆长的讲解下,我仿佛来到了一个梦幻的世界。首先我推开了陨石的大门,走进了陨石世家。那里的陨石形状各异,但是特征都非常明显,表面凹坑下平,呈黑色或黑褐色,布满各种各样的图案。份量非常重,坠落时有一定的方向。奇怪的是,水里的陨石通常是彩色的,陆地的陨石则是黑色的,所以水里的陨石尤为珍贵。

  离开陨石的世界,我仿佛又穿越到了宝石的海洋。那里有珍珠、玛瑙等,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的漂亮诱人。如果透明度在60%以上,说明是块上等的宝石,同时还有"万国之石"之称。

  在一阵热烈的鼓掌声中,我从梦境中走了出来,原来我对自然界了解的太少了。我一定要走进自然,接触自然,更多的了解自然。

国学作文 篇2

  一、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呢?不是唱歌,不是绘画,也不是建筑形式、服装头饰、风俗习惯,这些都是外在的表现。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语言和哲学。有自己的语言,方可为民族,有自己的哲学核心概念,方可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是幸福的,因为汉语独特而富于生命力,中国哲学也独特而富于生命力,我们拥有对全人类都有影响而又独特的世界观和哲学概念,比如“道”,比如“仁”,比如“和”。这是中国对世界、对人类的贡献,是我们中国人的立身之本。

  然而,我们自己的年轻人却对自己的文化不甚了了,知道的、追求的,都是西方或日韩的流行。如果真能学到西方文化的精髓真谛,也还则罢了,关键是学到的大都是西方的皮毛,甚或垃圾,甚或西方莫须有的东西。中不中,西不西,四不像,无厘头。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

  目前我们的教育,于中国传统哲学几乎谈不上,没有系统的传授,而系统传授的,往往是艺术、技术之类,总而言之,是技能,不是思想精神。对待西方文化也是同样,只教技能,不讲思想精神。于是国人之无信仰、无理想、无幸福、无聊可知矣。只有一个汉语,还在代代相传,是为中国人的凝聚力之根。但是破坏汉语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汉语语感的丧失,也是颇可担心之事。古典诗词文赋,而用西方现代的朗诵法读之,是为一例。古诗有音韵之美,有平仄、长短、高下、清浊、轻重、疾徐等等相间之妙;有平水一百零六韵各韵情绪之别;有唇、齿、舌、喉、鼻各声母风格之异;有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八调神态之分,种种美妙神韵,如今有谁还讲?只把文学当文字看待,只解释语词的内容,分析社会的背景,于形式之意,全然不顾。那还是文学吗?试想为什么现代白话文很少有人背得过?如今信息爆炸,每天的白话文如尘埃满世,但哪个能让人记住?因为我们对汉语的音韵之美、文学的形式之妙已经不讲究了。

  二、国学教育需要从耳学回到目学。要让学生背诵大量的经典。如今六部委联合下文在全国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尝试。只是如今的篇目,还不够系统,不能使思想精神完整传承。背诵的最好方法,就是吟诵。吟诵便于记忆,这是公认的经验。吟诵也便于理解。传统文化或者经典诗文,如果除了解释字义,还要分析主题、结构、写法、背景、意象、意境等等,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而学生年纪幼小,多半不能记住,更难得理解。而古代老师,除了解释字义以外,讲解不多,而多半通过吟诵把自己的理解灌注其中,教给学生。学生会记住吟诵,其中如句读、语气、声调、情绪等等,一起记下,等到年长,自有豁然开朗的一天。是以古人记的多,悟的也多。现在讲解太多,背诵太少,讲的记不住,背的无神韵,自然竹篮打水。

  三、吟诵只论其神态,中正平和,精气内敛,可荡涤乖戾之气,养成君子之风。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是学习内在的精神。形式和内容不统一,精神自然难寻到。吟诵是为学习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

国学作文 篇3

  近日,偶然看到了沐童与檀老师对“国学”产生一番“针尖”对“麦芒”的较劲,颇有感受。自知草根无名,然而,“国学”虽是精英人士眼中的“大雅”之物,然其为国之精粹,至尊而至尚,不可亲躬雕绘,而华夏之凡芸难道亦不能旁观作叹?

  檀老师博士之饱儒,自然可以视己为“精英”,有了精英作后盾,自然“凡夫俗子”的论语只当作是“闲言碎语”,未及身而自落。面对“国学”处于的尴尬局面,檀老师似乎像是落幕王朝的“德高望重”的老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他坚决的态度——似乎只有他,像他一般人才能做最好,如果让初中刚勉强毕业的人与他做同事,“同事”是一个烂苹果坏了整筐梨。不,按他的“大众糟蹋”——是好多的烂苹果坏了“为数不多”的“精英”梨。我这里先作一个不是很合理的怀疑,檀老师与大众,就像皇帝与庶民一起游赏御花园,有一种心里的“不平衡”,虽然皇帝与庶民是出于同乐为目的,檀老师与大众是出于弘扬国学为目的。精英与非精英,檀老师划出了等级,而这种等级往往有可怕后果。

  精英与非精英,这个人数的比例是多少比多少?中国本不像印度实行的精英教育,所谓的“精英”阶层更是少了,而国学却像是庞大的资源——“博大”而“精深”。试想一下,只让几个工程师去开采,那他们能做什么——“精深”——他们掌握了专业的知识,哪里有资源,资源优劣等等。但是他们能做到像平凡的石油开采工人那样?所以说,这时的开采需要双方的配合,虽然工程师的地位很重要,但工人的就是不重要,甚至不必要了吗?同样,弘扬国学,也需要大众,更需要大众作为推动力量。檀老师如果是汽车的发动机,那么大众就是轮子。沐童似乎也于轻视了“精英”阶层,他也对精英的身份作出怀疑——北大新闻系与中文系博士相比,沐童似乎略自嘲味地把自己“贬”到大众那边,靠着群众的力量,对着这种“等级”穷追不舍。其实,我觉得沐童做得也些许不恰当——如果同是去想办法照顾好一个“不强壮”孩子,而这时就应该把精力放在“想办法”上,而他们却互相质疑其对方的身份来,似乎总要有一个最合理的身份,才有资格去照料他。如果一直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身份,那么两人喋喋不休,孩子说不定还更弱了。外国人曾谈论过中国的考古,中国人如果发现哪里有一件文物,不是先去发掘它的价值,而是先质疑起它的身份来——哪个朝代的?有何诗何词或是何典记载?孰不知光阴易失?

  再说“国学”,什么是国学?带了个“国”字的,便有历史在里面,那里有咱们老祖先的身影,虽然我还不太清楚,但必然也是圣子留下的思想,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重要内涵。而檀老师所谓的“宁为玉碎”还谈到了普通人对国学不懂,然而,如果这也能成为原因的话,那未免也太牵强了吧。我是一个高中毕业学生,对国学的含义还真不太了解,但能挡住我那份对国的热爱,从而爱及“国学”的热情吗?就像有些女生,她们也看中国足球,难道真的对足球了解透彻吗?出于爱国热情,她们也可以疯狂,为赢球而疯狂;她们也可以落泪,为输球而落泪。难道说,就只因为她们不懂足球,就没有欢呼的资格,没有落泪神伤的资格?所以,这一点我给予反驳,我个人很赞赏沐童的。

  再次,檀老师没有看到大众的力量。承然,“国学”是高雅的,但是,就因为她高雅则将其束之高阁,而中国的精英力量又尚薄弱,这不等于在一个只有几个富人的小镇上开“五星级”宾馆——倒只是时间问题。而檀老师的“国学”热情却似成了陪本生意的坚持,这种顽强,看得让“国学”自己都不知如何你是好?如果,放下架子,同是一栋楼,高层的为“五星级”,低层的为“三星级”的,或者,更普通,不是可以达到“雅俗同乐”的地步。千百年来,国学,虽然是“不衰”但也非“长盛”。封建时,推崇“儒道”,而“国学”中又以“儒释道”为主杆,而三者又相融合,并且,科举制的实行大大提高了读书人的地位,而这些读书人读的又是“四书五经”,官方的推行,加上庶民虽然不懂什么“四书五经”但出于对其的仰敬,所以虽然“国学”虽不盛,但却不衰。到了,辛亥五四运动时期,也自然因“官败民弃“而深衰。而如今对国学虽然是“官倡”但是民“不太亲”——这已是国学危险的重大原因了,檀老师如再弃民,不是要“陷国学于死地”。国学之所以不兴,非知识分子之错,错在知识分子没去发动大众,如果大众推崇了,那国学还会受冷遇吗?

  最后,希望像檀老师这样的中国精英分子,宽容些,不要把国学独揽怀中——像赵薇这样的明星,难道只有大学生,或是长得帅的人才能有资格去喜欢她。我想,喜欢她的人,一定有阿姨,退休工人,逃学的孩子。让国学为大学所爱,所炎黄子孙所爱,让她再复青春,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想,国学,她,更愿意看到檀老师您与沐童大哥相握手,举行国学之举,让世人见示中华民族千古之精髓!

国学作文 篇4

  “国学……国学,国学是什么东西呀?”我一路都在想这个问题。我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到了学习班门口。

  一进门,我就听见一阵阵朗朗的读书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不会吧,像唱歌。”这就像一盆凉水浇了我一个透心凉。这时,给我开门的那个老师说:“那是吟诵。”“吟诵是什么东西。”我的心里又生出个疑问。看大家都跟着老师认真地读,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下课时,我带着满腹疑问跑到老师跟前问老师:“吟诵,国学是什么意思?”老师告诉我:“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学校。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法。”

  听了老师的解释,古人诵读诗歌的方式好特别,我希望自己能多了解点国学。

国学作文 篇5

  国学,是那寒冷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国学,是那炎热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国学,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无穷;国学,是那神圣的阶梯,引领人们攀登至高无上的宝座。《国学经典》里一句句简短深刻的诗句,让我受益匪浅。

  记得有一次语文测试,妈妈叫我把以前学过的知识好好地复习复习,我不耐烦的答应了,可我拿着书本翻了几页,趁妈妈在客厅做家务,就开始玩那些小玩意,一会折纸,一会儿给布娃娃穿衣,根本没认真地复习。第二天,我拿着卷子就有好几个生字不会写,词语不会组。这时我想起了《国学经典》里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现在才明白,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去温习和练习,温习学过的知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句话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电脑,当时我向妈妈保证只玩半小时。可是,当我坐在电脑跟前玩着精彩刺激的游戏时,早就把时间与诺言抛到了九霄云外。已经超时了。妈妈提醒我。我随口答应道:马上。一动不动的在电脑跟前津津有味地玩着游戏。啪的一声,妈妈把电脑电源关了,生气地说: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这时我才明白一个人一旦许诺,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诺,这样不仅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还能使自己内心获得快乐。

  我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也是我最大的缺点,遇到问题不去动脑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明白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经过大脑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动脑筋,就成了一个木头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学习过程中慢慢学会了善思,精思,学会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国学经典》让我收获人生智慧,踏上绚丽多姿的人生之旅

【【精品】国学作文合集5篇】相关文章:

1.【精品】国学作文合集7篇

2.【精品】国学作文合集9篇

3.【精品】国学作文合集五篇

4.【精品】国学作文合集八篇

5.【精品】国学作文合集6篇

6.【精品】国学作文合集十篇

7.【精品】国学作文300字合集六篇

8.【精品】国学作文3篇

上一篇:国学作文 下一篇:学国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