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观后感

2023-04-06 观后感

  《大空头》讲述了华尔街金融危机时四个性格怪异的男人抓住机会,从全球经济衰退中捞取了利润,同时他们还试图阻止全球经济的衰退的故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空头观后感,欢迎查看。

  大空头观后感一

  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 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不懂的事情,你自然会多加小心;惹祸上身的是你自以为懂的事。)(By马克.吐温)

  这部获得2016年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其实在电影圈,似乎反应不嘉。毕竟,要更好的看懂这部电影,需要了解金融圈那些堆积如山的、枯燥的、乏味的概念和公式,对于以放松、消遣、娱乐为主题的电影圈来讲,确实很不讨喜。当然,对于电影的意义,远不止放松、消遣和娱乐这一点。而通过电影,去认识和感受不同于平常的经历和生活,是我自己定义的电影的根本价值。

  那么,从我的标准来看,这就是一部非常好的高分电影了。

  在电影中,有四组不同的人马,从自身所接触的层面出发,在不同的方向上推进、研究、琢磨,最终发现了那个事实——世界经济发展陷入到一个阶段的崩溃边缘。——这就好比面对一个现在最为流行的词在表达的内容:发现了‘风口’。

  发现这个‘风口’的过程,充满了四组人马各自的曲折,这本来就是一个相当不易的过程。而当他们满心欢喜的等待接住这个天大的‘馅饼’时,麻烦才刚刚开始。——关键,就在于‘等待’两个字…经济崩溃,在当时看来是个必然趋势,但是,具体在哪个时间点上崩溃,就没有人知道了。而‘等待’,恰恰是最需要成本的,相当高的成本…它包括资金成本(按月不断追加的担保金)、心理成本(在心理上对于自我怀疑和抗压能力的.磨砺)、道德成本(对于做空行为需要面对世俗的排斥和抵触)、司法成本(FBI介入的内幕调查)…等等。

  是的,能扛过这些之后,你就有机会取得你目标的结果了。当然,如果没有扛到最后一步,将面临空手出局,甚至负债破产…而最终是不是真的能实现目标,真的只是一线之隔的事情。

  整部电影,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于这个‘等待’过程的讲述和表达。这是一个对人全方位考验的过程。在找对了‘风口’的情况下,依然要经历这些‘九死一生’的过程,剧中人物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种纠结与彷徨…不断冒出的自我怀疑,不断出现的团队内部怀疑,不断面对的来自外部世界的质疑…这些过程,看得我心如刀绞。——这些,将是我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所必定要面对…那个程度、并且可能是更大的程度。

  其实,根本无所谓风口不风口,因为世界的根本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所经历的所有,就是你自己价值的积累和体现。因为,这些才是实现路径上一定会经历的,这些就是实现路径上需要经历的。——这个世界上能实现自己目标的人本来就不多,不经历这些,怎么会轮到我们自己呢?——经历了这些过程之后,如果实在不能实现,那么,你在别的地方也一定能够实现。因为最艰难的部分,你已经经历过了。

  正因为如此,我认识的世界,变得更为美好了。

  因为,我知道,我的实现只与我自己的积累程度有关,而我自己的积累程度,我自己可控。那么,我的实现,我自己可控。——而这,是一个无比美妙的事实。

  大空头观后感二

  首先,是short的含义就是空头的意思,也可称之为泡沫。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其实在底子上是一个繁荣经济的好idae.但是由于人为的不控制,以及利益熏心政府的不作为导致整个局面的全面溃烂。市场整合起所有的良性债券,整体打包售予其他中小企业以及投资人。信用评信机构的由于不作为是主要的责任人,而银行和及政府就是前期其中的主要利益获得者。把房屋出售给不具有还房贷能力的人,然后给其活期浮动利率怂恿他买大量的房子砸在手里(主要理由是房屋的不断升值加大人内心的贪念,B级债务者本身不具备买房能力的人买了大量的房屋期待获利。中国现在也在这个悬崖边上)。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在前几年美国住房市场高度繁荣时,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甚至一些在通常情况下被认为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借款人也获得了购房贷款,这就为后来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的形成埋下了隐患。在截至2006年6月的两年时间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7次提息,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提升到5.25%。直接导致无法还贷的人直接破产引起连锁式反应。

  美国华尔街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赌场,他们可以有无数种方法来博弈这个世界。everying.你可以创造出一个合同框架对赌边上一个无关人等的下一步结局。对此我的.感想是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的熔炉,你不争你就得死。最后受到损伤的就是那些最底层的人民,而上层建筑丝毫未损。要尽力上游。不要做海中的污泥,食物链的最底层。资本总是虚伪的,不要相信权威要相信事实和数据。这两种东西是不会说谎的。

  大空头观后感三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关于这场危机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甚多,从表现过程到阐释缘由,进而深入剖析的,角度多样。不过整体看,大都是以一种“上帝视角”俯瞰,典型的如《大而不倒》,从多个角度展现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而如隐射金融危机的《利益风暴》则聚焦当事人的心理,剖析金融行业人士在其中的人性表现。总之,此类作品常常表现的是一种陷入漩涡的“输家”的慌乱、震惊、痛苦与贪婪。与这些作品相比,《大空头》确实显得有些另类,它的着眼点是一批看似赢家的空头的日常,让这部作品显得颇为有趣。

  对于“做空”,在缺乏此类机制的中国投资者看来,是一种有些“不道德”的投资方式,这你看看去年六月后A股暴跌,股民们围绕国内到国外各种做空传闻,愤怒的斥责和成百的阴谋论故事就看出来了。而在最近,索罗斯接受采访时一句,已做空亚洲货币,也让国内媒体无视其整个访谈内容,打了鸡血般的要痛斥之。事实上,“做空”只不过是一种规则允许的投资手段而已,有人用来对冲风险,有人用来投机,本无善恶之分,况且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其本身也接受监管,并不断被修改规则,比如对“裸空”的限制,比如金融危机期间一度禁止的对金融股的做空。试想,假如你发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甚至可能管理层在财务造假,进而空之,作为做多方,不去斥责管理层不道德,倒去斥责空头兴风作浪,显然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非理性态度。

  在《大空头》中,便刻画了几位,事实上主要是三方空头的不同表现。在投资上,有种所谓的“后视镜”说法,即当一切尘埃落定,你从后视镜看,过去发生的事情往往脉络清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便是典型,今天看来,人们追逐引发危机的次贷金融衍生品,显得那么的非理性。但是,正如电影中说的“现实如诗词,但是人们总是不爱读诗词”一样,很多时候,不是人们缺乏常识,是总认为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继续下去。就如A股牛市的时候,当主板快速冲上5000点,创业板的估值已经明显离谱的时候,就是老股民也不愿离场,原因不在于他们真不知道风险,而是一种侥幸心理,再等等吧,再等等吧,再赚20%我就走,进而自我麻痹,生出一些永远的“这次会不同”的理由。在任何国家,房产都被看作一种稳定的投资,确实,从历史看,各国房产市场,长期都处于中间略有调整,但是整体向上,甚至阶段性暴涨的规律。想必这点,中国人深有体会,多少年了,相信或者诅咒房价下跌的人,最终都陷入为啥当时不买房的懊恼。

  《大空头》的开场不像《大而不倒》那么直接,它做了一些铺垫,从美国人深信房产市场必将繁荣的2005年开场,也提到了格林斯潘当时的乐观,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2005年,格林斯潘在国会的乐观判断已经成为后来分析金融危机时,被不断抨击和取笑的经典。但是,当时不是这样,房产市场无比繁荣,房贷门槛低的惊人,对于其中的风险怎么办?于是,金融衍生品出场,而且越搞越复杂,美其名曰“分散风险”,这些产品打包买个全球投资者,进而再转卖,大家乐此不疲的击鼓传花。这个过程中,不免有人疾呼风险,但是都迅速淹没在繁荣的欢歌笑语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当宣告真相的人,与其费劲的'去叫醒装睡的人,不如利用金融规则赚钱。本片介绍了三股做空势力,当然,也要算上片中作为高斯林扮演的陈述者的一方,而且有趣的是,他们从性格到背景,都显得差别极大,不是一类人。

  有“火箭科学家”一般的基金经理,通过数据调查,缜密推理发掘投资机会,进而顺其自然的做空次贷产品,对于他来说,这一切显得更像一种习惯。

  还有显得比较传统的驻扎于金融机构的对冲基金,领头的是位愤世嫉俗者,他们总是显得情绪激动外露,与“火箭科学家”不同,他们愿意与人沟通,现场调研,现场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还有两位业界小人物,说白了,他们的状态就是没人鸟他们,但是恰恰因此他们与现有利益格局无关,思维更加开阔,而且也更加敢于冒险,加之一位金融“隐士”的协助,也加入到做空次贷产品的大战中来。

  而高斯林扮演的销售,则是典型的金融鲨鱼,只要有投资机会,就卖给客户,管它卖给鬼还是人。

  三股看上去很不一样的空头的刻画,也表现出了所谓“做空”只是一种投资手段的特点,空头们出发点各有不同,特别如史蒂夫法瑞尔扮演的愤世嫉俗的那位,更为复杂。作为金融投资人士,捕捉投资机会是他的本能,但是他身上又带着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和道德底线,同时金融从业者的家人的自杀让其对金融行业也有着复杂的感情,当他通过亲身调查,发现次贷背后的运作机制竟然如此肮脏的时候,做空是赚钱,又同时是一种宣战。所以说,本片选择的几方势力各个角度展开也是一环扣一环的,“火箭科学家”重点看数据,体现出次贷陷阱的识破其实从表面即可看透,但是贝尔扮演的这位是“宅男”。于是愤世嫉俗的上了,只有他们这波人才四处奔波交谈,揭示出次贷背后的故事。至于两个小年轻和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沉稳老鸟的组合,则是将做客的多种玩法展现出来,确实,做空评级A以上的决策,也常常是初生牛犊敢想。当然,也只有布拉德皮特这样的老鸟才能以更高的高度,说出类似我们压的是美国经济危机这样的逼格极高的话,为收尾奠定一个悲壮的基调。是的,他们是赢家,但是在胜利前都备受压力,而本身一个是社交恐惧症成天压抑的,一个是愤世嫉俗的,还有两个兴高采烈的愣头青在老鸟大格局的点拨下,最终也在雷曼残局中感同身受的沉默,一下子将本片的格调拔高,大家都显得很惆怅。这正是本片我最欣赏的地方,每个角色都少不得,又都说着让你感觉就说着该他说的话,做着他该做的事儿,一切都很自然,一部电影如果节奏搞对了,那么水准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同时,本片也有些不错的技巧运用,比如片中人直接跟观众“对话”,这种手法不少电影运用过。它的特点就是,会创造一种跨越时空的荒诞感,而每一次金融危机事后看,本身就是一场荒诞剧,所以本片运用这样的手法实在是太贴切了。而这样的荒诞剧总是在全球各地轮番上演,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到一年,2009年3月起,美国市场新的牛市便启航,同时全球也掀起了一股放松银根,刺激经济的浪潮,直到最近,美国牛市已经七年,此时已是全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大宗商品暴跌不止,美国股市也估值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新的一次危机似乎又在蠢蠢欲动,这一次,谁能幸免?

【大空头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大空头观后感08-23

大空头观后感范文08-17

美国电影《大空头》观后感08-23

华尔街金融《大空头》观后感08-23

电影《大空头》观后感(精选7篇)11-23

讲述金融电影《大空头》观后感(精选7篇)11-21

《大阅兵》的观后感03-19

大阅兵观后感07-19

大阅兵观后感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