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讲述一代廉吏于成龙从中年出仕到成为两江总督的跌宕起伏又清正廉明的一生。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于成龙》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成龙》观后感 1
这个春节四天假,白天走亲访友,晚上则好好看了一遍电视剧《于成龙》。为什么会突然想看一部电视剧,纯粹是因为听我的老师说他看完之后有很想好好做一番事业的想法了,不再觉得自己四十多了而晚了。
看完之后,热泪盈眶,感慨万千。于成龙四十四岁出仕为官,一身正气,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为民而深受百姓爱戴。当然,他之所以能达成自己为国为民的心愿,除了自己的正气,正心,正言,正行以外,还是少不了贵人的。其中最大的贵人就是康熙皇上,康熙皇上喜爱这样一身正气,不畏权贵的官员。
要是他遇到一个昏君,只怕难抒胸意。还有金光祖,张朝珍,康亲王这样的上级给予支持和器重才让他可以直抒胸臆而不被砍头。现代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怀才不遇。大可不必,要想怀才可遇,首要条件就是我们自己要有足够的才和我们与正心的伯乐走在一条道上。于成龙所遇到的这些贵人,都不是自己之前就挑选好了的,而是,当他走了这么一条正气的道路,那么同样正气的人就会和他走到一起。要知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有贵人还不够的,身边还需要有赤胆忠心的高人朋友。每当于成龙感情用事昏了头的时候,总有周先生和柳晋阳狠狠的把他拉回来。在处理案件遇到困难的时候,总有周先生和柳晋阳会给他打开一个出口。说到这,你想起了谁呢?
有什么样的`老师也特别重要,于成龙的老师刑正堂先生,也是一身正气,永宁书院的山长用一生守护这一片圣地,培养了那么多的国家栋梁。先生所作《论语别叙》是康熙皇上都一直想看的一本笔记,可想其思想见地之卓远。此时此刻,你又想起了哪位老师呢?
然而,最初的起始点是于成龙自己。在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于他想做怎样的事,在于他的脑海里在想些什么。如果没有这个起始点,有这样的领导,老师,朋友又如何成就心中大业。他有为国为民的慷慨情怀,也有一颗胆大包天的赤诚之心,还有一股邪不压正的力量,誓死捍卫天理良心。一生,也曾犯错,可我们人人皆为人,不必把他当神看。
当然电视剧会用艺术色彩来渲染,可又有谁能断定他的心理世界不会比电视剧里更壮阔呢?
常会听到人们说: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不!如果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十年,二十年会是怎样的景象呢?看看四十四岁的于成龙当时是什么样?再看看为官二十三年的他做出了一番怎样的成就。
我们的一生,能够影响多少人?得看我们自己怎么想 怎么做。
《于成龙》观后感 2
春节回家,大年初一起来吃完饭,坐在沙发上,看着老爸在看的电视剧—《于成龙》,一开始是为了打发时间,觉得就是结合当下的热点出的电视剧,但后来慢慢地看入迷了。一口气就把四十集看完了。
此电视剧的的主要内容是:于成龙从小在山西长大,多次考试后,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入仕为官,从广西罗城县县令,到合州、黄州、武昌、福州、直隶、两江,三获卓异,智斗地头蛇,平叛造反,反冤案,扫除贪官。二十几年的仕途生涯,清正廉洁,被称为一代廉吏。
看完本电视剧之后有一下几点感想。
一是人不光要我品德好,还要有能力。于成龙有一个外号叫"于青菜",说的是他清正廉洁,饭菜基本是青菜萝卜,无论做到多大的官也是如此。但光清正廉洁是当不了有作为的官的,在罗城智斗恶霸,在黄州平叛,在福州反冤案,在直隶和两江打击贪官,是他足智多谋,知行合一的现实体现,否则早就成了刀下鬼。但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他又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勇气勇闯敌营,舌辩康亲王,刀斩康熙亲外孙赫里。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给了他无限的勇气。
二是即使有足够的能力也要有舞台。于成龙在做官之前,已经四十多了,已经经过几十年的知行合一的.锻炼,能力已经显现,但当贵族额尔齐圈了他们的地时,他差点就被砍头,还好被及时救下。直到他做官,有了舞台,才不断展示自己的实力。
三是有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重要。他的老师刑济堂,学富五车,有思想,有深度,教会了于成龙等人一辈子受用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近则齐家,远能治国。教出了陈廷敬、于成龙、柳晋阳等一大批胸怀天下的治世能人。在当代,一个人难得有一个自己称得上一辈子的老师,但我们又很需要有这样的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真可谓,朝闻道,夕死可矣。
四是有一帮生死之交是多么的重要。当于成龙从山西到广西赴任,曾经是五品大员的周瑞,讨着饭,几千里的路,赶到罗城投奔于成龙,为其几十年的仕途出谋划策,不求名利,甘愿吃青菜萝卜。于成龙的同学柳晋阳,更是任劳任怨,甘愿当于成龙的下手,最后为了去除贪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生死之交,得一足矣。
五是明君和人民是清官的靠山。当于成龙被康熙任命为两江总督兼任兵部尚书等职务,并下达了去火耗的任务时,我就知道此时康熙就是他的靠山。两江地区如果有识时务的土豪劣绅,就应该收敛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胆子大,敢为民请命,不按常理出牌于成龙的为人,康熙如此任命,定有康熙的打算。但赫里不识好歹,依然飞扬跋扈,最后快要被砍头时,都还在说自己是皇帝的亲外甥,于成龙无权审理他。最后于成龙违背皇帝亲属由宗人府审理的规定,当庭宣判赫里死刑,立即执行。明对这个结果,面对不按常理出牌的于成龙,赫里腿都吓软了。最后康熙也没有怪罪于成龙越权行为。因为有些事,一开头就看到了结尾。现在的行政人员,若能敢于担当,敢于为民请命,当有人拿出靠山来恐吓时,不要腿软,人民就是你的靠山。
六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当于成龙团队分析局势,经常引用《论语》、《春秋》、《晋书》里面的语句来分析,特别透彻。当于成龙进京面圣时,更是引用了许多典故和佳句。难怪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几千年积累的治国治世的经验,是中华子孙最大的财富,没有之一。所谓的社会学、心理学,只是西方的系统归纳而已。如说精炼、历史、博大,西方社会学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我一直有一个归纳中国几千年治国治世做人的理论的想法。
《于成龙》观后感 3
按照县安排,7月12日,我们集体收看了新编晋剧《直隶巡抚于成龙》,非常具有文化感染力和教育意义,是一次社会正能量的充分释放,为广大党员干部上演了一场生动的廉政教育课。对于著名清官于成龙也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借古鉴今,在他身上也发现很多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东西
首先是于成龙身上安贫乐道的精神,始终安于贫穷,不易信仰。人在潦倒时能安于贫困,往往是无奈之举,但在显达之时仍然能安于贫困,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天灾面前,普通官员能够做到薄赋恤民,已经很不容易了,然而于成龙却能够为百姓倾其私人所有,与百姓共存亡,可见其弃财物之轻,贵民生之重。利者惑人,人所难拒,于成龙官至巡抚,来自各方的物欲应该是很多的,然其一直能做到不为所染,洁身自好,这不是一种暂时的压抑与克制,而是一种真正不为富贵所动的心境。可见其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人之价值并不是取决于积累了多少财富,而是造福了多少人民。为官忌贪,贪则枉,就会弯曲一颗公平、公正之心,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最终将会为物欲所累,为贪心所毁。其被康熙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这种人格魅力的形成,是缘于用人道天理修心的结果,修一颗公平、公正之心,修一颗知耻之心,修一颗悲天悯人的不忍之心。时下不少人都缺少这样一颗心,严刑峻法不能治本,关键还是让人们去修此一颗安贫乐道、公而无私之心,所以这种廉政剧目的时常播放就很的必要,让各级党员干部随时接受这种精神的洗礼,涤去心头尘埃,恢复心灵纯洁。以后工作与人生路
上,物欲难止,此心堪治。 其次,是其那种无畏的精神,特别是处在那个君子常失意,小人多得志的年代,悦上者荣,悦下者蹇,这往往是自恃聪明者的为官哲学。他们以媚上为忠,利已为先,为已之私,不惜残害百姓,甚至发国 难财。于成龙却以悦民为忠,救民为先,若是一般的官员,遇此天灾,多会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更不会与张斌、费武杨等人发生冲突。于成龙身上多的正是这种敢做敢为的气魄,面对天灾,他能够日夜奔走,救民水火,面对人 祸,他敢于慷慨陈词,拒理力争。为公理正义能不避水火,九死无悔。明知前面有杀身之祸,也毅然打开官仓,拯救黎民,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他为官多年,巡任多地,一直保持这种操守,行的清白,走的端正。 政声人去后,几百年后,时过镜迁,其廉、其勇却永不过时,并且一直为人传唱,我们更要将这种精神继续传递,并发扬光大。我们乡镇干部又是与百姓接触最多的群体,民情民意了解最多的人,当以以民心为心,行公仆之责。
清官难为,难的就是练就无欲无求的`心境及舍身无畏的铮铮铁骨,为恶不惩,为善难扬,剧中于成龙疾恶如仇,就地怒斩歪毛,的确大快人心。然而现在,恶的现象不是没有,但再也找不到大快人心的感觉了,工作中的执法难,却也造就了一批有恃无恐的抗法人员,他们往往倚老卖老、倚穷卖穷,致使社会产生一股见义不敢为,路见不平不敢吼的社会风气。但剧中的赵谦,又让人坚信,德不孤,必有邻,这就需要我们以无畏的勇气,毫不退缩,不断凝聚社会正能量,压倒邪恶,以期恢复社会良好风气。
《于成龙》观后感 4
《廉吏于成龙》竟然如此令人震撼,气神激荡。当大幕在满场观众发自内心的热烈掌声中徐徐合拢之时,一代廉吏于成龙那可亲可爱的神形已走入我们的心田。
此剧能如此打动人心,固然离不开京剧名角出神入化的精湛演技;也离不开编导以古鉴今,朴素清新的创作理念;对人物平民化的人性塑造,求真情,求朴实,简约明快的'艺术呈现;更离不开一代廉吏于成龙为官处世,所作所为,大声疾呼“天地良心”所体现的人格魅力。
于成龙以天下为家,而百姓是天下的主人。因此,他为天下大事考虑,实际是为百姓安危幸福考虑。他名为官,实为仆,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为老百姓谋福利上。越是困难,越是危险,越是需要负责任的时候,他越是走在最前面。他为了百姓,可以放弃自己的所有,甚至可以把自己的性命抛之脑后。他全身心地想着老百姓,全身心地为着老百姓而丝毫不计较个人利益。
于成龙能做到如此清正廉洁,是他严于律己的结果。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能做到于成龙这样,尤其不容易。而于成龙却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这是因为于成龙的忘我,他的淡泊名利,严正无私,心无杂念,一心为天下百姓。这正是《廉吏于成龙》一剧作为劝世之作的成功之所在。在今天以民为先,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每一位党的干部都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警示。
《于成龙》观后感 5
最近,不爱看古装剧的我却痴恋地迷上了这部名为《于成龙》的电视剧,整整在假期里做了一回实实在在的追剧族,把这部电视剧翻来覆去看了个遍,观《于成龙》有感。这是一部励志的电视剧,泪点很低的我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情节所打动,总会频频落泪。像我这样一个耐不住性子的人每天按时的守在电视旁等着播出,由此可见此剧的"魅力"。观后感受颇深,于是我不免像给学生布置写一篇读后感一般让自己在这过年忙碌间抽闲暇来习作。
剧中塑造出的是一位旷古罕见的清官—于成龙。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曲折动人,冲击着无数观众的心灵。清代初期的他,历官二十三年,清正勤政,被誉为"天下廉吏第一"。 电视剧《于成龙》的魅力,就在于它很准确地揭示了一个清官是怎样循序渐进育成的。廉民勤政的于成龙那浩然正气的人格力量和爱民如子的人格魅力感动着我们,每集故事耐人寻味,其中折射出很多让人深思的东西,观看它,使我的思维有了诸多延伸,给予了自己一次修行,延伸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许多观众在剧中见证了于成龙的成功,赞叹45岁的他从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知县至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可知于成龙从众多官员中的脱颖而出,是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这背后的艰辛、坎坷在剧中也被演绎的淋漓尽致。记得谁说过: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无捷径,成功之路是在无数逆境中层层铺垫而成的。于成龙踏上为官的征途,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灼像唐僧取经之磨难 ,他遭遇了猖獗的盗匪,面对了灭顶的灾荒,历经烽火战乱,涉足复杂险恶的官场斗争,一步步坚定而坚强地走了过来,政绩扎实可见,所经之处最终呈现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局面。逆境成就了一个内心有信仰的于成龙,使他在艰苦卓绝之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安逸的环境只让人拥有颓废的思想和软弱的骨头,使人不思进取,碌碌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逆境是强者攀登高峰的垫脚石,是弱者走向毁灭的万丈深渊。"逆境"=地利,有时地利并不仅仅指优越的地理环境,逆境也有利于发展,勤政的于成龙占得了"地利"之素,而这地利却是众官不想去的逆境。
《于成龙》观后感 6
40集的电视连续剧《于成龙》在央视一套播完了。这是一部优秀的反腐倡廉历史剧,讲述清朝第一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洁、为民办事、为国尽忠的故事。有时一晚连播三集,我不顾劳累也要坚持看完。我边看边思考,于成龙一介书生,45岁才出仕,最后官至一品,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死后又得康熙加封。他出身平民,没有背景,朝中无人,不请客送礼,不朋党营私,一生中却三次被推举为 "卓异",其中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三条值得思考:
一是打铁还还需自身硬。于成龙所做之事,皆是公事、民事,没有一件是私事、亲事。于成龙的所作所为,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他的生活俭朴到极点,长年吃素不开荤,有"于青菜"之称,像个"苦行僧"。他不按常规出牌,经常顶撞上司甚至不执行皇帝的命令。比如在黄州力排众议,坚持剿抚并用招安刘君孚;又如在福建公然对朝廷的禁海令表示异议不执行;更有甚者,竟然先斩后奏,惩治了朝廷的外甥、江宁大将军赫里。所有这些,有多少人不理解,有多少人反对,有多少人参劾,但他都有惊无险。这是为什么?个中原因主要就是他做的事都是为百姓、为国家、为江山社稷。这也印证 了那句名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正是由于他自身正、自身清、自身硬,才使他干起事来充满自信,一往无前。
二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有一个团结战斗的团队。于成龙廉洁从政,和官场的不良风气是格格不入,每到一地都是惊心动魄,纵有天大的本事,单枪匹马也是难以成事的。但于成龙有"福气",有一个同心同德干事的团队。这个团队和他一样,不图名图利,不贪财爱财,甘于清贫、坚持操守。像幕宾师爷周先生、刀笔小吏柳晋阳、神勇捕头雷翠亭、忠实管家石玉林、石玉兰兄妹等。这一行人合作共事几十年,性格差异、阅历不同,生活习俗也不相同,在处事决策中有时意见也不尽一致,但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风雨同舟无怨无悔。他们目标一致、志趣相同,彼此欣赏、胸怀坦荡。有时他们之间不同的意见和争执,不仅没有形成隔阂,反而形成了互补,使他们的决策更民主、更周详,方案更完整、更可行。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于成龙的成功,也是对此很好的诠释。
三是心底无私天地宽。于成龙为官一世,造福一方,虽有沟坎,但总的来说仕途坦荡。于成龙所处的时代,是清朝建立之后、百废待兴、走向繁荣发展的`时代。经过顺治皇帝十多年的征战,天下初定。但清王朝大业还不太平稳,内忧外患仍然威胁着这个新生的王朝。胸存大志的康熙皇帝励精图治,急需要于成龙这样的务实官员出仕干事。时势造英雄。历史给了于成龙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当时,朝野上下亲民干事的不少,公道正派的官员很多,他们惺惺相惜,直言敢谏,比如陈廷敬、张朝珍等。对于成龙的实干为民,朝廷是认可的,百姓是拥戴的。于成龙杀贪的官、压豪强,三次荣获"卓异",这有清一代,实属罕见。一个人要想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这不仅需要自已有能力、想干事,还有客观因素、还有周围环境。比如得有人认可你、欣赏你,而且认可你、欣赏你的人水平更高,能够给你施展本领提供更宽阔的舞台。于成龙以他那宽广的胸怀、务实的态度、坚定的立场,赢得了世人称赞。他初任广西罗城知县,治乱世用重典,就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在湖北期间,知武昌、理黄州、平叛乱,受到了湖北巡抚张朝珍的保举;在福建期间,审冤案、开海禁,又得康亲王、巡抚吴兴祚等的理解认可,第三次当选"卓异",并得到康熙皇帝的青睐和欣赏。他生在一个好时代,遇到了开明的领导。当时的从政环境,也有利于廉吏能臣的成长。这可能就是于成龙干事成事的原因吧。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廉洁政治,于成龙的所作所为,很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于成龙》观后感 7
最近,沁南产业集聚区积极响应市纪委号召,组织管委会成员认真观看《清官于成龙》,切实扩展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努力在沁南产业集聚区营造出清廉、文明的氛围。
于成龙作为能吏,京剧中诸多画面十分感人。一个官吏对着于成龙说:“私开官仓是要杀头的。”于凛然正气地说:“五马分尸也要开仓!”那种为民请命敢作敢为的气魄,让人振奋。他乔装迷路人摸进匪徒聚集的破庙,一举端掉匪窝,就地正法歹徒,真是大快人心。这反映了于成龙有胆有识的工作作风。
他严于律已,受得住贫穷,不为富贵所动。于成龙的官阶虽越升越高,但生活却更加艰苦了。为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实践"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卒后居室中只看到"冷落菜羹……故衣破靴,外无长物"。
他在为百姓做事的同时,能很好地惩治统治者中的腐败。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 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 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方法上,他举优劾贪,宽严并济,时人说凡他所到之处,"官吏望风改操"。康熙帝也称其"宽严并济,人所难学"。
作为产业集聚区的成员,一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始终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要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重点工作进一步突出;三要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确保班子清正廉洁。更要以这次观看活动为契机,重点学习于成龙敢付责任的精神、良好的服务态度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单位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并将其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目标,结合沁南工作的实际,成立并及时调整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领导,确保班子清正廉洁。
《于成龙》观后感 8
近期观看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在黄金档播出的电视剧《于成龙》,感触颇深。看着于成龙躹躬尽瘁,殁于任上的镜头,我的心似乎在滴血,内心呼唤着:于成龙真乃一代廉吏。
这部电视剧讲述于成龙在出仕前刻苦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修齐治平、知行合一、义不辞难为价值追求;出仕后,在23年的从政生涯中,跨越广西、湖北、福建、直隶、两江等省区,从七品知县到封疆大吏,坚持以民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勤政爱民、勇于担当、三举卓异的从政实践,刻苦廉洁、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人格魅力,深得各地民众爱戴和各省督抚的器重,康熙帝盛赞为"古今廉吏第一"。
本剧通过其为民做主、为民请命、为民除害、为民造福的一系列生动故事,再现这位"吏者之师"的'感人风范。
"于青菜" "于大胆" "于青天"这些美称并非空穴来风,他罗城治盗丶湖北平匪丶福建平冤丶直隶救灾、两江惩恶,从一个边远山陲的小小县令,一步步成长为封疆大吏,他爱民如子,勤于政务,廉洁奉公,刚直不阿,一尘不染的好品质深受百姓爱戴,赢得康熙帝最高褒奖"古今廉吏第一"。
当观看于成龙与康熙帝在上书房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这一幕,感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与康熙帝简直是惺惺惺相惜,英雄所见略同。他告诉皇上,自己是贫苦人家出身,勤俭习以为常,还说"上有所好,下便投其好"。
皇上便引用李商隐两句诗:历贤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说自己虽比不上殷周古代明君圣贤,但时时警示自己,勤政爱民,奉行节俭,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并视于成龙为知已。
其实,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历行勤政节俭,才有希望;小到一个家族,也是同出一辙的。猛然想起爷爷当年说的话,富从升个起(升:古时计量单位,十升为一斗;个:指一粒米,一根线,指数量极少。)穷人家做事没算计。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懂得财富的积累,而穷人呢,往往没有过多地考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看一个家族有没有希望,主要观其后代是否勤劳节俭,励精图志。当他们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控制自己的欲望,并孜孜不倦地为之奋斗,让希望之光普照大地之时,便是其灿烂辉煌的美好人生。
观电视剧《于成龙》,还可体会到凡成大事者,必先历经磨难,苦其心志,强其体魄,并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永往直前的精神。
剧中再现了于成龙赴广西罗城县就任时艰难困苦的情景,和家人分别无异于一场生离死别,典卖田产一百两银子作为赴任的盘缠,如同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五名同乡跟班,一人病亡,两人看到蛮荒之地,弃之返乡。
且不说从山西老家到广西罗城的路途遥远及条件艰苦,就是那赴任的罗城县,地处荒蛮,匪盗横行,杀人越货,田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前两任知县,一人逃走一人被杀,自己这个新知县赴任途中险些被盗匪活埋,官印官服被抢,这哪里是赴任?简直是赴死!
就在这挑战生存的一线希望,他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一一民心向背,团结民众惩治恶匪,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不顾个人安危,他执意闯进苗寨,与老百姓站在一起,和来势汹汹的匪徒展开生死较量,斗智斗勇,终于取得初战的告捷,为自己在老百姓心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电视剧《于成龙》的确是一部好剧,无论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是在国家大政方针方面,都有极好的参考价值。敬己、敬人、敬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我们每个人只要心中有爱,弘扬正气,在生活实践中勤于动脑找出恰当的切入点,你的人生也为之光芒四射。
《于成龙》观后感 9
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触颇深。于成龙是清代著名的清官,他从政二十四年拒贿保清廉、身居要职保清贫的事迹,实为感人。百姓交口称颂他居官清正,康熙皇帝称其“天下廉吏第一”。《一代廉吏于成龙》故事发生在百姓身边,件件与百姓的利益相关,显得平实亲切,一代廉吏于成龙也正是这样一位受人们爱戴的“百姓官”。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精神,他的为官之德,是我们当代每位法官值得认真学习的。法官也是官,人民法官也要以民为天。要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手中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为民做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于成龙在升迁四川合州知州时,之所以广西罗城百姓哭送百里,就是因为他做到了这些,并做得很好,群众才会拥护他。封建社会的官吏尚能关心百姓疾苦,我们当代的法官更应当为群众大声疾呼,多办案、办好案。
法官的榜样:
于成龙集刑民行大权一身,立审执捆绑进行,办案效率短平快,社会效果极好,非常大块人心,案件处理公正无私,得民心,顺民意。“你为的是天下,想的是社稷,苦了自己;你穿的是旧衣,吃的是粗米,从不在意;你爱的是百姓,恨的是贪吏,一身正气;你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政不息。”一个封建官吏,为官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自甘淡泊,忠于职守,他为我们谱写了一曲磅礴天地、凛烈万古的正气歌,他的精神值得称道,值得敬仰,对于当今世界,对于共产党人,无论为政、为官、为人,都是一个好教材,爱民的模范。不管职务如何升迁,地位怎样变化,于成龙首先想到的是百姓,对百姓的感情始终是深厚的。也正是有了这种感情,才有了“为了百姓,即便是杀头也在所不惜”的情怀。
古为今用的好教材:
“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该剧成功地塑造了清朝初期“一代廉吏”于成龙勤政廉政的高大形象。由古视今,感慨万端。于成龙一生为政清廉,政绩突出。这部电视剧反映的虽然是三百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和老百姓的哀乐,但由于它紧紧抓住了当今社会反腐倡廉这一重大主题,把高度的历史真实和贴近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廉洁与腐败、廉吏与贪污的官吏的斗争贯穿于全剧,充分表达了当今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憎、呼声和企盼,因而在广大的现代观众中形成了强烈的共鸣。于成龙的形象,虽然没有历史上的包公、海瑞等清官那种传奇神秘的色彩,但由于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因此更让人信服。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一代廉吏于成龙印证了这句话。他能铲污吏、剿匪徒,因为他心中装有国家社稷。他之所以赢得同僚的敬佩、百姓的爱戴,就是因为他清正廉洁、公而忘私、两袖清风。虽然该剧讲述的是清朝官吏的故事,但在今天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是非明于学习,名节源于党性,腐败止于正气,坚定在于信念。权利滋生腐败,对权力渴望越厉害,腐败欲望就越强,一旦得到了权利,肆无忌惮胡乱用权,既祸国又殃民,利用权力办私事,办完私事办公事。办好公事,是你职责所在,办一件利己损人之事,将会不得人心。
要防止腐败,首先要加强法官的学习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加大惩治腐败力度,这是遏制腐败的突破口,此外还要做好建章立制,以法制权等工作,切实把手中的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完善党内的权力制约机制和权力机关的制约机制,以及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机制。法官是公仆,是联系党与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一言一行,直接影响法院的形象、威信。作为人民的法官,要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要经得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考验。做到事事为群众着想,急群众之所急,关注民情、倾听民声、体察民意,为人民的利益殚精竭虑。总之,作为法官,能否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关键在于是否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是否用制度来约束自己,是否把权利关在制度的笼子里了,只有这样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于成龙》观后感 10
《于成龙》这部电视剧以清朝名臣于成龙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生动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他清廉公正、励精图治的一生。观后感慨良多,以下是我对于该剧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于成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弘扬的廉政文化与人格魅力。于成龙在剧中始终坚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不畏强权,一心为民。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公仆”,如何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这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深深打动了我。他的故事警示我们,无论身处何职,都应保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秉持公平正义,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
其次,于成龙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才的重视培养上。他深知治理国家的基础在于教育,所以他积极兴办教育,培育人才,为地方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在处理政务中展现出的智慧和策略,也体现了他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能力。这启示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还要有扎实的学识功底和高超的实践能力,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再者,剧中对于人性的深度挖掘和细腻刻画同样引人深思。于成龙面对困难挑战时的.坚韧不拔,对待亲人朋友时的深情厚意,对待下属同僚时的宽厚仁爱,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丰满、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物形象。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领导者,除了要有坚定的原则性和崇高的理想追求,还需要具备包容、理解和关爱他人的人文情怀。
总的来说,《于成龙》以其生动的历史叙事和鲜明的人物塑造,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也提供了一个深入反思现实,审视自我的镜鉴。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为官从政的根本在于立德修身,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做到亲民爱民,赢得民心,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这部剧对我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和人生观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激励我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刻铭记于成龙的精神风貌,努力成为像他一样有担当、有作为、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人。
《于成龙》观后感 11
《于成龙》这部电视剧以清朝初年著名清官于成龙的生平事迹为主线,生动展现了他一生克己奉公、廉洁自守、勤政爱民的形象。观后,我深感震撼,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这部剧的一些感悟。
首先,于成龙的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深刻。剧中,于成龙身处官场却能坚守初心,不为权力所诱,不为利益所动,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体恤百姓疾苦,严惩贪腐,公正无私。他的清廉与坚韧,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角落,也为我们现代社会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楷模。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令人肃然起敬。
其次,于成龙的务实精神让人钦佩。他在任职期间,无论是治理水患、整饬治安,还是兴办教育、改革弊政,都深入基层,亲力亲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治国理念——“实心实政”。这种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的工作态度,对于今天各行各业的我们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再者,于成龙的人生选择更是彰显了他对理想与信念的坚守。面对诱惑与压力,他始终坚守底线,坚持正义,坚决抵制腐败,这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道德勇气,更体现了他作为国家官员的责任担当。这种忠诚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精神风貌,对于我们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总结而言,《于成龙》以其深刻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故事叙述,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清官的胸怀与担当,以及其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它告诫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初心,不能放弃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建设。每一个人都应积极学习于成龙的崇高精神,以此为指引,勤奋工作,廉洁自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于成龙》观后感 12
《于成龙》是一部以清朝初年著名清官于成龙为主角的历史剧,通过生动的剧情和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于成龙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一生。观后,我深感触动,以下是我对于该剧的一些感悟。
首先,剧中于成龙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我。他严于律己,廉洁自守,一生坚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信念,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面对权势与诱惑时,他坚守原则,不为私欲所动,这种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无疑是对于我们现代人的.精神洗礼和人格教育。他的形象告诉我们,作为公职人员,应当铭记初心,忠诚于党和人民,时刻把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于成龙的实干精神令人敬佩。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无论是在江南水患治理,还是在解决百姓疾苦问题上,都能做到亲力亲为,切实解决问题。他务实的工作作风,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实际问题,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启示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扬求真务实的精神,脚踏实地,不做表面文章,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再者,《于成龙》中展现的官场生态和人性百态也引发了我对现实社会的思考。于成龙身处勾心斗角、腐败横行的官场,但他始终保持清醒,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和品行。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面对权力、利益的诱惑时,必须保持一颗公正无私的心,弘扬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做一名有信仰、有担当、有底线的时代新人。
最后,观看《于成龙》后,我对我国历史上的清官楷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党员干部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于成龙的人生历程和高尚品质,无疑是我们每一个追求进步、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的学习典范。我们应该学习他那颗永远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学习他那种敢于担当、勇于改革、廉洁自律的精神风貌,以此激励自己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于成龙》以其深刻的历史内涵和丰富的人物塑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剧,更是对我们进行廉政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教材,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深入学习。
《于成龙》观后感 13
《于成龙》是一部以清朝名臣于成龙为主角的历史剧,以其清廉公正、勤政爱民的事迹为线索,展现了他从布衣到封疆大吏的艰辛历程和高尚品格。观后,我深受启发,以下是我对于这部剧的一些感悟。
首先,于成龙的人物形象深深打动了我。他出身平凡,却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国家人民的深沉热爱,一步步走上了仕途之路。他的廉洁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道德风范。他在剧中多次面临权力与利益的诱惑,但他始终坚守初心,坚决抵制贪腐,这种崇高的道德品质令人肃然起敬。这使我对“清官”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明白在任何时代,无论身居何位,都应秉持初心,廉洁自律。
其次,于成龙的执政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视民生疾苦为己任,切实解决民间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他深入基层,体察民情,无论是兴修水利、开仓赈灾,还是平反冤狱、打击豪强,都彰显出其深厚的为民情怀。这启示我们,作为公职人员,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将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中。
再者,《于成龙》也揭示了古代官场生态与人性百态,既有光明磊落的贤良之士,也有贪婪腐败的小人之流,对比鲜明,发人深省。于成龙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始终保持本色,实属难能可贵,这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坚定信念,抵御各种诱惑,坚持正确的人生道路。
总的来说,《于成龙》不仅是一部历史剧,更是一堂生动鲜活的历史教育课,它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政精神和人文关怀,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观看该剧,我更加坚定了对公正廉洁的追求,深化了对社会责任的认识,也明白了只有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才能无愧于天地,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以于成龙为楷模,矢志不渝地践行廉洁奉公、忠诚担当的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成龙》观后感 14
《于成龙》是一部以清朝名臣于成龙生平事迹为题材的历史剧,通过观看这部电视剧,我深受触动,感慨良多。
首先,于成龙清廉正直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生恪守“为民做主、公正无私”的原则,无论是在罗城初任县令时的励精图治,还是后来在各级官位上的公正执法,始终坚守道德底线,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堪称封建官吏中的.楷模。这种崇高的品德和坚韧的精神,对我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和启迪,让我认识到,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廉洁自律、一心为民的从政理念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其次,剧中展现的于成龙务实为民的作风令人敬佩。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解决民生疾苦,实实在在地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的所作所为,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领导者,应当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时刻保持对人民的敬畏之心,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与爱戴。
再者,《于成龙》也揭示了古代官场的复杂性与挑战性,但于成龙始终坚持信念,不畏强权,敢于担当,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令人肃然起敬。这让我意识到,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总的来说,《于成龙》不仅是一部精彩的历史剧,更是一部富有教育意义的人生启示录。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卓越官员的崇高风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警示我们在追求事业和理想的过程中,要始终坚守初心,秉持公正,服务人民,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于成龙》观后感 15
《于成龙》是一部以清朝初年著名清官于成龙为主角的历史剧,通过展现他在为官生涯中廉洁奉公、勤政爱民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观众的心灵。观看该剧后,我深有感触。
首先,于成龙的清廉品质令人敬仰。他始终坚守“为民做主”的.初心,严于律己,不畏权势,不谋私利,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他的廉政事迹对于现代社会有着极强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提醒我们在任何岗位上都应保持廉洁自律,坚定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其次,于成龙的务实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剧中,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解决实际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以人为本,以实为要”的执政理念。这种深入基层、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对当前社会强调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再次,于成龙的人格魅力也让我深受感动。他既有坚韧不屈的性格,又有深厚的仁爱之心,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和挑战,都能坚持原则,秉持公正,以德服人,赢得了百姓的衷心拥戴和尊重。
总的来说,《于成龙》这部剧以其生动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主题内涵,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古代官员的高尚品格与崇高理想,同时也引发了我对新时代如何做好人民公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深深思考。
【《于成龙》观后感】相关文章:
于成龙观后感05-18
成龙成功背后的励志故事04-13
于成龙长篇观后感08-25
2017年于成龙观后感「精选」04-30
2017年于成龙观后感精选04-30
我的偶像成龙作文(精选11篇)11-28
鲤鱼爸爸望子成龙的作文08-21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07-19
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