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观后感

2024-03-14 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观后感就是自己的一种思想感悟,观后感相当注重“感”,也就是从作品中领悟出的道理与思想。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刮痧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刮痧观后感1

  今晚看了陶老师推荐的电影《刮痧》,这是一部让人看着既心塞又感触良多的电影。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在美国奋斗多年,稍有成就的中国人许大同因儿子刮痧后在后背留下的痕迹让美国医生误以为是虐待而引发了一场官司,这场官司打破了徐大同的“美国梦”,但最后误会解除,一家子又能重聚,虽然是大圆满,但是里面的很多细节也值得我们深思。

  这部电影我认为揭示了两大问题,第一个是中西方思维文化差异的问题。许大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孝顺,顾家,拼搏,中国思维在电影里面体现地淋漓尽致,例如电影开始他当着朋友昆兰的面打了儿子认为这是给他朋友面子。这在中国是很正常的,我们也很能理解,但是在在西方人的思维里就很难理解。中国人都了解刮痧,但是西方却不认同这个疗法并且没有法律认可。因为这些种种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才会导致这么深的误会,直至男主角的朋友昆兰亲自去中国体验了一番,才知道一切都是误会,我觉得只有亲自去体会别国的文化才有发言权,要尝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够更融洽相处。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电影中的父母都是很爱丹尼斯,但是男主角的观念就是打他是因为爱他,延伸到现实每个中国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总是会采用打孩子这个办法,认为棒子底下出孝子。每个小孩都被父母打过,没有小孩被打的时候会很心甘情愿并且觉得这是父母爱他的表现。我觉得中国父母也是适时要改下这个观念,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刮痧观后感2

  当然,《刮痧》的意义并不在于指导华人移民如何适应美国的文化和法治环境。

  这部电影,只有放在最近三十多年来中国在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内逐渐“转型”的大背景下,才能理解其深刻的隐喻。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已经内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但新民主主义革命蓬勃兴起以后,中国逐渐成为这个体系内的革命者、造反者,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中国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阵线”。

  最近三十多年以来,中国又发生了新变化,渐渐“转型”,“融入国际社会”、“与国际接轨”了。

  这些话说得很玄妙,含义是什么呢?就是像《刮痧》所隐喻的那样,尊重美国主导制定的游戏规则,接受美国的裁判权。

  《刮痧》当中有一个细节意味深长:

  许大同对美国丧失了信心,想带着孩子逃回中国。朱旭扮演的'老爷子发了怒,他严厉地质问儿子:“你想当逃兵吗?”

  这就是说,用对抗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不行的,出路只能是在美国的法庭上自证清白。

  《刮痧》有意无意地隐瞒了一个事实:

  由于美国同时掌握了规则制定权、修改权和裁判权,所以是不是能够获得“存在的权利”完全取决于美国,而并不取决于你是否认真遵守了这些规则,是否真诚地、五体投地的尊重美国。

  对美国来说,只有你的存在对他完全有益无害的时候,他才会允许你存在。

  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对华政策,已经再清楚不过说明了这一点。

  《刮痧》暗示的道路是一个幻觉,甚或蓄意的误导和欺骗。

  中国如果要在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要建立自己的文明尊严,需要另谋出路!

刮痧观后感3

  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想用西方的价值系统和词语重新对其以“刮痧”借代的中华文化进行解释,但是我怀疑他是不是能表达清楚。反正我是看不明白的,当检方的律师转述许大同小说的细节的时候,谁会想到“一拳打碎脑袋,脑浆遍地”是许大同用英文描写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主角孙悟空呢?当然,也有可能,影片的作者也是反对这种“解构”手法的。不过,我不明白,当许大同口口声声为中华文化辩护的时候,影片的作者的立场又在哪里呢?反对?或者说他自己也从来没有想清楚过。

  我十分怀疑许大同“扞卫者”的身份,我在想,当他用英文对妻子、儿子说“我爱你”的时候,当他用“一拳打碎脑袋,脑浆遍地”描述孙悟空时,各自对应的是“中华文化”的哪一种情感?或者说根本与文化无关?就像与赵燕被打案一样,不过是骇人听闻。

  影片的作者所讲的故事根本不能算作一种“文化冲突”,因为我觉得真正的文化冲突是不需要证据的,就像教皇理所当然的觉得中国教民不应该祭祖,而康熙也同样理所当然的`觉得中国人当然得祭祖。许大同的美国同事用自身的刮痧经历最后说服法官“不是伤害”,表明这个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的“事件”,不过是一场误会。

  影片中唯一的值得注意的是法官和那个作为检方证人的许大同的女邻居,当她喋喋不休的发表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人”的“宗教”般的感情时,是法官而不是“中华文化扞卫者”许大同阻止了她,而且不是用“宗教”般的手段。确实,法官只能判断世俗争议,文明的冲突不在他的受理范围。

  至于影片的作者的最终意图,最有可能是在亨廷顿和一些中国人喧嚷“文化冲突”的时代,以实践的方式对各种文明进行甄别、选择,从而完成文明的融合,开出文明的新时代。

刮痧观后感4

  今晚看了陶老师推荐的电影《刮痧》,这是一部让人看着既心塞又感触良多的电影。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在美国奋斗多年,稍有成就的中国人许大同因儿子刮痧后在后背留下的痕迹让美国医生误以为是虐待而引发了一场官司,这场官司打破了徐大同的“美国梦”,但最后误会解除,一家子又能重聚,虽然是大圆满,但里面的很多细节也值得我们深思。

  这部电影我认为揭示了两大问题,第一个是中西方思维文化差异的问题。许大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人,孝顺,顾家,拼搏,中国思维在电影里面体现地淋漓尽致,例如电影开始他当着朋友昆兰的面打了儿子认为这是给他朋友面子。这在中国是很正常的,我们也很能理解,但在在西方人的思维里就很难理解。中国人都了解刮痧,但西方却不认同这个疗法并且没有法律认可。因为这些种种的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才会导致这么深的误会,直至男主角的朋友昆兰亲自去中国体验了一番,才知道一切都是误会,我觉得只有亲自去体会别国的文化才有发言权,要尝试着去了解对方的.文化,才能更融洽相处。

  第二个问题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吗?电影中的父母都是很爱丹尼斯,但男主角的观念就是打他是因为爱他,延伸到现实每个中国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情况下总是会采用打孩子这个办法,认为棒子底下出孝子。每个小孩都被父母打过,没有小孩被打的时候会很心甘情愿并且觉得这是父母爱他的表现。我觉得中国父母也是适时要改下这个观念,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而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刮痧观后感】相关文章:

刮痧观后感08-19

《刮痧》观后感10-14

《刮痧》的观后感05-08

《刮痧》观后感08-21

刮痧的观后感08-23

刮痧观后感06-13

电影刮痧观后感03-31

《刮痧》观后感(精选20篇)05-08

《刮痧》观后感(精选5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