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2023-06-20 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海上钢琴师》讲述了:在一九零零年,新世纪第一年的第一个月,他被人遗弃在邮轮弗吉尼亚号的钢琴上,后来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收养,起名叫danny boodman n nineteen hundred(丹尼 博德曼 t.d.雷蒙1900),然而烧炉工在男主角8岁的时候在意外中死亡。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能够通过观察人的神态来弹凑出相应的音乐。在他战胜自认自己的才华无人能及的爵士乐始祖的jelly roll morton后,名声大噪。唱片出版商希望为他录制唱片,并保证他会名利双收,但他的内心依然平静,以不允许别人把他的音乐从他身边带走为理由拒绝了。1900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离开过这艘船,纵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到了最后,好朋友max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与弗吉尼亚号殉船于海底。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 时,我并不赞赏他。我对他的评价就是,不敢面对现实,固执地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整部电影最让人深思的就是结尾时1900与max的对话。1900所说的似乎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一个真谛。1900不敢下船,是因为他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与其说看不到城市的尽头,不如说是看不到人欲望的尽头。在城市里,有太多的选择、诱惑,让人无所适从,使他对未来产生了恐惧。

  当1900与那一艘和他一起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穿越了无数次海洋的轮船一同爆炸之后,我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这部电影那么短,应该还要继续下去的,我恨不得这个电影像电视剧那样长。后来我发现我惋惜的是1900的生命为何那么短,他应该上岸继续他的生活的,可是就是他所说的,我之所以不上岸,并不是我看到了什么,而是我看不到什么。

  我相信1900是大海的儿子,他出生在海上,生活也是在海上,直到后来他与轮船一起爆炸的时候也是在海上。他面对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想目睹的茫茫海洋,他看到的无数张带着不同情绪的脸,他洞察着过往行人的内心算盘。

  我觉得1900的童年是黑暗的童年,天天生活在轮船的最低层,与煤块玩耍,与那些淳朴的工人一起生活,我觉得他很不幸,但是他生活了下来我又觉得他很幸运,有时候幸运与不幸运就这样交替着。

  当轮船航行在一望无际的海洋时,他坐在最低层的窗口,我不懂他是在看什么,或者说他本身就没有在看什么,我只是知道,他很孤独。有好几次,轮船靠岸了,人们也不再听他的音乐,疯狂的欢呼着“美国、美国……”

  然后蜂拥的往岸上走。此时我看到他站在船上看着人们缓缓移动时失落的眼神,我甚至有些同情这个大海的宠儿,海上的钢琴师了,他是孤独者,可是在我们的内心,谁不是孤独者呢?

  当人们下完船后,有时候他也耐不住寂寞,也会打电话找人聊天,只是连“妈妈”这个词都被曲解的宠儿怎么会与电话那头的人聊到一起呢?后来我发现,人们看到的只是光环下得色彩,才不会关心你起稿时的黑白灰呢。

  他是在享受他做的事,如果你在享受你做的事的同时养活了自己与家人的话,那么你就是成功者,所以我说1900是成功者。在我的.内心中有碰触的是1900向自己喜欢的女孩送他的唱片的时候,他是有练习怎么说的,也是做了准备,只是天意弄人,往往把我们喜欢的人在我们的身边给送走。

  不过这也只是1900的内心海洋里起了几圈涟漪罢了。我欣赏1900,当有人来挑战他的时候,他先是再三忍让,最后才出手,这和中国的“道”不谋而合。

  看完《海上钢琴师》,我希望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又不想它是一个真实的故事。1900的一生可以说是奇迹,可是世界好像又不需要他,我为此感到唏嘘不已。他一生都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在有限的琴键上弹出了无限的快乐,而我们至今还找不到自己喜欢什么。其实什么是好电影,我也说不出,但是像这样的就是好电影。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从你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每一天都在奔向死亡,剩下的几万天,该怎样度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人各相异,因为先天后天的环境、条件,各不相同。

  这部电影的主人公,生于一艘游轮,也死于这艘邮轮。

  和其他的游轮一样,这艘游轮上也有成千名乘客,同样有着鲜明的阶级差异。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一个目的地——美国,每当第一声“America”在船的某个角落传来,全船上下,一遍沸腾。

  沸腾声后,人们纷纷下了船,登上了北美的一块自由的土地。船上只剩下下层添煤工,此时的他们终于可以来到船的上层(船上富人区)。添煤工丹尼尔伏地搜索这这块富人区,希望能捡到一点富人的遗失物品。结果他一无所获,却意外发现了一个弃婴。

  善良的丹尼尔见着婴儿可爱,不忍心让他饿死,便不顾众人的目光,收养了这个孩子,并为他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1900。这个孩子就这样在船上长大,不管是添煤工、厨房里的厨师或者帮手,还是船长,只要是船上的人都认识他,1900也在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下长大。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丹尼尔教他看报识字,让他长成一个绅士的模样。然而有一天,丹尼尔却因为一场事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1900。这给1900精神上带来巨大的打击,他在船上的人眼里消失了好多天,一直一个人呆在船底。

  直到一天晚上,一阵优美的钢琴声惊动了船上所有人,船长也来到钢琴前,发现消失已久的1900出现了,十分感动。自那以后,1900便加入了船上的乐队,为聚会上的人们演奏着,但他的演奏常常循规蹈矩到一半便开始放飞自我,难的是,人们不仅不厌恶他,反而跟着他。

  而钢琴也让1900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他一生的'见证者,也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一位小号演奏者。这个人认识到了1900在钢琴方面的巨大天赋,曾多次鼓励他走下船去,让他的琴声被更多的人听到,坐收更多的名利。但1900始终不为所动。

  没有什么能让1900离开这个他记事以来就待着的地方,他仿佛像鱼一样只能与大海为生。除了爱情,让他有那么一次的动容。

  1900在无数的乘客中,结识了一位前往美国的农民,他是一个父亲,但他为生活艰苦的奔波着,即使孩子因病离他而去,它也忍受痛苦,顽强的活着,并不断寻找生活新的希望。是他告诉了1900,海的声音在陆地上和在海上是不一样的,他引发了1900对陆地的好奇心。

  而他的女儿,也让1900陷入爱情,创造了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的那首曲子。第一次,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而在下船的楼梯上,他犹豫了,对于船下的世界,他充满了恐惧,那是一种未知带来的恐惧。他退却了,还是选择了呆在海上,演奏他的钢琴。

  随着1900精湛的琴艺被更多的人知道,爵士与乐的创始人也来向他发起挑战。前两次,让人们体会到了爵士乐创始人的厉害,第三次1900则震惊了当时在座的每一位。

  后来,1900的好友下船离开了,直到有一天他得知那艘游轮要被爆破,便想起了1900,并坚信1900不会离开那艘船,于是便想方设法的想找出1900。1900出现了,却拒绝了他下船的要求,并表达了自己想与船共命运的想法。最终,他也只能放弃,成全1900的愿望。

  整部影片,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下行进着,仿佛是一部苦难片。你会感叹1900的一生是多么的悲苦、可惜,也会为这样一位天才的陨落而惋惜。

  也许有人不理解1900为什么不离开游轮,觉得那是一种懦弱的表现,不敢面对未知,不敢去探索。其实不然,我觉得他是选择了自由,选择了自己,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如果明知自己无法适应那种环境,为什么还要去硬闯呢?生活有时候就是需要做减法,抛弃一些东西,你才能更好的生活。

  无论如何,追随内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不要让一点点非议动摇你的初心,你就是你自己,认定了就别再犹豫了,有时候不尝试也行,只要往那个既定方向冲就可以了。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记得几年前,偶然加上上学时候“校草”学弟(同龄)的QQ号,长得白净,体育好,眼睛爱笑,总之是那个时期大多数女生都会喜欢的男生类型,已经毕业几年的他,越发成熟的气质,看得出来虽然毕业了,但依然会看书,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QQ空间经常会分享电影影评,或者读书的片段,翻着翻着,就看到了《海上钢琴师》,已经记不太清他的影评了,但是,我却记住了这部电影。

  直到上周,我偶然看到我的好姐妹朋友圈发了一条感悟,推荐了几部电影,其中就有《海上钢琴师》,还有《活着》…,只有这部,我一直没看。(好姐妹暗恋了校草三年。)于是,当下马上搜索点了观看。

  软床,暗灯,一杯热水,一个卡通靠枕,洗过脸,也泡过了脚,一个面膜正敷在脸上,会员HDR模式,开始期待并做好了尽情享受这部电影中的准备。

  开头有几次想要关掉的冲动,因为实在是太平淡了,脑海里一直有个声音提醒我,这是一部经典影片,人生必看电影list推荐之一,终于“1990”到小男孩长大,可爱聪明的小孩虽然总是被船长训斥,但却也给这艘船的人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他从一出生,就在这艘船上,某一天,过人的天赋让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着,动人的旋律打动了众人,从此,1900就展开了海上弹奏钢琴的旅程,也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的旅客。

  如果你正心烦意乱,静下心来,跟着钢琴优美的旋律放松就好,就像那架没有固定腿脚的钢琴,在暴风雨的海浪上,优雅的滑行

  电影的剧情是循序渐进,引人入胜的。

  和爵士之父的斗琴,还有一次次马克斯劝说他下船,我仿佛也身在船上,能听的.懂他的琴声,能感觉到他的情绪,也很多次在心里想,为什么他就不愿意下船试试呢?也许最后他下船了?毕竟遇到了喜欢的姑娘,最后成为著名的钢琴家,是个美好的结局,直到他穿着马克斯的外套,站在舷梯上,这一帧就像一幅画一样,1900停住了,他在想什么,我无数次猜想,最终,他又回到了船上。

  “每个人都有不同选择的权利,即使你不赞同。”

  我想,1900此刻停顿在舷梯上,看到一望无际的高楼,这座从出生就没有看到过的一栋栋建筑搭建成的城市,心里多少带有一点恐惧的吧?

  就像《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里阿雅在热气球上的恐高,萱一直安慰阿雅鼓励阿雅要勇敢,勇敢的站起来,大S这时候说“我们要尊重她的恐惧。”这句话真的很赞。“我知道恐惧对人来说是什么,所以我们要尊重彼此的恐惧。”

  直到影片的最后,马克斯问他,下船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不下船呢?1900说:“陆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虚度了大好光阴,冬天忧虑夏天的姗姗来迟,夏天则担心冬天的将至,所以他们不停四处游走,追求一个遥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羡慕”

  看到这句话,我好像一下子理解了1900,他不是恐惧,而是终于找到了自己。音乐是他的全部,而下船,面临的是没有尽头的世界,有太多可以选择的东西和欲望,便无法随心所欲的弹奏音乐。他只想要音乐,他只想做自己。

  船上慕名而来听他演奏的人一波又一波,总会出现第一个叫着看到“美国”的人然后大家蜂拥着相继下船,相比之下,此刻看着大家下船的1900似乎是孤独的,但我想他只是孤独过,最终,最终他的内心从孤独中得到了安定。

  当我听到他说:“我不下船了。”的时候,我跟麦克斯一样已经泪流满面,让人心疼又真得特别理解他,想让他得到最好的世界,又不得不尊重他的选择。

  有很多人说,1900是自闭症,我不尽然,电影之所以经典,离不开这样让人联想的剧情,人物设定,和结局,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电影就不同。

  虽然1900从未下过船,但船上的人来人往,他的心里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麦克斯说整个世界都会倾听他的音乐,但我想,只有孤独的人才需要被人倾听吧。1900拥有音乐,他并不孤独,反而拥有自我满足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