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

2023-01-29 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1

  看完《流浪地球2》最大的感触就是想再立马看一遍《流浪地球》,因为2实在太精彩了,特效拉满,细节到位,内容格外充实。

  在看太空电梯危机时,我以为《流浪地球2》要演反叛军的事,刘培强的年轻时代会是一个战狼一般的存在。

  结果,我猜错了,刘培强没有被塑造成一个个人式的英雄,相反随着剧情的走势,《流浪地球2》为观众展示了老带新的薪火传承的精神,无数的刘培强师傅类的老战士,带出了无数的刘培强,恐怕也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才让刘培强最终毅然无畏的牺牲自己,让地球摆脱了后来的木星危机吧!

  图恒宇的那条线,其实我是有点没看明白的,在我看来,图恒宇对女儿数字生命的执念是一种病态,我的认知层面可能更像马兆,会觉得人死了就是死了。所以,我会觉得影片里互联网联机任务是失败了,而既然“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那么应该有备选方案,比如说像《流浪地球》1里面那样人力点火的备选方案,而不是干等着奇迹发生。

  丫丫的数字复活是一个意外,图恒宇和马兆的死亡其实也是意外,图恒宇的数字复活更是意外中的.意外,既然是意外叠着意外,奇迹就不是我等芸芸众生可以坚信不疑的事情,所以,我更倾向于在备选方案中努力,顺便被奇迹摸摸头。

  而且影片里,我在看到片尾彩蛋之前,甚至认为月球危机正是受图恒宇上传了丫丫导致,我一度以为丫丫入侵了moss以后会成为终极boss,没想到她成为了奇迹。

  总的说来,《流浪地球2》真的是让人意外的惊艳,我想自豪的说一句: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硬核科幻!世界级的科幻!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2

  据了解,这部电影改编来自刘慈欣同名小说《流浪地球》,《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流浪地球》讲述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启动“流浪地球”计划,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寻找新家园的故事。《流浪地球2》则聚焦地球开始“流浪”之前,展现太阳危机初期,人类携起手来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经历。以电影的方式拍摄出来展示在大众面前更有画面感,特别震撼,特别有教育意义,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更多人看到也了解到我们共同的家地球的重要性,“电影里刘培强问面试机器人:我们能活多久?机器人回答:源于人类的选择。”道出了地球是我们的家,需要我们一起来保护和爱护它,地球能为我们所用多久,取决于我们对它的如何保护。

  之所以一直以来超级喜欢看科幻片,源于上学时对古希腊文学的热爱,不过以往看的都是国外科幻电影。那时候,就一直幻想着咱们国家什么时候也能拍摄出类似这样的科幻大片,万万没想到今年在春节过年时,居然能看到自己国家拍摄的科幻冒险大片。多年来心里想的小小的心愿就这么很奇怪被实现了。实际《流浪地球》也是出于自己国家之手,不过当时我没看,这次看了还是有特别多的触动。

  这部电影相比以往的科幻片拍摄更有技术,立意明确,表达的内容更新颖更有创意,拍摄技术凌驾在现代科技和未来遐想之上。从技术到故事的全面升级,不仅展现出人类在末日来临前的众生相貌,太空电梯,空间站坠落,月球核爆等科幻奇幻也令观众叹为观止。该电影集合了很多资深有实力的演员吴京、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等主演,刘德华特别演出,郭帆执导,郭帆、龚格尔担任编剧,刘慈欣监制的科幻冒险电影。片中印象很深的是李雪健老师,当时看过他拍摄花絮,68岁的老人对电影如此敬业和执着,深深触动了我,一位为电影而生的人,他的专业,在影片中李老师扮演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李雪健饰)临危不乱,当大家开始怀疑,开始抱怨把互联网设置在北京导致迟迟开启不了时,在刘德华扮演的架构师图恒宇坚持不懈不放弃的坚持和丫丫配合下一起完成了互联网的链接,李老师扮演的周喆直老师一直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慌乱中给大家些许平静的力量,向全世界娓娓道来一段万年前的历史,“团结延续着文明的火种”。

  电影有太多的看点和感动,孩子们都看哭了,敬畏生命,敬畏科学,敬畏大自然。在《流浪地球2》中,人类对家园、故土的留恋,在面对危机时,不是坐上飞船逃离地球,而是选择和地球一起流浪,影片中根值于中华文化,显示对家庭的重视、对亲人的思念。开篇是刘培强在祭奠他的父母,烧纸这个意象就是非常传统和中国的,我们通过这个方式寄托哀思,也经常说有一天我们会在天上再见,而影片最后,通过技术,我们真的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方,见到了思念的人,人物刻画从年轻到年老,生命从有到无,韩朵朵的敢爱敢恨,敢怒敢言,和刘培强从爱情到了结婚生子,到得病去世,一路刘培强的陪伴,照顾,温暖而温馨,为给家人们争取名额,为了国家的责任,在忠孝两难全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开启航天员之路,道出了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和重视。架构师图恒宇对家人YY的思念,融入了影片中,通过魔方宫格一样的场景,将图恒宇和丫丫所在的场景片段画面合集放在了一个又一个小方格里面,而小方格又组成了魔方,我们快速的了解到了四维空间。至少让我第一次快速的了解什么是四维空间。

  影片中,印象深刻的是数字生命计划。据了解由碳云智能构建,以Digitallife的宏伟目标,希望通过现代的基因检测技术、智能设备等等,将人类现在的个体数据采集完毕,并储藏在虚拟世界里里,通过一系列医学、生物模型,通过分析自己的虚拟数据,来预测自己真实的个体寿命、疾病、患癌风险等。我个人对数字生命计划很感兴趣,不过在影片中,数字生命计划被禁止的,不被开启。电影里,除了数字生命的构建外,还有意识的上传与下载,这和马斯克的脑机计划有非常相似的关联度,马斯克说:“尽管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们有信心,一个脊髓受损的人恢复全身功能是可能的。”Neuralink的工作是“让那些几乎不可能激活他或她的肌肉的人”重新活动起来。数字生命与这种意识的上传下载,让现实的人失去了肉体,也可以永生下去,同时也引出了系列的伦理问题、法律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

  孩子们看得仔细,知道最后有彩蛋,我们等到最后,把彩蛋也看完了,孩子和我分析了MOSS和跟图恒宇的对话中,一切的灾难貌似是MOSS所为,最后的彩蛋貌似也为《流浪地球3》做了铺垫。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3

  兔年第一天,《流浪地球2》终于与广大观众们见面了。作为今年春节档电影中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流浪地球2》成功打造了一个早于《流浪地球》的世界观,填补了《流浪地球》的空白,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难得的视觉盛宴。从影片观感上看,《流浪地球2》完全不输于前作,甚至在许多方面有所超越。

  首先,电影的视觉效果提升显著。在最新特效技术的支持下,《流浪地球2》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成功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多次出现的旋转镜头后摄像头特写等,充分抓住观众们的注意力。太空电梯上升、坠落和无人机入侵、引爆月球等场景,都以其震撼的视觉效果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其次,《流浪地球2》的剧情值得推敲。在长达将近三个小时的电影中,信息量可谓巨大,但导演却能时刻扣住观众的心弦,运用危机来临前的倒计时,渲染了电影紧张的气氛。不过,虽然有了倒计时的提醒,危机来临仍使人感到出乎意料、措手不及。全片内容分为三条故事线展开,时间上则跨度十几年,主要由2044年和2058年的两次危机组成。三条故事线之间没有交集,但三队人物相互配合、紧密联系。

  在三条故事线中,最让人印象深刻、感同身受的还是人工智能工程师图恒宇所属的一条。自从女儿在车祸中丧生后,图恒宇就热衷于研究非法的`“数字生命计划”,试图利用量子计算机技术使女儿复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图恒宇参与了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最终成功利用工作之便将女儿植入计算机550w,为她赢得完整的一生,但也因此被捕。后来,出于责任心,当月球危机来临时,潜入深海,参与唤醒互联网的艰难任务,并在最后关头将自己的意识植入550w,与女儿共同恢复互联网,成功化解危机。影片中图恒宇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成功。他是一个充满挣扎和矛盾的人物,对女儿无限的爱和对人类的责任心促使他完成一系列常人难以想象的行动。图恒宇这一人物形象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

  《流浪地球2》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实力与影响力。影片一开头,就有具有明显歼-20风格的战斗机出现。在随后的情节中,中国的无人机、量子计算机和航空航天等项目都有所体现。另外,在电影中,中国也坚持从人类大局出发,展现了作为大国应有的国际担当。与美国大片所宣传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流浪地球2》中没有唯一的英雄角色,最后危机的化解依靠的是全世界各国团队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电影中中国和俄罗斯航天员之间的友谊,不仅与《流浪地球》相呼应,更体现了中国与邻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关系。

  《流浪地球2》所构建的世界观十分严谨,并且相较于第一步更为贴近今天的世界格局。首先,除去行星发动机等部分技术较为遥不可及外,电影中所出现等几乎所有技术都能找到现实中的原型。另外,“数字生命计划”诞生在印度这一设定,就与现实中印度信息技术发达但法律管理不够完善的情况相吻合。在国际会议中,美国代表的表现也是十分有意思的一点,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他的态度就能完全转变,直接反映了现实中美国处理国际事务时善变的特点。影片中俄罗斯角色的大量出现也与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广泛合作有关。

  《流浪地球2》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十分清晰。除去大片中常有的亲情、友情等元素,我认为国际主义是这部电影最重要的价值导向。从行星发动机的建设到对月球危机的化解,都体现了中国所倡导的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电影中,正是在全球力量团结的前提下,人类才得以在几次危机中生存下来。影片后期,有一个解码全球核弹保密系统的计划,以在月表引爆核弹,挽救地球。但是,由于核弹保密系统过于严密,动用了全世界的解码力量也不可能解开,最后不得不派航天员以生命为代价,手动引爆核弹。得知解码失败后,在场的中国代表感慨道:“人类把最精密的保密系统,都用在了彼此毁灭上。”《流浪地球2》借此表达了对世界各国珍惜和平、彼此信任并携手共进的期望。

  2019年《流浪地球》推出时,曾被誉为打开了中国科幻的大门,如今的《流浪地球2》则毫无争议地将中国科幻抬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起步不久的中国科幻在短短几年间就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就,是十分不易。《流浪地球2》不仅是中国电影行业的展示,也是中国价值观走向世界的一个新渠道。我希望,未来中国能够创造出更多优秀的科幻作品,在世界科幻届赢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4

  《流浪地球2》的科幻感,有深度的同时,也有温度。第二部里,完美揭开了前作的悬念。

  虽然《流浪地球2》是一部科幻商业大片,但电影却用大量笔墨去刻画人类之间的情感,爱情、亲情、友情,那些真挚的牵绊,总能够在不经意间就融进观众心田,让人破防。在刻画人物上,导演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坚持、盘算、情感和闪光之处。他没有通过贬低已有角色,去让角色降智的方式去塑造任何一个角色。因此使所刻画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都能直击人心。

  两部《流浪地球》,都与家人和抉择有关,它虽然是以人类的生存危机作为外部困局,但是人类一直没有真正的摆脱过生存危机,第一部是木星危机,这部(《流浪地球2》)是月球坠落危机,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还是会产生很多关联,有友情,有爱情,也有亲情。最打动我的正是这一段段断不开的联系。刘培强和韩朵朵的爱情,不是炽热的情话,而是放不下彼此的相濡以沫。

  吴京跟沙溢,那是开得起玩笑和能交付后背的师徒和战友。刘德华对女儿的爱,则是一个父亲最淋漓尽致的守候。我们挺需要这样的科幻片的.,文本好,画面大气磅礴,情感表达真实感人。

  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是续集主要角色中唯一的“老人”,由于上一部这个角色已经塑造的较为饱满,因此续集更多是对其感情线进行一个补充。他和老婆韩朵朵从相识到相知,直到相爱,中间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波折,特别是方舟空间站坠落时的生死考验,不仅拉近了有情人之间的距离,更促进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电影中有一段是韩朵朵身患绝症,刘培强开飞机陪她去看已经大部分被海水淹没的,满是破旧的楼房的上海。那个曾经一个经常超速被师傅骂“开慢点”的愣头青,在成了父亲之后,他变得稳重了,还被老婆催促“开快点”。两个人就那样依偎在一起,就算知道是死别,也过得如此温馨浪漫。

  为了给儿子争取到进入地下城的名额,刘培强(吴京饰)参加了飞行员面试,被触及到底线时忍不住发火,可又只能选择立马妥协。关于地下城名额,“莫斯”系统给了他一个最优解。然而无论选择哪种解决方式,他都会撕心裂肺。把这样的问题抛给他,让他在现场做出解答,怎能不崩溃?

  理智上说我们当然会选择“莫斯”的答案,但从情感上来看,谁能接受与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在难以生存的地表带着病痛孤独死去?他痛苦的抉择,是这个末日场景下的一个小小缩影,地下城只能容纳一半的人口,可以想象,有多少个家庭会面临这种生死离别……

  起初,他做飞行员的初衷是:“我只想让我的家人活下去”

  后来,他想让人类都活下去,哪怕儿子再也见不到他。

  为家庭而战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为人类而战的集体英雄主义——格局的升华在刘培强这个人物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更多的是对女儿丫丫过早离世的愧疚。正是因为这种执念,他想尽各种办法推进数字生命的延续。如果说刘培强是流浪地球计划的常量,那图恒宇则无疑是这个计划的变量,正是这种突破生死的执念,才最终拯救了人类,并让未来有了更多可能。

  整部剧中的图恒宇一直以来有个心病,那便是自己的女儿,因为自己的女儿在一场车祸中逝世了。为了交待剧情的需要,在影片中有个闪回画面,闪回到了车祸现场,当时,图恒宇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开开心心开着车去玩,结果,双方就是在这样一片欢乐的时候,图恒宇边开车边转身逗妻女,一转眼发生了车祸。图恒宇身体上只是受到了一点轻伤,但他的老婆孩子就没那么好运了,老婆当场逝世,孩子抢救后留下短暂的数字生命。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刘德华扮演的图恒宇,在片中是有两种状态的,一种是年轻时的他,一种是“现在”的他。图恒宇是研究数字技术的工程师,数字技术同样也运用在了演员身上,完美重现了刘德华二三十岁的模样(吴京也是如此)。

  图恒宇这条线,是片中最具有科幻味道的。是拿着通行证进入地下城避难,从此与女儿切断“联系”,还是“陪伴”女儿,坐视人类被毁灭,只剩下数字世界。

  马兆给出了解答: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大意):我可不想死了之后,意识放到机器狗上被人使唤。

  图恒宇潜心研究的数字世界,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反转结局。

  通过他和女儿的亲情纠葛,引出“数字生命和人类文明”的思考——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尤其是对科幻设定不太了解的观影人群,十分通俗易懂,并且具有极强的代入感。

  李雪健先生饰演的周喆直则堪称整个流浪地球计划的灵魂,他总在关键时刻稳定军心,用自己无以伦比的个人魅力,推进了人类的历史进程。其在影片中的几段演讲极富感染力,完全提升了影片的主题表达,相比于国外的主流思潮,流浪地球计划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本质上来说整个计划就像古代传说“愚公移山”,用2500年的时间、100代人去做一件看似完全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这种骨子里映射出来的家国情怀,或许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它的意义!

  沙溢饰演的张鹏虽然戏份不多,却奉献了全片最重要的两个泪点。一是引爆核弹需要有人牺牲时,他主动站出来让五十岁以上的飞行员出列,那是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下一代的平和安稳,另外则是核弹引爆时,对着地球说出好美,对生的眷恋,对家乡、对母亲的不舍情感完全溢出屏幕,让人唏嘘。

  如果说,第一部的核心情感是「羁绊」,从父子间的隔阂到和解。

  那么,这一部则更侧重「牵绊」。

  无论是图恒宇对女儿的牵挂,还是刘培强对妻子的思念,都在诉说,家人是中式家庭永恒的主题,也是最坚强的后盾。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5

  2023年大年初二,到影院看了《流浪地球2》,因为看《流浪地球1》已经是四年前的事,导致不太记得剧情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年的影片里面,主演阵容里还有如今已经去世的吴孟达先生,所以看过《球2》之后的第一决定,就是一定要回顾《球1》。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个人觉得,它所想给人们表达的,应该不全是科幻,而是这些问题:你在乎的是什么?是个人的情感与生命,还是全人类的文明?永生的正解是什么?是活在历史里,像一根一万多年前断裂又愈合的`大腿骨化石,当今人看到它,想到的不是腿骨本身,而是所有帮助它愈合的文明初火,还是活在虚拟世界里,被冰冷的AI电脑封存?

  当灾难来临,你敢奉献吗?你愿意(被)牺牲吗?我们这些平民百姓什么都不知道,当我们觉得生活艰难、日子困苦的时候,很可能,决定一切的领导者和英雄们已经在拼尽全力抵挡更大的艰难和困苦了。

  电影里所面临的灾难,对我们来说是虚构的,但细想想,放到现实中,这不就是已经度过了的“三年疫情”吗?在最绝望的时候,我能听到很多抱怨,比如没菜吃,在家憋的快疯了,比如放开之后感染了,有人就会说,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天天又封又核酸?

  很明显,谁都没有上帝视角,完全想不到,自己所承担的,可能是整个人类都在承担的,更完全想不到,保护大家的决策者和英雄们已经尽力了,他们逆行的逆行,站岗的站岗,分配物资的分配物资,可谁都不是神啊,你不得不承认无论怎么决定,都还是会不那么周全。三年了,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的力量,尽力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如今,街市上重新热闹了起来,经济明显开始复苏。

  怎么证明呢?就说看完电影之后,我和我弟想给妈妈买件新年礼物,我挑的眉笔尽管短短一支都要大几百,可有些色号也已经断货了。挑完礼物去吃火锅,要排一个小时的号才有桌位。走在商场里,稍不注意就会来个“人撞人”的小事故……

【流浪地球2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600字初中)04-18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07-05

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08-22

对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12-05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11-09

电影流浪地球观后感03-29

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01-04

《流浪地球》电影观后感04-18

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范文06-03

电影《流浪地球》的观后感范文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