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派》观后感

2024-02-23 观后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青春派》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春派》观后感 1

  “姹紫嫣红开遍,也不过是断壁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青春告诉我们唯有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开。

  电影《青春派》讲述了一位高三学子居然在高考前五天拍毕业照时,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女同学黄晶晶表白,展示了年少青春的张狂。然而初恋的甜蜜很快被匆匆前来的妈妈破坏了,初恋很快就结束了,高考却大受影响失利,最后居然选择了复读。

  也许在居然长大之后会为那次的疯狂而后悔不已,可是在那时,居然一定是不想让自己的青春留下不唯美的遗憾才做出那样疯狂的`举动。居然在第二次照毕业照时,他用泰戈尔的话来总结过往:“尽管走下去,不必逗留着,去采鲜花来保存,花自然会继续开放。”

  但我却并不赞成居然的想法,青春就像是路边绚烂一时的野花,绽放时纷纷扰扰,凋零时落英缤纷,短暂而凄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试看春残花尽落,便是红颜老死时。”青春,我们需要坚定地往前走,因为我们辜负不起。

  我认为人的一生也许会邂逅许多美丽,但只有适时而开的那朵花才是属于自己的,过早采撷只会加速她的凋零。也正是因为如此,影片的最后,并没有交代居然的爱是否修成了正果。我想,应该是没有吧!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居然看着骑着单车的男孩,也会心中一动,想起那充满活力的青春,追忆那些疯狂的往事。回想起曾经喜欢的那个女孩,但却发现自己已记不清的她的轮廓,记不清她的面容。

  《青春派》中撒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破釜沉舟,拼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它个无怨无悔。”而青春最需要的也正是这样的无怨无悔。

  只有不间断地追求不停止的奋斗,不消失的梦想,才能创造青春之辉煌,才能拥有无悔的青春。但这种无悔的青春并不是要把人间的酸甜苦辣尝遍,也不是要把不属于这个时期的事都经历一遍。所谓无悔应当是平静淡然的姿态,完美地走在青春路上,不盲目慌张,最终也不后悔。

  记得有哲人说过:“若花不开在路上,就一定会开在路的尽头。”我说,在青春的这条路上,我们不必过早地追求不属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东西,只要我们努力了,奋斗了,青春之花就一定会开放在路的尽头,所以此时,我们要做的就是一路向前,静待花开!

  《青春派》观后感 2

  中国人向来有悠久的考试历史,长达1300多年的漫长科举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无数考试的素材。时至今日,范进中举时的疯狂或许已经不再呈现,但对于考试本身的热衷却仍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工作,初考、中考、高考、考研、考博、托福、雅思、考公务员……中国人可谓活到老考到老。

  当然,在众多的考试中,高考依然是最重要的一环。每逢六月则各种奇招倍出,纷纷为之让道,所谓天大地大高考最大,全民关注的目光每年都让原本就闷热的六月更加热浪滚滚。说到底,在这个没有更多惊奇的年代,高考已经是一道另类的奇观,让我们体验着不同平常的感觉。

  在这种氛围之下,由刘杰执导的《青春派》的出现或许不算突兀。相对于前段时间那部在黄冈中学拍摄的《全城高考》,这部由黄冈广电出品的作品更关注高考者的内心自己,于是本片观众也会注意到出品方里面的黄冈要素。说起来,黄冈作为高考的神迹之一,全国百分之九十的同学大概都曾经咬牙切齿地做着他们的试卷复习高考。只是不知道两部关于高考话题的作品都跟它有关,到底是巧合还是故意。

  作为一个喜欢边缘题材的.导演,刘杰选择高考这一热门话题确实有些一反常态。然而,相对于国内娱乐氛围中高考近乎被禁忌的现状,或许拍摄高考题材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另类。而且,虽然是拍摄这样相当严肃的话题,他也试图以一种非主流非官方的方式来诠释。

  高考是一大群人陪着一个人在受罪,哦,或者也可以说是在成长。漫长却又煎熬的时间里考验的不光是自己,董子健饰演的居然,就在表白失败、高四复读重新开始高考冲刺,此间的利害关系,父母、老师、老师和同学都会给予压力,当然更为紧要的是自己对个人的认知。

  世界从来都不是我内心的世界,虽然叔本华、尼采都以为世界是他们的意志,但至少不是我们的意志,当然也不是居然的意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高考更像是一个加速器,它让那些稚嫩的心灵在煎熬中迅速成熟。或许,只有在复读的过程中,居然才看到黄晶晶(安悦溪饰演)之外的世界。

  如今的世界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蒙昧年代,所以也不会再有那种天真到一无所知的女生。其实就生理发育而言,女生要比男生成熟的更早。在一个不再有各种强制限制的年代,十七八岁的女生事实上已经远非同龄的男生所能理解。对于刚刚开始的恋爱感觉来说,青春其实就是一场错位的故事,而在这其中谁先成熟谁掌握着主动。于是,本片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一样,又明显处在内心世界女强男弱的局面,即便电影中的恋爱不能成功,事实上也会给一些观众以某种自己认可式的期待。

  《青春派》观后感 3

  《青春派》的导演刘杰此前一直致力于小成本文艺片的拍摄,本片之前他拍摄的三部作品都是典型的文艺片,题材多集中于偏远地域和小人物身上,更注重人性的挖掘与刻画。《青春派》是他的首部商业片,而且是以他“60后”的身份来拍摄一部反映“90后”的电影,具有较强挑战性。

  不过,从影片的整体效果来说,这部《青春派》在时代感并无多少脱节之处。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是真正从片中的那些学生的角度出发,真实的再现他们历经高考前后那段日子的生活。而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观看本片的过程则更像是一次重温自己学生生涯的过程。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高考”具有特别意义和地位的国家来说,高考前后的经历几乎都会成为每个当事人心目中永远难以磨灭的记忆。《青春派》中出现的大量学习气氛紧张的教室、宿舍学习场景以及严师、口号、决心等等元素都在这一段记忆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甚至影响到了每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的一生。这些熟悉场景的再现无形中使得影片贴近真实生活,显得自然亲切,更具说服力。

  除了高考,影片涉及的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早恋”。片中的男主角居然在毕业之前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向自己心仪的女生表白,结果引来了轩然大波,导致高考失败,不得不复读一年。在复读过程中,这段感情成为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动力,而也正是这段感情的.失败,是他真正走向成熟,最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影片真实的再现了这一特殊年龄段的感情的懵懂与冲动,客观反映了这一代人对于爱情的态度,同样对于有着高中经历的观众而言,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在记忆中,即使在那学业高度紧张的日子里,几乎每一个心目中都有着自己喜欢的“那一个”,只不过是很少有人有片中居然这样的勇气而已。居然的感情经历不一定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但却有着每一个从这个年龄段走过的人的影子。

  虽然是一部表现高考压力的电影,导演刘杰也未刻意将影片变得过于沉重,而是为影片加入了不少喜剧元素。因为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一段时期的经历往往是痛苦与快乐并存。重要的是,这段经历对于成长具有极强重要的意义。除了学习,影片还在很多细节上再现了这个时期的很多美好的东西:恋情、信任、友情和热情,更有成长过程中进步带来喜悦。在这部影片中,没有单纯的对于高考制度的所谓“控诉”,更没有板起脸来对于“幼稚”的指责与批判。有的是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的熟悉的场景与经历,甚至连片中那陪读的老妈和让人“又爱又恨”班主任都看来是如此熟悉而亲切。可以说,这一部《青春派》,既不仅仅是“长的漂亮的人”的青春,更不是“有钱人的青春”,而更像是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普通人的青春。也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才会显得如此亲切,让人感动。

  《青春派》观后感 4

  青春是稀里糊涂的,横冲直撞的,口号的,口号的,口号的,经历过高考的青春更是。那时候总懵懂却觉得前路很清晰,那时候总迷茫却觉得有梦想就有无限可能,那时候还是暗恋不敢说出口却再也不会有那样的单纯,那时候高三,残酷,高压,沉闷,却在愣头愣脑的青春面孔中透露着一股子鲜活。这样多美好,可惜没有这样美好的电影,拍过的几部关于高考的青春片,实在不敢恭维。直到《青春派》——这实在不是一个讨巧的片名。

  《青春派》之所以成为第一部高考青春的美好影片,完全因为它建立在童话的云端上,尽量少地去描写那些压抑的存在,将更多视角放在了青春的情感上,并且这种情感美好而剔透,完全不像在中国高三所想象的那般,所以,美好出现了。当一种你想象中的美好突然袭击到你,而你潜意识中一直期待这种美好,那么火花就这么倏忽而至。

  今天夏天北京很热,全国也很热,青春片也跟着热。我是盼着像《青春派》这样的`小成本影片走红的,不仅是因为它这样如童话一样美好,还因为它是中小成本影片的典范。如果走打斗路线,中等成本的电影《激战》应该是一个标本。但小清新的,唯《青春派》。这部片子的档期不咋地,前有狼后有虎,对于中国院线经理而言,没有大明星的《青春派》不会讨他们的喜欢。但我说的正是明星这块。该片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角成功。虽然秦海璐贡献了这两年她最棒的配角演出,但男一号董子健才是亮点。这个据说是某大牌经纪人公子的90后演员,一出道就风华正茂。客观地说,很不错。无论是那股子青涩劲儿还是生猛的眼神,甚至有时候你都会想,这样的沉稳,像一个93年生的孩子嘛。前途无量。片中的几个女学生选得特别像高三生,很有代入感,而男一号周边的几个小伙伴,则各有性格,很好的调动了观众情绪,让人坠入其中,重回高三。嗯,多美好的高三啊。

  青春电影能让人回到自己的青春,那便是最基本的成功了。《青春派》做到了。想起我高三时,跟同学在宿舍说着脏话说着理想,在课间休息时对着走过的女生吹口哨,跟同桌看到喜欢的女孩经过,她的小腿像葱白一样干净,想起那年4月1日逝去的张国荣,想起自己的爱情和友情,眼泪飘洒而至。看之前并没有对这部影片抱多少期待,拭去眼角泪的刹那扭头看了下四周,正有与我一样的动作在想念着各自的青春。

  《青春派》观后感 5

  昨晚看了好久以前一直想看的《青春派》。

  这部电影是四五年前的了,在我初中毕业的时候上映的。一直没机会去看,当时要会员又找不到资源,久而久之也便忘了。之前和现在观看的这两个时间段都挺尴尬的。如果在那时候看,一只脚还没踏进高中可能还不能感同身受,而现在呢另一只脚已经离开高中一年了,更多的成了回忆与念旧。

  影片以泰戈尔说开始,以泰戈尔说结尾。讲述的是一个高三毕业生因早恋而高考失利,重新走上复读的道路,再次经历了一次艰辛充实疯狂的高三生活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相比其他的一系列青春片,我在里面感受到了现实中你我最真实的高中样子。董子健凭电影一炮而红,不觉得他长的帅,但是却舒服的平易近人,感觉就像是身边的同学,尽管他现在快当爹了。

  看完电影,想起了我的高中班主任,和电影里的撒老师很像。有着一头刻板的短发、凌厉的目光、利落的动作和说一不二的威严。说实话,很多时候很怕她,但在心里又很佩服她,因为她说的每句话都很在理。在过去的读书生涯里遇见过很多的好老师,有两类不会忘记。一类是相处时就如同朋友,没有高高在上,在那时便喜欢毕业后还是会怀念他对我们好的那种;另一类便是相处时不喜欢不理解甚至是厌恶,到毕业后才会渐渐发现读书时他对我们的付出与爱。而撒老师和我高中时的班主任是属于后者,就像男主结尾时对老师表达爱意时所说“我们永远不会忘了您,说恨您,但也很爱您。”

  我们用一个6月进行高考,却在以后的每个6月里来怀念这场考试。但是,我并不喜欢中国的高考制度,不喜欢一考定终生的.说辞,甚至不喜欢高考。什么“不苦不累,人生无味,不拼不博,高三白活”“拼一载春秋,搏一生无悔”这些誓言太为夸大。就在今年的浙江新高考改革中,看到落榜生的数量大大增加,那些原本是二本的考生到最后却只能走上专科与复读的道路,真的挺唏嘘,实力的较量里最终却成了凭运气所决定去留。寒窗苦读十二年,不注重结果是假的,即使到最后怀念的是过程,那也是在考上大学以后。

  影片的另一个关键词是早恋。早恋害男主成了班里唯一的落榜生,同时早恋也蜕变了男主,让他逐步成熟,之后考上了名牌大学。早恋是好是坏?很多青春片告诉我们,青春是用来追忆的,早恋是没有结果的,但是没有早恋的青春是会后悔的。看过关于早恋的所有影片中,最喜欢的是来自泰国的《初恋这件小事》,里面的女主为了靠近优秀的男主,努力让自己成为了更好的自己,用同样优秀的自己去吸引了优秀的他。这种正能量的喜欢在青春里才显得有意义。

  《青春派》观后感 6

  早几天,妈妈带我去看了一部电影《青春派》,这部电影写了在高考前一些学生的表现,同时我也看出努力和不努力的差距……

  我对电影里这一人物印象非常深刻,家里条件并不好,家里倾其所有只能送他一个人出来读书,父母寄予他的期望很高,因此他特别刻苦他不想让他们失望,每当深夜别人已经进入了梦乡,他就会带上书本去厕所利用那微弱的灯光看书,有时看到凌晨两三点才会拖着疲惫的身子会寝室,就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成绩越来越好,最后遥遥领先,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清华大学,我们看到了他灿烂的笑容。

  而另外一个角色齐明智家里条件也不好,他是家里唯一的`,父母亲很溺爱,从小没好好教育他,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他不爱学习,每次考试都落在最后,以致他读书越来越没兴趣,越来越自暴自弃,开展到后来他和老师对着干,老师也对他慢慢的失去了信心,他破罐子破摔,觉得这世界没有一个人爱他,关心他,最后开展到逃学,这让老师气愤不已,拿他一点方法也没有,高考他只考了343分,只能去最差的学校,这时他幡然醒悟了,但已太晚,他只好选择了复读,打算从头再来。

  在这部影片里我还看到了一群伟大的妈妈,的妈妈省吃俭用为了他能读好书,再苦再累也不说,我觉得是爱的力量让勤奋读书,让他的人生划过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是我学习的典范,想想我的物质条件比他好多了,我也有爱我的父母,理由不努力。

  齐明智学习不好,不是他不聪明而是他认真,我们不能做第二个齐明智,不能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一定要做个拼搏的孩子,让自己的人生绚丽多彩!

  《青春派》观后感 7

  看到《青春派》的时候,我脑子里闪现的就是,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小时代》再到《青春派》,这些都是讲述的青春。青春电影扎堆放,是我们缺少青春吗?

  是也不是。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青春解读,有的无理取闹,制造了一些笑点后归于寂静;有的高高在上,只为了编织那不切实际的梦;有的却希望从更接地气的角度来诠释群众的青春,成功与否,还待明日你我的反响。

  青春电影道出了我们隐秘的白日梦,也拍出了我们的摇摆不定,更让我们再次面对那精彩又紧张的高三生活。这些电影让我们思念着那年岁月,对于早已过了青春岁月,抓着青春尾巴的我们来说,这些电影似乎也不无道理,不无看头。

  很多人说,《致青春》让我们明白了“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小时代》那么进一步“深化”了,说“只有长得好看又有钱的人才有青春”。而《青春派》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也许只有疯狂的人才有青春?还是高三是最值得回忆的青春,也是最残酷的青春?我们难以定义。

  青春,就在你我心间。就如童心,不拘于年龄,不拘于外貌,谁都可以拥有,只要她真正拥抱青春。

  青春尚未丧失,为何要看着青春电影缅怀你逝去的青春?走出电影院,走出你的“狗窝”,走出你狭隘的世界,向新的世界迈进,你会发现电影中的青春只是艺术品,唯有生活才能让你真正走进青春!

  拍高考题材的电影不少,但是能做到如此掌控的电影却很少见。

  16岁的时候,高考失败,重新复读,觉得这个世界所有东西都在跟自己作对,家长、老师、高考、女友、同学、邻居。而正是在这个复读的一年中,加速了成熟的脚步,复读的不只是高考,而是从青葱到青春的成长。

  青春的成长就是不断经历第一次的过程。没有恋爱过,没有告白过,青春的热血会冲破自己的懦弱。但是青春的热血一般伴随的都是头破血流的反省。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总会在你热血的时候给你当头一击棒喝,人难免就又会缩了回去。走一步,退两步,思第三步,哪一段第一次不是这样。

  青春的成长总会伴随着亦敌亦友的朋友,他们会跟你争妹子打得头破血流,也会在外敌当前的时候做你最坚强的后盾。他们可能跟你在同一个宿舍,你们没有深交,但当他消失的那一刻,好似又掏空了你生命中的某一种习惯。他们可能外向可能内敛可能单纯可能细腻,但你总能接受各种多样性而又不带成见。

  青春的成长就是第一次的恋爱,大千世界的恋爱故事大体是你爱的人爱别人,而爱你的你不爱。这个根本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但是体验了第一次才知道恋爱的魔力让你对不爱你的人专情,而对爱你的傲慢。男主角居然也只有在自己失恋的深渊才能体会父母要离婚的伤感,哪怕他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局。也就只有在时间和对恋爱新的体验中,才知道应该欣赏爱你的人对你的付出,双宿双飞去了人大。

  所以说,青春的成长就是从懵懂到体谅。电影里面,像我们影子的中学生们都像我们曾经一样,老说别人幼稚,而自己干着没有担当的幼稚的事情。而我们接触了社会,知道我们无法保护同伴,知道我们身边看起来跟我们一样人有着不同的身家,知道我们对朋友背负的重担的无知程度,知道我们父母老师所经历的不能言说的.痛。知道了这些,很难再幼稚下去。所以,我们体谅、我们担当、我们分担、我们才可能进化成更好的人。

  虽然字幕的最后,居然和晓凡都考去了人大,虽然居然懂得了晓凡换发型的原因,虽然看起来居然这一次要紧紧抓住爱自己的那个人的付出,但青春总伴随着来来。说不定他会再次放弃爱他的人选择他爱的人。但是,在复读恋爱的这一段旅程,他只是更清楚了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想要什么。所以,青春的第一次,总要尝试,不在尝试中失败,哪能从失败中找到成功呢?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时代青春的故事。很明显,80后90后的青春不是北京胡同家属大院,山西汾阳晃荡迷茫。但对于青春的叛逆,青春的成长,每个重新翻看这一段的人,总会敲击到内心的共鸣。

  PS:秦海璐的老师演技真是神一般的,前面泼辣又幽默,最后说心里话那一段说到动情的地方,忍住眼泪而上嘴唇还一直抽动,真是细腻到家了。

  各位中学生主角更是非常抢镜,男主角让人想起当年的夏雨,而李飞的饰演者每一场戏都让电影院充满欢乐。

  《青春派》观后感 8

  那天去了一个朋友家去玩,他给我推荐了一部电影叫《青春派》,回家之后我就用电脑看了,挺不错的一部电影。

  电影讲述了一个16岁高三生因早恋而未考上大学然后复课,但他没有忘记那个女生,但那个女生却已经不再理他,然后他在堕落与奋斗中挣扎的一个故事,他也有一群好伙伴,有的很富,有的非常非常刻苦,他们有一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影片片尾,主人公代全班说出来了他们的.心声,主人公也考上了一个较好的大学。

  我认为电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我们不应该轻易地收外部客观条件而影响了我们坚决不移的新念,我们应该坚决不移的向自己的梦想前进。但我们也应该去奋力争取我们想要的,哪怕最后失败了,我们至少以后不会懊悔。

  主人公经历也告诉了我们一点,错误的我们应该趁早放弃,不能太过顽固,不然这样的后果只能是伤人伤己,我们应该学会区分是非,早点清楚那条路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并及时的改正过来。电影也涉及到了亲情,主人公最终抛弃了自己要去追那个女生的错误想法而选择留在北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生活,这也告诉了我们,家才是最温馨的港湾,家人才是会永远陪伴我们的。不管我们做什么,只要是正确的,只要是我们喜欢的,家人总会不遗余力的去支持我们。也许我只读懂了电影的一局部含义,虽然影片标签是青春爱情,我更认为它是一部的,不得不说,影片很精彩,很现实也比拟贴近生活。

  《青春派》观后感 9

  人说没有经历过高三的青春是不完整的,没有奋战过高三的青春是遗憾的,作为一个在高考中挣扎过的莘莘学子之一,我觉得这句话非常的贴切,尤其是看过《青春派》这部影片之后,我更是觉得高三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也认为高三是人生中极其精彩的一瞬间。

  《青春派》是一部非常贴近生活的影片,它主要讲述了一群少年、家长和老师为了高三而拼搏努力的故事,由于这个故事紧贴中国现有的高考制度,所以它非常的有号召力和感染力,一度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和电影口碑。尤其是对于那些即将面临高考的青少年来说,这部影片成为了绝佳的动力,尤其是里面那些鼓励高考的号子,更是成为了每个考生的信仰,他们甚至把“破釜沉舟,拼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干他个无怨无悔”当成了每日必读的格言,真正是为了高考拼了一阵,也苦了一阵。

  不可否认的是,这部影片确实非常的感人,每每看它都觉得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又在备战高考了一般,真正是让人回味无穷。影片中的'每一个学生都个性独立,我们每个人似乎都能在这些人身上找寻到自己的影子,他们像我们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坚持,有自己的苦恼和烦恼,有自己的疯狂和理性,也有自己的人生和道路,真正是把青春的疯狂肆意、迷茫艰苦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剧中的父母仿佛就是我们的父母,为了孩子他们可以放弃自己的工作,放弃自己的生活,甚至放弃自己的幸福,只为给孩子一个舒心的高考环境,这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慨叹不禁让我们热泪盈眶。而那些老师们呢,为了学生的前程和未来,他们更是呕心沥血一刻也不敢放松,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关怀鼓励,为了学生他们可以变成世上最有时间,最有耐心,最有智慧,最有口才,最有文采,最有勇气的存在,真正是为了学生而煞费苦心啊!

  高考前我的老师就陪我看过了这部佳作,而现在当我一个人在看这部影片时,我仍旧感触颇深,即使我已经不是一个高三的学生了,我还是能从中体会到那股冲劲和势头,这让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再疯狂一点,再努力一点,再坚强一点,毕竟我的青春还没有真的消逝而去不是吗?所以我希望在往后的时光里,我可以找回当年那种励志的感觉来,好让自己在以后可以不那么遗憾和后悔。

  《青春派》观后感 10

  明天,8月2日,由刘杰导演执导的《青春派》将盛大起航全国放映。这是部怎样的片子?讲述了什么?

  《青春派》主要是讲述高三学生的生活与心理、情感。男主角是一个浪漫派人士,他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鼓起勇气当众朗诵泰戈尔的诗,向心仪的女生表白,获得了对方的接受。然而,甜蜜的初恋刚刚开始却被闻讯而至的母亲所破坏。倒霉的事情总是接踵而至。当他想要爬墙去追回离开的恋人时,却摔伤了尾骨。失恋的低落,受伤的难受,这些都让男主角高考失利,最终没能考入恋人所在的'学校。

  男主角决定复读,追上恋人黄晶晶的脚步,追上这段令人心酸又甜蜜的爱情。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不少讲义气的哥们儿,与他们共同度过了一个精彩的高四岁月。

  看到《青春派》的时候,我脑子里闪现的就是,从《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到《小时代》再到《青春派》,这些都是讲述的青春。青春电影扎堆放,是我们缺少青春吗?

  是也不是。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青春解读,有的无理取闹,制造了一些笑点后归于沉寂;有的高高在上,只为了编织那不切实际的梦;有的却希望从更接地气的角度来诠释大众的青春,成功与否,还待明日你我的反应。

  青春电影道出了我们隐秘的白日梦,也拍出了我们的摇摆不定,更让我们再次面对那精彩又紧张的高三生活。这些电影让我们怀念着那年岁月,对于早已过了青春岁月,抓着青春尾巴的我们来说,这些电影似乎也不无道理,不无看头。

  很多人说,《致青春》让我们明白了“只有长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而《小时代》则进一步“深化”了,说“只有长得好看又有钱的人才有青春”。而《青春派》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也许只有疯狂的人才有青春?还是高三是最值得回忆的青春,也是最残酷的青春?我们难以定义。

  青春,就在你我心间。就如童心,不拘于年龄,不拘于外貌,谁都可以拥有,只要她真正拥抱青春。

  青春尚未丢失,为何要看着青春电影缅怀你逝去的青春?走出电影院,走出你的“狗窝”,走出你狭隘的世界,向新的世界迈进,你会发现电影中的青春只是艺术品,唯有生活才能让你真正走进青春!

【《青春派》观后感】相关文章:

青春派观后感11-17

电影《青春派》观后感06-14

《青春派》观后感(精选15篇)08-28

电影青春派观后感(精选13篇)09-23

青春派观后感(通用17篇)08-16

《青春派》500字观后感(精选20篇)07-19

电影《青春派》观后有感10-26

少年派观后感12-15

《少年派》观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