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2022-11-19 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2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范文(精选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1

  今天,我看了孙云晓和刘可钦两位老师的家庭教育公开课“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童年”让我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影响孩子一生的是家庭关系和积极丰富多彩的生活。美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相亲相爱,儿童优先(做事考虑孩子的感受),自主自强,共同成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但也是不稳定的榜样,消极的态度会给人一种悲观和绝望,积极的态度能带来自信和乐观,这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尽量都是乐观向上的,充满张力,活力,动力,追求和目标。

  寓教于生活,不仅仅是讲讲道理,而是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良好的习惯。家庭中的劳动教育,最好持之以恒,生活技能不止于做饭,还有扫地拖地,洗衣服,洗碗,擦桌子等,热爱家务劳动的好习惯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还可以调节家庭氛围和情趣,父母不要怕麻烦,以培养孩子的劳动热情(认知认同劳动,劳动给人光荣,使人快乐)为目标,完成该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好的教育就是与孩子共同成长,一起长大,共同创作美好的生活。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2

  现在“依法带娃”开始了,随着一系列法例的实施,以及家庭教育课程的开发,给万千父母指引了正确带娃的方向。家长们现在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能再用老办法。身为新一代的家长,孩子身处的世界跟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已经不同了!现在的世界日新月异,知识爆炸,孩子接受知识的渠道比我们之前的要多,孩子见识的到世界比我们更加大,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个教育孩子的新方向。

  2022年家庭教育公开课,唤醒了家长的主体责任意识,更明白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本期课程专家深入了解了相关法律规律,通过专家向我们解读了《家庭教育促进法》,让我们见识到育人实践的深度,专家所选择的案例通俗易懂,让我们家长受益匪浅!有正确的方向就会有正确的方法,这次的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加深了对《家庭教育促进法》的了解与认识,也让我重新树立了新的育儿观。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3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父母的期望,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到一名优秀的中学生,陪在孩子身边时间最多的是父母,家庭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认真观看了《家长要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孙秀梅老师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解后,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孩子的思想是第一位,孩子的心理是第一位。当刘慧老师问:“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我呆立当场,我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日常生活中,每次下班回家我都会问孩子,你写完作业了吗?每次孩子看到我都好像我的脸上写满了作业。我总是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希望他成长为父母希望的样子。刘老师让我从梦中觉醒,我以后要静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真正的渴望,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帮助孩子内心真正的成长,让孩子成长为自己心中的样子。作为父母,我更应该完善自我,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特长,让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引导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过度关爱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操心造成过度懒惰。大多数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恼,早晨家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孩子依然慢条斯理起床,磨磨蹭蹭洗漱;到了放学家长急着催孩子赶紧写作业,孩子依旧我行我素,能拖一会是一会。孩子无法独立,就无法真正的走向社会,也无法脱离那种“小我”走向“大我”,更不能走出“舒适区”冲向更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家长,我应该在孩子表达基础上给予一些指导,并对孩子进行鼓励,为孩子的独立思考进行表扬,帮助孩子远离依赖。父母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缓解自卑,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作为家长,我一定会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相信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4

  7月15日,我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家庭建设与父母携手育儿》,受益匪浅。

  公开课中,刘慧教授和李宁老师讲到,父母要学会读懂孩子的表达,要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要允许孩子有情绪、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要对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引导,培养孩子正向积极乐观的思维、表达和态度。

  一直以来家长过多的重视孩子的学习,没有重视孩子的心里感受,总是觉得父母做的一切是为他好,孩子就应该听父母的,可平日里和孩子也会意见不一致,有时你说你的他根本听不进去,作为家长还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不能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通过学习,我明白了,首先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与孩子平等交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感触和情绪表达出来,正如两位老师说的给孩子最有价值的关心,而不是自以为是的对他好,要重视孩子的内心感受;当孩子有情绪时不能一味的打压、批评,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孩子真正想表达的东西。其次身教重于言传,父母首先做好自我的情绪控制,才能帮助孩子管理情绪。父母平日里不应该总说孩子这做的不够好,那做的不对,应该以积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善于发现细小的闪光点,父母的肯定有利于孩子形成正向积极的乐观态度。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们给家长们提供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教育理念,作为家长更要加强学习,与孩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5

  家庭教育大部分的内容就是生活教育。孩子通过在生活中向父母学习为人处世的本领。所以,创设美好的家庭生活,给孩子做以身作则的好榜样,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在生活教育中,给孩子设立稳定的劳动岗位很重要,这是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好方法。当孩子明白自己的劳动是有价值的,付出是有回报的,孩子会更乐衷于进行劳动活动,获得更大的自我肯定。

  事实上,没有其他工作比日常生活教育对幼儿肢体、精神、心智以及道德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孩子借由日常生活的活动创造自己,致力于改善自己,使自己趋向于完美。

  日常生活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真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日常生活也能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6

  首先感谢老师的分享。每次听到老师分享案例中的父母和孩子成长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困惑,其实都离不开“情绪”二字。情绪管理不恰当,亲子关系越发僵硬,各种行为即出现。只有控制好了父母自身的情绪,才能和孩子之间建立良性的应答关系,才能用好的方式来沟通,才能达到正确的引导效果。

  陪伴孩子成长,绝不是单纯的在孩子身边,而是需要我们细心去捕捉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让孩子能切实感受到爱和安全,以及被认可,建立亲子间的信任。只有当孩子无条件信任我们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读懂了孩子的行为,我们才知道如何处理解决心结。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相信亲子关系一定会更加和谐愉悦。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7

  父母要读懂孩子“怪异”行为背后真实的愿望,在亲子交往中,一个重要的原则是“遇事善为先”。看了教育公开课第二期,我很赞同这个观点。

  在孩子出现了与往常大不相同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对其进行耐心询问,而不是急于追究,要发现孩子内心的善意。孩子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他们有时候看似过激或令人生气的行为可能只是为了求得家长和老师的关心和注意。家长要静下心来,了解孩子的真实意图,理解孩子们这些行为背后的实际需求和善意举动。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心里,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们在呵护关爱下健康成长!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8

  每次听公开课,都有不一样的收获。这次公开课的两位专家说的特别接地气,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应该与时俱进。传统的教育观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小朋友,媒体发展成熟的年代,他们接收各种信息都渠道都是多样化的。作为父母,我们要带着理解的态度去和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去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

  同时,我们也要正视孩子自身的优缺点,不盲目比较。接受孩子的负面情绪,引导孩子正确的情绪发泄。

  最后,作为父母,我们也要管理自己的情绪管理,和孩子一起改变成长。因为家庭教育育人远比育人才更重要。懂得学会尊重别人,自然会收到他人尊重。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9

  一、真正意义上做到以身作则

  父母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父母的行为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效仿。作为家长,我认识到身教更大于言传,现在孩子的思想品行、道德观、人生观都在日趋成熱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时刻正确引领、引导孩子往德智兼备的人生轨道。

  二、要做智慧型家长

  学会放手。孩子能自己完成的事,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在他自己能力范围内理应接受的行为,做父母的不能替代,要做有原则、有底线的父母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三、不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渴望得到认可,我们作为父母在这个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而不是一味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去做对比,不轻易地否定孩子的一切。当然父母也不能无原则的宽容,做的不好的地方,是需要父母正确引导。

  四、家底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

  需要家长与学校联手沟通与合作,教育不是老师的事情,我们家长不能把所有的教育责任都想当然地转嫁给老师们,相反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教育,让孩手感受到家庭的爱和关怀,不是丢学校就不管了。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10

  观看了各位专家和教授关于家庭教育的讲座后,我深受感动。当前社会,教育内卷严重、家长普遍焦虑,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减轻孩子学业课业负担。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思考如何才能助力孩子全方位发展。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先成人,再成才;我们需要改变唯学习论、唯分数论的价值观;我们需要静心浇灌,静待花开。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11

  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如何高效的实现家、校共同教育?带着迷茫与疑问,认真观看了《第五届新家庭教育文化节云上大会》,感触很深,也找到了答案。

  曾经以为是孩子的问题才造成了家长的焦虑,听完陈默老师《“双减”之下父母如何应对》的演讲,认识到是家长自己

  的焦虑、虚荣、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导致孩子们缺乏学习、探索的兴趣和糟糕的亲子关系,让父母无法为孩子们充满乐趣的主动学习和良好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陈默老师的演讲告诉我们要放下焦虑,回归到父母该有的样子,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开始,多关注孩子的日常起居,不要三句话不离成绩考试,静心的多陪伴孩子成长,陪孩子运动阅读,以身作则做好道德榜样,带领孩子们在生活劳动中积累智力和社会经验,让孩子拥有治愈一生的童年。

  这是一场优质的教育思想碰撞,给予我们的启迪是深刻的,当然关键还是在思考后的落实和执行,我们应该庆幸遇上“双减”政策,也要借着“双减”的东风,引导出一场持续的良好教育和美好成长!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12

  洪明老师在会上提出,儿童是人,与父母一样,与成人一样,有完整的人格,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的意志,满足他的情感需求,而不仅仅是关注他的学习。

  现代社会家长存在四个误区:喜欢攀比、注重分数、喜欢抢跑和过度学习,这很容易打击孩子自信心,只看到孩子的短板,边缘化德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不是最高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适合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13

  这堂课真的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对于孩子的情绪表达,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的种种情况,今天终于得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瞬间茅塞顿开!

  所以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我,耐心都是不足的,感觉总是鸡飞狗跳的状态,孩子的情绪是负面的,我的情绪也被影响,然而却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处理这个问题,但是听了老师的解答之后,我终于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了。问题就在我这个家长身上,我没有在孩子向我表达情绪和意愿的时候,耐心的去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故事,导致孩子经常用些负面情绪去表达他们的想法,希望获得我的关注和理解。老师们说的非常好,家长不该用孩子的情绪去对待孩子,作为家长,经常被孩子气得情绪瞬间暴怒,这种情绪也影响了孩子,让孩子认为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我们作为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在情绪要爆发的时候按下暂停键,给孩子和自己一个缓冲时间,把自己要冲出口的话语消化掉,换一种方式和情绪去和孩子沟通,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分析问题,关注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不要老是骂孩子,孩子不开心了,跟他谈谈心,做到家校结合,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精彩讲解,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14

  陈默老师分析了“双减”教育新政下父母焦虑的症状以及产生原因,深入浅出地讲述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观念。一直以来,我们秉持“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念,这是错误的。

  孩子们就像花儿,不同的孩子就像不同的花朵,拥有着不同的花期,父母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静待花开就好!过度地催逼孩子、不自觉地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不仅使自己焦虑,还给孩子带来焦虑和压力,这对孩子的身心成长很不利。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快乐成长!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 篇15

  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我时常反思什么样的教育和陪伴才是最好、最合适孩子成长的。期待是一种目标,投入是一个过程。学习只是一方面,我们更希望孩子有坚强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

  我们要学着跟孩子交流,在孩子不能完全辨别好坏时,我们可以适当让他自己去尝试,实践见真知!一次真实的经历远超千叮万嘱。让我们以期待为目标,耐心面对,用心陪伴,将孩子慢慢引入一个适合他的轨道!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相关文章: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精选13篇)11-15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课观后感(精选15篇)11-14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范文(精选11篇)11-15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课观后感范文(精选17篇)11-14

2022协同育人赋能成长直播观后感(通用9篇)11-15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家长观后感(精选8篇)11-14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学生观后感(精选13篇)11-14

2022协同育人赋能成长观后感(精选6篇)11-14

协同育人赋能成长观后感范文(精选16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