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春》观后感

2022-11-08 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暖春》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花是个可怜的小女孩,但是她遇到了对她好的爷爷,小花的婶婶心肠很坏一直要把小花送走还处处刁难小花甚至把小花唯一的陪伴老母鸡给杀了吃,但是小花的村里的邻居们很同情这个命苦但是善良的小女孩,最后小花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全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在刚刚接收到老师给的电影任务时,以上所写第一时间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同时心里是有点吃惊的,因为在我模糊的认知里,《暖春》是一部温情的,歌颂人性真善美,描绘了一个不向命运认输的小花儿和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爷爷的片子,如今再次重温并写下此篇观后感。在小学时,陪着家里的奶奶看过电视剧版本,今日再看时,奶奶看到婶婶作恶时的咬牙切齿评论和看到小花最终被善待为之动容的泪花以及絮絮叨叨得向似懂非懂的我讲述那个年代的不易和艰苦生活,还隐约得浮现在了脑海中。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人生经历的不断丰富和累积,对同一影片看法有了些许的变化。《暖春》对我而言,不仅是一个影评作业,而且是对自己成长一路以来思想进步的检验和自己对自我价值观的反思和考量。

  《暖春》电影便是大象无形,大音希声的写照。电影不同于电视剧,一部好的电影要在短的时间里充分展现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刻画的人物要有血有肉,传递的情感要正扣人心弦甚至会对人们产生教化的作用。剧情的跌宕起伏扑朔迷离固然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但是更多的是短时间的满足和快乐。与现代的主流电影不同,《暖春》没有一波三折的剧情、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但也没有平乏无味,让人看后犹如喝白开水一样素淡至极,它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以平凡的语言、简单的人物、甚至看到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尾的剧情,却像春天的暖流一样通过人物举手投足的表现和感情的真挚流露将我们带入那个时代背景之中,向我们展现出了人性最初的美好,看过阅过后在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象,埋下了善的种子。多年以后的重温,会发现善的种子早已发芽生根,这么多年以来自己或多或少做过的善行和付出的努力,或许就是《暖春》给我带来的力量,电影的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一斑。

  “考大学是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电影中的爷爷虽然大字不识,但是就像村长所说“这个老人真真正正做了一回人”,爷爷不仅搭上自己的一辈子收养了两个孩子,把他们照顾成人,而且宁可亏待自己节衣缩食也要帮助两个孩子上学。从爷爷的回忆中可见,老人一直鼓励孩子读书,走出大山,可是儿子宝柱最终没有念书,如愿以偿留在爹的身边,却没有给爹买上骡子,一生困在小山村里过着平淡的生活,婚后还受着妻子的怨气生活拮据。对于小花儿,爷爷坚持砍柳条编筐卖钱也要满足小花儿走出大山的愿望,再加上小花天资聪明好学,肯钻研能吃苦,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就像在片尾小花所说“我没有让爷爷、爹娘失望,也没辜负全村的希望”。小花的求学道路必定异常坎坷,但是内心有一份信仰和追求,再大的磨难最终会是自己得以成长的必经之路。由此我想,这个观念在现在尤为适用,读书是有出息、有作为的唯一出路,对于一年前的我而言,要想走出去接受不一样的事物活得精彩就要靠自己的努力练就一身本领,方能在社会中拥有一席之地,而上学读书是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径,至少在中学时代,发挥自己的特长取得好的成绩就有机会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就有选择权,选择自己的大学、选择自己心仪的城市。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会发现“终生学习”的观念没有丝毫的夸张,时代社会进步日新月异,观念的及时更新,学习的脚步不断前进方能不为社会所淘汰。或许《暖春》中爷爷所说的大山只是隔绝着芍药村、上河村的一座座大山,但是也是封锁我们的屏障和阻碍,值得我们一次次去翻越去突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文中所刻画的爷爷是一位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的老人,儿子是自己在麦穗地里捡来的野娃,孙女是被别人捡回来但无人愿意领养,自己踉踉跄跄背回家中好好照料的孤儿,但是这都丝毫没有影响老人自身对他们的关爱,影片开头所描绘的画面中,对于昏迷不醒的花儿,老人本已经离开,因为在当时贫穷的背景下,自身家中已经食不果腹,谁都无力再增添一户人口,但是老人最终于心不忍,折回,在众人的注视下,将小花背回去,始于同情终于家人之间的爱,从老人花光所有的积蓄为穿着露脚指头破鞋的小花买了一双新鞋到老人为了小花上学天天砍柳条甚至在大雨中摔倒,都可以看出老人对这捡来的孩子一直念念不忘,小花最终取得的成就为爷爷脸上增光、为家里长脸、是全村的骄傲,爷爷毕尽一生的心血也算有了回报。爷爷所说的“我心里踏实”一句,用平凡的语言却向我们透露着人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于人要问心无愧,于事要尽心尽力。满足他人的要求很容易,但是能够直面自己的内心无悔却需要我们一生来追求。自己的付出不一定会收到回报,但是不付出注定没有收获。

  “明知不问,知而不言,言出必善”,此话被说为人生的大智慧,但是最初接触到这话的我第一感觉便是这样的生活岂不是很憋屈,对事情不追问原因,知道的事情却不说出来,说出的话一定要是善的,难道不会与心相违?但是今天看过《暖春》爷爷对宝柱和香草的态度却让我对此话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对于香草不能生儿子,全村人都在议论纷纷,但是从头到尾,老人没有对此说过一句话,问过儿子一句相关事情;知道儿子儿媳排斥花儿但是老人没为此找过他们一次麻烦,没有提出一次要求,对于已经长大成人的宝柱,明知这是自己捡来的孩子,但是没有说过一次真相;老人在全场中对儿子儿媳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即使知道儿媳把花儿送走、踩坏了花儿的风车,也没有恶语相向,对其他人说话自始至终也是客气得体,或许这就是在老人生病时全村人都来探望她,大家都愿意捐东西捐财力给这个善良的老人,这是他修来的福分,老人对儿子儿媳不是隐忍,而是生活的大智慧,若凡事都要争个是非对错,本来就不和谐的家庭必然会矛盾横生,最终两败俱伤。老人的处事态度使满腹怨言的儿媳也很难将心中的抱怨说个痛快,在儿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的道歉后,老人多的只是脸上舒心的笑容,一家人和和气气过上了越来越富裕的生活,若老人当年没有如此,反而是心怀不满,表于言形于色,可能将会适得其反,儿媳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小花儿不会有了爹娘,本来好端端的一个家就此解散。所以,对于学术上的事情,有时我们必须据理力争,分辨是非对错,但是对于生活的事情,“难得糊涂”此言甚佳,明知不问是一种修养,知而不言是一种智慧,言出必善是一种处事态度,这样做不是隐忍,反而将收获人生的意义。

  “小人物也可有大作为”,影片中的主人公小花儿是个苦命的孩子,两岁便失去了父母,七岁时最后的亲人奶奶也离开了她,被别人收留本以为可以拥有美好的童年然后上学读书,却又遇人不淑遭人虐待,无奈夜里逃跑,却又迷路饿晕,由此来看,小花的童年充满着辛酸和悲伤,但是她遇到了第一个好心人二狗将她带回村里,遇到值得一生去报答的爷爷将她抚养长大,小花和爷爷一起住在叔叔婶娘家旁,可以说是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生活卑微至此,但是上天给了小花这样的命运,小花并没有就此认输认命,她以她的执着勤劳天真朴实感动着身边的人,在那个急需苦力男丁的时代,一个女娃的吃苦能干让家有三个儿子的快嘴婶婶说出“也不顶一个小花儿”的话,让快嘴婶婶赶走三个孩子给小花送去两个熟鸡蛋;胖婶儿有好吃的,穿旧的衣服也送给小花,正是小花儿的品质博得大家对她的喜欢,对于本来恶毒的婶婶,三番两次要将小花儿送走,即使面对小花的苦苦哀求也要执意逼她离开,小花对此没有埋怨,以大人的眼光来看,这是个傻孩子,或许不够真实与事实相悖,但是,我却认为这是一个孩子天真质朴所在,小花儿幼年失母,在她的心里始终有一份执念,希望婶娘能够接受她,将她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小花儿一直在努力获得婶婶的喜爱,就像在影片中每天用瓶子抓蚂蚱一样,小花儿在人们的心中只是个孩子,但是她靠自己的努力改善了胖婶儿对女娃的偏见,让心情抑郁、讨厌自己的婶娘放下心中的芥蒂接受了自己也接受了爷爷,是小花儿让原本分开了的家庭和和气气,团结了起来,重新回到一张桌子上吃饭。最重要的是,小花儿内心有强大的信念,她要走出大山,带着爷爷过上好生活,最终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是小花儿让我见识到小人物也可以有一番大作为。在做事之前,我们并不会知道这件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是顺遂自己的本心,脚踏实地,有目标有信仰,就可有所建树。

  “团结友爱是实现最幸福的最佳策略”这句话是上学期思政课老师告诉我们的,在《暖春》中,我认为此话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虽然文章歌颂了小花的不屈和大爱无疆的爷爷,但是影片中的根爷爷根奶奶快嘴婶婶胖婶都让我见识到人间的美好,由短片可知,芍药村是附近村子中比较贫困的,连村长家的粮食都充了公可知生活不易,可是村子里的人家却互帮互助,从他们对小花这个外村捡来的孩子态度便可看出,节省自家的口粮给这个孩子,把穿过的衣服也送去,村长可谓是尽心尽力,“同样都是吃五谷杂粮,这养出的人咋就不一样呢”看似村长对自身充满愧疚,但这不也反映出村长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反思,谋算着带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生活不易,但是大家互相支撑却也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何况是在当今社会,温饱问题早已得到解决,但竟出现邻居互不相识的尴尬局面,自家生活富裕起来,可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缺少了很多,幸福指数不见得上升,所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相处”方能提高我们的幸福感。

  “人生而不能忘本”,曾经有一位校长告诉过我,学习是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小花儿刻苦读书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走出大山带着爷爷过上幸福生活,但是从最后可以看出,小花儿如愿以偿走出了大山,但在经过大学四年,学了一身知识长了一身本领后,毅然决然选择回到大山里回到芍药村做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因为这里给了她生命和成长,待她归来要靠自己所学滋润这片土地,教授这里的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大山,“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对人亦是如此,小花是有良知的,品格是高尚的`,从哪里来回哪里去,成全了自己的梦想也回报了养育自己的家乡。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做人要有良知,要知恩图报,在人生路上要记得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学习中要记得老师的教导之恩,在合作中要记得队友的协助之恩,待到自己学成之日时,回首走过的路,要对曾经帮助自己的人,养育自己的土地做出自己的贡献,做一个堂堂正正、明明白白的人。

  最受关注的事情往往所接受到的非议往往就越多,因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有人说《暖春》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不真实,过于理想化,现实生活中的孤儿有几个会像小花一样不仅没有心理问题,还具备如此之多的优秀品质,即使有也是少数,但在我看来,这正符合电影的特点,挖掘生活中的故事与感动,通过艺术的加工,将人性的光芒放大从而具有教化作用和感召力,使人的心灵如沐春风。有人说《暖春》的剧情过于平淡,一眼便可看到结局,在我看来平平淡淡才是真,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这一结果,人们在过程之中的付出与努力,这部影片的深情之处值得我们为它落泪,两次的回顾,在婶婶接受了小花,小花对婶娘动情的喊出“娘”时,我的眼睛两次蓄满泪花,或许是因为小花这个可怜的孩子终于得到了母爱,或许是为婶娘终于认清了自己的内心而宽慰,或许是为这一家的团圆而激动等等,这就是影片的魅力,让我们为之动容,从而留下对这部影片的印象和念想。虽然小花的童年过于坎坷,但是大家都知道最后小花家会和好如初,她会考上大学,走出大山,不会让爷爷失望,因为这是人在心里对善的向往和美好的追求,正义最终会压倒邪恶,无论在什么时候,追求真善美是社会的主旋律也是人性的体现。争论越多,人们的思考便会越加深入,一部影片的价值便会得到更好的展现。

  一部好的影片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剧情的跌宕来阐述,不需要恢弘的场景来渲染,需要的只是用心的经营,走心的付出和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最平凡的生活也有最真挚的情感,再平凡的事情也需要我们用心得来做。时隔多年,对《暖春》的认识早已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小花的同情对婶婶的憎恨对爷爷的敬佩等,今日再观,起初我还是会讨厌婶婶,会心疼小花,行至深情处,我还是会落泪,最后还会为小花的成功感到骄傲。但是不同的是,经过自己走的人生路,我从中获悉了做人的准则,做事的方法和处世的态度,多年前的暖春在我心底埋下善的种子,会生根发芽,今日的暖春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会牢记在心里,付诸于行动。

【《暖春》观后感】相关文章:

《暖春》观后感06-04

《暖春》观后感10-24

《暖春》观后感02-10

《暖春》观后感03-27

《暖春》观后感11-11

《暖春》观后感07-30

《暖春》观后感09-17

《暖春》观后感05-21

《暖春》观后感12-04

《暖春》观后感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