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1
今日,适逢国庆假期,带着妻子和些许期待的心情去影院观看名叫《钢铁意志》的电影,其实,还有一个小“心思”就是看看这部电影里有没有本人的镜头。
在去年暑伏8月里一天,一则招募电影群演的消息在周围传扬开来,此则消息经证实不是空穴来风,是《钢铁意志》拍摄剧组将在本钢取景,届时将会在厂区内拍摄部分片段,现大量招募临时演员。此剧主要描述在解放战争后期,东北解放在即,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在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复地,殊死搏斗,捣毁敌特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飞雪,老工人孟泰等一同投身于鞍钢复工复产的故事。
从来没有当过演员的我,出于好奇,参与了群演招募,拍摄的镜头主要是鞍钢复产过程中,缺少筹建物资,各级军民积极响应捐钢捐物。拍摄时,考虑时代感及剧情的还原性,所有群演穿着破旧的厚厚棉质服装,一个片段下来,服装里个个都是汗流浃背。简单的几个镜头,拍摄多次才过,拍摄过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很多东西,首先,此片创作不易,付出诸多;其次,体现了当时背景下全民一心,舍己为国家情怀;更体现了像赵铁池、孟泰这样的鲜活人物以钢铁般的意志克服重重险阻,经历千难万险,终于在废墟上复建高炉,再次让铁水喷涌而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影片有一段赵铁池的动员口号更让我深深感动,“从今天起,我以生命为熔炉,一定要造出最坚硬的钢铁,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这座钢城的炉火就会永远燃烧下去”这是什么!
这是新中国“钢铁长子”风范,这是新中国振兴的基石,更是打破帝国主义封锁,扛起重担的“钢铁脊梁”。还有句赵铁池台词让我记忆深刻,“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们就要使出百分百的劲儿”,当第一次凿穿铁口,看炉内铁水滚涌而出时,映红了第一代炼铁人的胸膛,更驱散了饱受蹂躏近代屈辱寒夜,这句口号,更是无数先辈为新中国成立、发展、富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精神支柱。
影片最后,短短几年,鞍钢就从一片废墟中站了起来,有力支撑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平稳起步,创造多个第一同时,也担任了诸多角色,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批钢材,同时也支援大批技术人才去援助新建钢铁企业,更是为一批国有老企业改造提升探出了新路。
我感慨之余,自豪感油然而生,虽然自己只是图一个“好奇”,参演《钢铁意志》影片,但观看影片后,我感觉自己就是其中“一员”。因为我也是一名“钢铁人”,因为我参演此片,更因为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向老一辈的英雄们致敬,致敬他们无私奉献才造就了我们今天强大的祖国。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2
节前观看了由刘烨、韩雪主演的《钢铁意志》,本片讲述解放初期,面对抗美援朝和社会主义建设对钢铁的迫切需求,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克服重重险阻,历经千辛万苦,成功修复废弃的2号高炉的,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中国钢铁实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电影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属于正剧,时代特点明确,电影中服化道基本符合年代特点。
作为一个80后中年人,处在物资匮乏的末期,对一些历史年代剧,有着不同的情感,我们从小就是在这种电影熏陶和历史宣贯中成长,所以对这些历史剧,认可程度,理解程度是不可比拟的,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一些事物的看法,更加成熟。
优秀的地方,我不多说,媒体说得很全了,我说说我看完之后的感觉:
本片剧情设计一般,更像是一部记录片,矛盾冲突不够明显,硬伤有点多,尤其是间谍王博,剧中多次的做法,明显不专业,作为一个曾经带领连队的连长,敌特鉴别应该有一定基础吧,这么浅显都没有发现。感情戏做得非常差,如周刚参军,没有告诉周母,周母就不会上厂子里问?这是不是能体现当时的舍小家顾大家,工人阶级的觉悟,说明当时对抗美援朝的支持。
我不知道是因为资金的问题,还是其他问题,其冲突的场面很一般。通过恢复2号高炉的过程,刻画得不够细致,本身观众对钢铁炼制就不是很了解,过程中也没有体现出赵铁池发挥的作用。恢复2号高炉,主要的几个场景,工人自愿捐出材料,手工敲击炉内废铁,亮点太少。
剧中几项冲突,一个炉内泄漏,一个王博炸厂,镜头给的高炉和炸药没有全貌,让人感受不到危险,恢复的过程表现过于简单,钢铁意志表现的不够,尽管这是一部正向宣传的影片,但我还是希望,能拍的更好,让现在的年轻人理解,那个年代的不容易。
各位演员演得都不错,都是老戏骨,尤其是孟泰扮演者林永健老师,演得真好,配角演技都是非常在线。但是两位主演表现就很一般,尤其是主演刘烨老师,有几个地方感觉有点用力过猛,我看到后,直接跳戏了,一个是韩雪住院看望过程,一个是吃韩雪做的酸菜表现,可能导演想表达那个年代人的单纯,但是刘老师用劲过头了,导致出戏。这种剧不用非得有喜剧元素,它本身就不是喜剧的场景,弄得就有点不伦不类了。
所以希望导演们认真点,不管是什么剧,请认真拍摄,不要找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拍出优秀的影片,我们会买账的,票房也会好看的,希望中国电影越来越好,能够拍出更好的影片。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3
影片主要讲述了在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危急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一同投身复工复产。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成功修复废弃的2号高炉,在最短时间内生产出新中国的第一炉铁水,并在技术革新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新中国钢铁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在观影之前,小编最初对鞍钢的发展印象、成就数据届来自于历史书,不过据说影片《钢铁意志》的主创曾5次深入鞍钢了解历史,力求真实尽可能地还原当年在恶劣环境下,通过工人们的努力与艰辛,将一块几乎成为废墟的鞍钢场,以最短时间恢复生产,练出第一炉铁水。
主旋律电影题材,内容庄重却又含东北地区的喜剧元素,故事情节有急有缓,时时调动着观影之人的情绪。影片中刘烨、韩雪、林永健等老戏骨们演绎的唯妙唯俏,人物塑造的生动细腻,深深抓住观影之人的心。
在剧中,刘烨虽然作为男主角一直在走主线,从连长到厂长,专搞事业,对其他情感完全不搭,算是个名副其实的钢铁直男。韩雪演绎得挺好,不过角色却不讨喜,对内是无脑崇拜刘烨,对外却是女权的领导者,感觉很分裂。不过,或许是小编理解不了那个年代的情感吧!
影片里最震撼的无疑是国徽制好并升起的场景,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枚国徽,作为能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象征着中国工业崛起的标志,小编内心在呐喊:中国工人万岁!
疫情席卷全球,所有人都在萎靡的生存着,我们还是需要看一些这样展现历史,歌颂人民的正能量影片,来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4
电影《钢铁意志》燃映国庆银幕。天空中大雪纷飞,车间外寒风凛冽,高炉里铁水沸腾……这“最东北”的场景,仿佛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了70多年前辽宁的那段艰难困苦而又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改编自真实历史的影片,为我们讲述了中国钢铁工业在被帝国主义“卡脖子”大环境下艰难突围的创业史,以孟泰、王崇伦为代表的鞍钢工人通过技术革新提升钢铁品质的创新史,鞍钢把最好的技术专家和工人送往全国各地支援钢铁企业建设的奉献史,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展示工人阶级主人翁形象,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精品力作,也是一部开展党性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
去年,我曾几次到辽宁指导教育工作,对辽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里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雷锋精神发祥地。特别是作为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辽宁创造了共和国工业史上1000多个第一,其工业文化地位独特,其工业题材极为丰厚,有着太多值得歌颂的“辽宁故事”。耸峙的高炉、沸腾的铁水、锻造的巨响……像一餐一饭一样,早已融入人们生活之中,深深植根这片土壤之中。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背后,发生着诸多我们未曾听闻或未曾深入了解的感人故事。所以,电影《钢铁意志》在辽宁产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的。影片所呈现的丰富历史内涵和现实关照,是辽宁对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红色血脉的最好赓续。
《钢铁意志》展现了共和国钢铁工业发展的艰辛与不易。1948年2月,鞍山解放。历经战火的鞍钢回到人民手中已是千疮百孔,工厂几成废墟、生产全面瘫痪,敌特破坏、物资匮乏、技术不足、国外“卡脖子”,专家断言“这里只能种高粱,恢复重建至少需要20年。”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工人阶级,在最短时间内复工复产、炼出第一炉铁水、炼出第一炉钢、炼制特需钢材、培育技术人才……为我国建设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竣工投产,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图谋从此走向彻底破产。这一系列克服重重险阻、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成绩,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根基。
《钢铁意志》反映了新中国第一代钢铁人的奉献与担当。在鞍钢博物馆,一面厚重的钢板墙上,镌刻着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千名鞍钢劳模的名字。“老英雄”孟泰、“青年的榜样”王崇伦、雷锋……这些劳动模范是鞍钢工人的先进代表,也正是这千千万万鞍钢工人撑起了共和国的钢铁脊梁。赵铁池面对钢炉无法生产的困境时立下“党派我来这,就是要改变这个现实”的铮铮誓言;程时勋面对美帝国主义钢铁侵略时发出“要彻底打垮他们”的豪迈之言;孟泰艰苦奋斗建成“孟泰仓库”,刻苦钻研成为“高炉神仙”,谱写鞍钢自力更生凯歌;王崇伦大胆构想加工拉杆特殊卡具,急中生智发明“旋转串铸法”,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前线……这些人,以生命为熔炉,铸就钢铁般的意志,与祖国融为一体,与钢铁融为一体;这些事,展现了新中国“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责任与担当,鼓舞一代又一代人百折不挠、奋勇向前。
《钢铁意志》彰显了钢铁意志的炙热和力量。电影《钢铁意志》中,一炉炉铁水变成了保家卫国最需要的优质钢,一代代钢铁人也不断淬炼成钢。影片中演绎的不仅是国家钢铁事业发展奋斗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种时代精神——钢铁意志,是奋斗、是热血、是理想。不论是面对国内外专家对于钢炉现场情况冷嘲热讽时,赵铁池的那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咱也得使百分之百的劲”“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我就会让鞍钢的炉火永远燃烧着”,还是孟泰的“炼不出好钢,誓不为人”,一句句豪言壮语、一幅幅生动画面,无不承载着钢铁般的意志。当为了让2号高炉尽早恢复生产,钢铁人们不分日夜,一锤子一锤子地凿、一铁锹一铁锹地挖,他们对国家事业的那股子拼劲,充分展现了新中国钢铁人的钢铁意志。“国民党接收3年一事无成,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炼出了铁水”,原因何在?正如电影中的台词所说:“这是人心啊”,也正如电影的名字所示——钢铁意志。
时代沧桑巨变,钢铁意志永恒。钢铁意志传承到今天,并不断发光发热,必将激励中国人民自立自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5
在很多老一代人的记忆里,凡是跟钢铁相关的.物件大多离不开一个“洋”字,洋枪、洋炮、洋铁、洋钉……这些今天的孩子们都听不太懂的词,浓缩着积贫积弱的困苦。
然而,光靠“洋”,终究是靠不住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1949年11月,美国组织14个资本主义国家在巴黎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统筹”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禁运”。
从1950年1月开始,美国的“封锁”“禁运”措施不断升级。2月,美国要求英国禁运战略物资至新中国。3月,美国宣布所谓的“战略物资管制办法”。按照这个办法,被管制的物资共计600余种,包括机器、交通工具、金属制品、化学原料等。
美国还要求所有接受“马歇尔计划”援助的国家禁运战略物资至中国,并威胁这些国家如果不执行,就削减对其的贷款。当年11月,美国商务部将管制的战略物资由600余种增加到2100余种……
今天我们常常谈起的“卡脖子”,早已有之。
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志愿军战士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但当时中国的钢产量仅仅是同期美国的1/144,有些战士身上带的子弹都装不满一个弹夹。
电影《钢铁意志》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紧迫”地展开了。103分钟的影片,分明打开了一部突破“卡脖子”的历史教科书。
党的坚强领导
从连长到厂长,一字之差,赵铁池却需要从头做起。
没有图纸、不懂技术、零件不全、设备损坏,还有专家冷嘲热讽、敌人暗中破坏、战友血染他乡……赵铁池之难,也是时代之困。
越是立下雄心壮志,就越是要去面对千难万险。无论是一个人、一家企业还是一个国家,向高处走的路上从无坦途和捷径。如果说脱下军装的赵铁池还有什么经验可用,那便是钢铁般的意志。
千疮百孔的工厂,一盘散沙的企业,需要毫不犹豫、毫不妥协的领导。“党派我来这就是要改变这个现实!”在电影里,赵铁池的几场动员讲话,如炉火般炙热。无论清除高炉里的大铁砣、还是发生事故时顶着火光冲进现场,在每一个关键时刻赵铁池都冲在最前面。
这是带兵打仗“攻山头”留下的习惯,共产党人要永远冲锋在前。
“国民党接收3年一事无成,我们只用了半年就炼出了铁水,这是人心啊!”电影里,在钢铁专家付三余的感慨中能听到人心所向。
只要有火种,就会点燃更多的“高炉”。在现实里,鞍钢解放时只有8名共产党员,到1949年底已发展到2722名;5200名职工加入工会,占职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党组织起来的鞍钢工人,成为鞍钢全面恢复生产的主力军。
有了党的坚强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才成为可能。1950年初,党中央发出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近两万名干部、技术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各类技工,从祖国各地奔赴而来。其中有500多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人们形象地称为“500罗汉”。
“一五”期间,鞍钢产量很快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年份,每年生产的钢、铁、钢材均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1953年12月,鞍钢“三大工程”——无缝钢管厂、大型轧钢厂和7号高炉竣工投产。帝国主义“卡脖子”的图谋从此走向彻底破产!毛主席专门发来贺信,称赞这是“1953年我国重工业发展中的巨大事件”。
“全国支援鞍钢复工”带来的就是“鞍钢支援全国建设”。从上世纪50年代起,鞍钢先后向全国各地输送钢铁建设人才12.5万余人,先后支援建设了武汉、包头、酒泉、湘潭、北京、马鞍山、本溪、唐山、重庆、攀枝花、齐齐哈尔、抚顺、昆明、水城、柳州、凌源等30多家钢铁企业。鞍钢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
坐着同一辆军用吉普车来到鞍钢,又坐着同一列火车离开,电影里的赵铁池和孙雪飞开启并见证了中国钢铁工业从重点突破到四面开花的历史进程。
尊重科学,尊重人才
电影里,无论是鞍钢一把手总经理程时勋,还是劳动模范孟泰,或是英雄厂长赵铁池,只要坐进了技术专家孙雪飞的课堂,就都如小学生一般的规矩——上课不许迟到,回答问题要起立。
即便倔强如赵铁池,也明确知道,突破技术难关光靠立军令状是没有用的,要抡起膀子干,更要俯下身子学!
于是,孟泰杀了家里的猪做成红烧肉给专家们补脑子;“小女子”孙雪飞在课堂上严厉起来,“钢铁直男”也要乖乖听话;在总经理程时勋的办公室里,还专门给孙雪飞留了一块小黑板。
在现实里,鞍钢对人才的尊重甚至要超过电影里的待遇。
鞍钢解放之初“靳树梁、邵象华、李松堂、杨树棠、王之玺、毛鹤年”六位专家的人生际遇颇为传奇。他们同在德国留学,同为国民党政府接收鞍钢的大员。
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几天后,鞍山市人民政府市长刘云鹤特意将六人请到家中,大家高高兴兴地吃了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自此,他们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
鞍山市把最好的房子,最高的生活标准给了这些专家,还把鞍钢真诚地托付给了他们。李松堂成为鞍钢轧钢部总工程师,邵象华担任鞍钢炼钢部总工程师,杨树棠成为制造部总工程师,毛鹤年为动力部总工程师,王之玺为计划处副处长,靳树梁则协助副经理郝希英领导全公司的业务。
对专家最好的尊重,就是给他们舞台,放手让他们施展才华。1949年7月9日,鞍钢全面开工,史称“七九开工”。大会上,王之玺被推荐发言,他还与杨树棠一起,荣获鞍钢授予的“一等功臣”称号。随后,王之玺又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曾撰文回忆:“毛主席问我:‘你这个钢铁专家是英美派,还是德国派?’我答:‘是中国派。’”
这“六大员”都成为突破“卡脖子”的关键人物。靳树梁在解决高炉结瘤、开拓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工艺等方面成就非凡;毛鹤年主持了中国第一条22万伏、33万伏、50万伏超高压输电线路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工作,并出任电力工业部副部长;王之玺组织制订我国第一套钢铁产品标准和全国统一的钢铁生产操作要点;邵象华则被授予中国工程技术的最高荣誉——“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
他们中4人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首批政府特殊津贴。
依靠群众智慧,尊重基层创新
复工复产零件短缺,孟泰打开了他的仓库,鞍山市民排着长队献交器材;沈飞需要副油箱拉杆,王崇伦钻研攻关解决难题,让专家们刮目相看……这些电影里的片段都来自真实的故事。发动和依靠群众,鼓励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也是鞍钢能够快速复工复产、攻克技术难关的重要原因。
1948年12月22日,鞍山市政府发布了《为号召市民献交器材运动布告》,鞍山钢铁公司随后也发布了《敬告鞍山各界同胞书》。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全市献交器材的有10745户,占全市户数的39%,共献交各种器材21万多件。此情此景,让原国民党专家目瞪口呆。
孟泰,这位新中国第一代杰出劳模,半辈子漂泊不定,当解放军开进鞍山城,工人们当家做主,年过50的他才找到了“家”。“跟共产党走,棒打不回头”——孟泰一句话,戳中了工友们的心。
1952年,王崇伦承担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任务,他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提高工效24倍,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1953年,王崇伦相继革新成功7种工、卡具,发明了“万能工具胎”,成为全国最先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一线工人,从此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战场上,志愿军急需方便且耐用的军镐、军锹。鞍钢的工人们发明了“旋转串铸法”,极大地提高了军镐的产量和质量。鞍钢很快就生产出军锹和军镐共计36万把,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随着战局的发展,志愿军急需大量的炮弹,鞍钢又接到了紧急生产炮弹钢的任务。为了达到炮弹钢所需要的性能,工人们创造出“高温、薄渣、活跃沸腾操作法”,成功冶炼出“50锰炮弹钢”。
这之后,鞍钢放手发动群众,探索出“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企业管理;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改革中实行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的原则”。
1960年3月22日,毛主席批示肯定鞍钢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将之称为“鞍钢宪法”。由鞍钢工人们探索的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经验,在全国工业企业大面积推广。
从技术到管理,一线工人和广大群众中蕴含的巨大力量让鞍钢在一片凋敝中迅速恢复生产,又突破一个又一个难题。
1949年中国年钢产量只有不到16万吨,在全球占比只不过0.2%,到了2021年,中国年钢产量超过10亿吨,全球占比超过50%,连续20多年全球第一。钢铁行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创业史。从无到有,百炼成钢,如今的中国钢铁已然傲视全球。
“卡脖子”从来不是一个新话题。从新中国第一根无缝钢管、第一根钢轨、第一卷热轧卷钢……七十余年,一切封锁、破坏、质疑、否定,都成了我们不断胜利的背景。
面临困难时不妨回头看看一路走来的经验。在电影《钢铁意志》里,我们看到了迈出第一步的艰难困苦,也看到了“攻山头”的方法和智慧。坚持党的领导,尊重科学规律、尊重专业人才,发动和依靠群众,《钢铁意志》里的启示,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所有的“卡脖子”,都将成为我们伟大复兴征程上的“里程碑”。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6
《钢铁意志》是一部昂扬向上、振奋人心的主旋律励志电影。
《钢铁意志》是由宁海强执导,刘烨、韩雪、张国强、林永健领衔主演的剧情片。
一部改编自真实历史,讲述新中国钢铁工业艰难初生的影片《钢铁意志》在“国庆档”上映,影片塑造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孟泰等一批有理想、有情怀的钢铁工人群像。
1948年,东北,国民党残部边撤离边计划炸毁鞍钢厂区。危机时刻,“战斗英雄”赵铁池(刘烨饰)带领共产党部队直冲腹地,殊死搏斗,摧毁了敌人的阴谋。赵铁池化身“钢铁战士”与工程师孙雪飞(韩雪饰)、老工人孟泰(林永健饰)、总经理程时勋(张国强饰)一同投身复工复产。然而,高炉已成铁坨,厂区如同废墟,专家一致看衰,特务暗中观察,前线战况吃紧,时间日益迫近……第一炉铁水似乎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影片中,新中国解放、建设和抗美援朝对钢铁的需求日益紧迫,刘烨饰演的战斗英雄化身钢铁战士,与韩雪饰演的工程师孙雪飞、林永健饰演的劳动模范孟泰以及张国强饰演的总经理程时勋,共同攻坚克难,以钢铁般的意志突破了帝国主义的“卡脖子”,迅速恢复生产,支援抗美援朝。
电影开始,就向大家介绍了主人公,“战斗英雄”赵铁池,也为后文埋下了伏笔。作为一个在战场上的英雄,临危受命,要到百废待兴的鞍山,投身到鞍钢厂区,执行这样一项特殊且艰难的任务,工作初期,设备的简陋,资源的匮乏,人才的缺少,种种集中在一起,重铸鞍钢似乎都是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但是铁池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心中的信仰,打击了反动派的阴谋,克服了工业技术上的难关,折服了一群“目中无人”的专家,把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做成了。
再到后期提到的抗美援朝战役,在送战友登上火车时,我想赵铁池内心也是极度挣扎的,那时的他也希望自己是一名在一线作战的战士,而不是在二线工作的工人。直到孟泰大叔带回了前线的战况,从那时起,他的心态才是真正转变的开始,鞍钢的成败也同样影响着战场的成败,克服鞍钢的技术难题也就是为这个国家做出伟大的贡献。
影片还向我们展示了曾被认为“只能种高粱”的鞍钢,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短时间内实现钢铁产量增加640%,有力支援抗美援朝和全国建设的史诗般壮举。
真实描写了第一代鞍钢人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影片表述的情感细腻,细节真实,让我了解到老一辈钢铁般的意志,更加体会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正意义。时代变迁,转瞬即逝,钢铁般的意志,需要我们继承。忆苦思甜,需要我们铭记,人性的光辉永存,加油努力,发扬钢铁精神。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正是靠着这种精神伟力,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奠定了共和国大厦如磐之基。如今,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实现伟大目标的新征程上,仍然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影片《钢铁意识》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指引。
《钢铁意志》是一部很催人泪下的电影,情节紧凑,战争场面震撼人心,复习了新中国钢铁工业历史,特别值得推荐去电影院观看。倾听历史的声音,心中感慨万分,电影展现解放战争时期国家一穷二白,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爬起来,在一片废墟中建设鞍钢,建的是钢铁,靠的是人民群众钢铁意志夜以继日的奋斗,有了钢铁就有了枪炮国防事业,保卫国家主权和平的生活再也不受欺负,感谢《钢铁意志》还原历史,现在的生活来源于革命前辈的付出,珍惜今天的生活,一代代传承这种钢铁意志。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7
“铁水流淌起来,咱们就强大起来”“党叫咱扎在这儿咱就扎在这儿”“只要我赵铁池还活着,我就会让鞍钢的炉火永远燃烧着”“从此我们的人生与祖国融为了一体”,电影《钢铁意志》的一句句台词、一幅幅画面,承载着“共和国工业长子”的责任与担当,展现着新中国钢铁人的钢铁意志。8月18日、19日,两场电影《钢铁意志》点映活动在沈阳举行,来自省(中)直有关单位的干部职工代表集体观看了影片,一起重温了那段艰苦奋斗、催人奋进的光辉历程。
电影开场,响亮的号角唤醒了人们的历史记忆,在沉稳厚重的工业色调所营造的年代感中,在低沉而有力的鼓声所打造的空间感里,《钢铁意志》一下子把观众带进了那个激情火热的年代。
1948年2月,鞍山解放。为尽快恢复鞍钢生产以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恢复发展国民经济,我党团结带领鞍钢工人阶级,克服重重险阻,在面对敌特破坏、物资匮乏、技术不足等种种困难,在一片曾被预言“只能种高粱”的破败不堪的厂区开始昼夜奋战。从生产出第一炉铁水到炼出第一炉钢,从炼出特需钢材到输送技术人才支援全国钢铁事业,那里成了新中国钢铁工业的起点。
回望历史,那里有无私奉献的钢铁工人,有舍小家为大家的劳动模范孟泰、王崇伦,有无数关于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奋斗的故事。那些人,那些事,成为电影《钢铁意志》里一个个生动的画面。
一双因打磨零件而伤痕累累的双手让省总工会机关干部关钧木备受感动。“林永健老师演的孟泰让我看到了什么是劳模精神,更让我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关钧木说。作为土生土长的沈阳人,35岁的关钧木对于工业有着特殊的感情,当他看到电影中第一炉铁水流出,看到银幕上每个人脸上的笑容,作为观众,他也特别激动,“等电影正式上映后,一定要带着父母再看一遍。”
“能够在电影中感受到当年鞍钢的生产场景,内心真的特别震撼。”29岁的省总工会机关干部高艺桐在观影后说。“认准一件事儿,就要一直做下去,认准一个人,就要一直跟定他。”她自己对这句台词记忆深刻。“为了让2号高炉尽早恢复生产,大家真的是一锤子、一铁锹地干,特别是看到刘烨饰演的厂长赵铁池这一角色,他对国家事业的那股子拼劲,对战友、工友的关心照顾,他义无反顾地奔向处于危险中的高炉时所展现的担当,这些都特别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高艺桐说。
钢铁意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前行!
影片中,鞍钢工人赵刚登上前往抗美援朝前线的火车,挥手告别工友,这一刻,让52岁的省国资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韩红思绪万千。“电影中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父亲。”韩红说,他的父亲在1950年参军,抗美援朝时父亲才19岁。4年后,父亲回国继续在部队工作,转业后回到沈阳进入国企工作,也终于和母亲团聚,从那之后父亲就一直在工业领域工作,直到退休。“父亲这一辈子,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只想着如何干好工作。记忆中,每到晚上,父亲经常很晚才回家,母亲也总是会把饭热好几次。”韩红对记者说,“从父亲身上看到父辈这一代人的钢铁意志,一种无私无畏的劳模精神。”
《钢铁意志》由原八一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宁海强担任导演,霍廷霄出任美术总设计,著名音乐人舒楠原创音乐,演员刘烨、韩雪、林永健、张国强担任主演。该电影是一部歌颂中国共产党、展示工人阶级形象、弘扬“劳模精神”的精品力作,已列为中宣部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影片。
“一炉炉铁水变成了保家卫国最需要的优质钢,一代代钢铁人也在淬炼中走向成熟,变成了钢铁意志,我们的人生似乎与钢铁融为一体,难解难分。”影片中演员们所演绎的不仅是国家钢铁事业发展奋斗的楷模人物,而且更是一种时代精神,钢铁意志,如铁水般炽热,如钢铁般强韧,正鼓舞着更多人奋斗前行。
“中国共产党人以钢铁般的意志攻坚克难、化危为机,夺取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那种不屈不挠、敢于拼搏的顽强斗志激励着我。”省直机关工委办公室主任王春媛说,自己也要以他们为榜样,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爱岗敬业,恪尽职守。
当博物馆墙上的数据、文字和照片成为一幕幕经过艺术创作而成的画面,37岁的杨光明对工人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省总工会机关干部,今年7月份,他有机会参观了鞍钢生产车间及鞍钢博物馆。对比今天现代化的鞍钢,杨光明说,当年的工人是有着长子情怀,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正是他们创造了新中国工业史上无数个第一。如今,他们的钢铁意志也传承到今天,并不断发光发热,我们辽宁的产业工人也正在为我国发展建设贡献着力量。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不负韶华,传承创新,将钢铁意志融于自己的工作中,积极践行,为辽宁振兴发展作出贡献。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通用6篇)10-08
钢铁意志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10-08
钢铁意志观后感(精选5篇)10-08
钢铁意志观后感(通用5篇)10-08
钢铁意志的观后感(通用5篇)10-08
钢铁意志作文500字09-16
《超人:钢铁之躯》的电影观后感07-04
《钢铁擂台》电影观后感范文10-09
钢铁般的意志点燃梦想作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