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利机长》是根据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发生意外改编的电影。下面是相关的观后感,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一:
对于我这个坐过200多次飞机的人来说,观看《萨利机长》这样一部表现空中浩劫的电影,相当于又增加了一次飞行体验,感触颇深。这是一次空难史上的伟大奇迹,全片没有刻意的煽情,没有假大空地拔高机长,意想不到的叙事角度,让一个既知结果的真实事件铺排有序,层层递进,每个人的专业精神,质疑精神,对生命的敬畏,干脆利落的结局处理……总之,印象深刻。
同时也惊叹老外对事件逼真的`还原能力,纤毫毕现的背后是高科技,以及对艺术的守爱。我们只剩下粗制滥造和炒作。更钦佩老外对事件的质疑精神,有质疑才有真相,才有进步!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二:
《萨利机长》是根据2009年1月15日全美航空1549号班机发生意外改编的电影,在说电影之前,我们可以先了解电影的强大阵容,导演是美国著名的正派硬骨头特林特伊斯特伍德,拍过《廊桥遗梦》等经典著作。主演则有我们熟悉的汤姆汉克斯主演,他的作品就不用多做介绍了,是好莱坞的常青树。不过近几年作品平平。而且巧的是大部分都和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有关,比如《飞利浦船长》和《间谍之桥》。
电影当然是值得推荐一看的,在美国上映到截稿期,被某些刊物评为近期最受好评的`电影,票房也一路攀升,在国内外电影平台评分也非常的高。同时也能感觉到影片是奥斯卡种子选手。
影片改编自1549号航班事件,是由一班美国全美航空公司由纽约市拉瓜迪亚机场起飞,飞往华盛顿州西塔克西雅图-塔科马国际机场的每日定期国内客运航班。2009年1月15日,一架空中客车A320-214负责该航线,在起飞爬升过程中遭加拿大黑雁撞击,导致两个引擎同时熄火,飞机完全失去动力,驾驶舱机组人员在确认无法到达附近的2个机场后,决定于哈德逊河河面进行迫降。结果是机上共155人全数生还,该事件也被称为“哈德逊奇迹”。
影片气质古典稳重,没有刻意去煽情也没有过多的表现动作特效场面,点到为止,重点放在事后讨论机长是否做出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也就是重点放在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和机长之间的博弈上。影片的核心也就是在讨论,萨利机长的举动,是英雄,还是骗子。
电影萨利机长观后感三:
根据真实事件拍的电影,给人十足的真实感,也让我们产生很多的思考。
影片根据真实的事件,1个半小时多的电影中我们跟着captain sully重新经历了一次飞机迫降的惊险情况,我们旁观了飞行安全部门对这次迫降事件判定的过程。影片的最后,captain sully在听证会上要求的模拟飞行和最后的陈述可谓是画龙点睛之笔。
模拟飞行的实验给出了特定的飞行情况,飞行员在走进驾驶舱之前就已经对即将面对的情况了解,在对情况做出反应的时候排除了判定情况的需要,只需要对已知情况做出理论上正确的操作。然而就如captain sully所说的,模拟飞行中所欠缺的那35秒是整个事件的关键!有40多年飞行经验的机长在当下对自己所处情况的清楚了解和对飞机性能的熟悉,使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进而保证了全机155人的安全。在整个过程中captain sully冷静、镇定地处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迫降之后他亲自在机舱中指导疏散,一直走到机舱的最后保证机舱中没有留下一个乘客,最后他在全体人员都已经疏散后返回驾驶舱穿上外套,还不忘带走飞行记录。在获救后还一次又一次的要求确认全部人员都已经安全上岸。这一份职业的责任感和精神令人敬佩和值得所有人学习的。
当今科学越来越发达,在各个领域各种的人工智能系统操作逐渐代替人工操作,我们通过各种的实验和模拟操作,不断地提升智能系统的准确度和方便性。但是不论智能系统怎样发达、准确以及方便,我们还是必须清晰地认识到熟练的人工操作目前还是比人工智能系统更加的可信和可行。电脑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对比给出相对可行和有效的结论。但是在驾驶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等的交通工具的时候,我们更需要依靠驾驶员的临场反应和判断。很多时候当紧急情况发生的一瞬间,驾驶员根据丰富经验的临场判断和操作是处理紧急情况的关键,人可以根据自身累计的丰富经验随机应变的处理紧急情况。然而智能系统是在已知的.数据中通过计算来得出结果。这说明在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上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方面。
现在我们不断地讨论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是不是有一天机器人会取代人类的一切工作?事实证明,我们可以相信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提升,我们的工作量会不断减少,我们工作的效率会不断提升。但是电脑、机器人毕竟不是人,在多方面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的方面他们还是有欠缺的,而恰恰是智商和情商缺一不可的结合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