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电影于今天正式上映,该影片熙颐影业出品的一部战争历史片,据说是根据真实事件所改编的。
2016最新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一:
虽然是可以媲美《拯救大兵瑞恩》的战争片,但是《血战钢锯岭》却不是战争片,不是讲与敌人你死我活的拉锯战,也不是讲美国人一向热爱的个人英雄主义,它是梅尔·吉普森作为一个虔诚的上帝的子民拍摄的一部同样虔诚的教徒的传记,为天下苍生布道。特别是影片最后一幕,在悬崖边被缓缓放下的担架上的戴斯蒙德·道斯,手握《圣经》,如插翅飞翔的圣徒一般,这种宗教的意味更加的明显。虽然这种最后的升华与煽情,在笔者眼中,未免降低了影片本身的艺术性,但是对于一部商业大片来讲,这种升华对于观众情感的沉浸却是必要的,而对于教徒来讲,这也是一个神圣的时刻。
作为一个无神论的国度,我们的民众对于影片这种布道的意味未必能够心领神会,但是无论是有否宗教信仰,面对一个真实人物的经历改编的这样一个故事,仍然能够让我们感动万分,因为即使我们不了解主人的信仰,但是他身上的人道主义,是我们内心都憧憬与渴望的。
2
不少看过片的人,都觉得影片的前半部分铺垫有些多,战争其实是在下半场才开始的。但是正是因为前面对于主人公道斯非常态的原生态家庭的描述,以及他在如此恶劣的家庭中仍然对生活充满热爱并勇敢地追求爱情,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此后他在饱受争议的军营与绞肉机般的钢铁岭战役中,为何能够保持强大的神经与毅力,以一人之力在一次战役上拯救了75人的生命。影片中对于军营非人的训练与长官的呵斥,让人想起《全金属外壳》:面对同伙的敌视与殴打,一位受训总是拖后腿的士兵因此精神失常杀人后自杀。而《血战钢锯岭》中的道斯,除此之外,还要面对军事法庭的法律制裁,以及爱人对于他的软语相告,在精神与肉体上备受折磨的他,始终没有为自己的信仰后退半步,并终于成功地实现了自己不拿枪,通过军医的身份走上战场报效国家的梦想。而他上战场的初衷则是:这个世界破碎了,我想来缝合它。
3
影片后半段钢锯岭上的炼狱般的战争场面,可能对于更多的战争片与军事片迷来讲非常过瘾,银幕上血肉横飞,人的生命在子弹与枪炮中轻如鸿毛,各种受伤部位的特写,各种战士死亡的镜头,让人目不忍睹。战争画面越残酷,越展示导演对于战争的厌恶与人性崩塌的反感。而道斯为首的军医,却是战争中的天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救护、运送伤员。据史实记载,道斯甚至在离敌人只有2.5米的地方中去抢救战士,这样的勇气,即使是手握钢枪的战士也难以做到,更何况是手无寸铁的道斯。一场战役结束,100多人的连队,轻伤而归的只有三十多人,而剩下的人里,有75人被道斯一个人救回,他甚至还救回了几个敌军伤员。里面有一个细节,救生员在战场上救护军人时,要对他们的受伤的程度进行评判,受伤过于严重的,就弃之不顾。而道斯拒绝了这种论断,他对于任何还没有死去的战士不抛弃,不放弃。哪怕是在战役已经结束,道斯完全可以与战友们一起离开战场时,他却毅然孤身一人冲进生死未赴的战场,冒着敌人扫荡的危险,去寻找可能还活着的战士,在精疲力尽、手被绳索磨得血肉模糊之际,他依旧冲自己说“再救一个”,再一次冲进战场。绝不杀生的道斯,在杀人的战场上,阻止着死神前行的脚步,他强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仅实践了自己的信仰,更赢得了原本不理解他的队友们的崇敬。
道斯手持《圣经》为战友祈祷
4
影片很明显是用道斯的行为来证明神祉的存在,并且也讲述了信仰与文明的冲突,比如,日本军人失败后的`切腹自杀,也是东方的某种信仰之一。而笔者更愿理解为,该片用人性中存在的伟大与崇高来证明人类之所以为人类,以及对人类和平的呼唤。虽然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庸碌和卑微,虽然我们的几千年历史中,总是在周而复始的战争与和平中挣扎,但是在每个黑暗的时刻,始终会有神圣时刻和神圣一般的人能够激发起我们内心的光荣与梦想,他们用理想的火种照亮人们的内心,缝合我们破碎的心灵,让我们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好的文艺作品能够撼动人心,就在于立人。而人能立起,就在于他身上的价值观,作为残酷的战争片更是如此。此前的《西线无战事》、《现代启示录》、《拯球大兵瑞恩》等影片无一不展示这一点。而相比之下,中国当下的战争片,作为人的内心的精神世界,却往往是苍白无力的,除了《集结号》这部电影以外,近年来的战争大片,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以《我的战争》为例,虽然同样是取材于老舍的小说《团圆》,但是此前的《英雄儿女》的家国情令人潸然泪下,人物纯粹,热情,坚韧,忠诚,时时挑动着我们的激情,里面嘹亮的歌曲,更是振奋人心,传唱久远;而《我的战争》只有战争的紧张、残酷,人物那些情感浮于表面,作为个人的描述也几乎找不到其内心的精神的支撑,难以打动人心。也许是我们远离信仰太久远了,我们已经不知道纯粹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样子了!
那天看完《血战钢锯岭》以后,影厅里传来如雷的掌声。走出影厅,我旁边的闺蜜说了一句:真的希望人类不要再有战争。对于普通人来讲,我们能够做的最伟大的事情,就是不要再让战争发生,让我们的后代能够永远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能够做到这样的伟大吗?
2016最新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二:
影片改编自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实经历,讲述他拒绝携带武器上战场,并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戴斯蒙德·道斯是美国历史上唯一活着接受Conscientious Objector荣誉的人。所谓的Conscientious Objector,就是因为宗教和信仰原因而拒绝服兵役的人,他愿服兵役,只不过拒绝拿任何武器。
于是,“牛人”获准以医疗兵身份不携带任何武器奔赴战场,最终凭借勇气与智慧挽救75人性命,获得由杜鲁门总统亲手颁发的美国国会荣誉勋章。在世界军事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死亡人数超16万的冲绳岛登陆战中,戴斯蒙德·道斯手无寸铁,凭借心中的`信念活了下来。
加菲饰演美国二战英雄Desmond Doss,事迹每每感动不少人:出自自身信仰,他拒绝带武器上战场,拒绝杀人,被称为懦夫,也上过军事法庭。但他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作战”:救人。经常在战场上冒着炮火,奋力救助受伤的战友,一救几十人甚至更多,即使这让他多次受伤。
2016最新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三:
12月2日,该片在上海举行的超前点映。奥斯卡最佳导演梅尔-吉布森再度以其疯狂、野蛮的风格,携手“超凡蜘蛛侠”安德鲁-加菲尔德及萨姆-沃辛顿、卢克-布雷西、泰莉莎-帕尔墨、雨果-维文、文斯-沃恩等一众实力派影星,还原二战英雄道斯孤身勇救75名战友的历史记忆。映后,有观众直呼该片战争场面血腥、野蛮,令人震撼。《血战钢锯岭》将二战美日双方伤亡超过16万人的冲绳岛战役搬上大银幕,根据拒绝持枪、杀戮的美军医疗兵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改编,讲述这位受尽耻笑、霸凌的“异类”,始终坚守信念,最终孤身勇救75名战友的催泪故事。为了还原真实的战争血海,梅尔-吉布森做了大量调研和考证,设计最为贴近二战原貌的镜头和场景。这位首次执导热兵器大战的战争片老手,再度展现其疯狂、野蛮的暴力美学,血腥场面惨绝人寰,爆炸、火烧全部真人上阵,并将特效使用降到最低,“坚持每个镜头都来真的”。
在原汁原味的梅式战争片中,炼狱般的'战场上许多人变成了野兽,唯有安德鲁-加菲尔德饰演的道斯,没有孔武有力的硬汉外貌,却有铁一般的信念,一脸阳光地面对杀戮。加菲在片中的细腻演技受到梅导的高度赞扬,外媒也认定加菲有望提前锁定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据悉,为了深入了解这个英雄,加菲曾特意重走道斯的成长轨迹。他说:“我走了他走过的路,看了所有关于他的书籍,努力吸收一切。但那只不过是碰触到表面而已。能试着进入别人的内心,进入他们在世的时空,这实在是一个高难度的挑战。”作为梅尔-吉布森暌违十年强势回归之作,《血战钢锯岭》甫一宣布国内定档便备受期待。这部北美R级影片删减镜头不足30秒,更是令万千影迷摩拳擦掌。该片大量震撼、真实的战争片段威慑力十足,令观众仿佛亲临战场。看到如受伤的天使般悬在天地之间,英勇救援战友的道斯,不少人深感其悲壮,潸然泪下。梅导用真实的镜头拍出战争残酷的本质,还原文字无法形容的地狱战场,对道斯伟大故事的铺陈扣人心弦,磅礴又温暖。映后,有观众表示:“战争戏实在是太精彩,不忍移开视线”“让人看到真正的勇气和英雄,故事很美妙”。
曾有《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启示》等经典在先,梅尔-吉布森携新作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次亮相便一鸣惊人,获得长达10分钟的致敬与掌声。北美率先公映后,影片称霸各大权威影评网站,在IMDb获得8.6的高分力压《拯救大兵瑞恩》。好莱坞娱乐新闻网站Deadline称“梅式战争片既令人印象深刻又鼓舞人心”,DailyNews则认为《血战钢锯岭》“将续写梅式传奇”。此前,影片在素有“奥斯卡早期风向标”的好莱坞电影专业大奖上,一举拿下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四项大奖,更以13项提名领跑“澳洲奥斯卡”,也入选业内各大奖项的预测名单,梅导时隔二十一年再度冲击奥斯卡令人引颈期待。
【最新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相关文章:
血战钢锯岭电影观后感12-27
电影《血战钢锯岭》观后感「荐」12-17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02-17
血战钢锯岭的观后感受11-12
血战钢锯岭的观后感02-02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05-23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11-07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内容11-28
《血战钢锯岭》观后感作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