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误杀2》观后感

2022-08-05 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误杀2》观后感范文(通用12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电影《误杀2》观后感1

  我喜欢看电影,更喜欢看外国电影。所以当女儿推荐肖央主演的《误杀2》的时候。我没太大欲望。然而,看完之后泪流不止……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简单家庭发生的不简单的故事。

  林日朗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三口之家,儿子小虫得了心脏病。要做心脏移植手术,为了给儿子筹200万元医药费。林日朗历尽磨难。轮到小虫移植的心脏终于盼到了,钱也凑齐了,心脏却被劫走了。林日朗被逼无奈抢劫急诊室。他在急诊室用枪假装击毙警察,营造自己的恶人形象。逼院长交代这个事件有关联的上司,最终顺藤摸瓜,从这个事件深处把市长揪出来。挟持市长被警察击毙后,林日朗心脏移植给了自己儿子,市长和坏人得到了也应有惩罚。

  这是一个想得到的结局,影片是成功的,但是触动每个人心弦的点不一样,可以从倒卖器官引发的点;也可以从家庭亲情凝聚不放弃的点;或者从营销策划,制造品牌效应这个点。甚至剧本编制,剧情反转也是一个非常亮眼的点,对于正在学习写作的我深有启发。

  然而,是这个家庭亲情凝聚,坚持治疗不放弃这个点深深打动了我。林日朗只想孩子健康活着,活着不而已。为了筹医药费,卖了房子居无定所。亲戚朋友能求的求,能借的借,哪怕是高利贷,哪怕被人诬陷,也都坚持面对没有放弃。当他发现本该属于儿子的心脏被劫走以后。他还能做什么,他早做过血液指标配型,他的心脏是孩子活命的最后一根稻草,哪怕他被所有的事世人误会成杀人抢劫的恶人,在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一刻,他放弃了自己,没有放弃儿子,把心脏移植给儿子,生命得以延续。他为生而死,向死而生也不放弃,哪怕希望渺茫?这是怎样的格局?这是一个父亲。

  为父则强

  阿玲作为母亲,面对发生的这一灾难,欲哭无泪,化悲痛为力量跟阿郎同心协力面对现实。到处借钱精神压力之大,几近崩溃。然而她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工作,在儿子面前笑靥如花。有一个镜头,阿玲双手合掌,跪在手术室门外的时候,她瘦弱无助的身影让我好想过去抱抱她安慰她,她祈祷默念……,只要孩子能活下来,无论希望多么渺茫,她都不放弃,她求求小虫,替林日朗活着。妈妈在门外等着命悬一线的小虫,别放弃活过来。

  为母则刚

  儿子小虫,阳光可爱,善解人意。在病魔面前顽强不屈,深深爱着他的父亲母亲,正是他们的爱给了他一个安全港湾,是他们的爱给了他无穷无尽的力量敢于面对病魔,战胜恐惧。他相信他能治好。他不怕是因为他看到了父母的坚持不放弃。

  小虫想活

  此时此刻,想起来一句话: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磨难算什么,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马云就是我们身边最知名的例子。他考重点小学失败,考重点中学失败,考大学考了三年才考上,后来想考哈佛没考上,但是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不放弃实现了所有目标。他说:“梦想,要脚踏实地,和眼泪是息息相关的。”也许有人说,坚持一件事好累,困难太难好辛苦。那你要怎样呢?等着天下掉馅饼吗?不会,只会掉陷阱!当深陷囹圄,没人拉你,你就等死吗?

  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如果说完全是虚构,也不尽然。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经历磨难是夫妻感情,家庭稳固的最大考验。想想自己在天津停职陪读的那几年,对于孩子发生的重大变故我们谁都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彷徨,抑郁,争吵,几度让我的家庭失衡。但是孩子是家庭的重心,也是夫妻感情的凝聚力,父亲对孩子,母亲对孩子的不放弃让我在剧情里看到了自己的经历。那个跪在手术室门口的身影,似曾相识。感谢当年的我,当年的你,当年的我们仨。今天所有的柳暗花明,现世安稳,都是因为彼此守护不放弃。

  不放弃,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个力量。每个人要有,每个家庭也要有。如此未来,才会更好。

  郭沫若说:一个人总要有一些拂逆的遭遇才好,不然会不知不觉的消沉下去,人只怕自己倒……。

  电影《误杀2》观后感2

  电影《误杀2》医生达马对林日朗说出:“我不相信你会杀人”,但没想到身为人父的林日朗却说出:“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会为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什么……”

  这也就影片一开头,林日朗就持枪控制新唐医院,给银幕前的观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给观众设置了一个悬念——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人选择去铤而走险的去劫持医院呢?

  原来影片中男主林日朗(肖央扮演)的儿子小虫有先天性的心脏病,心脏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给全身,所以必须要做心脏移植手术。但是心脏移植手术是非常贵的,面对着巨额的医疗费,他想尽一切办法:骑摩托车载客,申请医保,拉下脸四处求人借钱,甚至借了高利贷,好不容易把钱筹齐了,偏偏配型好的心脏又被一个有权有势的人“窃取”了。

  不在黑暗中沉默,就要在黑暗中爆发。男主凭借自身职业编剧的优势,策划了一起特大绑架案。那就是劫持急救中心的人质,通过媒体揭露黑暗,寻找心脏拯救儿子,尽父亲一切力量挽救儿子。

  然而以微弱的一己之力去对抗整个庞大的系统,其结果多是失败。

  我想林日朗定然是想到了这些,就像他写的那句遗言“死亡,也是一种胜利。”一命换一命,是林日朗这个小人物多么无奈又决绝的抉择。

  所以从“持枪”踏入医院的那一刻,他就没打算活着出去,因为,只有他死,儿子才能得救。要么心脏拿回来自己也是死,心脏拿不回来儿子可以用自己的心脏。所以才会有一个在绑架之前男主在医院抽血的镜头,一开始我以为男主为了筹钱去卖血,现在才知道他是在和儿子的血型进行配对。

  但当他看着本属于他儿子的心脏被移植进了市长儿子的身体,他决定劫持市长让特警将他击毙,把心脏移植给他儿子。

  看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片名的用意,《误杀》就是指特警对男主的误杀,正因为“误杀”才成全了男主。

  为了救儿子,他选择了彻底的牺牲,让我们为他伟大的父爱感动的同时,更惊讶于他紧密的逻辑思维。

  不过,男主的遭遇虽然把他逼上了绝路,但是却没有掩埋他的善良,被绑架人员当中,有一对夫妇,妻子是名孕妇,当时因为受了惊吓,动了胎气,如果精神上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对腹中胎儿非常不利,所以男主二话不说,选择将两名夫妇无条件释放。他的善良还体现在对待被俘虏的特警的当场“击杀”,直到故事临近结尾我们才知道,为了虚张声势,好引起大家的关注,他提前录好枪声,买好血包,所谓的“击杀”只不过是一种障眼法罢了。

  “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林日朗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除此之外,影片还表现出了底层社会人员在现实世界中的无奈,很多决定权不在你手里,即使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也挽回不了什么。

  影片中的张警官、记者李安琪、达马医生就是这样。

  但电影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社会不公的批判上,而是给人以温暖和向上。就像影片中出现的萤火虫之光,一只黑夜中弱小的萤火虫,它不会因为自己的光线微弱而不发光,而是在越黑的地方越明亮。

  电影《误杀2》观后感3

  电影《误杀2》,悬念跌出,扑朔迷离,引人入胜,剧情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事以一个父亲想挽救儿子的生命为主线,揭露了社会现实问题,反应了人性问题,彰显了伟大的父爱,即引人,又感人,又震撼。影片赚了我不少眼泪,也给我深刻的启示,是一部精彩的好电影。

  故事男主角林日郎七八岁的儿子得了先天性心脏病,需要进行心脏移植手术。他们经济窘迫,借钱困难,好不容易找高利贷借到了手术所需费用,却被医院告知,心脏已经没有了,将被移植到其他人的身体里。

  林日朗崩溃绝望、走投无路之际,铤而走险,他劫持了医院大楼,来逼迫医院追回本来应该移植给儿子的心脏。就在这短暂的几小时里,在这危急的情势中,围绕这颗被移植心脏的去向,各种矛盾冲突、幕后真相慢慢被揭示了出来。原来,这颗被移植的心脏,在市秘书长的授意之下,经过器官移植中心和医院院长的配合操作,被移植到了市长出了车祸、同样需要心脏移植的儿子身上。

  在解救危机、调查真相的过程中,警方人员 、记者、市秘书长发生了激烈冲突,进行了斗智斗勇的较量。人性、利益、正义、邪恶多面交锋,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真相得以大白,犯罪者和邪恶的一方都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和惩处。而在这过程中,林日朗为救儿子的生命,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却也彰显了无比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在一环套一环的迫使和引导之下,在记者的英勇智慧配合下,查出了事件的真相。

  但一切为时已晚,那颗被移植的心脏,在同一所医院大楼里,正在被移植给市长的儿子。

  失去了希望的林日朗,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儿子。他宽恕了市长,和他达成了协议,让市长配合他演最后一出戏,帮他完成心愿。他挟持着市长出了医院大门,被警察一枪击毙。市长让医生把他拉进了医院,迅速与儿子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获得了成功,儿子得救了。

  林日朗的父爱壮举,看得我泪飞如雨。世界上最伟大的父爱就是这样无条件的吧,没有太多语言,却有着无畏的行动。只要你要,只要我有,我会倾尽所有,哪怕是我的生命,也会给你。

  父爱如山,震古烁今,光彩耀眼,感天动地,震撼人心。这也是影片最感人之处。

  这部影片对现实社会也有着重要的警戒意义。

  作为一个不得志的编剧,林日朗是社会中的平凡小人物。他在社会、权力、关系、利益、人性这张庞大的网中实在太渺小了,命运好像完全掌握在威权人物手里,而无法自己掌控。

  作为握有权力和资源的那些人和机构,如果心中没有良知,不依法去行使职务,将会碾压很多无辜的小老百姓。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在小老百姓身上就是一座山。

  林日朗犯了劫持罪,但他是被迫的,被逼的,无奈的。他为了救儿子,献出了生命,自身也被迫成了祭品,将自己献给了这不公正社会与权利的祭台。

  这故事像一个悲剧,但当中也包含着深刻感人的爱。林日朗这个角色塑造的非常成功。他舍身救儿的爱是影片核心。他用假枪劫持医院、放出即将临盆的孕妇,都反映出他本无恶意、善待他人的善良本性。正是这些细节,让这个人物性格更加丰富饱满、真实感人。

  还有那位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张警官、那位智慧勇敢的女记者、那位坚持医德的心脏科医生,还有围观大众被唤起的良知,都是影片让人温暖感动之处。

  影片有很强的带入感,对我产生了巨大的触动和深刻的启示。

  社会是由所有人组建起来的,世界是我们的,所以,社会世界的变好,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每个人都必须置身其中。

  林日朗在留给儿子的信中说道,我们平凡如一只小小的萤火虫,在巨大的光亮中,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光亮,我们的光亮被淹没了,但在黑暗的地方,我们微弱的光却可以照亮一方小小的空间,为他人和世界带来一点光明。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我们每个人都是万千萤火当中的一只,孤独而渺小,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振翅飞翔,发出我们微弱但全部的光芒,驱散一点黑暗,为需要的人们带来些微光亮。影片中,林日朗虽然死了,但他的心脏依然跳动在儿子的胸膛里,他的爱延续到了儿子的生命里,也留在了这天地间。

  我们给予的光明也永远不会消失,它汇合了其他人的光亮,彼此温暖、照耀着,共同推动着时代与人性不断趋于完美与至善。

  万千萤火,有你有我。爱,永远不会消失。

  电影《误杀2》观后感4

  你知道一个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去做些什么吗?去借高利贷去劫持医院去杀人去犯罪你能理解吗?

  去策划事件去扮演罪犯铤而走险献出自己的生命把心脏给儿子你又能接受吗?

  电影《误杀2》延续了之前《误杀1》的主线与风格,主角是平凡卑微的小人物,遇到的也是关乎自己孩子生死的大事情,而与之有紧密关联的也是孩子的生死,不过后一个孩子的父亲却是权势阶层大人物。于是,在夹杂着亲情、犯罪和社会规则的共同问题边界上,平凡卑微走投无路的父亲要如何抉择怎样去做,才能将个人微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最终挽救自己的孩子,这个问题构成了故事悬念,一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心。如同电影中医院里那些被“劫持”的人质和街面上不知情的民众,我们既是事件的旁观者,又在剧情一幕幕的铺陈与变化中不自觉地被代入,为一触即发的急诊室劫持现场而紧张,为幸福一家人的亲情守护所感动,也同情剧中“罪犯”一家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更愤怒于权势的倾轧和幕后无良的黑暗交易……

  八岁的小虫在心脏移植手术之前,父母被通知没有了要植入的心脏,而被截走的心脏是给市长出了车祸的儿子救命用的。同是为了拯救儿子的生命,卑微普通的阿朗扮演劫匪劫持人质威胁医生对抗警察揭露黑幕最终让自己被警察“误杀”,做了貌似恶的事却始终善良有底线;但位高权重的市长秘书长动用公权截走心脏欺骗民众逼迫阿朗最后开了枪,好像是冠冕堂皇却毫无底线恶意无止尽,在这场光明与黑暗的翻转、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两个父亲都如愿了,两个儿子都得救了。但在这一场关于性命与正义的限时拯救中,善良的父亲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奉献了自己的心脏,而与那一颗救命的心脏相关联的,则是每一个人的内心,生死攸关的时候,是黑是白,是善是恶,孰是孰非,罪或非罪,我们要用哪一颗心才能够辨得清楚说得明白呢?

  电影的节奏紧凑紧张,扣人心弦也动人心魄,自己揪着的那一颗心也始终不敢放下,直到、直到看到了林日朗在为手术准备一切的画面,听到了他写给儿子和妻子饱含深情的遗书:“爸爸现在能给你的,只有这颗心脏,我会随着这颗心脏的跳动,一刻都不会离开你们,爱你们”。心是落了回来,眼泪却是再也忍不住了,周围也传来止不住的抽泣声,有多少深藏已久的人间亲情被打动被唤醒了呵!

  人生如戏,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电影中作为编剧的阿朗给出了两个选择:A就是上演着的惊心动魄劫持和揭露黑幕的故事,截心脏骗公众暗交易全都是恶。B则没有交代,但是我们都看到了,假劫持放人质求医生全都是善。生死一线一间,善恶一念之间,我们都处在自己人生角色里,遇到生死紧急关口时,又要如何来演绎呢?这才是值得终生去思索与探究和实践的。

  其实,这部电影还有彩蛋的,就是C选择,但是我们大都走掉了没有看到,就如电影中爸爸解释给儿子小虫的:因为萤火虫的光太弱了,所以在强光之下就看不到了。

  就以此作为结尾了,愿平凡的我们都能以自己的心去知善恶、致良知,在微小的光里闪耀、飞翔。

  电影《误杀2》观后感5

  《误杀2》这部电影看后让我与剧本杀三个字联系在一起,以前听孩子说过剧本杀但并没有参与过,其实我也不知道玩剧本杀是什么体验,但这部电影的画面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个旁观者在看一群人玩剧本杀,剧本逻辑性强,剧情合理,人物设计饱满,人物关系缜密,剧情中的疑点或前或后都进行了交代并用细节来验证,细节之处又根据剧情的发展完整地交代,让观众能在扑朔迷离中明晰事件真相。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逐渐立体,事件更加清楚,观众被带入跌宕起伏地情节,和剧中人物感同身受,从而开始思考电影带来的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诸如医疗、亲情、权力等。

  让我感动地是片尾高潮部分,爸爸被误杀,他的心脏被移植到孩子体内。这个过程,影片呈现地是紧张、争分夺秒的手术场景,镜头出现的是父亲写给孩子信的画面,父亲的话外音好似信里的内容一样,情绪复杂,我体会到的是多种感受,有无奈、接纳、不舍、坚韧、力量、希望和温暖,我被深深地打动。

  “小虫,对不起,爸爸今天不能陪你做手术了。

  我曾经以为,我能够一辈子陪在你身边,陪着你上大学,看着你结婚生子,但仔细想一想,谁又能陪谁一辈子。早晚有一天,你会长大,离开家有自己的生活,到那个时候,你不要忘记多回家看看妈妈,因为她是这个世界上最牵挂我们的人。

  今天,是你第一次面对死亡,每个人都会死的,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尝试过为自己的生命而奋斗。

  爸爸除了生命以外没有给你太多的东西,现在能给你的也就这颗心脏了。

  这次的事,是爸爸不对,我应该向许多人道歉,做错了就必须受罚,这就是这个世界的规则,无论你是谁又身处何处,你都要学会接受,不过有些事情可能永远不会被改变,但并不意味着你就随波逐流,你要相信生活永远都是充满希望的。哪怕是最微弱的一束光,也象征着清晨很快就要到来”。

  写给儿子的信读完后,一位女声缓慢轻轻地吟唱,“啊....啊.....,”孩子在大家紧张地注视下终于有了扑通扑通地心跳声,孩子得救了。

  手术室外的妈妈缓缓地打开信,爸爸的声音再次响起,“我不会消失,我会随着这颗心脏跳动,一刻都不会离开你们,想我的时候,听听它的声音,都是我在说,爱你们”。

  看到这里,伴随着剧情,伴随着音乐,伴随着电影一帧帧镜头,伴随着话外音,观众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前的铺垫仿佛就为了这一刻,眼泪,自然而然就流出来了,不止。

  我的感受是,这不是封普通的信,信里蕴含了太多的内容,关乎于电影情节,关乎于观众体会。信里的很多话都特别耐人寻味,相信看过的观众都有很多的感受但每个人的感受却又不尽相同。

  这部片子很温情,虽然它的主线是因孩子移植心脏而引发的绑架的故事,但打动我的却是温情,是父爱。一家三口郊游场景,温馨温暖,父母分别在不同的场景不得不说出“你不知道一个父(母)亲,为自己的孩子能做出什么?”这句话时的力量和眼神。

  这部电影很多情节将它要传达的内容多次展现,孩子叫小虫,户外晚上的萤火虫,歌曲萤火虫,萤火虫或萤火虫的寓意在影片画面、歌曲、爸爸写给孩子的信中多次出现。萤火虫就好像我们普通人,平凡,微弱,但会用微弱的光迎来清晨。

  人生海海,潮来潮往,“渺小不熄的萤火虫,飞啊飞,去点亮哪怕只一寸夜空”。

  电影《误杀2》观后感6

  岁末偶然的机会加入了电影分享交流群,未看电影之前先读了几篇群中的影评或者叫观后感,被她们的敏锐 文笔 才情所吸引,也暗下决心,我也要试着写写,让自己也多思考一点,多感动一点,多留下一点?

  年初跟着群看了第一部电影《误杀II》,庆幸这是一部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的好片子,也让我有的写,我觉得还是从影片的三宕开始吧。

  第一宕展现的是一家三口一边应付生活的狼狈,一边亨受一起露营,陪儿子练球,看儿子比赛的欢喜,但儿子在比赛中轰然倒地,被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必须进行心脏移植,手术费用高达两百万,且不在保险范围,不能给予社会救助,把一家人的生活打入谷底,也把我们的心揪得高高的;第二宕是父亲为了救孩子封锁了急诊大楼,劫持人质,逼迫新闻媒体揭露真相,警方找回被抢走的心脏,不惜枪杀特警,我们真不知一个父亲为了儿子能做什么,我不禁为人质 为儿子也为劫匪的命运担忧;第三宕政府为了安抚劫匪情绪竞然假装送回已被移植的心脏,而劫匪也在洞察一切后选择将计就计,借警官的手杀了自己,以命搏命,完成了儿子的移植手术,我是流着泪把影片看完的,一个小人物在自然面前在社会面前是多么的无力,但一个父亲在儿子的生死关头,又是怎样地睿智 从容,用假枪血袋制造出一场完美劫案,杀了自己,救了孩子。不想说也不能说什么了,虽然这只是个故事,但是否也源于生活?

  电影《误杀2》观后感7

  《误杀》的结尾让我很意外,很震动,很温暖,时不时回味着。逻辑缜密的电影我一般都不太能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和细节,但人物的情感总是揪动着我,会振奋,会激动,会感动,会温暖。球场上,小虫和爸爸妈妈相对呐喊着时,爸爸看着小虫时的眼神,最终一颗子弹射中时,小虫和爸爸一起躺在手术台时。爸爸是那个萤火虫,小虫是那个萤火虫,我也是,虽然微小,但可以自然发光,照亮黑暗。

  《误杀》的子弹精准地射了出去。

  电影《误杀2》观后感8

  《误杀2》在父亲的温情书信中进入结尾,除了跟着流泪,感叹,悲悯,又有个疑问涌上我的心头,影片为什么叫误杀?误杀是指杀错了人,还是杀了不该杀的人?

  影片讲述的是平凡而伟大的父爱。主线的父爱虽卑微普通,情节却环环相扣,反转起伏,引人入胜。肖央饰演的主人公阿朗勤奋努力,儿子突患重病,打破了原有和睦温馨的家。救儿子命的心脏好不容易排到位有了供体,而各种医疗救助却申请无望,钱不到位!情不得已,怒不可遏的阿朗劫持医院人质,威胁警察用救儿子的心脏来交换。不料想却揭开了一个医疗黑幕和政府黑幕,最终让自己被“误杀”!

  父亲阿郎是"做了错的事",但却没有杀害无辜人员,是善良有底线的!他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在救儿希望渺茫的同时,悄悄验血配型,为救助儿子留下了一线希望。又在他本可以不死时做出了求死的举动,那是他用行动诠释"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儿子能做出什么",是他为了用自己的心脏挽救儿子!这是多么无力而伟大的父爱!

  另一个副线,任达华饰演的老警探张正义,起初对女儿的婚恋选择存在意见,到了后面却有了改变,其实表现的是一个父亲因为工作繁忙对女儿缺乏关怀和了解,他给的是陪伴缺失的父爱,是父亲对女儿的困境父爱。

  还有一个隐线,姜皓文饰演的龙丹,他对儿子的父爱,某种程度上虽然也是一种出于对儿子愧疚而用"权力"弥补的父爱,但他目的的达成是建立在对底层民众的无视践踏上,建立在滥用权利上,是被舆论鞭挞,被广大民众唾弃的父爱。

  主人公说"人生下来就不公平,有的人的孩子生下来就是普通的孩子,有的人的孩子生下来就不是普通的孩子……",他还说,"我们可以活得卑微,但不能让他们像虫子一样踩死。虫子会抗争,虽然力量微弱,但不会任人宰割……"

  他还又说,"哪怕微弱的光也不能失去对生命的希望。"

  影片中出现了各种行业,各种人群。各行各业,总有一些好人,选择正义的好人,一般会有最好的结局。一个好爸爸,一个好警察,一个好医生,一个好记者。

  这是一本好剧本,是一部好电影。

  电影《误杀2》观后感9

  看误杀一的时候,就对整条故事线印象深刻,直到几年后的今天,我还能想起那天电影的内容。

  几天前,误杀二又让我被再次震撼到。最撞我心的是一位父亲剖心救子的无畏,是主人公在面对不公现实的善良,是一个满足观众美好期待的“完美结局”。

  关于亲情

  主人公林日朗,没有误杀一时的决绝和冷酷。这段故事里的他依旧心思缜密,依旧掌控全局,不变的是他对儿子(女儿)的爱。看到他独行去医院,关闭电梯、封住门锁,开始了他的计划。看到他拿着院长电话,按开电梯,独自走向楼上手术室时的困惑。看到他和市长身份地位截然不同的父亲之间的较量。他们之间较量的结果,让我作为一名子女,看到这样两位父亲沉甸甸的爱,很感动,很泪目。

  关于生命

  “有的孩子是普通人,有的孩子不是普通人”这句话是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两位父亲和自己的孩子,是高贵权势和普通市民之间的抗衡。电影以“绑架”开始,但几乎所有的“人质”都与“歹徒”同感,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他这边。那到底敲醒众人的钟声是什么?我想应是所有平凡人与“高官厚禄”之间的抗争,是关于世间众人最基本生命权之间的争夺。普通人,强权者,生命之间,同等重要。

  一些思考

  为了调节紧张气氛,电影之中还有一些“笑点”,让人在哭笑不得之间自由转化。整部影片中“记者”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眼前。让这个职业从幕后走向台前,也更撼动着身为同业之中的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当有女主持李安琪一样寻求事实真像初心和努力。

  没有一位父亲,不同林日郎一样爱子女。

  谁又能陪谁一辈子?

  愿我们爱里成长,慢慢长大。

  电影《误杀2》观后感10

  作为一个电影资深爱好者,现在看电影、写文章成了我最享受的生活方式,看了那么多电影,误杀2是让我感触最深的一部影片,我久久不能从中离开,仿佛自己就是影片中的一个人物,感觉它在窥探我的生活,这部电影里很多情节都是我们平凡人平凡生活的反映。

  我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工作、终其一生在寻找的机会,可能因为上层的人一句话就被否掉,我们也无能为力,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生活中总不会有那么多公平,该属于我们这些底层人民的宝贵之物,在那些位高权重的人眼里不过就是垃圾。

  我不敢想象,如果电影里的那些场景发生在我的'家庭里,我作为一个妈妈,该怎么办?

  我当然不怕死,但我的死能像电影里那样让我的孩子重生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电影比现实浪漫多了,它总会善始善终,但现实并不这样。

  所以有一个很爱你的另一半、孩子身体健康、父母健在这种平凡的幸福,有时候都要让我们这样的平民百姓用尽所有力气。

  看完这部电影,阿喜我们两个哭的很大声,电影院里也只有我们两个人,看到这相对完美的结局,我们开心之余又感到苍白无力。

  一介草根,孩子生了病被踢来踢去,卖了房子、东借西凑,好不容易才把钱凑齐,给孩子做换心脏手术,但心脏却被市长拿去给他出了车祸的儿子,这一切还设计的那么天衣无缝。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却不是,他们只是被人操控的玩偶,凭什么赢的都是他们?但能怎么办呢?很多事情我不敢想,也没办法,我也不追求绝对公平,只希望上天能多眷顾我们这样的平凡孩子,我不想在这个复杂迷幻的世界里丢掉自己的善良,父爱是本能的执着,母爱又何尝不是?

  幸运的是,我的生活里会遇到好多好多好心人,父母也有让我好好读书,让我有自己的世界,日子简单而美好,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接下来我会用希望的温度去熨平生活的褶皱。

  我知道这世界不是绝对的好,我也知道它有离别、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这样的机会来人间。

  世界啊,请给我一个长长的夏季、给我一段无瑕的回忆、给我一颗温柔的心、给我一份洁白的恋情;我只能来这世上一次,请再给我一个美丽的名字,好让他能在夜里呼唤我,好让我能在奔驰的岁月里永远记得我们曾经相爱的事。

  我也想我平凡的生活里有一束不一样的一抹光为我而打,希望我无论几岁,永远都能顺着自己的心意而活,让时间成为礼物,活出我喜欢的样子,世界啊,你听到了吗?

  电影《误杀2》观后感11

  一个字,绝。

  运用叙事蒙太奇,插叙方式让剧情更加悬疑,能达到那种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意境。

  给我影响最深的是整部影片的节奏,非常紧凑,没有一句台词和镜头是多余的。有哭有笑有燃点也有惊悚。

  “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普通孩子”

  医院的医患关系,然后还有治病救人与金钱挂钩后,就有先拿药品治好病,再拿账单要人命,一家子倾家荡产去治病。理想状态下,治病救人天经地义,但是现实中,医院是金钱和死神赛跑的地方。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良好的医疗,这里我看到了对这一现象的批判。

  塑造形象上,我特别喜欢的一首歌《父亲》,筷子兄弟歌手肖央,在这部剧里演主角,演一个父亲,演技炸裂,那一句,“你不知道,一个父亲为了自己的孩子,都能做出些什么。”立马让我想到我自己的父亲为我做的一切。

  从意象上讲,萤火虫这个意象选得特别妙,一方面,表达出那种对生活中微弱的希望,另一方面,与萤火虫和灯光做对比,表达出普通老百姓和权势滔天的人物之间的差距。

  “我们可以忍受卑微地活着,但他们不能把我们当虫子一样随意踩死”

  “爸爸,为什么灯下的萤火虫不亮了呀?”

  “因为,它们的光太弱了,只有在黑暗的地方才看得见。”

  然后孩子的心率下降有倒计时的作用,这是一个父亲为了孩子能铤而走险的伏笔。

  现在说缺点就是在创新上不是完全创新吧,颠覆普通抢劫银行这个剧情,《大赢家》也是这样做的,有些剧情有点相同,像孕妇怀孕临产,鸟枪换大炮,还有用一颗心脏永远跳动在自己爱人身体里,这些早在几年前就看过了。但是这种手法又有点像黄庭坚的点铁成金,用前人的文字表达不一样的意思,这也很强。

  这里还有一个我觉得特别绝的一个点,就是当两个父亲为了各自的孩子行动时,这个矛盾就又升华了。

  现实主义和人文关怀也都有做到,结局,让我明白,误杀。

  当所有人在按照原来自己的行为准则时,却让一个可爱的孩子失去了活的机会,搞垮一个家庭,借高利贷,卖房子,这就是变相的杀人,这就是为什么影片叫做误杀。

  父亲没有杀人,但最后还是倒在枪口下,作为执枪者,把枪口对准无辜,执枪为谁?

  结局,正义虽然迟到,但最终会到,代价就是一个父亲的生命,也只有这样做才能救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是牺牲,是不顾一切,是义无反顾。

  也许,悲剧才更能让人反思,去珍惜当下的生活,激起内心的真善美。

  电影《误杀2》观后感12

  《误杀2》没有让我失望呀!

  《误杀2》好就好在,林日朗被击毙了!

  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林日朗被击毙了,才能把这众生皆苦的世界剥开的更彻底。

  创作者,不但要让腐坏暴露,还要让世间的无明也暴露。

  林日朗的枪是假的,竟然只有一个人看出来了!这就是世人的无明——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知道以后在有限的甚至是设定好的框架内随波逐流。

  林日朗不死,林日朗就不是一个彻底的好人,因为他要接受审判!林日朗死了,他才能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伟大父亲。

  然而,林日朗虽以一己之命撬动了一个黑色链条,暴露了一串蛀虫,但是林日朗死后,他家人的生活会怎样呢?

  林日朗的死是为了儿子小虫的活,而小虫的生存之路是艰难的,身体的艰难,家庭生活的艰难,林日朗的妻子带着一个病孩子还有巨额的高利贷要还,没有房子,收入微薄,艰难可想而知,哪一样都是一座压人的大山!

  所以,有形的腐坏是需要肃清的,但人间里其实还有很多无形的腐坏,就像林日朗他们去申请种种的救助,却不是不符合条件就是流程冗长。

  这清朗有爱的人世间,人们需要做的还多的很!

  无论世界如何发展,无论经济多么富裕,无论国家多么强大,这世间终归会有需要帮助的人。

  我记得有一句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期待那美好的人间!

【电影《误杀2》观后感】相关文章:

最新电影《误杀2》观后感(通用5篇)08-05

《误杀2》的观后感范文(通用5篇)08-05

关于《误杀2》观后感范文(精选5篇)08-05

《误杀》观后感600字09-22

小孩不笨2电影观后感05-23

电影《小孩不笨2》观后感06-18

《功夫熊猫2》电影观后感09-20

电影《魁拔2》观后感09-03

《功夫熊猫2》的电影观后感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