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电影观后感

2022-07-14 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电影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1月17日在学校113会议室集中观看电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认真看完《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这部电影,。作品细腻、客观,着重描述了钱学森早年在美国的科研生活,和上个世纪50年代遭受麦卡锡主义迫害的故事等,钱学森是一个虽然严厉,但和蔼、善解人意、觉悟高,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党、为国家牺牲一切的科学神话。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20xx年10月31日逝世于北京,享年98岁。他身上最值得人学习的是他那拳拳报国心。1935年他赴美留学,曾被关押在一个小岛上14天,美国人不准钱学森回国,这次经历让他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重损伤,但钱学森并没有改变他回国的决心。当我看到“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这一段时,我被钱学森的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我看到钱学森双手紧握住,眼里闪出坚毅的光芒。5年后,他终于回到了祖国……我陷入了沉思。这让我又不禁想起了一些名人爱国的例子。例如中国体育运动历史上国际影响力最大的运动员之一——姚明。20xx年,因脚伤停赛的姚明回到北京,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简短的'介绍之后,有位记者问:“请问你什么时候回美国?”这本来是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问题,没想到姚明马上纠正记者的提问:“不是回美国,而是去美国。是回中国,去美国。”话音落地,全场响起一阵自发内心的掌声。一字之改,包含的却是多么深挚的爱国情啊!又例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主人公肖邦。1830年11月,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决定出国深造。出发前,肖邦的朋友们为他饯行,他表示永远不忘自己的祖国。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肖邦临终时请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去,最后葬在了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上。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可见,热爱祖国的人们能使国家和民族得以生存,走向兴盛和富强,从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祖国永远是每个人民的“天”,祖国高于一切!

  钱学森作为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导弹之父,值得我们每个人对他顶礼膜拜。想到他对我们新中国所付出的汗水、智慧,我实在想不出有几位能出其后者,现在我们大家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从现在起,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让我们成为一名爱国者,一起来热爱我们的祖国吧!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作文01-18

电影《钱学森》的观后感11-12

《钱学森》电影的观后感06-30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06-26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06-26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汇总01-08

钱学森电影优秀观后感07-23

电影《钱学森》观后感作文07-09

《钱学森》电影观后感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