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之死》观后感

2022-06-28 观后感

  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天鹅之死》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天鹅之死》观后感1

  看完舞蹈《天鹅之死》,画面在深蓝的夜色中,白天鹅在轻盈而有力地舞姿与湖水和月色融为一体,一直跳跃在我的脑海中,久久地徘徊着无法消散。我是一个很没有艺术细胞的人,对艺术的感知力较低,但不知道为什么,看完舞蹈天鹅之死,我的心房感受到第一次奇妙的触动。听完老师的讲解后,我如梦初醒,那是在生命最后一刻所包含的对生命的无限热爱和高贵的眷恋。

  在宁静交界的月光下,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立起足尖缓缓移步出场,在湖面上徘徊。白天鹅身负重伤,将与世长辞,但她渴望重新振翅飞翔天际。她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立起足尖,一次一次地奋力尝试飞离湖面,却一次又一次无力地垂下翅膀。生命的呼唤使她坚持与死神搏斗,终于她奇迹般地展翅飞翔起来,悲壮而优雅地旋转着。但生命的光辉转眼即逝,白天鹅缓缓倒下,精疲力尽,渐渐合上双眼……

  《天鹅之死》的剧情简单,但是通过艺术家以诗一般的灵感是表演和技巧巧妙地结合。没有像想象中有太多华丽的修饰和高难度的舞蹈动作,安娜巴甫洛娃以流畅娴熟的舞姿、全身心的投入去演绎剧情,将舞蹈的魅力和生命之美和烈表现得淋漓尽致。大道至简,最真切的心灵之舞不需要太多的装饰;柔和的力量,赋予了轻柔流畅的舞姿以震撼心灵的表现力。在艺术上,中西方的文化也能解读这人类对生命和美共同的渴望与追求。

  这是一场生命的独舞,不华丽,却光芒四射;不喧嚣,却触动心灵;不浮夸,却获得他人欣赏和尊重。这不正是我们应有的生活态度吗?现在的社会难得不喧嚣,人与人总在无意识地较量,我们的生活圈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走过场,叫嚣着,惟恐他人不知道自己的华丽转身。看着白天鹅优雅而坚毅的独舞,心里翻滚着思潮,想着生活理应有适合自己的姿态,即使是低吟浅唱,也要有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去追寻心的独舞。我一直相信,默默努力的人最有魅力,勇于听从心的呼唤最可敬。

  白天鹅是孤独的,她在以自己的方式低吟浅唱、诠释自己对生和美的追求的`同时,也要接受孤独的考验。当看到辽阔安静的湖面上,白天鹅努力扇动翅膀,欲飞不能的身影时,悲悯之情悠然而生。想想也是,古今中外大多数有勇气坚持独舞的人,何尝不也是最守得住寂寞孤独的人。居里夫人是孤独的,贝多芬是孤独的,李清照是孤独的,鲁迅先生也是孤独的……他们的孤独不为人理解,他们的孤独不为人知晓。但因为坚持内心的呼唤,坚持对生和美的追寻,他们的孤独因而变得优雅高贵。有人说,人越长大越胆小,没有勇气认错,没有勇气向他人求助,没有勇气前进。很多人由害怕变为无奈,最后麻木,又有不少人像白天鹅一样,带着那份勇气独舞,即使几番努力后仍旧会失望,但绝对不绝望。生死都是自然规律,白天鹅最终还是没有逃开死亡死亡的结局,但她在颤抖中扬起的翅膀,昭示着她生生不息的勇气和无限的依恋。

  尽管在我们的成长路上会有很多人的陪伴,但一路走来,陪在我们左右的人会越来越少,最终剩自己一人。我们需要面对的选择也会越来越需要自己去衡量决定,人生总有些事情有些时候需要自己去面对,无人可替代甚至陪伴。

  生命需要独舞,勇于听从心的呼唤,尽管孤寂,也要像白天鹅一样优雅地追寻你的“生和美”。

《天鹅之死》观后感2

  从历史和起源角度上看“芭蕾”起源于意大利,但兴盛于法国,“芭蕾”一词本是“法语”ballet的英译,意为“跳”或“跳舞”。起初芭蕾只是人们用于自娱自乐的一种舞蹈,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解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演员要穿上特制的足尖鞋立起脚尖起舞。通过优雅的舞姿含蓄地表达其丰沛的情感,每一个滑动、跳跃、旋转都力求达到所需要表现的情感张力,仅仅地扣住每一个观众的心,从心底里深深地感受到那细腻的感情。而作品《天鹅之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天鹅之死》是一场独舞,它描述了在宁静皎洁的月色下,一只赶赴宴会的受伤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伴随着忧伤的大提琴旋律立起足尖缓缓移步出场,徘徊于湖面上。舞者一边慢慢舞动自己的双臂如天鹅轻轻煽动着翅膀一样,一边缓缓地抬起自己的身体,脸带忧伤与无奈,不由得带起了观众的思绪。她虽身受重伤,但仍渴望重新展翅高飞。她尝试轻轻地抖动翅膀,艰难地立起足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离湖面,但始终挣不开死神的束缚。生命却在呼唤着她奋力与死神拼搏,颤动的翅膀在她的努力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将要飞翔。舞者缓慢地站了起来,带出了一种天鹅用自己最后的力量支撑起自己的身体的感觉,脸朝天空,表现了天鹅对于广阔的天空的`憧憬和向往。奋力的挣扎最终却使她精疲力竭,不得不缓缓屈身倒地,渐渐合上双眼,但生命的本能又促使她在颤抖中竭尽全力抬起一只翅膀,遥遥指向天际,欲想再次高飞。那是生命张力。随后,慢慢地闭上双眼静静,孤独且无助地感受自己的生命消耗尽,永远沉睡在平静的湖面上。

  《天鹅之死》之所以能成为芭蕾舞蹈的巅峰是因为它有震撼人灵魂的力量,天鹅的张力引起了人类的共鸣,感受到生命是奇妙的,是顽强的,是不屈的。1907年的晚会上,安娜·巴甫洛娃被邀请去演出,和她的舞伴演出《天鹅湖》二幕的双人舞。但是由于男舞伴临时缺席,青年的编舞家富金即兴就为她编排了一段叫《天鹅之死》的舞蹈。为了赶着要演出,巴甫洛娃一边试富金一边改,这样一个伟大的作品就在几分钟之内就形成了。当然,这个节目是相当难,因为演员从出来一直在脚尖上走,富金称这个舞蹈是万物求生,为生存而斗争的一种象征。在短短的两分钟之内,表演者以其细腻的表演,到位的表情和优美的动作,刻画出了在生命结束前依然热爱生命并积极与死神斗争的天鹅的形象。在观赏《天鹅之死》之后,天鹅对生命的执着深深震撼了我,那种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是生命的高傲,是与生俱来的。面对生命的即将逝去,却还能聚集身体里所有的力量和勇气去对抗死神,把一段短暂的生命演绎得如此,又是一种让人望而生畏的境界。

  我们每个人拥有着属于自己的真实生命,对于生命我们都具有天生的渴望与追求,抓住自己的生命,对生命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奋争到底,即使最终面临死亡也无所后悔。

《天鹅之死》观后感3

  喜欢看电视的人都应该听说过芭蕾舞,同样地,我也不例外。但是它给我的感觉却只是平平淡淡的,毫无波澜可言,唯一吸引人的地方似乎只在于它能让舞者保持美好的身材。但是舞蹈鉴赏课上看的《天鹅之死》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甚至是触动心灵。

  夜晚的天空撒播着宁静皎洁的月光,一只白天鹅忧伤地抖动着翅膀,缓缓现身,在湖面上来回地徘徊,天空中飘扬着抑郁的旋律。她漂浮在水面上,是否预感到自己将要离去,又是否在为即将的离去心有不舍而忧伤。她,似乎身负重伤了,即将与世长辞,但她渴望重新振翅飞向天际。她的翅膀不停地在抖动着,足尖不停地在滑动着,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着飞离湖面。这只天鹅在与命运搏斗着,她在水面上翻腾,是生命在呼唤着她奋力与死神拼搏。她终于奇迹般地展翅旋转飞翔起来了,生的希望之火在闪烁。但终究精疲力竭,白天鹅缓缓屈身倒地,渐渐合上双眼,只有她身上的阵阵颤栗表明她还活着。最终,她安静下来了,与世永别了,但请别忘了,她的一只翅膀还在倔强地遥指天空。

  这个世界错综复杂,无奇不有。但他每天都会上演一些相同的事,例如吃饭睡觉,又例如各种形式的自杀。可笑的是,后者发生的原因却大多数是类似失恋、高考失败、下岗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或许你觉得这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这是你一直以来不断为之努力的事,发生的事让你很痛苦,很迷茫,甚至觉得生无可恋,以至于想要自杀。但这与你的一生相比,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人生道路上的一点点小挫折,不过是无聊路程中的一支小乐曲,虽然这是一支让人觉得很难过的小乐曲,但它能让你成长更快,不是吗?

  且看那独舞的白天鹅,即使濒临死亡的边缘,她还是坚强地用她那双柔弱的翅膀与命运搏斗,那份对生命的渴望与执着,让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甚至是放弃生命的人情何以堪?我不禁自问,因为我也曾为高考挣扎,为长年无果的暗恋黯然伤神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一想,我当初还真是用错了感情,浪费了表情啊!但我还是要感谢那一段晦涩时光塑造成了如今开朗、拿得起放得下的我。 她孤独,但她拥有着对生命的强烈的渴望,她能战胜命运的话,固然圆满美好,但就算她死了,她的精神仍然留存。那舞者用芭蕾舞以独特的形体语言完美地表达着与死亡抗争的情景,诠释了白天鹅对生命尽头的无奈,对生命的.纯美渴望,和面对死神时生命绝美的绽放。“舞蹈不单纯是悦目的艺术,而应该是通过眼睛进入到灵魂深处的艺术”,毫无疑问地,《天鹅之死》的演绎者做到了,她,成功了。

  时不待人,人生亦苦短。人,在渺渺宇宙中扮演的也不过是小天鹅般的弱小角色,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渺小,但我们确实是拥有了这么一段生命。好好珍惜吧,学会感悟生命的真谛,用我们有限的生命演绎出自己的价值,生命不能永恒,那就让价值永恒吧!

【《天鹅之死》观后感】相关文章:

天鹅之死观后感01-19

天鹅之死观后感范文04-01

李白之死02-03

杜甫之死02-02

张飞之死的故事01-23

赤兔之死作文11-17

小学作文:小猫之死01-23

赤兔之死叙事作文01-30

麻雀之死_小学作文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