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2022-08-20 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通用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这部影片采用了倒叙的方式,当年合唱团中的领唱莫杭治后来成了指挥家(当然,他的成就是因为当年马修发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因为母亲病逝回家的时候,当年合唱团的伙伴佩尔诺来找他,给了他一本马修的日记。马修在日记中记载了这感人的一切。佩尔诺当时是个孤儿,总在周六的时候等在大门口,希望父亲会来接他。后来马修被学校解雇了,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佩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回来把佩尔诺带走了。佩尔诺的执着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情节: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2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

  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净化他们的心灵,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看完后也让我陷入了沉思:

  每个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没有所谓的坏学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学校辞退,被认为是问题学生,被现在学校老师用残暴的方式压制,被贴上“极坏”的标签,这些学生真的差吗?不是。马修老师不这样认为,并在他的教育下改变了他们,成就了他们。

  我们也埋怨过孩子调皮,不听话,但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的方法是否有问题?是否静静思考过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没有坏学生,每个孩子都是可爱的都有自己的长处,需要你去发现。遇到问题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个孩子都不断进步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教育孩子,做到无愧于心。

  用老师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长用暴力压制孩子,孩子看似听话了,但很明显作用是极短的,并且是表层的,孩子内心不服,内心出现了叛逆,出现了反抗现象。

  相反马修老师用他的爱心耐心教育爱护孩子,最终换得了孩子的认可与尊敬,改变了孩子的一生。孩子们是单纯的是最懂爱的人,谁对他们好他们是能感觉到的,愿我们用自己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让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希望自己也能想马修老师那样去对待孩子。做像他那样的老师。

  真正的教育来自心灵,真正的教育来自于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3

  教师随笔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

  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

  飞往大海,飘向空中,

  一个孩子在望着你呐喊。

  率性的旅行,醉人的回旋,

  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

  别忘了飞回我身旁。—————《放牛班的春天》

  一部平静的九十分钟电影,给我带来的确实久久不能平息的感动。主人公马修的教育是宽容,马修的教育是尊重,马修的教育是平凡。他让一个永无宁静的问题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合唱团,让一个所有人都失望的孩子成为著名指挥家,让一个孤僻的孩子愿意一直追随他。而他却说“我叫马修,一个失败的音乐家,失败的教师”。

  教育需要宽容。当马修面对学生的不敬,学生的捣蛋,甚至是羞辱,所表现的出来的竟不是责备而是宽容!对每一位犯错学生不离不弃,让我深深感悟到“宽容”一词的丰富以及伟大。宽容是一种等待,是一种期盼,更是是一种爱。在工作中面对学生的缺点或者错误应该以等待、期盼与爱去代替指责,让学生从一个被动接受教育转化为主动接受自我教育的过程,让学生们像放牛班的孩子们一样重遇春天。

  教育需要尊重。马修在教育工作中,尊重制度而又敢于创新制度;尊重学生而又善于引导学生;尊重同事而又能感化同事。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每每想起新闻中出现教师的负面报道,心中总会隐隐作痛,为孩子们的伤而心痛,为不良教师的恶而心痛。

  教育需要平凡。平凡的小人物马修之所以如此令我们感动,恰恰正在于马修的平凡和普通。他其貌不扬,没有魁梧的身材,有英俊的面容,再加上秃顶的脑袋让他看起来甚至有些滑稽,但他却创造了奇迹,用他的平凡创造了奇迹。仅仅用他的每一堂课,每一次教诲,以及对每一个人的热诚。我们的教育从来不需要伟大,从来不需要轰动,要的仅仅是做好本职,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孩子。

  孩子们都是天真烂漫的小羔羊,我就是他们的牧羊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4

  今日我带我的学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看完后我的心灵又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激学校让我给学生这样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成为池塘之底,这个学校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他用爱心关怀孩子,在他的执着下,费尽心思组成了一个合唱团,为他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终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珊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为杭莫治的改邪归正而释怀;为佩尔诺的执著坚守而欢欣。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当看到:学生都有自我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样去挖掘,怎样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所以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5

  看完影片之后,才明白这个“放牛班”与真正的“放牛”一点关系也没有,所谓“放牛班”指的是一帮问题少年,他们的性格,脾气和他们短短的却复杂万分的人生历程,而春天,是一种期望,是一种“重新”之意,一种冬天过后又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象征。

  故事发生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有着这样一个充满严格制度的少年学校。而这个学校里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这样的严厉管制而变得乖巧,反而成为了一群没有教养,只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孩子。然而谁也不会明白,在这样似乎无可救药的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一个个美妙的梦想正在悄然升华。怀着这样天真烂漫的梦,他们遇见了一个能够说足以改变他们命运的人——他就是马修。

  电影中的院长,对孩子不仅仅没有耐心,并且往往对犯了过错的孩子,处以严酷的体罚,例如: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马修教师则完全不一样,他对孩子充满了爱心,对犯错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给予他们改过的机会,在他的循循善诱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们的自信,找到了属於自已的春天

  在学习的路途上,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能够说是无远弗介,一位坏的教师,能够毁掉一个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一句温柔的鼓励,一个肯定的眼神,就能够让他人眼中,毫无期望的坏学生,重新找到他们自我人生的方向。

  当一位好教师如此重要,却十分困难,因为应对一群不一样个性,不一样资质的学生,如何因材施教,实在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我看来,“「耐心」是一位好的教师,最须要拥有的,对学生不要时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向,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只要用爱心与信心,总有一天,学生们会蜕变成美丽的蝴蝶。”

  马修,他好似一个善良的牧人。他用爱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爱照亮了前往之路,用爱为他们指引方向。我想说:这不是奇迹,而是爱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学生时,将学生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用音乐启发孩子的潜能,让野男孩个个成为发光的小天使,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他们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记得其中一句对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这句话饱含了他对教育事业的尽心尽责;对人平等,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态度。

  记得上学期上雷教师的《教育原理》时,她异常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当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理解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字。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细心灵人性的关怀。

  最终,这个班级的一切都改变了。一幅幅美丽的春天景象在每个孩子脑海中浮现。他们从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一天的提心吊胆,生怕犯错的恐惧,而渐渐转变成为了慈父般的爱。

  整部电影使我感触很深,的确这不仅仅只是一部教育意义深刻的电影。在被剧情牵动的同时,心灵也不禁震颤。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在这样一个没有爱的环境中,他们可曾明白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样充满生机。他们需要的,正是我们此刻生活中所渐渐忽略的爱与呵护啊!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教师是十分伟大的。他们往往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在学生失败时说的那一句句鼓励的话语,在学生对前途感到迷惘的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还有很多很多……

  电影往往是虚构的,也许在真实生活中它不曾发生。可是它却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完美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师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深厚的爱。在简单质朴的语言中,我豁然开朗:其实,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个美丽的花园,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随时随地都因为周围发生的一切而改变。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节,一阵阵柔和的春风拂过面颊,绿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诠释着春天的绚丽多彩。然而只要有爱的包围,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能够拥有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当写满了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学校,马修的为师之道获得了肯定,同时音乐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览无遗的肯定。这也让我想到另一个于这部电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电影《音乐之声》,玛丽亚也同样在用爱和音乐来教育孩子。

  不可否认,温情是个好东西。没有非常激动人心的场面,也没有非常叫人难以理解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种从头至尾都能够让人坚持微笑。尤其是看着那些顽童们可爱纯真的一面,心底焕发出的某种“本真”的天性。我们需要的就是这么一锅浓浓的,温暖的心灵鸡汤。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6

  最近和同学一起观看了一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不同于我以前所看过的电影,它既没有曲折离奇的内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没有气势浩大的场面,但电影传达的思想与精神很让我震撼,也使我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ChristopheBarratier导演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却无发展才华机会的落魄音乐家克莱门特·马修到一所“池塘畔底辅育院”当助教老师,最终用音乐的方式打开了一群问题少年封闭心灵的故事。这是一所被称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由调皮的孩子、冷酷的教师、残忍的校长和严厉的制度构成,体罚、关禁闭在这里司空见惯。马修的音乐课进展得更是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昂克,皮埃尔拥有天使般的面孔和美丽的歌喉,却带着怪兽一样邪恶的心,有着令人头疼的调皮的性格,但耐心、谆谆善诱的马修把他的音乐天赋发掘了出来,救赎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心中的梦想,唱出了天堂般的声音。最后因为失火事件,马修被校长解雇,临走前还带走了可怜的孩子佩皮诺。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甚至邪恶的学生在卡片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述说着留念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不必凄婉哀侧,无需生离死别,一种柔和的,温婉的,诙谐的生活故事同样可以给我们以感动和心灵的震撼。正如一位评论家如是说道:“不同于一般的运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电影,或极尽夸张搞怪的爆笑喜剧,《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这也创造了法国电影新概念——阳光情感电影,这部没有美女、暴力,没有动作、凶杀和商业元素的电影成为了本年度法国人的心灵鸡汤。”朴素流畅的影片,连颜色都很节省,尽是饱和度很接近的灰,让眼睛保存者气力帮助嘴角表露快乐与忧伤,我想这就是艺术的力量。

  辛酸过后,感动过后,电影更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将来的老师,我想我学到了很多。首先,作为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一颗懂得宽容的爱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我们要懂得原谅他们的过错,耐心地教会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其次,处罚的方式,威而不严。为了使伤害校工的学生免于被关禁闭,马修包庇了他,并把它作为教育的契机,让他去医务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让这位学生在内疚中悔悟。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的栋梁,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我所能,尽我之力尽心地关爱呵护他们。但威而不严的处罚方式也是不可少的,这样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至于这个合理的度,得要每位老师好好把握了。然后,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缺点,正如马修发掘并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才能一样,祖国的每一朵花朵也需要园丁们的特殊优待。最后,老师要学会与孩子们找到共鸣。不言而喻,音乐就是马修与孩子们交流的桥梁与平台。这种共鸣,就是让同学们觉得老师很亲近,没有太大的距离感,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老师分享。相信只要我们老师真心付出,会得到学生们真诚感谢的。

  如果中国的“放羊”班多一些马修式的教育老师,那么中国教育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7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Christophe Barratier导演的电影。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莫安琦重回法国故地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老师克莱门特遗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细味着老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的深潭。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名为“池塘畔底辅育院”。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封闭的心灵。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老师们的不易,回想从小到大,教过我的老师无数,每个老师都是悉心教导我们这些顽皮、天真的孩子,可是,至今我们记得的老师还有几个呢寥寥可数吧,也许映像深刻一点的就是我们的初中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也一样,对初中三年的班主任记忆犹新,三年来,她一直悉心教导我们,不管是书本知识还是为人处事,我从初中班主任身上学会了很多,当然,也有抱怨过,当初的自己太单纯,还不懂太多的人情世故,犯过错,班主任责怪过,教导过,但是,现在回想起来,对于班主任的教导我应该是感谢的态度的,如果不是班主任的教导,我也许会犯更多、更大的错,也感谢班主任一直的信任,知道毕业为之,也是对我充满了期待,老师们真的很辛苦……

  但愿普天下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8

  星期五午时,陈教师让我们看了一步教育意义重大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这部电影,我的人生就像上了一课。

  故事情节十分感人:一个名叫马修的教师,他没有发展才华的机会,最终来到一个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池塘之底",因为那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发现学校的校长都是用暴力来镇压这帮学生,是这些孩子的心灵受到了摧残,使他们变本加厉。马修用音乐打开了他们的心扉。

  故事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发现人物——莫翰奇。他有一张天使的面孔,却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肠。马修教师发现他的音乐天赋极高。循循善诱马修用自我独特的方式特把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

  音乐它进化了罪恶的心,唤醒了沉睡的善良。音乐它打开了孩子们心扉,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美。音乐它优美的音符,完成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或许音乐真的能够去改变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9

  今日,我们观看了一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经过特殊的日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1949年俄国发生的事情。这部影片讲述了世界著名指挥家皮埃尔重回法国家乡出席母亲的葬礼,他的旧友送给他一本陈旧的日记,看着这本当年音乐启蒙教师克莱门特留下的日记,皮埃尔慢慢回味着教师当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忆也浮出自己记忆中……。

  克莱门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可是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所男子寄宿学校的代课教师,那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犯过罪的、难缠的问题儿童。到那后,克莱门特发现校长以残暴的手段管治这般问题少年,体罚在那里司空见惯,克莱门特尝试用自我的方法改变这种状况,他明白学校没有音乐课,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他利用晚上睡觉的时间创作一些合唱曲,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组织合唱团,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最大的麻烦就是皮埃尔,皮埃尔拥有动听歌喉,却有令人头疼的调皮性格,在克莱门特慢慢教导下,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合唱团越办越好。而他却被校长踢出了学校。不让与孩子们再见。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让人因为喜悦而泪流满面的电影。

  它不仅仅告诉我们不管是犯过罪的还是问题少年,只要打开他们封闭的心灵,他们也必须能改好。作为我更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篇10

  生命是个偶然,我们常常在无意的邂逅中,摆渡了生命的无常,获得永恒的回归,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羁的孩子,窃取了马修的皮包,也偷窥了他的心灵世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行行温暖的字迹,引得孩子无限的遐想与猜测。音乐,一个被学校完全忽视了的名词,一种贴近人类心灵节奏的律动,再次春暖花开!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第二次大战之后的法国,一位名叫克蒙特马修的教师用音乐开掘了被大人们遗弃的孩子们童年的乐趣和童年的人生价值的故事。老师马修用他的爱,他的无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帮助这些在别人眼里无药可救的问题少年。他用音乐去引导这些迷途的孩子,激发他们积极和热情的生活态度。把音乐的作用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电影的最后一个场景很是让人感动,校长不让孩子们去送马修,马修一个人走了,显得好孤独。而从天上飘下来一架架纸飞机,里面是孩子们的祝福和签名。马修抬头一看,窗口全是孩子们的手在向马修告别。因为围墙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后的告别。马修在音乐和孩子们的祝福声中昂首挺胸、微笑上路,那一刻,画面美到极至,音乐美到极至,人感动到极至…… 电影中的歌曲是尚巴堤莫里耶为首的圣马克教堂儿童唱诗班完成, 影片中温暖感人的交响乐曲搭配着唱诗班天籁般的合唱, 孩子们的歌声和纯洁的音色犹如来自天堂的声音。这部电影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观众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着电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很多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甚至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马修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堂上他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的那一镜头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这一小小的举动包涵着对学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师生关系,而现实中的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课桌旁和学生讲话呢?而马修老师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就是尊重的魅力、温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爱的魅力!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马修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一个爱与音乐交织的故事,一把找回遗忘记忆的钥匙,一个勇敢追求梦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