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2024-06-12 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

  《三傻大闹宝莱坞》原名为《3idiots》,片名虽然翻译的太烂了,但不影响其资料,这是一部印度题材的影片,一部关于教育题材的影片,很搞笑,但不要以为这就是纯粹的喜剧片,影片抨击的是印度的应试教育,把青年学生迫到自杀问题严重、扼杀年轻人的创意以及贫穷问题和社会发达令人与人之间为前途问题而成为奴隶的实况反应出来,发人深醒。能够说,这是一部相当不错的教育片,比起小时候学校家长组织要求看的影片不明白要强多少倍。

  片中主要人物是兰彻、法涵、莱俱,三个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从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考上了这所著名的工科院校,每个人身上都承载了家庭太多的期望。兰彻是花匠的儿子,从小聪明好学,善良调皮,他代替小主人来那里上大学,任务是四年以后为主人拿回一张光宗耀祖的文凭,但是对于传统的以分数论等级、以分数定前途的教育提出了不满和抵制,引来了众多教师的斥责和刁难。法涵是贫困人家的孩子,他来那里上学的目的就是有钱让爸爸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姐姐能够有出嫁的`嫁妆,由于压力太重,他胆小而谨慎,学习成绩一向垫底。而莱俱喜欢野外动物摄影,由于惧怕父亲的权威,选取了不喜欢的工程专业,学习成绩更是倒数。三个年轻人,各有自己的生活,各有自己的无奈,因有缘相逢在一所大学的屋檐下,共同分担着彼此的忧虑和不幸,笑中有泪,充满人情味,他们以各种方式排解着内心的压力和处境,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影片的主角兰切展现了一系列非传统教育下所培养出的令人折服人格魅力和知识魅力,他提倡兴趣学习,他挑战传统教育,挑战权威,整个影片中他教育了同学,教育了老师,教育了校长,教育了整个教育。他用知识拯救了人的生命,使别人建立了人格,让别人找到了梦想,同时成就了自己。这些知识是来源书本,但绝不来源于传统课堂。同时影片让你更加走进了自我,梦想不再是理想,生活不再是生存,学习不再是分数,人生就是你自己的人生。兰彻的一句话:“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法函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说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如果不是为了应用,学习还有什么好处?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又走到了哪里呢?中国的应试教育,成了孩子论资排辈的依据。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就会决定孩子的一生。害苦了多少孩子啊!

  而剧中的院长,总是教育学生们:生活是场比赛,当不了第一名就只能被人践踏。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下,像兰彻那样有创新思想的人总是受到抑制。影片多次描述院长边由专人刮胡子、边听歌剧午睡的一幕,配合着两个学生的自杀,而他却无动于衷,对这个体制的讽刺到达了顶峰。

  最后结局一段众学生在学校抢救教授女儿的孩子时更有惊险而不失幽默,表现少年人的创意。结尾的那一幕,兰切在穷乡僻壤起学校去教小孩天然工程学。这反璞归真的好处o比较之前的学生在名校的读书苦况o反映政府不应扭曲少年的天性……

  这样的一部经典之作,作为中国的教育体制下人们就应好好看这部电影,因为这部作品反映的现象和中国有些相似:分数决定一切,中国的创新体制受到各种思想和体制限制、崇拜权威、根据“钱”途决定事业而并非个人兴趣、成功的标志是财富和地位……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2

  这是一部关乎教育的电影,影片中对于教育的质疑和批判引发了观众的共鸣,片中的很多场景都让我们印象深刻又别开生面。最近,又重新看了遍这部电影,发现这部影片不单单能够给人教育意义,在生活中也给予我们很多启示。不知不觉做社工已经半年了,在这半年的过程中有快乐,有收获,也有反思和怀疑。做社工不只是打一份工,在很多时候,尤其是看不到服务成效时,不免会怀疑我做的这些是有意义的吗?我这样做是合适的吗?我能够给服务对象带来改变吗?我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了……就像影片中的主人公质疑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我们在社工之路上也有迷惑和不解。再看《三傻大闹宝莱坞》,不只是看到了教育问题,从社工的视角出发也有很多启示。

  学以致用。剧中开头一个很经典的片段——兰彻戏弄了欺负新生的学长,戏弄的手段却是大家都学过的。法函说:“盐水具有极强的.导电性,初二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从头到尾,影片中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兰彻的学以致用。兰彻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应用,如果不是为了应用,学习还有什么意义?社会工作是一门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巧助人自助的学科,我们学了很多个理论,也掌握了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我们运用了多少呢?在活动的策划和开展中,我们是否是理论在指导实践呢?看到影片中的这一片段感触很深,我们都知道“人在情境中”,却不能很好把这一理念运用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了多少理论和方法技巧不是目标,学会把社工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社工不断地学习不是为了应用,那么学习还能促进成长吗?

  热爱工作。影片中兰彻是老师眼中的另类,不符合好学生的标准,考试却拿了第一名。“知道我为什么第一名吗?因为我热爱机械,工程学就是我的兴趣所在,知道你的兴趣吗?这就是你的兴趣……跟工程学说拜拜,跟摄影业结婚,发挥你的才能,想想迈克尔杰克逊的爸爸硬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多可怕?”兰彻和法函的这段对话引人深思。虽然影片中有夸张的成分,但向观众传达的思想是正向的。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在选择专业和行业时我们却很难做到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选择社工行业的理由有很多,我学了很多年这个专业;我想不出社工之外更适合我的工作;其它工作竞争激烈,自己不够优秀,而目前社工行业正缺人;我想暂时做这个工作,以后遇到合适的再换行业……发自肺腑地说“我喜欢社工,我就想做社工”的人毕竟是少数。在社工这条路上,不禁会问自己的心:这是我喜欢的工作吗?目前的工作状态是我想要的吗?社工路上的怀疑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我想说的是如果选择从事社工,哪怕是短暂的,那么热爱它,做好工作需要我们投入持续的热情,才能支撑我们化解困境。就像法函最后对父亲说:“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我们有一天也可以大胆地对身边的人说:“我做一名社工又会怎么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少一点,车子要不要都行,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幸福。”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3

  刚刚看过《三傻大闹宝莱坞》,豆瓣喜剧类高分榜前几名,印象中以前看过,好像不如传说中好看,也可能看了几眼,发现不是自己的菜,就快速跳过了。这次正好有大段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可以不急不忙欣赏这部名气很大的印度电影。

  电影名称有宝莱坞三个字,但实际上和印度高仿“好莱坞”的宝莱坞没有一毛钱关系,而是讲三个大学生大闹印度最好的理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印度理工学院)的故事。

  尽管是一部主打喜剧元素的电影,但说教意味十足,据说这样可能拿到imdb和豆瓣的高分影评,你看看哪一部豆瓣9分以上电影没有讲人生大道理?这部电影同样如此,尽管没有讲高分电影的最爱——人性,但讲了一个大家既爱又恨的话题——教育。

  电影的背景是印度的最高学府——印度理工学院,类似中国的清华大学。一个出身贫贱,但智商很高的学生替有钱人上大学拿文凭,带着另外两个家庭背景普通、资质平庸的同学挑战学校死板的教学方法,闹出很多笑话,其中有悲有喜,悲的是有人跳楼自杀,喜的是三傻毕业后都被社会认可,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电影的讽刺意图很明显,矛头对准了印度死板的生产线填鸭教育,我们这些有着相同求学经历的几代人应该感同身受——上学没有太多乐趣,忍着只是为了以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和体面的生活。

  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有弊,好处在于批量生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工程人才,也能快速提高学生家庭的生活品质;坏处也很明显,学生对所学内容根本没有兴趣,大学里上课睡觉的比比皆是,就连清华大学这种顶尖学校也不例外。电影里有一段情节,兰彻把老师恭维校长的演讲稿偷偷改了,从恭维变成诋毁,负责朗读的好学生却没有发觉,只知道照本宣科,最后闹出笑话得罪了校长。

  虽然这段情节和演绎都比较夸张,但背后的主旨却传递得十分清晰,盲目相信别人(特别是权威)的话和观点,虽然省事,长期来看很容易给自己带来麻烦,最主要的影响是自己失去判断力。就拿我最近修车为例,如果我早一点在哔哩哔哩上搜索相关故障的`诊断方法,就不会白白被修车师傅,换掉一个不该换的大件,白白损失一笔钱。修车和看病一样,如果没有最基本的判断力,在专家面前就是傻子一枚,任人宰割。

  电影给出的建议是遵从内心的想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学自己喜欢的专业,带着质疑的精神学习一切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不计较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也不在乎短期的利益得失。

  电影在学生中树立了一个反面典型,即照本宣科、听老师话、每次都能考第一名的好学生,后来发展得也不错,开了自己的公司,只是一位追求金钱和功名,从闹出的各种笑话看,导演不太喜欢这类人,观众不好说,有的人应该会比较羡慕,毕竟也是一种成功方式,多数人望尘莫及。

  学习要有批判和质疑精神,读书和看电影也应如此。对于这部电影可以有哪些质疑的地方呢?比如看完这部电影,你会不会放下手中没那么喜欢的工作,追求自己心中的梦想?千万别,不能因为一部电影,就轻率做出决定,要多方面收集专家关于学习和就业的意见,做出慎重的选择。

  我比较赞同吴军在《见识》里关于学习和就业的观点。学习首先要有好奇心,这样才能做到主动思考,学习比较愉快,也能学到别人学不到的知识。其次兴趣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尽量选择社会最需要、价值最高的职业,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这样才能获得社会认可和相应回报。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4

  11月21日晚,我们在团委研究生学生会的组织下,来到沈阳农业大学沈农大讲堂观看励志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其实早前我在网上看到过这个,以为是一部无聊的恶搞喜剧片,大闹好莱坞。定睛一看,原来是宝莱坞。再仔细的品味一下,真是不一般。如果不是团委研究生学生会组织我来到这里,我也许就与这部好电影插肩而过了。

  晚上7点半,同学们就座之后,电影正式开始了。这是一部印度电影,整个故事情节让我经历了喜怒哀乐,又有悲喜交加。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这部名叫《三傻大闹宝莱坞》印度电影,毫不意外的拥有唱歌跳舞的场面。“七分共鸣、三分感动、一分搞笑”的电影竟然不能用“十分制”来打分了。以嬉闹的行为抵抗印度的填鸭式的教育,不禁有了几分现在我们读书的无思考的获得学位,很有启发性。主人公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了朋友,不是因为这句话可以解决困难,而是因为记住这句话并不断的告诉自己要有勇气面对一切。

  剧情开始就是觉得搞笑,可是越来越觉得这原来是一部这么与我心灵接近的片子。影片中的哲理与友谊只有自己才能悟出,片子中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喜极而泣,没有半点压抑感却让人看后懂得去体会和回味人生哲理,不仅仅是教育的思考,还有父母、朋友、甚至成功。我们不是为了成功而竞争吗?我们追求高分、追求名次,学完后连最基本的动手操作都不会,主人公兰彻为了朋友的滑稽事情让我们在乐中思考什么是朋友?最后的结局自己去看看就明白: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这部电影深入浅出,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你看的时候会不知不觉投入感情、甚至会为情节的小跌宕揪心,由衷感到开心、温暖的同时顺便重温那么些耳熟能详的.“大道理”。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吸尘器接生小孩”哈哈,关键是他还成功了!看来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能想的到。

  “大道理”也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滴——以后遇到事情,我想我会不介意学学神圣智者兰彻达斯,用右手砸砸左胸小声告诉自己“一切顺利”——因为有时候心是很脆弱的,它需要我们的安慰来使它变得坚强!

  说起中国的应试教育……教改越改越牛,分数无比重要,90后各类事件层出不穷。有多少人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又有多少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社会在发展,同时社会也在倒退。物质越来越丰盛,精神越来越空虚,枷锁一重又一重。儿时的梦想越来越远,仅有的乐趣就在于看一部像这样励志喜剧温情片。

  电影结束了,可是我还没有从那个世界中走出来,我在思考,我在沉思……

  对待工作、学习我们不能死板硬套;对待朋友我们要用真心;对待成功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对待我们人生的点点滴滴,“一切安好”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安慰。

  最近,团委研究生学生会为学生干部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去学习,学习人生,了解历史,增强我们的爱国激情。非常感谢团委研究生学生会能提供这些机会,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知识,思想得到洗礼。如果不是组织看电影,我也许就错过了一部经典的励志之作,一部好的电影!在此,我愿意分享给全班的同学!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5

  这几天,我们的语文老师让我们看了一部经典的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老师点开了屏幕播放,我看了一会儿就没有兴趣了,而且这个电影接近三个小时,我本来就不喜欢看电影,尤其时间超过100分钟的。我是急性子,但我往下看了一会儿,慢慢的被这部电影所吸引,这也是我看过电影里时间最长的,我看完深有感触。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看看一下这部影片。影片会给你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兰柯和他的两个室友法尔汉,拉贾三人,他们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三人结为好友。第一天兰柯顶撞了“病毒”,质疑他的教育,在学校里他遇到了一个和自己相似的'人乔伊洛博,但乔伊压力太大自杀了并在墙上写上“我放弃”。兰柯觉得只有机器人才会盲于听教授他鼓励拉贾法尔汉追求梦想。校长逼他退学,他走时倾盆大雨,校长大女儿却要生了,因水灾去不了医院,兰柯冒着雨帮大女儿接生,但大女儿昏倒了,他用一个吸尘器做了一个吸盘,不过最后成功接生了。而且兰柯有400项发明,又成为了一个科学家却在小乡村教书的故事。

  在这部影片里有些句子非常的经典,“如人生就像一场竞赛,你不跑快点就会被超越。”“追求卓越,成功就会找到你。”这两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让我明白了人要努力和追求,要不会被超越。

  让我最敬佩的应该是兰柯。兰柯和查德十年前在学校打赌,赌谁以后过的好。利用查德这个人来烘托兰科身上的精神,他可以说是品学兼优,他学习不是一味的输出,而是懂得知识的意义,他把繁琐的公式改为一些易懂的式子,但校长却觉得教育教学书上的才是对的。兰柯用400项发明证明了。

  我们要向兰柯那样打破常规,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自我创新,这样就会成功。

  我也深深坚信:追求卓越,成功就会找到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6

  三傻大闹宝莱坞,09年的电影,第一次观看年龄太小也还没经历人生中很重要的阶段,读大学寻找自己的阶段,所以只对电影中的喜剧部分有些印象,电影海报也是既陌生又熟悉。

  整170分钟太长了,我今天下午重温了一遍,感觉这个电影包含太多东西了,也只有电影这种东西才能让人在短短两小时内感受一生的道理。

  先说让我感受最深的部分,就是找到你自己。我们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不乏有影片中那个书呆子形象的人一样存在,他们成绩优秀,在外人面前优秀,早在高中时我也痛恨中国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教育搞得人昏昏欲睡,可能中国人自古以来被人教训惯了,离开了有人训戒的学习,大多数人都会摸不到北误入歧途吧。这时候也不妨用卑劣的阴谋论猜想一下,中国这么大刚成立需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人,不论是精雕细琢的优等品还是质量一般的合格品再所不论,像罐头瓶被塞满一样,呈现在世人面前,味道怎么样不说,能让世人填饱肚子就行。但是我始终是个人,不是个机器人,所以我对年纪名列前茅的人嗤之以鼻,但是后来我读了大学才发现那群人读了清华北大,他们大学的教育模式充满压力又自由自在,他们在生活的无限可能性充分激发着自己的潜力,读研保研一张推荐信就可以办到,再也不用面对高考时的千军万马了,他们走到了高考时的成绩之巅后面对的所有挑战也只有自己了,也只有他们真正从应试教育中解脱出来。这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你所讨厌的制度本身当你登峰造极时你才会跳出制度之外。

  扪心自问,我们确实是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下一路长大的,做研究,看论文,是否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对知识的渴望,得到成绩的那刻是享受的别人的认同还是内心的愉悦,真正的学习在于自我学习,我们这一代人的三观都需要修复,我的三观正在我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逐渐修复。我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我也知道方向是什么,但是我在这条路上充满了功力与焦躁。学习是个终身的事情。这里我并不想单纯的谈教育,因为教育归结到本身是个人,真正的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学习,而是找到你自己去学习,不是让学习把你淹没,是学习像化学反应一样点燃你的人生,产生爆炸效果,照亮充实你的人生。

  这个电影批判了很多东西,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主角们通过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建了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个人生观里有很多东西,家庭,友情,爱情。两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孩子极为看重,这种看重体现在期望未来孩子对自己的回报上。不仅是印度家庭我也看到了中国家庭的`悲哀,应该是普通家庭都有这样的观念,乌鸦反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感恩父母,小时候父母是我们的依靠,长大后我们是父母的依靠,我绝对不是有不赡养老人的想法,在发展中的国家,社会福利还不是那么健全,每个老人老无所依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更有甚者比如我爸那样的观念养你这么大干什么不就是让你完全否定了子女自己的成长观,用道德绑架的观念塑造着自己的子女,也不怪他们他们从小接受的也是这样的思想,老子养孩子,孩子养老子,这种浓厚的亲情观念不知道对多少父母孩子来说是一种束缚,父母为了孩子尽心尽力简直牺牲了人生的幸福来养孩子,像是雪中送炭一般寻求感恩,有时候庆幸自己有点冷血,不然巨大的慈悲感压来我怎么可能幸福的活在这世上。我看到蜡笔小新的妈妈对出生的小新说感谢你来到我们家,比较认同这种锦上添花一样的描述。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7

  今日,我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大学教育喜剧片。看完后,我思绪万千,仍沉浸在影片感人、搞笑的情节中。我被影片中的的三个年轻人的友谊打动了。兰彻的口头禅“一切顺利”鼓舞着朋友,告诉他们用勇气应对一切。

  兰彻、法罕、加拉三个男孩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他们逐渐认识,成为好朋友,搬到同一间宿舍。他们三个都寄托着别人的期望。兰彻从小聪明好学,他要帮一个富翁拿到一张光宗耀祖的毕业证书。法罕是个特困生,他想以后赚大钱,让爸爸有钱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还未出嫁的`姐姐有钱买来嫁妆。加拉喜欢摄影,却害怕爸爸的权威,选择了自我不喜欢的工程学业。之后,三个人都有了自我梦想的职业。

  每个人都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兰彻很好学:他六年级就会做初中三年级的题目。法罕很勇敢:他克服了心中的恐惧,成绩从全校倒数第一升到了前十名。加拉很有说服力:他说服了爸爸,取得了自我喜欢的职业——摄影。加拉说服爸爸时,让我感动的话是”爸爸,如果我当了摄影师会怎样?赚少一点的钱,买小一点的房子,开小一点的车,但我会很幸福,会真正的欢乐。”

  我想:以后遇到事情,必须要告诉自我“一切顺利”。因为像兰彻说的一样:“心是脆弱的,要用安慰使它变得坚强。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8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部印度电影近三个小时,我分两次观完,对我的触动很大。

  首先感觉他是一部给人正能量的影片。

  Rancho是影片的一个主人公,敢于挑战权威,挑战印度的教育制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帮自己的好友活出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次课上,教授让解释“机器”Rancho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回答,但是教授不满意,一位优秀生用课本的描述回答,教授很满意,让Rancho出去,他又回来借口取书,给予书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把教授弄懵了,观时开心一笑,观后是思考,难道简单的道理需要复杂的解释。是不是太教条了。对教育管理的抨击。

  当一个学生想家长来校参加活动,结果校长告诉家长他的孩子在校如何差劲,自己的机器制作遇到瓶颈,Rancho在背后无声的支持,待解决问题后,却看到那个学生发生意外了。失去学生生命校长依然麻木,还以自己的.管理把排名第九的学校管理到第一而骄傲。

  Rancho因同学以外事件教育校长改变管理,校长却把他拉上讲台想嘲笑他,他在黑板上写下两个不是单词的单词,让联同校长在内的学生30秒内解决,结果在忙碌了30秒后,他告诉了答案,同时告诉同学们学习为什么不能放松开心的学,而是不断给自己加压,使有的同学以致于崩溃。 告诉人们把学习看成一种享受而不是竞争、淘汰,这或许是教育的理想状态。

  本影片主线以Rancho和他的两个同宿舍的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为主线,总体以他的教导为主,两位同学是他的决策与他共同实施者。两位同学一位改学摄影、一位找到心仪的工作,都离不开他的帮助,待两位同学收获成功是拉下裤子叫他是他们的神。他是两同学生活中的天使,如果我们生活中遇到此类人一定要珍惜。

  他也是校长大女儿的天使,当校长大女儿临产时,遇上洪灾,无法去医院又停电的情况下,利用它的智慧在校长小女儿医生的网络指导下顺利完成接生。

  他爸爸是个花匠,他是爸爸主人家的天使,他的学位是给爸爸主人家的儿子拿的。

  他是校长女儿的天使,不是他乱闯校长大女儿的婚礼,认识校长小女儿的未婚夫,发现那男人并不珍爱校长的小女儿,证明给校长的小女儿看,而证明那男的眼里只有钱。

  他是一群孩子的天使,他发明的机器给孩子用,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成长,让那些孩子一种理想的教育状态。

  他是小个子的天使,当他需要人帮忙事业时,他想到小个子,叫来小个子,小个子在他的引导下开心的工作着,过着幸福的生活。

  本影片另一主线是Rancho和校长女儿的恋爱,他的聪慧赢得校长女儿的青睐。告诉人们美好的爱情必须经历千辛万苦方结成正果。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9

  这是一部寓教于乐的好影片,感恩卢老师的推荐,可以让我看到这么棒的电影,这对于我们现实生活也是有指导性的电影。好像可以引申到我们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醒我们别忘了学习的初衷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考第一和找到好工作,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自己喜欢的并且全身心的投入,扔掉恐惧和伪装,让自己的心自由徜徉跟随着我们追求,运用影片中兰彻说的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出其不意的找上门来!”

  介绍一下这部印度影片,镜头跟随法罕和拉加同学对同窗好友兰彻的寻找,有位外号叫“臭屁王”的乌干达同学,他对印度语不熟悉,学习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他追求第一,结果他因为死记硬背方式讨好院长及部长演讲闹出了笑话(当然是兰彻在演讲稿上做了改动,但这位同学没有了解意思只是背诵下来。)他要和兰彻打赌他的这种方法能让他在十年后出人头地,他坚信他的人生会比兰彻成功,时间是10年后的9月5日。影片从9月5日开始,臭屁王通知法罕和拉加说兰彻出现了,结果他们两个铁哥们一个让飞机迫降,一个则连裤子都没有顾得穿就赶到了帝国理工的水塔上,后来就是三个人边开车去找,边回忆。

  兰彻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学生,他对机械极其爱好,并且质疑“病毒”院长追求成绩第一的高压教学方式,他因为学长乔伊自杀,建议病毒院长教学要鼓励学生爱好学科,不要单纯追求成绩,理工学院学生们不去灵活运用所学发明创造,总是机械地照本宣科会束缚住大家。经历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对抗与交流,最后古板的院长先生把自己那支价值几百万元的“太空笔”给了兰彻(这支笔代表着拥有它的人是帝国理工最优秀的学生),兰彻也影响了很多人追求人生成功的方式。法罕说服父亲在毕业前夕去从事自己爱好的野生动物摄影,拉加放下对未来的恐惧面试成功;严厉的院长则对新出生的外孙说喜欢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院长小女儿皮娅放弃了自己追求面子的未婚夫。在拉杜和法尔汉知道兰彻并不是他们好兄弟的真正名字,而叫查特时,他们更佩服查特,他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在学习,他是为了学到知识并且享受自己所学取得了自己的成就。

  还是跟随四个不同的镜头来联系我们的生活:

  镜头一:开学第一个晚上,还是新生的男生们都随着帝国理工的“传统”,要脱掉裤子,露出短裤等着学长的“检验”,只有兰彻没有听从学长的指令,他在数5个数的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让学长尿门口,被电得嗷嗷叫,得到了教训。

  镜头二:拉加原来都是很信神的,每每都求神保佑他能有好的考试成绩、父亲的病好起来、挣到姐姐的嫁妆、找到好的工作等等,但是在他被院长先生勒令退学或者举报兰彻两难时他选择自杀,在医院里躺了两个多月,终于让他醒悟过来,面试前他放下了一切担心和恐惧果断的扔了他手上的几个神戒。当面试官说你太直率了孩子,我们需要灵活圆滑的员工,拉加宁愿放弃这份工作也不愿改变,面试了25年的面试官佩服拉杜的坚持,录取了拉杜。

  上面的两个镜头,也提醒我们改变自己,敢于对错的传统或者观念说“不”,改变并坚持对的。例如我以前就形成的观念培养小孩子散养好,孩子小的时候只要保证孩子快乐成长就好了,早教是让孩子很受累的,那么小有几年的美好时光,更不要教孩子早认字。现在接触育心以后,明白自己的这些想法真是愚蠢可笑的。在浪费孩子的黄金时光,跟随赖老师的脚步,我们不离家庭、不离社会的读经,无为而为,让孩子在0-6岁的黄金期汲取营养,待到孩子成年以后,对孩子是多么大的宝藏。现在我在践行着,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我相信孩子到了做父母的年纪就不会像我们这一代这样盲目,他们也会像兰彻这样因为自己的知识来更好的学有所用。

  镜头三:病毒院长写信给拉杜和法尔汉的父母,让他们管好自己的孩子,别被同宿舍的兰彻给带坏了,因为兰彻不听院长的教学方式。

  法罕和拉加的父母都邀请兰彻去了,并且说明自己家的困难,培养一个儿子去上著名的帝国理工不容易,让兰彻别和他们在一起,兰彻发现了法罕家野生动物照片,知道了法罕的爱好。也看到了拉加的家庭困难,病重的父亲、劳碌的母亲、待嫁的姐姐。兰彻用自己细腻的观察体会到了两位朋友喜好和各自的困难。

  如果我有兰彻这样的好友多好,如果我们自己可以成为兰彻这样的人就更好了,富于观察生活,同时也在毕业前夕给两位好友解释了他们为什么学习总是不好的原因:法罕并不喜欢机械,他爱好野生动物摄影;而拉加虽然喜欢理工,但他有太多的担心和恐惧,没有放开自己。如果我们自己在生活中多体会自己的喜好去工作,去学习,是不是也能事半功倍。而大多数人为了生活都是找个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忙碌糊口。为了过日子我们牺牲了很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爱好和梦想是什么?我曾经佩服山东有位上了新闻的`一位同龄人,辞去工作,卖掉房子带着妻子和女儿买了帆船去海上旅行,也许他是对的,到老了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做法后悔。可我们自己呢,是时间冲淡了我们的梦想吗?也许我们忙得都不知道停下来想一想。

  第四个镜头:兰彻因为怕拉加因为毕业试通不过再次自杀,和法罕一起拿着皮娅送来的院长办公室备用钥匙偷了试卷。虽然拉加连看也不看,坚持相信自己能力。但院长还是找到了他们,不了解情况的院长痛打了兰彻也开除了他。大雨来临,皮娅的姐姐待产,兰彻和同学们一起,利用自己的发明用汽车电瓶发了电,在学校的教室里帮助莫娜接生了孩子。彻底改变了院长。院长把自己开学时宣布几百万的太空笔给了兰彻,兰彻不用退学而且被评为最优秀的学生。

  如果但看前一部分,我也和院长一样生气吧,这样影响别人如何追求卓越的兰彻竟然偷试卷作弊。还好拉加说了他的心理话,我不能用这样的方式通过考试,坏兰彻你是这样告诉我的吗?是啊就要坚信自己的实力,尽力了一切就会“平安无事”。我们时刻也要安抚自己恐惧的心。其实有时候就是我们自己不够自信,例如咱们群里义工工作,刚加入群不久邵老师提醒我有时间可以入义工转播,我当时的反应那怎么行,我还什么都不太懂,可以胜任吗?其实义工不是等你都懂了才加入的,是我们边付出边学习的。加入了义工我们进步的会更快些。

  后半部分,院长先生只是学校制度的一种代表,最终院长先生抱着刚出生的外孙说了一句“孩子你喜欢踢足球吗?将来你喜欢什么就干什么”,对于专制的院长能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兰彻的斗争加上乔伊还有院长自己儿子的自杀,让他醒悟了。如果整个教育制度也改变了,这个国家也就进步了。教学氛围就不是单纯为了成绩,会让人更能有所成就。,如果人人爱好也得以发挥,那整个国家也会进步的,也不会有高压下的学生自杀了。

  如果我们从小也是这样注重个性爱好的学习,是不是我们也比现在的自己更优秀呢,我相信那是肯定。现在改变也来得及,教育培养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啊。

  所以我从这部影片里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影片里的那首关于自由的歌,我是没有记下来。但影片结尾告诉我们兰彻的身世,一位大庄园的园丁儿子,从小机灵好学,父母去世后跟随主人生活,并顶替主人的儿子——兰彻去上学,然后毕业了就把学位让出来,自己默默消失,这就是主人公——查特同学。他不做应声虫,坚持学习不管在哪里都可以,他常常因为自己的教授不让他上课,就混到别的年级去学习,到年终考试时,他却令人意外的考取第一,让院长和考第二的臭屁王都很沮丧。

  最后机械学习的臭屁王以为自己成功了,讽刺了兰彻认为自己赢了兰彻,结果当他听说兰彻就是他要签约的旺杜,他又一次失败了。

  追求卓越,成就自来!让我们自己也这样做吧。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0

  8月9日,老师和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三傻大闹宝莱坞》。

  这部电影讲述了兰柯、法尔汉和拉贾在皇家工程学院里上学。他们三个人在一个宿舍,并结为好友。皇家工程学院的院长“病毒”决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超越自己。法尔汉,兰柯和拉贾几次给院长“病毒”添麻烦。病毒也几次想要开除他们,但好多次都没有成功。在学工程期间查特和兰柯打赌,十年后,看谁过的好。

  兰柯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人,他从不死记硬背书上的内容,但他会学以致用。他喜欢拆掉电器,别人用时才发现电器已经坏了。

  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是他们在寻找兰柯的情节。十年过后,查特是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十年后,他来到了他们约定的地方,但是兰柯却没有来。于是他,法尔汉和拉贾决定一起去找兰柯。他们最后才知道兰柯只是一个花匠的儿子,他是替别人去上学的,他的真实名字是旺都。

  当他说出自己名字的时候,他的朋友法尔汉,拉贾和查特都震惊了。查特怎么都不敢相信那个日本拼命讨好的科学家竟然是兰柯,查特也想和旺都合作。

  在最后,旺都说了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会找到你。”我觉得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你努力去追求成功了,成功就会找到你的。

  看完这部影片,我知道了什么才是好兄弟,好兄弟就是在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不会不管,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你。有人为难你的时候,他会不顾自己来帮助你,就像这里的院长病毒为难拉贾,想让拉贾通不过考试。而旺都和法尔汉就是完全不顾自己,去帮拉贾偷试卷。虽然偷试卷不可取,可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

  它教会了我们要自力更生,有些人为了达到目的就去讨好别人,巴结别人,有什么用呢?做人要诚实,才有资格向理想迈一步。

  它教会了我们学习方法,学习就是为了应用,不能只盲目的学习,要学以致用,开心的学习,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老师也不能以分数就定下学生的好坏。

  我觉得孩子也是有梦想的,有的时候可以试着让孩子去追寻梦想,万一成功了呢?正如旺都所说过的:追求卓越,成功会找到你。

  想要成功,就要不断的超越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1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题记

  五一假期,和妈妈一起看了《三傻大闹宝莱坞》。原本以为是一部喜剧片,但是影片中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兰彻和查图尔,他们是同学,却在学习方式与学习目的上截然不同。兰彻以学习为乐,主张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查图尔只知道死记硬背,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走向世俗定义的成功。

  十年后,老同学再次会面。当查图尔得知他一心要胜过的兰彻居然是决定他职场命运的拥有四百多项专利的科学家——冯查。旺都,故事也就圆满结束。

  我们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学习?学习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我想,我从电影里找到了答案。可是,在我的身边,不少同学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沉迷在游戏、短视频的虚假快乐里无法自拔。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作家说过:“对于学习,最要命的`是什么呢?就是缺少对于学习的激情。你比别人笨,你可以用勤奋去弥补,但你如果对学习缺少了激情,那你就不可能学好了。”

  对于这些过早厌学的同龄人,我只能努力发出我的声音,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清醒过来,尽早在学习的世界里享受到追求卓越的成就感,这才是最真实的快乐。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2

  语文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叫做《三傻大闹宝莱坞》,为什么要给我们看这部电影呢?原来这是一部励志电影,班主任小何老师,每年都会给学生放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很有意思,我们班同学看的时候都被逗的哈哈大笑,比如他们刚进入大学之后的那个场景。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觉得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是兰彻,因为他很聪明,他修改了查特演讲稿让查特出丑,告诉我们学习不要只是死记硬背应该活学活用。查特就是前者,我们不要学查特,我们应该学习兰彻。

  别人有别人的思想,而我们自己应该坚持,我自己的思想。

  这个电影也教会了我们与朋友的相处方法,真正的朋友应该是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帮助朋友一把,而不是一味的保全自己,这样就不是真朋友了,真正的朋友是在任何时刻都为你着想,关心你。电影中的法尔汉、拉贾、兰彻就是这样的例子,在电影中拉贾惹怒了“病毒”,“病毒”就要亲自出卷子,让拉贾毕不了业,而作为好兄弟的法尔汉,兰彻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的。瑟雅帮助他们拿到了“病毒”办公室的`钥匙去“病毒”的办公室偷试卷。结果被病毒发现,并且要他们明天立刻离开学校。当走的时候拉萨并未抛弃法尔汉和兰彻,将与他们一起离开了学校。在离开学校的过程中,“病毒”的大女儿莫娜要生了,因为有大水所以救护车没办法来,而作为医生的瑟雅没有在现场,只能远程指导,最后还是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们用吸尘器帮莫娜生下了孩子并且救活了这个孩子。

  我还记得兰彻说过:“只要一点勇气,你就可以改变生活。有时只要再撑一会儿,就那么一会儿,你就胜利了,可我们却偏偏倒下了,爬不动了。”和末尾的那一句“追逐卓越,成功就会找到你。”正如我们一直不是一个人,因为,还有很多人,在和我们一起爬那座山。然而,我们要奋斗,让自己成为一个人,一个人去做那个第一个。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13

  强烈推荐《三傻大闹宝莱坞》,值五颗星。十分精彩,改变我对印度电影一向歌舞不停的印象,男主角阿米尔汗,和阿甘有点像,这样一部电影比《阿凡达》不差,一部伟大的印度电影。这篇片子定位是喜剧,好像不太准备,个人觉得定位喜剧有点淡化其中的深刻好处,剧情片更像。作为在中国教育体系下成长的我们80后,是会对此片产生强烈共鸣的。

  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是值得一看的印度佳作!有时候不想跟自我过意不去厌恶看过于沉重的——这部电影深入浅出不乏蕴含诸多道理就应是一个很不错的选取

  我从未有过如此的震撼,你很难想象,一部2个小时的电影之中,竟然穿插着如此之多的人生智慧;人生价值观,友情,感情等等。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它早已超出了励志电影的范畴,它不仅仅是传达了一股人生的信念,更是提醒我们的人生需要自我掌控。需要自我坚持不懈的执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3个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正如当今的大学生一样,他们有很多的无奈,他们身上同样寄存着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老师对他们的压力,他们心中背负着各种负面的.情绪;对承担家庭的恐惧,应对不喜欢的专业的逃避,但是,他们心中仍然有着一份执着在心中。为了自我喜欢做的事,他们一向努力着。

  主人公曾说过这么几句话:为什么我会考试第一名?因为我真正喜欢我的专业,但你们为什么却是屡屡倒数?因为你身上有太多的包袱,甚至是根本不喜欢此刻的专业。只要跟随着你们的激情所在,激情就会变成你的职业。这几段话不仅仅反映了一种学习态度,更是映射出一种当今的社会现状。身为期望的我们,当应对选专业时,总是受到父母的威逼利诱:这种专业很火啊,不选这个,你就会没出息……虽然父母的目的是为了我们好,但他们可曾想过,我们心中也有自我想学的东西?也有自我真正想做的事?有时候总听到身边的人抱怨说:都怪自我倒霉,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等等一些抱怨社会的话。其实这并不是社会的错,而是我们的内心不坚定,是对未来的空虚和迷茫。我们根本不需要去怨恨这个社会的性质,更不要去在乎别人怎样说,你想做什么事,就勇敢去做……就像电影说的一样:当你把你做的事变成一种兴趣,久而久之,你就会变得优秀。相反,如果你完全去相信此刻的一些教育制度,你到最后无非就是个“学习机器”!

  回归正题《三傻大闹宝莱坞》我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翻译?会不会是翻译错了?觉得名字好奇怪!这样的电影真的能够和阿甘正传去媲美!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相关文章: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08-09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01-08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07-02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范文05-19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05-16

三傻大闹宝莱坞电影观后感03-10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荐03-06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合06-14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范文06-14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合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