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觉醒年代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觉醒年代观后感 1
这个暑假,我追了一部剧——《觉醒年代》,对伟大的先驱李大钊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一次了解李大钊,是学习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先生的女儿李星华回忆父亲从被捕到就义的悲壮历程。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崇高伟岸、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
这次看完《觉醒年代》,李大钊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不仅仅是仰望中的高大,而变得更加丰满、真实。
李大钊先生平易近人。他一出场,身穿长袍,戴着眼镜,坐在一群留学生中,和年轻人讨论着国家大事,呼吁学子奋起“倒袁”,拯救国家。
李大钊先生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他听到陈独秀先生说“中国没救了”时,立即进行反驳,表明自己的观点,坚信国家有光明的未来。
李大钊先生胸怀宽广。虽然在对国家未来的辩论中有不同见解,在陈独秀先生被一群学生围着殴打时,他还是挺身而出,掩护陈独秀先生逃出,并且在知道对方真正意图后,和陈独秀先生成为朋友,还把自己的大衣送给了陈独秀先生。
李大钊先生关心民众疾苦,深爱自己的孩子。当一位母亲在大街上乞讨,希望得到一些医药费给孩子治病,李大钊先生站了出来,帮这个穷苦的家庭交上了医药费,当得知孩子需要住院时,他又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衣物、怀表等放到了当铺;当李大钊先生的一位学生因为缺钱而上门求助,希望能得到资助时,李大钊先生不顾自家的情况,毅然为学生凑齐学费,却差点和自己的孩子毁约,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去吃一顿涮羊肉。
李大钊先生,既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先驱,同时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普通人。
觉醒年代观后感 2
观看《觉醒年代》让我热血沸腾,深刻感受到思想的光芒、理想的魅力和青春的力量,也深切体会到那个壮怀激烈年代在中华民族觉醒和复兴之路上的分量!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心力体力合二为一,世上事唯有不成。”宏阔的历史中,既有大江大河,也有暗流涌动,共同汇就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和光荣并存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懈抗争的历史。大历史中的小细节,更能给予人们深刻透彻的领悟与震撼人心的力量。从鸦片战争到中共建党以来,中国人经历过三次觉醒。其一为技术的觉醒,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其二为制度的觉醒,推翻帝制,实行三民主义。但科技、机器、西方制度移植都没有太大的效用,唯有思想的觉醒,才救得了中国。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面对北洋政府要求中国代表团签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北京大学的.学生自发的组织起来,建立了统一的学联,进行罢课抗议活动。他们走上街头,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的口号。“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也是中国青春的力量的蓬勃生长!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开支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的时期。”一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深知使命在肩。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志;命如纸薄,应有不屈之心。人,唯有自强不息,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青年,唯有不断奋斗,才能不辱时代之使命!奋斗有我,强国有我!
觉醒年代观后感 3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 4
《觉醒年代》一剧围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开:时局紧迫,幸而有许多仁人志士为国操劳。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一伙人创办《每周评论》,冒死毅然传播新思想;蔡元培为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三顾茅庐;巴黎和会收复山东被拒,郭心刚一夜白头作血书;陈延年就义时誓死不跪……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在如此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时代,这些有识之士,是如何凭借信念开天辟地,万死不辞的。我想,一定是他们心中不灭的信仰之光!
历史课本上的事件全景式地呈现在我眼前时,我才明白,课本上的一笔带过,可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隅:整剧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毛泽东的出场片段——他在风雨中逆着人流走来,街道上小商小贩,卖孩子,穷人要饭,富人在马车里吃面包,军阀暴力驱赶百姓…短短几秒却反映市井百态。目光所及之处,都是他日后拼搏改变的'动力!
心怀坚定信念,必然会带来曙光。毛泽东的奋斗人生是中华民族苦难辉煌的缩影,“踏遍青山人未老”是他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迈,“寥廓天将万里霜”是他豁达的胸襟,“战地黄花分外香”是他坚定执着、百折不挠的伟岸。正如我看到的一段话:“我们从后来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伟大,但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能想象的要深重得多。因为我们看到了他们的胜利,所以能感受到他们的奋斗意义重大,而他们在牺牲之前并不能预知未来,并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的意义,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是否能够胜利。”
我们出生于幸福美好的年代,更应感念先辈的付出,将爱国二字铭记于心。我们要心怀坚定信念,志存高远,努力奋斗,做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
你我少年之青春,便是中国之青春。
觉醒年代观后感 5
青春梦想是青春奋斗的目标航向,知之深则行之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梦想,陈独秀《敬告青年》言道“青年如初,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此时蔡元培受命当上北大校长,立志培养人才,上任后立刻招揽有贤之士,三请陈独秀。陈独秀当上文科学长后,更是请以一篇文章而名声大噪的李大钊,胡适,许多贤才慕名而来,北大人才济济。许多著名的学术论文,小说如潮流般涌来,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出自鲁迅先生笔下,中国第一篇深刻研究的《体育之研究》出自进步青年毛泽东(二十八画生)之笔。
军阀混战,倒行逆施,民众蒙昧,思想混乱中,出了问题再一次摆在中国人面前,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等人在混沌中上下求索,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着手思想启蒙,力求唤醒民众救亡图存,随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接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渐从思想启蒙转向革命行动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历史性的贡献,也有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公认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
100年前,五四青年挺身而出,奋起抗争,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抛头颅洒热血,留给我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无私精神。今天的.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又面临着“天将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青春梦想,因青春奋斗而光芒万丈,艰苦困苦,玉汝于成,青春当有梦想,以奋斗砥砺成。
觉醒年代观后感 6
暑期的时候,在姥姥家度暑假,跟着姥姥姥爷看了一部使我感慨良多、思绪万千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在看这部剧之前,我无法相信,原来我生活的这个国家,曾经是那么混乱,封建。原来有一群人,他们毕生都在为救国奋斗,甚至牺牲。而我,对那个年代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学校作为课外知识的科普,寥寥几句概括了这场新文化运动。我根本不知道这场运动的那些人是谁,是怎样的人。
印象深刻的就是鲁迅出场时,目睹“人血馒头”事件。第一次看时,我震惊了,当时的中国,群众思想是多么无知,会相信如此荒谬的事!看客的冷漠,社会的封建,令我沉思,也令我相信,在当时为什么会有人说出“这国,没法救了”的'言论了。
当剧中陈独秀先生的家门口被复古派贴满了辱骂性的纸张时,他的妻子高君曼一边撕着纸,一边擦拭着眼泪,却目光坚定地对他说:“你是什么样的人,我比谁都清楚,我如果因为这两三声就闻之落泪,那我就不是你要找的高君曼!”语气中充满信任。他们的这份爱情令我感动。
最后,便是陈独秀先生送延年乔年出国时了。上一秒,这两个少年,背对阳光地踏上了去法国的邮轮。下一秒他们,脚底染着鲜血,蓬头垢面,伤痕累累,手脚上的铐镣随着一步步走动碰撞。在死亡面前,他们从未惧怕,在阴森的刑场上,他们目光坚定。陈延年,临刑前,宁死不跪被反动派乱刀砍死,年仅29岁。弟弟陈乔年,临刑前大吼道“就让我们的后辈,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这部剧播出后,为了纪念他们,合肥市的延桥路牌下摆满了鲜花,直行后便通往繁华大道。
剧的后半段,先生们都陆续离开,看着每个人的平生简介,几句话概括了他们的一生。我竟然有些不舍。
我想,我见过先生们,在书中,在过去,在未来……
觉醒年代观后感 7
暑假的时候,我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成立的一段中国伟大觉醒历史。那个时代,正处于青春时期的新青年们不断以青春追求救国的理想,坚持斗争的精神将会一直延续下去。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在1915年-1921年这段时期,陈延年与陈乔年努力寻求救国真理,经过千锤百炼后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投身于革命事业;赵世炎跟随李大钊先生了解并领导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先锋;许德珩在以青春为五四运动维护国家主权奔走,对牢房毫不畏惧,***从向《新青年》投稿到领导驱张运动,后来深受李大钊先生与陈独秀先生影响将一腔热血终生奉献于革命;周恩来在南开呼吁师生,在狱中坚持学习、坚持抗争,对理想不断追求。这是那个时代的青春精神。
他们是黑暗时期一批勇于奋斗的新青年们,他们因拥有着共同的理想而相识,并一直“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他们为国家,走出校园,走向街头,以青春的昂扬精神,使更多的人们走上救国的道路,他们互相鼓舞,并肩作战,只为追求真理,救亡图存。
因为有了那个时代的新青年,才有了他们所创造的“青春之中华”。百年过去,我们是百年后新一代的`新青年,今日的“青春之国家”正需要我们以青年精神去创建,以新青年的精神踏向新的征程,如同百年前的青年们一样不懈追求理想,接好时代的接力棒,做好新时代的新青年,继承百年前青年的精神。
觉醒年代观后感 8
不得不推荐一下最近看的一部剧《觉醒年代》,看完之后,除了震撼,就是感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神剧情节,也没有至高点的宣讲教育,贴合人物原型,将书中的历史人物活生生的带到了我们眼前,他们不完美,有小脾气,会开小玩笑,但恰恰是这样的不完美,才与他们伟大的爱国奉献情怀形成了强大的对比。无论他们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他们为了同一个理想中国而奋斗。在那个靠吃人、吃血馒头才能活下去的.社会,在那个被列强欺压、被军阀迫害的社会,在那个完全没有人权可言的社会,要靠什么才能站起来呢?
剧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便是:“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我们为了爱国,必须要救国,倒袁,我们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更必须要救国,倒袁。”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而犹未悔。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先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救国先救思想,陈独秀创办《新青年》,联合北大教师以发表刊物的形式向百姓传达启蒙思想。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他们开始接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明白要想彻底实现思想启蒙,必须建立一个政党,领导中国进行革命。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和陈乔年,他们在一开始是站在与陈独秀的思想对立面,他们坚持“无政府主义”,但在法国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意识到了,这套理论根本不适用于中国的社会,在历史发展的必然条件下,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真真正正的大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是必然发展的产物。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鲜活有血性的,是他们披荆斩棘换来了今天我们所拥有的幸福生活,与时光之镜对话,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会实现!
觉醒年代观后感 9
《觉醒年代》里的人们有着那个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气冲斗牛,主张旧思想的,则巧舌如簧,胆小怕事,只会维护自己,不懂得维护国家,失去了冲劲,最后只会和社会断开联系,成为空壳。中国人只是缺一个指引方向的,骨子里都有一股冲劲,陈独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欢迎。《新青年》出版后,买的人不少,不论是受苦受累的民众,还是青年学生,亦或是商人,只要还没有沦陷在旧封建思想之中,拿到这本书后,眼里就会有希骥。有能力的,并且有思想觉悟的,都要跟着大干一场,一时间,当真是气冲斗牛。
新文化运动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势之反派被攻击的体无完肤,中国的时代要来了,中国要觉醒了,要翻身,要战斗,谁也无法阻挡。在此期间,陈独秀等先驱是中国战士,他们一心为拯救中国的圣土,为唤醒中国人民而奋战,他们都有一股冲劲。
可能因为时代的原因,现在的`人其实或多或少是没有些冲劲的,没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直接与人民接触,即使有,没人想着改变——认为现在的生活够好了,只是策划着如何能让自己舒适,骨子里的冲劲也没了。我认为,创造即进步,只有创造,才能拓宽进步的渠道,创造才能构建未来,预知未来。现在的中国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们想着如何进步,如何斗争,现在,小地方的人想着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着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着让儿女们能够拿到高薪……想要创造的却是少之又少。中国到现在仍然算不上发达国家,人们口中的好东西都是进口的。
为什么中国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与国外的相比?
一是中国人很少自己创造
二是中国人的固有思想
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改变了这种观点,但仍有不少人坚持,这其实都与创造有关——创造意味着改变,改变思想。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所以,中国人应该学着自己创造,趁着还年轻,把握机会,努力学习,极力创造,补国之不足,拓未来之渠道,时代进步应该如此,国民进步重在创造!
觉醒年代观后感 10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共广播电视台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了一部反映建党历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的《青年杂志》,以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为背景,讲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认识到走上不同人生道路,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建党的历史。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还将他们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整个中国为之一振;《新青年》实行同人编辑,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学日新月异,之后鲁迅的'《狂人日记》《孔乙己》也相继问世;在这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打响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从此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普遍传播开来。
在五四运动时,为支持学生运动,陈独秀和李大钊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学生、商人,工人等,以直接行动对社会实行根本改造,并亲自上街散发《北京市民宣言》。陈独秀在散发宣言时被捕,五四运动风靡全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代表拒绝签巴黎和约,取得巨大成果。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完成了它的思想启蒙任务。
不少看过剧的网友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正如剧名那样,整部剧想要再现100年前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激情澎湃的觉醒年代。
整部剧塑造了许多英雄人物形象,让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又一次出现了人们眼前,表达了对事物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寻。
“因为我爱这个国家,我要为这个国家去做点什么”,我们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觉醒年代观后感 11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觉醒年代观后感 12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名为《觉醒年代》的电视剧,这部电视剧讲述了在民国时期,当全国人民都沉寂在封建礼教的统治中时,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人领导着《新青年》和北大的诸多学子,开展了改变中国历史的“新文化运动“。
这部电视剧还原了许多当时的情景,如鲁迅写的《狂人日记》,北大“红楼”的修筑,还有袁世凯,张勋的两次复辟帝制……可以说常常使人浮想连翩,惊喜连连。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国革命大家,文学泰斗鲁迅先生所写《狂人日记》时的情景,这本书是以一个疯子为第一人称所写,它讲述了在一个疯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以一个疯子的言语讽刺了封建的“吃人礼教”。人们迷信,古板,缠足互相欺诈,一个毫无生气的黑暗社会表现地淋滴尽致。
还有李大钊与工人们互帮互助,纯朴真切的友情更是让我感叹,记得在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李大钊先生听说自己的工友朋友们没有领到工钱,便大过年的用自己的`薪水买了好多年货,带给工人们,还亲自和他们包饺子。号外,他还给工人们讲了马克思主义,让工人们重新对新生活燃起了希望……
这部影视作品展现了一个黑暗无光的封建社会,但又塑造了陈独秀等一群为祖国带来希望光芒的人。他们追求新文化,向往新生活,他们为中国注入了新鲜血液。
剧情中陈独秀为了发扬新文化,不惜一次次与权威大家斗智斗勇,这坚定的决心使我敬佩。
感谢《觉醒年代》,它让我见识了先烈们是怎样为了今天的新生活而奋斗,也让我明白,唯有拥有知识和胆魄,才能改变命运,改变时代!
觉醒吧!同学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精神改变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 13
在这个漫长而又短暂的寒假,我观看了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使我的内心无比的激动,想到里面的人物我就感到回味无穷。
《觉醒年代》讲述了新文化所处的那段时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展示了100年起中国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的不断追求真理并且慢慢摸索,摸索着就中国的道路。五四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五四运动拯救了民族危亡,捍卫了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这是一条当时中国唯一的道路,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一代接一代的人不懈努力和奋斗。
在这部剧中,我最喜欢陈独秀这个人物。因为他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发表:“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国无自觉心者,其国必殆。二者无惧,国必不国。”所以青年人要把“爱国”二字镌刻在心间,流淌于血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志报效国家。
作为21世纪的新中国青年,我们应该以学为本,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培养自己报效国家,社会和人民,在其境中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五四运动的精神绽放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让复兴之路在新的无数青年脚下越走越长。
觉醒年代观后感 14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这荡气回肠的歌词不禁让我联想到我最近在看的《觉醒年代》这部剧。这部剧从开播到现在,深受社会各界人士好评,这背后的一切不仅是由于剧中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实际情况,更是由于剧中充分展示了那群青年即使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仍然心向光明,向上走的精神面貌。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那个时代,那些青年人,风华正茂,书生意气。偏偏就是这些人拿起了手中的笔一点一滴拯救国人迂腐的落后思想,一笔一画描绘祖国的宏伟蓝图,为那个久病难治的中国寻求一点的出路。
在剧中,被捕学生不畏强权,勇敢伸出自己的`拳头向这个社会的不公不义据理抗争;李大钊先生扎根群众,表现出鲜明的革命性;陈独秀一生不懈探索救国救民真理;陈延年、陈乔年烈士赴法勤工俭学,宁死不跪;蔡元培先生置身北大,雪中三请陈独秀,扛着巨大压力支持学生运动;辜鸿铭先生以国为大,致力于翻译事业……
希望今天的人们可以了解那些舍弃小我拥抱大我的先驱,记住那一个个闪闪发光的名字,不忘今天幸福生活的来路。
我已经不记得是在哪看到的这段话了,但记得大致意思:我们站在历史后来人的视角看先辈们,感觉到他们的伟大。但其实,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深重得多。因为我们看见了他们的胜利,所以能感受到他们的奋斗意义重大,而他们在牺牲之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有多大意义,也不知道我们要用多少年才能迎来胜利,甚至不确定我们能否胜利。他们抱着一腔热血,在牺牲之时所能依赖的只有满怀的信念。原来我一直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希望大家有机会都能一观这觉醒年代的故事,他们绝不应该只是存在于教科书的白纸黑字,而是笔笔用血泪和牺牲写就的真实的不该被忘却的历史。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贵之时期也。回望青春年月,你能看到导弹之父钱学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肝胆之父吴孟超……他们以青年之躯铸就了以“父”之名。他们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书写了他们那代人的青春华章。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应学习先辈,创造未来的新征程。
觉醒年代观后感 15
2021年的寒假生活结束了,在此期间,我曾观看了几部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内心收获满满。其中,我觉得电视剧《觉醒年代》最能打动我的心,它让我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中国……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国君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了二次革命。最先开始的陈独秀离开日本稻田大学,回国途中,看到已被德国占领的胶州湾,悲愤不已,到上海发表了讨伐信奉五教三纲的袁世凯等人的檄文,也是唤醒国民愚昧思想的良药——《青年杂志》(从第二版起改名为《新青年》,并使新文化运动逐渐兴盛起来了。新文化运动,就好比一株刚萌发的芽儿,一些《新青年》的.同人编辑主将的加入,犹如为其增添了养分。而那些毒害国民思想的保皇派与新文化运动所发生的冲突,好像虫子在啃食其茎叶。在与旧文化的搏斗中,战场搬到了北大,斗争也十分的激烈……
在新文化运动已成长到一株能承受风雨的小树时,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推翻了临时政府,李大钊推行马列主义,并与陈独秀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开创了红船精神,由此,中国人民逐渐走向了正确的道路。
当我看完《觉醒年代》时,把自己跟这里面的人物进行了一次对比,差距就出来了。当时很多人说“这个中国没救了!”如果我是当时的李大钊,我就想逃避,但是李大钊却反驳了那些人的观点,在与陈独秀的一次谈话中说:“我认为这个国家还是有救的!”很简单的一句话,包含了这个爱国者的伟大情怀,也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当段祺瑞要求蔡元培恢复克德莱的职位时,如果我是蔡元培,我会听从上级的安排,但蔡校长却竭尽全力地反对。正因如此,新文化运动才会成功;共产党才会成立;中国才会焕然一新。正如陈独秀而言:“新文化运动,当下最需要的是人,而不是钱。”
正是有这样的革命先烈,我们才有如今安居乐业的生活,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革命先烈的精神得以传承!
觉醒年代观后感 16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巨制《觉醒年代》正在央视热播。《觉醒年代》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核心时间,聚集建党风云人物,突出展现了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的历史贡献,也有周恩来、邓中夏、赵世炎等青年革命者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实践之举,更有陈延年、陈乔等爱国进步青年为国为民做出的流血牺牲……
此外,鲁迅、胡适、蔡元培、辜鸿铭、钱玄同等新旧文化阵营中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和观点也在《觉醒年代》中形成交锋,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时代人物群像。这些共产党早期革命领袖有血有肉、有锋芒有理想、有困境有探究,他们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深刻传递爱国情怀,传播爱国爱党,艰苦奋斗的正能量。
五四运动中,无数青年学子以国之运为己之担当,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青年创办杂志《新青年》引革命洪流;抗战革命中,青年毛泽东投笔从戎,秉心中之担当义无返顾投身革命。正值青春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不同于战乱年代,不必颠沛流离,但我们仍身兼重大使命,不能懈怠,争做永做时代的奋进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此外,我们还需要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不断修身立德,明辨是非,认清世界变局切勿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树一身正
每个时代都是一场长征,每一代人都是上一代的接班人,在这跨世纪的'接力中,我们应该怀着感恩的心,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品行,永葆五四精神火炬生生不息,风雨兼程地投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
觉醒年代观后感 17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国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李大钊说:“我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革命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觉醒年代观后感 18
《觉醒年代》的片头,采用隐喻的手法,使这组电视艺术的镜头语言,具有蒙太奇手法的画面,成为“有意味的形式”之审美表达,既让全剧有岁月感,又点明该剧的主旨,有一箭双雕、一石二鸟的艺术效果,堪称“此时无声胜有声”。
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中,百年前一大批叱咤风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英雄群像,构成了明星璀璨、浩如星辰的民国大师人物艺术长廊,栩栩如生、高大伟岸的身影,每每让人眼前一亮。
每集片尾的音乐,低沉、忧郁、伤感的哼唱,呜咽哀号般的曲调,苦闷、压抑、无助、困惑、迷茫,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寂寞苦闷之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富于视觉冲击力的还有一幅幅黑白木刻的剧中主人公版画群像展示,让观众的思绪,瞬间穿越至百年前的历史片场,营造出年代感。黑白版画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鼓舞军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仅具有战斗性,更具有革命性。运用版画这一艺术到《觉醒年代》片头中,不仅在起承转合的节点上,体现故事的叙事策略,更是内容方面的'拓展,从视觉到内容上,多维度展现剧中人物的革命品格与斗争精神。该剧还引用了纪录片的元素,许多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历史深沉感,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表现出来。
剧中呈现的老北京黄沙漫天的景象、深深的车辙、行走的骆驼、叮当的驼铃,以及民国初期的“青色白字”、青花瓷般的色彩,大到当时年代的建筑,小到人物的穿着,或西装,或长袍,甚至制服上的金属纽扣都颇具年代感——这些真实的画面扑入眼帘,岁月沧桑的历史感,便涌上心头。
觉醒年代观后感 19
终于舍得和友人一起看完了《觉醒年代》。
有很多想说的话,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我曾无数次因为剧中的人物和现实中的他们而流泪。
是他们以笔为刀,通过《新青年》杂志启发民智,让科学与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他们以身试法,通过联合社会各界逼迫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几年后收回了山东青岛;是他们以命相搏,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明路。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以他们当时的学识和地位,在乱世之中也足以衣食无忧,可他们没有。他们为了中国的人民能够像人一样的活着,能够拥有人的权利、人的快乐、人的尊严,为了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为了让穷人不再受欺负,为了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够当家做主,少有所教,老有所依,为了中华民富国强,为了民族再造复兴,他们披荆斩棘奋斗终生,在黑暗中探索出了一条光明之路。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国家有你们,何其幸运。
谢谢你们,我真想让你们看看现在的中国
你们做到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
觉醒年代观后感 20
前短时间看了《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开始看时个人感触没有那么深,认为这仅仅是一部反映中国自辛亥革命推翻腐朽的清王朝统治开始,全体中国人民在新文化运动的带领和指引下引发的一场思想革命,但后来又翻阅了五四运动的相关书籍,才渐渐明白了这部电视剧所想表达的真实意义,简单来讲即社会的真正变革应从思想变革开始,思想新则行为新,思想进步则行为进步,思想超前则行动超前,思想突破则行动才有可能突破。
前不久还困扰于人生未来走向,而今方才明白困扰自己的不是工作本身,根本在于个人思想,是因循守旧还是破旧立新,是故步自封还是一往无前,是安于现状还是重头再来,一切皆由个人思想决定。
从古至今,从孔孟思想到后来的程朱理学,发展至后来的阳明心学,再到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无一不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没有新文化运动的大力弘扬就没有后来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当时的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对内蛮横镇压,对外巴黎和会丧权辱国,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唤醒了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利用新青年杂志抨击落后的封建专权制度,倡导公理战胜强权,使这些新青年们发生了思想上的彻底转变,从而组织了这场以最先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火烧赵家楼,打倒卖国贼曹章陆的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反抗军阀统治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国家如此,企业如此,个人亦如此。
比如一家企业,开始经营时利润颇丰,诸事亨通,一片和谐景象,大家按部就班,很少有人会主动改变。等到后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低价竞争至微薄利润甚至亏损,这时才突然警醒,但企业里依然有人采取保守思维,主张靠低价低利润维持生存,而有的人主张跳出固有思维框架,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发掘新的客户需求,大家各执己见,正如当年的北大新旧思潮争锋对抗一般,如果不能统一思想,最终找出出路,大概只能是曲终人散,各奔东西了。
作为个人来说,同样很少有人会愿意逃离现有的舒适区,而去进入一个前景广阔的未知领域重新开始,因为那需要莫大的勇气。而如果想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或者实现更大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转变固有思想,突破思维局限,所谓“知先而后行,行难知更难。”
但思想的转变谈何容易。阳明先生曾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可见行动的第一步是知,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作为个人最难洞察的也是对自我的认知,如果那天真的认清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也就意味着思想转变有了第一步的基础,而知行合一的第二步即是“行”,只有在思想转变的基础上切实行动起来,才能真正的突破自我局限,正所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但愿人人都能不惧未来,能屈则能伸,能上也能下,如能做到成绩属于过去,知行合一于当下,思想革新着眼于未来,则才有可能立于不败之地。
觉醒年代观后感 21
“我们现在的生活就是觉醒年代的续集,我们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低估了他们的伟大”这是我在看完《觉醒年代》后最强烈的感受。在《觉醒年代》这部剧一播放,就引起了各界人们观看的热潮,我也不例外,成为了一名追剧人。
影片的开始是以漫画形式讲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第二年,也是袁世凯当上中国大总统的第二年,这一年的元月18日,日本向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的文件,并要求袁政府“绝对保密,尽快答复”。我看到的是昏庸无能的复辟皇帝,是麻木不仁的官僚政府,是民不聊生的封建社会……就在这时,一位身穿中山装,带着一副圆眼镜,留有小胡须的中年男子站了出来”天发杀机,战云四飞,倭族趁机,逼我夏宇,留日学子,羁身异域,望回神州,仰天悲愤”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家李大钊先生,他奋力地呼吁着身旁的'学子,他们奋力地呼吁着所处的社会,呼吁着开展新文化运动。
国内形势风起云涌,金石掺瓦砾大浪淘沙。早稻田大学初次会面、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思想启蒙、文化革新、报国救国是他们一路走来的脚印,1921年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成立为全剧画上气势恢弘的惊叹号。
去时少年身,来世英雄魂。延年乔年自觉挺起生活的重担,坚持勤工俭学只为留学法国,坚持无政府主义只为挽救民族,他们建立工读互助社,在现实中验证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他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都在他们坚定而熠熠有神的眼睛里,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少年意气的延年曾经坚定地说:“我不能为父母尽孝,作为兄长,我不能为弟妹尽责,因为我也是立志要为国家献身的人。”延年没有益寿,行刑前的他仿佛在一夜间长大,意志坚定不惧强权。行刑时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因为他们明白,自己的坚持有意义,他们仿佛看见了革命光明而又充满希望的未来,看见他们为之奋斗的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的舞台傲世群雄。
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强则国家强。五四风雷激荡百年,青春中国风华正茂!先驱长逝,历史已远,我们当以史为鉴,牢记使命,不负韶华!
觉醒年代观后感 22
梁启超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以前,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所描述的少年,是所有人心中少年应有的样子。而继《觉醒年代》播出以来,陈独秀所描绘的少年,却再一次让一大批年轻人热泪盈眶。
陈独秀在《告少年》中说道“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如果说梁启超是强调了中国少年的重要性的话,那么陈独秀的这几句话,则是为当代少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而他的两个儿子便是对这两句话最好的践行者。
陈独秀的两个儿子哥哥名叫陈延年,弟弟名叫陈乔年。他们是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也是陈独秀笔下的星星火。他们意气风发,志向远大。他们的有智慧,有抱负,有理想。但只可惜,他们缺少了一个好的年代。电视剧开头身穿清朝服饰的女人,拉着行李的'骆驼,车不同轨的现象,末日景象下的府邸。无一不显示这时局的动荡。陈家兄弟出生在如此年代,是幸运,也是不幸。幸运的是乱世出英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俩在这时代背景下一定是有抱负,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这对当时的社会是幸,对充满理想与抱负的他们来说,也是幸。但同样,革命是用先行者的血压铺就的。两兄弟注定会在这条道路上,抛头颅,洒热血!
但是他们不会怕!
因为,在他们的一生里,他们一直向上,一直努力,一直在追求真理和梦想!
因为,他们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子孙后代,一直在披荆斩棘!
因为,他们一直满腔热血,不怕牺牲,不怕流血,最后付出了生命!
因为,他们用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点亮了那段黑暗的历史!
鲁迅曾说过“此后若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陈家兄弟是炬火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们一定是光。是点燃时代青年心中阴霾的星星火!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学习这种精神。以此为榜样。少年强,则国强!
聚青年之火,燃时代之光!
觉醒年代观后感 23
最近,我观看了《觉醒年代》这一部电视剧,看完后,我感到,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既没有战争,也没有饥荒,这些都是前人的浴血奋战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和谐美好生活。
故事讲述自辛亥革命失败之后,中国人民还没有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座大山依旧压在中国人民头顶,思想混乱的社会乱象,再一次摆在我们中国人民面前。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理,涌现出一批青年代表李大钊、毛泽东等在混乱中上下求索。在探索新中国的道路上,他们逐渐确立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达成了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才能挽救中国的共识。由他们策划的“五四运动”唤醒了国民的'人性,从此,华夏大地到处聚集着觉醒的幼苗。“五四运动”不仅是青年人觉醒的开始,也是青年人奋进的起点。
那个时代的中国,战火硝烟,国民愚昧无知,从袁世凯复辟帝制、镇压二次革命再到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一场空前的爱国主义运动,在新旧文化的博弈中,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中国青年新思想代表开展了爱国救亡运动,并于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31年,日军在沈阳南满铁路段,用炸药将铁路一侧的轨道炸毁,进而向北大营发起进攻,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为日本殖民地。“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始,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烧杀掠夺和不断地入侵让中国国共两党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强,中国驻守北大营的团长带领官兵面对日军英勇抗战,打响了中国14年抗战“第一枪”。九一八事件的爆发,也是中华民族的觉醒日。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每一个场景都无不让人内心澎湃、久久不能平息。我觉得《觉醒年代》不仅为我们展示几十年前中国人民的觉醒,更是告诉我们中国青年的觉醒。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的奋发崛起,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强大,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百年前的中国,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正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生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新知识、培养好习惯,健康快乐成长,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觉醒年代观后感 24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正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剧中,演员张桐凭借其扮演的李大钊一角受到关注,不少观众表示,他虽然不是最“形似”的,但演出了李大钊先生的“魂”。
出道近20年,张桐先后出演过《亮剑》《中国近卫军》《铁梨花》等影视作品。再次扮演革命者角色,张桐坦言:“这次的表演经历让我震撼,革命先驱的信仰激励着我们前进。”
“啃一啃这块硬骨头”
当《觉醒年代》的.制片方向张桐发出饰演李大钊的邀请时,张桐的内心很纠结。他回忆:“我第一时间从心里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这里面包含了敬畏,也有对自己的没把握。”在他看来,扮演李大钊这样的历史人物,既要符合史实,又要演得真实、生动、鲜活,难度太大了。但另一方面,他又想尝试“啃一啃这块硬骨头”,最终,他决定接下邀约。
“我是抱着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来诠释这个角色的。把自己的灵魂敞开,去迎接另一个灵魂的到来。”张桐说,表演过程中,他给自己找到了两个支点,“我觉得李大钊先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非常鲜明,那就是要为国家和民族去拼搏、去牺牲。同时,他在面对工人兄弟和农民兄弟时,心是无私敞开的。立场鲜明、善良无私的主体人格,是我走近李大钊的两个支点。”
剧中有一场戏,用写意的镜头展现李大钊攀爬长城,象征他在革命中不断摸索前行。拍这场戏的那天,剧组选择了一段野长城,所有人都扛着设备坚持爬完了。“风很大,日头也晒,过程很艰苦,大家都想到了红军长征。”张桐回忆说,“虽然艰苦,但我一路看到很多灌木穿过石头缝长了出来,当时心中就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站在长城极目远眺,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那一刻,我好像与李大钊先生融为一体了。”
“兢兢业业打磨技艺”
张桐本科就读于南开大学计算机专业,后来选择去法国里昂艺术戏剧学院攻读硕士,从此正式踏入演艺行业。他说,自己小时候有两个梦想,一是当警察,二是当明星。他承认,年轻的自己曾经“心气儿高”,但在他远赴法国学艺术的两年里,“现实社会给我上了一课,发现做人还是应该脚踏实地”。这一“课”,他至今仍在受用,联系到实际工作中,便是“踏踏实实投入每一个角色”。
《亮剑》里的魏和尚、《铁梨花》里的牛旦、《红槐花》里的程牛儿……虽然过去演的不全是男主角,但张桐对每一个角色都秉承“真诚、投入、谦虚”的态度。“老师曾教我们,要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演戏。作为‘80后’演员,我觉得自己更应该肩负起这份传承的责任,承上启下,兢兢业业地打磨技艺。”张桐说。
觉醒年代观后感 25
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
——题记
看完老师布置的12集《觉醒年代》后,再次拾起笔来,想在此写写自己对这部影视剧的评价。觉醒年代是由于和伟,张桐,张晚意等一批没有流量的老戏骨主演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没有营销,没有热搜,没有词条,就是这么低调的,过了十多天,没有说教,没有无聊,没有为了献礼而拍摄的臭毛病,有的只是慢慢陈述那段历史,那段峥嵘岁月,讲述她从何而来,又为何而来?
查找《觉醒年代》相关背景资料时,网页上各种声音众说纷纭,有说其演的不好,有说不符合历史的,这些都仅是表层的。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仅看一眼就这般评议它未免也太过跟风了吧,经典就是经典,毋庸置疑,在我看来这反而是一部值得我们全国上上下下的人都细细揣摩的影片。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的`是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到中国红船革命之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起了中国这沉睡了数百年的巨龙。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蔡公,鲁迅等人成为这期间中国人思想之启蒙,他们共同经营着新青年杂志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他们是光,照耀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
黑漆漆的“吃人”社会终于觉醒了。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影片细节所打动,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讲话,“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一群日本留学生中斩钉截铁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尤为感人,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立志要靠自己谋取一片新天地,烈日炎炎下,衣衫褴褛的他和弟弟却要看人眼色,饱受折磨,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背上背着两三大袋粮食没站稳,倒了下来,就要被主子用皮鞭狠狠的抽打,一道道鲜红的血印折射出当时社会之腐败,处处充满酸臭味的吃人社会,平民老百姓过得连牲畜也不如,延年和乔年啃着发了霉的干窝窝头,身为哥哥的延年尽管生在黑暗中,却一心向阳,碗中的一只小蚂蚁也要将它放归自然,这要是放现在,蚂蚁早被人们碾死了。
剧中无声胜有声的细节片段太多了,数都数不过来,但从这些英雄的革命先驱身上,我们都不难发现,它们爱才爱国,不畏惧牺牲,心系革命,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共同的偶像。
这部剧中涉及众多,革命社会底层的婚姻,友情等众多领域来自那个封建时期的韵味,只有细细揣摩才能悟出来,那时似乎每个人不论底层人士还是学术人士,都会有一场无奈的婚姻。
伴随着共产党的成立,影片即将落幕,我想说的是,影片会落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永远都不会落幕。
中国之觉醒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牺牲,是信念的坚守。
谨以此片献给那些革命先驱者们,历史永存,国家腾飞,都源于你们的坚守……
觉醒年代观后感 26
一百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史上一段被人传颂的佳话。一百年后,一部展现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过程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恰逢其时。观看后大家心潮澎湃,该剧获得了收视口碑的双丰收,并成功制造了主旋律成“顶流”的范本。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动荡衰败、人心思变,“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风雷激荡,有一大批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的苦苦探寻。这段思想启蒙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之路的崭新开端。这历史的一瞬,对中国革命、民族复兴而言,却是孕育初心、锤炼使命、奠基思想的重要阶段。对这段岁月,文献资料、课本教材都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其中对不少重点事件、重点人物事迹,大家还都“背诵过”。许多人都被这部剧带动和感染,“让那段历史从课本里活了起来”“看完整个人都好有动力”“主旋律也可以充满‘文学性’” ……陈独秀会不顾旁人目光狼吞虎咽涮羊肉、李大钊看到妻儿在院中捉鸡时会纵声大笑……“南陈北李”等历史人物不再只是课本中“精神导师”式的高大全,而是在人间烟火中展现着性格,使得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历史脉络更加“有情有味”。以历史为依托的细节刻画,让人物塑造比同类剧集更精准、更生动、更丰满、更立体。
《觉醒年代》的创作者为革命历史题材剧注入历史哲思,注入人文抒情,形成了历史现实主义与历史浪漫主义交融的审美特质。同时,叙事策略上的多元创新,使得这部电视剧突破了题材的束缚,营造出极致东方美学效果。服化道、镜头感的运用,生动的台词,全员在线的'演技,相得益彰,共同呈现了一部有厚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文艺佳作。近些年,这类历史题材的影视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热捧,足以充分说明,社会大众对历史风云的热情、对伟人风骨的景仰、对理想信仰的追寻一直都在,历史题材、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是有市场的,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期待能有更多经得起审视的优秀剧集涌现,带领我们走进历史,感知时代。
觉醒年代观后感 27
在暑假时,我观看了《觉醒年代》这部优秀的电视剧,看完以后,我的感受良多。
《觉醒年代》,剧如其名,讲述了从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到红船革命间近十年的历史,短短十年,唤醒了中国这头沉睡了数百年的雄狮。在明白了民族的进步首先要破除思想的禁锢后,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胡适,鲁迅等人在这期间为中国人思想之启蒙而奋斗,他们共同经营《新青年》杂志社,掀起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用崇高的理想与坚定的信念与出现的难题抗衡……他们让人民从麻木的思想中觉醒,积极加入到新文化运动,加入到反封建反军阀的斗争中,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尤其是在蔡元培领导下的北京大学的学生,更是思想积极进步的青年,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充实的政治和民众基础。
看剧的过程中,我被一些场景和细节深深地打动了。“逆历史潮流者,必被时代的'洪流所淹没。”在一群中国留学生中正慷慨激昂地讲话的他似乎象征着中国的意志。还有一幕,烈日炎炎下,码头上的一位腿脚不便的搬运工背着两大袋粮食摔倒了,正被监工用皮鞭狠狠地抽打时,陈延年和陈乔年挺身而出,帮那位搬运工搬运粮食……
这部剧中无声胜有声的场景与细节数不胜数,但从这些片段中,我看到了这些革命先驱不畏惧牺牲,关爱民众,心系国家……他们,是革命的先驱,是中国14亿人的英雄。
伴随着共产党的建立,影片落下了帷幕。而那段深入人心的历史,却永远不会落幕。
向所有为中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致敬!你们都是人民的英雄,是我们的榜样和前进的动力!
觉醒年代观后感 28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第100周年《觉醒年代》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便是为了庆祝其而诞生。
在那个政局混乱,烽烟四起的年代,有识之士纷纷寻找救国的道路。在日本留学的陈独秀认为,真正救中国不能再走换人、换政府的老路,必须要踏上一条“新路”。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树起了“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新文化运动由此发韧。越来越多的革命家如: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加入。他们注重国人的思想启蒙,启发青少年爱国救国之思,还主张打倒“孔家店”、废除孔教三钢,认为它是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余毒。《新青年》逐渐成为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内教授辜鸿铭、黄侃等保皇党与革命党发生冲突,认为新学是崇洋媚外、数典忘宗;与父亲陈独秀有矛盾的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信仰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无政府主义,认为全世界人都应该建立一种超越友情、爱情、亲情的关系;随着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的成功,全人类首次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不少人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认为要建立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远在长沙的毛泽东、萧子升等人成立了新民学会……学术交融,百家争鸣,可谓是思想盛世!
最令人激动的还是周树人,也就是鲁迅,他亲眼看见迷信的人们为了治病吃人血馒头,麻木不仁的人群像看杂技似的“观赏”刽子手杀人;亲耳听到老人们议论刽子手的砍刀没有清朝的快。鲁迅甚至一度认为这样的中国无可救药,但在朋友的'劝诫开导下,在新文化与旧封建体制社会的陋习恶俗的冲击下,他意识到自己得为救国贡献一份力量。经过多少个不眠之夜,奋笔疾书写下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深刻地揭示了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字字击心,表达了鲁迅对中国前途深广的忧愤。
当今中国已是和平的,繁荣昌盛的国家,这都有赖于那些伟人们穷尽毕生所追求的真理。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我们青少年身上依然承担着中华复兴的重任,切不可沉浸在当下的岁月静好,要学习先辈以国之重任为己任的精神,奋发图强!
觉醒年代观后感 29
《觉醒年代》这部剧清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社会和政治背景,也生动展现了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与普通民众“觉醒”的过程。
剧中最让我为之动容的是关于社会觉醒的片段。在剧里了展示北大校园里新派知识分子与旧派文人以及北洋政府内保守派与革新派的权谋斗争,还呈现了被《新青年》影响的青年学生逐渐从思想、文化启蒙走向社会实践、从校园的象牙塔走向社会空间,并唤醒广大工农群众的过程。我从未认真的了解过新青年的诞生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仅仅知道是李大钊、陈独秀的杰作,是那个时代新思想诞生的重要环节,不知道这个过程与北大又是怎样的关系。直到看到《觉醒年代》,我才真正的了解到:每一个新思想的诞生,原来与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体现在剧中几个桥段,一是陈延年、陈乔年由信仰无政府主义到进行互助社的试验;二是邓中夏、毛泽东、赵世炎等青年学生在李大钊的带领下深入工人棚户区调研,并组织平民教育演讲团和创办工人夜校;三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遭遇不公平待遇,新文化运动的同仁与青年学生们、工人阶级等一起发动和参与五四运动,用政治评论和示威游行的方式对内给北洋政府施加压力,对外传播中国民众的声音。这些都是从思想争辩走向社会领域的实践,是一种用行动来唤醒民众的社会斗争模式。
在20世纪历史中,正是陈独秀们所召唤的一代又一代新青年们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变革的主力军,他们不仅是接受现代、精英教育的专业知识分子,也是关心国家、民族命运、为了理想敢于牺牲小我的社会主体。电视剧中用闪回的方式呈现了从无政府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的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在大革命中献身的镜头,如此年轻,又如此悲壮。
乱世,使我们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但同时也孕育了太多的奇迹。在看了《觉醒年代》之后,我不禁想认真的去了解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每一种思想的诞生,每一个想法的瞬间故事。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如此的局限,自己的知识是如此的匮乏,自己的坚持是如此的简单,自己的认识是如此的缺少。
那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生来救国的,犹如天降一般,正好出现在那里,正好促成了这件事,正好造就了这一份伟大。青年人,理应因青年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青春很短,只不过一瞬就远去。在这有限的年华中,有的人虚度光阴,有的人碌碌无为,但也有的人不断挑战自己砥砺前行,在青春的航程中投入心血、挥洒汗水。青春很长,需要我们去好好经营。
我们身处和平年代,身处21世纪,并非在民国那样的洪流中去经历苦难,但并非乱世才可以造就人才,只要我们的思想始终保持在积极的状态中,总不会因安逸的生活而吞噬了我们。
觉醒年代观后感 30
我相信,大部分人对于革命剧还停留在那种硝烟弥漫的战争印象中,我也不例外,但是就在今年,建党一百年的今天,一部献礼建党百年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打破了我对于革命剧的陈旧印象。在过去,我总是觉得自己对于那段历史已经了解的清楚了,但是现在的我却知道那些了解只不过是浮于表面。在《觉醒年代》之中,我受到了不止一次的内心触动,又仿佛心中有一把火焰被点燃,在这里,我看见了历史的缩影,那些革命先烈的身影好像就在我的面前,那身影,是鲜活的、是炙热的。
曾几时,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书上随笔划过的文段,课堂上老师口中考试会考的重点,从明媚的少年到冰冷的墓碑再到史书上的寥寥几语,却是历史上真实的革命先烈的一生。彼时的他们意气风发、朝气蓬勃,一个鞠躬、一句先生,是尊师重道、追求真理的礼节,一番畅谈,一场慷慨激昂的宣讲言论,是对于黑暗现实的愤慨与痛惜,是终其一生誓要救国的坚定信念。是的,我看见,他们在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我看见,他们在那样一个 剧中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物是李大钊先生。历史上,李大钊先生牺牲很早,而教材中、历史课本上除了他简短的生平简介以及名著介绍外,便没有介绍更多了,而我对李大钊先生的了解还是从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的《十六年前的回忆》开始的,这是一篇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李星华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中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那时我看到这里,仿佛身临其境,看见李大钊先生被人带走时心里早已拧成了一团,再往后,我就看见李大钊先生遇害了,这个结局也让我一度心中郁结,那样一个对子女慈祥、对革命坚定的人怎么就那么陨落了。如今,在看《觉醒年代》的时候,我在演员精湛的演绎之中仿佛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勇于实践斗争的李大钊先生,他对于家人的温暖慈爱、对于救国的毅然决绝,我仿佛站在了他的身边,仿佛亲眼看到了他鲜明热血、青春坚毅的模样,他为革命所付出的这一切就像他在《青春》一文写到的一样:“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想到这里,我不禁泪湿了双眼。
除了李大钊先生之外,还有一个角色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陈延年是一个不苟言笑但是又有着钢铁柔情的一个人,他会因为思想不同与父亲陈独秀辩驳,会为了革命事业艰苦奋斗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始终难以忘怀的是电视剧中使用蒙太奇的手法,明明是风华正茂的陈延年走在奔赴留学的路上,那坚定的脚步却转一幕变成了带着脚镣、遍体鳞伤地赤脚在路上走着。那样一个优秀的人,面对敌人的屠刀时昂首挺胸,镇定自若,视死如归,口中喊着革命者决不下跪,只能站着死,最终被刽子手乱刀残忍杀害,惨烈之情,难于言表。28岁,明明还那么年轻,明明还是葱茏岁月,却以吾辈之鲜血,换山河如故,陈延年说:“愿我的心血化为光明的红灯,将黑暗的大地照得亮亮地!”,是的,如今的`我们已经生活在了阳光之下,能够在大街上自由自在地漫步,在合肥,就有着这么一条路,它叫延乔路,这条路的终点是繁华大道,繁华路旁尽是盛世太平的美好,也是像陈延年那样的忠贞烈士为我们付出生命换得的光明!
现在的我们是站在历史后来人的视角看先辈们,看着书本上的描绘,我们足以感觉到他们伟大。但我们不知道,他们的伟大和悲壮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要深重得更多。因为如今的我们在胜利的角度,是站在光明和平、充满希望的世纪,所以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奋斗意义对今天来说是多么的重大,但是我们再设身处地地思考一下,那些人他们在牺牲之时并不能预知未来,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牺牲对中国的胜利付出什么,更不知道究竟是要用多久才能迎来革命的胜利,甚至他们都不能确定最后这条路能不能胜利,中国能不能恢复国家主权,人民究竟能不能安居乐业,他们只是抱着满心热忱,只能在牺牲之时满怀信念。一想这样的场景,你就会觉得很想哭,电视剧中他们慷慨赴死,如此悲壮,我们一直知道他们的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觉醒年代》剧中,辜鸿铭在众人面前说到:“真正的中国人是有着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中国人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我辜鸿铭将终身致力于弘扬与传播这种伟大的精神,虽九死而无悔。”是啊,那些革命者燃烧着自己为我们点燃胜利的光芒,觉醒年代不仅仅描绘的是那个时代的思想觉醒,更是要让我们时刻记住,有那么一段黑色过往,一群人为这不可预测的胜利而燃烧自己,岁月悠悠,他们的青春信念却永垂不朽,身处和平之下的我们理应铭记历史、胸怀赤子之心,一起为祖国建设美好的明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觉醒年代观后感】相关文章:
觉醒年代观后感07-19
《觉醒年代》观后感03-09
观看《觉醒年代》的观后感07-19
《觉醒年代》的观后感范文07-19
最新《觉醒年代》观后感07-19
《觉醒年代》观后感汇编07-14
觉醒年代观后感范文05-22
有关《觉醒年代》的观后感范文07-19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4篇)08-28
《觉醒年代》观后感(精选27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