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观后感

2022-11-29 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京剧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京剧观后感 篇1

  期间,有幸在国家大剧院看了一场京剧,两个折子戏:一为《三岔口》,二为《游龙戏凤》,由北京京剧院演出。

  这两出戏,过去曾看过,好长时间了,今天再看,又是优秀青年出演,当然十分关注。这两出戏,前者是武打戏,后者是唱功戏,一武一文,配搭适当,相得益彰。不论武打也好,唱功也好,演出相当精彩。

  我对《三岔口》特别感兴趣。剧情故事是说北宋时,大将焦赞打死奸臣谢金吾,被发配沙门岛,元帅杨延昭爱将如子,恐途中有错,特派任堂惠暗中保护。行至三岔口,住进刘利华店中,任赶到后亦住进该店。店主刘利华夫妇都是江湖好汉,因刘与任互不认识,互起猜疑,误以为对方要加害焦赞,夜半时分,两人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展开了一场搏斗。这个戏,主要是看两位演员打斗的武功和技巧。这场演出,原定任堂惠,由CCTV电视大赛金奖获得者、青年京剧研究生班研究生詹磊扮演,刘利华由李丹扮演。因为詹病了,由梅兰芳京剧院一优秀青年演员出演的。虽然主要演员换了,但演出的质量还是不错的。演员演艺精湛、演出认真,功夫出众,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大家赞叹不已。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此剧是最经典的京剧传统武功折子戏之一,舞台上仅一桌一椅,场上亦只二人,没有对话和唱段,全靠真功夫表演,是武生行的看家戏。看了此剧,我对世代忠于国家的杨家将十分钦佩。杨家是世代卫国忠臣,先后出了杨令公、佘太君、杨家七郎八姐和杨宗保、穆桂英等世代忠臣,虽然屡遭奸臣陷害,忠君卫国之心不变,而且勇于保护忠良。三岔口故事就是一例。

  看了此剧,我感触良多,口吟四句,赞曰:做人应学杨家将,忠心卫国世代传。警惕奸臣耍鬼计,保国更要爱忠良。

  京剧观后感 篇2

  11月1日下午,我们学校组织了六年级全部师生感受了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听觉洗礼——京剧表演。

  正式演出之前,一位“老生”扮演者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发展,行当,腔调等,使我们对京剧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述期间,一位旦角演员穿插了一些京剧演出中的经典步伐和简单的腔调,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京剧的乐趣。

  表演怎么还不开始?同学们都有些急不可耐了。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锣打鼓声使在场三百多名观众激动起来。一声气壮山河的“嗬!”随着一个矫健的侧空翻牢牢地吸引了人们的视线。京剧《三岔口》开始了。《三岔口》虽短,但它的精华便体现在其之“虚拟”。两位演员在只有一张红桌,两把大刀,灯火通明的舞台上,却能生动地表现出摸黑打斗的感觉,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整场演出我们却感觉不到任何的异样之处,这是因为京剧源于生活,加上了艺术化的夸张之后,化实为虚,借用一名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时,《三岔口》配有锣鼓声乐,演出中气氛紧张,增强了开打时的紧张和激烈,紧紧地吸引着我们的目光,随着锣鼓节奏融合于剧情中。

  《三岔口》结束了,同学们意犹未尽。紧接着,第二场《卖水》又开始了。整体来说,京剧《卖水》节奏慢了许多,欢快活泼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以丫鬟梅英为主角,着重表现了她的心地善良、聪明伶俐。特别是在“表花”时载歌载舞,眼神灵动,配合扇子、手绢的表演,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天真可爱的小丫鬟形象。

  演出结束了,梅英那如黄鹂般的嗓音仍萦绕在我耳边。京剧,我爱你!

  京剧观后感 篇3

  中央戏曲学院导演的这一部《霸王别姬》剧很短,大概只有五十几分钟。介绍说这个剧获得了亚洲大学生戏剧节的优秀作品奖。

  这是我看的第二部京剧。和第一部看的京剧《倾国》一样,都是在繁星戏剧村坐在第一排超近距离看的。看了这两部剧,发现中国的戏曲文化真的有一种别样的优美,演员精致的妆容、挥舞衣袖时翩翩起舞、配乐中琵琶等乐器动听的声音、演员没说完一句台词后鼓给它增加更多动感。《霸》相比《倾国》,更加有动感,因此看着更欢乐。《倾国》节奏有点过于缓慢。演出结束后,演员请导演上台,最惊奇的发现竟然坐在我右边的是导演。我知道导演应该也是一个本科生,只是没有想到我离导演是那么近。演出时我看到她拍照,我觉得看剧不是不能拍照的么,有人拍我也拍。回想起来原来是导演拍自己的演员的照片!她说这是她们第一届京剧班,都是一些大四的学生。这些大四的学生演的虽然只是京剧,但仍充满动感。那四名演士兵的演员,在舞台上蹦来蹦去,腾空翻跃,即使要传达的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总体感受是一个喜剧故事。剧中用两面巨大的白布来当幕布,也当做河流的舞动,也给予舞台不一样的动感。总之,这个京剧赋予了传统京剧不一样的色彩。

  结局有点仓促,我以为虞姬死后,虞姬的故事就结束了。但是她死后又重新出现在项羽面前,我不明白项羽仰望站在高台的虞姬,传达的是虞姬是一个梦了,他们人鬼世分隔了么。最后项羽的死亡也是用旁白叙述的,我觉得这样的结局有点仓促。

  项羽、虞姬的表演者动作有点僵硬,虽然厚厚的妆容让人看不出表情的变化,但是延伸是犀利还是游离不定还是可以看出,毕竟只是学生,达到这样的创意也不错了。

  京剧观后感 篇4

  《白蛇传》作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曾被改编成多个版本,除了大家熟悉的电影、电视剧外,几乎所有剧种都对《白蛇传》进行过改编,包括木偶戏、皮影戏等,京剧版则是最具特色的,融合了文武开打,唱做并重,非常受观众的喜爱。

  非常有幸能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看了由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展演的京剧《白蛇传》,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丝毫不输前辈,大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趋势,演员不仅有高颜值的外在条件,更有超强的内在功底,扎扎实实稳扎稳打,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刚柔并济,把角色塑造的十分鲜活有灵气。

  其中,我非常欣赏小青的扮演者张淼,从头到尾表演细致而有变化,将小青的灵动和情绪波动大表现得淋漓精致,扎实的功底在水斗中表现得出场出色,观众反响热烈。

  演出两个半小时,演员丝毫没有展现出疲态,时刻保持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让角色成了有血有肉的生命,非常受教。

  演出结束后到了后台无意中听到了演员们的谈话,表演中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之处进行讨论,自我反思,平常心又虚心倾听他人意见,令我心生敬畏。

  唱词中“最爱西湖三月天,斜风细雨送游船,十世修来同船渡,百世修来共枕眠”,“雨过天晴湖山如洗,春风暖暖拂罗衣”,“释门中积善根功德无量,对众生应同怀慈心柔肠。可怜我七月胎就要生养,恳求你发慈悲还我许郎”等。句句经典,句句动人,就连外国友人都忍不住叫好。

  京剧版的《白蛇传》唱词流畅优美,戏中还有对双剑、走旋子、大开打等戏曲特技,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不仅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体会传统神话故事所带来的感动,也让大家对京剧的技艺有了更加了解。

  京剧观后感 篇5

  上个星期五,学校举行了一次“京剧进校园”的活动。这对于我这个艺术“文盲”来说是个不错的活动。

  初次见到京剧的我无不兴奋起来,刚开始由一位老爷爷上台演讲,京剧做为“中国国粹”我还是知道一点的,但听了他的演讲我几乎是大开眼界,于是在听的同时,我也用心的记下了笔记。

  过了几分钟后,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第一个节目———————《变脸》出现了。舞台上出现了一个身披黑色斗篷的大汉后,表演开始了,音乐响起了,只见那大汉两手空空,在宽阔的舞台上随意游走,就当我们感到无聊的时,他缓缓的走到了舞台中央,“唰”一下,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把我们从呆滞的目光中托出来,似乎觉的还不够,他又缓缓向我们走来,好似要与我们握手,可是突然一下,那鬼魅的脸又变成了另外一张,使我们不禁鼓掌起来,赞叹起来。

  继《变脸》之后,令我们为之赞叹的应该是《金猴贺喜》这个节目了,五个猴子中有一个年仅八岁的表演者不由让我们赞叹有加,年纪虽小,但表演天赋并不比其他猴子差。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最后翻跟斗的时候,我数了一下,足足做了二十多个!!想想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孩翻了那么多筋斗,做了那么多特技,他在台下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流下了多少汗水!!真可谓“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京剧是我国四大名剧之一,它也是我国的国粹,看了这场京剧表演我仍不忘记,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京剧观后感 篇6

  去民族文化宫之前,还对《新白蛇传》之前罗列的一大堆形容词感到困惑:什么叫视觉交响京剧啊?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新名词啊?京剧就京剧,干吗叫视觉交响京剧呢?有炒作的嫌疑。

  不过看了以后真喜欢上了,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展现背景之后,使得多幕之间有了过渡。这个用相机无法拍出来,只能现场感觉了。除了传统的唱念做打之外,《新白蛇传》还大胆创新,引入了现代舞蹈、杂技多种表现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许仙和白素贞初会的这一幕,令我想起恋爱的感觉。背景音乐众人唱,“雨儿飘,雨儿飘”情景很是浪漫。两人撑着伞在下着细雨的西湖边一见钟情、心心相印……很美好的感觉~~白娘子的服装很美,连换了好几套,我最喜欢的是她那套白色的。飘逸,如仙子。

  其实,我的音乐启蒙就是戏剧。幼时很喜欢京剧或越剧里的扮相,头饰、服装都极美。那时幻想自己未来也能学习戏剧。

  杂技。

  由于戏剧形式的原因,两人从偶遇到结婚发展迅速,貌似闪婚~~这一幕把我看乐了~~没想到许仙和白素贞还挺前卫得嘛~~看着这大红喜字,真是为他们高兴啊:有情人终成眷属。

  现代歌舞。出现在两人初会之前。

  当法海请来天兵天将,捉拿白素贞并将其镇压到雷峰塔下,眼看爱侣分离,我差点掉下眼泪。

  想念妻子的许仙独自在西湖边徘徊。音乐响起,那是他们互许终身时许仙的誓言:“你若是游鱼,我愿是江海……”

  此时此刻,我多想穿越到他们的那个时代,改变他们的命运,将白素贞从雷峰塔下解救出来,让她跟许仙团聚……

  京剧观后感 篇7

  4月17日星期四,我们来到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观看了大型原创现代少儿京剧《少年中国梦》,剧中一个个动人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受益匪浅。

  看了这部剧,我们知道了在淞沪抗战时期,顽皮贫穷的报童“小东北”,遇到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使他不仅有机会在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里读书识字,还被“爱满天下”的情怀所感染,成长为一个勇敢正直的少年。这部剧让我们了解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伟大,了解了在淞沪抗战时期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

  这部剧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陶行知先生教“中”字变“日”字,“中”字躺倒变成断手断脚的“日”时,很可怕,鼓励我们要争气。

  是啊,回忆以前战争时期,小孩都不认识字,只能在街上卖报纸,而且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苦,不像我们现在,每位同学都能在整洁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写字,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我们的印象中,京剧都是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可这部剧就截然不同,它栩栩如生地演绎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在演绎的过程中,也会加入一些京剧的元素,显得相得益彰。

  当我们在台下,看到京剧演员帅气地翻着一个又一个的跟头时,心里是由衷地羡慕,因为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京剧演员平时也肯定训练得很辛苦,真是了不起!

  这次观看的这部京剧,真是改变了原来在我们心中京剧的概念,突破了传统,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京剧!

  京剧观后感 篇8

  在本周三,学校请了校外的京剧团来演出,带来了三出折子戏,分别是武旦戏《扈三娘》、花旦戏《拾玉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

  第一出戏是武旦《扈三娘》,表演的是扈三娘与宋江打斗的场面。在演员上场后,台下的小观众们都情不自禁的赞叹,“哇,穿的太漂亮了!”一条花枪耍的是枪缨乱抖带着风,台下的小观众们不时拍手叫好,看着表演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底,让我想起了我们平时京剧社团的训练中,老师带我们一丝不苟走台步、跑圆场、练唱腔、学动作,虽然有时候会有同学一句唱腔怎么也学不会,但是老师依然努力,专心的教他,直到他学会为止,也更加理解了京剧演员的不易,让我对台上的老师更加钦佩。

  第二出戏时是花旦戏《拾玉镯》,演员通过开门、缝布、拾镯子等动作,刻画出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的角色。

  第三出戏是武生戏《孙悟空斗罗汉》,讲了孙悟空与众罗汉打斗的场景,演员老师把一条金箍棒耍的虎虎生风,让我十分倾佩。

  京剧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学习他保护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他喜欢他。

  京剧观后感 篇9

  以前我看京剧总是觉得枯燥乏味,而这一次看京剧表演后,我才知道京剧是怎样的有趣。京剧还是中国的国粹,东方的歌剧。

  京剧开始了,我看到的是一些猴子们他们活蹦乱跳的,一会儿侧翻,一会儿倒翻,很神气!“猪八戒”是主持人,在他给我们讲知识的时候,猴子们来玩“猪八戒”,“猪八戒”只好把他们赶走了。随后“猪八戒”又向我们介绍了生。旦。净。末丑。生有小生。老生。武生,旦有花旦。青衣。刀马旦。老旦。丑有文丑。武丑。四大名旦其中有“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四大须生有“马连良。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下面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京剧,第一个是红灯记主要写了老旦和花旦。第二个是三岔口,讲的是武丑和文丑在一个黑屋子里打斗。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说明了剧院的人们十分辛苦,由此我知道了做任何事都要付出代价。

  看完这次京剧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的京剧是多么的好看呀!让我们的国粹发扬光大吧!”

  京剧观后感 篇10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非常有名的京剧折子戏,叫做《拾玉镯》,它是京剧《法门寺》的一折。整个内容充满动感,丰富有趣。以花旦做工为主,虽然唱词不多,但是却十分的引人入胜。演员仅仅通过眼神,肢体的配合,表现出了小姑娘孙玉娇的丰富内心情感。我十分的喜爱这出戏。

  这折戏没有如《西厢记》一样轰轰烈烈的剧情,没有像《龙凤呈祥》一样极高的知名度,但是它因是京剧旬派的代表作而在戏迷票友中广为流传。剧中讲述了一个芳龄小姑娘在家里边做刺绣边在门口等山上进香还愿母亲,恰巧年轻男子付鹏打门口经过,便产生了爱慕之情。付鹏因礼数无法表达自己的心愿,只好在门口假意失落一只玉镯。小姑娘孙玉娇扭扭捏捏,三起三落才把玉镯拾起来。恰巧这些被刘媒婆看见了。刘媒婆便要去了孙玉娇的刺绣撮合成了二人的喜事。

  其实,我觉得这个剧情十分的简单可爱。最引人入胜的就是三拾玉镯。孙玉娇小心翼翼的打开门,看到付鹏已经离开,然后欠身先前观望,十分欣喜的发现地上有一个漂亮的玉镯。这时候,演员走小碎步倒退并双手做成圆形,告诉大家自己发现了这只镯子。兴冲冲地向前去捡,却又觉得十分不好意思。转转眼珠想了一个计策,神不自知鬼不觉的把这只玉镯拾起。孙玉娇一会儿兴奋先前跑, 一会儿佯装淡定,手绢一甩,指着玉镯虽然心情急切但又一板一眼。最后自己羞答答的笑起来。我看到这里忍俊不禁还为那个小姑娘着急,她怎么还是不捡起来啊。演员翻起手腕,兰花指遮挡脸颊然后再一次像前欲拾玉镯,还是因为怕丢脸而向后退缩。只见她手指自己的脸颊,向我们表达她自己真是不害臊。本想关门再也不见玉镯,但是最后还是因为舍不得而回头。她两只手搓着自己的身体,着急,羞涩,好奇等等复杂的情绪,被演员极其到位的表达出来。京剧不愧是艺术的瑰宝,能够用手眼身步表达出如此丰富的情感!我被深深的吸引了。最后,小姑娘前前后后的看着,最后装作喊自己的母亲,用手绢盖住镯子。她扭捏的捂着双颊,一步一挪,合着欢快清脆的琴音,终于把玉镯拾了起来。孙玉娇三拾玉镯,月老巧引红线,成就了美满的姻缘。

  拾玉镯蕴含了多种京剧的艺术表演特征。特别能够在这里体现的就是虚拟性。在剧情的开始,孙玉娇打开大门,先是推门后是用手拉门闩,最后是两只手一起开门,同时身体向后倾。脚下的圆场,花旦挑逗的眼神与形象的动作相互配合。虽然舞台上没有任何一个可以表示门的道具,但是却真的是像演员拉动了一个活生生的门。还有后面孙玉娇轰赶公鸡,发现少了一只出门捉鸡的场面,演员小心翼翼的两臂展开,简直是活灵活现。我充分感受到了京剧那一桌一椅一世界的独特魅力。

  曲终幕落,观众们久久不愿意离开。为京剧演员的精彩演技而连连叫好。真的,京剧没有十分华丽的背景,没有大型交响乐的衬托,没有发达的科技支持,只有演员们在舞台上精彩绝伦的表演,跌宕起伏,美不胜收。每次看完戏,我都一种灵魂被洗刷了的感觉,没有喧闹与浮华,留下的是传统的经典,价值非常。

  京剧观后感 篇11

  京剧是我国的艺术之粹,它从乾隆年间就开始流传了,他的行当很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

  今天,我们去上中观看了由上海京剧院的叔叔阿姨们带来的表演,真可谓是精彩绝伦阿!

  主持人非常风趣,在他的一段幽默的介绍后,各个节目开始了。我们看了《挑滑车》,《拾玉镯》,《四杰村》,还有《火凤凰》尤其是是最后的《火凤凰》,这是我最为欣赏的,几位大姐姐轻盈活泼的身姿,还有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几个白鹭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而与雕奋力拼搏,最后几只雕在攻击白鹭时把手中的武器向她扔去,但白鹭仍是准确无误地接住了每个武器,并攻击了回去,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功底之深厚,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们去看京剧也收获到许多的知识,了解到京剧的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各个角色都有一位京剧家来扮演,他们每人还唱了一段,最让我大开眼界的是那位耿露大姐姐,她模仿声音的本领让我不由得敬佩。当然各个形象也十分的鲜明,栩栩如生。

  通过今天观看京剧,我收获到了许多,我了解到了国粹的由来,还有深刻的回忆。

  京剧观后感 篇12

  今天,吃过早饭,姥爷打开电视搜台,无意中看到中央11有《七品芝麻官》,姥爷说这戏很好看,于是,我看了一场以前从来没有看过的戏曲。

  豫剧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剧种,豫剧里的帝王将相,文人雅士,都说河南乡土话,听起来特别亲切好听。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知县唐成的两句开场台词把我吸引住了,这个小芝麻官长得很丑,可他丑的可爱,幽默风趣,一举一动都能把人逗得捧腹大笑,一口地道的河南话说的有滋有味,这戏是越看越有意思。

  《七品芝麻官》讲述了七品知县唐成,机智大胆,法办权高势大的诰命夫人的故事。在审案当中,遭到这个诰命夫人的辱骂,阻力很大,但唐成义正辞严不怕权贵,把诰命夫人审的哑口无言,成功的将他押到京城,为百姓伸张正义,受到老百姓的称赞。

  看了这出戏,我有很多感受,戏曲不但给我们带来欢乐,也教育我们做人要做有正义感的好人,当官要当为民做主的好官。通过这次看戏,我对戏曲有了了解,也更喜欢上了戏曲。

  京剧观后感 篇13

  京剧《少年中国梦》读后感 我带着一份期待观看了此剧,一个字形容:“值”。

  《少年中国梦》以淞沪抗战为时代背景,讲述教育家陶行知在上海创办报童工学团的故事。演绎了陶行知和一群报童们之间学习、交流、感人的故事。在剧中陶先生的影响下,报童们开展了从不识字到学习识字,到做小先生,同伴的小先生,家长的小先生。互帮互学,通过行来学知识,通过行来掌握技能——做长凳,通过行来救国救民。在报童工学团,这些穷苦的流浪儿不仅学识字,学文化,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道理。

  有一些报童在陶行知先生的关心教育下,后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本剧始终贯穿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以实践第一的观点,揭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说,剧情设计新颖、巧妙,以几个非常小的切入点,展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

  观看此剧,过程中有两点我的感触很深。第一点是陶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教学思想”在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小东北”不会,大家一起教,家长不会,由小孩教。

  京剧观后感 篇14

  《沙家浜》这部现代京剧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某部和敌人迂回作战,一度撤离常熟一带,留下18个伤病员,和当地群众生活在一起、战斗在一起,结下了鱼水之情的故事。当时日寇疯狂扫荡根据地,反动武装忠义救国军的头子胡传魁、刁德一秉承日寇大佐黑田旨意,千方百计企图搜捕新四军伤病员。但沙家浜的抗日军民团结一心,群众巧妙地掩护了救助了伤病员。之后,郭建光率领痊愈归队的战士们,配合大部队的行动,组成突击排直插沙家浜,活捉了日寇黑田和汉奸胡传魁、刁德一。沙家浜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我认为全剧有两个主线,也是矛盾突出和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地方,一个是被困在苇荡中的18个伤病员如何和外界通消息及脱险。具有代表性的唱段是阿庆嫂唱的“要沉着,莫慌张,风声鹤唳,引诱敌人来打枪”和“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还有郭建光唱的“阿庆嫂她怎么不来探望”。等到第二个主线出现时,也就是如何和汉奸作斗争,如何解放沙家浜,刚开始只用了刁德一的一句台词“伤病员安全转移!”一荒而带过前面的情节,马上转入后面的主要矛盾:审问沙奶奶。代表性唱段是“八一三日寇在上海打了仗”和后面的郭键光的“飞兵奇袭沙家浜”。

  《沙家浜》的唱词,千锤百炼,字斟句酌,曲尽人情,提高了京剧唱词的文学品位,也体现了本色美的艺术魅力。在第四场《智斗》中阿庆嫂与刁德一之间经典的对话。

  刁德一:这个女人不寻常!

  阿庆嫂:刁德一有什么鬼心肠?

  胡传魁:这小刁一点面子也不讲!

  阿庆嫂:这草包倒是一堵挡风的墙。

  妙语联珠,亦庄亦谐;不卑不亢,不阴不阳。一个是旁敲侧击,一个是沉着应对;一个是稀里糊涂,一个是察言观色。阿庆嫂与刁德一那一句句合辙押韵的台词显露着刁德一的阴险与阿庆嫂的机智,句句滴水不漏,让人心弦紧扣,再配上激越的西皮唱腔,真正显示出京剧的醉人魅力!你看那阿庆嫂在春来茶社提壶续水,面不改色,镇静自如,敬佩之情从我心底油然而起。看来在危难来临的关键时刻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是顺利脱险的关键。阿庆嫂这个形象精明干练、态度稳重,演员身姿优美、音色嘹亮、字正腔圆,表演得惟妙惟肖,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形象。汪曾祺先生凭着丰富的阅历、练达的观察,将剧中人物的思想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丝丝入微。常常通过简明易懂的语句,画龙点睛,出色地勾画出剧中人物之间微妙的内在情绪与复杂的思想感情。这种带有泥土味的“大众文化”的本色唱词,生动自然,形象鲜明,观众听了,完全能心领神会,感到无限的亲切。这是京剧《沙家浜》的成功之处,也充分展示了朴实无华的本色美唱词的艺术魅力!

  京剧观后感 篇15

  今天,我和爸爸在电脑上一起观看了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的代表作------贵妃醉酒。

  梅兰芳大师他男扮女装饰演的的贵妃杨玉环,从演唱、眼神到走路都像极了女人。

  爸爸这时给我介绍说:在以前,唱京剧是没有女人参与的,因为戏中角色的需要,所有女角的戏都要由男生来演,为了演好戏,通常都要下很大的苦功才能演好。听了这话,我对梅兰芳大师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近段时间,李玉刚上春晚争议很大。李玉刚的男扮女装不同于梅兰芳的反串,梅兰芳男扮女装的旦角是时代的局限性造成的,据说京剧界的“男旦”也正逐渐被淘汰。而李玉刚的反串不是戏曲,只是歌曲,或称之为戏歌,他的成名只是观众出于好奇。试想,不看他这个人,只听他演唱的《新贵妃醉酒》,李玉刚还会引人围观吗?所以很多人认为,李玉刚上春晚,会给人在性别和性格意识上产生误导。

  纵观整场这39个节目,可以说,春晚在整体结构和节目形式上几乎依旧,依然是在大演播厅里,台上的演员,台下是观众;仍旧是歌舞、小品相声、魔术杂技、戏曲等的大杂陈。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舞台更炫了,节目形式比较活了,老面孔少了,相声小品少了,广告据说没有了。而最大的变化就是本山大叔缺阵了。

  京剧《贵妃醉酒》是一出典型的中国古典歌舞剧,也是梅派经典剧目。

  故事发生在唐玄宗时代。唐明皇(玄宗)与贵妃扬玉环相约在百花亭设宴,饮酒赏花。到了这天,贵妃在百花亭候驾多时,未见驾临,太监来禀,皇帝已转至西宫。贵妃闻知此讯,心中极为不悦,万端愁绪无以排遣,只得一人独自饮酒,赏花解闷。宫娥太监轮流进酒,不觉喝得大醉,醉后更觉烦闷,命高力士到西宫请唐明皇来此共饮。经高、裴二人婉言相劝,才满怀怨恨,独自回宫。

  该剧唱、念、做、舞俱佳,情味婉约,表演含蓄,尤其梅兰芳的表演历经磨砺,臻于化境。剧中对醉态之下悠绵的宫怨的表现深具古典美韵味,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尤其卧鱼闻花、衔杯醉饮等舞蹈范式具有迷人的魅力。京剧《贵妃醉酒》渊源长久,经历代戏曲表演艺术家改良修订,到梅兰芳时期定型,该剧以旦角应工的歌舞表演体式、典雅雍容的审美韵味、所秉承的艺术精神,以及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使其成为传统戏曲的代表。梅兰芳表演的《贵妃醉酒》获得了世界性声誉。

  京剧观后感 篇16

  京戏的起源是徽剧与昆剧的结合,再加以民间艺人的自我改编,所创造出来的新的剧种。唱腔或优美,或粗犷,或沉稳,曲风多变。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世界精神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安徽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京剧名剧,是根据《三国演义》中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而改编的,后成为马派的看家戏。刘备借荆州后迟迟不还,鲁肃多次讨要不果.恰刘备甘夫人亡故,周瑜定下美人计,假意将孙权妹孙尚香许配与刘备,骗刘备来东吴招亲,届时再以刘备换回荆州.孔明识破此计,并将计就计,用周瑜的岳父乔国老(就是江东美人大乔,小乔的父亲)说于孙权之母吴太后,吴在甘露寺相过刘备,十分满意,真把刘备招为女婿.刘备到东吴后沉迷于温柔乡,不愿回转,赵云用诸葛亮之计骗刘备带孙尚香一同回荆州,周瑜派兵追赶,被孙尚香一一斥退.张飞赶来接应,打败周瑜,刘备安全返回荆州.--------------东吴用周瑜之美人计,不但没有换回荆州,反而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京剧《龙凤呈祥》中诸葛亮授予赵云解救主公的三条锦囊妙计第一条就是要赵云和刘备去拜见乔国老。云曰:“军师吩咐三条妙计,依次而行。今已到此,当先开第一条锦囊来看。”除了吩咐随军的五百军士去城中购买猪羊果品,传播消息,另一去处就是先去拜访乔国老。乔国老名乔玄,乃二乔之父。在京剧《甘露寺》中基本是按《三国演义》的路子改编的,在智破美人计中,乔国老可是立下汗马功劳的,因为刘备去东吴相亲,年龄是最大的障碍,48岁的刘备要与十八岁的孙尚香结婚,首先要在外表上征服吴国太。国太对乔玄曰:“我不认识刘皇叔,明日约在甘露寺相见。如不中我意,任你们行事;若中我的意,自把女儿嫁他”。所以在京剧《甘露寺》中就有乔玄赠于刘备染须膏这一细节,尤其是“甘露寺”中乔国老介绍刘备的那段 “西皮流水”:“刘备是靖王的后,汉帝玄孙一脉留”到“这一班武将哪国有,还有诸葛用计谋。你杀刘备不要紧,他弟兄闻知怎肯罢休,若是兴兵来争斗,曹操坐把鱼利收,我扭转回身奏太后,将计就计结鸾俦”更是脍炙人口。

  我更喜欢甘露寺这段,其原因是因为“西皮流水”,听来韵律和就走都很好,更符合我这个不懂京剧的人。实际上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另外,“京剧”也是一个网络用词,意思同“惊惧”。

  这段只是京剧《龙凤呈祥》中的一折,为马派的经典剧目之一。本出戏的高潮部分在于乔玄的大段唱功,已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的演出堪称经典,至今尚无人超越。

  这一折我听的不光是马连良,也听了于魁智、言兴朋、赵建忠、关证明等名家的这段。也是各有千秋,一人一个唱法,没有可比性。比如言兴朋的这段,把个别词完善也好修改也好多少和以前版本不同,而且有些字的发音更像现代词。加上自身的嗓音“清秀”,味道确实不一样。再比如赵建忠,他的声音高亢、通透。有些唱段稍微段开,多了一些旋律的展示。于魁智的听起来更像马连良,行云流水般的唱法。关证明上来一句“劝千岁少字休出口”用掉了27秒,给我的感觉好像“歌剧”的感觉,

  加之这段阴阳顿挫,低音到高音错落,段落与段落断的节奏,也很耐人寻味。

  京剧观后感 篇17

  5.31我们来到了中华大剧院,在那里我们观赏到了三部京剧。分别是《天女散花》《卖水》《闹龙宫》。这三部京剧可谓各有各的特点。

  《天女散花》这部戏开始放了很多的云雾,让我们如同在天上一般。接着一位仙女出场,看她的穿着行当应为青衣,穿着十分漂亮。然后,她开始唱起来,唱戏人的声音十分尖,有着一副好嗓子,让我们台下的人不由得惊讶,连声喝彩起来。接着,仙女做出了漂亮的动作,神态也是活灵活现,再加上表演者的好嗓子,一起呈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如同深入其境,被这出戏剧深深地吸引着。最后,这出戏快完了,表演者以一个舞蹈动作谢幕。场下连连鼓掌,都被这部戏深深地吸引着。

  正当我还沉浸在上一部戏中,下一部戏《卖水》又开始了。一位小丫鬟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她的行当是花旦,虽然她的穿着不算特别华丽,样子却显得很机灵。她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起因:原来一位小姐的丈夫被人诬陷,小姐因见不到丈夫十分忧愁,小丫鬟小姐的丈夫在卖水,希望小姐能和卖水人见面。这是,小姐出场了,她的行当是青衣。丫鬟希望为小姐解愁,又想让小姐见到卖水人,于是就让小姐去出门散步。却看到卖水人还没有来,只好为小姐报花名。她开始唱了起来,表演的活灵活现,唱的也是十分动听。让观众与戏似乎融为了一体。最后有以一个情节谢幕。又引来观众一声声喝彩。

  下一部戏可谓精彩,是《闹龙宫》,孙悟空上场,正和牛魔王结拜兄弟。需要一件兵器,便去东海龙宫去借,前几件兵器都不趁手,拿走了东海的定海神针。龙王舍不得,两边开始了争斗。其中武打场面十分精彩,演员表演了各个武打动作,杂技手法,翻跟头等动作呈现在我们面前,一个个精彩的京剧动作,让我们目不暇接,还有那武打动作真让人惊心动魄。让我们大饱眼福。

  看完这三部剧,我想对大家说,京剧可是我国的国粹,京剧的戏剧情节是安和的,在平和清楚的叙事过程中展现优美,它不用紧张、激烈、刺激的剧情吸引观众;京剧的音乐伴奏是安稳的,在悠悠京胡伴奏下,给人一种天衣无缝的安稳感觉;京剧的表演风格是安详的,既不过分高亢激昂,也不刻意一唱三叹,从不强调暴力和血腥。京剧在发展,在创新,在与时俱进,并没有安于现状,安常处顺;京剧在不断进步,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都融入在一起,才能安坐戏剧舞台“国粹”的王座安然不动!所以我们应该支持京剧,支持我国的国粹,用心去欣赏京剧,用心去感受京剧别有的韵味

  京剧观后感 篇18

  春节的时候去长安大戏院观看了迟小秋的《锁麟囊》,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用心潮澎湃,激动不已来形容实在不足为过。

  在电视上,手机上看过听过无数遍《锁麟囊》,对这个故事十分熟悉,对迟小秋的唱腔也非常喜欢,但是从没有现场看过,所以决定去看一次。

  大年初二的晚上,寒风刺骨,可是长安大戏院里缺流动着一股热情,7点30开演,可人们5点多就陆陆续续的到了,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三一群两一伙的说笑着,谈论着,当你走过,都在说着今晚的演出,好多人都在戏院进门处的显示屏前照相留念,显示屏上正滚动播放着近期的京剧演出安排。接着戏院工作人员给人们发放今天的演员表。

  7点整,剧场门开放,我随着人流进去,舞台上挂着深红色的帷幕。舞台下方是四排茶座,供尊贵客人享用,其实这也是保留早年听戏的传统。然后是大概13排的阶梯座椅,座椅上当是半圈的二楼。

  我的旁边坐着一位男士,自然的就聊了两句,吴原来他是河北保定农村的。他是专程来北京看这出戏的。他说他要坐车到几十里的高阳县城,然后坐车到保定市,再坐车到北京南站,又从北京南站坐车到达长安大戏院。并且还要订上当天的旅馆,明天再原路返回。你想想这要耗费多少周折,多少钱。我感叹于京剧的魅力之大!我的前排是老少三代,广东人,来北京旅游,想感受一下京剧的魅力。我说:你们这次来看的是最高规格,绝对不虚此行。

  7点30准时开演,我悄悄环视一下剧场,已经座无虚席。当大幕拉开,锣鼓一敲,人们都安静下来。先是熟悉的购买结婚用品,当迟小秋在幕后念白:啊,梅香,鞋样要……,人们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而当迟小秋袅袅娜娜的在梅香搀扶下走到舞台上时,人们更是激动的叫好!春秋亭一折唱的婉转,有力,张驰有度,与琴师沈源配合的珠联璧合,天衣无缝,人们不断由衷的鼓掌叫好。在演到洪水过后薛香菱看到胡婆的时候,迟小秋将被这巨大变故打的一时没转过神来,和意识到现实境况的痛苦于凄凉,以及看到胡婆亲人的不舍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看的我眼含热泪。为卢家公子找球的时候水袖舞的酣畅淋漓,引起观众的热烈叫好。跟卢夫人讲述当年春秋亭避雨三次坐座位时的惶恐和最后又不失大家闺秀的大体表现的细腻充分和到位。

  我是微笑着看完的,到精彩的地方有时候拿着手机还要赶紧腾开手鼓掌的。感觉这样美好的艺术不鼓掌实在是一种亵渎!另外其他演员也都表现出色。尤其是两个丑角丫鬟,时不时的来个插科打诨。当薛香菱唱到要把锁麟囊给另一乘花轿时,梅香说:您瞧人家这境界,满满的都是正能量呀!当薛香菱让薛良去问卢家老爷子时,梅香对薛良说:你跟他说吧,你们俩都是唱老生的,有共同语言。惹得观众都笑了。演出结束谢幕的时候,当迟小秋笑容可掬走上舞台的.时候,人们都站起来,大声含着:好!好!迟小秋说:感谢全国各地的戏迷朋友们来观看演出,今天是大年初二,我也非常的卖力气。说到这儿的时候,观众们又热烈叫好!接着迟小秋唱了一段苏三起解。人们才带着满腔的满足走出剧场。

  在我去卫生间的时候,一位等着的老太太还拿着手机看录的视频。我笑着说:再回顾回顾呀?老太太笑了,我说:你说多好听!现在的年轻人就不爱听!好几个人都点头表示同意。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而程派《锁麟囊》更是其中一朵常开不败的娇艳之花。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多处运用对比:薛香菱发大水前后境遇和心态的对比,卢夫人发大水前后贫富的对比,两个傧相嫌贫爱富的类比,春秋亭薛香菱与卢姑娘贫富对比,洪水后两人贫富与地位的巨大差异的对比,还有洪水前后仆人对薛香菱的敬重,和洪水后卢家丫鬟碧玉的轻视揶揄形成对比。如此的严谨,紧凑蕴含着除了教育人行善积德好人有好报这一点外,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比如贫富不会长久不变,为富不能不仁,人生会有无常等等。更不必说戏词洗练生动,唱腔的婉转动听了。

  总之,这次演出给了我满满的艺术享受,让我过足了戏瘾!使我由衷的赞叹:为迟小秋点赞!为程派点赞!为国粹京剧点赞!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点赞!

  京剧观后感 篇19

  按照市纪委安排部署,1月11日下午,广阳区纪委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在明珠影院观看新编大型反腐题材现代京剧《脚印》。区四套班子领导同志、全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党员干部群众共10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脚印》以“新中国反贪第一大案”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建国初期贪污犯刘敬山被执行枪决及其生前身后的故事。该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从人性的角度来塑造剧中人物,艺术地再现历史,是一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力作。台下观众被这部京剧的精彩绝伦的唱念做舞、悦耳动听的音乐唱腔、质朴大方的舞美灯光、细腻传神的服装化妆所吸引,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演出结束后,区领导与演员亲切合影留念。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纷纷表示,通过观看现代京剧《脚印》,自己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政警示教育,一定以反面典型为鉴,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清清白白为官,老老实实做人,为广阳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京剧观后感 篇20

  看完动画片《京剧猫》已经有些时日了。难以想象我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会追着一部动画片看,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的看完了《京剧猫》的两部动画片。

  《京剧猫》所阐述的道理,小孩子一般难以理解,这仿佛就是给成年人拍的一部动画片。《京剧猫》我个人感觉它是掺杂了许多优秀动画片的元素而成。比如:《七龙珠》、《数码宝贝》等。

  小时候看过许多的动画片,那个时候还是黑白14寸的电视时代,像《蓝精灵》、《狮子王》、《黑猫警长》、《大力水手》、《猫和老鼠》、《唐老鸭和米老鼠》、《多啦A梦》。

  等到我上技校的时候,又看到了《七龙珠》,一直到我工作之后,才在网吧里把《七龙珠》全部看了一遍,记得好像是500多集,悟空和魔人布欧的最后一站。再之后,断断续续又看了《七龙珠》的后续版本。

  按照常理,一个30多岁的成年人,很难会被一部新的动画片再去吸引。像《数码宝贝》我也只是看到小孩子在看,自己才知道有这么一部动画片,但自己对它没有什么兴趣。

  没想到,无意中打开电视,电视上正播放着《京剧猫》的其中一集,看了不一会儿就把我吸引住了。当时是小青正在给白糖上一堂课,讲述12宗的基本知识。看完这一集,我就对这个动画片产生了兴趣,于是搜出了整部动画片,一口气把第一部看完了。觉得不过瘾,又找到了第二部,一集一集的连着看,直到看完。

  以猫来比喻人,主要讲述了人心的善恶。所谓的混沌,其实就是心中的恶念。黯对12宗宗主的主要控制手法就是打上心灵枷锁。凡是被控制的宗主,其战斗力非常强大,被解救之后,他们的战斗力又平常的很。

  白糖在第一部里,参加了一次分宗试炼,那一集其实就讲述了心对于善恶的选择。最终白糖选择正义,驱除了邪恶,注意仅是驱除,并不能消灭。

  善恶好比阴阳,它们是共生且一体的。每个人都是善念和恶念,不管是佛还是魔,佛善念强大,但也有恶念,只是被控制的很好,或者说伪装的很好;魔将恶念释放到了极致,但心中依然有善念,只是隐藏到了极深处。

  善与恶即相互对立,又共生一体。就好比手心和手背,光明与黑暗。为什么“善”显得比较弱呢?因为善的展现,往往好像春风化雨,是一种无形的力,让人感觉不到,却以异常的舒服。而恶,则是将力量尽情的渲泄,心狠手辣、无所不用其极,它的感受就是痛苦。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一是二,二亦是一。一是指太极,太极含阴阳两仪,故一是二。二就是指阴和阳,阴阳构成整个的太极,太极是一,故二亦是一。

  《京剧猫》和《七龙珠》在“意”上有些像。它们都是一部修行的故事。炼体、修心。

  小红老鼠“叽哩咕噜”屡次帮助白糖完成修行。有人说小红老鼠是做宗的宗主,还有的说小红老鼠是修,正是因为“悬念”,才吸引人。就像评书一样,每回留个扣子,就能勾住一群爱听书的人。

  在白糖被蜘蛛网粘住时,通过静心,激发韵力,然后使用韵力与其他事物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同时这里还引出了“万物平等”的概念。

  在不断的修炼过程中,星罗班每个人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长。

  在第一部的最后一集,星罗班在手宗与黯的化身进行了直接对抗,白糖发大招打败了黯的化身。

  而第二部,整部都是与念宗的对抗,其间也与判宗进行了战斗,这是为下一部留下了引子。傀儡师作为第二部的终极大BOSS,展现了强大的实力,同时在第二部,星罗班的师父唐明也战死,估计让不少小观众为之难过了许久吧。

  直到第二部结束,许多谜团也未能解开。

  修到底去了哪里?

  小红老鼠“叽哩咕噜”到底是谁?

  白糖和黯的关系?

  只要有信念,就一定会成为强者——修!

  看完《京剧猫》的两部动画片,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动漫。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非常精彩,又不失其内含。里面的一些话是那样的发人深省,既像心灵鸡汤,又道出了真理。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动画片。这是一部教人向上的动画片。

  京剧观后感 篇21

  "题目中的小白真的是什么都不懂那种意思,不是我的名字。所以就当做一个纯外行的观后感好了。然后我这两天只睡了三四个小时,而且一直在奔波,所以看到最后很犯困不确定是戏本身的原因还是我该到困的时候了。

  一开始指挥来了,大家还鼓掌,北京观众好有礼貌,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懂得西洋乐礼仪。开场是民族交响乐,结束时京剧的打击乐进来了,正式进入京剧。

  袁慧琴老师一上来嗓子有点沙,后来好了,他们这一场讲的是柳娘即将结婚,还没和玉郎拜完堂,胡人就杀来了,柳娘不知所踪,玉郎与匪徒打斗被毁容,柳娘父亲被杀死的事情,词还挺好的,每一场之间的交响乐用的是个很有记忆点的旋律,这不会用微博写谱子我就不写了,总之是大明宫词范儿的。

  第二场于魁智老师上来,声音和电视里听到的很不一样,十分沉,还有点哑,不过后来我认为这是现场音响的关系,因为这些演员声音普遍都和电视上听到的不一样。这一段的中心思想是唐太宗认为北荒之乱是“因利而聚,因利而散”,这个利就是谋生之需,所以要疏通,同时对于该打的坚决打(就是这么辩证)。

  下一场就是边疆的胡市,玉郎和柳娘母亲去做生意,偶遇流落在胡地的柳娘的事情,在胡市上他商贩们还唱歌,但居然不是西域风情的歌,而是西北民歌那感觉的!不过接着就有了突厥风格的歌舞。柳娘母亲突然看到一个商贩的帮手很像柳娘,就让玉郎去问,这时候柳娘出来唱了一个“耳边厢猛听得乡音回响”,前几个字里有个滑音(忘了是哪个字)好听极了,下滑了6度,但是整体来讲这段唱虚了,声音很怪,有几个地方好像底气不足,还有几个字练本嗓音都出来了,这块胜素老师有点小生倾向(因为她本来就女扮男装),这段的旋律挺像样板戏的。然后柳娘玉郎相认的一段非常好听,非常!

  丑角在整个戏里点缀地挺好的,恰到好处,不闷也不过,接着杨赤(北荒)就出来了,因为现场音效的关系,活活把一个花脸打造成了纯正的美声男中音。北荒认为,唐太宗一方骄兵必败,同时唐朝也派认去诱使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奢靡不堪,所以北荒决定发兵,不出所料被捉了,这期间是一大段非常精彩的武戏。

  一直到这里都是规规矩矩,给人一种把西洋乐队删了说不定还是个挺不错的传统戏的感觉。接下来就开始新编戏路线了。

  被捉后北荒被带至唐王那里,北荒首先认为唐王跟自己想必只是大可汗,后来一步步变成强可汗。这时出来了一批北荒老子民,唱“天苍苍野茫茫,苍苍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这个旋律就是典型的新编戏旋律,谁知哪来的,类似《钦差林则徐》里那个“老夫妻排排坐吃果果”那地方的旋律风格,北荒说哪里来的乡音,实际上根本不是西域风格,连内蒙风格都不是。所以我一直很困惑,北荒到底是蒙还是疆,他叫可汗应该是蒙,但胡市明显是疆的风格,丝绸之路也是疆的,和北荒啥关系(也许有,但我历史不好,这块是真不了解,一直的印象是丝绸之路是突厥一系的)。这一段话剧味十足,跟屈原那个戏似的,接着唐王一句白话文“不但赢得了战争,更赢得了人心”开启了说教段落。此时北荒已经开始觉得唐王不仅是强可汗,还是天可汗。

  接下来是反二黄。旁边老奶奶睡着了。

  北荒一心求死,唐王给了北荒一个回头之船,这个船驶向丝绸之路,然后北荒还是一心求死,他们往复推让了太多次,从这开始我困了,北荒你到底死还是不死啊怎么这么墨迹,建议推让次数可以减少一到两次。

  然后北荒终于决定不死,帮唐王重建丝绸之路,接下来就是民族大团结,各路人马都上来跳舞了,还有个耍叉的,很高级。其中有一群人跳的是藏舞,丝绸之路和藏的关系我照样不了解。接下来是敦煌舞。

  然后柳娘和她母亲又上来了,这一段胜素老师放了大招,也许是想弥补前面的不足,梅派味十足。母女俩说看啊在皇上的治理下生活多么好!其实我觉得到这就差不多想想办法结束就好了,但是还有很多主旋律官话没有讲,所以后面还有一大段各国使者参拜唐太宗的情节。他们唱的也不是西域旋律,而是山歌!!!其中感觉有个使臣真的是外国人,金色头发那个,不仅长得一副外国脸,练举手投足都是西方莎士比亚剧的感觉。

  唐太宗这一大段词都是党话。

  此时后面老大爷在打呼噜。

  唐太宗送给各国的国礼有三种,一是青铜明镜,二是丝绸缎锦,三是农桑籽种,并分别阐述了各自的意义。

  然后就结束了。

  总体来说中场休息之前给我的是惊喜,但之后就有点拖沓和主旋律爆棚(没办法,现在流行剧本必须这样),另外在念白的时候西洋衬乐可以拿掉一些,效果说不定会很好。主旋律的话可以编的更传统化一些,因为现在虽然大部分词挺好的,有些词还是偏,且党。

  后续肯定还会改的,肯定还会改更好的。

  京剧观后感 篇22

  《三娘教子》是秦腔大戏《双官诰》中的一折,尽管本戏现在很少演出,而这一折却久演不衰。

  这真是一折好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素大气。其明显的教化作用,也使该戏深入人心。每每演出时,台上台下能够广泛共鸣,效果极佳。在农村的葬礼中,这也是常演剧目,尤其是那些母亲已丧的人,在灵堂前听着这戏,不由得想起母亲的种种艰辛和关爱,不禁悲从中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这出戏唱起时,心里在牵挂着,缅怀着母亲。

  不过,这个戏,用来教育成人则可,如果用来教育儿童,则有可能事与愿违。《三娘教子》难以作为家教的样板,却可以作为家教的一个借鉴,从中可以看出家教的禁忌。

  首先,家教应对症下药,忌药不投症。那天,薛乙哥从学校回来是因为心里有事:“薛乙哥在南学我懒把书念,怀儿内抱圣贤转回家园。在学校众同学都揭我短,说我是无亲娘难解难参。此一去我回家和娘争辩,谁的是谁的非细问一番。”而三娘并不知道孩子心里想的什么,只是让孩子背书,孩子背不过书,母亲开始责怪,从而引发更大的冲突。要教育孩子,必须先了解孩子的心理。

  其次,家教应循循善诱,忌怒气冲天。当薛乙哥背书不过,三娘打字方出口,孩子说了,要打打你亲生的。这时,三娘控制不住了:“小奴才一言问住我,结舌闭口王春娥。从今不把子来教,春娥免把心来操。若要此事甘休罢,娃娃呀,从今后咱这日子过不成了。讲着讲着恶气翻,那有心情教儿男。任儿成龙飞上天,任儿变虎虎归山。从今后不把奴才管,成龙变虎任儿玩。”在这里,三娘越说越气,竟然说出这样的负气的话来。这样的教育方法是很危险的。从剧中也可看出,三娘讲这些话的结果是,孩子说我也成不了龙上不了天,管它呢,我玩儿去了。怒气冲天的时候,最好不要教育孩子。

  第三,家教要切合实际,忌把孩子与人相比。剧中有这么的唱词:“谁知你贪玩耍不把功用,有几辈古人讲儿听。黄香檀枕把亲奉,王祥求鱼卧寒冰。商洛儿连把三元中,甘罗十二为宰卿。你奴才将近十岁整,还只顾贪玩不用功。”虽然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象这样不切实际的相比是不足取的。生活中,常见一些人教训孩子,喜欢说你看那谁谁谁怎么样怎么样,而这样比的结果往往是引起孩子极大的反感。

  第四,教育孩子应就事论事,忌陈芝麻烂枣子说个没完没了。比如,我为了你如何如何,为了你如何如何,往往使孩子厌烦。

  《三娘教子》这折戏本身也印证了这些。三娘打呢,还没打,打字刚出口,孩子就蹦了;三娘骂呢,孩子不耐烦了;三娘负气呢,孩子自顾自的玩耍他的了。戏里教子成功,还在于以情感人。

  成功的塑造三娘这一形象的名家不少,且各具风采。王玉琴、张惠侠、郭明霞久负盛名,都有很高的造诣,是演三娘的当之无愧的大家。而萧若兰的三娘在唱腔处理上,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确有另一种高明在。

  京剧观后感 篇23

  京剧《三岔口》看后的感受

  虽然我记不清了,但我会告诉你最好的。一个穿黄色衣服的男人看起来像一个高级官员,在一家旅馆里和一个店主的妻子的丈夫打架。原因是店主妻子的丈夫认为那个穿黄色衣服的男人是为了杀死那个留着大胡子的穿黑色衣服的男人,所以他们打了起来。

  在一个不透明的夜晚,店主丈夫的妻子来到那个穿黄色衣服的男人的房间,试图杀死他,但是开门和关门的声音太大了,男人听不见,所以他们觉得自己好像是瞎了一样。他们找到了,但是找不到。........

  我认为这是最有趣的一点。最后,店主的妻子拿起蜡烛看是谁。

  看完京剧《三岔口》后,我觉得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必须三思而后行,在做决定之前要看清楚。

  京剧观后感 篇24

  今天馆主宝宝下班后,匆匆赶赴蟾蟾观看期待已久的《裘盛戎》,该戏是北京京剧院出品的原创京剧,也算是一部现代戏了。"现代戏"这三个字,含义暧昧,有种触发微笑的魔力。然而馆主早在七月就入了票,对这部戏还是充满期待,原因有二。第一,心愿未了。记得去年7月份有一个纪念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专辑套装光盘的众筹项目,小伙伴们慷慨助力,后还是黄了,怨念至今。第二,工作原因。为了熟悉业务,近日馆主把目光更多地投在了现代戏的历史沿革与表现手法上。传统戏要看,现代戏也要看,里面有一层从"由古知今"到"由今知古"的意思。今天看了原创京剧《裘盛戎》,散戏后竟有一丝快意,戏票没白买,时间没白花,这是一部好戏!(当然了,有些方面,挑剔的馆主依然没有过瘾,但是作为宽容的现代戏曲观众,有一两点闪光点宝宝就很满意了!)

  一、剧情好

  该戏时间跨度自196年至1970年,这7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是裘盛戎先生艺术生涯的最后片段,也是近代史中"革"愈演愈烈的阶段。全剧围绕参演现代京剧《杜鹃》,展现了裘盛戎从主演《杜鹃》好评如潮→奉命停演《杜鹃》→喜闻重排《杜鹃》→得知扮演角→彻底劝回没戏唱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从中揭示裘盛戎先生在人生最后时光的心路历程,并带出了他身边的人际状态。在那个时代的映衬下,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师徒之情、观众之情、夫妻之情以及朋友之情显得格外真挚可贵,令人动容。

  这种专注于表现一人一事的剧本,经创作团队的深挖细抠,使得剧中人物情感得以细腻展现,立意自然深刻,戏就出了。

  二、表现手法好

  1、传统戏与现代戏的有序穿插

  全剧并不是清一色的现代戏调调,而是根据剧情逻辑,适度地将传统戏安插其中,使得整出戏情绪饱满,错落有致,构思巧妙。这种戏里戏外的表现方式值得借鉴。

  全戏以《盗马》中窦尔敦粉墨形象开场,后随着剧情发展,角儿走下舞台回归现实,台上的演员以现代服装演绎那个时代。在表现那个特定时代戏曲特征时,安插脍炙人口的《杜鹃》"大火熊熊照亮了天"、《海港》、《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等经典唱段,台下的观众亦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与戏中人物一起沉浸剧情,酣畅淋漓。在抒发主角裘盛戎或悲愤或无奈时,安插《草桥关》、《铫期》等唱段,巧妙地用京剧传统戏中的经典唱段表现人物情感,使得台上台下情绪饱满,效果卓越。

  2、虚实结合

  戏中有一处我非常欣赏,就是包公与裘盛戎对话的那段,真可谓匠心独运!

  舞台上包公在左,裘盛戎居右,他们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将裘盛戎心中无处诉说的不平之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对话意义深刻,值得回味。

  包公听完裘盛戎的怨愤诉说后,对他说你一无妻离子散,二无生离死别,这只不过是些些小事罢了。这举重若轻的"些些小事",道出了包含智慧的人生真谛,展现了贯穿古今的宏大格局。人生在世,纵有不平,那又如何?自认为遭受的大苦大难,是经不起比较的,这就是人生。

  台上的两个人物,一古一今,这是一场跨时空的古今对话。一虚一实,这也是一场戏里的角色与现实中的演员的对话。一此一彼,这更是一场直面心灵的独白。戏看到这里,已经分不清谁是包公,谁是裘盛戎,谁是演员,谁是观众了。

  三、题材大胆

  反映革的艺作品很多,但选取那个时代为背景的戏曲作品很少,更何况这是一出现代戏!这个方面我不能多写的,但这确实是一处振奋人心的地方,值得记录!

  四、题材好,观众喜欢

  1、老戏迷喜欢。

  一这是一出实惠的戏。正如前所及,剧种安插若干传统戏经典唱段,使得台下的观众随着剧情,回味属于他们自己的个人观剧史,观剧体验别致。往实际点讲,就是赚了,突然能出乎意料地听到那么多唱段,对了!二,该戏题材是表现戏曲演员个人经历的,对老戏迷说,故事本身就颇具吸引力。

  2、新戏迷也喜欢。

  这个故事除了将裘盛戎外,更具有一个普世意义,即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人如何面对生不逢时的人生际遇。正如国父所言,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即便是那些略带光环身居要位的人,亦有顶在头上的烦恼和压力。更何况生活中绝大数人都在跑龙套,胸中再有锦绣韬略,奈何人微言轻,徒有一腔不平又如何?我想,这种痛苦必然是每个有识之士深刻体会的。遇到不平之事,心中块垒难消,何以解忧?支柱何处?裘盛戎的生活中有爱徒、妻子、戏迷以及知音的支持和陪伴,这些都是足以珍视且值得为之努力生活的精神支撑。那我们的生活中呢?

  以自身体验为例,窃以为父母的爱,知己的理解和支持,以及为自己所热爱的事物每日的付出和积累足以抵抗岁月的严寒,即使感到周遭的一切都与我渐离,不是还有生活在其他时空下的同类人陪着自己吗?不是还有自己陪着自己吗?

  该剧虽以裘盛戎的郁郁而终为结局,但通过其曲折人生中那些聊以欣慰瞬间展现,亦为生活中饱受挫折的现代人开出了一剂良方。

  五、一些好玩的零碎

  1、剧中多次提到宁夏京剧院的《杜鹃》,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好玩!

  2、《裘盛戎》是现代戏,剧中的《杜鹃》也是现代戏,以现代戏演现代戏,本身就好玩!这亦表明,这是一次现代戏历史上的全新尝试!有趣!

  、剧中裘盛戎亦道出了现代戏无水袖等,看家本领亮不出的困境,哈哈哈!

  这有点后现代的黑色幽默,现代戏就应该这样嘛!哈哈哈!

  反正,这部戏实属现代戏作品中大胆而不错的尝试!给了宝宝很多启发!感谢它!

  京剧观后感 篇25

  前几天有幸能够到现场观看著名经典京剧《秦香莲》,看完之后久久不能忘怀,回来又找到当年张君秋和裘盛戎先生合作的版本细细品位,实觉是视听盛宴,感触良多,特别是剧中秦香莲和包拯的表演,更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在剧中扮演秦香莲的正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京剧大家张君秋先生。张君秋先生是北京人,幼从李凌枫学戏,后拜尚小云、梅兰芳为师。他学习前人不拘形似,追求神似。他的唱腔,兼容梅、尚、程、荀之腔,结合自己嗓音明亮、甜润、高中低音运用自如的优越条件,另辟蹊径。经过他的润色修饰,其唱腔有一种刚健清新的美感,形成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张君秋先生在《秦香莲》剧中,扮相靓丽端庄,那一举一动飘洒自如,所有的步法动作都拿捏的十分精准,那飘逸的水袖,那轻巧的身影,都让人陶醉;而那到位的一颦一笑也毫不费力就牵动了我的心,当陈世美离开父母妻儿进京应试时,那一脸的牵挂与茫然,当毅然独自一人携儿女进京寻夫时,那一脸的坚毅与憔悴,当硬闯驸马府却遭到丈夫无情的遭逐时,那一脸的悲伤与绝望,当在包拯屈服于国太时,那一脸的决绝与愤怒,都表现得相当精到,仿佛真的化作了那剧中的女子,真的经历了那般被抛弃的悲痛,真的有那样的情感;最动人的却还是数那完美的唱腔,是在为陈世美送行是的丝丝叮嘱,叮嘱他即使得了荣华富贵也莫忘糟糠,是在被那绝情之人伤害时的凄凄啼哭,啼哭他那狠心的人有了富贵忘了妻儿,是在驸马府中那段湖广音的诉说,述说自己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心碎,是在包拯公堂上咄咄逼人的控诉,控诉他官官相护世道不平,一丝一语声声入耳,莫不让人随之黯然神伤,随之怒火中烧,怪不得世人有道张君秋先生的唱腔曲调细腻婉转,情意浓,嗓音脆亮甜润、音域宽阔、行腔婉啭动听、张弛有度,音色柔和甜润,韵味足,着重细微入手。

  另一位让我记忆犹新的演员是剧中包拯的扮演者,著名净角演员裘盛戎先生。裘盛戎先生的父亲裘桂仙也是著名的花脸演员,裘盛戎从小随父亲学艺,后又入科班,他嗓音既有高昂,激越的一面,又有迂迥委婉的一面,刚柔并济。他是铜锤和架子花脸两门抱,以铜锤为主。他能结合自己的嗓音特点,从表现人物出发,在词义、字声和韵味方面下功夫,塑造不同人物的艺术形象,都有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裘盛戎的唱腔主要特点是“以情带声,以韵取胜。”在他之前京剧花脸的唱腔,主要是讲究声音洪亮,就是所谓“实大声宏”。这种唱法,具有豪迈、朴素的特点唱腔见棱见角,古朴平直。是以声为主、韵味居次的一种唱法。而包拯那京剧中代表着性格刚直、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人物的黑脸也让我眼前一亮。我也确信裘盛戎先生表现出了包拯的浩然正气,那对陈世美严厉的措辞,是对秦香莲的遭遇从内心中感到同情,那一声令下,便不顾一切的把身为驸马的陈世美五花大绑,虽然在国太的性命相逼下,也曾表现出犹豫和不知所措,却也在秦香莲的一番话下幡然悔悟,宁可不要那头上的乌纱,也要保住世间的公正,还秦香莲一个公道。那雄浑豪放的唱风和韵味醇厚、含蓄细腻的风格,都一次次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心中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也难怪有“无净不学裘”一说,他创造的唱腔继承了净角传统唱腔,又融合了老生、青衣唱腔中低迥婉转的抒情特色,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能博采众长,经过不断钻研,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裘派”唱腔,把花脸唱腔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剧终了,陈世美得到了抛妻弃子应有的惩罚,香莲的遭遇的不公也得到了平反,却还是人们心目中的悲剧······

  这样美好的剧目不应该消失,我们的国粹不应该衰败,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应该自觉去发现她的美丽,去积极欣赏她发扬她。我坚信!京剧是一朵用开不败的花,会一直延续下去,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秦香莲》不会落幕,京剧不会落幕!

  京剧观后感 篇26

  作为一名青年观众,有幸在梅兰芳大剧院观看了一场精彩的京剧《白蛇传》。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剧场里欣赏京剧这门国粹艺术,深受震撼颇有感触,因此不禁想一畅胸怀,谈谈自己的观剧感想和一点体会。

  一、此场演出亮点纷呈

  1、演员在戏台上的表演十分投入,声情并茂入戏很深,感染力很强,给观众很强烈的带入感,让在场的观众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具体表现在演出中有些对白是演员的临场发挥,根据剧情的需要自然而然的说出,虽然和字幕有些出入但是这种临场发挥的效果让人十分满意。

  2、演出中演员的肢体语言十分到位,一些场景在没有道具的情况下体现的惟妙惟肖,很是生动形象,让在场的观众赞叹不已。具体表现在许仙与白素贞小青在西湖首次相遇遇到大雨一起乘船的桥段,虽然没有船这个道具但是演员通过肢体语言很好的表现了上船、乘船、下船时的情景,演的十分到位,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在许仙逃出金山寺与白素贞小青相见的桥段中,肢体语言表现的也十分到位,许仙的悔不当初、白素贞对许仙的又怨又恨又不舍、小青对许仙的愤怒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尤其当许仙给白素贞下跪白素贞扶他起来的桥段,两人相对互相抽泣的情景表现的更是生动,让人印象深刻。

  3、戏中对白设计贴近大众,很“接地气”,不会让人觉得太文绉绉而拒人千里,虽然演的是古装戏但是没有距离感,让观众容易欣赏。并且尤为难得的是对于尺度的把握又没有过于现代,毕竟这是古装戏要符合当时的时代和文化背景,分寸拿捏确实是恰到好处。

  4、演出服装设计精美华丽,每一章演员出场的服装都有所不同,带给观众新鲜感的同时赋予美的享受。同时演出道具设计精美巧妙,配合服装相得益彰。并且在武戏的章节对道具的使用也很恰到好处,当然这也是和演员的演出功底密不可分,例如在白素贞在金山寺与神将对打的武戏中,两人手握红缨枪攻守互换的桥段,两人手中长枪相互击打的声音铿锵有力,这种兵器相互击打的声音真实且富有临场感,让观众觉得演员们是在真刀真枪的对打而不是单纯的演戏做做样子,这让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心潮澎湃。

  二、几点个人拙见

  1、舞台布景略显陈旧,和演员服装道具相比有些差距,如能加以改善则显得更加协调统一。

  2、提字器在演出的过程中有些情况下字幕跟不上演员的戏词和对白,等字幕出现时演员已经在唱下一句戏词,让观众有些跟不上演员演唱的节奏。

  3、在观众视角舞台右侧负责现场奏乐的区域,戏台大幕收起时偶尔会碰到舞台右侧的演奏人员,需要演奏人员手动协助收起大幕,是否会影响演奏人员的演奏。

  4、在武戏的一些细节中,在白素贞盗仙草的桥段,白素贞与鹿童交手时,鹿童不敌白素贞,手中兵器被白素贞击落,此时白素贞用脚两次才把兵器勾起还给鹿童,不禁让观众莞尔。

  《白蛇传》的演出精彩纷呈,观众的掌声、叫好声贯穿整场演出,这是对演员们精彩表演最充分的肯定,体现了观众对这次《白蛇传》复排重现首场演出的高度认可。演出结束后我遇到了这样的一幕,一位家长带着小女儿正要往外走,在下楼梯的时候小女孩的爸爸问他女儿:“这场《白蛇传》好不好看呀?”小女孩大声的回答道“好看!”爸爸又问:“以后想不想再来看京剧呀?”“嗯,想!”听到这儿我会心的笑了,同时也倍感欣慰,这场演出不仅仅是精彩的表演,更是一种影响和传承。演出中青年演员把从老一辈京剧艺术家身上学到的技艺与精髓通过戏台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从他们的身上仿佛可以看到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当年的风采,在继承经典的同时让传统京剧艺术的精髓在他们身上又焕发出新的光芒。与此同时,他们的精彩演出也深深的影响了在场的每一个青年人和祖国的下一代,在他们的心灵里种下了京剧的种子,待到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京剧文化又将枝繁叶茂代代相传。这场精彩的演出让人印象深刻,国粹京剧的魅力正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京剧的魅力正是在这种影响和传承中不断发扬光大。

  在此对付佳、张兵等演员精彩的演出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为观众呈现出一场精彩绝伦的京剧《白蛇传》。同时表达对杜近芳、叶少兰这两位艺术指导老师的感谢,感谢你们为京剧《白蛇传》复排重现做出的不懈努力,在此向两位京剧艺术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京剧观后感 篇27

  由京剧程派艺术第三代传人、著名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女士主演的京剧电影《白蛇传》的视频播放,接受了一次为时两个多钟头的传统文化熏陶,并被演员精湛的表演和精美的京剧艺术形式所深深吸引与打动。这是一部有传承、有创新的作品。

  《白蛇传》的故事在我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它与“牛郎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广为流传。“白蛇传”故事的影响力之所以较大,还与现代文化巨匠——鲁迅先生有关,他曾在1924年发表过一篇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给予故事中的主人公白娘子白素贞(受压迫者代表)极大的同情,同时也对施以佛法将其压在雷峰塔下的法海和尚(压迫者代表)表示了厌恶与谴责,并以雷峰塔的倒掉寓意被压迫者终将获得解放,文章还借法海最终被禁锢于螃蟹腹中的故事,得出压迫者绝无好下场的结论,给这段民间传说赋予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新含义,并蕴含着对美好社会及生活的向往。

  这部京剧电影《白蛇传》,是根据剧作家田汉先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词作者)创作的,有关这一题材的第二个剧本展开剧情的:包括借伞相识、婚后惊变、盗草救夫、索夫水斗(水漫金山)、断桥再聚、合钵痛别、塔倒团圆等桥段,配以表演者感情丰富、细腻的唱段和情真意切的动作(身段)表情,加上优美的舞台美术设计烘托,能够引观者入戏,与剧中人物同喜同悲。

  可能是上了岁数,比较容易动感情的原因,在观看过程中自己情绪几度有所起浮,即为许仙的懦弱和抵制蛊惑能力不足而遗憾;更为白素贞的忠贞不渝和奋不顾身而感动;也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小青而感到痛快……特别是白素贞即将入钵,与许仙和幼儿告别前的那一大段唱,表达了亲人之间生离死别的难舍情怀,真的是催人泪下,让人难以自制。好在电影结尾出现了“雷峰塔轰然倒塌,白娘子重现人间,她与许仙和小青在西湖边断桥处再度重逢”的画面,为这一悲剧性的故事增添了一丝暖意,不仅契合了鲁迅先生那篇文章所表达的意愿,也满足了大多数老百姓祈盼家庭团圆的念想。原本在田汉创作的第一个剧本《金钵记》中,最后还有“祭塔相会”的桥段。写的是若干年后,许仙与白素贞生下的儿子许仕林长大成人,他前来塔前祭拜母亲,进而感动上苍,让白娘子出塔,母子得以相见……显然,这一情节,远没有现在的结尾情节来的紧凑和感人。

  这部京剧电影各方面表现的都很完美。无论是情景切换、人物表情及动作的细节演示,还是环境渲染等环节,电影镜头的运用十分贴切和到位,把京剧表演艺术的精髓演绎的细致入微,让观众看到了与剧场舞台演出时的不同效果。同时,也放大了电影艺术与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差异性,比如同样是白素贞入钵前与亲人悲痛离别的那场戏,舞台表演讲究的是唱工和做功,必须严格按照戏剧程式化要求,做到一板一眼,唱腔和动作到位即可,而电影则要求演员的表情,特别是面部细微变化也要能够按照剧情变化体现出来,特别是当一些特写镜头运用时,演员要倍加注意。

  有些遗憾的是,在电影里看到,当白娘子悲痛欲绝地与丈夫和幼儿告白,此时出现许仙面部的一个特写镜头竟显得有些木讷、平淡,没能表现出即将失去自己妻子的那种痛彻心肺的悲伤感觉(在舞台表演时或许观众看不清),这可能是受戏曲程式化所限,扮演者不得随意改变而为之吧。从电影镜头里看,确实让人觉得此时的许仙有些游离在现场那种悲悯的氛围之外,没有体现出呼应、烘托的表演效果。

  瑕不掩瑜。不管怎样讲,这部京剧电影拍的还是十分成功,尤其是它用镜头全方位记录了“白蛇传”这一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也使得京剧艺术得以更加普及与传播,值得赞扬与肯定。

  京剧观后感 篇28

  近两年京剧舞台推出一批新作,也涌现出一批新的演职员,大有一片繁荣景象。昨晚在电视上看了一场江苏京剧院演的新编历史剧《花蕊》,这里谈几点感受。

  这出戏演的是北宋年间西蜀国王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在亡国之后随孟昶来汴京归降,被赵匡胤、赵光义看上了。这兄弟俩用药酒毒死孟昶,老大哥赵匡胤先下手为强,占了花蕊夫人。弟弟赵光义心生妒忌,恨哥哥既坐江山又占美人,一再向花蕊夫人表达爱情,试图杀兄霸嫂。花蕊夫人既在内心恋着原来的丈夫孟昶,又竭力护着赵光义的不轨行为,还安心于享受着年过半百的赵匡胤父兼兄式的慈爱。据导演介绍,这就“演绎了一场爱与死的故事。”

【京剧观后感】相关文章:

京剧观后感01-20

京剧锁麟囊观后感08-23

京剧观后感范文08-23

京剧观后感作文04-05

京剧观后感_600字09-22

京剧观后感(精选10篇)12-07

现代京剧脚印观后感05-19

廊坊京剧《脚印》观后感05-20

京剧观后感(通用14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