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铁道飞虎》有感

2022-09-19 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铁道飞虎》有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1

  电影《铁道飞虎》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1941年抗日战争期间,枣庄的一群小人物,逮到机会组团打劫日本军列,直到有一天,他们误打误中救了受伤的八路军,接受了他的临终嘱托。不同于以往红色影片高大全的标签,《铁道飞虎》描写的是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性格各异,但都有爱国之心,这使得整部电影人物个性鲜明。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李镇:每个人都有他们在角色上的任务,比如说王凯,他可能主要负责耍酷,他的这个神枪,还有他的一些马上戏,都非常的帅,那么黄子韬本人是学过武术的,所以他在动作戏里面,在这部电影里面也是表现很出色的。像王大陆这个演员,他的喜剧感是很特别的,他的表演和这个场面之间的不协调来产生一个瞬间的喜感。

  《硬汉》系列、《大兵小将》、《警察故事20xx》,细数丁晟导演以往作品,可以称他为名副其实的硬汉导演。动作戏追求真实,对细节的把控也相当专注。《铁道飞虎》从场面、动作到造型、台词,都能看到导演丁晟让经典焕发活力的用心。导演丁晟的最大特点,就是力求真实感。为了突显火车的撞击力,主创用一比四的原建材搭建火车和大桥模型,真撞真炸拍摄而成,在特效泛滥的今天尤为可贵。除了是一部红色影片,《铁道飞虎》也是一部标准的成龙式动作电影。在行驶中火车上拍打戏,难度不言而喻。影片追求真实基础上加入跑酷等动作元素,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李镇:火车电影这样的动作戏,这样的处理方式上,其实以前有很多很多成功的先例了,所以在这个上面如果有创新的话是很难的,那么我们发现这个电影的创新还是有不少的,比如说扒火车的方式,滑梯、竹竿等等

  同样带来新鲜感的还有影片的美术设计,与传统抗战片不同,《铁道飞虎》在服装用色上,抛弃以往的灰布长褂,转而用红、黄、蓝,色彩等亮色。台词的运用也是《铁道飞虎》的一大特色,细品之下简单明了,又透露出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让人印象印象。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李镇:因为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那么它处理成喜剧,加入了一些漫画的特点,可能是照顾到了一些年轻观众的欣赏习惯,在颜色上他蓝、黄、红这三种颜色用的特别多,还有在一些道具的室外上,它可能追求了一种风格化和喜剧感。

  在以往的大银幕上,红色题材影片往往带着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豪言壮语听得多了,不免也会乏味。此次丁晟导演携手成龙聚焦草根人物的大情怀,让红色题材风格化,让动作喜剧个性化,让流行与经典相融,让历史更具撼动人心的力量。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2

  今天,学校给我们放映了一部感人的电影——《铁道飞虎》。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侵略者欺压的中国老百姓在枣庄当搬运工,他们利用铁路上的优势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最终炸断了日本侵略者运输物资的交通要道的故事。

  飞虎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非常勇敢。他们明知道炸桥这项任务有去无回,但他们还是毅然决定参加这项任务,没有一个人退缩。这足以看出他们的勇敢。但是只有勇敢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算是一个莽夫,还要有强烈的士气和周密的计划。这让我想起了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

  当年袁绍有50万大军,而曹操却只有1万士兵,但曹操的士兵却没有消极地对待这场战争,而是以强烈的士气迎战,最终奇迹出现了,曹操打败了他们的敌人,取得了胜利。所以说明了勇气固然重要,但士气才是取胜的关键。要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方军将用消极的态度对待残暴的侵略者,那么怎么可能会有新中国的成立呢?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特点:诙谐、幽默。影片中塑造了一群愚蠢的日本人的形象,例如:在火车出事后,日本军官命令手下切腹自尽,手下掀开白布,出现的不是军刀,而是一把杀猪刀……

  这部电影很感人,深得观众喜爱。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3

  前天,我们去看了由成龙主演的电影《铁道飞虎》。开完以后片中搞笑又感人的情节是我久久不能忘怀的。

  电影中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枣庄的铁路工人利用铁路上的铁路上的优势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最后炸毁日本侵略者运送军需物资的一座重要桥梁的故事。

  我认为电影中“飞虎队”的人非常勇敢。当他们决定的时候,明知这次任务有去无回,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而主角炸桥时,不顾自己的安危将炸药包绑在桥的支柱上。这让我想到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官渡之战。当时袁绍50万大军,曹操仅有1万大军却将袁绍打败了。我想,如果当时曹操的士兵一个个士气低落,态度消极。曹操会赢得这场战争吗?如果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军民士气低下,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

  勇敢固然重要,但如果仅仅只是勇敢,那只是一节莽夫。电影中,“飞虎队”在偷炸药包的时候在绳子上绑了一个类似于轮轴的东西,这样可以防止绳子破损也更加省力。而主演被抓时,电影中的二嫂故意在煎饼里放了药,再利用日本人贪婪的性格,故意说是给主演吃,让日本人吃了下去,导致昏迷,救了他。无数智慧的事件让我想起了三国里的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曹操40万大军周瑜只有3万大军。而诸葛亮却巧用火攻使曹操败走华容道。而春秋时期,鲁国大臣公子季友巧施“以马扮虎”之计使宋军大败……由此可见,智慧是多么重要。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特点:搞笑。平常看抗战片心情都非常沉重。而在这部电影中,导演故意把日本侵略者塑造得非常愚蠢。比如:一个日本士兵在切腹时用了一把杀猪刀……全场充斥着一片笑声。

  这部影片既有明确的主题又很搞笑,深得大家喜爱。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4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伴随着一阵引人发笑的歌声,我们在校观看了《铁道飞虎》这部影片,我感触颇深。

  一群英勇无畏的“土八路”──一支由农民组成的铁道游击队与日军展开了一场让人啼笑不已的周旋与较量,有的同学说这些农民很幽默,的确!他们是幽默的农民,他们更是一群有勇有谋的“中国军人”!

  他们无所畏惧,在敌人的坦克面前,他们有视死如归的气概,“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他们之间的生死情谊。他们劫囚犯、劫火车、抢炸药包,只为能成功炸桥。本以为他们能活着回去,然而总有一个让人恨之入骨的角色──日本大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坚持不懈”的失败,他虽然侥幸地活到了最后,却难逃残败的结局。

  这部电影中,使我久久不能忘却的是那一声轰响,响彻云霄。伴着西边的残霞昏黄,铁轨上的两列火车,不出所料、准确无误地撞在了一起。幸好火车并未跌落下去,而是定格在那,火车上,日本大佐和马原正在激烈争斗。马原奋力将炸药包扔向了那列车厢,进去了!不,不,掉出来了,掉在车厢的下方。轰……马原被日本大佐扔出了火车,“啊!真是天助我也啊!”日本大佐说道。但这一切并没有结束,马原抱着最后一包炸药在桥梁下引身自爆。昏黄的夕阳下,只见一道电光劈裂了长空,他身披彩虹……

  是的,你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你们用生命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英雄赞歌。黑暗终将散去,光明终将来临,西边的太阳终将要落下,而明天将升起东方的朝阳!我敬仰你们,更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在刀光剑影的战争中,有多少英雄志士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今天和平的生活。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生长在21世纪的摇篮中,享有先辈们为我们创造的和平环境和丰富的物质资源,我们不必像马原用生命去夺取胜利,捍卫和平,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我们不忘初心,不怕困难,勇敢顽强,追逐梦想。因为有你们──伟大的英雄先辈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5

  我最早接触成龙,是在《红番区》《飞鹰计划》《A计划》《城市猎人》这些年代久远的片子中,那时候成龙是整个故事绝对的主角,他不仅年轻,能打,还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和女主角谈着恋爱,用一点点桃色作为动作戏的点缀。

  后来成龙进军好莱坞,拍了《尖峰时刻》《神奇的燕尾服》,接触到这些片子的时候,我正在读中学。对那时的我来说,这些片子依然很好看。

  再往后,随着学业越来越忙碌,成龙似乎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等到他再次出现在我的生活里,都是伴随着一些评分不太高的电影,一些花边新闻还有霸王广告的鬼畜视频。

  这些年国内电影行业发展很快,成龙的不再像以前那样出挑,我也从未进到电影院中去看过他的电影。当满世界在呼喊着“我们欠星爷一张电影票”的时候,我偶尔会想:为什么没人说我们欠成龙一张电影票呢?这就是我走进电影院看《铁道飞虎》的原因。

  在影片中,成龙、黄子韬饰演一群“乡巴佬”,组成了一个民间抗日游击队,虽然他们做事没有章法,也没什么明确的目标,只能是小打小闹,却也成功地破坏了日军的一些行动,拖延了日军的侵略脚步。

  直到王大陆饰演的八路军出现,他们才有了一个明确的目的——炸桥。而靠着这么一群连字也不识的乡巴佬,又怎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于是整部影片的第一个高潮来了,王凯饰演的饭店老板在众人危机之时犹如天降神兵,骑着骏马飘然而来,三下两下就化解了危机。

  当然,基于整部影片的搞笑氛围,王凯肯定也是“帅不过三秒”,但不论如何,王凯这个角色在整部电影的剧情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成龙饰演的角色不识字,在发表意见的时候经常会忘掉自己想要说什么,他的相好由年轻貌美的女演员,换成了年老色衰的寡妇,甚至连他引以为傲的功夫,影片中都几乎没有体现。而王凯则仿佛变成了“年轻时候的成龙”,身手矫健,作用关键,虎虎生威,让场下的观众都发出一阵阵尖叫。

  于是成龙在影片中的.作用,更多的变成了一种对众人精神上的指引,变成了一种号召力,一种信赖,一种稳重和踏实。

  影片最后,最核心的一击还是交给成龙来完成了,看着他在墙壁上抓出血手印,一瞬间思绪飘回到很久以前,脑海中出现了成龙英姿飒爽、化解危机的模样,竟然有些感动。

  我是抱着看娱乐片的心态进的电影院,没想到除了笑声,还看到了成龙大哥的另一种可能性。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6

  上周末,在学院礼堂观看了抗战题材影片——《铁道飞虎》,电影全篇基调轻松诙谐,故事的主线在幽默的话语和演员们精湛的演技下逐渐展开,但是观看之后却让我感触良多。

  影片《铁道飞虎》以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为背景,讲述了一支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铁道飞虎队的民间抗日游击队与日军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战略交通线之一——津浦铁路上大批装备精良的日本正规军周旋较量的故事。这支游击队主要由枣庄火车站的几名铁路工人组成,成龙饰演的火车站的搬运工工头马原是队长,带领黄子韬饰演的爱玩剪刀的业余裁缝大海、王凯饰演的性格高冷的面馆老板兼神枪手范川、王大陆饰演的“唯一正规军”兼碰瓷伤兵大国等一群看似普通的年轻人一起与日本正规军斗志斗勇,“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这群“铁道飞虎”们,虽然战斗力不是那么高,但秘密潜入、背后偷袭、装傻充愣之类的江湖功夫还是很娴熟的,总能有惊无险打昏几个日本鬼子,留下画风清奇的涂鸦纹身,并把抢来的物资藏进山洞,他们相互合作,共同进退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躲过了日军的追击。“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们并不懂这样的大道理,但直到有一天,他们误打误撞救了个受伤的八路军,又误打误撞接受了他的临终嘱托,要去炸掉一座日军把守的大桥。或许是为了信守承诺,又或许其实他们早想干点大事却没有勇气而这个伤兵恰巧出现,于是他们恰巧承诺伤兵炸掉大桥,最终开始勇敢抗敌。

  电影最让我有所触动的并不是主角们类似开挂的技能,而是每个小人物都想有一番大作为的精神。“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一个字“干”,让一群普通民工因各种原因一起走上了抗日的道路,扒火车、开大炮,谁说小人物干不了大事情,现在我们就干给你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部影片中成龙大哥将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携王凯、黄子韬、王大陆三大男神群体作战,共同抗击敌人。但成龙大哥风格依旧不变,在枪林弹雨的激情场景里继续穿插幽默搞笑的段子,飞虎队队员拌嘴互黑,嘴炮不断,成龙嫌黄子韬话多让他“少说话”,王凯嫌弃成龙黄子韬“不正规”,黄子韬反呛王凯“太怂”,几个人唇枪舌剑,嘴炮不停,十分搞笑。当面对数量远多于己方的敌人时,几位主角并没有后退、畏惧,而是用团结与智慧迎难而上,在生死的关键抉择中没有犹豫,为了一个承诺,所有人愿意用性命去兑现。情感与忠义在队长马原的身上的到了充分的体现,让女孩炸桥前调下火车,自己甘愿承担所有危险的任务,平日里带着大家一起唱歌,勇敢与幽默在一个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呈现。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就是一群“平凡”而且各有缺点的人,在战争的环境里锻造一段不可能完成的壮举。小人物要有脚踏实地的踏实,但也不缺仰望星空的理想。

  在电影的最后,主角们与反派同时在爆炸中坠入河中,马原范川脸上欣慰的笑与日本军官愤懑的恨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微妙的表情传达的是革命先烈笑看生死的无畏与担当,让作为后辈的我们肃然起敬。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7

  《铁道飞虎》全片最激动人心的台词就是一个字“干”!一群“小人物”无学识但却有胆识,面对日军肆虐毫不畏惧巧施计谋保家卫国。而他们鼓动士气的方式只有最原始的喊口号,“干”、“干票大的”!响彻天空更激荡人心,热血燃烧信念,成功捣毁了日本鬼子的武器物资更炸了关键的运输大桥,炸出无畏气节炸出民族精魂。

  同时也炸出了观众的好口碑,小人物干大事爆笑连连,笑打游击怒炸日军,《铁道飞虎》堪称标准的龙氏动作+喜剧制造,笑点密集笑料过硬令人笑出腹肌抚掌称妙。该片的喜剧动作担当必须是“马原”的扮演者龙叔,但其他角色和演员的表现也同样精彩,尤其是黄子韬扮演的“大海”可谓大惊喜。

  “大海”在片中特别引人关注,他不仅心灵手巧做裁缝,更会弹琴唱歌一身文艺细胞,然而干起大事来却毫不含糊纯爷们力MAX,用现代话说角色是典型的自带光环。对于这样一个角色,黄子韬在表演时显然有想法和态度,演绎角色小裁缝的身份时,扮相上干头净脸报童帽三分贴合,一把剪子玩的666更分分钟传神演绎。最重要的是黄子韬摘掉偶像光环后,潜心的将小角色身上的生活感给调和出来,让角色感觉接地气,完成了安全着陆的第一步。

  黄子韬对角色的解读更透过外在贴切演绎平稳着陆后持续发力,将演技力道源源不断的致力于角色内在的雕刻,比如角色身上那股别样的喜感,被他演的流畅自如有烟火气。“大海”弹琴唱歌是片中的一大笑点,往往成为被欺负和调侃的对象。反观黄子韬在表现喜剧部分时发力准确不偏不倚刚刚好,不浮夸不恶搞以平实不乏生气的表演自然的释放出角色的喜感,并且十分讨喜。其实黄子韬的喜剧表现如此稳定是很难得的,毕竟很多演员初次演喜剧往往会用力过猛过犹不及,常常是自己演的用力观众看得吃力,两头不讨好。

  当然,本人最服气的还是黄子韬的动作戏完成度简直不要太高。片中他一人承包了大量的动作戏,从开篇的组团抢火车物资,到中间的盗取炸药包、营救马原和锐哥,再到最后的火车大战,黄子韬是一路从头到尾动作戏贯穿。

  然而动作戏虽然多的不能再多,可黄子韬对此却完成的步步稳扎稳打。开篇的团队合作,黄子韬动作麻利扎实令人眼前一亮。片中大海作为主力军营救马原和锐哥时,黄子韬作为动作担当身轻如燕穿梭自如,无论是道具还是动作都令人拍手称好。片尾的终极大战,大海大量的动作戏和枪战戏,黄子韬亲力亲为打出风采、战出姿态。

  特别是在火车大战中,大海打不死精神被黄子韬刻画出彩,不怕死不服气杀鬼子,小裁缝大海的大能量,在黄子韬的爆发式表演中不断被体现。犹记得最后大海挣扎的受伤的身体硬撑着单手拿枪射杀日军的眼神和表情,黄子韬演绎的格外动容又精湛。令人感受到中华好儿女的热血与精神,毫无疑问在黄子韬的表演中,大海不仅有形象和特色,更有温度、质感和灵魂。

  说到动作戏,则不得不提龙叔在各个媒体采访场合中不断的高调肯定黄子韬的表现。成龙说他很少夸小鲜肉,但却将赞赏毫无保留的送给黄子韬,只因为他实在够拼够敬业。确实,在拍摄《铁道飞虎》时,黄子韬身染水痘生病,且依旧冒着零下十八度的艰苦条件坚持拍戏,赢得了成龙和全剧组人的称赞。此外黄子韬所有的动作戏都亲自完成不用替身,这份自信绝非来单纯的自他5岁习武,幼年多次取得武术比赛奖项的经历做底气,而是他对于表演的态度和作为演员的素养,用他的话说是:“如果拍打戏,你用替身,那为什么要接呢?你才是演员啊。”一席话说的掷地有声,必须给黄子韬一朵大红花。

  无疑,通过《铁道飞虎》令人重新对黄子韬有了认知和解读,生活中他不仅有很好的个性和心态,在表演中也有自己的素养和态度,而且演技在进步实力有体现,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抑或喜剧都能稳稳驾驭,这才是实力小鲜肉的正确打开方式啊。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8

  为了支持kkw,走进电影院,看了一把成龙的贺岁喜剧片《铁道飞虎》,我看大家讨论得还挺有意思,忍不住,开个账号,凑凑热闹。

  小时候每学期都会组织看电影,大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影片,那时候电视里也会经常播老电影,爷爷、爸爸喜欢看,遥控器也不在自己手里,就跟着看,看过的红色经典黑白老电影没有100,也不会少于80,所以这一pa的三观我是绝对正,如果写出来一篇爱国主义教育观后感不足为奇。

  《铁道飞虎》是用新技术解构翻拍《铁道游击队》,时代和地域背景还是四十年代的山东枣庄,一支“太不正规了”(kkw片中经典台词,请原谅迷妹的思维方式)的民间抗日游击队,智慧勇敢地炸毁了铁路大桥,中断了鬼子的运输线的故事,结局必然是我方胜,要不然过不了审对不对。片中飞虎队每干一票,就留下个“飞虎”的图腾,因为过萌,被日军小BOSS一直误解为“带翅膀的猫”。

  我看有网友在质疑红色题材,战争题材怎么能用戏谑的喜剧来拍――这是不是略八股啊,就算黑白片儿年代,战争片也不全是苦哈哈的吧?我小时候最爱看的老电影是《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这都是小人物大智慧的战争喜剧。彩色的,《举起手来》和《三毛从军记》,也都是相当有想法的战争喜剧。再外放一点,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外国战争喜剧,卓别林的《大》、《铁道飞虎》致敬的《虎口脱险》,都是无人出其右的经典。战争是残酷的,悲壮的,最后往往是付出生命的代价的,而喜剧是欢乐的,兴奋的,令人暂时忘忧的,笑泪参半是情商高手的天平砝码,矫揉造作和沁人心脾只在毫厘。所以喜剧才是艺术作品里最难的,战争喜剧更是难上加难,为了敢想敢拍,要为丁晟和成龙喝彩。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9

  期中考试后,我们看了由成龙主演的电影《铁道飞虎》。看完以后片中搞笑又感人的情节,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电影中主要讲了抗日战争时期,枣庄的铁路工人利用铁路上的优势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最后炸毁日本侵略者运送军需物资的一座重要桥梁的故事。

  我认为电影中“飞虎队”的人非常勇敢。当他们决定的时候,明知这次任务有去无回,却没有一个人退缩,而主人公炸桥时,不顾自己的安危将炸药包绑在桥的支柱上。这次让我想到中国历史上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当时袁绍有50万大局军,曹操仅仅有1万大军,最后却将袁绍打败。我想,如果当时曹操的士兵一个个士气低落,态度消极,曹操会赢这场战争吗?如果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军民士气低落,会有今天的新中国吗?

  还有一段,“飞虎队”在偷炸药包的时候,主人公被抓,影片中的二嫂故意在饭里下药,再利用日本人贪婪的性格,故意说是给主人公吃,让日本人吃了下去i,导致昏迷,救了主人公。由此可见,仅有勇气还不行,还必须具备智慧。

  这部电影告诫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先烈们为了祖国视死如归,我们也应该向先烈们学习,向英雄致敬,长大后为伟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繁荣。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10

  《铁道飞虎》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由铁路工人和平民百姓组成的铁道飞虎队巧妙击败日军的传奇故事。

  该片讲述了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穿过山东境内的津浦铁路成为日军在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战略交通线之一。在津浦铁路枣庄段周边,活跃着一支民间抗日游击队,这支游击队主要由枣庄火车站的几名铁路工人组成,队长叫马原(成龙饰),是火车站的搬运工工头。

  他们白天在日本人占领并管理的火车站干活,晚上出来秘密活动,利用对铁路线的熟悉以及扒火车、开火车的特殊技能,以一支小小的游击队跟大批装备精良的日本正规军周旋较量,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当地老百姓给这支队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头,叫铁道飞虎队。

  《铁道飞虎》拥有战争片的壳,喜剧的核。利用飞驰的火车做背景,又打出了新意。电影中滑梯、雪橇、竹竿几种脑洞大开的上火车,不断刷新对扒火车的既定印象。火车上的所有东西都成为能打的道具,又看到了动作创意,能打能搞笑。

  《铁道飞虎》不同于其他的抗日剧非要打上爱国标签,他们就是小人物,这些小人物,不是说一味地夸他们有多聪明,而是展现出他们也有愚昧,但是他们很搞笑地去干了大事情,整个气氛也比较轻松。

  观《铁道飞虎》有感 篇11

  首先感谢北京影迷会组织的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看见凯凯。这次真的特别幸运,抽中了铁道飞虎首映礼电影票。来到影院迷了会儿路,还好找到了组织,领到票不久,就进入影厅看电影了。

  电影挺好看的。开场的时候,最希望他们快去面馆解锁凯凯。不剧透太多,只说几个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大哥被抓后,大哥的女儿找范老板帮忙,范老板伸出了双手说,你看我的手像拿枪的吗?大哥女儿笃定的说了像。

  这双手真是好看,在大屏幕上看特别能感受到白净纤长的美感。配上范老板的一身旧棉袄,瞬间感受到了导演要的落魄的贵族的感觉。

  然后就是多次预告过的骑马的戏。想过好多次,什么情况下范川会骑着马追火车。原来是在那样千钧一发的时候。配上之前范川不愿加入的烘托,让策马而来这一举动变得非常珍贵。

  凯凯出场十分帅气,一手握缰绳,一手拿着枪,飞奔而来。一枪一个鬼子,救下了飞虎队员。总之,看过的都说帅。就是很帅!能感受到我被帅到词穷的迷妹脸不?

  还有一场两个坦克打架的戏。范川操控坦克打鬼子,这段戏很逗,打法很独特有趣,而且交待了范川加入队伍的动机。范川身份是旧军阀的贴身侍卫,过往的失败,令他沮丧不已。但是心底还有一丝希望之火没有熄灭,最终,被飞虎队一众小人物要干票大的的精神重新燃起。他策马而来,重新踏上了曾经带给他伤痛的战场,和兄弟们一起并肩战斗。主动骑马救队员是范川这一人物的一次成长,而这场坦克对打的戏,则是范川多年沮丧情绪的一次发泄,他终于找到一次抚平内心旧伤的机会。再上战场,必须不留遗憾,干票大的。

  凯凯这场戏表现得非常棒,精准传达范川这一人物的特质。我不能再夸凯凯帅了,但是也想不起别的词了,还是直接点儿。凯凯坐在那里的样子很帅,拿炮弹很帅,瞄准很帅,总之,很帅。没看的快看吧。

  这是一篇专为凯凯的影评,今天去二刷,明天三刷,后天四刷。还会改进。

【观《铁道飞虎》有感】相关文章:

观《铁道飞虎》有感02-28

观铁道飞虎有感02-28

观电影《铁道飞虎》有感02-27

观《铁道飞虎》有感范文02-28

观铁道飞虎电影有感02-28

观《铁道飞虎》有感7篇12-24

观铁道飞虎有感8篇12-24

观铁道飞虎有感(8篇)12-24

观铁道飞虎有感500字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