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2022-09-06 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

  有一种情,叫亲情;有一种爱,叫母爱。

  一场无情的地震,使原本幸福的一家四口,变成了一家两口,但那位母亲还不知自己的女儿被一位解放军叔叔收留。小女孩心中一直有阴影,因为在她和她弟弟之间,她的母亲选择了弟弟女孩长大后,在另一次地震中,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

  在小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她一直记得三个字,也是让她彻底绝望的三个字:救弟弟。对于她,这样的选择也太不公平了,有什么事,都是她做,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弟弟吃,最后连生的希望都不给她留下。

  小女孩获救后,也许他对自己的生活有怨有恨,不是也许,是一定。然而她的母亲也在为失去她而痛苦。对于这位母亲,她得到两条命的喜悦,也掩盖不了失去一条命的痛苦。当初在选择时,他曾央求过:两个都救。这说明,他同样不想失去女儿。只不过条件不允许罢了。我们也再也没有理由去责怪那位母亲的偏心。

  在女儿前去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了挽救她女儿的生命,竟选择了锯掉她女儿的腿,而真正据掉后,她的母亲却又哭着喊要她女儿的腿。在这位母亲选择后,女儿问:“你不怕你女儿将来恨你?”她说:“恨就恨吧……”

  恨就恨吧多么轻松的四个字,却是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后得到的?她为了换回女儿的生命,宁愿让自己养大的女儿恨自己。

  这时,女儿似乎明白了,母亲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救弟弟,她说出这三个字,经过的思想斗争也不比那位母亲少,她应该原谅她母亲,因为她母亲为她已付出了更多的代价。

  我终于明白:什么情都会磨灭,但亲情不是,什么爱都会黯淡,但母爱不会。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

  昨天,我们一家人去看了《唐山大地震》,我受到了震撼。

  主人公是一个家庭:由妈妈李元妮,爸爸方大强,姐姐方登和弟弟方达组成,在地震的前夕,许许多多的蜻蜓飞过,飞往遥远的城外,人们只是奇怪怎么有这么多的蜻蜓,并没有在意蜻蜓给人们的预兆。晚上,方登和方达睡在家里,他们的爸爸妈妈睡在卡车里。可是谁知道,就在7月28日的3时42分54秒,霎时,天崩地裂,天变成了紫色。

  里氏7.8级地震开始了,地动山摇,开始的时候,墙上裂开了缝,并且越来越深,惊醒后的方登方达趴在窗户边使劲的喊他们的爸爸、妈妈,方大强把李元妮往旁边一拉,自己冲向摇摇欲坠的楼,随之,楼塌了,方大强被埋在下面。一会儿,地震停止了,再看看地上,血流成河,尸体成堆,废墟一片接着一片,那些躲过废墟的人们,身上的鲜血不断地流着,尸横片野,而且很多人都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场面惨不忍睹。

  找到了方大强,可是方大强已经离开人世了。大家又继续找,找到了方登和方达,弟弟方登在大声的喊妈妈,而姐姐因为没有力气喊,但是找了一块石头,不停地敲地。可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姐弟俩被压在一块水泥板下,如果救姐姐那头,弟弟就凶多吉少;如果救弟弟,姐姐就凶多吉少,在方登和方达生与死的面前,李元妮选择了弟弟方达,救出方达后方达却成了残疾人,少了一只胳膊。姐姐方登在运尸车上醒了,被解放军认领为女儿,改名为王登。

  32年后,汶川发生了特大地震,在国外的王登赶来帮助那些救援人员,王登看到了很多人都无家可归,而且很多妈妈都看到自己的孩子埋在地下,只能坐在一旁号啕大哭,哭的肝肠寸断,这些,激起了王等的回忆,她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后来,她听到了自己弟弟说的话,姐弟俩相认了,他们和李元妮团聚了。

  唐山大地震让我知道了,地震让很多人妻离子散,地震拆散了很多人,让他们无家可归。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3

  《唐山大地震》终于看了,看了,也哭了,心头压着一块石头,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让人喘不过气来,忍着眼泪抑制着自己别哭出声来,可是影院里四处却传来了缀泣声,便无法按耐自己,眼泪就这样夺眶而出,没有什么可以比这眼泪更能真实的表达我的心情,电影是修饰的艺术,悲情更能打动人们,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让方登(张静初饰演)嫉恨了32年,想想人性在这其中能占据多大的位置,灾难带给我们的死亡和肢体的残缺,可人性带来的却是心底里的痛彻不可见的悲楚。

  想想活着多好,看看那些面临灾难来时人们惊恐万状,无能为力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无力挽救自己的家人,这种心灵的伤疤让元妮(徐帆饰演)痛苦了半生,也不能摆脱自责,在那种束手无策的抉择里,我们又能怎样替元妮做决断呢,只能说命运捉弄人,但我们相信和坚定的认为她是一个好妈妈,一个伟大的妈妈。

  从历史层面上来看,导演忽略了很多历史背景,穿梭时空时光飞逝,转眼很多年就过去了,交代史实并不完美,我们无法把这个片子定性为史诗般的电影,影片所表达的只是人们在活着的今天多多珍惜我们的生活和爱,天是蓝的,水是蓝的,生活是美好的,不要忘记你身边所有真善美,这个社会才能更美、更和谐。一部“史诗般的电影”最后成了一个催情掉泪的故事了,确实有点失去了本身的分量,而不能成为扛鼎之作,这是这部片子一个很大的硬伤和遗憾。但是恢弘的特效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刻,还原了那个让人痛不欲生的23秒,让我们不再遗忘那段历史,缅怀那些在灾难中经历苦难的人们,这部片子中的每个演员的演绎功底都是相当的了得,每个角色表现的都近乎完美传神,让我们看故事情节同时,也感受到了演员表演的到位。如果再让我回转去看那段历史,我愿每一位逝者如秋叶般静美,生者如夏花般灿烂!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4

  虽然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我为受难者表示深深地哀悼!今天我有幸看到了由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再现了当年的惨烈灾难和感人故事。片中的父亲母亲,在地震来临时首先想到的是还在家里的两个孩子,父亲为救孩子冲进将要倒塌的房屋,然而不幸遇难。当两个孩子被发现压在同一块石板下,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对于一位母亲而言,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啊。“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为此她承受了32年的痛苦和折磨。而女儿在一场大雨后奇迹般生还,并被一对好心的解放军夫妇收养,因不能理解母亲,记恨母亲32年。后因在汶川地震救援时看到一位母亲为保其他人的安全,不惜锯断女儿的腿,她终于理解了母亲。“亲人,永远是亲人”,当回到久违的老家,看到相片下母亲为自己洗好的西红柿;看到母亲下跪道歉;看到母亲给自己买的书本和书包,她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留下悔恨的泪水。此时此刻,我已是泪流满面,为这伟大的母爱和无私的奉献!

  看完了《唐山大地震》,我们感动着。在巨大的灾难面前,人类虽然渺小,但是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够战胜一切挫折困难。虽然唐山损失惨重,但我们不同情唐山,相反,我们对唐山充满信心。如今,唐山没有让我们失望,在大家团结一致地努力下,唐山已从灾后重建中恢复,经济迅猛发展。

  看完电影,我们感动,感谢,更要感恩!幸存的唐山人民感激抗震救灾时遇难的同胞,感激全国人民对他们伸出的援助之手。而我们,在快节奏地生活的同时,应该抽时间去看看我们的亲人,珍惜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感恩他们对我们的爱护和关怀,留住身边的幸福时刻。“亲人”,这是多么温暖的字眼,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亲人,感恩社会,让感恩的心代代相传……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5

  对于唐山大地震可以说看让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抹之不去。

  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震,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是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6

  《唐山大地震》,讲的并不是大地震的可怕和残酷,而是大地震对人们心灵的摧残和重伤,起初,我在看电影海报时不能明白23秒和32年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还以为是一种概念性的炒作。看罢《唐山大地震》后,方才明白23秒的上崩地裂,摧毁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建筑和街道,也不仅仅是二十四万个鲜活的生命,而是人的心灵。在经过漫长的痛苦的32年之后方能重建,而这也是一辈子都无法抹去的伤痛和折磨。

  《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让观众的心灵可以得到洗涤的电影,它不是在再现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苦难和当时恐怖的场面。地震过后,经过十余年的重建,唐山变成了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城,可是关于这座城市下面众多的生命,和地震幸活下来的生命们,谁也没忘记谁,这是一种情节,看着唐山大地震纪念墙,我却想到了抗日战争中那些为了新中国的解放而失去生命的灵魂,为什么没有人为他们建立一栋纪念墙,哪怕是像万里长城一样长么。因为“失去了就永远失去了”,但是他们的灵魂应当永存,应当为后人所发扬传承和铭记。

  关于《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我想到的只要有死亡才能把我们分开。而今我们的心灵已经麻木到只有死亡才能把它触动一下。08年的地震让我们短暂地抛开了升职加薪还放贷,有空想了想原来除了钱和房子,脆弱的生命短暂的人生还可以有别的意义。转瞬间,玉树地震,我们的心灵又像打过了疫苗般无动于衷,只剩下敏感的词一直在那边鼓吹多难兴邦。

  《唐山大地震》的成功,有冯小刚这个好导演,也有徐帆这个演技娴熟的演员,最重要的是有这么一个关于情感的宏大叙述,让观众在老天爷的面前不是抱怨,而是感恩惜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亲人”!困难和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人心的泯灭和无知。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7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唐山发生了大地震,为救孩子,方大强牺牲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就要放弃另一个。一个年轻的母亲元妮在面对两个孩子只能救一个的绝境下无奈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牺牲姐姐而救弟弟,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可能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唐山大地震》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传到我们的心灵深处,让我们反思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验,是对我们 “心灵的拷问”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讲一个带着心理困局的家庭跨越32年的恩怨冷暖、亲情善意与离散聚合,正如电影中方达说的:“倒塌的房子都盖起来了,可我妈心里的房子再也没盖起来,32年守着废墟过日子——心灵的废墟上,我们看到一座叫做希望的城,尽管曾经的创伤无法让生命变得完整,我们却看他们依然怀揣着梦想努力前行……” 观众浸染在一波强于一波的感伤气氛中,必然涕泗难掩。

  我觉得,电影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8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之后,我连叹五声。

  一叹地震当中的人们之不幸。他们有的永远离开了人世,有的失去了自己的亲人,悲痛欲绝,但他们只在断在的悲痛之后重振旗鼓,为自己的家乡出力,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这种精神让人敬佩不已。

  二叹父母之伟大。父母将我们生下来已属不易,此恩已经无法报答,再加上养育之恩我们就更无以为报,就算我们有天大的能力也抵不过母亲十月怀胎之恩,因此我们又有何理由抱怨父母?我们也只有尽最大力量来孝敬父母之赐生及养育之恩。

  三叹中国老百姓之团结。在危机时刻,只有老百姓才能在第一时间救同胞于水火之中,官员们虽然在此刻也出了力,但是比起老百姓之力,就像是大人与小孩儿般差距。官员又如何?百姓又如何?同为人,为何就不能如百姓一般挖石刨土救遇难者于水火?

  四叹人类之之无情与贪婪。地球会有今天这样多的灾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人类不善用地球资源所造成的,人类对地球的无情和对地球资源的贪婪,导致地球之灾难,可悲可叹。

  五叹中国电影事业之进步。《唐山大地震》这不影片,从故事的构思到影片的拍摄技术,都远远超越了中国电影以前的水平,让中国的电影事业踏上了一层崭新的台阶。我在此预祝中国的电影事业越来越好。

  五叹毕,虽然文笔粗糙,但实属真实情感,或许能让他人有所感悟吧,中国上每一个人力量虽小,但13亿人之力量则无比巨大,因此,只有13亿颗心往一块儿想,13亿股劲儿往一块儿使,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同胞们,努力吧,加油吧,为我国之未来献出你们每一份力量!!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9

  《唐山大地震》刚好在暑期上映,我与爸爸怀着激动的心情去电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它给我的感触很大。这部电影所描述的情形,更让我情不自禁地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这部电影讲的是: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和妻子李元妮、龙凤胎儿女方登、方达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1976年7月28日的凌晨,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的大地震。在短短的23秒之内,7.8级的地震将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方大强为了救孩子,不料被房子的一块水泥板压下来砸死了……由于房子太小,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水泥板压在东西两边,无论人们想救那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因为,用杠子撬方达这边就会压方登,如果撬方登这边就会压到方达。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的脑子就像是空了的一样,心里觉得像被针刺了那么疼……最后,元妮还是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那时,她流下了眼泪,好像在说:“妈妈,您为什么不救我?”。接着还有一幕让我很心疼,就是方登的眼泪落下时,她叫了声“妈——”轰隆……水泥板压了下去……这一刻,我哭了,哭得好大声……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而劫后余生的方登被军人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32年过去了,由于长大后的方登去救灾,所以找到了她的弟弟——方达。就这样,他们一家子终于再次团圆了!最后,元妮跪在地上,说:“登啊,妈妈在那次大地震没有救你,对不起啊……”这一次,我嚎啕大哭。

  《唐山大地震》23秒摧毁一个城市。面对大自然的灾害,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脆弱,面对大自然的突变,人类也有选择生存的矛盾。人们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吧!在那些不测风云来临前!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0

  最近,我看了一部《唐山大地震》的电影,从中我感受到真爱无处不在。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方达和方登是一对龙凤胎,在地震来临之时他们被压在一个水泥板下,由于母亲有些偏心方达,方达最终获救了,由于地震夺去了方达的一只胳膊,母亲痛哭欲绝,死里逃生的方登后来阴差阳错被解放军收养了。许多年过去了,方登成了一名医生,当她看到四川地震时,毫不犹豫去当了一名志愿者,没想到又遇到了方达,家人终于团聚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拆懂得什么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正含义,我还懂得了什么是人间见真爱。

  人间真爱无处不在,或许它就在身边。

  我们被爱所包围,因爱而成长。

  记得那次,是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我和妈妈在桌子上就餐,我妈妈给我做了美味的龙虾,我的口水都一泻千里了,一开饭我就一直吃龙虾,可我却没发现妈妈一直再吃蔬菜,突然妈妈的筷子从素菜盘中,已到了荤菜盘中,我眉毛一皱嘴巴一撅,心想难道妈妈是想给我抢菜吃?想到这里我就有些不称心了,忽然妈妈开口了,“想什么呢?快吃饭吧!”我还没愣过神来,妈妈便把龙虾放在了我的饭碗中,顿是我心中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房,原来妈妈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我,虽然外面非常寒冷,可我的内心却非常温暖,因为这是爱,是爱包容着我,使我变得温暖起来。

  真爱永远是一种奇迹,真爱,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一切神话,可以化平淡为奇迹,变痛苦为幸福,将绝望引向光明,可以让一个人的心更年轻,可以让快乐永远没有尽头。

  真爱无处不在,真爱包容着我们,让我们珍惜身边的爱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1

  原来的时候,妈妈带我去看过一部电影叫《唐山大地震》。

  故事中,有一个小女孩方登,她的弟弟方达,是里面的主要人物,这原来是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可是在这次大地震当中,使她们可敬可靠的家庭里的爸爸丧生了。

  一天晚上,方登和方达像往日一样,按时睡觉。突然一声山崩地裂的声音在他们耳边骤然响起,那声已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有人高呼“地震了”吵醒了熟睡中的姐弟俩。只听“轰”的一声楼房全部倾倒,姐弟俩甚至来不及互相弄明白原因就被压在废墟之中了。因为这场地震是他们的爸爸丧生。地震过后,房屋倒塌,尸骨遍地。雨滴声,哭喊声,风吼声,混成一片,分不清哪儿是天,哪儿是地,一切都是破烂不堪,找不到昔日的繁华,找不到昔日的欢笑。从死神堆里爬出来的妈妈奔跑着,叫着姐弟俩的名字,妈妈在寻找着,原来姐弟俩被压在了一块水泥板地下,妈妈找人来救助,情况只能救出一人,姐姐方登央求妈妈先救弟弟,妈妈选择了受力严重的姐姐,就出了弟弟方达。

  可是命不该绝的,后来,方登又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了,被一对解放军夫妇给收留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姐弟俩长大了,分别有了自己的工作,方登成了一名医生,方达成了一名公务员,在5.12汶川的地震救援中,姐弟俩又意外重逢,倍感亲切。经历过地震的危险处境,姐弟俩知道震后有多少人需要他人来施救呀!这大概是姐弟俩因地震而分离又因地震而重逢吧!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方达,方达坐在那里犹如铁柱纹丝不动。瞧长大后的方达十分镇定,他看看惊慌失措的同事,镇定自若,一点都不惧怕,是灾难让他变得有经验,变得处理事情果断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2

  看了《唐山大地震》后,可以说让整个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当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荡,摸之不去。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已经到了化境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个人类历史上可怕的一次灾难性自然灾害,一个母亲在带着自己的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的时候面临着人生最痛苦的抉择,在只能选择放弃一个自己的骨肉的时候那种无奈,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有时候想一想,人类的确是很渺小的,对于灾难我们只能选择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着自己的亲人离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选择我们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灾难减少到最小,只能含泪的抉择,很无奈。

  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来一次所谓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动,飞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亲孩子的呼唤,一下就将人性最弱点给激发到了极点,什么事人性最极点呢?母爱,在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面前我们的最弱点会暴露的一览无余,只有在母亲的面前我们才觉得是绝对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时候母亲也救不了我们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呢?,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选择救出一个,而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另外一个孩子被大地震给吞没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单被激发到了最高点,太悲剧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觉最成功的主题思想就是告诉我们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在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难才能向我们低头,只有自己伟大了,困难才会渺小,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灾难来领的时候我们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丝阳光,明天的种子就会发芽,世界就会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电影,可是思考的是一个人生,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大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3

  今天,我看了《唐山大地震》,让我颇有感触。

  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母亲在生死中挣扎着救下儿子而抛弃女儿,又在32年后女儿和母亲重归于好的故事。最让我感动的还是王登(原名方登)的妈妈,向她跪下的那一刻,我想:那母亲跪下的那一刻,心里一定是内疚极了,她为自己对方达的偏爱而内疚,为自己的自私而内疚……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是: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是呀,没了亲人,才知道什么是痛心的恨!电影中的母亲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就失去了丈夫,女儿也离开了她,只剩下一个只有一只手的残疾儿子留在身边,这时,她才明白什么叫没了。这位妈妈的精神更让我感动。她唯一在身边的孩子方达,因为发了大财,要让他的母亲住入高级公寓,可母亲却说,不,不能,我这一辈子也要为你爹和你姐守灵,我们已经搬了一次家,这家的地址我已经向你爹和你姐的灵魂说了20年了,万一有一天他们的魂回来了,谁照顾他们呀?要我再说,太累了!虽然,人死了是没有魂的,但是这位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也许是因为她觉得对不起女儿和丈夫,也许是因为她相信丈夫和女儿在天堂里过得并不好,也许她觉得自己独自一人享福,这样不好……看到这儿,我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我听到周围有低低的哭泣声,我想:大家都被这位母亲的真情感动了吧!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人在世上,一定要好好珍惜亲人,“等到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呼吁大家,在家时多为父母做些事,多回家吃饭,团聚是父母最希望做的事,父母不需要钱,也不需要礼物,只要你回去了,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4

  如果爱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愿意用生命来证明。我要用来生回报她,用我自己的理解,我能够回报她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她的母亲,所以,我大胆的想,妈,愿来生你做我的孩子。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悦的季节,丰收和喜悦告诉我们,秋天的责任已经完成!

  我早就听人说过这场电影,可我一直没有时间去看。来到电影院,电影开始时,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大屏幕,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这部电影的主要内容是:有一个母亲,她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她们一家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灾难却降临在她们头上——大地震发生了!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美丽的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这位母亲本来准备冲进去救他们两个,可是,她的丈夫拉开了她,自己冲进去了,丧了命。此时此刻,她的女儿和儿子被压在同一块水泥板的两端,板上压了重重的石头。救援人员问这位母亲:“他们两个只能救一个,救姐姐还是救弟弟?”这位母亲面临着生命的抉择,最终选择救弟弟。本来这个女孩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可是,她坚强的活了下来。当她被救援人员救出的时候,全身黑黑的,但她并不想认妈妈和弟弟。为什么呢?因为她发自内心的恨妈妈,恨妈妈当初没有选择救他……

  看到这里,我泪流满面。如果是我,我也会救弟弟。因为他小,抵抗力不强。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失去孩子。我能理解那位母亲当时的心情,那么痛苦的抉择就像锋利的刀子刺痛了那位母亲的心。当时如果不做选择,两个孩子都会失去生命。那位母亲抱着女儿“尸体”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久久在我耳边回荡。在汶川大地震时,女儿终于理解了母亲……

  看完这部电影,我懂得了: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他们也许有时会做一些不得已的选择,但是我们知道,他们始终是为我们好。我们要支持他们,理解他们,爱他们!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5

  今天下午,我们玉海中心小学去西山人民大剧院观看了一场感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是投资了一亿多人民币的历史巨作,反映了那场可怕的唐山大地震!

  这部影片主要讲了:在那个漆黑的夜晚,唐山发起了7点8级大地震,那位母亲为了救出两个孩子,和父亲一路艰难的冲上广场,可死神的到来带走了孩子的父亲。最后,这场天灾带走了唐山二十四万的生命。这是多么的悲惨!

  不过,在这场可怕笼罩之间,还存在着暖暖的亲情!就在那场大地震毫无声息的降临到唐山时,房屋的倒塌,造成了不计其数了人员伤亡。突然“轰——”的一声,大地裂开了。由徐帆饰演的那个母亲,为了救出两个孩子,不惜自己的生命,冲进了地震范围中,用自己的双手在废墟中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哭号声惊天动地,响彻人心。等她们找到两个孩子时,发现他们俩正同时被块大石板压着,往左翘向右靠,网游前向右靠,迫在眉睫。这个可怜的母亲作出了这一生中最难的选择——救出了男孩:方达。之后,上帝大发慈悲,倒在人群中的方登,在雨中奇迹般的睁开了眼睛。

  另外一个令我震撼的,就是:中国解放军团结一致,共抗震灾。地震的几天后,全国各地的官兵一起到唐山震救灾民。电影屏上,一位医生为了救在废墟下的同胞,竟然被倒下的石块压断了腿!还有一幕,一位解放军叔叔看到方登从人堆中艰难地站起来时,他脱下了身上的外衣,包在她身上。这,令我们全部师生都震撼了。

  走出电影院,我们一个个都痛心疾首地回到了学校。今年是唐山大地震三十四年的纪念日。如今的唐山,在我们的建设下,相信她一定会成为一座震后崛起的奇迹之城!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6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部影片,我的心灵被震撼了,在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对于一部电影能做到这样,可以说是超越境界了,整个故事围绕的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一位慈爱的母亲带着孩子如何经历这次灾难,如何在最困难最无奈时做出最痛苦的抉择,那种悲剧,太让人感动了。面对这无情的灾难,我们只能忍受,只能看着亲人默默地离去而什么都做不到,在灾难面前,我们只能含泪的抉择,把痛留在心里。

  在这部影片中,给我留下最深刻的一幕,就是当时母亲在废墟上绝望的哭泣,不停地喊着:“都就,两个都救”的时候,我的心早已碎了,泪流满面,悲痛万分。一个母亲在自己的两个孩子面前的时候只能痛苦的选择救出一个,同时眼睁睁的的看着自己的另一个孩子被地震埋没她幼小的生命。作为一个母亲,每一个孩子都是她的生命,都是她割舍不掉的东西,俗话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此刻,我感觉母爱的伟大。

  虽然我以前看的电影很多,但是这部影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告诉我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人活着应该如何在困难面前做出抉择。遇到无法改变我们的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有信心的战胜这种困难。只有自己充满了信心,我们才不会在困难面前屈服。只有自己勇敢了,困难才会更容易克服。我们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希望,哪怕在最无情的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还是有希望的。只要有一滴水,

  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只要有一缕阳光,世界就充满了阳光。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待困难的勇气。困难都是一时的,而面对困难的态度却可以是永远的。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7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颗颗从脸颊划过,此时此刻,我心里赞叹着:《唐山大地震》震得并不是地面,而是人们的心!

  “只能救一个。”这句看似普通的话让元妮不知怎么办,手心手背都是肉啊!“救弟弟”无奈之下,元妮只好选择儿子。这句简简单单的话刻在了姐姐王登的心里。

  王登后来被解放军所救,但心灵受到了无比大的创伤,父亲死了,母亲为了弟弟放弃了她,她长大后不愿意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她恨她的亲生母亲。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王登不顾生命危险,跟随医疗队来到汶川,偶然听见弟弟王达跟别人讲述母亲这三十二年怎么过的:原来母亲一直住在老房子里,不肯搬离,她总是念叨着:“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我对不起你爸和你姐啊!”她跟弟弟王达回了家,才知道,弟弟每年上学要买书,母亲都买了两份。王登跪在了母亲面前,“对……对不起!”王登哭得泣不成声,她的亲生母亲也失声痛哭起来,“32——32……年啊!”王登的母亲说道。

  看到这是我早已泪流满面,是呀,整整32年。我相信,王登的亲生父亲一定很高兴,过了32年,王登恨了32年,她的母亲忏悔了32年!母女的心结终于解开了!我心里想:她的母亲当初也是迫不得已,一块水泥板压着两孩子,翘着头就压到姐姐那,翘着头就压到弟弟那,手心手背都是肉,也是没办法呀!王登的感受我也明白,她恨她的母亲,觉得母亲偏爱弟弟。

  我觉得元妮是无奈的,当母亲的有什么办法?我觉得王登有些过分了点,再怎么样,也是母亲啊!

  再怎么样,亲人永远是亲人啊!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8

  历史是被用来遗忘和篡改的。虽然《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没有让我感受到足够大的历史真实,但在基本的感性观赏之后,稍微动用理性便只感觉到足够的主旋律的虚情假意……

  故事很简单,记录了一家4口在地震前后的经历。父亲为救母亲葬身在倒塌的楼下,母亲为救砸在同一块楼板下的一对儿女作出人生最艰难的选择。“救弟弟”这三个字,让母亲忍受了32年的痛苦与折磨。也让压在楼板下的小女孩为此怨恨了自己的母亲32年。本以为已经死了的小女孩奇迹般的活了,并被好心人收养,然而已经记事的她,无法释怀母亲的做法,多年来不回唐山认亲。

  2008年5.12汶川地震,在救援现场,姐弟相认,已经身为人母的小女孩看到一位地震中的母亲,不忍看到救援人员再次受伤,而忍痛锯断女儿双腿的一幕,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当女儿在父亲的遗像前,看见母亲为她洗干净镇在水里的西红柿后,我的眼泪又已经开始止不住了,之后,母亲向女儿下跪忏悔,说出32年来自己一直在向她赎罪,女儿终于原谅母亲,

  当母亲说出“救弟弟”的三个字时,我不由自主的说出了“哼,原来她也重男轻女。天下的妈妈都一个样。”以前,家里有什么事都不需要我帮忙。有什么好吃的家人总是第一个想到我。直到弟弟出现后,一切都变了。妈妈开始吩咐我做好多事情。有好吃的都是先让弟弟选,先让弟弟吃,然后才想到我。

  我没有继续看下去,当我再回来时,看到的是母女跪在一起的场面。我觉得好奇就从新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

  原来,是我想错了。母亲的伟大,是无法形容的,在一些困难的快择面前,无论他们做的对与否,我们都要原谅他们,因为他们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着想。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19

  昨天,大妈带着我和表姐去看了《唐山大地震》这部电影。看完这部电影,我是眼泪汪汪,满怀悲痛地走出了电影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唐山大地震》讲述的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7.8级大地震,卡车司机方大强一家本来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这场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方登和方达是一对龙凤胎姐弟,为了救他们,爸爸死了。使我感到可恨的是,他们同时被一块楼板压住,无论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最终,他们的妈妈选择了救年幼多病的弟弟方达,放弃了姐姐方登。当时,这一切都被姐姐方登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幸运的是,方登被一名解放军叔叔就走,并收养。为此,方登一直非常恨妈妈,这一恨恨了32年。(其实她的'妈妈无时无刻不在想她,无时无刻不在痛心)。后来在汶川大地震中,姐弟两个都参加了救援工作,在那里他们重逢了。方登在救援过程中,明白了当年妈妈做出的选择是万不得已的,并原谅了妈妈。

  没看《唐山大地震》之前,我总单纯地认为地震很无情,房屋倒塌,很多人会受伤或结束生命。但是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使我更加深刻地了解的地震是那么的可怕,那么的残酷无情,在灾难面前,人的生命是那么的脆弱。但是,人们面对灾难却又是那么的团结一致,英勇顽强。它让我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珍惜亲情,珍惜生活中的一切。也让我更加意识到了保护坏境、生态的重要性。

  为了人类少一些灾难与不幸,为了地球的祥和与宁静,请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0

  今天晚上,爸爸带我和姐姐去看电影《唐山大地震》。

  电影开始时,我看到了幸福的一家子人,我想,他怎么也想不到灾难就在身边吧。

  我猜对了。他们有说有笑,而地震在晚上,电影里的爸爸妈妈正在一辆大卡车上卿卿我我,那对龙凤胎在家里睡着了。他们家有一个大鱼缸,鱼从鱼缸里跳出来,在桌子上活蹦乱跳的。我知道,那是预震,鱼在警告人们,也是在告诉那对龙凤胎:要地震了!

  可那对龙凤胎睡的太沉了,没有感受到周围的异常。我的心都揪起来了,真为他们担心,心里不住地在喊“快醒醒,快醒醒,要地震了!

  地震真的开始了,我看见天空在一点一点地在变成紫色,我不敢看了,只听见我身边也是一片尖叫……直到爸爸告诉我没事时,我才敢睁开眼。在我眼前,刚才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片废墟。

  电影中的“爸爸”已经死了。那对龙凤胎压在了一块板子下面,一个叔叔说,只能救一个,救女儿压住儿子,救儿子压住女儿。“妈妈”决定不了。看他们都要死了,“妈妈”说“救弟弟”。“救弟弟”这三个字在我心里震了一下。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救弟弟?虽然姐姐应该让着弟弟,但要用命去让吗?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词:男尊女卑。

  接下来,就是姐姐方登在拉尸体的车上醒了,被一个救援的夫妻收养了。然后费劲周折,在2008年,汶川地震时,姐弟去救助时相遇了。

  然后去墓地拜祭了他们的父亲。

  最后,快结束时我看见了好几块大石碑,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人名,那写的都是在地震中死去的人。我看见一位老人在看他在地震中死去的妻子、儿子、妹妹。我看到他死去的儿子仅有五岁时,我哭了。

  这是第一部让我流泪的电影。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1

  《唐山大地震》看上去是一部灾难片,实际上却讲述了一个亲情和震后幸存者治愈心灵创伤的感人故事。电影描述1976年发生在中国唐山的7.8级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只能选择就姐弟之一,母亲最终选择救了弟弟,但姐姐却奇迹生还,后被解放军收养,32年后家人意外重逢,心中的裂痕等待他们去修补的背感情节,再一次勾起了当代人们对那一段惨痛灾难的回忆。

  通过观看《唐山大地震》,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她们对自己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对他们的爱也都是无私的,不管他们在哪里、干什么,都在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这部影片带给人们的除了苦难,悲伤,更多的是唤醒人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它使我们学会正确的对待生命,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如果说父母这种真情是社会中的小亮点的话,那么地震过后,全国各省对唐山市的帮助应该一个大光环,照耀着我们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后,善人捐款捐物,领导亲自指挥一线救援,爱国人士的加入帮助,还有外国友人的支援,哪—个不是真情流露。当我想到这些时候,我就会留下眼泪…生活中的父母和社会,总是那么平淡无奇。但是每当我们在家庭或者社会遇到困难和危机时,父母、我们国家总会爆发出无限的能量,保护着我们。社会中点滴的亮点,总会照射出灿烂无限的光芒。生命有时会给人以错觉看似很长,一天一天有着挥霍不完的日子,真正放眼于时空时,才能真切的体会,生命是如此的短暂与微不足道。

  让我们珍惜眼前的人!珍惜眼前的一切!珍惜人生中那一份份珍贵的情感吧!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2

  这年头,我们已经修炼的“刀枪不入”了,轻易不会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感动。看了电影《唐山大地震》,真切感受到了自然的无情、人间的真情。

  时间和事件总会过去,但如果我们最柔软的地方被触痛了,能很快恢复正常吗?

  有时候在想,是我们国家真的太大、人太多,还是我们太容易安于现状、太容易忘记伤痛,亦或是对灾难幸存者过于冷漠?如果每次捐款过后,还能时常想起那些正在经历着和已经经历了灾难的人们,或许我们就更加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生命是无比脆弱的,人是无比渺小的。我记得,曾经无数次的梦到在某种未知境遇下,自己痛苦挣扎、尽力呼喊却不能发出一点声音的那种无助感。这种感觉在影片中找到了,就是小女孩方登被压在石板下的情景。

  还有,人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有时是生死抉择,当生的希望有且仅有一次的时候,你是选择儿子还是女儿?当一个21岁女孩怀孕被男友劝说流产的时候,她是选择忍气吞声还是一个人独自无声地承担一切?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人在面临痛苦选择的情况时,根本没有痛苦的权利!

  影片还有的太多地方让我感动(与《阿凡达》的震撼感觉完全不同),它的叙事方式、平常对白和蓄势待发,它的坚定信念、人性光芒和心灵抚慰……

  尤其是最后母女见面时,看到母亲下跪那一幕,我强烈抑制自己不要哭,但眼泪掉的稀里哗啦的。我相信,这里面有许多东西才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当然影片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张国强的蹩脚唐山话、出现了N次的剑南春广告等。但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时间跨度,能选择好切入点就已经不易,也感谢原著小说《余震》。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3

  《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我对冯小刚的电影有种特殊的好感,加上这个地震的题材,再者它的高票房也更让我好奇。所以抱着这样的心情我看了这部电影。

  先说它的地震画面,虽然听很多人说,那个画面很真实,但给我感觉却是不怎么真实。或许高科技过了,一开始我也会以为这个电影会大篇幅展现地震的场面,但结果让我很满意,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也许有一点点的不足吧!但从另一方面我很佩服中国电影的科技发展,以前看惯了好莱坞的高科技场面,再来看看中国的,也许更加希望它更好!前途光明!

  再说电影的情节,电影从唐山的一个小家庭的生活开始,两个双胞胎姐弟方登,方达,因为地震,妈妈必须做出选择。妈妈说:“救弟弟!”这句话触动着方登的心,让她三十二年纠结着。这个电影把亲情演绎的淋漓尽致,最后母亲向方登下跪的那一刻,我哭了!这个以唐山大地震为背景的催泪大片,赚足了观众的眼泪,我也不例外!我只从看电影的感情说,我觉得这是个情节不错的电影,内容丰满,让观众的心被主人公后来的命运牵绊着。最后一跪,让观众情不自禁流下泪来。

  最后说的是这个电影的演员,徐帆是母亲的扮演者,可以说她把一个母亲演绎的深入人心,只能说冯小刚太明智了,选了这么一个好的演员,为这个电影添了不少彩,尤其是最后一跪,那真情流露,我想徐帆也被自己感动了,因为感动了很多人。还有扮演小方登的小演员,那神情,惹人怜惜,《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海报用这个小演员做了主角,足见冯小刚对这个小女孩的器重,不过他的决定是对的。

  总的来说,这个是个不错的电影,应该也可以说它也有一些不足点,但那不影响它的光芒。祝冯小刚的电影越拍越好!期待他更好的作品。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篇24

  前天,我们一家三口去科文中心看了一部很感人的电影——《唐山大地震》。

  电影拍摄的角度很独特,没有用大量的篇幅去讲地震的悲惨场面,而是以一个家庭经历地震后天各一方、过了32年又重逢的故事,反映灾难对人的心灵的伤害,告诉人们要懂得爱,懂得宽容。

  爱,这个字在影片中无处不在。方大强爱自己的妻子,爱自己的儿女,他在地震时推开要冲进正在倒塌的房子中就自己儿女的妻子,自己冲了进去。元妮也爱自己的丈夫,也爱自己的孩子,当儿子和女儿一起压在一块石板下面,救一个就得放弃另一个时,她就一直痛苦地大喊:“都救!都救!!都救!!!”(但最后她在无奈之下选择了救儿子)。当她以为丈夫和女儿死了,天天在家烧香,告诉黑白照片上的丈夫和女儿她和儿子的生活情况,新家的地址,新遇到的痛苦……

  方达爱爸爸,爱妈妈,也爱姐姐,他长大后有了钱,执意要给妈妈买新房子住,可是妈妈死活不肯,偏要呆在家里守候死去的丈夫和女儿。方登爱爸爸,爱姐姐,当然也很爱妈妈,当汶川地震发生时,她立即从加拿大赶到汶川参加营救……

  宽容,这个词也是本片的一个重点。方登一直忘不了妈妈说的“救弟弟”三个字,从小到大,她一直没有原谅妈妈。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方登去参加救援,亲眼目睹了一位母亲的悲惨经历,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母亲,还找回了家人。回到家,连声地“对不起”,表示了她对母亲的宽容和歉意。

  电影十分感人。妈妈用完了一包纸巾,哭得鼻红眼肿。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爸爸说他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也热泪盈眶。

  我认为,这是一部能打动人心的好电影。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相关文章:

唐山话题作文:《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1-12

唐山大地震的观后感08-30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12-27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想06-22

观后感:唐山大地震05-24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5-19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6-01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8-03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09-05

唐山的大地震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