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精选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1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在2021年12月9日,我们班全体同学在杨老师的组织下,认真观看了“天宫课堂”,神舟十三号组航天员瞿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太空授课。早在2013年6月20日,王亚平老师就曾在“天宫一号”开展过基础物理实验。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那些高深的航天技术,深邃的宇宙知识理解不了多少,但是这却激发了我探索知识宇宙的强烈兴趣。我们每天只能迎来一次日出,可在空间站的宇航员们却可以一天中迎来十六个日出,因为他们在神舟十三号飞船里,每九十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
在这次“天宫课堂”,我们看到了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场景展示、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展示、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天地互动交流等。让我们从天地差异中感知宇宙的奥秘,体验探索的乐趣。孔子当年杏林游学时又怎会想到有一天,他的后辈会像嫦娥一样奔向太空,并在太空上传道授业解惑呢?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王亚平却把这种职业的光辉洒向太空,让整个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下。
如果说浩瀚的宇宙,是一本书籍的话,那么强大的综合国力,扎实的航天技术,无疑是打开这本书的智慧钥匙。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发出的“中国好声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动着我们所有青少年。谢谢宇航员,也同样谢谢大自然和宇宙馈赠的一切。
我想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梦想有一天月球上能插满中国的旗帜,我憧憬高科技能传遍全宇宙,我想象自己成为一名宇航员,搭乘宇宙飞船去探索深邃的太空,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2
12月9日,我校于今日下午在老师的组织下,同学们坐在教室,通过多媒体观看“天宫课堂”第一课,“天宫课堂”第一课在中国空间展开讲,天宫课堂令我们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感知宇宙奥秘,天地之间进行互动。
“天宫课堂”开讲,太空真奇妙,讲述了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的衣食住行,并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航天服的内部设计以及功能,企鹅服的功能是对降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下降。接着讲述了细胞生物学夜光服展示失重条件下细胞生长发育研究,详细讲解了心肌细胞,细胞在太空中很神奇,荧光显微镜下跳动,并且一闪一闪的十分震撼,成片的心肌细胞做着收缩运动。
到了同学提问的环节,他们提出的问题也是各有特色,第一位同学向空间站中的叶光富老师,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里,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自由行走吗?”王亚平老师为我们做出了解答,因为空间站中没有重力的帮助,所以空间站中的人无法像人在地面上一样的行走。他们总是飘来飘去的,并且在旋转的过程中,上半身向右转,下半身会向左转,上半身向左转,下半身会向右转,吹气等动作在空间站并不能令其转身,这是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的,但手臂大幅度转动时,可以令其转身。第二位同学向王亚平老师提问,“在空间站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王亚平老师向我们作出了解答,由于他们用的是处理过的生水,所以不能循环利用。并且水在地面上有浮力作用,把乒乓球放在水杯里向下按,乒乓球会不断的浮出水面,但是在空间站乒乓球并没有浮出水面,而是在被按压后沉在水底,王亚平老师向我们解释,那是因为在空间站中浮力几乎消失。
水膜实验是王亚平老师和叶光富老师共同进行完成的,这个实验使王亚平老师和女儿共同做的花太空绽开了。接着,王亚平老师向水膜中注水,形成一个大水球,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是一个倒立的像,那是凸透镜成像形成的。随后,叶光富老师将水球中的小气泡抽走,并向水球中注射了一个大气泡,通过水球观看,王亚平老师可以看到一正一反两个像。王亚平老师借此向我们提问,“为什么会有一正一反两个像?那是因为水球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王亚平老师,叶光富老师还进行了泡腾片实验,画面十分壮观。后面有广西南宁,澳门,四川汶川,北京等几位同学,向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提问了各有特色的问题,叶光富老师和王亚平老师也为他们一一解答了他们提出的问题。
最后,有三位同学说出了他们的感受,第一位同学感觉透镜成像十分震撼;第二位同学提出,在空间站想要转身的时候,用扇子扇一扇应该也可以转身;第三位同学道出航天员老师们在空间站要克服重重困难,身负重任的他们是多么的艰难,并且希望自己以后也像航天员老师们一样伟大。
就此,中国空间站首站太空授课成功完成。
我的理想是蓝色的,但在这上面增加了一抹亮眼的红色,那是国旗的颜色。我把蓝色穿在身上,把红色绣在胸口。
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3
这次“天宫课堂”授课的对象主要是青少年,采取天地协同的互动方式,由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王亚平担任主授课教师,叶光富和翟志刚担任助手,为大家进行直播授课。
三位“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展示了三个有趣的科学实验:乒乓球实验、水膜实验和泡腾片实验。同学们在地上也进行了上述实验,由于太空失重环境和地球的重力环境完全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人们的深思。
比如同学们把乒乓球浸入水中,由于受到浮力的影响,小球会浮在水面上。但是在太空中,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小球却悬在水中,即使在空中来回旋转也不会下落。据王亚平解释,这是因为在空间站内浮力会消失,所以小球不会受浮力影响上浮。
再来说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趣的水膜实验。王亚平把水注入金属圈中,形成一个似凸透镜的大水球,放入折纸花,花在水球中绽放开来,令人叹为观止。这是由于失重环境下水的表面张力大显神威,所以水不会向下流,从而形成水球。再向水球中注入气泡,气泡将水球分割成两个部分,会形成两个一正一反的像,但是王亚平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而是引发我们思考,让我们积极去探索,发现科学的奥秘。
这次空间站的授课,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这也大大增加了我对科学的兴趣,在我心中埋藏下了探索宇宙的种子。
绽放的水中花似祖国欣欣向荣的繁华,绽放着自己的光彩,热烈而又美好。在直播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同时也看到了地球表面和太空的美丽景象,太空中遨游的每一颗星辰,大海中的每一滴海水,都承载着中国无数青少年的梦想。
这是“天空课堂”第二次在中国空间站开课,我们坚信,在未来,中国空间站会继续利用太空中独特丰富的资源,引导和鼓励青少们积极探索,弘扬伟大的科学精神,让我们怀着一颗热爱科学和探索未来的心继续期待接下来的课程吧!
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4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5
2021年12月9日下午3时40分,老师告诉我们,观看天宫课堂。可是什么是天宫课堂?,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中的天宫吗?还是……我带着这些疑问,观看着天宫课堂。等我刚看一小段内容的时候,我就顿悟了“天宫”的意义,原来是宇宙。“天宫课堂”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宇航员们在宇宙,在火箭中为我们上课。
是啊!这听上去神奇非凡的课堂,这如同普罗米修斯的壮举,给我们带来对太空热情、遐想的星星火种,魅力无限,在我内心引发的火势足以燎原。
“天空外面是什么样子?天空外面的太阳有多大?从外面看,地球是什么样的?”我想着儿时的问题,观看着。有趣的一幕发生了,是乒乓球!在我们的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在玻璃杯底,乒乓球就会浮在上面,无论怎么按,它还是会浮上来,而在太空的火箭中,用吸管把乒乓球轻轻地按下去,结局却反转了,乒乓球反而乖乖地呆在水中,并没有浮上来。后面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水中的浮力问题,在太空中失去浮力,而地球上是有浮力的。
魔术般的画面还在不断涌现。用水球做凸透镜,你肯定没听说过,你可能在想:凸透镜不是玻璃做的吗?怎么会有水呢?水又是怎么会变成水球的呢?……一开始我不太相信,但是太空真的能做到水球做的.凸透镜。
王阿姨先用工具造了一个水球,再由叶先生向里面注入空气,这样一个凸透镜就形成了。空气看见的人是正的,而旁边的水面看到的人却是反的,这说明这个实验非常成功。
后面还有很多有趣而又神奇的实验,我真的入迷了,有兴趣的小伙伴自己去搜索哦。
看了这个直播后,我对科学的知识迅速提高了不少,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都被我小心翼翼地保存在大脑的“记忆盒”中。我也想用热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而又神奇的世界。
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6
驶向那浩瀚银河,是无数航天人的梦想,是人民的梦想,更是祖国母亲的愿望!自从中国的杨利伟登月成功后,我们无不期盼着再次登月,一位又一位航天员实现了我们这一期盼。而“神舟十三号”更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宇航员们的日常生活。
地球上有着美好生活的我们,可以正常愉悦的享受着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服务,而在太空生活的宇航员们就没这么好运了,他们不但承受着失重的压力,而且还带着一系列的任务来到太空。失去了家人陪伴的他们,在这毫无生机的宇宙中正慢慢探险着。
“动一出仓,感觉良好;动二出仓,还感觉良好;动三下次出仓,感觉良好。”三位老师组成的“感觉良好组”给太空带来了一丝生机。这是他们的第一次出舱,也是见证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出舱的历史性时刻。尽管这次出舱异常艰难,但还是抵不住他们完成使命的决心,他们乐此不疲地介绍着自己,多么美好的一刻呀!
让我十分惊讶的就是王亚平老师做的实验与那不同寻常的日出了。据说三位老师在太空舱中每天可以看见16次日出,每90分钟就可以看一次!而且王亚平老师的双成像实验更是一枝独秀!是地球上无法见证的历史性时刻!只见她拿着一个水膜,慢慢的往水膜里挤水,水膜越来越大,正如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球”。接着在叶光富老师的协助下,“水晶球”中央正嵌入一个大气泡。而后叶光富老师便“飞”入“水晶球”,我们便可以看到双成像这一令人惊奇的现象。
热爱各有不同,通过这次,也让我明白了他们所热爱的职业——宇航员。他们不惜历经重重坎坷、重重磨难。冲破那一道道封锁,只为成为他们理想的,为祖国做出贡献的宇航员。他们的崇高精神埋藏在我的心里。相信将来,他们那崇高品质将在我心中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指引着我乃至所有青年们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增添一份力量,引领我们走向成功!走向幸福!走向胜利!
【关于观看天宫课堂的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