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

2021-12-14 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021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1

  悲惨啊,30万军民惨遭日军屠杀。鲜血染红了扬子江,尸体布满了石头城。恶魔在肆意流荡,无所不至。听,受辱妇女撕心裂肺的惨叫;看,下关江面残缺不齐的尸骸……悲剧使人目不忍视,惨状使人出离的愤慨……

  耻辱啊,美丽的六朝故都;耻辱啊,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

  人们或许会控诉鬼子的残暴,人们或许会悲悯民族的苦难,但望着那几十万束手就擒的军队,望着那一张张绝望而麻木的面孔,悲愤之余,我眼前留下的,只有一片浓黑的沉默!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太多的苦难易于使人麻木,是到了重新反思历史的时候了。今天,当我们重新谈起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当我们愤慨悲痛了之后,我们又该想些什么?我们又当做些什么?

  当几十万南京守军望风披靡的时候,平行关前,太行山下,一群拿着近乎原始武器的中国人却能使得日伪军队闻风丧胆……

  相较于那些引首就戮的怯弱,我似乎看到狼牙山壮士慷慨赴死的微笑;相较于那无助的泪水,我似乎看到那些伟大的身影在振臂高呼——日本帝国主义……一样是死,但是,意义又是否相同呢?

  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是共产党八路军最终肩负起了拯救中国的使命,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深沉的热爱,他们始终坚持着对这个民族美好的憧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的物质的首都可以被敌人占据,但是,他们的精神首都没有被敌人所攻破!

  此时,我想起了纪伯伦的《泪与笑》其中写到的:“云的一生就是悲欢离合的一生,人也是如此,一旦失掉崇高的灵魂,就成了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行尸走肉。”我想,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只有拥有国魂,才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告诉世界,我们不仅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我们还要拥有一群有志气的热血国民。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让时间为庸人们所设计,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南京的大惨案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黯然至于泣下,更应该正视这刻骨铭心的苦痛。因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担忧依旧没有过时,一个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们去建构与呵护。

  这就给我们无穷的启迪:在现今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用欢乐消除自己的悲伤,如果那样就失去自我;我们也没有必要沉浸在微漠的悲哀中,我们应正视历史的烙印。我们应该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但这一切却又不能在空言与大话中消磨,作为学生,我们所应注意的: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是否认真学习,为建设祖国积累好本领;当升旗仪式时,我们是否唱起庄严的国歌;在外国人面前,你是否随地乱扔垃圾,你时刻是否在维护着国家尊严……

  我们就在这样的小事中构筑精神上坚不可摧的首都,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国家怎能不强大?外敌,又怎敢在我们的面前挥刀动武?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还会在中华大地上发生吗?不会的,永远不会!

  让我们携手奋斗吧,青年朋友,相信铭记历史的你今天定将愈加努力奋发!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2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此理学院举办教师、学生党员12.13纪念日交流会以及学生公祭日观影活动,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表达深深的哀思。

  12月13日公祭日,党员交流会在理学院行政楼120会议室举行,教师、学生党员参加了本次交流会,会议主要就南京大屠杀事件进行回顾,希望我们了解历史,铭记历史,并尊重历史。就南京大屠杀事件教师、学生党员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并为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一分钟。交流会结束后,每位老师、学生都感想颇多,对我们那段惨痛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为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同胞,让同学们铭记历史。于12月13日晚,学院组织同学在理学院行政楼一楼报告厅观看影片《南京!南京!》,活动先是以学生代表的演讲开始,演讲中提到了南京的`今非对比,当年惨烈阴霾,而如今和平温暖。随后同学们一起观看影片,回到1937年冬天的南京去感知1937年的他们。影片以细腻的演绎手法为我们重现了1937年的南京,以及敌人对我们的土地上不可磨灭的罪行。不少同学观影后潸然泪下,不仅对敌人的行为愤慨,还为我们遇难者的同胞的同情。随着影片的片尾声响起,我们的观影活动也落下了帷幕。

  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容忘却的史实。亲历和目睹“南京大屠杀”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尚健在的已经不可多得了,能做见证的人亦即将与时俱逝。南京大屠杀过去已经77年了,30多万中国同胞的性命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了,但历史永远的记下了这悲惨的一页,它像一座警钟,时刻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更不能忘记日本给我们带来的伤害。

  南京大屠杀,一件令中国人民心寒的事;南京大屠杀,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南京大屠杀,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南京大屠杀,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无论是什么记忆,什么事件,都会过去。但是,过去不等与被抹杀,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的灾难,更不能随着记忆流失。

  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自觉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3

  为了纪念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班团支部决定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举行此次团日活动,以此谨记历史教训,提醒我们勿忘国耻。

  由于12月13日,即纪念日当天是周日,较难借到可以供我班同学观看影片的教室,所以团支部决定在12月11日,即周五早上利用34节空课时间开展这次团日活动。我们相信,尽管时间上不能与大屠杀纪念日完全重合,但我们英语0902的同学能够有这份心,一样可以感悟爱国主义精神,不忘国耻。

  活动开始,先集体观影片《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给我们极大的震撼。

  当中那些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宏大悲壮的场景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错觉,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心惊胆战、悲痛哀凄。而我们所能做的是,静静坐在电脑前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

  在观看完影片后,已经快临近12点。这时,我们将30个小蜡烛纷发给所有同学。整个教室里安静的很,偶尔的哭泣声低低响起,大家默默地把手中小小的蜡烛点亮,相互传递,传递那份未来希望的光亮,传递那份微小但坚强的温暖。此时,大家集体起立,手捧小蜡烛,为南京大屠杀中牺牲的人们默哀3分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心中加强了对过去历史的认识,更明确了今后奋斗的动力于目标。爱我中华,勿忘国耻!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4

  13日上午十时整,河海大学青马工程学员、国防生代表、学生代表聚集在校内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清凉山丛葬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近千名师生佩戴白花,面向纪念碑列队肃立,齐声高唱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一分钟,同一时间,防空警报声响彻南京上空,校园内外汽笛齐鸣,行人也纷纷驻足面向纪念碑方向默哀。默哀毕,学生代表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师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国家公祭、民族呼声,河海同心、开创未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珍视和平,凝聚力量、奋发图强,团结一心、自强不息,用知识的力量,用责任的担当,真正成为打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人”。最后全场人员绕纪念碑一周并献花。活动中,很多社区居民以及远道而来的校友和民众也纷纷在纪念碑前敬献鲜花,进行悼念。中央电视台和江苏卫视对悼念活动进行了现场直播。

  自11月底以来,河海大学的同学们自觉自发组织了国防生主题教育活动、学生骨干主题教育活动等各类悼念祭奠活动,通过宣誓、签名、手折紫金草和千纸鹤、电影展、发放宣传手册、陈列展板以及签名墙等活动寄托对遇难同胞的哀思,表达不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决心。参加活动的同学们们纷纷表示公祭日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死难者的悼念,也是对世人的警示,作为青年大学生,要时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居安思危,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此前,为迎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到来,河海大学还开展了系列悼念活动,参加了“紫金草行动”,与多家媒体共同开展了多次祭扫活动,以加强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正能量。

  除了现场悼念以外,河海大学团委还通过官方微信、微博组织同学们参加国家公祭网、江苏共青团官方微信“勿忘国耻,青春同祭”网上悼念、“紫色的哀思”等网络公祭活动。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5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我国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南京城被日军大肆纵火和抢劫,致使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2014我国正式确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国家公祭日,以此悼念遇难同胞,通过公祭日的形式,明确历史,惊醒世人。

  我校通过国旗下的演讲、班会、板报、橱窗等宣传方式来祭奠遇难者。同时,历史老师向同学们详细的阐述了这段黑暗的历史经过,教导学生要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明辨历史,不忘耻辱,努力奋进。

  为了能让全体学生意识化为行动,进而充分承担起自己肩上的神圣使命,学校德育处组织了一次专题国旗下的演讲,由初二学生作为代表,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宣传,鼓舞所有学生牢记历史,尊重历史,以史为鉴,放眼未来,努力为人类的和平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祭奠南京大屠杀主题班会上,同学们通过大屏幕观看了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很多同学潸然泪下,颇感震撼。7年2班的班长作为代表发言:“我们作为中国人民,绝不能忘记过去的悲痛,在缅怀历史,祭奠死者的同时,我们更要努力学习,在和平的年代,用文化,经济,科技作为武器,强盛国家,保卫人民,捍卫祖国。”

  我校还通过板报,展板、电子屏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普及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心痛之余,师生们更加坚信,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现在得来不易的生活。

  我校此次公祭日活动,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了学生为国拼搏的热血。最后,以这样一句话总结本次活动:“历史并不遥远,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时间无法改变曾经,却可以改变未来,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愤怒与痛恨,而是 — 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6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里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杀戮,此等兽行暴虐,旷世未闻。84年后的今天,是第8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

  祭,是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沦陷后的六个星期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有一处展区上赫然写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从高空滴落,掉进一泓清泉,与此同时墙上亮起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陨落。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不容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是珍视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缅怀华夏之殇,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珍惜当下,蜂拥前进!现如今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战争是何等残酷、和平是何等珍贵,而和平则是用无数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破则家忘、国强则民安,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同时,更要珍爱和平,砥砺奋进。如今的南京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发展愿景,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以强烈的忧患警醒砥砺前行,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奋发图强,以炽热的家国情怀铸造钢铁长城。让世人知晓,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矢志强国,奋斗青春!国家公祭日,祭的是国难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奋斗史。国难当铭记,国人当自强。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富裕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在“两个百年”的新征程道路上,和平发展是主题,强大幸福是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建设者和参与者,定当铭记历史,扛起责任,发愤图强,为强国强军不懈努力。任时光流逝,任时代变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7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死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死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8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杀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血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9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全中国人民应永远牢记的日子。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见证,更是中国人民遭受屈辱的耻辱。历史将永远铭记。

  相信许多人都听到过“九一八,九一八”这首《松花江上》的歌曲。每当听到这样雄壮的歌曲,都会让我们想起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都会勾起中华军民浴血奋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画面。时隔几十年后,我们仍然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更不能忘记在南京大屠杀当中逝去的中国同胞!

  对于我们生在新中国成立后和平年代的中华儿女,我们没有切身体会。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那种流离失所的悲惨现实;没有经历过亲情分离、隐姓埋名的痛苦;没有经历过外来入侵、被人践踏的无奈……。一切的一切,我们都没有经历过。我们只是偶尔在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电视剧或者影片当中看到过,大多数人或许也就一看而过,最多被感动抹两把泪。

  朋友们,当你想到那种.种充满血腥味和火药味的场景。你还会因为自己在工作或者生活中受点挫折而一蹶不振吗?你还觉得自己不够幸福、不够快乐吗?你还会因为一点蝇头小利而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吗?比起那个年代,我们这点困难、委屈、挫折都不算什么,我们少拿一点钱,不能大富大贵又能怎么样?

  生在革命胜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华夏儿女都是幸运的,因为没有硝烟,没有战争,我们可以享受革命先烈打下的千秋基业,共享革命胜利的“果实”,人民已经当家作主。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炎黄子孙都是幸福的。因为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一扫过去的“阴霾”,全国上下都在加油干,一项项伟大的工程不断推进,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宽阔的路伸向祖国的大江南北……,时代在变,祖国更是在发生“剧变”。生在新时代的当代儿女更是甜蜜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物质条件、精神生活、生态环境等都在不断改善。

  现在的我们,面对过去的峥嵘岁月,仅仅能在教科书的课本里读到发人深省、警醒世人的文章;仅仅能在影视作品当中看到英雄的情节、感人的举动。我们无法体会敌人的屠刀向我们砍来时的恐惧,更不能体会敌人子弹射入我们胸膛的剧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下一代,警醒自己:珍爱生活、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最后送上打油诗一首:《珍爱和平》

  每一次硝烟弥漫都让我们无比坚强;每一次战火纷飞都让我们充满力量。

  我们是民族的脊梁; 我们是和平的希望。

  任何子弹都不能抵挡我们冲向胜利的前方;任何屠刀都不能抹杀我们向往和平的渴望。

  我们热爱祖国,那里能实现和平的向往;我们热爱家乡,那里有期待和平的爹娘。

  枪林弹雨的岁月已成过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就在前方。

  珍爱和平,愿祖国儿女快乐成长;珍爱和平,愿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10

  历史记忆,犹记如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84年过去,中华门城墙上战争留下的弹孔依旧清晰可见,“万人坑”的累累白骨仍在诉说着当年那段沉痛的历史。然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日本右翼分子主张“侵略定义未定论”,质疑大屠杀中遇害人数,甚至对中国设立公祭日提出异议。比如,日本教科书中对战争描述就多以被害经历为主,加害经历不断被删除。在大阪国际和平中心等纪念馆中,与加害历史相关的展品甚至被撤除。

  铭记历史,展望和平。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已成全人类的永久记忆。加拿大安大略省就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早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已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近日,为悼念大屠杀死难者并揭露侵华日军残忍罪行,日本有识之士还于广岛、大阪、名古屋等地举办纪念活动,呼吁人们铭记历史、开创两国和平友好的未来。

  以史之音,奏响和平。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大家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就再次表明: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多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人民将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历史的耻辱是昨日的惨痛记忆,是今日我们前行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和人民获得感已经有了显著提升。而今划破南京上空凄厉低沉的防空警报声,更鞭策着13亿多中华儿女要铭记历史,把在公祭活动中收获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人民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音符。

  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11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4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国行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国行公祭,不为宣扬复仇与怨恨,是为唤起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许下复兴的心愿:吾辈当自强。国家公祭日,中国人民将聚集在一起,以沉重的心情缅怀逝者,但人们知道,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每一个人,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让中国人民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会到国家统一强大的重要,让民族精神提升,让中国人民更加爱国。

  “卅万冤魂招不去,百年凄雨惕重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祭,恰如振聋发聩的警钟,提醒人们:历史记忆需要时常擦拭,人类道义需要不断砥砺,民族精神需要时常检阅。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永远铭记,铭记南京的疼痛、南京的眼泪;每一个中国青年要不断前行、振兴祖国的动力。

【2021央视国家公祭日仪式观后感范文(通用11篇)】相关文章:

1.国家公祭日《以国之名》观后感(通用10篇)

2.1213国家公祭日

3.12.13国家公祭日 作文

4.2021年央视《榜样6》观后感范文(通用16篇)

5.央视2021榜样6观后感(通用12篇)

6.榜样6央视观后感范文(通用17篇)

7.榜样6央视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8.榜样6央视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

9.2021央视榜样6观后感

《天宫课堂》观后感300字 观看天宫课堂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