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国演义》有感

2022-06-17 观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三国演义》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

  《三国演义》可以说是人性的五味汤,里面包含了各种人与俱来的性格—正直、骄傲、诡计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于恶。比如说,关羽就是正义的化身,他勇敢、仁义且充满机智,对任何恶事都进行斗争,也是东汉时期最令曹操畏惧的人之一。还有曹操,他拥有奸雄的智慧。电视剧从东汉未期到三国未年,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兴起与灭亡。在其中,忠臣义士的殉国,人生的不如意生与死的交织深深打动了观众。

  每一颗“将星”的灿烂与衰败,都给这碗汤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欢的人物,则是那有着千古盛名的诸葛亮。我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并不是他有着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着泰山般的顽强毅力。阿斗,这个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他就是蜀国的后主,昏庸无道,贪图享乐,可以说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式的人。而诸葛亮用自己的生命暴打刘备“三顾茅庐”的情意。尽管烂泥扶不上墙,死水成不了活水,他还是用他的生命紧抓着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进攻魏国,胜利遥遥在望时,后主听信谣言,对诸葛亮的忠诚产生怀疑,将他召了回来,结果是大好时机白白丧失了。尽管如此,他依然没有放弃,没有责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对抗魏国。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后,他还是以生殉国了。有些人可能会说“诸葛亮太愚蠢了,明知蜀国命不久矣,却还进行无谓的反抗,这不是自找苦吃吗?”但我认为不是。他可能明白这一点,但他却一定不会放弃。因为他至少做到了“问心无愧。”他不进行反抗,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他尽力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况:一群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其中有一个是初学者。他望着球架认真地投。但事与愿违,那篮球架偏偏跟他作对,怎么也不让他进。旁边的同学看到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但他呢,面对这些“笑”,只是抱以微笑。为什么它能以这种心态看事情呢?那是因为:贵在尝试,而不在于胜负。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2

  最近我看了一部电视剧,那就是中央台正在热播的新版《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剧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表现了渴求和平统一,反对战乱的思想,反映了百姓拥护明君,反对暴君的愿望!此外还宣扬了“忠义”观念!

  有人喜欢武力高强的吕布,有人喜欢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有人喜欢老谋深算的曹操,而我最喜欢的是忠勇双全的关羽。关羽是《三国演义》中重笔刻画的人物之一,他武艺高强,神勇盖世,同时又“义不负心,忠不顾死”,是忠义的化身。在我眼中,关羽是一名英雄,字云长,河东解良人,身高九尺,面如重枣,眉似卧蚕,胡长二尺,手持青龙偃月刀,很是威风。我眼中的关羽是勇敢的。关羽被曹仁的毒箭射伤后,华佗说用刀割开皮肉,刮掉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缝合后就会好。关羽答应了,他一面伸开胳膊让华佗刮骨,一面与马良下棋。我眼中的关羽是仁义的。火烧赤壁之后,曹操败走华容道,遇到了看守华容道的关羽。关羽本想杀了曹操,但想起曹操的恩情,过五关斩六将时曹操也未派兵阻拦……

  这电视剧看得我热血澎湃,让我想穿越时空和关羽成为结拜兄弟,一同征战天下!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3

  近日复观《三国演义》,读到曹操于渭水击败马超一节,突心有所感,成文以记之。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冬,马超为替父报仇,起兵夺取潼关,直逼许昌。曹操率军迎击马超于渭水,被西凉兵连挫几阵,弃袍割须,好不狼狈,只得闭门不战。数日后,韩遂率领羌军数万来援马超,曹操帐下众将皆忧,唯曹操大喜,治酒以贺。其后,曹操用离间之计,使韩遂与马超二人反目相争,从而彻底击溃西凉军,马超败走,韩遂归降。庆功宴上,众将问曹操,为何闻敌添兵而喜,曹操说:“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吾故喜也。”

  渭水之战中,两军兵力相差无几,西凉军占有地利,加之长枪快马,骁勇剽悍,所以在战场上屡次获胜,以致让曹军大败,曹操自己也险遭不测,成为日后祢衡的笑料。但最终曹操却出其不意,充分利用人天性中的自私和猜疑心理,巧用离间计,使马超怀疑韩遂暗地降曹,从内部瓦解了二人的团结,使二人自相残杀,曹操坐收渔人之利。

  渭水之战初期,马超、马岱、庞德三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马腾报仇,加上一些有利因素,所以杀得曹操惨败;后来,在人马增加的情况下,西凉军反而被击败,其原因便是马超、韩遂二人不能团结一心所致。

  团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一个集体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工作效率高,有着为一个目标努力奋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凡是一个团结协作的集体,必定会做出惊人的业绩。

  曾经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几个留洋的学生在国外合伙开了一家中餐厅。开始时,资金短缺,店面窄小,但是几个人为了把店干好,纷纷想点子、出奇招,不遗余力、不计得失。不久,生意越来越红火,店面不断扩大,而这时,创业的几个年轻人开始计较你拿了多少钱,我得了多少利,从而展开了勾心斗角,你争我夺,挖墙脚、使绊子。时间不长,中餐厅便难以维持,关门大吉。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创业初期,几个年轻人同心同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不懈努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后期,大家失去了团结,各打算盘,成为一盘散沙,结果使辛辛苦苦创立的事业毁于一旦。

  从以上实例到渭水之战,都提醒我们,一个家也好,一个集体也好,一个国家也好,要想进步,要想发展,团结一心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化不可能为可能,战胜一切困难,克服一切险阻,使我们的家变得更加美好,让我们的国变得更富强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4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国演义》这部大型历史剧,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群雄辈出的时代,这是一个文争武斗的时代,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时代——三国时代。

  三国鼎立,刘备、曹操、孙权雄才大略,手下谋士机智多变,将士英勇善战。其中有太多让人难忘的人和事,我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是诸葛亮聪明还是司马懿机智?

  爸爸说:“诸葛亮,他多聪明呀,机智勇敢,还会奇门八卦阵,多厉害呀!我觉得是他最为聪明,有例为证:马谡失了街亭,蜀军惨败,功亏一篑。接下来是诸葛亮上演了空城计,只有两三千残兵的西城,他却敢大开城门,于城楼之上镇定自若地抚琴,退了司马懿十万大军,如此看来,诸葛亮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

  我说:“我觉得是司马懿最为聪明机智,虽然屡屡败于诸葛亮,但是他其实是一个有大智的人。”

  “为什么?”爸爸问。

  “因为,他大智若愚,深藏不露,最后是谁统一了国家?”我问。

  “是司马家族。”爸爸说。

  “这不就完了!从结果来看,他是最后的胜利者,难道不算是最聪明的吗?”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5

  复习迎考是很痛苦的,妈妈看到我的愁样,打算给我放半天假!于是,我一做完作业,就上网看电影去了!可看什么好呢?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好,最后还是看《三国演义》吧,我就在三味影院查找《三国演义》这部电影,找到后我随便点了一集看。

  这集是夺战西川,故事是这样的,刘备想要夺得西川,就带着五了大军杀到西川,一路上通过诸葛亮计策打得非常顺风顺水。西川的川主刘璋挡不住,便求救于东川川主张鲁。张鲁就叫手下猛将马超前去,马超立营在刘备城前十里,马超每天在叫阵,可刘备城中没有人能敌得过马超。刚好张飞来了,他就下城与马超大战,张飞与马超打到几百回不分胜负,他们有打夜战,又打到几百回不分胜负。

  刘备想要夺得西川,但见马超如此勇猛,又特别喜爱,想招为自己的手下。就在他没有办法时,孔明来了,给他出了条妙计!想先用钱去收买杨松(张鲁的手下),让杨松去跟张鲁说,让马超撤兵,就可让张鲁为汉宁王。但马超不肯撤,张鲁又谴人三番五次去劝,马超还是不撤,张鲁再谴杨松去劝马超,杨松说:“你要在一个月里完成三件事,一要取得西川,二要刘璋首级,三呀退荆州兵,如没完成,就把头献来。”马超便马上撤兵,杨松又传流言说:”马超回东川,必有异心。”张鲁听了后,就吩咐手下张卫分军七路,坚守隘口,不放马超兵入。马超进退两难,无计可施。刘备又派刚投降的李恢去说服马超,最后马超被说服了,归降了刘备。有了马超后,西川就被刘备占了。

  看完这回,我真是佩服张飞和马超,竟然打了几百回合也不分胜负,又佩服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三国演义》果然是四大名著,每一回都是那么好看,那么的精彩!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6

  三国时期,不但有血肉横飞的场景,也有很多优秀的人物,有像夏侯淳、关平那样的虎将;有像三国诸葛亮、刘禅那样无需碎骨却胜于碎骨的军师;有像刘皇叔、曹超那样的霸者……这种人物都帮我留有了十分深入的危害。

  在三国里,最令我敬佩的就数赵云了,有些人称他为黄礁赵子龙。赵云他一生忠勇,他不像夏侯淳那般有勇无谋,也不像庞统那般有谋无勇,他足智多谋,在赵云的一生中,最知名的例子就得数《单骑救主》了,內容是那样的:赵云获知阿斗被捉,因此一个人杀进魏军大营,经历尽艰辛,才将蜀后主刘蝉(阿斗)解救。由此可见赵云是多么的的英勇呀!怪不得刘皇叔也常常赞美赵云:“子龙一身全是胆也!”

  因赵云十分善战,又创出了许多军功,因此赵云被刘皇叔封为蜀汉的五虎大将之一。在春秋战国时代,大家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很短,(由于那时候的医药学不比较发达)仅有多习武身体才会健壮,因此有的战士使用寿命比军师还长,赵云就活了七十四岁,由此可见他的身体有多健壮呀!

  我钦佩赵云,他不像张飞那样莽撞,也不像关云长那般自豪,因此后代对他的赞美高过关云长、张飞等,由于她们觉得赵云不但是大将,并且智勇双全,从来不自豪。赵云那样的精神实质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去学习。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7

  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看了《三国演义》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个人智慧和赤胆诚心方面令我肃然起敬,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我谈谈他令我佩服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舌战群懦”、“骂死王朗”、“三气周瑜”。当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时,诸葛亮受命去江东说服孙权共拒曹操,已使南北两军互相吞并,好坐收渔人之利。鲁肃先引诸葛亮来会见张昭等人后,张昭等见诸葛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故都用言语来挑之。诸葛亮自思张昭等乃是孙权手下谋士,若不难倒他们,如何说得孙权?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流血牺牲的战争,诸葛亮凭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与众多儒学士展开斗争,最终赢得这一场斗争理论上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至于在《三国演义》中等九十三回,王朗和诸葛亮在阵前对话。王朗劝诸葛亮以礼来降,却被诸葛亮用言语刺中“要害”。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摔死于马下。连才貌双全的周瑜也被诸葛亮用言语弄得英年早逝。虽说《三国演义》有些夸张但也能说明诸葛亮出众的口才。

  其次,诸葛亮的道德思想观也使我十分钦佩。其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的择偶标准。相传诸葛亮外貌上极为出众,据《三国志》载:“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但是他却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阿丑为妻。据说阿丑“黑面焦发”,十分丑陋,却聪明贤淑,知书达理,颇有内美。可见诸葛亮在择偶时所看重的不是相貌,而是人的内在品质。

  诸葛亮的忠心耿耿更使我肃然起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也是诸葛亮一生的概括。诸葛亮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后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征程。从火烧博望坡到病死五丈原,中间的点点滴滴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顾自己的身体,日夜操劳,直至死前,他还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易其有极!”足见诸葛亮的赤诚之心。杜甫在《蜀相》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也体现了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也抒发了对诸葛亮之死的惋惜之情。

  总而言之,诸葛亮身上的还有许多方面都值得后人学习。我们要以史为鉴,使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诸葛亮”。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8

  在三国初期有个叫董卓的恶人控制了汉献帝。于是十八位诸侯汇聚一堂。决心除掉董卓

  可是他们的心里却想统治天下。就这样渐渐的成为了三国。

  在三国演义中分别有三个主公。分别是刘备。字玄德,曹操字孟德和孙权。字仲谋。在他们的背后有很多杰出的人才比如说有勇无谋的吕布,才高量窄的咒语,让人惋惜。还有聪明过人的诸葛亮,奸诈阴险的曹操让我惊叹不已。有正直憨厚和仁义爱才的刘备。让我敬佩。

  现在我就来说说他们是怎么变强大的。

  首先刘备是三国鼎立。他有诸葛亮,庞统。他们号卧龙和凤雏。再加上火烧赤壁的那个战役逐步强大。在他们的第一个军事不单单品德好而且很聪明身在曹寅,心在汉。那就是元直。

  第二强大的是曹操。他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军事家思想家他通过自己的只会把自己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苍盛

  第三个是孙权,虽然他的国家是中间的,但是去处于不败之地。因为他有个计谋,那就是如果曹操强大。他就联合刘备攻打曹操。如果刘备强大,他就联合曹操攻打刘备。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时间奇才就是周瑜。可是他的度量太小,最后被诸葛亮气死了。

  这一个个杰出的人物,给我们演艺了精彩的三国演义。我们的军事,都是有古代流传下来的的,才有了现在繁荣富强的中国。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9

  说来惭愧,活到20岁才看完三国,还是以电视剧的形式。如果可以为自己找理由的话,我喜红楼多情儿女,不喜三国英雄儿郎。另外就是我胆小,打打杀杀的场景令我胆寒。

  可是,《三国演义》乃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炎黄子孙,特别是我一向拥护国学,岂能?前不久,易说她电脑上有三国的电视剧,我立刻要了来,想,就是逼,也要强迫自己看完。后来,显然,我多虑了。

  至今日,我看完了95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很多时候我总忘记历史是纵向的,总有每个朝代、每辈人是同时存于世上的错觉。后来终于寻得了究竟,实则是我不忍承认那些载入史册、留名青史的英雄俊杰们已不存在,每送走一位,都觉悲痛不已。

  周瑜,字公瑾,死时仰天长问“既生瑜,何生亮?”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字仲谋,十八岁继承父兄基业,掌管江东,撑起东吴。另有孙策、鲁肃、陆逊等,故“江东自古英雄出少年”。

  曹操,字孟德,世人称其为枭雄、奸才等,后人评其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生子昂、丕、彰、植、熊、冲。曹冲称象的故事足以说明冲之睿智,却因聪明误,招其兄丕陷害而死。曹植留下脍炙人口诗词歌赋若干,其中以七步诗名气最大,其清高之品性倒是让我甚为喜欢。曹丕承父业,建大魏。

  关羽,字云长,桃园三结义排老二,却最先亡,杯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诛颜良,杀文丑,挂印封金……,亡于傲气;张飞,字翼德,老三,长坂坡断喝三声吓退敌军……,在离我家不远的阆中被部下所杀,亡于酒气和暴脾气;刘备,字玄德,老大,建蜀汉,立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国训,生有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字孔明,关于这位旷世奇才的智慧我不想赘述,刘备三顾茅庐将孔明请出山时,诸葛亮嘱咐家中小童阿三“好生看管家园,等我功成归来,再躬耕南阳。”却于北伐时死于军中,孔明该在梦中回过多少次南阳啊?

  另外说说司马懿,字仲达,我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个人物放在魏国里,单独列出来吧,是否属于晋?其子司马昭平了蜀汉,其孙司马炎建了晋朝,平了东吴,再次一统天下。

  大概说了说几位重要人物的简历,说的不详细,一则,我也记不全,二则,记得住的也没法三言两语说出来,每个人都是漫漫一生呵。

  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历史教给人很多东西,很多我们早已从字里行间、老人口中得知的道理,却,总是要花一生才能悟懂它,几十年岁月匆匆,我们又被下辈称为历史,下辈又花一生参悟我们告诉他们的话语。历史,仿佛没意思,周而复始,生命交替罢了。

  实,很少有人读史。历史是枯燥的,却也是生动的,是祖宗先辈们用生命演绎的剧情。历史的每一秒都是岔路口,向左向右决定着太多的生生死死,决定着是遗臭万年还是万世敬仰,而每一秒历史都在进行无法反悔的选择。历史的魅力与遗憾就在此吧。

  还记得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最后写了不在官场,云游四海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明月告诉我们不要过多为名利所缚。同样的,《三国演义》里的斗智、斗谋、斗阵,上方谷那场救了司马懿的大雨使得我明白有时还要尽凭天意。晋朝的陶渊明应该明白这个理儿。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0

  追寻你留下的痕迹,只想拥抱你在千百年前留在历史红尘深处的背影。

  ——题记

  又一次这样习惯地想起你,又一次自然地写下你的名字,又一次我望着天空发呆。孙策,孙策,又一次被你乱了心跳……

  大概是五年前吧,无聊地陪姥姥看电视剧《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见到了他:提枪驭马,一袭白袍,驰骋疆场。小时候的我,胆小懦弱,总被人欺负。那时候,我看着他无所畏惧的飒爽英姿,刹那间觉得莫名的感动,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无比强烈的勇气。或许是从那以后,我逐渐变得坚强。从那以后,我记住了他的名子——孙策。

  后来,我读起了《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他沙场上的霸气,我看到他礼贤下士的谦逊,我也感受到了他曾寄人篱下的不甘与无奈。而这所有之中,最感动我的,是他对梦想的坚定。那是一种任何逆境与挫折都无法磨灭的坚定。当我漫步于黑夜时,我总要抬头望一望,每当此时,心底便漫出一堆堆的感动;每每此时,从身体某处发出一股力量,蔓延周身;每每此时,你带我穿越黑夜,直达黎明。

  我开始不仅仅满足于《三国演义》的阅读,因为想要更了解你,想要走进那段尘封的历史。那个已经被历史模糊的身影,我却贪心地想看清他。我开始上网查询关于你的记录。我花去自己攒的零花钱买《三国志》,原版和白话的`都买了。前者是想了解你那时的语言习惯,后者是怕自己看不懂或是理解偏差。你站在漫漫历史之路的那一头,我们之间的距离是一千多年的沧海桑田。我像一个孤独的旅人,坚定地迈着步伐,即使是再远的跋涉也不愿退缩,因为你就站在那里,从没移开过脚步。就算我穷尽一生或许也望不到你的脊背,但我的旅途中没有这些无聊的伤感,我只知道我是一步步地靠近你,一点点勾勒出你的容颜。

  我站在江南这片土地上,触摸着江南的气息,我比以前到任何地方都要用心,因为一千多年前,是这片土地孕育了你,造就了你,你曾是这片土地的王者,是这片土地上人民的英雄,是江东男儿敬佩的小霸王,是江南少女心中的孙郎。在这里,你遇到了那个“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那个“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郎,那个辅佐你成就霸业的周瑜,那个你一生的知己。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征战无数。杀戮与征服,吞并与占领,本无正义之分。孙策就是正义之流吗?我不敢苟同。我只知道每当攻占城池时,孙策严令三军,不抢百姓一分一毫,在那样纷乱的时代,却能使江东将相同力,军民同心。那时的孙策,不过是弱冠之年,二十出头而已。

  江南又飘起了细雨,朦朦胧胧,迷离婆娑。是否一千多年以前的某一天,你也独自在这片江南雨中惆怅呢?也许你曾在这里,在雨中纵马驰骋,扬起一片尘埃。我似乎听到那一声无奈的叹息与战马的嘶鸣逐渐消失在耳畔。

  二十六载的年华,却有着比六十载还要精彩的人生;二十六个春秋,成就了江东的小霸王;二十六载的长度,你在历史的石碑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即使经过千年的风雨,也磨不掉你的痕迹。我知道,叫做“孙策”的那条痕迹,无论是在那段历史上还是在我的人生中都是怎么样也无法抹去的了。

  我沿着你留下的痕迹,摸索前行,将你的痕迹一点点更深地隽刻。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1

  当年曹操出征袁绍,碰到饥荒,所有人都面带青色,只有遇到董昭时,看到他红光满面,不像挨饿的样子,问他原因。董昭就回了下面这句,意思是我吃淡吃了三十年了。大概董昭在袁绍那里作为谋士,虽然官职不低,俸禄不少,但是他已经注意节食了。可惜这样注意吃淡的人,偏偏不肯做淡事,后来劝曹操控制皇帝刘彻,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应该是天底下最风光的事情了吧!

  又有诸葛亮,虽然从正史上可以看出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惊心动魄,以及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刘禅的种种矛盾和摩擦,但是从小说三国演义来看,诸葛亮是真的把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作为宗旨,这是相对正史我更喜欢看小说的原因:正史更接近真实,里面没有一个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坏人,小说则大多虚构,好人可以好到极致,坏人可以坏到极致,奸人可以奸到极致。

  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主题曲卧龙吟里面一句“清风明月入怀抱,猿鹤听我再抚琴”,也让我足够感动。在被这个世界搞得焦头烂额之后,我更宁愿去看小说里虚构的童话故事以寻求一点慰藉来欺骗自己,而不愿看正史里的更接近真实的勾心斗角来伤害我幼小、脆弱、善良的心。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当然太高大上,不是我这样的凡夫俗子所能企及的,人到中年,大概也应该按照董昭那句食淡三十年来行事,虽然董昭自己都不能算做得很好。

  年岁渐长,各种欲望渐渐减少,从吃饭做起,多吃清淡,少浪费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少吸收一些不必要的营养,身体体力也没那么旺盛,行为也没那么激进了,也明白了有些东西不能去要,有些事不能去做,有些话不能随便说,还有很多地方自己远远不如身边很多人,大概,这也是慢慢变得成熟的表现吧!

  四十九岁的年纪,活到六十岁就不算夭折,超过六十就算赚了,所以我也希望食淡三十年,并同时行淡三十年。

  疫情下的今年,更需要淡泊名利的心境,国家才有希望!复兴才未来可期!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2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故事也浩如烟海。从小,我就特别喜欢看历史故事,妈妈给我买了《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故事集》等书籍,每天做完功课后,我都会进行阅读。

  在这些历史故事中,《三国演义》最让我着迷,也最让我神往。我经常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其中,我们最为佩服的英雄就是赵云——赵子龙。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赵云这个人物,暑假里,爸爸妈妈安排我观看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从而让我对赵云有了全面的认知。

  赵云是现在的河北正定人,自追随刘备后,他忠心护主、勇猛杀敌,为刘备成就霸业立下了赫赫战功。在这期间,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事迹就是他为了保护幼主刘禅,单枪匹马在曹营中杀了七进七出,最终完成使命的壮举。每当想起这段史实,我都忍不住热血澎湃、心生向往!

  对赵云的了解越多,我就越加觉得赵云是一个忠肝义胆、机智勇敢的英雄。他为了完成刘皇叔托付给自己的使命,面对强大的敌人,以无畏的胆识和卓越的本领完成了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

  作为一名小学生,光荣的少先队员,在学习中,我应该向赵云那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勇敢的去面对困难、努力的去解决困难。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3

  手提一青毫,序天下之事。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或远、或近,总有不平之事让后人义愤填膺;总有豪气之事让后辈无限向往。但是,总有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摆脱了历史的长河,流传古今。

  识人显迟。

  如果说,三国演义中谁能以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谈笑之间,诛千军万马于千里之外,那么不可质疑,孔明当为首选,他一生功绩无限,且以少胜多的案例,便不在少数,更别说在先帝崩殂后,独自领兵北伐,这便是天下孺士之楷模。

  但他却在老年之时,存在着一丝遗憾。是!刘备之仁义,天下谁人不识君?但他的人品,在细细品味后,你就会发现,此人虽然胸怀大志,但却有些自卑。这也是和他年少是的经历有关,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后来的败仗履现,若孔明早知如此,怕不会出山辅佐刘备吧!

  一身虎胆,英雄雪藏。

  三国演义中有这一个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这是评判三国时期三个武将的一个说法,可以说,赵云,除了吕布,天下无人能敌,但就这么一个威猛的虎将,却只充当一个保镖的角色,以至于后来,郁郁而终。

  孔明虽用兵如神,到却异常谨慎,他怕赵云佣兵自重,所以一直给他的职位总是显得有些无关紧要的,那些武艺不如赵云的却委以重任,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个武将只有勇却胸无点墨,用来冲锋陷阵再好不过了!到赵云却自幼便熟读兵书,可以说,如果赵云有了兵权,他一旦反了,无人可挡。奈何,一代英雄,就此雪藏。

  红颜多薄命。

  其实就战争看来,是不该有女子的介入的,到上至商朝,下至周朝,再到三国,总有一些无关的女子为此丧命,这公平吗?当然不。

  但他们无可选择,就貂蝉来说,本是王允家中的一歌女,后来王允为了救汉帝,以美人计相实施,便收她义女,再到后来……可以说,貂蝉这一生,凄惨无比,红颜薄命已!

  其实,三国中,不管是身份大小之人,细细品味其一生,总有一些别样的意味,如果当初孔明不出山,那将怎样?那根本就不可能,你以为他在南阳躬耕时不会了解天下之事吗?太天真了!

  所以说,有些人,注定不会平淡的过完一生的,所以说,人这一生,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只要过好就好!哪怕有些遗憾!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4

  《三国演义》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可是就连那种“精缩版”的《三国演义》我都没有看过,更别说是原版的人。就在前段时间,新版《三国》在全国热播,一开始我也没在意,继续看我的“仙剑”,后来听同学介绍,结果我也着了迷,从“桃园三结义”到“天下终归司马氏”,我是一集都没有错过啊!

  在《三国》里,我最喜欢的武将是常用将军常山赵子龙。我一开始喜欢他是在他单救阿斗的时候。那时百万曹兵都奈何不了他,真是帅可了酷毙了!虽然人们说“人中吕布,马上赤兔”,但是吕布虽然勇猛过人,可是他却是三姓家奴,更何况他没有和赵去交过手,怎知谁更胜一筹呢?所以,赵子龙才是真英雄!有一句话形容赵子龙再合适不过了——万夫不当之勇!

  武将中我的次爱便是红脸的关公了。什么温酒斩华雄了,斩颜良、诛文丑了,过五关斩六将了,都是我爱看的。虽然如此,但我敬佩的不是他的这一点,而是华佗替他刮骨疗伤时,他所表现出的那种镇定,令我佩服得五体抽地啊!

  我最喜欢的文官当然是卧龙诸葛亮了。之前,刘备都是寄人篱下的,自从请诸葛亮“出庐”后,他才能得了荆襄(虽然以后又被吴占)、川蜀之地,有了一个安身之所。我最喜欢看的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了,表现出了他神机妙算的才能。记得南阳诸葛武侯祠里有一副对联,刻录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述三人都是我所敬佩的,除了他们三人之外,还有一个人也值得我敬佩,那便是被称之乱世奸雄的曹操。他之所以得了个“奸”名,是因为他说了一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话。他不仅这样说了,他还这样做了。“雄”,是因其智谋并不在卧龙凤雏之下,而且其抱负也甚是远大。他写过一首诗,表达了他的远大抱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诚如是啊!不过曹操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能够知错改错,却不认错。

  接下来让我给大家论一下三国的大局。在魏、蜀、吴三国中,论天时,当属魏,论地利,当属吴,论人和,当属蜀。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最终却是蜀先亡。刘备真是太窝囊了,人说“卧龙凤雏得一者便可安天下”,可二者尽在其身边,最终还是失败了,我都替高备感到惋惜。不过这也怪他自己,若不是他一开始执意不取益州,庞统怎么会丧命落风坡?若不是他急于为弟报仇,意气用事,被火烧连营,损兵折将,后来孔明北代怎会失败?其实我挺佩服司马懿的,他不但智谋过人,还能忍辱负重,让上天都助他啊!

  好了,不说了,三国里面的精彩故事多着呢,如果你也感兴趣的话,就一起去看看原著吧!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三国时期群雄争霸,战火硝烟,早以烧遍华夏。民间正处水深火热,一份份家书在信使的穿梭下来到他乡,带着那份有温度的情义。

  乱世出英雄。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曹操拥有三分之二的天下,其狭天下以令诸侯,统帅三军。那颗狼子野心就要吞并天下,其身边高手如云,文臣武将,样样不缺,疑心极重。在他的刀刃之下有成千上万的贤臣的血与肉,刘备、孙权、共同与曹操斩杀,赤壁之战将曹操这位一代奸臣杀得面如土色,可曹操就是曹操,不到黄河心不死,卷土重来,吴蜀两国兵马少之又少,那些三朝老臣纷纷与世长辞,这为他们火上加油,刘备、曹操、孙权都相继去世,中国古话扶不起的阿斗”,他能有多少能耐,孙皓迷信邪说,不顾朝政,司马家族势如破竹,吴蜀惨败。成者为王,司马昭登上了宝座。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心狠手辣,杀人灭口,动不动就诛九族,可人家有权有势,怕谁,只等坐以待毙,森林法则从来都是这样,杀了皇帝,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晋。

  弱者坐以待毙,强者自造良机。居里夫人曾经这样说过:若你想要就去争取,不要坐以待毙,人从来不分三六九等,只有那些没有志向的人永远在原地踏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上百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若你真的无力回天,那也要去拼一拼,这样人生才不会留下遗憾。”

  三国时期,那些个个想要天下,可有些人在途中便放弃了。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6

  刘备,曹操,孙权......相信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没错,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人物。今天就让我带你走进《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主要讲的是:三国时期,各路英雄豪杰诸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刘备,孙权,曹操三方了。在这部影片中,我最喜欢看的莫过于空城计那一部分了。

  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诸葛亮自失了街亭之后,准备撤离西城县。司马懿带领十万兵马,气势汹汹地向县城逼近。诸葛亮此时手下只有两千多老弱残兵,可是诸葛亮临危不惧,眼看魏军正向县城蜂拥而来,他却叫人大开城门,在门旁安排了二十来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扫街,然后他自己衣冠楚楚地在城楼上燃香抚琴。司马懿的部队赶到城门下,只见城门大开,百姓只管扫地,诸葛亮却坐在城头旁若无人、香烟袅袅,琴声悠悠。司马懿深知诸葛亮行事谨慎,他认定必有重兵埋伏,于是立刻就把全部兵马撤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诸葛亮手下无兵却敢大胆地设了这样一个“空城计”,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上了当 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诸葛亮运筹帷幄,临危不惧,即使司马懿的大军攻来,也丝毫不畏惧,不费一兵一卒,便把司马懿吓退。

  这不光要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和胆量,由此可见,诸葛亮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好丞相。

  其实,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也不妨豁出去闯一闯,也许会收到意外的效果。不要一遇到困难就退缩,那样的话就永远也不会成功。

  观《三国演义》有感 篇17

  姜维可谓是连诸葛亮都敬佩的人才,文武双全。在一开始诸葛亮设计准备攻打姜维所在城池时,是姜维看出诸葛亮的阴谋,并告诉城主,这才没中诸葛亮之计谋。

  当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计谋被人识破后,自然是感叹那人的才华。

  后来,诸葛亮用计谋把姜维从魏国弄到了蜀国。成为蜀将。自从姜维成为蜀国的部将后,就一直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帮助诸葛亮处理事务,出谋划策,商讨计谋等等。

  自诸葛亮因为魏延而没有续命成功不久之后去世,也是姜维统领全军撤退,并处理魏延反叛之事。自从诸葛亮去世后,除姜维外,无一人有志向愿平复中原,兴复汉室。

  蜀国君主刘禅,更是昏庸无能,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无雄才大略,又无治理国家之志向。只想偏居一偶,好好当舒服自己这个君主。平平安安的当好这个君主就罢了。

  姜维失去诸葛亮后,自然是一路遭险,事事不顺心。再加上魏国那边又有邓艾这样的人才,自然是想复兴汉室的希望不大。

  跟魏国作对的还有吴国。吴国打就打吧,还排诸葛延。打了,没打过,尴尬吧。诸葛诞这人,被人打到就连守一个城池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到。他还希望老天能下雨让对方军队的军营塌陷。可是,老天就没遂他的心意。硬是天气晴朗,滴雨不下。自己自身能力不足,手下人说可以杀一波,但诸葛延就是死守着城池不出去。当时城里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不够手下的士兵吃的,大部分士兵脸上都有饥色。这种时候如果不拼一把,更待何时?可诸葛延就不,还下令说,如果谁再敢言出门打仗者,斩!下了这样的命令后,果然是敢上阵杀敌的将士都不敢言语。甚至还有几人带领自己的部下去投靠魏军。这怪不得他们,如果让他们再在这个城池待下去。不过多久,这座城便会被攻打下来。而他们也免不了被杀掉的倒霉事。出于这个考虑,他们选择了最好的选择。

  姜维听说吴国攻打魏国后,自然是又要向刘禅请示,要派兵攻打魏国。这个时候有一个谋臣给姜维写了一封信,劝诫姜维要体恤军民,多年征战,国家已经不是很太平。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打仗,很容易出现问题。何不修养几年。

  但姜维没有听取他的劝诫,经过蜀主刘禅的同意后来到祁山,准备占领这里。先前诸葛亮在此就已经建设了军营,到现在还在留着。于是姜维就派军驻扎在此。

  邓艾早就料想到姜维会派军来到祁山准备攻打,所以早早的就命令几百人挖地道准备攻打蜀军。但姜维和其部下稳定有序,在敌人攻打进来的时候并无慌乱,军有章法,硬是把敌军打回去。这事让邓艾十分敬佩。

【观《三国演义》有感】相关文章:

观《三国演义》有感08-14

观《三国演义》有感(7篇)09-24

观《三国演义》有感7篇09-23

观《三国演义》有感6篇11-22

观《三国演义》有感500字10-13

观《三国演义》有感范文700字10-03

观《三国演义》有感(集合7篇)09-24

观《海洋》有感01-05

观《种豆》有感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