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观后感

2021-11-04 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观后感1

  手提一青毫,序天下之事。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或远、或近,总有不平之事让后人义愤填膺;总有豪气之事让后辈无限向往。但是,总有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摆脱了历史的长河,流传古今。

  识人显迟。

  如果说,三国演义中谁能以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谈笑之间,诛千军万马于千里之外,那么不可质疑,孔明当为首选,他一生功绩无限,且以少胜多的案例,便不在少数,更别说在先帝崩殂后,独自领兵北伐,这便是天下孺士之楷模。

  但他却在老年之时,存在着一丝遗憾。是!刘备之仁义,天下谁人不识君?但他的人品,在细细品味后,你就会发现,此人虽然胸怀大志,但却有些自卑。这也是和他年少是的经历有关,但是,后来,却演变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了后来的败仗履现,若孔明早知如此,怕不会出山辅佐刘备吧!

  一身虎胆,英雄雪藏。

  三国演义中有这一个说法,一吕二赵三典韦,这是评判三国时期三个武将的一个说法,可以说,赵云,除了吕布,天下无人能敌,但就这么一个威猛的虎将,却只充当一个保镖的角色,以至于后来,郁郁而终。

  孔明虽用兵如神,到却异常谨慎,他怕赵云佣兵自重,所以一直给他的职位总是显得有些无关紧要的,那些武艺不如赵云的却委以重任,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个武将只有勇却胸无点墨,用来冲锋陷阵再好不过了!到赵云却自幼便熟读兵书,可以说,如果赵云有了兵权,他一旦反了,无人可挡。奈何,一代英雄,就此雪藏。

  红颜多薄命。

  其实就战争看来,是不该有女子的介入的,到上至商朝,下至周朝,再到三国,总有一些无关的女子为此丧命,这公平吗?当然不。

  但他们无可选择,就貂蝉来说,本是王允家中的一歌女,后来王允为了救汉帝,以美人计相实施,便收她义女,再到后来……可以说,貂蝉这一生,凄惨无比,红颜薄命已!

  其实,三国中,不管是身份大小之人,细细品味其一生,总有一些别样的意味,如果当初孔明不出山,那将怎样?那根本就不可能,你以为他在南阳躬耕时不会了解天下之事吗?太天真了!

  所以说,有些人,注定不会平淡的过完一生的,所以说,人这一生,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平平淡淡,只要过好就好!哪怕有些遗憾!

三国演义观后感2

  学习了中国古代史和看了《三国演义》后,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诸葛亮在个人智慧和赤胆诚心方面令我肃然起敬,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我谈谈他令我佩服的几个方面。

  首先是诸葛亮的语言艺术。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舌战群懦”、“骂死王朗”、“三气周瑜”。当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时,诸葛亮受命去江东说服孙权共拒曹操,已使南北两军互相吞并,好坐收渔人之利。鲁肃先引诸葛亮来会见张昭等人后,张昭等见诸葛亮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故都用言语来挑之。诸葛亮自思张昭等乃是孙权手下谋士,若不难倒他们,如何说得孙权?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流血牺牲的战争,诸葛亮凭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与众多儒学士展开斗争,最终赢得这一场斗争理论上的胜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至于在《三国演义》中等九十三回,王朗和诸葛亮在阵前对话。王朗劝诸葛亮以礼来降,却被诸葛亮用言语刺中“要害”。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摔死于马下。连才貌双全的周瑜也被诸葛亮用言语弄得英年早逝。虽说《三国演义》有些夸张但也能说明诸葛亮出众的口才。

  其次,诸葛亮的道德思想观也使我十分钦佩。其中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诸葛亮的择偶标准。相传诸葛亮外貌上极为出众,据《三国志》载:“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但是他却娶了黄承彦的女儿阿丑为妻。据说阿丑“黑面焦发”,十分丑陋,却聪明贤淑,知书达理,颇有内美。可见诸葛亮在择偶时所看重的不是相貌,而是人的内在品质。

  诸葛亮的忠心耿耿更使我肃然起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出师表》中的一句话,也是诸葛亮一生的概括。诸葛亮从刘备的三顾茅庐后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征程。从火烧博望坡到病死五丈原,中间的点点滴滴是诸葛亮一生的真实写照,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他不顾自己的身体,日夜操劳,直至死前,他还长叹曰:“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易其有极!”足见诸葛亮的赤诚之心。杜甫在《蜀相》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句中也体现了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同时也抒发了对诸葛亮之死的惋惜之情。

  总而言之,诸葛亮身上的还有许多方面都值得后人学习。我们要以史为鉴,使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的“诸葛亮”。

三国演义观后感3

  《三国演义》记叙了东汉末年至西汉之间,以刘备、曹操、孙权为首的三个军事集团,为了独霸天下以至沙场厮杀的战乱时期。其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独霸一方、窥伺天下的乱世枭雄;解民倒悬、广施仁政的一代义主;横刀立马、勇猛绝伦的威猛大将;运筹帷幄、足智多谋的军师谋士……然而,在这个人才云集的时代里,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赤胆忠诚的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写照;“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从此,他义无反顾地追随刘备;应对东吴的盛邀,他断然拒绝;白帝托孤,他全心全意辅佐刘禅;他“六出祁山”,只是为了兴复汉室;上表《出师表》,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诸葛亮的忠诚深深打动了我,令我敬佩不已。

  从古至今,忠诚一向受到人们的敬仰。屈原的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是忠诚;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兮一去不复还”,是忠诚;赵子龙乱军救主,一身胆也,是忠诚;魏征敢于直言,向李世民进谏两百多次,是忠诚;岳飞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忠诚是一种美德,值得我们去学习它,歌颂它,传扬它!

  大家耳熟能详的“两弹”元勋——邓稼先,因为忠诚,他先身士卒;因为忠诚,他不怕牺牲;因为忠诚,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因为忠诚,他把自我宝贵的生命献给了国家!虽然仅有平凡的工作,但他却家喻户晓,受到全国人民的敬仰,就是因为忠诚。有了对国家的忠诚,他才用尽一生精力研究‘‘两弹’’,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见,忠诚对人们成就一番事业,也是十分重要的。

  此刻的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多了,像金钱、权力、名誉等利益,深深诱惑着人们。有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从而不择手段到达目的,违背了做人的基本道德,只要有利可图,就将忠诚抛之脑后。这样的人,往往只能享受一时的利益,最终的下场都是身败名裂。

  忠诚,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流逝的时光,社会改变,渐渐销蚀了忠诚的光芒。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肩负着民族腾飞的的重任,我们要时刻提醒自我,不能违背忠诚,要使忠诚永放光芒。

  忠诚,是青春冲刺的诺言,是生命履行的职责,是安身立业的根本,更是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品质。让我们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学业、事业的人,一个忠于社会和国家的人!

三国演义观后感4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唐代著名小说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了近200个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其中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忠勇双全的关羽、宽厚仁义的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三国演义》能够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小说和历史文化小说,它描述了大大小小的战事,构思宏伟,手法多样,读来使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带来丰富的历史文化体验。

  “红脸大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风度不凡,波有英雄气概。”这句话描述的是忠勇双全的关羽。小说多处描述了他英勇无畏的英雄事迹,“刮骨疗毒”就是其中一则:

  关羽率军向樊城进攻,不料被曹军毒箭射中右臂。关平拔出臂上的弩箭,发现毒性已经入骨,关羽的右臂很快变得青肿,不能正常活动了。但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军,众人只好四处求医。忽然有一天,一个人从江东驾着小船,径直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字元化,要求面见关羽,来给他医治。关平一听,大喜过望。来人竟是天下闻名的'神医华佗!关羽请华佗坐下,命人献茶,然后问华佗怎样治?华佗说:“我自有医治办法,只是担心君侯害怕。”关羽大笑道:“我视死如归,没什么好怕的。”华佗说:“立一根标柱,柱上钉一个大铁环。把手臂穿在铁环里,用绳子捆住右臂。我用刀子割开皮肉,刮去骨头上的箭毒,再敷上药缝合就没事了。”关羽称不用标注铁环,饮了几杯酒,人在与马良下棋。华佗取出尖刀,叫人在下头接污血,割开皮肉,用刀刮骨,发出了细细碎碎的声音。关羽脸上也没有痛苦的表情。伤好后,关羽设宴答谢华佗。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内心被关羽的镇定和顽强深深地震撼了。大家假设一下,如果自我是关羽,也会在刮骨疗毒时饮酒吃肉、谈笑下棋吗?我想,所有的回答几乎都应当是“不可能会”。

  记得几年前,我生病了,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当我得知要做胃镜时,胆小害怕的我立刻放声大哭,死活不愿意,又哭又闹,妈妈连拖带拉才强行让我做完了检查。

  所以,我们应当学习关羽不畏艰险、镇定自若、乐观直爽的精神与性格,那我们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应对困难,毫不惧怕。我们还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勿学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心理,只学刘备宽厚仁义、知人善仁的品质;勿学关羽的心高气傲,只学他的勇敢顽强、忠心耿耿……作为21世纪这个崭新时代的人,社会竞争十分激烈,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英雄精神,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国演义观后感5

  因为自己带了一学生,那学识是一渊博啊,让我觉得自己太无知了,是时候丰富一下自己的知识了。然后就选了三国,书跟电视剧一起看的,现在看了有十分之一了大概。看着看着觉得挺有意思的,记录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电视剧跟书还是有些出入的,但是几乎都差不多,只是一些细节不一样。首先我得先说一下电视剧里的演员,只是个人认为哈。我觉得吧,陈建斌演曹操不太合适,虽然演的不错,但是我觉得曹操应该是一个长的特精神的人,陈建斌有点老,看着没那感觉。还有就是吕布,我觉得何润东看着没那种吕布应该有的霸气。到现在为止,挺喜欢刘备的,演员我也挺喜欢的,嘿嘿。就是喜欢他那种临危不惧,谦虚谨慎的品质。俗话说“才不外漏”,刘备应该就是这种人,其实也不对,虽然他自己不炫耀但是那锋芒太耀眼了,哈哈,挡都挡不住。别的倒都还挺好的,当然后来的还没看到。啊,对了,孙权好可爱啊,呵呵。

  话说曹操确实是一个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的人,很欣赏他,但是不是很喜欢他。我总觉得他有点残忍,就比如他杀吕伯奢那段,明明是可以避免的,但是最终还是制造了一场小灾难,死了那么多无辜的人。看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我就想起来俩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想着董卓的追杀才会误把吕伯奢家人的话当成是要害自己的话。但是之前人家吕伯奢明明告诉他会杀猪,而且之前他自己明明也说了宁愿相信吕伯奢也不相信自己的话。可怜的吕伯奢拿自己的一片真心换回来的却是自己连同家人的死亡,而曹操最后竟然说出了一句更令人气愤的话“不是我害了你,而是这乱世害了你。我一定会为你报仇的!”他这明明就是在推脱责任,英雄不就应该敢作敢当吗!也是,人无完人,总会有缺点的。不过后来还是挺感激他的,感激他那双识人的慧眼,哈哈,因为他看出了刘备的才能。

  下面说说我喜欢的刘备,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喜欢他,我讨厌那种自高自大的人,而刘备刚好没这个坏习惯。就觉得他很稳重,做什么事都很谨慎。他去投奔袁绍的时候,除了曹操其他所有的人都瞧不起他,可是他却面不改色,昂首挺胸,真的挺让人敬佩的。话说你们都瞧不起我们兄弟三人,那我们就用实力证明自己。关羽单枪匹马就拿下了华雄的首级,另在场的所有诸侯都惊讶不已,真的是出了一口恶气,呵呵。后来刘备准备离开袁绍的时候还是送给大家一份大礼,就是击败了吕布,这才是英雄啊。不过这个还是要感谢张飞跟关羽的,他们功不可没啊。

  今天就先写这些。

三国演义观后感6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首词写的是就是三国时期的事情。

  三国演义主要讲了五个时段: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看不惯朝*腐败,因此发动黄巾起义。而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不久就灭了黄巾军。刘备的力也一天天强起来。皇后的哥哥何进因为误信他人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曾想杀害董卓,但不成功。董卓为拉拢人心,封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逼得诸侯联军抗董,虽败军了,但最后也给吕布所杀。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联吴抗曹等计划,使刘备的大业扎下了结实的基础。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从而崛起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渐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这本书人物描写栩栩如生,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有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周瑜,有阴险狡诈的董卓,曹操,还有英勇善战的关羽和赵云.其中,我最喜欢,最佩服的人物是诸葛亮.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刘备出谋划策,建功立业,使他独据一方,不愧为“卧龙”。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的智慧都倾注在军师的天职上,献给了刘备创业的进程,没有怨言。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耳熟能详的历史无一不透着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与精力。出师一表争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义”的真谛。

  《三国演义》里的“三顾茅庐”最令我记忆深刻,刘备、张飞、关羽他们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登门拜访,不畏艰辛,最后成功的请到“卧龙”从这个故事,我学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要想学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顾茅庐,只要用你的真诚打动对方,就一定能行。还有一个故事:在刘备起兵七十万水陆并进攻吴为关羽报仇时,张飞冲动鞭打两个部将,在晚上两个怀恨在心的部将因一怒之下杀死了酒醉未醒的张飞,一代虎将死于非命。也告诫了我不要鲁莽行事,意气用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部书的人物形象性格显露无遗、活灵活现,也说明了我们每一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所以我们要改掉缺点,每件事做的更好

三国演义观后感7

  姜维可谓是连诸葛亮都敬佩的人才,文武双全。在一开始诸葛亮设计准备攻打姜维所在城池时,是姜维看出诸葛亮的阴谋,并告诉城主,这才没中诸葛亮之计谋。

  当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计谋被人识破后,自然是感叹那人的才华。

  后来,诸葛亮用计谋把姜维从魏国弄到了蜀国。成为蜀将。自从姜维成为蜀国的部将后,就一直是诸葛亮的得力助手,帮助诸葛亮处理事务,出谋划策,商讨计谋等等。

  自诸葛亮因为魏延而没有续命成功不久之后去世,也是姜维统领全军撤退,并处理魏延反叛之事。自从诸葛亮去世后,除姜维外,无一人有志向愿平复中原,兴复汉室。

  蜀国君主刘禅,更是昏庸无能,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即无雄才大略,又无治理国家之志向。只想偏居一偶,好好当舒服自己这个君主。平平安安的当好这个君主就罢了。

  姜维失去诸葛亮后,自然是一路遭险,事事不顺心。再加上魏国那边又有邓艾这样的人才,自然是想复兴汉室的希望不大。

  跟魏国作对的还有吴国。吴国打就打吧,还排诸葛延。打了,没打过,尴尬吧。诸葛诞这人,被人打到就连守一个城池这样的事情都做不到。他还希望老天能下雨让对方军队的军营塌陷。可是,老天就没遂他的心意。硬是天气晴朗,滴雨不下。自己自身能力不足,手下人说可以杀一波,,但诸葛延就是死守着城池不出去。当时城里的粮食已经很少了,不够手下的士兵吃的,大部分士兵脸上都有饥色。这种时候如果不拼一把,更待何时?可诸葛延就不,还下令说,如果谁再敢言出门打仗者,斩!下了这样的命令后,果然是敢上阵杀敌的将士都不敢言语。甚至还有几人带领自己的部下去投靠魏军。这怪不得他们,如果让他们再在这个城池待下去。不过多久,这座城便会被攻打下来。而他们也免不了被杀掉的倒霉事。出于这个考虑,他们选择了最好的选择。

  姜维听说吴国攻打魏国后,自然是又要向刘禅请示,要派兵攻打魏国。这个时候有一个谋臣给姜维写了一封信,劝诫姜维要体恤军民,多年征战,国家已经不是很太平。如果这个时候再去打仗,很容易出现问题。何不修养几年。

  但姜维没有听取他的劝诫,经过蜀主刘禅的同意后来到祁山,准备占领这里。先前诸葛亮在此就已经建设了军营,到现在还在留着。于是姜维就派军驻扎在此。

  邓艾早就料想到姜维会派军来到祁山准备攻打,所以早早的就命令几百人挖地道准备攻打蜀军。但姜维和其部下稳定有序,在敌人攻打进来的时候并无慌乱,军有章法,硬是把敌军打回去。这事让邓艾十分敬佩。

【三国演义观后感】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观后感

2.三国演义的观后感

3.《三国演义》的观后感

4.读三国演义观后感

5.新三国演义观后感范文

6.三国演义观后感作文范文

7.三国演义观后感100字

8.三国演义观后感(通用24篇)

9.三国演义观后感(通用23篇)

上一篇:观《千与千寻》有感 下一篇:红楼梦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