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2024-03-15 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新春第一课》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

  今天晚上,我和同学一起观看了宜昌市的“新春第一课”,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我认为重点在于传承与践行,这其中包括赵一曼的精神传承,杨启发一家的文化传承,李元成对战友付先根的情感传承等,但这里面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赵一曼。

  一封家书,迟到了二十多年的家书,是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对儿子的简单的一份寄托与爱。革命是其毕生信仰,平等乃其一生所求。被日寇抓住以后,难以想像她经过了怎样的严刑拷打,但她坚持下来了,难怕敌人用鞭子去捅她的伤口,难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丈夫、父母,她坚持与敌人抗争到底,为世人所传颂,而她的爱国精神值得被我们传承和践行。

  现在的青少年,有很多都没有了先人所传承的爱国精神,甚至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还有“哈韩”、“哈日”等不良现象,爱国不等于一味地抗拒外来的`所有事物,好的得学,但不是盲从。我们反思一下自己,如果我们真的有先人那样的热爱祖国,热爱文化,热爱艺术,我们的端午节就不会被韩国抢走,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立于不败之地也正是国为文化。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我们应当践行的核心价值,爱国是第一,“国是千万家”,没有国,我们什么也不是,国好起来,人民也就好起来,我们是新一代青年,承担着这样的重任。

  让我们今天开始,“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2

  面对身体上的缺陷,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抱怨上天的不公;有的人整天无所事事,酗酒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而有一个人却以积极向上的乐观向上的精神,诠释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书写着一幅婀娜多姿的画卷,她——就是邰丽华。

  金光闪闪,熠熠发光的金色服饰在黑暗的舞台上绽放无穷的光彩。二十一位聋哑人在这时成为全场的亮点。她们纤细的臂膀与手指不停地摆动,划出了一道道美丽而又自信的弧线。时而有规律的伸出,时而有节奏的收缩,她们虽然听不见音乐,但却依然配合的天衣无缝,完美无瑕,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还以为是健全的人呢!不仅动作整齐划一,而且表情都极为丰富。作为领舞的`邰丽华,更是将观音的那份祥和的姿态描绘得淋漓尽致。她时而蹙眉,表现自己细腻的妆梳,时而微笑,慈祥地注视着为她鼓掌的人们,尽管听不见震耳欲聋的掌声,但是她却看得见那排山倒海的场面,并且像春天的细雨,绵绵不断地洒向她的心田,滋润着她,使他更加的有活力和生机。《千手观音》中那一个个婀娜的姿态,千变万化的舞阵,每一个微笑,每一次摇摆,无不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使我感慨万千,赞叹不已。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更何况听不见说不出,要完成这一高难度的《千手观音》无疑是难上加难。那么,她至底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啊!枯燥的舞蹈基本功,痛不欲生的劈叉,压脚,翻滚……这种令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她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着,她没有打退堂鼓,没有放弃,一直坚持,咬咬牙,挺一挺就过去了,终于从一颗颗砂砺经过多年的磨炼成为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那么闪亮,毫无瑕疵,升华了自己的人生境界。

  和她一比较,我显得是多么的渺小,就犹如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只是一叶方舟。邰丽华,身残志却坚!而我,身健志却小。想想我自己,如温室中的花朵,一旦离开舒适的环境,就无法生存,无法像岩缝中小草一样拥有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生活中的一点儿挫折与荆棘,就无法走出来,只会一味地喊天怨地,以眼泪来发泄;被绊脚石绊倒,不知道马上爬起,迎接我的依然是一片蔚蓝的天空,只会傻坐在地上等待有人将你牵起。的确邰丽华的那种常人无法达到的精神境界令人赞叹,是我们身处在温室中的花朵的榜样。

  她被上帝故意关上了一扇门,但她心里的门却一扇都没少,用她的顽强与执着描绘着一幅对梦想憧憬的蓝图,并且更重要的是,她还推出了一扇更敞亮的窗!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3

  时间过得真快,美好而愉快的寒假转眼就过去了,同学们又回到学校。今天晚上,我们像往日一样整整齐齐的坐着观看《新春第一课》。

  《新春第一课》主要讲的是留守儿童。据统计,我国现有留守儿童一千五百万,其中大部分是父母长年不在家,由爷爷奶奶看管。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则是一位正在读高中的一名男孩。他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很少有回家的时间,而他因为很少见到父母,所以几乎连父母什么样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整天垂头丧气,他从孤独的阴影中慢慢走出来,成了一个活泼开朗、受人喜爱的阳光男孩。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被一点儿小小的挫折而蒙住了双眼,整天垂头丧气、无精打采。这样只会使你比别人更差,我们应该勇敢的站起来,正确的面对种种挫折,把悲伤的阴影彻底从自己的心头赶出去,人生中遇到挫折的'事情很多如:考试考不好,被别人欺负,玩得太晚而一人走在街头上……想必这些同学们都经历过挫折的滋味一点也不好受。

  另外我们应该多些勇敢与坚持。有些事情不用害怕,只要勇敢地面对就一定会成功,即使你失败了,也不能太伤心,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坚持不懈、继续努力。总有一天好远就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留守儿童他们坚强、他们勇敢,但他们也需要大家的爱、需要大家的帮助而不是讥笑和歧视……让我们携手关爱身边的留守儿童吧。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4

  寒假后又回到那个熟悉的校园,再次观看《新春第一课》,使我心绪缠绵,一些人物久久萦绕在脑海无法抹去,自我反省的沉重与敬佩交织在心头……

  抗日战士赵一曼牺牲时唯一留下的家书,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那是写给她一岁的孩子宁儿长大后看的一封信。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来到宜昌建立地下交通工作,她铭记着革命能让人民幸福的毕生信仰,从事了这份存在着危险的工作,可是一位抗日英雄何来的惧怕?既然走上了军人的道路,早已把生命抛开在外,为祖国做出奉献,即使牺牲也是死而无憾。

  天不随人愿,日军最终还是将赵一曼关进了大牢,没日没夜的'严刑拷打,竟在她这里问不出来半个字来,就连男人都坚持不住的恶劣环境,一个女人又是如何拼过来的呢?我想只有心中无限的信仰了吧。最终,在1936年8月2日,她走上了去往刑场的路上。为了祖国!为了革命!死不足惜,可唯一使她牵挂的是她刚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宁儿啊!于是在这个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她留下的,是给她孩子的家书,这封在日军待了足足二十一年的家书最终回到了宁儿身边,心中又是何种痛苦呢?也许我永远无法体会那深深的情感,但仅仅作为一个旁边观者,我早已像刀子捅破肌肤一样的生痛,宁儿,你呢?

  赵一曼三十六年的人生,虽被终结在某个时刻,但她的经历,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类似的事例不只这一个,一家三代人衷于对艺术的创作、热爱;一岁高烧后失去听力,但使终向上向善的黄炼娟;呵护一份真爱,用军人的真诚守护超越亲情真感的李无成;负担重,经济条件差却始终赡养你个父母的罗必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是血脉永相连紧密的关键,我们要谨记、传承。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5

  开学啦,今天,我像往常一样坐回了教室,与同学们一起看了《新春第一课》,第一课的主题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在我聚精会神的观看后,令我印象最深得 ,也是污染最大的,那就是----雾霾!它像一个无形的杀手,危害着我们每一个人,而我们却毫无危机感,还在肆意破坏着我们的空气,这其中也包括我,让我想起了一件令我无地自容的事。

  思绪一下把我拉到了大年三十那天。除夕的夜晚,吃完团年饭,当新年的钟声进入倒计时时,我和小伙伴们如约地来到一片生机勃勃的郊外,拿出琳琅满目的烟花,开始放烟花爆竹迎接新年的来到。咚咚咚,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我们燃放的烟花漫天飞舞,在夜幕下金光闪闪,绚丽多彩;爆竹声噼里啪啦的响个不停,震耳欲聋;我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随心所欲地奔跑着,在烟雾缭绕的'空气下欢呼雀跃,空气把我呛得眼泪直淌,我完全不顾,玩得不亦乐乎,迎接着新年的到来。

  大年初一,当我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不小心玩到了昨晚放烟花的地方,天呀,这原本绿草如茵,百花盛开,生气盎然的地方,怎么就变得遍地垃圾一片狼藉,小草们伤痕累累,土地千疮百孔,小精灵们奄奄一息,连旁边树叶上都积满了一层层灰尘,染脏了一件件翠绿的衣裳,路过的老奶奶捂住嘴咳嗽不已......看着眼前这一幕,我心碎了,黯然泪下,这都是怎么啦?怎么啦?我一遍遍地问自己,难道这真的都是雾霾惹得祸吗?.....不,不,我,我才是雾霾的罪魁祸首......

  看完《新春第一课》我伤心,惭愧不已,我在心里暗暗承诺以后再也不燃放烟花爆竹了,从我做起,再呼吁人们要爱护环境,不随手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管好自己的爱犬。减少汽车排放尾气,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减少工厂废气废水排出......让我们一起爱护地球,不让垃圾与雾霾成为地球的一道道伤痕,携手共建美好的家园,从你,从我,从点点滴滴做起!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6

  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片中重点介绍了宜昌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有这样一个地方,它拥有着全国第一水电工程——世界第一大坝;它拥有壮丽的水电文化,拥有独特的巴楚文明,拥有古老的三国文化……它有着宜人之城及昌盛之地的美誉,它就是宜昌!

  《新春第一课》相继讲述了为挽救或宣传宜昌文化而做出贡献的名人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的故事。一个用一首《巴山恋歌》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大奖,倾力传承巴土文化,用文章、书本、歌词书写了自己的家乡;一个将生命献给《峡江号子》,被外国宣称“西陵峡江号子”,它架起了世界的文化之桥,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遗产;一个用浑厚的画笔画出了“三国情”,将关公文化发扬光大,将属于宜昌文化的忠、义、仁、勇画在雪白的纸上,笔笔生花。

  有的人用歌词唱出了“乡文化,国文化”;有的人用一首“号子”嘹亮出了传承千年的精神品质;有的人妙笔丹青画出了传统文化。这些故事都说明了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使这些自古以来都应该流传的精神品质能够流芳百世。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文明没有断代的民族,自古便是礼仪之邦,所以我们应该继承这些璀璨耀眼的民族文化。

  《新春第一课》无非是讲述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的道理,从土生土长的`家乡习俗里去传承那些传统优秀品质。宜昌特有的民俗、文化、风气等将其融入其中,以便开足马力共建和谐美丽宜昌。然后告诉我们要热爱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热爱这美丽的宜昌城。

  如今的我们正是青春芳华,朝气蓬勃,我们要做民族民俗文化的薪火传人。我们要做的事情也许很小但意义深远。比如,在校中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多接触民俗文化活动。学习实践的方式可以是展览出一张张惟妙惟肖的剪纸;可以是张贴出一篇篇生动感人的社会实践文章;也可以是从嗓子中迸出的民俗曲子;也可以是课间操跳的巴山舞;亦可是为家乡的民俗风情拍摄的精彩画面。一步一步,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为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

  我们在宜昌,民谣口技巴山舞;我们在宜昌,雄伟壮观瞿塘峡;我们在宜昌,大江截流筑大坝;我们在宜昌,山美水美人更美;我们在宜昌,弘宜昌文化,扬民族传统。

  万里长江水长流,坐落重武二都城,五支河流接踵来,巫峡西陵瞿塘峡,跃腾科技,三峡大坝。建筑特大城市,你我他!弘扬传统,爱宜昌!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7

  短短的几十分钟,我的心灵却却被深深地震撼,四个普通人物的平凡故事生动的诠释了爱与美丽的真谛。或许,这就是《新春第一课》的魅力吧。

  初次观看,有太多的意想不到。

  我想不到,每月200元如期寄给贫困山区,十四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却从来不曾索取一点点回报哪怕是一句感谢的话语。更想不到他在邮寄时填上的根本就是个不存在的名字。要不是记者通过多种途径最后找到他,他是根本就不会露面的。他叫袁振江,每天靠卖牛奶谋生,一辆脚踏三轮车就是他的店面。每天收入微乎其微,养活自己一家三口都很困难,而他却还在想着帮助别人。这样超越时空的慈善,把袁振江和远安地区的孩子们紧紧连在了一起

  一个人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他做到了,是梦想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我想不到,一位普通的支教老师,为了一个信念,在贫困地区坚守十几个年头,从不言苦,从不喊累。她是孩子们心中的暖阳,她是刘发英。为了助学,她在网上建立了“英子姐姐助学网”,她用网络凝聚四海爱心,她用行动实现助学梦想。

  爱,在山路蔓延。

  我想不到,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的`人用坚持和汗水舞出艳丽的舞姿,在听不见音乐节奏的情况下依然能整齐划一地表演出“千手观音”。她是无声的观音姐姐---邰丽华。听不见,也说不出,那都不要紧,只要有梦想,它可以化为耳朵,化为嘴巴。努力和信念编织“我的梦”,她的舞姿飞过天空,留下“梦想”二字。

  顿悟……

  是梦想,是梦想创造了他们,是梦想支撑着他们,是梦想鼓舞着他们。

  逐梦,是注定孤独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是铁打的肩膀,才扛得起光芒。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8

  当我们还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中时,同在蓝天下的他们却又要感受父母离去时的那份悲痛,而又不得不接受与刚刚回家的父母说“再见”,人们给这样的孩子取了一个酸楚的名字——留守儿童。他们长时间适应着父母在外打工的生活,让他们小小的,朴实无华的梦想里都叙述着蓝天下的那份纯真!

  在我们身边,有由五年级的妹妹和八年级的姐姐组成的一对姐妹。仅大于妹妹四岁的`姐姐却更像是一位小妈妈,在学校料理妹妹的饮食起居;在回家的路途上帮妹妹拿沉甸甸的书包。沉重的生活压力并没有让这对姐妹变得内向、腼腆,而是恰恰是因为生活上的压力,让这对姐妹变得更加活泼、阳光、乐观、自立,同时有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回家的路途中,因为路程的遥远,艰苦,所以变得寂寞;因为她们还保留着这样一份纯真,所以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哼歌回家。这样两个小时的路程,就再也不会感到寂寞和害怕了。正因为还保留这样一份纯真和梦想,她们原本枯燥乏味的生活才变得缤纷多彩!

  也许,你不再需要的一个洋娃娃,一本廉价的图书,一副乒乓球拍.……正是他们心中无限的希望,正是他们的梦想。留守一份希望,传播一份希望,保留他们心中的最后一份纯真,这对于我们来说,仅仅是举手之劳,也能让他们不被艰苦的生活环境所打倒,勇敢地面对生活!正因为社会人士还保守着这份怜悯,对留守儿童的同情,才能让他们心中无限遐想,纯真,不被毁灭并且能够等到美梦成真的那一刻!一位五十多岁的奶奶善意的捐赠,让山区里的小朋友能够实现心中小小的渴望。同在蓝天下,共是一家人!

  让我们保留他们仅有的最后那一份纯真,那一点没有污点的自尊。保守他们的一份希望,共享我们完美无瑕的蓝天!他们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更是蓝天下的那份纯真!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9

  今日的新春第一课中,有许多让我深受感动的故事:犹如空谷幽兰,芳香满山的网络助学英子姐姐,刘发英;有将家史变国宝,百年间不断的袁裕校;还有那千手观音表演中,没有杂质的纯净化身,邰丽华。但最令我忘不了的,还是那用爱搭成翅膀,飞向各地的天使之家——高振宁。

  说它是家,那是一家三口的姓名,拼成的爱心捐款人;说它是天使,因为它是温暖与爱的传播人。

  现在的高振宁一家,靠着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用辛苦换来的点滴财物,每月两百元,数十年如一日的',全数捐给了远在他乡的一所特殊学校呢?那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穷苦的家庭,为何每月靠卖牛奶,摆小摊,拾废铁所积攒下来的钱,仍要用来捐给远方的学校呢?高振宁的回答,让观众震撼,让受帮助的学生们感到温暖。他说:“我只是想让那些特殊学生活得有尊严,更快乐。”屏幕上,高振宁看见自己捐助的钱所买的缝纫机给孩子们学习,自己也笑得一脸灿烂,无怨无悔。

  拜伦曾经说过:“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着,世界便会冷却下来。”而高振宁,却用自己的行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十多年的奉献,救助过白血病人、捐助国西部灾民,更是让特殊学校里可爱的孩子们,有了宽大敞亮的教室。他的举动,在一点一滴的感动并温暖着世界的角落。

  他是伟大的,并不在于他的容貌、家庭背景。而在于他对社会的奉献。奉献是人最高贵的品质,奉献者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赞赏,并且社会也因为有了奉献而充满温暖。“高”“振”“宁”,拼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名字,凝聚成一家人对社会的奉献,将爱心散播到需要温暖的地方,如丝如水、连绵不断。

  奉献,人人都能做到:拾起地上的一片垃圾,这是对环境的奉献;多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们,这是对社会年老人的奉献;做一名教师,教育一批批优秀的孩子,这是对祖国未来的奉献。奉献,可大也可小,大到惊天动地,小到举手之劳。中国每年都会新增许多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单亲家庭。高振宁也是其中一人,他们的每一个事迹,都会感动不少的热血青年,积极投入到这条慈善之路中去。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爱心成就梦想,坚持成就希望,奉献创造美好!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0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看完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晏爽姐妹俩,她们的妈妈有精神病,爸爸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她们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而我呢,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妈妈和外婆的悉心照料,时不时还闹闹小脾气,爸爸虽然在武汉上班,但每周末都回来陪我。晏爽姐妹俩必须独自走完长达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而我家离学校只有几十米,上下学都要妈妈接送,这让我很羞愧。

  记得有一名留守儿童的愿望是:我想到宜昌去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宜昌最好的私立小学上学,享受着最优的'教育资源,但却没有认真学习。

  城市里的孩子受到了太多的关爱,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爱性格变得孤僻。与那些留守儿童相比,我太幸福了,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爱我的人,同时,我们应该关爱留守儿童,尽力帮助身边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1

  轻轻的春天来了,正如轻轻的冬天走了。暖暖的阳光亲切地照耀在翠绿的草坪上,娇艳的鲜花上。春姑娘用动人的歌声唤醒了沉睡的世界,也把我们带回到母校。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了,开学伊始,我们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共同观看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课》。

  本次《新春第一课》以“家风、家训、家规”为主题,为我们介绍了中国秉承优良家风的诸多典型事例,一件件、一桩桩鲜活的事例让人看了不禁泪如泉涌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在被捕的时刻,不由地想到了她幼小的儿子,她要来纸笔,给儿子留下了最宝贵的遗言:“母亲没有尽到教育你的责任,希望你长大后不要忘记母亲是死在日本人手里,你一定要爱国,长大后来报答自己的国家。”赵一曼同志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向我们传达了热切的心声:热爱自己的祖国,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祖国增光添彩!

  看到这里,我也想到了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做任何事情动讲求效率,专心致志地干好每件事;在家要勤俭节约,不浪费任何食物;勤劳工作,友善待人。我认为这些家风可以很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让我做到对自己负责,为别人奉献。

  “治家风,居乡怒。”家风体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整体风貌,传承家风就是爱家的表现,我要为传承优良家风承担我应负的责任,尽到我应尽的义务。我相信,一个认真秉承家风的人才是祖国的栋梁之材,我会为之而努力奋斗!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2

  今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一件件动人心弦的事例,让我们心潮起伏,感受颇深。

  “宁儿:……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封感人肺腑的家书引出了这次的主题。赵一曼烈士用热血书写了他们的家风——爱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元成和付先根之间的那件信守承诺的事情。李元成和付先根既是同乡,又是一同在军营训练的战友,因此,他们成了一对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之间还有个协定:如果对方不幸为公捐躯的话,另一个人就要帮助照顾对方的父母。正当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尽享“兄弟”之情时,“天有不测风云”,付先根为公牺牲了。这个噩耗让李元成悲痛不已,整天沉浸于无限的悲伤之中。但,悲痛之余,他又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约定——要替对方照顾对方的父母。于是,他立刻向伯父和刘妈写信……时光飞逝,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着他们,一直照顾了35年。他,无疑是辉煌地演绎出了“诚信”这个词……

  这次的《新春第一课》,教育了我们许多、许多,告诉了我们家风的重要性,也用一个个事例震撼了我们……让我们再次呼吁这次的主题:“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3

  今天,我冒着严寒快步地走到学校门口,学校里欢声笑语热火朝天,同学们“嗡嗡”的讨论着,发出响亮的叫声,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开始观看《新春第一课》。

  首先出场的是和蔼可亲的主持人-邓老师,她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袁爷爷,他很贫穷,住在北京的郊区,在九几年时,他一家生活很艰难,他是位退休工人,因为那时他的`儿女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开了一家简便的小卖部,每天都把20元钱放进爱心箱里, 每个月都有200多元,她们再邮寄到远安的一所教育培训学校,就这样坚持寄了12年,远安的一名记者到北京调查,问了千家万户,问的有清洁工、卖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后,在北京的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他们的家,记者表达感谢后,在北京和远安等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

  第二个登场的是刘方英,她是一名老师,在江西一个县城教书,第一次上课时,她看到同学们的手脏兮兮的,她就不想在这教下去了,但同学们给了她力量,让她坚持;在二零零几年,她的丈夫手瘫废了,所以她在医院里照顾他,但她一直担心她的学生,所以最后在微博上发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说她的学生让她懂得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这两个人物事迹,让我觉得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学会坚持,不能放弃!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4

  今天,是我们四年级下册开学的的一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观看了乡村和农村一大群可怜的流水儿童。

  今天我们大家到了学校,第二节课就开始看了。这一群留守儿童上下学的路,基本全部都是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都是孤单一人,没有人陪伴。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所以从小当家,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

  因为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所以他们都很自卑,总是觉得自己和别人或同学与众不同。

  因为他们经常在学校不开朗、很郁闷,所以被教育局和直播宜昌发现了这些留守儿童,就给他们带去了阳光般的温暖。教育局给每个学校配备了电话工,每周电话工到校一次,免费让留守儿童用电话和他们的父母联系,可以让这些留守儿童们更开朗、更活泼、更自信。这样他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让他们知道朋友的帮助也很温暖。

  直播宜昌还为这些留守儿童们捐赠了爱心书屋,给每个学校的`图书室增加了三麻袋的书,让留守儿童们可以懂得更多课外知识,并对这些学校以二十八万助学资金,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美好,更加认真!

  看完了《新春第一课》,我想对那些留守儿童们说:“你们所做的,我已经知道了,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是我们大家的偶像!”我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5

  上课了,老师为我们播放新春第一课的视频,我有很多感受:

  故事中有一个人,她让我很感动,是一名高中生,叫黄露露,她是一个单亲孩子,母亲因为一次意外瘫痪在床,因为长时间躺在床上,生了褥疮,她担负起了生活和学习的重担。在面对这样的情况压力下面,她做出了一个坚定的选择:带上母亲去上学。在中午同学们休息时,她一个人小跑回家,给母亲换药,这样看是平常的事情,一般的护士只要二三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她却需要半个小时。她如此的'孝心,使我深受感动。

  曹浩,使我感动的并不是她的孝心,而是爱心。她是一名大学生,为了资助甘肃省三名困难小学生,她做过家教、收银员、服务员…… 最高时一天要辅导四、五个家庭的孩子,因为时间紧迫,她每天只能啃干馒头。当记者采访她时说:其实你也是一名贫困生,为什么还要资助别人呢!她回答:“其实一个月挺一挺也就过去了。”

  最让我佩服的就是我的偶像——奥运冠军赵云蕾。俗语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打羽毛球也是一样,看着赵云蕾象一只燕子敏捷的穿梭于羽毛球场之间,背后也有着传奇般的故事。赵云蕾的父母都是从事运动的,她仿佛也继承了这样的基因——比别人更能吃苦。终于,她进入省队,就意味着这一辈子注定要和羽毛球在一起了。她坚持不懈的汗水、泪水,终于迎来最大的收获——奥运金牌。

  这三个人,用她们的行动,诠释了孝心、爱心和毅力,这怎能让我不佩服?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6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以“心怀感恩·励志成才”为主题的“新春第一课”。

  这部教育片主要讲述了独自一人支撑残缺家庭的当阳市慈化小学三年级学生徐梦婷、带着瘫痪妈妈上学的夷陵区三峡高中高三学生黄露露、靠打工资助甘肃留守儿童的三峡大学贫困女大学生曹浩、勇夺奥运羽毛球“双冠王”的中国羽毛球队宜昌籍运动员赵芸蕾等四个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梦婷和赵芸蕾的事迹。徐梦婷三岁时父母离异,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九岁时奶奶瘫痪在床,于是她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庭:她一大早起来就做早餐,先喂奶奶吃自己再吃,然后去上学。而赵芸蕾从小就热爱运动,她不因为自己有天赋而骄傲,不怕困难,刻苦勤练, 终于获得了奥运羽毛球“双冠王”的好成绩,让宜昌市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给家乡增光添彩。

  徐梦婷面对生活困境,不退缩,也不抱怨命运的坎坷,反而懂得感恩,她的事迹让人感动和敬佩;而赵芸蕾为了追求梦想,迎难而上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由徐梦婷和赵芸蕾,我想到自己平时不但要父母照顾,而且不时地向父母撒娇,要这要那,不禁感到十分惭愧。

  “新春第一课”中徐梦婷和赵芸蕾的事迹让我懂得:人既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也要有理想有追求,要有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精神,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7

  我看了新春第一课的时候是什么内容?当然是留守儿童。我想:他们在农村里,爸爸妈妈常年不回家,他们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再想我们,穿的那么好,吃喝方面也都很好,我觉得我们要关注他们,让他们多学点知识,最后长大了,让他们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我看了他们都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让爸爸妈妈从工作的困扰走出来,去陪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健康成长。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他们不要任何东西,只要爸爸妈妈回来,给孩子们一丝的关爱,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觉的留守儿童是最可怜的,因为他们没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和陪伴,上学要走很长的路,来回至少要一个小时,有可能要把鞋子走烂。要是冬天就不好了,因为踩到鞋子里面的'雪会化成冷水,会把脚冻僵。第二可怜的是爷爷奶奶,因为爸爸妈妈把希望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压力也很重,有时候只要不注意,就会有问题。我更觉得农村的人都很可怜,因为几年才能买一次新衣服,在农村里买一件新衣服都非常好了。第三可怜的人就是爸爸妈妈,因为工人在工地上一不小心,就会出事,更大的是会死。

  我真想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说:“你们回来是孩子们最美得心愿,孩子们都要您们的关爱,你们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小朋友们:“我祝你们爸爸妈妈万事如意,安康回家。祝你们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你们的梦想和心愿早日实现!再见!”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8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学校组织全体师生观看了《新春第一课》。 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 整段视频让我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宜昌的资料,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生我养我的热土。

  宜昌是一颗镶嵌在长江中上游分界线上的水电明珠。宜昌境内有99条河流,有三峡大坝、高坝洲等大大小小308座水电站,每年为全国各地输出1300亿千瓦的电量。

  宜昌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旅游名城。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宜昌是世界上最适合发展旅游的城市。”如今,美丽的宜昌城被6座国家级森林公园簇拥其中,700多处景点每年吸引1000多万中外游客流连其间。

  宜昌更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城。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它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6回发生在此地。当阳桥上张飞的一声怒吼犹在耳畔,猇亭古战场的古栈道遗址正在眼前??

  《新春第一课》还介绍了三种宜昌地域文化——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和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三位坚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宜昌先进人物。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国家一级美术大师——汪国新。

  汪国新是土生土长的宜昌人,现在是我国著名诗书画家。他以历

  时十年创作的长篇连环画《长江三部曲》一举成名。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三国人物形象。他尤其喜欢画关公。他的《汪国新关公画集》、《桃园结义》等三国题材的作品曾多次获得美术大赛金奖,他用画笔传播三国文化的梦想更是令人起敬。

  《新春第一课》令我受益匪浅。我为自己是一名宜昌人而感到自豪。我爱美丽的宜昌!我爱悠久的宜昌文化!我更爱这些朴实的宜昌人!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 19

  寒假后又回到那个熟悉的校园,再次观看《新春第一课》,使我心绪缠绵,一些人物久久萦绕在脑海无法抹去,自我反省的沉重与敬佩交织在心头……

  抗日战士赵一曼牺牲时唯一留下的家书,深深触动了我的心,那是写给她一岁的孩子宁儿长大后看的一封信。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来到宜昌建立地下交通工作,她铭记着革命能让人民幸福的'毕生信仰,从事了这份存在着危险的工作,可是一位抗日英雄何来的惧怕?既然走上了军人的道路,早已把生命抛开在外,为祖国做出奉献,即使牺牲也是死而无憾。

  天不随人愿,日军最终还是将赵一曼关进了大牢,没日没夜的严刑拷打,竟在她这里问不出来半个字来,就连男人都坚持不住的恶劣环境,一个女人又是如何拼过来的呢?我想只有心中无限的信仰了吧。最终,在1936年8月2日,她走上了去往刑场的路上。为了祖国!为了革命!死不足惜,可唯一使她牵挂的是她刚出生还不到一个月的宁儿啊!于是在这个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她留下的,是给她孩子的家书,这封在日军待了足足二十一年的家书最终回到了宁儿身边,心中又是何种痛苦呢?也许我永远无法体会那深深的情感,但仅仅作为一个旁边观者,我早已像刀子捅破肌肤一样的生痛,宁儿,你呢?

  赵一曼三十六年的人生,虽被终结在某个时刻,但她的经历,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类似的事例不只这一个,一家三代人衷于对艺术的创作、热爱;一岁高烧后失去听力,但使终向上向善的黄炼娟;呵护一份真爱,用军人的真诚守护超越亲情真感的李无成;负担重,经济条件差却始终赡养你个父母的罗必炎。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训是血脉永相连紧密的关键,我们要谨记、传承。

【观《新春第一课》有感】相关文章: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1-10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07-04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精选58篇)02-06

观入团第一课有感07-19

观《安全第一课》有感07-20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范文(精选21篇)03-22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精选34篇)05-18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精选30篇)09-04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精选45篇)09-11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精选43篇)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