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2023-11-25 观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

  湖北省博物馆之行让作为中国人的我又次感受到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的“心与音”世界民族器乐展更是让我这个音乐初学者大开眼界,徜徉在文化与音乐交融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乐趣。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楚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部分,孕育了具有楚地域特色的灿烂文明,八百年的历史中,楚人以勇于进取的精神创造了这博大精深的文化。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通过省博物馆的文物展览,真实具体地展现了楚文化的辉煌:楚国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典雅华丽的楚国漆器是楚文化最鲜明的特色之,它以奇妙的造型,繁缛的纹样,丰富的色调,深厚的精神内涵,显示出楚文化的别致风韵;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丝织技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楚国在哲学、文学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先秦时期精神文明的顶峰,以老子、庄子哲学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是构筑中华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以屈原诗歌、庄子散文为代表的楚文学,是中国浪漫主义之源头····音乐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随州市曾侯已墓出土的曾侯已编钟,它是曾侯已墓的出土文物中最为耀眼的国宝级文物。它由不同批次多组编钟组成,共56件。分三层八组悬挂在曲尺形的铜木结构钟架上。全部都是双音钟。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律齐备。

  作为河南人,从小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对中原文明也有定的了解。河南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给中原文化带来几分厚重,作为古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华大地涌现了大批文人学者:老子、墨子、张仲景、张衡···同样,中原文化作为华夏文明的部分也有自身的地域特色。由于河南地处中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历经战乱,兼以人民生活比较艰苦,逐渐形成了吃苦耐劳、朴实淳厚、坚毅刚直的民风,并养成了民间习武的风俗,陈氏太极拳、少林寺由此而来。音乐方面1986年在舞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至少16根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的历史了,是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

  同为华夏文明,楚文化与中原文化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楚的浪漫,中原的刚毅,都成为各自地域的文化符号,以其不同的文化特色丰富着华夏文明,使之灿烂辉煌。

  文化作为个地域的精神世界的集中体现,具体反应了本地区的人文特色,地理环境等特点。是这地区最引以为傲最为重视继承发展弘扬的精神财富。音乐则作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形象生动地体现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从而使本地区的文化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同时也随时间永远流传下去。使其文化更加充分地发展与弘扬。所以个地域必定有自己的独特文化,同样也会有独特的音乐文化。音乐追随文化而发展,文化通过音乐而弘扬。

  我国光辉灿烂的音乐艺术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仅能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芦笙欢歌:芦笙,葫芦是苗,瑶,彝,拉枯,侗,壮等少数民族喜爱的自由簧乐器。在节目喜庆时边吹边舞,芦笙乐队演奏者可达百人。特大的盛会,场面欢腾,热烈,壮观。

  雪域圣乐:藏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藏族音乐作为藏族文化的重观念和审美求。同时又反映了历史长河的轨迹和文化发展的脉络。藏族的传统音乐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和宫廷音乐。每种音乐都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藏族的乐器广泛分布于西藏,青藏,四川,云南,甘肃等省藏族聚居地区。其中很多乐器是有宗教仪式的法器演变而来。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地域特色孕育了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产生了风格不同的音乐。音乐的地域性反映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的地域性导致了音乐的地域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崇尚自然的印度人民把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与鸟兽的叫声对应相连,这七个基本音也被印度人民赋予了人对特殊色彩的感觉,这七个基本音成为“拉格”;俄罗斯人深沉而忧郁的气质,奔放的民间文化,争强好胜的民族精神使其音乐也充满独特风格,巴拉莱卡俗称‘三角琴’便是俄罗斯独有的民族乐器;受中国文化的长期影响,日本的些民族乐器与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有丝丝连系,日本筝,就是8世纪由唐的十三弦筝演变而来,并分为乐筝,筑筝和俗筝。萨摩琵琶,是16世纪由唐传入的琵琶演变而来····

  音乐之于文明,文明之于世界,世界的音乐把世界的文明连在起,同时又有属于自己的地域特色。中国的音乐为世界的音乐添砖加瓦,世界的音乐同时又影响着中国音乐的继续发展,二者相互包容,相互承接。

  世界的音乐,音乐的世界。用音乐的视角解读世界,用世界的眼光欣赏音乐。包容的历史如阵阵钟鸣响彻耳畔,震撼灵魂,悠长的笛声如缓缓清流洗涤日益尘化的精神世界。无需过多言语,你看到音乐了么,你听到历史了么?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2

  春节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湖北武汉看望姑姑。早就听说武汉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有这样一个好机会,对于热爱历史文化的我,可是再好不过了。到达武汉的第二天,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便是我向往已久的——湖北省博物馆。

  绿荫掩映中的湖北省博物馆,是一座成“品”字状的仿古建筑,坐落于美丽的东湖之滨,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馆藏文物14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馆藏的“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闻名。

  一走进博物馆,我就被它高大且,具有古韵的建筑,深深吸引住了。这更加让我产生了进去一探究竟的想法。

  我们首先来到“曾侯乙墓”展区。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是2400年前的曾国国君“乙”的墓葬。“曾侯乙墓”展区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两千多年前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礼器是我国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其中我最喜欢的几件文物是:“青铜尊盘”(国宝级文物),“金盏”(国宝级文物)和“曾侯乙编钟”这三件了。

  “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的一套酒器,“尊”是盛酒器,“盘”是盛水器,“尊”置于盘中,是用来冰酒或用来温酒的。这件“尊盘”以纹样繁缛细密著称,它共饰龙84条,蟠魑80条,造型优美,极尽奢华。它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与高超的铸造技术。

  在古时“盏”用于饮食的器具。这件“曾侯乙墓”出土的“金盏”不仅有金盖子,盏内还有一把金勺子。“金盏”饰有蟠

  螭纹、绹纹、雷纹、涡云纹等。那把金勺子一端镂空成变异的`龙纹,所以又被称作金漏匕,异常精美。

  “曾侯乙编钟”是“曾侯乙墓”出土中较大的文物。它共64件青铜双音编钟,且十二律俱全,时至今日“曾侯乙编钟”敲击出的声音依然洪亮。很难想象当时我国青铜铸造和音乐文化的是那样的高度发达。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楚文化馆,秦汉漆器,梁庄王墓展厅。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文物是“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 是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它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勾践,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这把青铜宝剑最让人惊奇的是,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剑身丝毫不见锈斑,金光闪闪。剑上的花纹是用金属锡制成的,青铜的亮黄色与锡的亮白色相互衬托,耀眼美观。一把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古剑,居然毫无锈蚀,且依然锋利无比,闪烁着炫目的青光,寒气逼人!

  这次参观,使我又一次对两千前我国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又一次对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惊叹!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3

  8月9日11点50分左右,“2010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万里行”的吉利文化使者车队伴着一丝丝清风,缓缓驶入湖北博物馆的大门。我们透过车窗,一眼望去,整个博物馆尽收眼底,仿古的建筑,青灰色的瓦片,四方的屋檐,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古朴,那一砖一瓦似乎述说着悠长而古老的故事。

  湖北省博物馆藏有反映湖北省从原始时期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类文物、标本14万余件,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既有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具有时代特征, 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一部分器物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也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馆藏文物品类丰富,器类齐全,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

  浪漫诗意的青花瓷

  所有展出的瓷器中,浪漫而富有诗意的青花四爱图梅瓶和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最受吉利文化使者们的.关注。青花四爱图梅瓶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他所作《兰亭集亭》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陶渊明爱菊,其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流传。周敦颐爱莲,其名篇《爱莲说》中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脍炙人口。林和靖爱梅鹤,他隐居于杭州西湖,以植梅养鹤为乐,人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青花四爱图梅瓶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白釉泛青,色彩青翠艳丽,是罕见的元青花精品。不愧为湖北省博物馆誉为镇馆之宝。

  康熙款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则是十二件一套的青花压手杯,以十二月份的当令花卉为题。分别以一月迎春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牡丹、五月石榴、六月莲花、七月兰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月季、十一月梅花、十二月水仙。配合花卉书写咏赞诗句。讲解员告诉我们,杯底有“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这套青花十二月令花杯,将诗、画、书法、篆刻多种艺术形式与瓷器工艺完美结合,可谓是清朝官窑瓷器的珍品。

  穿越千年的编钟声

  在湖北省博物馆里,吉利文化使者们有幸听到了穿越千年的编钟声。在整个大厅里,都弥漫着楚文化。微弱的灯光渐明,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古装,编钟演了一曲曲动人的乐曲,有渲染上朝时庄严凝重的氛围的《朝乐》;展现梅花迎风摇曳,高洁安详的姿态的《梅花三弄》;表现高山流水的自然风光的《流水》。一曲《楚骚》更是将楚人长袖细腰三道弯的舞风演绎得淋漓尽致。那敲击所发出的自然的清脆的响声,那碰撞所震动出的美妙的音符,在演出厅特殊的结构下,形成的忽长忽短的回声,是哪个现代技术也模仿不出来的,就算是录音,也没有这种震撼。演员们的精彩的演奏博得了吉利文化使者们的阵阵惊叹和热烈掌声。

  曾侯乙编钟。它迄今发现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铜编钟。它出土时震惊了中国、震惊了世界,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大发现。立即被誉为“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古代世界的第八奇迹”。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横梁木质,绘饰以漆,横梁两端有雕饰龙纹的青铜套。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中部还有铜柱加固。铜人着长袍,腰束带,神情肃穆,是青铜人像中难得的佳作。以之作为钟座,使编钟更显华贵。此外,更为神奇的是,一般的物体只能发出一个乐音,但是编钟的每件钟都能发出两个乐音,并且互不干扰。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如此恢宏的乐队,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参观的时间虽然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此行不仅能让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历史如一条长河,涓涓的从古流到今,永远没有止尽。历史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与发展。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4

  武汉是一个人历史悠久的城市。暑假,妈妈带我坐飞机去了这个古老的城市。一下飞机,还没来得及坐一下酒店的床,我们就马不停蹄去了湖北省博物馆,

  一下出租车,一座庄严雄伟的建筑屹立在我的眼前,好大的博物馆啊!一走近博物馆一楼,古人用的'剑、茅、戟……还有古代军人的铠甲、头盔陈列在各个角落,这简直就是一个古代的战场。

  最光彩夺目的无疑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顾名思义,是一个春秋时期的小国越国国君勾践的剑。走近一看,这把青铜剑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沧海桑田,可却仍然不损当年的威风。走近仔细观察,整把剑比大厅的剑都要长,把手之上镶嵌着蓝色宝石,十分耀眼,美轮美奂。

  看着这把剑在橱窗里的灯光下闪闪发光,我眼前仿佛浮现出了越王勾践紧握着这把青铜剑,一马当先,率领着千军万马在战场上展开激烈的战斗。只见他杀入敌阵,运剑如飞,手中的青铜剑顿时削铁如泥,只要寒光一闪,一个敌军就轰然倒地,那是何等威风呀!

  除了越王勾践剑,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展览品!有古代的、有民国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那南昌起义时用的大炮和我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越王勾践到抗日英雄,我在湖北省博物馆深受历史的洗礼!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5

  今天我去了湖北省博物馆去参观,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历史文物,同时增长了很多历史常识。我觉得这些文物都是那些收藏家收藏起来的,所以才能把这么多的东西展览出来给我们看。但是这是我们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使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这次参观让我懂得了许多知识,我一定要用这些知识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历史,那是属于过去的东西,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要以此来激励我们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未来与现在相比之下却更加重要。未来,是属于当代大学生的,未来的历史的.乐章由我们去谱写,如何才能写好呢?那就是我们现在应努力在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素质,适应社会需求,做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去报效祖国,投身社会。

  未来是美好的,是更加辉煌灿烂的。为了自己、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从此时起把握机遇,创造辉煌,明天一定是我们的!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6

  我一向都向往去湖北省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雄伟。壮观,展品博大精深是值得我们去看一看的。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走进大门,楼梯阶上摆出了一盆盆花,我左看右看,总是不知道是摆着什么形状。后来,我才看出来,原来是一个大大的笑脸,正在喜迎游客呢!

  随着人流,我们来到了综合楼的曾侯乙墓。曾侯乙是战国的侯王,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乐器。兵器。金器。玉器。车马器。漆器竹器以及竹简文物多达一万五仟多件,有许多造型奇特,工艺精湛是前所未闻的珍品,其中大约有8件定为国家级文物。

  这些文物中最著名的就是曾侯乙编钟,种架约有750厘米,高约有270厘米,重大约45吨,每件钟都可以敲出不同的音调,真神奇!站在它的面前,我仿佛听到了乐官们在敲打着美妙的乐曲。

  最后,我们又来到楚文化馆,这里最有名的是越王勾践剑是60年代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出土的,剑长有50多米,宽约5厘米。该剑出土时仍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反映了高超的铸剑技术,为古代兵器中的`奇宝。走近它的身旁,似乎能感受到越王驰骋沙场的雄姿。

  这次博物馆之行,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还增长了我的知识,我们的祖先是多么有智慧呀!我很佩服他们!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7

  今天,我和我的好朋友浩诚去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曾侯乙编钟。这是呱呱妈组织的活动,大人不去,小孩单飞,我俩特别兴奋。

  进了博物馆之后,到了临时教室,老师给我们看了迷你曾侯乙编钟复制品,虽然是复制品,我心里还是带着敬畏的。听解说员说,真正的曾侯乙编钟很大很大,最大的有一个小孩大小,最小的有一个头大小。我心里就出现了好多好多问题:它敲起来好听吗?要几个人来敲呢?声音是咚咚还是怎样?

  随后我们去了曾侯乙编钟复制品演奏厅。这个复制品可大多了,最下面的钟得用大棒子敲。演奏的乐曲有:古筝独奏、编钟独奏、欢乐颂合奏等等。

  听完演奏,我们又参观了陈列厅,真让我们大开眼界,里面有:九鼎八簋、钟鼓馔玉(李白的`《将进酒》里有名句: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曾侯乙编钟(原件)、已烂掉的鼓等等。其中九鼎八簋的鼎就是放肉的大锅,而簋呢,就是放饭菜的大碗,这种待遇只有天子可以享用。但是,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他虽然是诸侯,用的也是九鼎八簋哦。

  在回家的路上,我就想:中国古代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深不可测呀!我们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希望中国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8

  好不容易到了暑假,可以好好的参观省博物馆了,心里期待很久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令我兴奋不已。

  这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博物馆,一瞬间让我震惊了,映入眼帘的是一群气势宏伟的宫殿的建筑,仿佛时间回到了古代,来参观博物馆的客人特别多,值得一提的还有许多不同肤色的外国人。

  博物馆里面的藏品种类很多,有瓷器、青铜器、玉器、金银器、农业生产工具、化石等。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出土于湖北的越王勾践剑,它是春秋晚期的剑,已有二仟多年了,依就闪闪发光、锋利无比。

  还有一个大编钟,它像一个大铃铛,虽然已经过了二仟多年,但上面铸造的图案清晰可见,还是那么栩栩如生,非常精美,至今还能演奏美妙的.音乐。体现了古人精湛技艺和智慧。令人感叹不已!

  来到化石馆,我们看到了古人用的碗,它们自己生产的工具,石斧、石矛,令我告别惊叹的是看到了一块出土于纱帽江滩,距今一万七仟年前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从而证实了我们所在的地方很早就有古人生活在这里了。

  这次博物馆这行让我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也让我感到特别惊叹!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9

  在寒假里,我们一家去了期盼已久的湖北博物馆。早上,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欢快的心情坐上了开往武汉的高铁——复兴号。

  刚到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气势磅礴的六个大字“湖北省博物馆”。我仔仔细细地把整个博物馆看了一遍,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把千年不锈的剑——“越王勾践剑”。这把剑在我的想象中是银光闪闪的,有一个桌子那么长。我迫不及待来到越王的展厅,发现有很多人围着一个东西看。我也走过去,只见玻璃罩子里放着一把剑,剑上刻着“越王勾践剑”。但是它和我想象中的并不一样,这把剑金光闪闪,只有我的手臂那么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是此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历经两千四百余年,仍然纹饰清晰精美,这把剑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博物馆里还有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有的现在都仿制不出。有“曾候乙编钟”、“曾候乙尊盘”,还有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宝石王冠”。以前我去过湖南博物馆,我认为湖北博物馆比湖南博物馆历史更悠久,文物更珍贵。湖北博物馆有明代的“梁庄王墓”、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墓”和“曾候乙墓”,还有更早的郧县人头骨化石,距今有一百多万年了。

  参观了博物馆,我大开眼界。古人居然能做出让我意想不到的精美文物,真是厉害!我以后要努力学习,做出比古代文物更加精致的物品!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0

  夏日炎炎,天空中艳阳高照,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挂在天空。炎热的天气也挡不住我和爸爸妈妈去省博物馆的步伐。我们带着新奇的好奇心和快乐的好心情出发了。

  我们乘车到了省博物馆,博物馆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像一条巨龙一样。妈妈感叹道,来博物馆的人可真多呀!我们一个一个有次序地排队进入了博物馆。

  进了大门,就看见三座雄伟的仿古建筑物映入我的眼帘,三座陈列馆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我们随着参观的人群来到主馆的展厅内。我们一家参观了屈家岭展厅、郧县人展厅、楚文化展厅、梁庄王墓展厅、曾侯乙墓展厅等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把青铜宝剑。这是一把跨越千年的古剑,但见其通身未有丝毫锈渍,依然光亮。此剑铸造精良纹饰线条流畅,依旧锋利无比。由此可见我国古代高超的冶炼铸造技术和防蚀技术。它被中外专家视为我国先秦兵器中的稀世珍宝。我们还看到了在老家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的玉人、玉鹰、陶羊、陶象,个个看起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这次参观博物馆对历史遗物和历史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它告诉我们祖先以辛勤的劳动、勇于创新尝试的智慧,创造出了无数的奇迹。作为一名小学生,我要继承祖先的优良品质,努力学习好文化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才不会辜负了父母、老师、祖国对我的培育。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1

  今天是国庆节的第三天,我和外公一起到湖北省博物馆参观。

  一路上清风拂面,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出土于江陵一号墓,是春秋晚期越王勾践的宝剑。这只剑寒气逼人,锋利无比。剑身布满黑色菱形花纹,纹饰清晰精美,冷光耀眼。剑的两侧镀金边,柄上嵌有蓝色玻璃与绿松石。显示出铸剑师的卓越技艺,堪称"天下第一剑"。

  铜尊盘是展厅中的又一亮点。它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造型典雅,纹饰繁缛华贵,制作精良考究。特别是尊颈部的.镂空龙形装饰,玲珑剔透,美观大方。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馆里存放着举世无双的曾侯乙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至今保留着优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浑厚的低音;有铿锵圆润的中音;还有清脆响亮的高音。两旁的抬钟人穿戴整齐,头戴高冠,个个气宇轩昂,精神抖擞。

  开始表演了,只见演奏人员穿着华丽的古装,在舞台上轻歌曼舞,飘飘盈盈。编钟声时如高山流水,时如水漱石间,宛如天籁之音,琳琅有趣。把古代美妙的宫廷音乐搬上了现代的舞台。演出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除此之外,还有豕形盒、人骑骆驼灯、塞公孙父铜匜、青铜、漆器等多种类型的展品。

  湖北省博物馆汇集了各类奇珍异宝。我今天不仅一饱眼福,还知道了许多历史知识呢!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2

  湖北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截止目前,已普查出不可移动文物点1.5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0处,省文物保护单位457处,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先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论是文物点的总量还是文物单位保护级别,都是列国内前茅。

  湖北省博物馆于1953年3月成立筹备处,1959年春迁至今址东湖风景区。1963年11月正式更名为湖北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楼建成并对外开放;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至此,湖,北博物馆总占地面积达81909平方米,建筑面积49611平方米,展厅面积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其中,最吸引我的事和我们骨骼差不多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头颅长26厘米,颅宽19厘米、颅高12厘米。化石。科学研究发现,郧县人头骨化石的面部特征和中国和亚洲人已经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使用的石制工具以汗水江汉住的硕石为原料,多用锤击法加工。郧县人文化属于中国旧石器时文化的`硕石文化遗存。

  通过这些展览,展示湖北历史和文化的闪光点。也领略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成为人们心灵对话,交流的过程。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3

  我从小到大的梦想就是就是穿越回到古代就和古人们一起同赏花月,把酒话桑麻,说不定这样我也能写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诗句,可是这样的终究是我的想象,终究不可实现。但是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及其他们的文化产物。从此我喜欢上了游览各地的博物馆,也就和博物馆结下了不解之缘。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们去了湖北博物馆,这次旅行我看见了更多的文物,和他们背后的故事。虽然之间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想起那些我文物我仍然历历在目。湖北博物馆虽然是一个省级的博物馆,但是的规模足足和国家级博物馆相提并论了。

  这一次我看到了让我终身的不会忘记的`东西,它是来自西藏的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当然见过不少,但不太常见到真的有一千只手的观音像,于是我百无聊赖地站在展柜前数了一遍:观音的背后共有990只手,其身体两侧则另有8只手,总计998只手。一般来说,“千手”往往只是虚数,几十、百余的造像都可以称为千手,但奇怪的是,既然已经做到了998,为啥不直接做到真正的一千呢?虽然这个千手观音已经很是厉害了,但是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还有一件文物也是让我记忆深刻,我看见了这个编钟,这个堪称是世界上最为保存完整的编钟,这个编钟保存的及其完好,甚至可以感受那种奇妙的感觉,想想他们的历史,不知道他们给古人带来了多少快乐。

  湖北博物馆的旅行是短暂的,但是也是美好的,我留恋往返的想着在一次回去看看。这些都是古人的智慧,我们能做的只有好好的保护它,成为我们和古人交流的工具。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4

  暑假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湖北省博物馆参观。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武汉东湖风景区,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征集与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的机构,也是全省发掘文物的中心。它占地123亩,总面积5万平方米,拥有文物20余万件。

  在这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美的越王勾践剑。它出土于江陵望山,是春秋晚期的文物。全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靠近剑格的地方有两行鸟篆铭文:“越王鸠潜,自乍用剑”。看着在灯光辉映下散发着古朴而沉韵的光芒的越王勾践剑,我仿佛看到了春秋时代的沧桑历史,让我无比的震撼且回味无穷。

  除了越王勾践剑,还有曾侯乙编钟也让我赞叹不已。爸爸告诉我,斜挂起来的钟叫做甬钟,三个以上的甬钟在一起就叫编钟。曾侯乙编钟不仅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在编钟的架子上刻着丰富的`乐理知识,经过专家的鉴定,我国古代的乐理和现在世界通用的非常接近,而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我们的祖先真是充满了智慧啊!

  我还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画着梅兰竹菊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反映人类进化史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等。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虽然参观的时间有限,但古人留给我们的这些财富,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悠久传统和深厚底蕴是无限的。这次博物馆之行让我了解了我国古代的珍贵文物,而且还教给了我许多知识,这真让我为自己的祖国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为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5

  十月一号,是我们全家到武汉的第一天。由于天气不太好,所以爸爸先带我们去了湖北省博物馆。我可是个博物馆迷啊,去过首都博物馆、陕西博物馆、河南博物院……这次来武汉之前,爸爸就说湖北博物馆里面有很多好东西,我真是急不可待了。

  一下车,我们就被那长的惊人的队伍下了一跳。只见领票的队伍曲曲折折的伸向远方,一眼望不到头。没办法,我们也只好慢慢的排在后面往前挪。只过了一小会儿,我回头一看,后面又排了好多人了。大概排了一个半小时,我们才进到了馆内。

  我们在湖北省博物馆看了很多珍贵的文物,比如画着梅兰竹菊的'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两千多年前铸造的越王勾践剑,反映人类进化史的郧县人头骨化石,等等。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各种文物,在这里面有好几件是国宝级的。比如铜鹿角立鹤,这时人类想象的一种吉祥动物,它的身体像鹤,而头上却立着鹿的角。还有金盏,全部是用金子做的,是秦朝以前最重的金器。而曾侯乙尊盘是我在探索频道看过的文物,但当我看到真品时,还是被它那复杂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惊呆了。

  在曾侯乙墓展厅,我最喜欢的是曾侯乙编钟。我之前在河南博物院看过王孙诰编钟,我以为那就非常大了,谁知道曾侯乙编钟比它可要大多了。爸爸告诉我,斜挂起来的钟叫做甬钟,三个以上的甬钟在一起就叫编钟。曾侯乙编钟不仅规模大,更重要的是在编钟的架子上刻着丰富的乐理知识,经过专家的认真鉴定,我国古代的乐理和现在世界通用的非常接近,而曾侯乙编钟音域跨越5个八度, 只比现代钢琴少一个八度。我们的祖先真是充满了智慧啊!

  湖北博物馆还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希望大家都能早点儿去看看。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6

  早就听说湖北省博物馆建筑雄伟,藏品众多,收藏的历史文物达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640余件,国宝有16件。暑假的一天,我和妈妈就去那里参观了一回。

  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天空万里无云。本以为没有什么人参观,可到了才知道,博物馆里真是热闹非凡!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参观了古代陶瓷、梁庄王墓、九连墩纪事、曾侯乙墓、楚文化展、郧县人等十多个展馆,里面展品丰富,向我们展现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省博物馆的四大镇馆之宝了:有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郧县人一号头骨化石和曾侯乙编钟。

  其中,我最喜欢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正巧在我们参观的时候遇到了一位临时讲解员,别看他年纪小,讲解起来却是滔滔不绝。我连忙凑上去,听他仔细讲解。“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于2006年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高38。7厘米,口径6。4厘米,底径13厘米,足部饰仰覆莲纹,三层纹样以卷草纹,锦带纹为界。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腹部是青花“四爱图”,“四爱图’为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讲解员指着四幅图说。“青花四爱图梅瓶白秞泛青,色彩清脆艳丽,是罕见的经科学发掘出土的元青花花精品……”讲解员绘声绘色的讲解赢得了游客们的阵阵掌声,我心里也暗暗佩服,听得入了迷。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楚文化馆,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另一件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它属青铜剑,制作极其精美,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体现了造剑人的精湛工艺。我不禁赞叹起古代的能工巧匠创造的绝活。

  参观完后已到了下午,回到家后虽然我感觉有点累,但是我觉得很值得:我已从古代穿越到现代,深深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所折服,也为现代的少年所骄傲。我相信祖国的未来会更美好!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 17

  暑假里,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刚一下车我就看到了气势磅礴的博物馆,壮观的外形就像北京的故宫一样。湖北省博物馆建筑非常有特点,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所以远看博物馆非常的庄严有气势。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知道了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一家省级博物馆,里边的藏品非常丰富,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曾侯乙墓的'墓葬品,墓主人为战国早期曾国国君乙。此墓葬出土多种文物万余件,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价值之高,保存之好,轰动海内外。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我和妈妈随导游一起进入展厅,迅速被那些青铜器、兵器、车马器、竹简、漆木器、金玉器和乐器给迷住了,造型奇妙、工艺精湛、纹饰华美的青铜鹿角立鹤、联襟大壶、尊盘、鉴缶让人看得目不暇接,瞠目结舌,我心里不禁暗暗佩服着古人的智慧。我仔细看了每个展品边上的详细介绍,在讲解员的讲解下,我了解了很多当时的故事以及这些藏品的来历,真是上了一堂丰富的实践课。

  博物馆的展品很多,其中有四大镇馆之宝,我最喜欢的还是“越王勾践剑”,四年级时我们曾学过《卧薪尝胆》这篇文章,知道越王勾践跟吴国夫差对战被吴国打败,后来勾践卧薪尝胆,养精蓄锐,最终取得了胜利,灭了吴国。所以越王的剑非常有意义,我仔细得看了一下,真是一把绝世好剑呀。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都是精美绝伦的藏品,让人叹为观止。

  游览湖北省博物馆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有时间我一定会经常来学习。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相关文章: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作文(精选16篇)08-25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小学生作文06-09

湖北省博物馆观后感范文(精选12篇)08-26

最新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参观博物馆 观后感05-31

首都博物馆优秀观后感 北京首都博物馆参观感受05-06

博物馆的观后感03-31

博物馆观后感04-10

博物馆观后感01-12

首都博物馆观后感06-14

博物馆观后感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