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电影观后感

2022-10-14 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刮痧电影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1

  在经济正逐渐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领域间的文化也在不断的碰撞融合。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于对来自不同文化领域的人与事的不够了解,总是容易导致许些矛盾的产生。电影《刮痧》就向我们着展示了这样一个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触很深,它告诉了我们在出国热流行起来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然而由于双方文化的差异发生了些不和谐的碰撞,产生了很多矛盾。电影里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的美国,这是个正处在很多中国年轻人想要出国寻梦的年代。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多在海外的中国人与西方社会产生了矛盾。

  电影中的中国老人按照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治疗古法“刮痧”给孙子治病,这在我们中国人眼里这是十分正常的。然而在美国人眼里,这项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祖宗智慧“刮痧”却成了中国家长虐待儿童的证据。在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孙悟空是正义、勇敢与睿智的代表性人物。在《西游记》中他一路斩妖除魔,所向披靡,深受广大中国儿童的喜爱。然而在美国,很多美国人却把孙悟空说成是邪恶的化身、暴力血腥的恶魔。或许很多中国人在看到这段电影时会义愤填膺,骂电影中的律师无知,侮辱我们的中华文化。但我想说,这本无关对错。电影中的律师在他所处的西方美国文化背景下用他美式的思想对他不了

  解的中国文化做了“全新”的解释,而主人公则坚持自己的文化立场,对这番言论发出了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怒吼。这都是由于双方文化差异以及对对方文化的不了解及理解导致的。就像老人在离开美国时说的那样,他不明白就刮痧这一件小事怎么就惹出这么多事,本来是想给孙子治病的,没想到给孩子添了这么多的麻烦。但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人们都一样重视和爱护孩子,这份爱是无国界的,只是方式不同罢了。

  在当今社会,由文明化的差异导致的矛盾是数不胜数,但我们所关心的是如何才能避免或化解这些矛盾。文化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在新文化运动时,大批的知识分子大力主张引进西学,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就主张“囊括大典,包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先不要过分的去抨击它,我们应持一种宽容的心态,去了解它,然后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促进我们文化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方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应保护并发展好我们本国的文化,保持好一颗宽容理解的心。在没有了解之前,不要以自身的观点和立场去妄加评论任何一种文化。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2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文化与文化间的迥然差异必然会带来个人行为思想的不同。中国文化的核心是至情至性,而西方文化更讲求理性的梳理。这就好像一个性情中人与理性至上的人之间发生碰撞,在各自的思维方式主导之下展开一场拉锯战。

  影片《刮痧》中以游戏设计师许大同的故事为线索展现了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主人公儿子丹尼斯发烧肚子疼,刚来美国的爷爷因为不懂药瓶上的英文而采用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刮痧”给孙子治病。儿子因为意外摔伤后在医院被医护人员看见背部的痧印而指被虐待进而强制留在福利院。

  丹尼斯因为打游戏而与许大同上司昆兰的儿子打架,许大同知道后勒令丹尼斯道歉,在丹尼斯拒绝后打了孩子一巴掌。这在我们看来一个非常平常教育孩子的举动在美国人眼中却是伤害孩子的证据。以许大同为代表的中国人则认为孩子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并以“打是亲,骂是爱”来说明打孩子是爱的一种体现。但在以昆兰为原型的美国人眼中,家长与孩子是平等的,家长并不能为孩子决定一切。

  在听证会上,一位帮许大同妻子简宁接生的护士则指出在孩子出生时,因为早产使得母亲与孩子非常危险。她得知许大同坚决保住妻子的答复中认为他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孩子,在听证会上大吼出一句:野蛮的东方人。而在我们的观念中,大人是一条鲜活的生命,只要大人还活着,总会再怀孕,当然不能舍弃大人。

  听证会上,辩方律师把中国家喻互晓的孙悟空搬上来。在中国,孙悟空视为打破礼教的像征。他不服天命,大闹天宫并协助唐僧远赴天竺取经,是英雄的化身。而在对方眼中,他却成为一个捣毁他人劳动成果缺少管教的猴子,直言我们为何把这样一只野蛮的猴子当做道德的化身。

  昆兰在听证会上作证,指出当时许大同确是打了丹尼斯。许大同却质问昆兰“我把你当朋友,为什么要在法庭上出卖我”。但昆兰却很委屈,他只是实话实说了而已。在中国,认识时间越长,关系就会越紧密,为朋友承担的义务也将越多。

  许大同要求阐述他有多爱他的儿子,他强调说儿子是他生命的延续,是他们家继承香火的后人,是比他们自己生命还要重要的人。而在美国人眼中,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属于任何人,谁都不能决定他是属于谁的。

  这部电影,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引起了剧中诉讼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这部电影不仅展示了不同文化所带来的矛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那铭心刻骨的爱——关于人伦、关于民族。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3

  《刮痧》这部电影讲述的是由刮痧疗法而引起的,华人在美国一系列的矛盾冲突,反映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许大同在美国八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后来也把父亲接到美国生活。一次,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发烧肚子痛,爷爷刚来到美国,对药品的说明书也不懂,便使用中国流传已久的刮痧疗法给孙子治病,这便是整个故事的导火线了。后来丹尼斯因为意外而受伤,在医院就诊的时候医生发现了他背部因为刮痧留下来的痕迹,怀疑许大同虐待儿子,便通知了儿童福利局,对丹尼斯进行了监护。后面就是许大同与妻子漫长地夺回儿子的抚养权的过程了。 刮痧在中国人的眼中,也算得上一种很正常治疗手法了。但在当时美国人的眼中,这是完全没法理解的事,因为西方人都要讲究实实在在的科学依据。但在中国很多医疗是很难直接用科学来解释的。当大同向别人解释什么是“刮痧”时,连法官都觉得很荒谬,这些不解与误会正是因为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对于我们的积极的中国文化,我们也应该对外发扬,让外国人知道这些中国文化的重要性。

  电影里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除了文化上的差异,还有在意识上和观念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许大同说他爱美国,说那里是他的家,但他毕竟是在中国出生的,骨子里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根斯蒂固,这让他的思维方式没办法做出改变。就比如他在朋友面前体罚自己的孩子,并说是“打是疼骂是爱”;当上司无法理解他而认为他不可理喻时,他随口就说出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还有在护士指控他在接产时说“保大人”的时候,他也说出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话。可见他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他的思维中根深蒂固了,所以美国人很难理解他的想法与做法,而认为不可理喻,这让他在也受到各种的阻碍。

  在影片的后面部分,还是有很多很感人的镜头的。许大同的父亲找到大同的律师朋友,尽管不能用语言来交流,但他很努力地用比划来告诉律师说给丹尼斯刮痧的是他。后来律师自己也去体验了刮痧,他也明白了刮痧这一种疗法。在圣诞节的夜晚,许大同不可以靠近家人,但他对于家人的那份情感,他扮演了圣诞老人爬上了自家的窗户,有惊无险,终于与家人团聚,结局打动了观众。

  《刮痧》表现出来的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这种文化差异的冲突以后还是会长久的存在的,重要的不是去改变它,而是去理解它。影片也用了很多镜头了表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只要有爱,遇到的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4

  郑晓龙的影视作品《刮痧》,由梁家辉和蒋雯丽主演,在以美国为背景的环境中,以中医疗法“刮痧”为线索,形象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刮痧在中国是一门医学上传统的手艺,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一直稳稳健健地在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然而有一天,它出现在美国社会中,便被人误解,以至于上演了一场家庭的悲欢离合。

  在这部影片中让我看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外,也看到了父爱的伟大。作为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老人只身一人来到美国,一句抱怨也没有,哪怕听不懂,但是用自己的眼睛,慢慢观察,细细相处。当他看明白了,也只是抽烟,也许这样他可以沉默,他可以更加想清楚,想透彻。这样的男人就是典型的中国父亲,但是他也有缺点就是他的毛病——抽烟,抽烟的频率太大,不论场合不论地点都抽。哪怕媳妇再不喜欢也要偷偷的抽,也许这是老一辈的通病吧!但他对子孙的爱确实是那样的伟大,当他知道他给丹尼斯刮痧,没想到会扯上这么多事,他主动儿子上司家里解释,他不懂英语,搭车过也只是一张纸片,但是他有他的聪明,最后他还是让上司知道刮痧不是许大同做的,刮痧也不是件虐待儿童的事。因为自己的过失而使儿子吃上官司事,他选择离开,在上飞机前他捧着儿子的脸,细细的看着。那一刻无不让人感动。这就是秉承传统的父亲啊!

  梁家辉所饰的许大同更把这个受过传统教育的人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坏脾气,他的爱,是一个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丝毫不掩饰,有了很多美国的气息,更多的直接和鲜明的表达。但他内心深处仍保留着传统的观念。丹尼斯和保罗打架,他硬生生的给了丹尼斯一掌,他在用中国的方式表示了他对上司的尊重。

  儿子不能回家,他心力交瘁,他用中国的方式求上司,求朋友,但是美国是个讲求原则和证据的地方,不是这样就可以解决的。为了儿子他自己写证词,证明自己多么多么爱孩子,组织了无数次,但在听证会上他是有感而发的,那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是真挚的善良的。他在公园里,迎着寒风,自己做了一个有孙悟空面相的熊仔,在公园被打劫,二话不说的把钱包给他,但是劫犯伸手抢走他的熊仔时,他奋力的扑上,好像什么都不怕,差一点把他打死,这样的勇猛也是爱的表现。最后他化身圣诞老人企图进入家里,但是被发现,他竟想着从外排水管爬上,幸好法院撤销他的分居事宜,不然他这样进又是违法。总的来说中国的父亲都是这样,为了孩子可以做很多很多他们以为做不到的事,父爱也许不及母爱那样细腻。但他就像孙悟空,不管前途多么艰辛,他依旧会对你笑,一眼嬉戏的带着你千山万水,不然你看出他的疲倦。父爱,深深感动每一个人。

  最后就是那些不认识的人,对于别人的孩子护士发现小丹尼斯背上的'刮痧所致的伤痕时马上报案,其他人也为了小孩不生活在自己认为的虐待环境中而不惜出庭作证,连许大同的老板兼朋友那个人同样出席,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对小孩好。这在今天的中国这些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这部电影除了让我感到到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之外,也感受到了深深地父爱。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5

  随着全球化潮流的兴起,跨文化交际在人与人的交流中也显得尤为重要,观看了《刮痧》后也真正感受到了文化的差异性以及文化在交流中的重要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一下电影中体现的文化差异。

  文化背景影响跨文化交际。首先是价值观念的不同,这是文化特质的深层结构。中美对于动与静的认知不同,中国人强调"静",更加注重做人。而西方包括美国则强调"动",更加注重做事,注重个人主义,注重隐私。如影片中,在颁奖晚会上大同对自己儿子的教育,采用拍打甚至被朋友看作是暴力的手段,这种对人的教育方式是不被美国人所接受的。再就是对待变化的态度上,中国人注重求稳而美国人则注重求变。这一点在影片中通过大同的父亲体现的尤为明显。大同的父亲看到自己的老朋友老霍在美国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最终客死他乡让他很是伤感,这也是最终使自己返回北京"落叶归根"的一大因素,还有对于人的天性的认识,中国人主张性本善,对他人常有恻隐之心;而美国人主张性本恶,对他人也要用法度来规范其行为,绳之以法。如影片中大同的美国朋友昆兰在法庭上作证时并没有因私情而偏袒大同,而是讲出自己所看到的事实,作为中国人的大同却不能理解朋友的这种做法。

  其次是民族性格的不同,这是文化特制的外化表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注重情感本位,讲求内敛含蓄,谦逊恭敬;而美国人则追求平等、民主、自由,讲求坦率真诚,注重个人隐私。在影片开始,大同和朋友一起进入颁奖大厅前,有很多人在门前搞反对游戏等活动,而美国警方则不会去制止,这体现了他们尊重言论自由。

  再就是自然环境不同也会造成文化差异。亚洲的自然环境使得中国人更具有群体意识,并且很注重讲究等级次序,长幼有别;而在美国则是更主张自由平等,上级与下级之间也没有强烈的等级意识。电影中,男主角与他的老板之间既是上下级关系又是很好的朋友,而在中国自己与自己的老板是很好的朋友关系的情况却是很少。这就体现了中美的不同。

  这部电影让我更加认识到了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同时也让我知道了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我们是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更加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差异,才能更好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6

  这部电影是在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看的,能很好地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过电影中夸大了这种差异,然后就有了一个大误会。

  当然这部电影也只可能发生在它所发生的那个年代了。现在,这种文化差异早已被人们所重视,所以我们也就有了类似的英语课来专门学习了。

  片中剧情表现了很多文化差异的现象,比如当着别人的面教训自己的孩子是给对方面子,遇到困难就找熟人或朋友帮忙。这些对大同的老板来说都是无法理解的。

  我觉得我自己能意识到文化差异这个问题就行了。

  倒是我看梁家辉和蒋雯丽用英语表演,总觉得有那么一点儿不自然。这也可以算是语言的文化差异吧!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7

  电影《刮痧》是一部反映中美文化冲突的优秀影片。《刮痧》只是一滴水,而蕴藏在其中的却是因种族,区域,传统和文化不一样而构成的活力澎湃的汪洋大海。在美国,尤其是在以保守和“居民顽固”著称的密苏里州,最能体现出这种对外来文化的排斥,所以影片把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那里。虽然影片是从“教子”这个角度去反映不一样文化冲突的,但我们仍能从故事的一些其他侧面加深对这种冲突的认识和了解。比如主人公许大同为了自我和洋人老板的所谓“面子”,当着洋人老板的面打了自我儿子一记耳光,非但没有找回自我和洋人老板的面子,还落得一个有严重暴力的恶名,连他的好朋友——就是那个洋人老板都不能明白和原谅他。起因是正因许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在和洋人老板的儿子一齐玩儿时,互相打闹。洋人老板的儿子来告状,许大同让丹尼斯给人家道歉。丹尼斯拒绝了,许大同怒了,就给了儿子一巴掌。

  许大同的这一巴掌,第一是为了给自我找回面子。

  父道尊严是古老中国千年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君臣父子,天常地纲,不得僭越。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能不亡。按许大同看来,他叫丹尼斯给小朋友道歉,丹尼斯务必无条件执行。拒绝就是抗命,就是不给自我面子,就是挑战尊严。于是他给了儿子一掌。

  许大同的这一巴掌,第二是为了给自我的老板一个面子。

  许大同在美国混的小有成就,皆因有老板大力提携和扶助,所以他们也成了好朋友。老板的儿子被自我的儿子打了,当着老板的面让儿子给对方道个歉,老板必须觉得很有面子。儿子不听话,挨了打,老板的面子就找回来了。甚至许大同的父亲都当面夸大同这一巴掌打得好,说:“当面教子,背后教妻,”一幅自诩的表情。

  但许氏父子全都错了。

  从洋人老板和妻子目睹许大同打儿子那一巴掌时错愕的表情里,观众读懂了,中美两种文化的碰撞和摩擦开始了。

  林语堂先生在《脸与法制》一文中说,中国人的脸不但能够洗,能够刮,并且能够丢,能够赏,能够争,能够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

  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既无财产也无地位,但却有的是面子,一旦被人伤了面子,比父母死了还难受。面子几乎统治了中国人的心灵,“人要脸,树要皮”,“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足见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大之先。

  而美国人则不一样。美国人不是不讲面子,只是不像中国人把面子摆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他们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讲面子。比如在法庭调查时,许大同的老板当着许大同的面,承认许大同打了自我的儿子。事后当许大同责备他“不够朋友”出卖自我时,他嗫嚅着说,“那我也不能撒谎啊”。

  造成中美文化差异的原因是复杂的,表此刻讲面子问题上,更突出了这种差异的互不包容。中国人是一个十分看重群众主义原则的群体,人与人之间讲究和谐,互相依存,互相帮忙,这是几千年农耕礼貌培育的一种生存法则。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实际上是一种十分脆弱的生存纽带,维系在上方的人们,无法脱离它的束缚。冲突的结果必然是毁灭现存的秩序,造成生产关联的又一次调整,使得苦难得以无休止的轮回。所以中国人愿意忍让,尊重别人,把和谐看得比天都大,把群众看的比天大,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言战端,绝不轻易得罪别人。这也是中华大一统历经离乱,而中华民族一向统一不散的一个重要原因。

  许大同想给自我的老板面子,没想到自我落得一个很没面子的结局,他那关于面子的几

  乎全是来自中国的理论和做法,使他陷入绝望。儿子被儿童福利局监护;妻子分居;父亲怆然回国,他只能自嘲自我为一堆“臭狗屎”。

  《刮痧》所表现的冲突,只是中西文化全部冲突的一个缩影,这种冲突还将长久的继续存在。重要的不是改变,正因无法改变——两个民族几千年构成的思维和认知,只能随着交流的加深而逐渐融合。重要的是习惯和相互适应——当观众们看到影片结尾许大同一家人活力的相拥在一齐理解包括公诉人在内的那么多美国人的祝福时,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相互适应和融合呢。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8

  片子总的来说是成功的,看《刮痧》容易让人想起李安的父亲三部曲,可是又有不小的差别。

  李安的电影更加细腻,文化、情感冲突来的安静一些,而这部《刮痧》的冲突是很强烈的。并且李安的电影一般是描述家庭内部的思想文化冲突来影射中西文化冲突,他的电影中,新一代一般是被西化了的,西方或者说是美国文化的代表不是纯粹的美国人,这可能要追究到李安的家庭情节,把一切的思想的表达融入到家庭冲突之中。而《刮痧》将枪口直指中美文化的极致——“刮痧”。片子的前部分显然要优于后一部分,前部分冲突不断,感人至深;然而后部分,不客气的说是有点“矫情”。这个问题出于:导演急于给影片一个进取的结尾和主题。可是“刮痧”放到国际则不是那么快速、也不是那么容易理解的。片子的最终,主题也没有得到升华,只是他们团圆了,时候呢说这电影后部分矫情则是出于“爬屋顶”一段戏,这种类型的桥段多用于港式小浪漫,但在这个严肃的话题之下则是失败的,导演本想用这段来拽取观众的眼泪,可是这不是港式感情片(相爱的男女主角无奈分开后,在影片最终五分中相遇,亲吻结束)。

  片子的中我们能够看到导演试图将“刮痧”拓展到一个更大范围的文化差异,例如:管教孩子,中国说的是“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才”,而美国人对于“打孩子”联想到的只是“虐待”或者“犯罪”再不会又“爱”这个字眼;中国人一贯的道德规范之中有一条是“父债子还”,而美国人则是没有这种情节的,所以山姆大叔永远不会明白许大同替父担当“罪名”。这样的拓展是十分有必要的,可是也许是因为片子中的“刮痧”冲突太大,这样的拓展没有到达该有的效果,被什么东西拽住了。

  我有一点很是费解,为什么他们夫妻说话的时候总是用英语,就算是吵架,就算是喝醉了以后。我和我们女朋友此刻都在外省上学,可是我们在一齐的时候总是说方言,两个中国人在一齐老说英语有点怪怪的。

  片子中表演最好的数梁家辉了,我最喜欢的片段是,大同和父亲在机场的告别,还有夫妻一齐喝酒痛哭的片段。也是片子中最感人的地方了。

  刮痧电影观后感 篇9

  刮痧是由郑晓龙执导,梁家辉、蒋雯丽、朱旭主演。该片以中医刮痧疗法产生的误会为主线,反映了华人在国外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后又因人们的诚恳与爱心使困境最终被冲破的故事。

  中国由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开始,到汉代的独尊儒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伦理观,讲究尊老爱幼,讲究祖先崇拜,讲究后代的繁衍,由此也形成了我们中国特色的“打是亲,骂是爱”的传统观念,只有在我们这个国土之上生长起来的人才能够真正的理解其内涵。影片中许大同的儿子小丹尼斯对此就是一个不理解,以致和他的玩伴矛盾不断。这个是家庭伦理上中西文化的差异。

  另外一个,医学上的差异也是让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刮痧治疗术。在法庭上,许大同说到中医的脉络,律师和法官都茫茫然。其实,别说西方人,就是中国人,即便是中医医生,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理解中医理论的阴阳、五行、经络,何况时外国人呢?

  按“百家讲坛”中王新陆教授的《解读中医》的讲座来说,中西方在开始的时候,医学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从生产生活种积累起来的经验,都讲究整体论治,起初都是巫医不分。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在后来才逐渐逐渐地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有了各自的理论体系。西方从盖伦的《子宫图谱解剖》走向了实证论,走向了微观;我国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伤寒论》奠定了辩证施治的基础。

  其实这部电影也可以让我们思索一下中医的出路究竟在何方?由于中医学的时间长,且需记的特别多,悟性亦很重要,在急功近利的今天,想要把已经式微的中医学再度焕发活力和口碑,尤其是在世界上赢得普遍的认可,尤其显得艰难和意义重大!

  可幸的是,中医学在治疗好些疑难杂症的疗效上引起了世界上很多人的关注,它的个性化治疗亦逐渐受到了重视。

【刮痧电影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刮痧观后感06-27

电影《刮痧》观后感05-12

《刮痧》电影观后感精选02-17

刮痧电影的观后感12-10

2016《刮痧》电影观后感精选05-16

电影《刮痧》观后感(精选5篇)02-24

电影《刮痧》的观后感(精选14篇)09-22

刮痧电影观后感600字10-28

电影刮痧英文版观后感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