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2022-08-04 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牧马人》观后感5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1

  今天中午看了一部电影:《牧马人》。我深深的被秀芝的勤劳、美丽、善良、质朴所吸引。

  1、许灵均说我是一个右派,注定要在这劳动一辈子,秀芝说,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劳动一辈子。

  2、当许灵均被平反的时候,秀芝说,在我眼里,你还是你。后来乡亲们来庆贺,秀芝说,即使他当官,我也不稀罕,即使他再放二十年马,我也不嫌弃。

  3、当清清说他要爷爷的小汽车的时候,秀之说,那是爷爷的汽车,钱要自己挣来的,花着才安心,这叫志气。

  4、当许灵均说,如果爸爸一定让我们去美国怎么办。秀芝说,中国这么大还住不下,非要去外国。

  5、许灵均说,如果我去美国你怎么办,秀芝说,你去不了。许灵均说,你是不是觉得我离不开你。秀芝说,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我知道你舍不得学校那群孩子,舍不得乡亲们,舍不得董大爷、郭嘌子,舍不得它(墙上挂的一副地图),你天天趴在墙上看它,祁连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背不走。

  6、许灵均去放马,秀芝在家脱土坯,我惊讶于秀芝这么小的身体里蕴藏着那么大的能量。

  我自问做不到秀芝那样,不能那样吃苦,不能做到对金钱熟视无睹。但是又羡慕许灵均和李秀芝那样的爱情。

  看完之后,我甚至有点希望我出生在80年代,那时候很穷,但是人们很质朴,有坚定的信仰,在心灵上是富足的。

  在《牧马人》中,许灵均的很多台词让我感受到那个年代的劳动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党的坚定,他们相信在血与泪中站起来的祖国会越来越好。

  许灵均语录:

  1、祖国、人民、劳动、大自然,给了我重新生活的勇气。

  2、生活毕竟是美好的,大自然和劳动给了我许多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就在这质朴而又平实的劳动中,我的欣赏激起了一种美好的感情。

  3、我好想融化在这群质朴的人中,过去的一切渐渐变成了一场模糊的梦。

  4、我看过很多书,马克思的书,列宁的书,我对金钱不感兴趣。

  5、我愿意和人民一起来爬这个坡。

  6、你体会不到一个国家在混乱的血泊里站起来的时候,它的人民站起来的那种感情。

  7、这里有我汗水浸过的土地,这里有我患难与共的亲友,这里有我相濡以沫的妻子,这里有我生命的根!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2

  这两个人的结合奇特、偶然,甚至有些荒唐、可笑。男方一穷二白,除了一件破屋之外一无所有。女方流落他乡、无处安身,只想找到一个栖息地。电影里两个人分吃粥的时候,因为只有一个碗,许灵均不得不就着锅吃。李秀芝笑他说,“你可真能将就”,其实她自己更能将就,为了有一个吃饭的地方就随便找了一个人嫁了,一句“他们说你不是坏人”就把自己一声交隔在这里了。

  虽然他们的结合荒唐、将就,但他们的感情忠诚、牢固。许灵均认为自己是“右派”,有比女方大十五岁,就拉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四十元钱和二十斤粮票)要送李秀芝回家。可李秀芝认定了他,坚决的留了下来。

  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没有恋爱,直接结婚生子,李秀芝的善良、勤劳让许灵均感动。彼此就这样相扶的走完一生。

  许灵均的父亲说,“婚姻本身是一种条约和义务,不管有没有感情,都要把感情守候到底”。而在许灵均夫妇的眼里感情就是信任对方,真诚守候一辈子。许灵均说,“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好像彼此等待多年了,我们之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李秀芝也说,“他就是当上了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马,我也不嫌弃,我把心交给他了”。

  现在社会爱情观已不再是这么纯洁了,没房、没车、是结不了婚的,没钱是见不到丈母娘的。这部影片告诉我们,我们心中的那份天然的、真诚的感情埋藏的太久了,我们应该拿出这颗心去面对生活,面对生命!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3

  故事写了一个资本家家庭出生的一个叫许灵均的小伙子的故事,下放到西北一个叫敕勒川的牧场养马。

  在西北敕勒川牧场做了小半辈子牧马人的小学教师许灵均(朱时茂)一路风尘来到北京饭店,与3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旅美华侨企业家许景由(刘琼)见面。当年,追求个人自由的许景由无法忍受与妻子的错误婚姻,丢下妻儿去了美国。此次归来,他有心带许灵均回美国继承事业。

  刚开始的时候他很绝望,不想活了,可是后来在淳朴善良的牧民们的关怀照顾下,他又燃起了生的希望。尤其是后来他又和逃荒来的农村姑娘李秀芝结婚一起生活,给了他巨大的生存力量和勇气。

  后来他又被平反。他生活的更加有奔头了。可就在这时,他的亲生父亲在美国打拼了一辈子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到北京来跟他见面了。想接他去美国让他继承产业。许灵均在跟父亲接触的短短几天里,思考着,他最终考虑的结果是不跟父亲走。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生活和方向,有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他也有了对国家和人民的信赖。他回忆起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是敕勒川的牧民们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希望,那个时候,“父亲”两个字只是个看不见听不到的字眼。他想走自己选择的路,决定不听从父亲的安排。他离不开他的妻子和孩子,还有他的学生们,他觉得那才是他赖以生存的根和土壤。影片的最后,许灵均的父亲

  影片让我了解了那个年代发生的一些事情和一些人。使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直观的感知。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特定的历史时间符号,我们应该全面的了解才能正确地理解它。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4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的思绪常常陷入无限的感慨之中。我铭记了许灵均的父亲说过的话——"婚姻本身是一种条约和义务,不管有没有感情,都要把感情守候到底"。我也把许灵均的话语镌刻到了脑海——"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闯进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好像彼此等待多年了,我们之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我更是把李秀芝的心语永远永远当做自己的人生信条——"他就是当上了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马,我也不嫌弃,我把心交给他了"。真的,这就是爱情的力量,这就是人生的真谛,这就是浇灌爱情之花须要的永不干涸的滴滴清泉。一个人把自己的心交给了另一个人,那就是爱情的誓言;一颗心紧紧地依偎着另一颗心,那就是爱情的故事;一个家有两个人一生一世来共同守护,那就是爱情最完美的结局。

  倘若,没了房,没了车,没了沉鱼落雁的`容颜,就一辈子都结不了婚,让我来悄悄地告诉你——那不是爱情,那仅仅能说是一种骗婚,仅仅是行尸走肉的一种物质追求。

  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上,那份埋藏得太久太久了的天然而真诚的感情,我们侗乡苗寨的这片土地上有,被浪花洗刷了千秋万世的沿海村镇里有,茫茫无际的"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敕勒川草原上同样有。我们向往纯真的爱情,我们追求幸福的生活,我们渴望如意的命运,就应该时刻牢记崇尚天然,就应该永远提倡守卫真诚,就必须在任何一种逆境中都要学会自强不息的奋然崛起。

  这个夜,我再次在极度兴奋中做梦。梦中,我确实已经跃马扬鞭,以牧马人的身份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一如既往地纵情放歌……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5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影片《牧马人》并不是所谓的鸿篇巨制,但那低沉的吟诵声却在我的心中久久回荡。

  影片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前去美国、落实华侨政策后回国的父亲许景由与在阶级斗争中长大并由于家庭出身划为右派,发配祁连山成为牧马人,最后落实政策成为牧场小学教师的儿子许灵均在北京相遇后,这两代生活在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下的人之间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人生观、爱情观、道德观。父亲许景由希望儿子跟他去美国继承他的事业,以弥补自己当初弃子离妻的内疚,许灵均却深爱着自己的妻儿,也不愿离开同甘共苦的牧场人,最后放弃跟父亲去美国的机会,毅然回到他热爱的学校和牧场,与自己的患难妻子秀芝和可爱的儿子过上拨乱反正后的平静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时代变迁,当年的动荡早已不复,但是那典型的家国情怀,对祖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爱,对生活的爱依然可以穿透时空,震慑我们的心灵。

  影片的诸多情节简单干净,却流露出人性中最简单的美好:许灵均患难之时村民真诚的帮助,令他能逆境自持,自强不息;秀芝与灵均相濡以沫,不因任何环境而改变;灵均对自然、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被错打成“右派”依然相信祖国相信党,从未绝望。故事的每一处细节都直击内心深处,即便是最黑暗的时刻,人性的光辉仍能令人温暖。

  时代变迁,今日的中国越发强大和民主,然而人性也不再如此纯净,过多的欲望,蒙蔽了许多人的心和眼。作为一名消防战士,坚定信念,认清使命,才能真正做到“忠诚于党、服务人民、竭诚奉献”。我们深爱着这世世代代哺育着我们的神州大地,深爱着保护我们安宁生活的强大祖国,深爱着华夏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这份爱将激励先辈、激励我们,也将激励后世的每一个人,无畏艰难险阻、同舟共济、勇往直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祖国繁荣昌盛,愿同胞再无苦难,愿灵均的赤子之心永存华夏!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6

  牧马人情节很简单,小说也不长。讲一个在西北牧马的牧民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亲的邀请去美国继承庞大的财产,因为舍不得这方水土和妻儿,最终回来的故事。故事有三个主题思想,

  一、强调劳动换来金钱,和不劳而获的金钱的区别。里面从珊有一句台词(对她儿子说的):“钱只有自己挣来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

  二、强调社会地位改变对爱情的影响。从珊(对他丈夫)说:“你是右派的时候,在我眼里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还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国坐汽车住洋楼你还是我男人。”

  三、强调知识差距无法改变爱情。当男主人公父亲的女秘书,一个留美的美女问男主人公,怎么和他不识字的老婆交流的时候,男主人公说:“人是高级动物,知识带来的差距本来就很小,况且经历也是一种知识。”

  当然这种精神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被推崇的,现在看来有点过,但是如果稍稍吸收一点的话也许会有助于在功利时代保持心态的平和。

  1、劳动获得报酬,即使是微薄的,我们不说骄傲,但最起码也并不可耻。

  2、婚姻就是一个共同体,应该抱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心态,从吃不饱饭的牧民到美国亿万富的差距不敢说,但最起码赚点小钱掌点小权出点小名的时候就先别急着换老婆(老公)了。

  3、别老觉得婚姻需要什么事业上的共同语言,只要对生活的态度是一致的就行,在家里还原的都是最本真的自我,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你说的话她(他)不懂又怎么样,那就说点能懂的,只会说别人听不懂的话那才叫有病呢。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QQ上一个做记者的女孩子跟我聊天,我问她如果你可以向上帝提一个要求,希望他把你的男人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你才满意呢?她说,我提要求的话就让上帝改变我了,要么永远美貌,要么长生不老,这样想要什么样的男人都有!

  回答得很绝,但其实就我对她的了解,应该在内心深处也是对纯洁的爱情有幻想的,只是遇不到所以才关闭了心。回头看看,谁不是呢。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7

  近日得幸看完了这样一部动人的电影,按照我的个性,平日里也不会自己去找这样一部八十年代的电影来看,所以还得多谢我们的毛概课老师。看完这部电影,我也是感慨颇多,借着这次写班级推文的机会,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看完这部电影感触最深的几个点。

  首先我想提的就是观影体验,影片一开始的字幕便透着厚重的年代感,画面自然是不用说的古老。音质也不怎么样,还没有字幕。对我这类听力不甚好的同学来说,并不太友好。但尽管如此,电影本身的精彩还是让我认真地看完了它。

  荒唐的年代

  剧情方面我也不再赘述了,因为大家是一起看完的。首先第一点让我感触颇深的就是那个年代的荒唐。躁动又无知的年轻人们冲上街头四处打砸,高喊着也许他们自己都不曾明白的革命口号,有多少无辜的人家破人亡。这样的灾难给一个民族带来的伤痛,也许永远也无法彻底消弭,但是正如父子中在对白里常提到的,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只希望我们铭记历史,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单纯的爱情

  当然,在这荒唐的年代里,男主角许灵均也并非只有痛苦的经历。在草原作为劣等公民生活的日子里,他遇到了这一生的挚爱。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份爱情的到来本身也挺荒唐,这其中的片段还催生出了去年红遍全网的一个梗,也就是老许,你要老婆不要。他与一个逃难而来的美丽姑娘,先结了婚,再谈的恋爱。按照毛概老师的话来讲,就是只有在那个年代的中国才会发生的事。电影用了相当的篇幅描绘他们二人在一起生活时的甜蜜图景,我只能说这狗粮我吃得饱饱的。我想这份感情,也是他最后选择留下来的关键因素吧。(我酸了,你们呢)

  家国情怀

  影片中,灵均父亲的角色也是非常鲜明的,他时不时的言语让人感受到,他是一个典型的、冷峻客观的精明资本家,与满胸热忱、热爱家国的灵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他仍然深爱着这个国家,这是多么深沉的情怀。我曾在影评中看到这样一条高赞的评论:30年后的我想告诉许灵均,他的选择难道错了。我其实也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赞,我明白很多人仍然对我们自己的国家心存不满。我也有些感慨如今我们家国情怀的缺失。是啊,站在个人功利的角度,他自然是选错了。可是他怀着满腔的爱国情怀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中去的时候,我们应该肃然起敬

  这部电影体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动荡,让人感受到那个年代人情的单纯与质朴,也让人动容于爱国的热忱。总之,这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8

  难以想象,一部1982年的老片,时隔30多年,居然在抖音爆火。上万人跑去豆瓣打出8.8分。

  七十年代末,北京。

  牧马人许灵均,离开待了20年的西北敕勒川牧场,一路风尘来到这里,和30年未曾谋面的父亲见面。

  高级酒店、歌舞厅、喝咖啡…对父亲热衷的享乐,许灵均统统觉得别扭。

  曾经,父亲抛弃妻儿远走国外。随后,许灵均的母亲逝世。

  这次重逢,父亲说:他要把许灵均一家带出国,弥补这么多年的愧疚。

  可是,许灵均却坚定道:不,秀芝,不会去的。

  秀芝,是许灵均的妻子,俩人,有着一段父亲无法理解的故事…

  《牧马人》展现了那个年代的婚姻:先领证后恋爱。

  但,许灵均的细心体贴、秀芝甘愿投入情感的决心,让这段被“规定”好的一见钟情,浪漫得无可附加…

  80年代的荧幕爱情,没有亲吻、滚床单,不过是分食一份粥、养鸡喂鸭、做土坯、写日记……最淳朴的生活片段,却连最挑剔的年轻一代,都看得热泪盈眶…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 篇9

  电影的开头就是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的景象,和着雄浑悠扬的歌声让人感受到一种意境开阔的的气势美!这是一个淳朴的世界,有真诚善良的乡亲们,有闲适的草原生活,电影一将观众引入这个美好的意境中,就马上将镜头切换到另一个世界,高档豪华的酒店,灯红酒绿的舞厅,打扮入时的城市人。电影的主角许灵均就穿梭在这两个大相径庭的世界里,在两者之间回忆、挣扎、抉择。电影中通过许灵均的回忆和讲述,镜头在不停地转换,使大都市的物质生活和草原的淳朴生活、城市人与乡亲们形成了极强烈极鲜明的对比。

  在这些淳朴的形象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许灵均的妻子李秀芝。她单纯又大方,勤劳又能干。刚到许灵均家的第一天,她就主动洗碗,给许灵均补衣服;结婚前,她能把原本杂乱破败的房子布置成干净亮堂的新房;她在家里不仅会饲养许多家畜,还自己做土坯砌房子,是典型的农村姑娘的形象。可是,她又那么美,那么温柔。笑起来可爱又迷人,对丈夫许灵均又是小鸟依人。这样的形象,实在是太完美!可是更让人意外的是她的她的人生观,她的觉悟性。许景由也问过许灵均:你和她会有共同语言吗?的确,他们一个是知识分子,一个是农村姑娘。

  但在我看来,李秀芝比许灵均更有人生智慧。她聪明好学,学认字、坚持写日记;她看苏联电影,也深有体会——“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有着乐观向上的态度;她从不在乎丈夫是个右派,是否成为国家教师,在她眼中人犯错改了就好,许灵均在她眼中还是许灵均!她明事理,有志气,当小儿子吵着要爷爷的汽车时,她教育他不是我们赚的钱就不能要。她是农村姑娘,可她没有一点儿农民阶级思想上的局限性。她极有灵性,有生活情趣,是个极完美的形象。

  与她形成鲜明对比的形象是许灵均的父亲许景由。他是美国华侨,长期在美国的生活使他沾染上西方资本家的习气。他很有钱,懂享乐。他承认自己在财产上是一个亿万富翁,在情感上却是一贫如洗。他竟然认为婚姻只是一种条约和义务,不管和妻子有没有感情都要将这种条约恪守到底。刚开始,许景由的形象是“穷凶极恶”的,好像他没有情感,只看重金钱,他不屑于儿子许灵均的生活和爱情,只想让他跟随自己去美国继承家产。可是最后,他理解了儿子,体会到他的情感,并尊重他。他还请求儿子帮他在大陆买一块墓地,他想葬在祖国。由此可以看出他这个老华侨的心中其实仍有一股对祖国的依恋之情,他并没有完全被西方的文化浸染。这个形象是有血有肉的,因为他很真实,总的来说,还是可以感受到人性美好的。

  主人公许灵均,他是这两种形象的连接人,是两种世界的连接人。他与父亲许景由的生活方式显得格格不入,吃饭、跳舞都不是属于他的生活方式,谈政治也无法谈到一块儿。他们之间产生了激烈的思想冲突,因为他们是不同阶级的人,价值取向完全不同。一方是是他多年未见的爸爸和巨大的物质上的诱惑,另一方是他亲爱的妻儿和他最离不开的草原上的乡亲们和学生们。但其实对他来说这并不难抉择,物质金钱对他来说并不是诱惑,因为他的心早已深深地扎在那片淳朴的草原上,扎在祖国这片土地上。在他无家可归的时候,是祁连山上的相亲们帮助他度过;在阶级斗争中他想要自杀时,他马上想到的是培育他的祖国。他爱祖国爱得太深!当初许灵均不好意思让李秀芝和自己过日子的原因是,他以为乡亲郭片子没有跟李秀芝说清楚自己是右派!而当李秀芝说完:“姓郭的大叔告诉我,你不是坏人!”一刹那间,许灵均抬起头,眼睛里亮晶晶的,泪滚了下来。是相

  亲们对他的信任和淳朴给了他希望,这是最美好的东西,也是为什么他会如此眷恋这片土地的原因。生活是美好的,这种淳朴使他有了一种美好的情感。这也是电影里面表现出来的最吸引人的东西。所以,即使许灵均因出身阶级受到迫害,但他仍相信党相信群众,他坚信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个古老的民族有扭转乾坤的生命力!

  在种种阶级冲突、价值观冲突下,还是有美好的。无论怎样,抛弃那些差别、冲突,电影中最打动人心的就是那淳朴的美好了!美好的人、美好的人心、美好的大自然。

【《牧马人》观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牧马人》观后感09-13

牧马人观后感06-24

牧马人歌词10-13

观牧马人有感05-16

宫崎骏风之谷的观后感-观后感10-19

圆明园观后感模板-观后感10-19

小孩不笨观后感-观后感03-28

超级战舰观后感-观后感03-10

画皮2观后感-观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