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观后感

2021-08-23 观后感

  看完一部经典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观后感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观后感6篇1

  这个我来到了位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来领略异国风情和文化,有充满书香气息的墨尔本大学,有雅致古典的墨尔本国立图书馆,还有藏着各种奇花异草的墨尔本皇家植物园,那著名的墨尔本博物馆更是不能错过。

  进入博物馆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悬在半空中的老式大飞机,如此庞大的馆中,游人竟然寥寥无几。我看着地图进入了恐龙馆,只见无数的模拟恐龙骨架向我迎面扑来,馆内昏暗的灯光让我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原本体型庞大的恐龙骨架被灯光照在墙壁上,更是威风凛凛、盛气逼人,我突发奇想,开始接着灯光玩起了手影戏,我用手学着小狗、小鸟、鳄鱼和孔雀,惟妙惟肖,玩的不亦乐乎,在妈妈的催促下,我不舍地继续参观,走着走着我来到了“仿真恐龙展示台”,那栩栩如生的恐龙造型,色彩逼真的恐龙外表和绘声绘色的背景树林,让我感觉身临其境,使我看得入了迷。不知是我按到了什么按钮或是踩到了什么“机关”,突然间,恐龙模型发出“隆隆”的响声,巨大的尾巴向我甩来,我吓得赶紧倒退了两步,但我的背却被不知什么坚硬的东西挡住了,当我回过头时,只见一只红色条纹的恐龙模型矗立在我身后,我“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身边的人投来了异样的目光,但被吓得不轻的我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随后我又去了妙趣横生的昆虫馆,原本看到虫子就避而远之的我,在同伴的鼓励下,我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走进了布满昆虫的神秘世界。一进门,五花八门、五颜六色的昆虫印入我的眼帘,有常见的蚂蚁、瓢虫,有十分独特的独角仙、天牛、锹形虫,还有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的绿色的、红色的、甚至是彩色的,这成千上万的各类昆虫让我眼花缭乱,同时也在内心深深的佩服那些为科学研究做出贡献的人。当我走出“昆虫世界”的时候,我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似乎已经不在那么畏惧虫子了。

  这次的博物馆参观已经不再只是了解历史、知识了,它让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像是一场短暂的旅行,像是一次有趣的穿越,更像是一次神秘的探险。

博物馆观后感6篇2

  20xx年5月20日,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我随班级参观了位于武汉阅马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内栩栩如生的浮雕蜡像、鬼斧神工的场景模型给了我切身感受当年血雨腥风的革命氛围、豪情万丈的革命壮志的机会,使我对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两次x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接连失败,清政府的腐朽堕落暴漏无疑,封建制度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差距愈来愈成为仁人志士心中迈不过去的心坎。国内一波接着一波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为了追求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无数的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然而,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侵略,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仍然任重道远。于是在举国沉默之中,迸发了一声惊天巨响,在九省通衢之武汉,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一枪!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了!这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尽管由于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我们仍应该看到,辛亥革命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革命之后,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寂的中国迎来了在社会风气,经济建设,等各方面的全面思想解放。反动统治从此失去了其长期存在的根基,这也是我们称之为伟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眸百年已苍然流逝,辛亥革命之金戈铁马已化为历史尘埃。然而这段革命志士浴血奋战的历史却以一种精神力量的形式得到了传承,这便是我们现今仍积极倡导的首义精神。正如革命志士在和平请愿已无丝毫希望之时迫不得已选择采取暴力革命这般“激进”手段一样,首义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当意识到一个局面无法以温和的方式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发出我们的怒吼,用一种势如破竹的果敢去打破这一种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局面。同时辛亥革命的失败也值得我们深思;正是由于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辛亥革命才会这么快的走向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的力量。

  新的时代新的起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该产生新的气象,我们要学会继承和发扬首义精神,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等各

  方面发扬敢于斗争,敢于挑战现实的精神,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博物馆观后感6篇3

  阳光明媚的八月,我和来到了大理古城。我们走在一块块方正的石头铺平的路上,心情格外的爽。街道上,大大小小的商铺,密密麻麻的游人,古色古香的建筑,让我倍感开心。但让我印象最深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在大理博物馆中所看到的展品,那些具有古典气息的展品深深地记在我的脑海中。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了大理博物馆。博物馆里的种种文物都在诉说着大理古国曾经的昌盛。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象征权力的大鼎,正方体的大鼎显得格外有气势,四面环绕着翱翔天际的飞龙,它们尖牙利齿,粗大的眼睛显得野心勃勃,仿佛要争夺大鼎上的翡翠明珠。

  往左走,立马看见了几个青铜雕刻的女仆人。她们个个穿着由丝绸制成的艳丽多彩的裙子,舞的舞、跳的跳,显得格外开心。她们妖娆艳丽的舞姿,仿佛在述说着大理这个繁华的国度。

  紧挨着她们的是一排排骑着高头大马的侍卫,他们英姿飒爽,手持利剑。像是在战场上为国家而战斗。清凉的风,吹洒着他们满头的汗水。那威武的样子,让人觉得他们仿佛在呼喊着,“大理国万岁”“大理国万岁”的。

  再往左走,是一群群大理国平民百姓,有渔民、纺织工人、农民……尽管职业不同,但他们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在大理古国这个兴盛的国家中,有哪个平民不觉得幸福呢?

  上到二楼,看见一群大理国的大臣们在议论朝政。古代中原,人们总是把西南方的国家称为西南夷。可是,大理却是个例外。那些大臣们穿着的衣服,比中原的大臣更华丽。这个有着近似中原文明的国家,想不到竟如此强大。

  大理国的佛教是很出名的。这不,马上就看见了几排佛像,他们都在念经,尽管只是雕刻品,却让人看得出他们念经的专注。每个佛像都有一个名称,如“尊胜佛母”“大势至菩萨”等等,佛像之多,让我惊奇,足以看得出大理国对佛教的信奉和推崇,也难怪人们称大理为“佛都”。

  离开博物馆时,我感到格外高兴,因为我一下子就“游览”了大半个大理古国。走进熙熙攘攘的人流,我仿佛穿越到八百多年前的这片土地,看见儿童在嬉戏、看见持着长枪的士兵在巡逻、看见市民在大街上买卖货物……瞬间觉得这里庄严而神圣。

博物馆观后感6篇4

  人们都说:“博物馆是陶冶情操的圣地”;“博物馆是培育贤人的‘第二学校’……”我以前参观过甘肃省博物馆,但白银市博物馆虽然近在咫尺,可以前我真的没去过。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来到市博物馆,从而开始了一段难忘的“历史文化旅程”。

  首先,我们走进了一楼的“民间民俗展厅”,这里存放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五市斤粮票、六尺布票、碾子等物品;也收藏有民国时期的大轿子、三门柜、羊毛毡等古董;甚至还珍藏着清代的方桌、镰刀、古董柜这些老文物呢!我觉得,这些我们平时只能偶尔在电视中才能见到的古董,现在就活生生地摆在面前,真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除了感叹生活的日新月异之外,同时也以另一种形式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看完了那些古老的民俗物品,我们又来到三楼一号厅的“史前文化艺术展”。一进厅门,一幅栩栩如生的油画映入眼帘,这幅画说明了史前原始人们是怎样狩猎的。在油画的旁边有一幅纯电子版的《史前时期白银地区原始文化分布图》,这幅地图告诉我们,当时白银境内存在着两个主要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最著名的产品便是彩陶了,有距今四千多年的平行锯齿纹双耳彩陶壶、四大圈纹双耳彩陶罐、彩陶鼓等诸多陶器。在展厅的一角,还有一群人形雕塑,有的在和泥,有的在制胚,有的在描绘,有的在点火,再现了当时远古先民烧制彩陶的场景。

  而齐家文化的骄傲可不是彩陶了,而是红陶以及诸多玉器。其中有青玉瑗、青玉琮和刻印纹单耳红陶罐等。看到这些,我们都应为我们智慧的祖先感到自豪。我和随行的小伙伴还在观众互动区看了电子书,拼陶器拼图呢!

  接下来的二号厅则陈列了各家的书法作品。吴思权书写的四屏、王焯的行书中堂、范振绪的行草都让我们看得心旷神怡,不能自已!除了文人大作,这个展厅还有复原过的清代文人书房,古味十足的房间,扎着辫子、在书桌前挥毫泼墨的清代文人蜡像,让我沉迷在了古香古色的文化海洋之中。

  最后,我和爸爸在博物馆的意见本上写下了对博物馆的建议后,就离开了这里。返程路上,我意犹未尽,高兴地对爸爸说:“我们白银的历史文化辉煌灿烂。真是不虚此行!不虚此行!”

博物馆观后感6篇5

  以前,一直只知道“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很伟大,为我国航天事业地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今天,我才真正近距离的走近了他,走近了这位透着崇高人格魅力的老人。

  今天,我很荣幸的作为本班学生代表之一和辅导员桑林海老师一起,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钱学森事迹展区进行参观学习。

  钱学森( 9 -xx年,他被国务院、xx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 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xx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大家也许只看到了钱学森光鲜的一面,可是又有多少人看到了她为此而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从小出生书香门第,先后就读于众多名校。在国立交通大学的时候,他每天都会去位于校门右侧的红楼——交大图书馆。在那里,它不仅研读与所学专业(铁道机械工程)有关的'书籍,而且还看讲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在一次与记者的一次谈话中说过这么一段话:“父亲一生都在不断的学习,不断从新的知识里汲取营养。他看书看到最后一天,一直到入院前几个小时都在看报纸、看文件”。这使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成功= %的天分+99%的努力。因为钱学森肯于付出,他才会取得后来的成就。

  但是,钱学森身上吸引我的,不仅仅是那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更是他高尚的人格所散发出来的魅力。

  钱学森留学、工作于美国多年,可是至始至终他都从未想过要留在美国,他说:“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一辈子,到 950年我得知新中国成立,认为机会到了,应该回到祖国去”。面对美国方面给以的威逼利诱,他始终不为所动,最终在周总理的帮助下,得以安全回国。他不图名、不为利,不惧怕生死,只为一颗爱国心。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之后,他没有迷失自我,仍旧保持着一贯谦虚的作风。钱学森在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中写道:“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协同攻关,这样的事情谁能办到?所以我常常说,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我的切身感受”。此外,“不兼荣誉性职务”、“不上任何名人录”是他一生操守的处事原则之中的两条。

  这才是真正的钱学森!当我从展区中走出来时,内心之中油然而生此感。以前对钱学森的认识与了解,那应该是第一次与他相识吧,我想,今天与他的再次相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次相识。

博物馆观后感6篇6

  走进洛阳博物馆新馆, “河洛文明”四个大字首先触动了我。洛阳——十三朝古都,正如校歌所唱的那样,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称为“天下之中”。洛阳又有“千年帝都”之称谓,并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说法,足以显现出洛阳所独具的重要性。因此,要领略“河洛文明”,当然也只有走进洛阳,感受河洛文明,感受千年帝都的魅力。

  站在一楼,看的最多的就是石器、化石,更为珍贵的是旧石器时代的象牙化石、鸵鸟化石,可谓珍品中的珍品。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黑陶、骨针、陶背壶、陶灶等,足以看出,在远古时代,洛阳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已经升起了“袅袅炊烟”。

  进了宫廷文物展厅,就联想到了北京故宫的宫殿和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大幅的慈宁宫平面图和相关文字介绍,让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慈宁宫的结构布局,便于我们参观。接下来看到的是礼佛大堂和一批藏传佛教的造像、佛塔。让我们大家好像领略到了皇宫皇太后及太后礼佛的场景以及佛像的传神。后又观赏了宫廷家具及家居装饰,宫廷家具的木工工艺与雕花、镶嵌等工艺相结合,形成宫廷家具的创新风格。

  在石刻馆的门口,可以看到和洛阳老博物馆差不多的辟邪“巨物”,东汉石辟邪,被誉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个展厅分为“宗教石刻|”和|“碑碣墓志”两部分。“宗教石刻”以佛像居多,看石刻和被截的同时,让我们也感受到了石刻艺术的神奇魅力。

  上了二楼的洛阳珍宝馆,心里就更期待看到更多更加精美绝伦的珍宝。在古代壁画馆,看到了许多幅珍贵的墓葬壁画。壁画的绘画技术和艺术价值之高、画幅之大,大家都惊叹不已。像一些天界图局部、北魏武士图、女主人宴饮图也可谓珍品。

  书画珍品馆里,更多像王铎、吴昌硕、任伯年、康有为这样的书画名家的真迹也在展出,让我们可以近距离欣赏他们的真迹。王铎的《诗稿册页》《行书轴》,吴昌硕的《枇杷图》《葫芦图》《秋菊图》等书画作品,样样精绝,令人赞叹。

  这里我最喜欢的尤属唐三彩专题展厅,唐三彩独特的造型和艳丽的色彩,让人联想到宫廷的御用物品。听同学说唐三彩的制作工序是很繁琐的,三彩馆的展品主要是俑像和生活器皿,俑像类的展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不管是妇女、文吏官、武官俑,还是三彩马、三彩骆驼,个个都形象逼真、各具风姿。

  洛阳博物馆新馆,着实让我们领略到了“河洛文明”和洛阳千年帝都的文化魅力。

上一篇:旺角卡门观后感 下一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