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影《夺冠》的观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1
北京时间8月17日中午,里约奥运会女排四分之一淘汰赛焦点战,中国女排苦战五局,以3比2逆转东道主、卫冕冠军巴西队,晋级四强。在小组赛曾遭三场失利的阴影下,中国女排在淘汰赛第一场,能够战胜两届奥运冠军,确实非常不容易。
但是就像足球杯赛的淘汰赛,小组垫底的干掉另一个小组第一,其实也很正常。我们会说:这就是足球。但是中国女排不一样,它已经被严重的符号化了。所以当胜利的消息传来,很多媒体用了“女排精神归来”这样的标题。更有些媒体用了一种在体育比赛报道中,已经不再多见的慷慨激昂文风,恨不得连续感叹号地对此大加称赞。仿佛一场女排比赛,改变了一切。
“人活着,凭的就是一口气,有信念,才会有斗志,才会泰山崩于前色不变,才会化腐朽为神奇,创造赛场奇迹。”“奥运赛场对运动员而言就是战常是战士,就不能没有昂扬斗志,不拼怎么能赢?”顺带着,大概是对我们这届金牌不多有所不满,文章作者竟然直言不讳地指责“和中国女排相比,有些中国奥运选手在这届奥运赛场上,精神不振,斗志欠缺。”相比国内观众的淡定,不得不说,以金牌论定一切的记者心态,实在有些落伍。
其实,中国女排是很惊险地以小组垫底出线的,如果这一场没有赢巴西,这位记者还会对中国女排如此大加赞扬吗?“不论是谁,奥运赛场上只要丢掉了拼搏精神,为国争光的信念,斗志就会涣散,精神就会萎顿,潜力就无从激发。”这句话是不是就要用到中国女排的头上了?竞技比赛当然要争输赢,但是简单以结果来论定拼搏精神,赢了就是有精神,输了就是没精神,这样的记者观点再次落后于普罗大众的观念。
对于胜利,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显得很平静,她对着现场的中国记者们说,“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就谈女排精神,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女排精神一直在,单靠精神不能赢球,还必须技术过硬。”这番话显示出一位卓越的业务型主帅异常冷静的头脑,也赢得媒体记者一片掌声。
比赛赢了就大谈精神,比赛输了就是斗志有问题,这样的说辞对运动员是不公平的。记者这些写写很简单,但是竞技体育,缺少斗志或许不行,光有斗志一样不行。竞技体育输赢都很正常,虽然我们对于大球非常看重,但是所谓女排精神,不应该成为女排姑娘们的包袱和压力。看起来大赞女排精神是表扬稿,可是之前女排姑娘小组赛战绩不佳,咋就不见也来夸一夸呢?下一场,如果女排输了,女排精神是不是就又丢了?
要知道,剩下的四强,敲全部来自同一小组,而且中国女排小组赛都曾负于对手,输掉比赛是很有可能的。倘若输球,是不是该取个标题:女排精神昙花一现?郎平说的非常对,女排精神一直都在,谁都想赢,但是你要知道,你的对手同样想赢。比赛比的不光是斗志,还有技术,还有真实的水平,也还有运气。只要输了比赛就是“精神萎顿”,只要赢了比赛就是“女排精神归来”,这样的表扬稿只会无谓地增加包袱,体现的依旧是过时的金牌至上观。
一赢比赛就谈女排精神,这是一种病,该治。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2
前两天单位豪气的在电影院包了个场请大家看《夺冠》,要大家学习女排
不过在受到电影音效与视觉冲击同时,我也接受了一次特殊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前半部分暗指挣脱物质匮乏,后半程靠近抛弃
今天写这个因为除了里面突出的女排
大意是
电影中,很多苦情镜头。姑娘们拼命训练,苦不堪言,伤痕累累。说是用命在打球,一点也不夸张。而现在,
除了看电影,就算是看
女排的夺冠之路历经挫折、艰难崛起,而每一个平凡的我们,也都有高光时刻和暗淡低谷。没有永远青春、战无不胜的勇者,却总有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女排
最后好多人评论说这部电影拍得不合格,但是看到女排姑娘们努力不服输咬牙坚持是真的感动。不管电影拍得好与否,都是很值得看的。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3
中国女排精神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女排精神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之后的经验总结,是一种不骄不躁、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它诠释的是"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遵法、团结友好、坚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曾是时代的主旋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影响了几代人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
这是一种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精神。在我们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就少不了这种精神,要把这种团结协作、不拍困难、无私奉献的精神贯穿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中。要相信,他人能够做到的,经过努力,我们不仅能够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好。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挡水击三千里”的气概,我们就能迎难而上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创造出让人民满意的新奇迹。如今我们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阶段,很多难啃的“硬骨头”在等着我们,只要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定信念,永不放弃,我们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成就圆满。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顽强不放弃的生命力。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或者工作遇到棘手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顽强抵抗,不轻言放弃,持之以恒,战胜一切困难。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拼搏不服输的精气神。生活不可能—帆风顺,总会有坎坷困难,在青春年少时,应该时刻保持不服输的精神,勇于拼搏、创造,披荆斩棘,创造一个又—个奇迹。
向中国女排学习,学习她们吃苦不怕累的战斗力。人生有苦也有甜,想过舒服的生活,就得吃得苦中苦,应该用汗水和泪水,刻苦钻研,苦中作乐,耐得住寂寞,无所畏惧,迎难而上,勇攀高峰。
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应该不言辛苦、踏实肯干、勇于创造、奋力拼搏、铭记初心、牢记使命,要向中国女排学习,将女排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融入工作、融入人生,用顽强拼搏为祖国繁荣昌盛、实现伟大复兴,从强起来到站起来贡献自己的力星,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更幸福的未来。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4
电影原名《中国女排》,后来改名《夺冠》。这个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却是极具戏剧性。因为《八佰》刚刚问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这是中国电影的首次夺冠。只是这个夺冠与其说是中国电影的胜利,倒不如说是中国抗疫的胜利,毕竟全球疫情啥样大家心里都有数,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何况这算是综合国力的胜利,并不全是运气。
体育类电影本来就冷门,即使搭上了中国女排的大品牌,也因为老人对女排的耳熟能详,新人对女排的一知半解,导致大众观影热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进影院,也是因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点不甘沉沦,只好四处找鸡汤,恰好夺冠上映,所以就决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现在一穷二白的80年代,可以说是新中国奋斗的代名词,很多人以为它的核心是奉献和牺牲,其实并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讲求的是团结协作,其次是顽强拼搏,永不言弃。无论是现在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80年代的“振兴中华”,都需要团结为先。排球区别于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项团队协作的运动,乒乓球影响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于此。
从电影观赏性和难度看,描绘众生相的电影和阐述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自然是后者更具观赏性,而且主线贯通,容易理解。群像电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时长有限,镜头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了解,观影体验一般不会太好。《夺冠》需要在两个小时内描述好新老女排两代人,时间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个主线串联起整个故事。陈可辛选择了郎平作为整个纽带。作为世界排坛的传奇人物,中国排球十次夺冠,郎平参与了八次,由她作为纽带,绝对众望所归。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队员的.演员,超越了本色出演,达到了本人出演。
电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让人振奋,本来就是冲着这个去的,算是值回了票价。难得的是电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电影重现了08年郎平作为美国队主教练带领美国队击败了东道主中国队的一幕,观众的嘘声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当年我也是高呼卖国贼的一员,回头再看,卖国贼这个称呼绝不属于数次临危受命,挽救中国女排的郎平。电影中一句“还是不够强大”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狭隘。真正的强大不是不会输,而是输得起。就像《夺冠》一样,目前看,它的票房已无力赶超《八佰》,更不用说来势汹汹的国庆档电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夺冠不可,踏踏实实的人生也有别样的精彩。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5
自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最后一场比赛中以3:2力克当时的.世界劲旅日本队,首次登上世界冠军之巅之后,接连登上领奖台,实现五连冠傲人战绩。中国女排也曾跌入低谷,也曾经历过青黄不接,三十多年来,战绩屡有浮沉,但精神从未沉沦。从“铁榔头”的洛杉矶,到“郎平妈妈”率队的里约,不抛弃,不放弃,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女排精神。
“一个球哪怕你接不住,也要拼尽全力冲过去”,这是老女排留下的遗产;“打一分算一分,一分一分咬下来”,这是新女排写下的精神。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奋斗,才弥足珍贵。中国女排用一次次跌宕起伏的夺冠,振奋着我们的女排精神。
郎平曾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咬到底。这就是中国女排,这就是女排精神,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
今日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女排十一连胜的辉煌与荣耀,可是谁又能真正体会到,女排姑娘们的艰辛与付出,一记势不可当的扣杀,也许需要一千次的刻苦练习,一次完美的配合,背后,也许是一千次的脚步腾挪,疲倦、劳累、伤痛,不能动摇女排姑娘们对胜利的不懈追求,
夺冠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唤起了我们因时光流逝而逐渐失去的一枪热血与豪情壮志,今天,女排精神早已不独属于中国女排,它属于全华夏每一个拼搏奋进,永不言弃,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奉献的中国人!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6
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上映的《中国女排》,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推迟到了9月。国庆长假,我终于来到电影院,观看了这部更名为《夺冠》的电影。
《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从1981年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之后30多年的风云跌宕,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不负众望,再创辉煌的故事。通过电影镜头,真实地再现了几代女排队员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看完电影,我思索了很久······
2020年,对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在这一年里,顺利完成了小学的学业,进入了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很快适应了新的环境,可是远没有达到我期望的“优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所有的成功,都是艰苦的付出换来的。中国女排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爬起来,至今已经十次问鼎世界冠军。女排队员们平日里刻苦训练,在赛场上奋力拼杀,为了实现理想,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她们为什么可以一次次创造传奇,与她们每天都有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艰苦训练分不开。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坚韧精进、追求卓越”,这是王老师为我们制订的班训,也是老师们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夺冠》这部电影,正好诠释了这段话的含义。郎指导这样勉励朱婷:“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我现在12岁,正是最有冲劲的时候,正是要给自己下“不可能达到的目标”的时候。我们同样可以用最猛的劲儿,展现出最不一样的“自己”。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让你心中的雏鹰展开双翅,在梦想的星河中征战出只属于你自己的那颗最耀眼的星。加油吧,少年!
【电影《夺冠》的观后感(精选6篇)】相关文章:
1.电影夺冠观后感
2.电影夺冠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