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

2021-05-25 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1

  影片《孔子》,我看了不止一遍,并不是因为它不好懂,而是因为它让我感动了。《孔子》,从视听出发,到达了心灵的感动与震撼,渲染了当时那种气派氛围。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影片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虽然尽可能的穿插了孔子的一些名言,也借用了别人的,但不免给人牵强之感;故事是讲到了,但不精彩,情节片段之间缺乏很好的衔接;节奏缓慢,人物讲话平淡呆板,没有灵气。也许是自我太不习惯文言文的缘故,加之中间有篡改历史的情节,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这是电影,仅有短短的两个小时时间,要将孔子的一生表现出来,实属不易。所以总体上而言,它还是成功的。

  首先,感触最深的便是影片将尊师重道之风表现得淋漓精致,真是值得今日的人们好好学习啊!古今对照,令人汗颜。古人需拜师求艺,学生自当十分尊敬教师,也会刻苦学艺。师生情谊真切深厚。孔子落魄流亡,学生依然紧紧追随,伴其左右;子路至死不忘师之教诲,扶正官帽;颜回不畏艰险地保护书籍,为之献身。我哭了,且不说修改了历史,不说两人的行为有些迂腐,却将他们变得崇高而又伟大,使其境界得以升华。

  其次是孔子回乡后的那深情一拜,鲁国啊,父母之邦,养我之土,我最终回来了。我又哭了,为何影片要将其渲染得如此具有杯具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就不能用孔子推行的礼乐来治理天下呢?我也同样追慕那“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淳朴民风。“男守本分,女有归宿,老有所依,子有所养。”的大同世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讲得多好啊!

  颜回说,孔子错在将全部梦想都寄托在鲁君身上。我不敢苟同。我觉得自我也错了,如孔子般太梦想主义了,没有能够勇敢地应对现实,而是将期望建立在一个完美的伟大的梦想之中。可是无论怎样依旧不能放弃对完美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依然期望能够经过完善个人道德,而不是经过严格的法律来治理国家。孔子认为拿法来治国,是人们出于无奈才做的,人们不犯法是因为害怕法律,并不是出于真正的自我约束。

  然而有一天,我无意在书上看到这是一种鲜明的道德泛政治化倾向。调节伦理关系,要诉诸人们的道德自觉,可是并非人人都能到达高度的道德自觉,即使一个有高度道德自觉的人,也未必都能自动的表现出道德自觉。在“子见南子”一节中,应对巨大的诱惑,孔子的眼神与身体也有颤动,他是圣人,作为普通人,如何能向孔子那样坚守自我的信念。何况做君子是何其不易,像孔子那样,会遭小人的算计与嫉妒,也会被世人误解。无怪南子一句“世人只明白夫子的痛苦,有谁又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的境界呢?”便称其为知己了。显然,仅仅依靠道德来协调社会关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过于抬高道德,将发现无力控制社会秩序的尴尬局面。这样的行政观念与伦理价值意识等都与当时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

  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今日,有多少人是像鲁君那样“装点疯,卖点傻”,充当一个见风使舵者呢,又有多少人依然能像孔子那样一生坚守自我的梦想呢?“不能改变世界,就改变自我的内心吧。”有空看看《孔子》,读读《论语》吧,充实自我,内心的强大能够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2

  电影《孔子》主要讲述了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王朝已日渐衰落,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此时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一代大思想家孔子出身于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而深感忧虑,希望以他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他于晚年返回鲁国,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最终,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孔子逝世之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电影《孔子》中的情节主要从孔子五十多岁起展开。五十多岁的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踏上仕途。一次,在鲁国季相国的葬礼上,被指定陪葬的小男孩因为不想死而逃跑,途中被孔子的弟子救回孔子家中。孔子同情这个小男孩并且反对这种没有人性的陪葬制度,于是他在一次朝会上请求君主赦免这个小男

  孩。孔子的这一举动在朝会上引发了激烈争论。虽然最终孔子在争论中取胜,但他却因此与季桓子结怨。从这个情节中,我看到了孔子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善良。“仁”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仁者爱人,以礼杀人,则非礼也。”孔子是一位伟大的仁者。

  后来,孔子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从这一情节中我感受到孔子不愧为一代大思想家,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谋略的人。

  孔子提出隳三都的政策,也充分体现出了孔子过人的指挥才能。但这引发了佞臣谋反,直接导致了季桓子罢黜孔子。孔子从此便开始带着弟子周游列国。

  “子见南子”的情节也让我印象颇深。南子妖艳而又清纯,她能够读懂孔子作为圣人的痛苦与寂寞。但面对这样一个女人,孔子表现出了可贵的理智。美色与权贵摆于眼前,孔子仍然坚守了内心的仁义道德。这种精神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孔子师徒的周游之路也是异常艰辛。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在陈国住了3年,吴攻陈,兵荒马乱,孔子便带弟子离开,楚国派人去迎接孔子。陈国、蔡国的大夫怕孔子到了楚国被重用,于是派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孔子师徒所带粮食吃完,绝粮7日,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国派兵迎孔子,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但即使在这种连生命都难保的危难关头之时,孔子依然讲诵《诗》《礼》。孔子弟子子路很迷惑,于是问孔子说:“君子也有处境艰难得时候吗?”孔子便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表现出了孔子对于理想的坚持和身处逆境时的平和心态。就算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被众人接受,甚至处处被人误解、迫害,孔子心中的信念之火依然在燃烧,鼓舞着他不断讲学。就算身处逆境,君子也可安于艰难困苦。

  影片的最后孔子归鲁。众人喜极而泣的场景让人感动。

  电影《孔子》让我了解了孔子晚年的一段经历,了解了那个时代的风风雨雨,更让我了解了圣贤孔子的勇气和谋略,以及他对理想的坚持和他思想的伟大。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3

  根据学校的推荐和要求,今天,我在爸爸的陪同下,再次观看了《孔子》这部电影。

  电影《孔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电影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应该‘无为方 1

  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弃吧,这非常符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弃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接受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非常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看完这部电影,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非常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4

  本来是要去看《阿凡达》,谁知道2D版为了给《孔子》让路,已经下线了,而我又看不了3D版,只好横下一条心看一看这部近期风光无限的文艺大片吧。

  不是不喜欢《孔子》这样的题材,事实上胡玫导演也中规中矩地表达了能够表达的东西,场面也很大气,演员表演也很到位,感情戏不论是师生情还是知己情还是对手情的处理也可圈可点。但是,我一定要说但是,我们都是低俗的一代,有感官的娱乐就好了,《孔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有些肃穆。

  而且,我还必须说一个现实:我所在的南方友谊影城6号放映厅,是最大的放映厅,可以容纳观众超过200人,但是这场电影最终入场人数不到20人。隔壁4号厅在放映的3D版《阿凡达》,听lp说连第一排都座无虚席。呵呵,我觉得,是现实我们就应该勇敢去面对。

  所以,为了诚实的面对自己,面对自己对电影的品味,我写了一小段《孔子》的介绍:

  孔丘是管理学大师老子的学生,在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颇有造诣。因此,孔丘受大型集团企业鲁国总裁的赏识,从小白领迅速晋升为高管。

  孔丘上位之后,正赶上春秋各大企业兼并重组风潮愈演愈烈之时,当时春秋商业联盟轮值主席单位齐在二级市场大肆收购鲁的股票,想要借机收购鲁。孔丘及时抛出毒丸计划成功抵御对手齐国的收购,并成功反向收购齐的三个分公司,这一战让孔丘声名鹊起。随后孔丘入选董事会。

  职场得意的孔丘很快犯了年轻职业经理人的骄傲和急功近利的毛病,试图通过“隳三都”策略削弱三个大股东三桓的持股比例。但是三桓让出的股份并未进入孔丘的名下,所以孔丘虽然把公司业务搞得有声有色,但是在资本层面却毫无建树。不知道孔丘是否有MBO的长远计划,但是,最终鲁的董事长鲁国公在其他大股东的压力下不再支持孔丘。

  惨烈的争斗中,资本方最终获得了胜利。孔丘被迫离开公司选择创业,并获得了子路、颜回、冉求等鲁氏集团中层的支持。

  创业后孔丘的私人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春秋列国自由行旅游业务(孔丘成功地开通了春秋各国的专线旅游线路,并且亲自担任导游,配合各国媒体的宣传作秀,很有搜狐的明星CEO张朝阳的风采。很快孔氏企业又寻找到了公司的第二大支柱业务——企业文化管理公开培训课,孔丘把自己打造成了比余泗维牛逼得多的明星授课人,并拥有大堆粉丝,其中不乏南子这样的美女企业掌门人。当然,孔氏企业也论证过承接一些大公司内部培训的外包服务的可能性(卫灵公)。

  但是,好景不长。孔氏企业的高管冉求、子路接连被鲁和卫高薪挖走,商场战争的残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后来,另一位高管颜回也在抢救公司机密文件时因公殉职。孔氏企业到了崩溃的边缘,紧紧靠着孔丘的行业地位和个人魅力苦苦支撑。在陈国开展业务期间,孔氏企业经历了最大的危机,由于受到竞争对手的恶性挤压,孔氏接连丢单,公司应收急剧萎缩,加上金融危机,信贷市场无法提供支持,公司很长时间甚至连工资都发不出。

  孔丘终于走到了创业之路的尽头,这时候鲁氏企业也出现了严重的业绩下滑。鲁氏看重了孔氏企业所在新兴行业的利润增长点,向孔丘伸出了并购的橄榄枝。最后,孔氏企业被鲁低价收购。

  孔子回归鲁氏集团之后再也无法进入核心管理层,仅仅只能负责企业公开课事业部。大彻大悟的孔丘开始转型写作职场小说《春秋》。千百年后孔丘终成一代圣人。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5

  孔子,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家思想,为世界举世瞩目。这次我看了一部《孔子》电影,讲述的即是孔子围着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的艰辛故事。

  在春秋战乱的年代,各国群雄争立,唯有领土利益最强,虽口称为周天子打赢天下,却已经开始了纷纷扬扬的战争。鲁国——孔子的母国,孔子在这儿开始了他的儒家宣传。孔子崇尚周朝礼乐,一心想借着道德礼仪来影响鲁国的子民,重振鲁国雄风。但仔细想想,便明白,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君主为争地盘而谋生,丝毫不顾及国内的民生和道德。所以凭借这点,是绝对不可能实现国家的绝对礼仪制度。

  然而孔子说服了鲁王,从而得以继续推行自己的仁礼政策与平民政策。我在电影中的孔子表情中看出,此时孔子丝毫未察觉出鲁王和群臣的眼光异样,和他们不坚信的心情。然而,孔子还未站好脚步,便又将鲁国内三桓的势力削减,大幅度削减三桓城墙高度。如此一来,一定得罪了三桓高官贵族,然而三桓中有人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似听从孔子的布置,实则容忍或者说是卧薪尝胆。从这点看出,孔子并不能学会贯通,而只是一味的追求目的,忽视了与周边三桓的人际关系友好,进一步的导致和加深了三桓与王君和孔子的决裂。

  孔子在平定了三桓部分叛乱后,立马开始大幅度的削三桓的城墙活动,在电影中,季氏看见自己的城墙被削后,心情一定是十分激动和恼火,然而他却抓起一撮沙,接着闭上眼,松开手,让土随风飘扬。从这里我看出季孙斯的容忍已经无法承受,却将仇恨化为沙子一般,随风飘扬,这跟其仇视孔子的心情有密切的联系。电影中又给了一个小插曲,季孙斯走进拆城墙军营,却听到的到处是尽早拆完城墙的愿望,我看见季孙斯的脸色有些苍白。

  电影中的片段拍摄十分精巧:季孙斯脸色一使,托付手下人,黯然下了一计,以鲁王的名义托人给了孔子一块碎玉,口中碎念:“孔子只要见了此物,便明白该怎么做。”正是电影的细节拍摄,影响了我对季孙斯的很大一部分看法。从中我能够看出季孙斯的意思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如此残忍的手段,逼迫着孔子离开了鲁国。我觉得孔子之所以落的.如此下场,正是因为将毕生重振鲁国仁德、礼乐的希望置于鲁王身上。却换来的是王室贵族的排斥和打击。从这里我觉得,孔子正是因为过于强烈的、急功近利的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于鲁国,从而让自己踏上舟车劳顿、奔走列国的旅途。

  孔子来到了卫国,然后先后拜访了宋国、齐国、郑国、晋国、陈国、蔡国、楚国,欲将自己的仁德理想托付于一国一君,以达到施政目的。然而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发挥施政理想的希望一一破碎了。最后鲁国接回了孔子,便再也不过问政事,只是专心讲学。

  这部电影让我看见了一位为自己的仁德施政理想奋斗的孔子,也看见了暗施毒计、心狠手辣的季孙斯、也领略了春秋的战乱纷飞。加上电影的特效剪辑,更是如虎添翼。《孔子》将孔子刻画的淋漓尽致,扮演孔子的演员其心情和人物神态,十分符合。虽然孔子并不是一位很好的政治家,但是作为思想家影响中国两千年,作出了对中华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一位非常伟大的思想家,这部电影将剧情和拍摄手段融为一体,比较精彩。我很喜欢。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6

  孔子,这个出生在周朝(公元前551年)的文化人,对他之后的中国人影响巨大。电影《孔子》的开篇,是从孔子中年为官开始讲起的。在那个礼崩乐坏诸侯割据战乱连连的年代,孔子空有一腔热血和斗志,想借助鲁国的君上实现自己宏伟的政治抱负,不想君上只是个傀儡君王,掌控不到国家机器——军—隊。所以孔子的改革就像街边耍猴人的把戏,跳的最欢的时候却遭到主人的叫停。

  孔子的中年蹉跎,其根本原因是个人不着边际的理想害的。孔子的理想仿佛空中飞舞的风筝,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线一断便没有了踪影。一个人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那是浮躁,过低则是自卑。而孔子恰恰前后都经历了,直到两个弟子先后死去,加上自己也上了年纪,于是思想方才变得稳重务实。孔子回鲁国后,不涉足政治的决定实在是难得的清醒,要不然哪有后人传颂的《春秋》。

  看孔子的成败得失,缘于他有三个知音人。

  其一,弟子颜回。颜回誓死一辈子追随无论贫穷与富贵的孔子。在孔子被迫离开鲁国的时候,颜回和众弟子的追随给了孔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孔子周游列国,如果没有弟子们的追随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说不定早客死他乡了。颜回跳入冰水中上下几次徒手打捞书简,是因为太在乎老师的书简了,可惜聪明的颜回没有想到人脑远比书简更重要。颜回的死,让孔子伤心欲绝,一个贴心的知音走了。

  其二,卫国南子。周迅饰演的南子,并没有传说中的色和荡,可能这无关演技,导演用错人了。卫国,是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也是唯一有机会施展个人才能和影响力的外国。而给他这个机会的是南子,没有南子,孔子未必有机会在他国施展自己的学识和抱负。所以讲究礼节注重道德的孔子力排众人的劝诫,去见了名声不好的南子。南子的轻—浮和挑—逗都在孔子的预料之中,可是南子却说“世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这句话完全出乎孔子的意料,南子的深深一拜,恐怕不只是仰慕孔子的学识和人品,所以孔子真有些相逢恨晚感激涕零的味道。南子在戏中,不过短短几分钟,却是神来之笔,她的言语拔高了孔子的历史形象。

  其三,鲁国大相国季恒子。季恒子的扮演者陈建斌,其演技可圈可点。季恒子虽然跋扈不仁,但是他识时务懂谋略。季恒子,既是阻止孔子在鲁国改革的主要对手,又是迫使孔子周游列国的推动人,最后还是让孔子还归故里的邀请人。造化弄人,季恒子的所作所为成就了孔子在德仁礼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且季恒子还是最了解孔子心思的人之一,致死不忘迎孔子回国。

  邀请周润发扮演孔子,可能是导演胡玫经过反复思考后的决定,发哥的形象和演技都是一流的,特别是眼神无人能及。能够有机会饰演孔子我相信是发哥的一种荣耀,但是戏中的情节未必吻合发哥的想法。不知是出于商业的考量,还是编辑的能力有限,电影中的孔子与历史中的孔子相去甚远。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军,让人想到诸葛亮和墨者革离,不知道这和宣扬孔子思想的主旋律有什么相关联的?有人说,看了电影《孔子》就像在看“丧家犬”。悲哉,可怜一代圣人,让后人如此诠释!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7

  电影孔子上映的第二天2月23日,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现在来写观后感,纯属个人意见,不知道该对谁说:

  第一、形象跟场景刻画:

  关于周润发跟心中孔子的形象:我一直承认周润发演技比较好来的,这部电影刻画的孔子,一直微笑着,很端但是不傲的感觉,温润有余而宽厚不足。而历史上那个面目模糊但妖妖叨叨的南子,周迅演的还不错。

  对古代的房屋啊,祭祀啊等了解很少所以看不出门道,我想的就是两点:一本片中齐鲁卫等各国的都城、村落明显不同,反映出了经济实力跟民风民俗的差异,比那种看不出发生在那个城市的现代剧好很多。二孔子周游列国不是周游中华人民共跟国,在春秋时代似乎最北边的小国燕也是在现在北京这个位置,也就是说,他周游列国应该都在黄河附近或者以南,为啥后半段那个雪花飘飘的,象东北的冬天啊?

  衣服:孔子的衣服跟徒弟们的、国君们的很正常,一看就是麻的。南子的衣服,雷到我了,没见过把一大堆蓝色珊瑚珠纷纷扬扬挂一脑袋象一新疆小美女似的古代夫人,更雷的是她还从一排蓝色珠帘中走出来。

  第二、电影与历史跟着作的契合:

  因为这个阶段在读论语,所以还是有些感想的。

  开篇处加封大司寇之前,孔子跟鲁国国君说的那些话,差不多都是论语或者相关原文,不过改换了环境,比如该跟冉有说的,对鲁国国君说了,这个也算是在尊重史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吧,可以接受。

  那个漆思弓开始可是难坏了我,印象中完全没有这个人啊,回家一百度原来就是漆雕开,吾斯之未能信的那位。这个,古代人有姓名字号。所以有点乱,其实著名学者知道漆思弓=漆雕开,看乐跟的人既不知道漆思弓也不知道漆雕开,编剧就应该照顾一下我们这种刚开始学的人,直接叫他漆雕开就好了么?

  传说此电影首次还原子见南子,这个,历史上算一个迷案,反正肯定是有点暧昧了,要么为什么孔子的学生子路大大方方的不悦,孔子诺诺的予所否者天厌之。这个地方南子说大家都能看见你的痛苦,可是没有人能体会你痛苦中的境界,(没记错应该是这个话吧?),实际有画蛇添足之嫌,讨论完了诗经跟仁者爱人、好德如好色,南子噤声,再拜,退下,多好。痛苦的境界,这个要么大容易拔高成假大空,要么容易让编剧留下南子对这个境界作何理解的大漏洞。

  孔子的诸位弟子,传说孔子一生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剧中露脸的有那么几个。已经说过了的漆雕开,正冠后亡的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的子路。文质彬彬的孔子最喜欢的颜回、有管家感觉的冉求、著名孝子曾参、被夫子称赞总有办法的子贡,被孔子打击朽木不可雕也的宰我……还有孔子的妻子儿女,其实这里要说导演也很不容易,光是找到年龄形态气质都符合的演员估计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啊。

  关于颜回之死,我印象中论语中没有颜回是怎么死的的论述,只是说颜渊死,子哭之恸。回来百度一下,也是没有史料记载,导演安排他为了在冰河中救起竹简被冻死,于情还是不错的,但是细一想,还是发现了bug:论语中有一段,颜渊死了师兄弟们要求孔子用自己的车给颜渊改成棺椁,孔子回答,孔鲤(孔子的儿子,这里又有一个问题,影片字幕是锂字,而书上一向都是鲤鱼的鲤。)死的时候,有棺而无椁,按亲疏远近我应该给儿子而不应该给弟子,而我谁都不给的原因是,我跟公卿们共同出行的时候,按礼数我的车不能比他们差,我只有一个车了,要保留。按这段的意思,颜渊死应该在回鲁国以后。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8

  不论它拍得怎么样,注定都少不了一场口水战。实际上,自从传出胡玫要拍《孔子》得消息后,这种口水战始终就没消停过。

  影片上映没几天,关于《孔子》得新闻也不少。王菲复出,选择了以《孔子》为平台,献唱一曲《幽兰操》;有人炮轰《孔子》得史实和台词错得离谱,胡玫、何燕江都有激烈回应;其中还穿插着周润发颇有些雷人得感言,据说看《孔子》如果不哭就不是人。不过,我是真得哭了…

  在这场喧嚣、混乱得闹剧中,其实人们恰恰忘记了一个很严肃,也很重要得问题:这究竟是一部怎样得影片?其自身得魅力是否可以吸引观众走进影院?难道只有靠这些炒作得娱乐八卦才能引起人们观看得兴趣?

  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也许是不屑于回答,也许是觉得回答这个问题有许多不便,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得态度都显得有一点暧昧。说起来有点"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得味道。

  20年前,说到电影得娱乐性、商业性、趣味性,以及市场票房、赢利、圈钱之类,大家还是很不情愿得,要找很多理由给自己壮胆儿,当时得社会风气还有点耻于言利得意思。

  现在似乎不必这样了,大家可以很坦然、很欣然地言利了,这当然是一种进步。

  但是,一种倾向往往掩盖着另一种倾向,事物在发展中有时也会走到自己得反面。这些年,言利得变得理直气壮起来,言精神、理想、信仰得,倒显得理屈词穷,低声下气,有时还露出一点羞涩,观后感《仁人和合不可缺--《孔子》电影观后感》。

  我们都经历过耳提面命得、灌输式得教育,至今,这样得教育也还没有绝迹,于是大家对涉嫌要教育我们得东西都很敏感,身体会自动生成一种抗体,进行排斥,或者采取放纵自己得方式,以为我们只需要娱乐。这种自轻自贱其实是自己骗自己,自己麻醉自己。

  夜深人静得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这种随波逐流、没心没肺、几乎完全物质化、只求一时快乐得日子,真得是我们所需要得吗?

  过去讲反潮流,现在讲顺应潮流,与时俱进,但无论如何,有些东西该坚持得还是应该坚持。我看《孔子》最感动我得地方,就是他终其一生对自己得信念始终矢志不渝地坚持。不被人理解,不被人接受又如何呢?只要有机会,还是要宣扬自己所信奉得精神、理想和信仰。拍《孔子》得,更应该学习孔子得这种精神。

  说到底,理直气壮地宣扬一种精神并不难,难得是你是不是真得拥有这样一种精神,并准备用它指导自己得行动!

  《孔子》中,孔子来到卫国,卫国国君问孔子:"卫国人多,该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让人们富裕起来。"卫国国君继而问:"可是一部分已经富裕起来了,国家还是乱,怎么办?"孔子说:"教化人们!"这一段,也许是对当今中国得折射吧。

  在《阿凡达》美国文化和电脑特技得强烈攻势下,《孔子》仍然自信地屹立在影院得上映期内,也许正体现了某些国人得良苦用心:重拾传统文化,提倡仁义道德!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9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是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是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是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是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是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10

  《孔子》还在拍摄时我就把它列为必看的电影,不管它拍得怎么样,不管它是“大片”还是“小片”,也不管它口啤如何。因为,孔子作为影响中国文化历史几千年的人物,被后世奉为先贤,身为中国人,一定要了解他,认识他。

  我说不上电影是好是坏,但看得出导演与演员都很努力、很认真。至于孔子是否就是那样,其实我们都拿不准,现代的电影为了卖座,总是加入了讨好一般观众的元素:战争大场面,感情戏,煽情的细节等。每个人,每个作品都不能摆脱历史打在其身上的烙印——这,才是千真万确的。

  虽然对于孔子的思想在电影里以那样的形式、在那样的场合出现,我觉得不太适应,比如孔子在《大道之行也》对“大同世界”的描述那么早就出现在他对鲁绍公的劝喻里,又比如“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竟然是孔子直接对南子说的话,等等,几乎每一句《论语》的出现都让我觉得有那么一点点意外,似乎跟我的想象不合。不过,这不妨碍《孔子》有打动我的地方。

  第一处,是孔子与南子的见面。这情节来自一句话:“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这里且不说子路是个直率得可爱的人,也不说之前孔氏后人对此情节的过敏反应闹得沸沸扬扬,只说电影本身吧。电影里的南子是个聪明得过份、率性得天真的女人,开始时她用对付一般人的手法去对待孔子。名利、女人都是男人放不下的追逐,而她南子,把男人的这些欲望控制得准确无误,于是可以随心所欲。让我感到出现得有点意外的那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是让南子对孔子肃然起敬的转折点。她说:“夫子所受的苦难世人很容易看见,但夫子在苦难中领悟的境界却无人能懂。”

  南子懂了,只一席话就懂了。她深深下拜以示敬重,那一刻孔子的感动形诸于色。周润发毕竟是个出色的演员,那个百感交集的表情演得相当到位!

  南子死于追赶孔子的路上,正是用生命无怨无悔地应证了“朝闻道,夕可死”的境界。周迅戏不多,却让人印象深刻。

  我认为“孔子见南子”一幕塑造的是孔子正面的形象,孔家后人似乎不必反应过大,不会是帮忙炒作的吧?

  第二处,是颜回的死。我不知道颜回是不是这样死去的,电影设计他为护经书而死,显而易见是为表现一种殉道主义精神,我一边疑惑却一边感动着。为理想,总得有牺牲。

  孔子一直喜欢颜回,《论语》里的“证据”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我也忍不住喜欢颜回了。电影情节的设计是相当煸情的,我的第一次落泪就因此。

  第三处,是孔子回到鲁国的场面。在外流浪了十几年的孔子,终于被允许回国了!当他衣衫褴褛带着满身疲惫出现在鲁国的城门外,对着这一片自己梦系魂牵的故土深深行跪拜礼时,我拼命地忍着鼻孔里的酸涩而不能!

  孔子的“周游列国”在《论语》里说得很轻松,似乎是件很悠游的事情,但我相信电影里描绘的情形基本真实。一个被逐出国土的人,被迫四处游学,其实就是“流亡”,其间的种种苦楚、卑微,非经历难以真切体会。在流亡结束、回到故国的那一刻,他的激动是可想而知的!

  孔子比老子伟大,因为老子的个人“无为”的修为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而孔子,在乱世里依然坚持入世,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教化世人,哪怕被世人深深误解也无怨无悔,他为的是天下苍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是孔子的自我写照与自我激励。孔子的彬彬有礼里,有着永不放弃的坚毅!

  让我们深深谟拜这位三千年前的先贤吧!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11

  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讲孔子投身政治与教育,使用仁义礼治来治理鲁国,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在后部分却峰回路转,即从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和齐国大兵压境之后,孔子便开始里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最后到老的时候回到鲁国投身教育。孔子一辈子也没有将仁义礼治推行成功。

  电影几乎没有涉及到孔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仁义礼治的思想,只是从一个很普通的视角来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样,看起来一切都是那么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为孔子的命运埋下了伏笔,即该部分实际上是危机四伏。同样的,平和的孔子,背后是其经受了一般人没有经历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体验的境界和对信念的执着。

  这部片子有几个情节让我记忆尤深。

  第一个情节是孔子推翻三桓失败后,孔子和鲁王的对话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对话。孔子以一腔充满仁义的热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维护君臣之纲。鲁王便说了,仁义只是一个说辞,如果失败了,谁还在乎你仁义与否,我们就应‘无为方能无不为’。于是,孔子便回忆起和老子的对话,老子提了一句话,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下吧,这十分贴合老子无为的思想。老子的无为,即无违,不要违反规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话,说明条件还不成熟,无需勉强硬来。孔子眼见立刻得以成功推行仁义,却在这一时刻失败了,要放下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这真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于是,孔子便离开鲁国,颠沛流离到周朝列国,每到一个地方便开始仁义的教育。

  第二个情节是孔子和卫国君夫人南子的对话。南子对孔子说了一句话,世人也许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意境。南子在电影出现的第一幕是,她拿着一卷书,趴在草上读书,从这一幕能够看出南子是一个有知识知礼节的人,当然也是一个美丽性感的女人。同样的,从她与卫君和太子等人的对话中,你也会发现,南子是一个聪慧、做事强硬果断的女强人。她对孔子充满一种惺惺相惜的敬仰与钦佩,他和夫子两个人在对话的那一刻都能够深深体会到对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现,让我能够进一步理解孔子的内心和执着。

  第三个情节是颜回之死。这个情节是让我最无法忘记的情节。我对颜回的体会是,他在片子是一个十分帅气、有才和忠诚的人。在这一个情节,一方面是颜回为了挽救孔子流离各国谱写的书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潜到冰冷的水里,捞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简;另一方面是夫子恸哭的说道回,你给我回来,夫子只想颜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捞那些花费了无数心血编写的书籍。颜回对夫子和夫子对颜回间的这种感情,真是让人无法言表。

  第四个情节是孔子回到鲁国。他和弟子们经历了诸国战火,颠沛流离的回来后,在城墙底下哭着喊,我回来了。

  在这个片子,孔子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许能够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体会的境界。孔子内心的痛苦和对信念的执着让我无法忘记。这是一部十分有内涵的国产片。该片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这样的题材拍成如此优秀的电影,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12

  我记不起自己有多少年没写读后感或观后感了,今天把电影孔子认真的看了2遍,感受非常深刻 。这位古代的圣人所说的很多话都是我一直学习的典范,我常常把佛教与儒教结合起来学习,它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有儒教比佛教更早流传的说法。

  当我看到电影最后孔子结束颠沛流离19年回到自己的家乡鲁国,跪在城门顶礼膜拜的时候,我流泪了,那是一个对祖国对家乡有着无限深情却又无限感慨的垂暮老人,用他全部的爱发出的呐喊声:鲁国,我的父母之邦,我终于回来了!

  孔子除了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优秀的军事家,对治国一直主张仁义厚德也就是礼乐仁义。认为诗书礼乐是做为君子的必修,能以礼治国是国家社稷人民之福,礼法丧失国家就会大乱。

  孔子有3000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很多都追随先生流离云游,其中冉求 子路等弟子都被各列国请去做将领,孔子没有因为鲁国君上当初被齐国利用,驱赶自己被迫无奈离开心爱的国家而积怨,反倒教育自己身边的弟子:国危思将,国难用将。苟利国家,生死以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志士仁人,宁杀身成仁,不可以求生而害人。危邦不入,乱邦不琚,为政不能急于求成。执政者,外正衣冠礼仪,内正品德心灵。凡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君子就是死,冠帽也要堂堂正正。名爵者,公弃也,不可以久居,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人间。不要去计较太多名誉的东西,要学会装装傻,发发呆。无为,万能无不为。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弱则生,柔则存。天下莫若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正所谓:为善者,天必报之以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凋也。这就是对孔子最好的写照。世上的人也许很容易了解孔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在痛苦中领悟到的境界。如果人不能改变世界,那么就应该去改变自己的内心,求仁得仁,一贫一贱,交情才见。

  片中有3个镜头很有回味:

  一:当卫国夫人看着自己欣赏的孔丘问:“窈窕淑女,君子好求”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孔子解释道“君子好美,但求之以礼。”当卫国夫人邀请孔丘留在卫国,教自己学诗再见面的时候孔丘以“不便”拒绝。理由是“如斯好德好色之人”

  二:当大司徒命令人把玉诀送给孔子的时候,我们知道了:诀者,绝别也。

  三:当大司徒年老派人接孔子回国的时候,带给孔子一个玉环,我们知道了:环者,归还也。

  这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好电影,我会再次去观赏认真体会圣人每一句话的含义。

  儒教的学说应该提倡弘扬的,它教给人们知道什么是礼仪廉耻,什么是尊孝忠义,更教会管理者懂得以礼治理国家的道理,可以理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者提出孔子学说老子学说重新搬出来的道理。

  一部给我思想给我精神上了一课的好作品,也给我知识有了更多的收获,我对我的孩子教育也很主张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对爱国敬国,尊老爱幼,孝顺长辈,担当责任尤其重要。

  仁 义 礼 立 信,是我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们的说教,也是这些让我长大后去读孔子和老子的学说,虽然我书读的不多,理解也很不够,但我是真的很喜欢,以后还要更好的学习,让我的孩子也学习,相信可以帮助孩子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有很大的指引作用。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13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与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非常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与场内的观众一起,非常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非常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与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与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与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非常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与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去回忆他与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非常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非常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非常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非常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14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他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很安静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说“《孔子他》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但孔子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连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你感觉到的必定是如海涛般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电影中孔子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他的时代还未到来。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随后孔子他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他力主禁止活人献祭的戏,十分精彩。朝堂之上发哥舌战群儒,圆形的会场,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这样的,整个场景很像古罗马元老院或者现在英国议会,呵呵,对待公山狃这种小人,最经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给个话啊”,展现了孔子他的从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他那段仙境般的对话,也可在历史上找到印证,史书中有关于孔子他向老子请教学问的记载,而电影中编剧为了剧情的需要,让孔子他去回忆他和老子的对话,此情节并无不妥,反而可以从他们的对话中表现了儒道两家思想的同异。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他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矫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动了,我相信颜回不顾生命,甚至都没有想到生命,反复潜入水中挽救竹简的那一刻,很多观众也落泪了,我也相信当孔子他一直抱着死去的颜回不肯放手的那个场面,震撼了万千人。

  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孔子他的弟子颜回之死,颜回是孔子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颜回为了抢救夫子的书简,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点让我很感动,在颜回的眼中,孔子他的书简比自己的命都重要,仔细想想,正因为后来有着无数个颜回,我们现在才可以领悟到孔子他的精神。当我看到孔子他抱着颜回的尸体大哭,弟子们劝他:已经三个时辰了,已经缓不过来了。可是夫子依旧抱着,那个场面真的和悲惨。还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实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但是他始终记着夫子的教诲,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记着夫子说过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丧徒如丧子,但是夫子没有让泪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己的弟子虽然没有如偿所愿,但已得为仁。

  我从电影《孔子他》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他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他“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15

  今天我们上完白天的课,晚上7点在魏老师陪同下我们观看了一部具有强大的教育性质的电影《孔子》说到孔子我想人人都知道这位历史文人名人,在春秋割据,各国战乱时期,孔子的历史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他与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多年。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礼节仁和,能让我记住非常多故事精彩情节,但是他带给我的,不仅是故事与情节那么简单。他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非常好团队文法、团队精神,他带着他心爱的弟子与一些文弱的书生一起漂荡。但是给我感觉到好像他带领的是我们中国的革命前辈,因为他们改变了一个世界,统领着一个朝代。

  在影片中孔子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当时因为是国难时期鲁国的诸侯非常欣赏他智慧与才华,鲁国的诸侯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与智慧来改变春秋诸国的历史,然而就在鲁国与齐国会盟之时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仅震慑了齐军,还为鲁国夺回了三个城市,正因为他的正义与忠诚遭到了奸人三桓相国的陷害,后来回到鲁国后遇到三桓相国的反对势力欺压,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文化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他曾被魏国宋国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还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后来经三桓相国的多次邀请,见到相国的玉环后才同意回到鲁国。

  孔子临终说的那句话:“后人对我的赞赏是因为这部书《鲁春秋》,对我的误解也是因为这部书,孔子生前颠沛流离如丧家之犬,死后极尽哀荣成万世师表,他拥有一个强大的精神世界,并且为了一个理想不断前进,能够在困境中始终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这才是孔子的伟大之处。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在我们平时工作与生活中要多关心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多组建像孔子那样的团队,不要犯我们鲁国诸侯的那种错误,错失良将,错失良将后会给我们国家或者企业带来损失,也会增加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要分清楚什么人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要轻易被美色等诱惑,要长期保持良好的品格,应当多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敬业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企业,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可以从电影《孔子》中学到了非常多关于现代管理的非常多办法,具体的感想如下。

  1:要有一个始终对你不离不弃的团队。在这部片子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孔子门下的弟子为了宣导孔子的礼仪文化。对孔子不管贫穷、富裕、始终如一的追随者他随他。这就是当前比较流行的非权力影响力。

  2:通过这部片子感受到了文化礼仪的重要性。在这部片子中孔子宣导的文化就是礼仪。并不是以暴治暴。我国有着礼仪之邦的美誉。在加上我们维也纳酒店有事一个服务行业、想我们的服务礼仪的重要性。

  3:一个人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在现在的非常大一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的理想。在这部片子中孔子为了宣导自己的文化不惜在外颠沛流离18年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正所谓有志者立长志无志着长立志。

【孔子观后感1200字 孔子观后感】相关文章:

1.孔子观后感600字 孔子观后感

2.孔子观后感

3.《孔子》观后感

4.《孔子》观后感

5.观后感:孔子

6.孔子观后感范文

7.《孔子》观后感范文

8.影片孔子观后感

上一篇:观后感作文700字 小英雄雨来观后感 下一篇:开学第一课观后感400字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