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观后感

2024-12-03 观后感

  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格教育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格教育观后感 1

  "讲座中我认真学习了于丹剖析的《论语》中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她让我从孩子的身上也深深感受到了这一点,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快乐地接受它。是呀,一味的让孩子去死搬的接受知识,并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相反的,久而久之,还会适得其反地厌恶学习。我们作为老师,虽然是传道解惑的,但也要为孩子的快乐着想,在自己己的课堂上加些作料,使得孩子能够有兴趣接受新知。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段,在这一阶段塑造独立自己主,不畏艰难,积极向上,勇于进取,关爱自己己,乐于助人的良好人格,并持之以恒,终生不弃,将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有意义,生命中是否有快乐相伴,活得是否有尊严。 于丹老师关于人格教育的讲解精辟,视角独特,言语生动,摆事实,讲道理,让我们深有感悟。

  一、给孩子快乐,给自己己快乐,延伸为给全社会快乐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老师,家长紧盯着孩子的学习,教育他们要出人头地,要成绩好,考高分,与孩子交流最多的也就是学习,课上要认真听讲,记笔记,课后要及时复习,牢记知识点,不用孩子洗衣服做饭,甚至洗脸水打好,牙膏挤好,孩子除了学习别无二事,成天跟书本打交道,殊不知正是我们过度的“呵护”与“关爱”,却让我们的孩子生活自己理能力差,缺少快乐,遇事没有主见,与人沟通交际能力差,待人接物没有礼貌,等等。

  如此包操包办之下,孩子们不能充分正确地认识他们生命的价值,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只有适当的放手,留给他们自己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享受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让他们在社会的熔炉中得到锻炼,提升与人沟通,待人接物,生活自己理的素养,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开发,更有意思的去学习,去磨砺,去感悟,去成长,去快乐吧!

  二、适当给予压力,增强孩子抗挫折,抗击打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视为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下雨要打着伞为他挡着,刮风要拿着衣服为他裹着,上街要把他牵在手里,怕他摔了,磕了,被车撞了。搞得孩子不敢一个人上街,晚上不敢独自己睡觉,不敢一个人上厕所,遇到事情手忙脚乱,乱发脾气,烂耍性子。

  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培养孩子的自己立意识,竞争意识,在逆境中磨砺意志,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坚强不屈,永不言放弃。与人相处融洽,与别人分享快乐,遇事能够控制好自己己的情绪。让他们懂得父母给予是情分而不是本分,做人要诚实稳重,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方向前进。要有能吃苦,肯吃苦的精神,要懂得苦尽才能甘来,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要让孩子学做一只小蚂蚁,为了能搬动比自己己体积体重大无数倍的食物,同心同德,齐力协作,慢慢地移动,但锲而不舍,不达目的誓不休。这就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同行,风雨共担,心齐力协,目标明确。只有坚持不懈,才能看到曙光的绚烂;只有感受过程的痛苦,艰难,才能享受收获的喜悦,感悟胜利的来之不易。

  于丹老师讲的一个寓言故事让我印象更深:有个孩子特别爱发脾气,他的父亲就在墙上钉钉子来记录发脾气的次数,孩子看到一天之中钉了那么多的钉子,自己己也傻了,发誓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控制住一次就拔掉一颗钉子,慢慢地钉子拔完了,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钉子虽然拔完了,但是那么多的洞却永远也抹不掉,你发脾气的时候,让多少人为你痛心呀!”是呀,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学校里扫个地家长都要找老师论论理,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是什么样的!

  作为一名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但要交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孩子礼仪教育和挫折教育,以及生存教育,让每个孩子能健健康康地为自己己的将来而学习!

  人格教育观后感 2

  今天早上,我和妈妈准时锁定四川经视频道,一丝不苟的收看了著名演讲师于丹老师的讲课,这一课使我受益匪浅。

  这一堂课里,于丹老师神闲气定,娓娓道来。其中最让我有所感悟的是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小男孩,他从小就在一棵大苹果树下天天很天真的玩耍。大树笑嘻嘻的,每天都等着他来。他摘果子吃,他揪树叶玩。有时候发脾气还在树身上乱刻乱画。但是大树从来也没有生过气,大树就每天都等着小男孩。男孩渐渐长大了,等大树再见到男孩时,男孩却变得愁眉苦脸。大树问男孩:“你怎么不来找我玩呢?”男孩说:“你看,我的同学,每天用钱都能变出许多玩具,我找你玩有什么意思呢?”大树说:“孩子,你不要不开心,我虽然没有新玩具,但你可以把我的果子都摘了,拿去卖掉,这样你就会有新玩具了。”孩子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就把所有果子都摘掉,接着,他便拥有了想要的一切。此后每年秋天孩子都回来摘果子,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当孩子长成了青年,回到树下时,已经结不出果子的老树着急的说:“孩子,你现在书都已经念完,怎么还不高兴呀?”孩子叹口气说:“你看,我周围的人都已成家,而我连娶新娘、盖房子的钱都没有,你叫我怎么高兴呀。”大树说:“没事,你看我有这么多粗壮的树枝,你把他们砍了,就够你盖房子了。”孩子就兴高采烈的将树枝砍下来,盖了一座房子。又过了很过年,孩子再来树下的时候,中年的他还是很忧伤,他对老树说:“我总要在世界上确立自己己的.前途事业,我的同学都漂洋过海去了更远的地方,可我呢?”大树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吧,做一个独木舟,你就能去远方了。”孩子就把老树干砍了,做了独木舟,离开了这里。过了很多年,这个孩子已经白发苍苍。老树根对他说:“孩子,我已经没有了果子、树干、树枝,你更不会在陪着我了吧?”孩子说:“我该走的地方已经走过了,我该看的东西也看完了,我先最大的心愿就是和你一起晒晒太阳。”

  其实,这棵年老的大树便是为我们付出一切的父母,他们就这样从不曾为自己己着想,他们的心中装着一个视为珍宝的东西——孩子。做父母的总一心想着自己己的儿女,可是,做儿女的却很少关心过自己己亲爱的父母。儿女们有的在理想站上车,有的人在孤独站下车,有的人在痛苦站上车,不管结局怎样,却总有一个高大温暖的身影笼罩着我们,他们悄悄打开我们心灵的窗户,将那些悲痛独自己承受,没错,那个朴实温暖的身影便是爱你胜过爱自己己的爸爸妈妈。如果他们对你的付出是百分之百,请你回报他们百分之两百的爱。当你在悲伤中时,一定格外想念那个给予你爱的身影,如果有,请大声叫出你的心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人格教育观后感 3

  12月22日上午7:15,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我观看了山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的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于丹老师说:“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她以其博学、睿智和思辨震慑了我的心。

  回顾我自己己教育孩子的过程,有成功,有挫折,也有失败。我觉得孩子虽小,难以理解生命,但是身为父母,总是期望能缩短孩子成长过程中混沌的历程,期望能尽早地对自己己、对社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清醒的认识。一个孩子怎样正确认识自己己,善通人情世事比他认知知识更重要,滋长朴素的人格和内心道德力量比获取知识和技巧更重要。

  通过于丹老师的讲述和举例阐述,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家长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己来认知自己己的生命价值。”懂得了“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完成自己己的开发,其实这是我们大家都企及的一种教育的境界。”“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己的发现,去完成自己成长的修复。”“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好老师和好家长完成的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建立的是孩子的自己信,而不是家长的教训。”……

  教育就是培养好的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家庭教育实际上是一门“动心”的艺术,如果不能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上,那么我们的教育效果就会徒劳无功。我会不断努力,与你一同成长,做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把爱、信念和美好传递给你以及家人同事、朋友,努力让你身心健康积极,让家庭充满朝气和正气;也在努力做一个善良、朴素端庄、努力向上、热爱生活的母亲,尽可能地让你受到良好的熏陶。

  一碗米可以有不同的用途,一碗水可以煮出不同的答案,一个孩子可以成就不同的人生。作为父母,我们不仅有责任教育孩子阅读、书写……还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心里气氛。我们一定要遵从孩子的自己然成长规律,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而踏实走好每一步!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己的人格和心灵。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人格教育观后感 4

  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老师的《中小学人格教育》后,我对教育的概念增长了不少。在这短短的半小时内我发现,原来把我们这些孩子捧成小王子、小公主,这样不仅不会使我们对家长感恩,还会让我们失去独立感和责任感。

  在节目中,于丹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几个小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是发生在她和女儿之间的故事,有一次,她女儿提着小花篮进去的时候,摔了一跤,把小花篮摔破了,结果太让人不可思议了,于丹老师用剩下的电光纸把小花篮装饰的更加漂亮了。这让我感觉到,原来破坏了的东西也可以比原来更好;还有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几句名言,让我知道,原来父母尊重我们是理所应当的,而我们尊敬父母也是理所应当的.。当你对别人发脾气时,就像故事里说的,会在别人的心里扎下一颗钉子,虽然过后你真诚地把那些钉子拔出来了,但那些钉子洞永远都在,所以,不管是谁,都应该学会宽容、理解他人,而不是一味地去埋怨别人。首先需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原因还是出在别人身上,也应该尽量地控制自己,但凡事都要有个度,适可而止就可以了。一个故事中,哥哥看见自己的陶罐破了,就号啕大哭起来,而弟弟却非常冷静地上岸考察,发现这个都市非常繁华,房地产业蒸蒸日上,到处都在装修房子,所以他回来的时候就带了把锤子,一上岸,二话不说,拿起锤子便砸,哥哥还以为弟弟上岸受刺激了,而弟弟却面带微笑回答:“我们不卖陶罐了,改卖马塞克。”哥哥这才收起眼泪,绽放出笑容。结果最终卖的钱比他们做陶罐卖的钱还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乐观面对,不要悲观地以为这件事情没救了,换个角度也许就会出现新的转机,没准还会坏事变好事呢。

  在于丹老师的这次讲座中,我不仅增强了独立感、责任感,还学会了对家长感恩,收获真是不小啊!

  人格教育观后感 5

  今天上午,老师叫我们观看了于丹老师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看完后,我可是受益良多。

  于丹老师讲的非常好,让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现代教育,不是光学习好就行。而是让学生的心理更健康。”一听这,我就想起了我们中国的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考试分数是最重要的,听完这节课,我觉得:一个学生,不管成绩好与不好。心理一定要乐观,不论遇到任何事,都要坦然面对。这才是最重要的。要是一遇到挫折就随之堕落,那是绝对不行的。

  于丹老师讲课的.时候,还会用小故事来让我们明白很多不易懂得。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兄弟俩,两人乘船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卖瓷砖。结果在路上,因为风暴,瓷器全部被摔成了碎片。哥哥当即就哭得稀里哗啦,而弟弟则很冷静。去那个大城市考察一番后,发现哪个城市哪里都正在装修。于是,弟弟把瓷器碎片都彻底砸碎,变成一船的马赛克(一种装饰材料。),卖了出去,结果赚了大钱。其实,以前我也属于这里面哥哥那种类型。遇到像这种事,只是哭,也不想其他的解决办法。当然,都到六年级了,也不能动不动就哭。听了这次于丹老师的讲座,我就决定以后再也不哭了。因为哭是无能的表现。

  于丹老师还讲到了“孝”,因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所以我们在家都是要啥有啥,也觉得这些都是我们应得的。但实际上,这些都是长辈对于我们的关心,都是他们多给我们的。而我们却以为这些都是我们应得的,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一旦我们养成这种观念,等父母老了,我们就不会去好好孝敬他们。于丹老师就讲了怎样才能不出现这种心理,让我们更好地孝敬父母。

  听于丹老师这一次讲座,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人格教育观后感 6

  今天星期六我和爸爸在山东电视台影视频道观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

  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虽然很好,但你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人格教育观后感 7

  今天,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中小学生人格教育》。

  于丹老师在人格教育中主要为我们强调了一点:在我们中中学生所要完成的必修课中,不仅仅是学习。我们还要懂得怎样自我控制一些不好的习惯,还要学会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一些人际关系还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得家务活。

  于丹老师说的孔子的一句“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一点其实也不假,学习并不是最重要的,比学习更重要的还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会做的事,而最重要的,便是怎样做人。只有学会了做人,自己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正确的利用。

  做人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其中包括道德、礼仪等等。而我们中学生除了要做好道德、礼仪方面的学习之外,还要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一个人,就算学习再好,但却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话,那么就算他四肢健全,也是一个废人。像三国时期的司马懿教育孩子一样,不要过多的让爸爸妈妈帮你干一些事情,要先自己学着试探性的先做,实在不会的话再让爸爸妈妈来帮忙。(或自己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和父母探讨更好的方法。)

  于丹老师讲的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我们中学生的必修课内,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了怎样做人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连这些都不会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是一个不具备健全人格的人。

  观看完于丹老师的讲座后,我深深地明白了做人不可太孤傲这一道理。大家都知道楚霸王项羽吧!他的出身不比刘邦卑微,他的军队也许比刘邦的更强大,但他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不信任别人,他的身边不乏有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他生性多疑,总是不相信别人,导致自己最后遭受十面埋伏。关羽的遭遇和项羽也类似,关于身为武圣,却太孤傲,就是因此,他才会败走麦城,至自己于死地。所以,搞好人际关系还是很重要的。

  大人们常说,要想成才得先成人。所以,我们身为一名中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合格人才,需要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会做人!

  人格教育观后感 8

  今天,我收看了于丹老师的知识讲座,她讲的每一句话都深入我的.心灵,敲击我的灵魂,让我终身难忘。

  在节目讲座里,于丹老师侃侃而谈,用论语心得来阐述了四个道理:

  1、父母怎样让孩子寻找生命的快乐与尊严,让孩子拟定目标;

  2、孩子调皮,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3、家长怎样让孩子学会感恩;

  4、讲孩子应怎样面对挫折。其中对我的影响深刻的一句话是,“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友。”

  这是中国最基本的伦理。而我们现在则注重书本教育,不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俗话说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所以总有一些人没有取得好的成就。所以我们要自力更生,多去社会实践,不要倚老卖老,不然会很难适应社会发展,会被社会淘汰。以后,我要多努力,自力更生,多学习,为自己创造一个新天地,为社会多作贡献。

  “学会感恩”也让我受益匪浅,所以以后我要树立新的生活观,要尊敬老师,孝敬长辈,多作助人为乐的事。

  人格教育观后感 9

  今天,我观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专题讲座。我的感受很深,因为我看到自己的很多缺点,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孔子说的。它的意思是“一个人知道了解一种知识,不好爱好这种知识,爱好这种知识不生命如乐在其中,享受发现。我的学习就是一个活例子,我现在喜欢学习数学,已成为一种爱好,不用下太大力气也能学好,而语文和英语感觉学的枯燥无味,虽然也用力了但成绩总不太好,今后我学语文和英语要象数学一样,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相信一定会像数学一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取得好成绩。

  我们平时要学习和劳动相结合,课余时间多做做手工、家务……慢慢培养我们的自立能力,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培训我们的适应社会能力,我们还要学会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尊重老师,尊重别人,培养我们的团队能力。只有不断注重自身健康人格的培养,才会使我们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还要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两个子“色难”,也就是说:“我们要孝敬家长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给家长们一个好脸色,不要和他们说话时动不动就急。和他们说话时要用一种和颜悦色、好话好说的心态去说。

  我以后要克服于丹老师说出的现代儿童的弱点,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奋进,知识丰富的自己。

  人格教育观后感 10

  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子做家务。结果绝大部分的孩子从小都不会做家务,从来没有做过家务。

  我想通过这一点,需要家长和学校反思的'是:和生活脱节的学习,是不会快乐的,同时自我潜力的开发也会受到严重的阻碍和发展。

  二、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中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溺爱子女,对子女的呵护无所不及。这样一来,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因为某个要求没有被满足就会大哭大闹,就会埋怨父母;在成年的子女中,还有的子女因为父母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要求而和父母断绝往来。用古代传统的孝顺理念去教育现在的孩子,无异于比全天还难。

  简单的一个道理:子女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分享。

  三、于丹老师的观点还有挫折教育,为人处事的能力,人际关系的融合能力。

  这些教育和能力是孩子在走向社会前所必备的素质。但是,我们周围的孩子却令人遗憾的发现,他们独自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在有限。

  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陪伴,是一种理念和鼓励,而最终的成全,是每个孩子自己的人格和心灵。让孩子在人群中去学会爱,在山水中去发现永恒,在社会的规则中去勇于承担,在这一切中,去建立人格!

  人格教育观后感 11

  9月27日,学校组织各班参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挂图》的活动,图中讲了两个对比鲜明、真实感人的故事,使我思绪万千。

  第一个故事写了一位名叫颜竹女孩的父母离婚,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酗酒过度去世,全家没有了依靠。可是,颜竹十分坚强,与哥哥、姐姐一起自食其力,勇敢面对挫折,并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一所中专学校。

  第二个故事讲了一位名叫李佳的.中学生,父母离异,性格变得自卑,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每想到自己家境就泪流满面。悲观的生活态度,最后促使李佳走向跳楼死亡。

  看了这两个故事后,我深有感触。虽然颜竹、李佳两人都遭遇相同父母离异的挫折,但她们采取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颜竹坚强、勇敢面对挫折,活出一片蓝天;而李佳脆弱、不能面对困难,最终失去生命。我们应该学习颜竹的直面挫折、珍惜生命、任何困难都压不跨的精神。

  我们应该都有听过张海迪的故事,她先天就重残,高位截瘫,可是她从来就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种种困难,自学成才,翻译了许多外文名著,并获取硕士学位。美国也有一位盲聋女作家海伦_凯勒,她在一岁半时就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可她却没有向命运屈服,24岁,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

  她们一直都在努力着、拼搏着、奋斗着,直面挫折,珍爱生命,把人生一样演绎得如此精彩,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而对李佳悲观的生活态度、最终失去生命而感到惋惜。

  通过这次参观《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挂图》的活动后感受很深,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应该“直面挫折,珍爱生命”,生命的价值是由自己选择的,让我们都来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的价值与精彩吧!

  人格教育观后感 12

  星期五上午8:25,大连少儿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和爸爸妈妈早早的就坐在电视机前,等着收看这一颇具教育意义的讲座。

  讲座一共分为四讲,总结起来就是:拟定正确的人生目标,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的正确引导,学会感恩和抵抗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二讲和第四讲。

  第二讲有一个小故事令我感触很深。说从前有个小男孩,他特别爱发脾气。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篱笆旁边,对他说:“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墙上钉一颗钉子。”开始,每天墙上都要钉三十多颗钉子,连他自己都很惊讶,自己一天竟然发了这么多次脾气!他开始学着控制自己,过了一周,钉子开始少了起来,最后一颗也没有了。于是爸爸说:“你已经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去把钉子都拔掉吧。”小男孩把钉子全都拔掉了,墙上露出了许多小洞,爸爸说:“虽然你已经改了,但别人心里的伤痕却永远还在。”听了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在日常在家中,只要让我一不顺心我就会莫名其妙的乱发脾气,而且只要我一发脾气,家中本来和谐融洽的氛围一下子就不见了,爸爸妈妈都不快乐起来。事后想想,真是不应该。以后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家人为我伤心。

  第四讲讲了抵抗挫折的重要意义,于丹老师的女儿心爱的小花篮的一角破了,她号啕大哭起来,观后感《于丹人格教育观后感》。于丹老师用彩纸把破了的地方补起来后,比原来的更漂亮了。孩子很高兴,并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哭是最无能的表现,遇到挫折不要紧,可千万不要灰心丧气,学会在逆境中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讲座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深深地思考。我拿自己与于丹老师讲述中的的典型做计较,发现了在很多方面,我都存在缺点,今后,我要克服这些缺点,做一个健康向上、积极快乐的自己。

  人格教育观后感 13

  今天早上8:20,河南法制频道播出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人格教育》节目,我们学校给每位家长都发了一张节目预知单,并发了短信告知。于是,爸爸和我准时坐在电视前进行收看。于丹老师认为,“中小学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孩子如何追寻一种生命的快乐和尊严。

  于丹老师的讲述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有古语名句,旁征博引、令人深省。通过收看这栏节目,我知道了“一碗米的价值因人而异,一个孩子的空间大小也因人不同,除了老师和父母能够帮助他发现最大的价值空间,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来认知自己的生命”;知道了“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很多快乐,比他掌握很多知识更重要。”;知道了“一个小孩子,如果能用他的行动让别人感到幸福的时候,那么,他的收获远比他的付出多。”……由此,我更知道了老师和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性,“我们能够陪伴孩子成长,不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自己的发现,去完成自我成长的修复。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么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

  于丹老师认为,现在的大学生,都是从中小学过来的,与大学相比,中小 学教育更重要。 “现在的大学生,专业知识确定很专业,但他们人格 的.缺陷,却是在大学里无法弥补的。孔子说:一个人‘十五至于学,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现在的孩子,四五岁就开始了学习,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教会他们承受应试的压力。今天该教孩子学什么?不是知识,不是技巧,而是朴素的人格和内心道德力量,这些胜过知识和技巧。 ”

  节目结束了,留给我的却是思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我觉得学校作为一个专业教育机构更是责任重大,如何通过家长学校、教育博客、学校网站等途径和家长一起探讨教育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想到此,不由得想起了我曾经写过的一篇博文,那是从老师和家长双重身份的一点体会和呼吁。

  人格教育观后感 14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讲的题为《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的教育讲座。感触很深!她教给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有好多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会觉得给他的一切都是本分,不给他的一切都是亏欠!

  于丹老师讲这个主题之前,她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很娇纵的小男孩,他认为别人都应该是惯纵他的,他只要好好学习,他就应该是这个“自我中心”。所以他每天都会因为各种不如意,乱发好多脾气。有一天,父亲把儿子带到后院的篱笆旁,对儿子说:“你每天都发脾气,这样不好,现在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墙上钉一颗钉子,看看自己一天发了多少次脾气。”儿子照父亲的话做了,一天下来他去看了看,发现篱笆上密密麻麻地钉着三十来颗钉子。

  这孩子忽然很惊讶,他想:哎呀!我一天里发了这么多脾气吗?我自己不觉得呀!他爸爸说:“你看,数字摆在这儿你才知道,你这一天让多少人不痛快。我们来试试,能不能控制减少直至消失?”这个孩子就学习开始自我控制,过几天去看看钉了二十多颗钉子;再过几天看看,一天只钉了十几颗钉子,变到几颗钉子,五颗钉子、三颗钉子……终于他控制,再控制,终于有一天,他很高兴地跟爸爸说:“您看,今天我一颗钉子都没有钉!”

  这个时候,爸爸又把他带到那儿,说:“那你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吧!”他把钉子都拔了以后,爸爸指着那个密密麻麻的钉子洞跟他说:“你现在已经能控制自己不发脾气了,但是你知道吗?你每发的一次脾气,就是往别人的心里钉了一颗钉子,你现在很真诚地把钉子都拔掉了,但是这些洞永远都在!”

  当我听到这个寓言故事时,我的脸上感到火辣辣的。想起自己平时,每当妈妈叫我学习的时候,我都不情愿,很多时候还给妈妈发脾气。我虽然把气撒在了妈妈身上,但却在妈妈的心里钉了一颗钉子,也留下了钉子洞,这真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今天,于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付出跟交流中应该懂得,父母、老师乃至所有人给我们的一切是情分,如果不给那才是本分。有了情分,我们要懂得感恩,并在以后的日子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父母,感恩亲友,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所有的遇见!

  人格教育观后感 15

  今天看了关于“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相关专题节目,感触很多,平时我们容易忽略的好多小事,却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成长。

  对于小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相当重要。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好坏、善恶美丑,如大到人格特征、价值观,小到父母看什么电视,这些行为都深深地印在了孩子的脑海里。父母的受到的教育水平、教育方式、家庭结构、情绪氛围和物质环境,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关系。

  想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品行,就必须注意自身的言行,父母的'言传身教,可以从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和接人待物开始。比如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平时见到熟悉的邻居、家长,我会要求她主动打招呼;有好吃的零食,见到小朋友要主动分享;很熟悉的家长给她零食,要礼貌的接住并道谢。

  在家里,平时要求女儿在做完学校的作业前提下,我就会让她自己拥有自己的活动时间。她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不干扰,但前提是不影响他人。与女儿相处时,我们就像好朋友一样,相互之间可以打闹,不用太严肃,可以开玩笑。每天接送孩子在学校的路上,我们还会分享一下她在学校里、班级里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聆听她说的每一件小事,顺便告诉她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哪些是可以学习的。

  当然,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我们也有做的很不足的地方。给予了孩子过多的关心,过多的保护,过高的期望。每天担心她没吃饱没穿暖,舍不得她做家务,怕她成绩没有拔尖,怕她受委屈了等等。其实这些都是我们在剥夺她成长的机会,屏蔽掉了孩子感受挫折的体会。会给孩子一种感觉,世界永远是美好的,永远随她心愿,同时父母给她的是理所当然。这也是我今天看了视频,需要反思的地方。

  未来,我们会一起努力,让孩子健康自然地成长,像于丹老师说的那个小故事:做这条街上最优秀的裁缝也是成功快乐的人生!

【人格教育观后感】相关文章: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优秀范文04-10

《夺冠》观后感-观后感07-06

经典观后感我读经典观后感12-15

[观后感]红高粱观后感10-03

《鹬》观后感 鹬观后感02-28

大学观后感 大学观后感范文03-16

《后天》观后感关于后天的观后感03-14

女排感动中国观后感-观后感07-19

哈利波特的观后感《哈利波特》观后感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