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1
本人利用假期的闲暇时间拜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捧卷领读,如获至宝;掩卷沉思,受益匪浅;释卷感悟,金石为开。
《把事情做到最好》共分10章,每章在5节以内,每节篇幅在5页左右,每节有3个问题。围绕做事动机、做事方略、做事成效、做事禁忌,依次论述了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等十个方面的内容。主题鲜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论证深入浅出,说理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易懂。书中总结提炼的多个精辟观点,使人醍醐灌顶;旁征博引的诸多名人名言,让人如沐春风;精选列举的生动鲜活案例,给人以深刻启迪。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事,要做的更好;做人,要做的优秀。学习书中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借鉴书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对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很有帮助。我个人觉得从乡镇党委书记的层面来讲,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要努力做到有"四心"。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态度。做任何事情,态度很重要,是马马虎虎做,还是认认真真做,抑或是精益求精做,其结果是截然不同。态度不但是一种心态,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冲动。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地投入工作与懒散地打发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可以说做事的态度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结果。比尔·盖茨曾说过:"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所以,无论我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拿出自己全部的热忱和满腔的激情来热爱自己的工作,想做事、肯做事,只有这样工作的过程才会变得其乐无穷,久而久之养成的工作态度、形成的工作习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方法。我们不仅要想做事、肯做事,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书中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阐述了"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的学问。首先是要要尽力做事。也就是说要把事情做到位,不仅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也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一项工作任务下来,简单的事要用心尽力完成,复杂的事不仅要用心尽力而且要用智慧去完成。因为只有自己做到位了,才会有更好的职位。其次是要用理性做事。理性做事才能抛弃自己的个人感情色彩,才不会感情用事。理性做事是确保正确理解领导和组织意图的前提。理性做事才能使自己自觉遵守组织的约定,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正确的行动,最终达成组织目标。再次是要灵活做事。灵活做事就是要在工作中善于变通,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因为很多工作都是出于不断的变化中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强弱、主次之分,要把握时间和节奏,切忌不分主次,一通乱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适得其反。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行动。把事情做到最好最终要要看结果,因此贵在行动。书中第七章至第十章阐述了"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的方法和学问。我觉得做对事最重要,因为只有做对了,才会了好的结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完"的愿望胜过"把工作做对"的愿望,注重了过程而放松了对结果的重视,结果是忙没忙到点子上,更没忙出结果。书中讲到: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把事情做正确。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即使只是基层的一名普通干部职工,也是组织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因此,只有每个岗位都尽力尽心地把事情做到做对、做到最好,这个组织才会有朝气、有活力,这个集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2
近日,按照部里的统一安排,有幸拜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读完后让我受益匪浅。该书从想做事、肯做事、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十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把事情做到最好。也许我们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的那么尽善尽美,但是这是我们每个人成功的标准,要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好的成绩,我认为干工作就要干到最好。
干工作就要干到最好,不能疏忽任何一个细节。自参加工作以来,每天接触的工作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都是从零开始,年轻的我有着心浮气躁的特点,做什么事情都想着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而忽视了很多细节的地方。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一个缺点,就是不太注意自己的细节。作为一名宣传工作人员,大多精力都是在写稿子,写稿子也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哪怕文章中一个人物说的一句话,也都要细心揣摩,就连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也要慎之又慎,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作品完美收官。无论以后是在自己的学习上还是工作中都要做到小事细心,大事小心,像竹子一样,每攀登一步,都做一个小结。
干工作就要干到最好,不要被困难吓倒。在现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中,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就难免会有挫折,但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畏手畏脚,因为“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如果错了方向,停止就是进步。 ”我们要改变方向,继续前行。我们也不能因为无端的悱恻就唯唯诺诺,因为“骨干是要经得起磨炼,千锤百炼才能成钢! ”当然,要想干成事,还要善共事。现如今,社会关系网络错综复杂,要想干好一件事,仅凭个人的热情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事情需要与他人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因为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多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所以,我们要善待同伴,团结共进。避免彩排,就得从折腾中吸取经验,接受批评促使进步,也就是批评使人进步。
干工作就要干到最好,态度是关键。把工作做到最好,是一种对工作全力以赴、务求完美的态度;是不取巧、不敷衍,是凡事精益求精。有一则著名的故事:一天,一位教授上课时对学生说:“这节课大家跟着我做一个小实验。 ”说完,他拿出一个大口玻璃瓶放在了桌子上。之后,他从桌子底下取出一袋鸡蛋大小的石块,一块一块地把它们放进玻璃瓶里,直到瓶子放不下才停止。这时,教授问道:“瓶子满了吗? ”学生齐声回答:“满了。 ”教授又从桌子底下取出一袋小石子,将它们倒进了瓶子里。教授又问:“现在满了吗? ”有的学生说:“满了。 ”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犹豫:“还没有满。 ”这时,教授又拿出一袋沙子,缓缓地倒进了瓶子里。教授问:“现在满了吗? ”又有学生说:“满了。 ”另外一些说:“还没有满。 ”接下来,教授又拿出一杯水倒了进去,直到水溢了出来。教授又开始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授微笑着说:“做这个实验是想告诉大家,我们有限的时间就像这个瓶子,它只能放进去有限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把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这些大石块先放进去,那么,我们的时间可能就会浪费在一些毫无意义的琐碎事情上,发挥不出最大的效用,实现不了最大的价值! ”有很多的人投入了时间,也为完成工作做了不少努力,但效果却不明显,更别说“把事情做到最好”了。如果我们只是有美好的愿望与想法,却认为按照自己平常的办事方式就能解决所有疑难杂症,那么失败就不足为奇了。书中有太多的名人和成功人士的至理名言,这是他们毕生的经历和心血总结出来的,也许现在我们只领会了其中的一部分,很多名言我们还没有足够的阅历去领会其真正的内涵,而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字面意思上,只有我们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的琢磨和领悟,才能真正的把事情做到最好。
干工作就要干到最好,不仅是对工作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们每一次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都是在树立自己的形象、打造自己的品牌,我们要始终如一,做到芝麻开花节节高。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3
“一件件事情的发生,为时间赋予了意义;我们匆匆的生活,又被时间牵引前行”。这句话不是什么名人名言,它是在我掩卷之后突然而然涌上心头的一份感悟。
这本书的结构很别致。一个理念、一个故事、一个总结,每一章每一节都是如此。它们被精心提炼、用意安排,不急不缓又精致齐整的构成了这一条“闪耀的珠串”。我仍能回想起它每一个细节:卖出8800辆汽车的于浩、刷过7987次马桶的熊素琼、打工妹廖海琼凭借过人的勇气和激情成为中华杰出女英雄等等,每一个人都让我感动,感觉做人也一样。
把事情做到最好,要坚韧。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就是胜利。“追求梦想的人们啊,已经付出就要准备付出更多”。书中说:基层人员每天接触的都是非常具体的事情,更多的是要研究怎样把事情做正确。的确如此,正如普照大地的阳光是由七色光谱组成。奔涌的河流是由无数个水滴组成。这是我感受颇深的一点,自从进入康杰二中以来,总感觉工作不是很得心应手,曾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摆脱压抑的情绪,打退堂鼓,认为自己适应不了这的工作,适应不了这个学校,在家人的劝解,和同事们的开导下,慢慢有了信心。尤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有了很大的收获,把事情做到最好,要坚韧,坚持,办法总比困难多。
把事情做到最好,要吃亏。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上进的还是无所谓的,直接影响工作的好坏。工作中,活干的比别人多,你觉得吃亏;钱拿的比别人少,你觉得吃亏;经常加班加点,你觉得吃亏……其实,没必要,这样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现在吃一点小亏,为成功铺就道路,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机运突然就来了!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与同事的相处中,总有人说我心宽什么都不在乎,其实有什么好计较的,多一点,少一点,不是我的,就是你的。只要认真对待工作,平静的对待生活,没有公平不公平之分,保持一个平常心。
把事情做到最好,要无畏。敢做要无畏,要有不怕失败的豪情壮志。挫折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再没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年轻没有失败,初冒的新芽唯有经历寒霜才能茁壮成长,“跌倒了也要抓一把沙子”的网易创立人丁磊在演讲中说道:“在30岁以前,我最大的收获并不是赚了两三个亿,而是有过一段亏掉两三个亿的经历。”无畏不因年龄增长而渐渐褪色,身患糖尿病且心脏不好的任正非在1978年创办了华为公司,那年他43岁,在那之前他一事无成。如今,华为已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把事情做到最好,要专注。刚刚改革开放是世俗的时代,人人以物质追求为目标,道德底线被轻易穿越。什么能发财做什么,去年学装修、今年学理发、明年搞养殖,“吃着碗里又想灶里的”,抱着这种心态的人终将一事无成。俗语有云:“业多不养家”,除了吃喝拉撒睡,用来做事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唯有专注于某一领域、行业,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万科集团当年放弃了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专注于地产行业,成就了近20年的辉煌。
书中还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让人回味的话:一个绝望的组织,每个人既不抬头看路,也不埋头拉车;一个失败的组织,每个人都争着抬头看路,却没有人埋头拉车;一个平庸的组织,只有领导者会抬头看路,其他人只会埋头拉车;一个卓越的组织,每个人都会抬头看路,也会埋头拉车。看来,无论我们身处一个团队一个系统的哪一个层面,都要学会“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抬头看路”,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低头拉车”,我们就会用眉尖的汗水换来成功。
一个人不成功,那是因为他成功的欲望不够强烈,把自己80%的时间浪费在了懒散、犹豫、得过且过上,大有大的优势,小有小的长处,各有各的成功之道,只要根据自身的条件谋划好,无论强大还是弱小,都能走向成功。让我们发挥我们的优势,一起踏着坚实的步伐,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走向成功。
我不能大言不惭的'说我就是个如何如何的“聪明人”。可是,我确实在希望——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做一个“高明”的人。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4
今年暑假,介于学校领导的一再要求,我拜读了《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本书,读完之后才觉得自己真的是受益颇丰。
先说说这本书给我的总体感受。十个章节的主题简明扼要,环环相扣。如同十把钥匙,一一帮我们打开如何“会做事、做对事、做成事”等困扰在心头的“锁”。叙述的道理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尤其是引用的比尔盖茨、华盛顿等诸多的名人名言,让人有顿开茅塞之感。比如书的封面就引用了比尔盖茨的话:聪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得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这些名言像一座座小桥,让我们在自然行走中,领略不同的风景。书中列举的案例鲜活贴切,让人印象深刻。既有出名人士的事例,也有小员工的事例。都像一味味“佐料”,让人从中品出不同的“滋味”,进而更好地去体味书中蕴含的道理。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想很多。我仅就第七章谈谈自己的感受。这一章的题目是“做对事”。书中告诉我们:不是把事情做完,而是要把事情做对。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把事情做正确。由此我想,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系统而言,只有每个岗位都尽力尽心地把事情做好、做对,这个集体才有朝气、才有活力;才会勇立潮头,才会处于不败之地。于是确定了本篇读后感的题目:在其位尽其职。
这不仅是一本工作时能派上大用场的工具书,还是一本能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教科书。本书既适合个人自我成长学习,更适合单位组织共同培训学习。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种对工作全力以赴、务求完美的态度。真正的“职场明星”就是秉承“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这一观念的员工。
如何把事情做正确?书中说:基层人员每天接触的都是非常具体的事情,更多的是要研究怎样把事情做正确。的确如此,正如普照大地的阳光是由七色光谱组成。奔涌的河流是由无数个水滴组成。一个团队、一个系统的每一名员工就是光谱就是水滴。不要感到自己在岗位上做的事情很渺小很平庸,实则很光荣很崇高。因为哲人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上级的每一项决策,每一项要求,都需要基层人员去完成去落实,也更需要基层人员把事情做正确。正如盖高楼和造汽车,光有设计人员设计得完美、组织施工人员组织到位还不行,还需要各个工种的全力配合,按照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假如建造人员砌歪了一堵墙,安装人员装错了几个零件,都会导致任务的失败。这也使我想起了航天器发射。除了科研人员刻苦钻研外,在生产和组装方面,大量的技术工人也花费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尤其在发射前,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上万次的检测和检查,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前苏联的一艘宇宙飞船的失事,就是由于地面人员的疏忽,算错了一个小数点儿,进而引起一场悲剧的发生。所以,作为基层人员要时刻牢记:用正确的方法,去把事情做正确。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种对工作全力以赴、务求完美的态度;是不取巧、不敷衍,是凡事精益求精。真正的“职场明星”就是秉承“如果一件事情值得去做,就要把它做到最好”这一观念的员工。
如何才能做得最好呢?——任何一件事情来了,我们都应该首先问自己:“这件事情值不值得自己去做?”对于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要用心和集中精力去做好;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就应该学会拒绝。
这一章中,还有一段非常富有哲理和让人回味的话:一个绝望的组织,每个人既不抬头看路,也不埋头拉车;一个失败的组织,每个人都争着抬头看路,却没有人埋头拉车;一个平庸的组织,只有领导者会抬头看路,其他人只会埋头拉车;一个卓越的组织,每个人都会抬头看路,也会埋头拉车。看来,无论我们身处一个团队一个系统的哪一个层面,都要学会“既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抬头看路”,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低头拉车”,我们就会用眉尖的汗水换来成功。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5
“聪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好,精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更好,高明的人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这是美国微软公司董事会主席比尔·盖茨的至理名言。如何做一个“高明的人”?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不同的职业岗位,唯有做最好的自己,施展出自己的全部才华,才会有所成就,才会让生命闪光。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把职业作为事业。工作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只有端正心态,把职业作为崇高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无条件地付出,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才会其乐无穷。如果仅把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或填充空虚内心的卵石,工作被动应付,碌碌无为,等时光流逝,再悔人生虚度则已晚矣。想想自己,参加工作已15年,变换了数个工作岗位,但我始终牢记在师范读书时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到哪里工作,你不要留恋单位,要让单位留恋你。 ”我不断品味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哲理,以爱岗敬业为出发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事,想办法把事情做到最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摞摞荣誉证书见证了自己的奋斗历程,我的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把热血化作汗水。作为年轻人,大都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内心涌动着一股干事的激情、一腔奋斗的热血。但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取得骄人的成绩,成就不凡的事业,不能靠自我吹嘘、纸上谈兵、投机取巧,必须要化热血为汗水,脚踏实地,扎实工作。如果急功近利、自以为是,往往会令目标更加遥远,理想更加飘渺。参加工作以来,我记不清自己主动加过多少次班,做过多少职责之外的事,牺牲了多少个周末,熬过多少个通宵。很多人对此不理解,问我:“单位没有加班费,你干嘛要这么拼命地工作? ”我听后总是淡然一笑,无需解释什么,因为我觉得多受点累、多受点苦不算什么,干不好工作,内心才更加煎熬;辜负了领导和同事们的期望,才更加痛苦。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把困难当成考验。我们在工作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无尽的烦恼;既有波澜不兴的坦途,也有布满荆棘的坎坷。唐僧取经还要经历八十一难,更何况我们只是平凡人。碰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坚定信念,把困难当考验,视挑战为机遇,变被动为主动,想方设法解决难题,从而积累丰富的经验,把事情做到最好。困难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困难也是工作能力的试金石,能够检测出一个人能力的高低,我们不能一遇到问题就惊慌失措,就逃避责任,就上交领导,而应该勇于面对,主动克服。记得刚参加工作时,为了营造单位文化氛围,领导让我在墙上设计书写文化标语。室外大字标语都是美体字,而我从来没有写过。我当时认为,领导让我写是对自己的信赖,也是对自己的考验。于是,我买来书法教材,用了三天三夜学会了美体字的笔法,顺利完成了任务,令领导和同事们刮目相看。
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把教训变成财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工作中,我们难免会做错事,但要“吃一堑,长一智”,努力查找出现错误的原因,不断反思,吸取教训,将其变成受益终生的财富。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吃他人之“堑”长自己之“智”,用别人的教训避免自己的错误,从而把事情做到最好。聪明人不能两次掉入同一个陷阱,每一个“智者”无不善于从别人的教训中寻找对策,避免同样的错误。世界华人首富李嘉诚在商场上创业发展,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从来没有一年亏损。别人问其中奥秘,他说:“我往往会花90%的时间考虑失败。把失败考虑得越充分,成功的把握才会越大。 ”做小事要细心,做大事要小心,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工作者,一个小错误可能会引起难以想像的不良社会影响。我们要随时随地告诫自己,不能出错,更不能出事。
也许,一个人奋斗一生也做不出壮丽的事业和辉煌的业绩,但只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能够把事情做到最好,就可以成为一个“高明的人”!
【《把事情做到最好》读后感】相关文章:
坚持做到最好作文02-26
努力做到最好英语作文04-16
高一英语作文:做到最好02-16
把自己擅长的做到最好作文09-16
努力做到最好作文11-14
把一件事情做到底02-24
高一英语作文范文:做到最好08-06
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作文11-10
做自己能够做得最好的事情哲理故事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