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你好之华观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
昨晚去看了《你好之华》,不是延续岩井俊二的青春,它更多是人生的执着。有人说,它是《情书》的延续,我也想知道离开了小樽,离开了雪景,没有了藤井树以后的人生,该如何用一纸书信去描述呢?
以葬礼作为开头,加上大提琴的低沉的声响,缓缓地拉开序幕。葬礼之后,人们离去,进入了空境,镜头慢慢地以俯视的角度拉近距离,北方寒冷地气息扑面而来。我们不禁想起《情书》中渡边博子在雪地上走了很远的路,也是同样去参加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活动。
镜头很远,一步一个脚印,慢慢远去,也将故事娓娓道来。
还是岩井俊二的风格,我知道开头的空境不会让我们失望,那是一个上帝视角,仿佛带着悲天悯人的角度,却又无法诉说。所以在《情书》中,它需要下一场雪来传达厚重的思念。在《你好之华》中,葬礼之后是回到家中,所有亲人都出现的大团圆,以一封三十年后的同学会邀请函作为故事的开场白。
影片中之华也是在图书馆工作,我们不禁想起藤井树也是在图书馆工作,原本《情书》就是在图书馆开始了一场暗恋的交集。我想谁都不会忘记白色窗帘在阳光下飞舞时,站在窗边看书的那个少年,那是光和盛世美颜的交集,也是心动的开始。
当我们在《你好之华》中再回到图书馆这个场所,它已经缺少了少年少女们的身影。影片的色调更多的是偏向于长大后,人们成熟的内心。你不可能在书本的借阅卡中再发现那样的秘密——每一张借阅卡上都写着“藤井树”,也许你会在其中的某一张,发现背面画着少女的肖像。直到最终也没有说出口的告白,在许多许多年以后,再被一群可爱的少女发现这个秘密。
没有说出口的'暗恋,或许成了遗憾,可是最终知道了这个秘密,她笑得举足无措,真好啊,那是《情书》最美的落幕吧。
《你好之华》由三代人展开书信的往来,感觉很特别,可以看见岩井俊二在努力地融入中国的风格。通过那些信我们看见了年少的回忆,尹川是那个反复写了好几遍情书的男孩子,而之南是站在讲台上闪闪发光的学生会主席。当毕业来临,之南请尹川帮忙修改毕业致辞,她说,你以后一定可以当作家。当尹川静静地坐在台下,听她做毕业演讲时,我仿佛看见了青春最美好的样子,那样大的讲台,窗外阳光温柔,喜欢地女孩子缓缓地走来,站在他面前,笑着问他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地方吗?他说不用了,这样就很好。
后来一个镜头是他们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阳光太美了。
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我不知道这一个镜头对于导演来说是什么样的意义,或许美或许单纯,但对我而言,它实现了海子的梦想。
三十年后,当之南以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故事便交到了之华的手中。通过同学会的再遇见,他们互相弥补了过去的青春记忆,也解开了我们的谜底。作为在之南光环之下的之华,她显得平凡、普通,可是她却拥有幸福地生活,有爱她的可爱的丈夫和孩子。
而之南太过于美好,她最终以悲剧收场。在大学时代,尹川终于如愿和之南交往,不过后来出现了张超因为嫉妒夺走了之南,成了一切的转折点。之南的婚姻就是在家暴中渡过,最终因为抑郁症而自杀。三十年后,当尹川找到离家出走的张超,由胡歌饰演的渣男张超,他的台词但这一段更多的是对于人生的剖白,带着我们来看看三十年后每个人的人生都成了什么样子,他说,想混出个名堂,可最终还是成这样了。他对尹川说,人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看清的。
原来,每个人都很无奈。
尹川在失去之南的日子里,写下了《之南》这本书。他将每一章节都细心地寄给对方,想要让她看到,最终在三十年后,他来到之南的老家,给她上了一炷香。之南的女儿睦睦说:“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之华说:“如果姐姐当初能嫁给你就好了。”只是如果,尹川的人生,注定要为之南继续写下故事的续集。
如果初恋可以实现,如果尹川和之南一开始就从头走到最后,不过,遗憾就是人生啊。你要一开始就做好对的选择,哪怕是让自己的后悔能少那么一点点。之南的骄傲、美好,最后是悲剧的人生,却在遗书中留下那封初中时代的毕业演讲稿,却依然留存着对人生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更是所有人心中的白月光。
虽然影片以《你好之华》为名,可之华更多的是旁边者,因为她而揭开这段无疾而终的初恋,还有关于去世的之南过去的故事。最开始是之华和姐姐之南喜欢上同一个男孩子,当之华写信给喜欢的男孩表白时,她写道:“我喜欢你,请和我做朋友吧。”虽然被拒绝了。但是在三十年后遇见时,她仍保留着那份见到初恋时男孩的紧张心情,最终尹川来到图书馆见她时,他们终于在三十年后第一次握手,虽然没有说出口,但那就是“你好,之华。”
之华的女儿飒然说过:“我喜欢上一个男子,十一月喜欢上他,十二月开始会想他。”她说不想开学就是因为怕见到喜欢的男孩子会脸红,不过最终她决定还是要回去勇敢地面对喜欢的人。这算是之华故事的延续了吧?三十年后是不是可以换一个结局?
很喜欢的几个场景,其中是尹川回到初中的学校拍照时,走在废弃地教室里,我们缓缓路过别人的窗前,或多或少都看到了别人的故事,可是我们不会进门也不会打扰,就让故事过去吧。最后尹川把照片做成相册送给了之华,我觉得书信和影集是最厚重的礼物。
在《你好之华》中,故事没有大起大落,在故事讲完后,大家回归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觉得自己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抱着那样的希望继续走下去吧。就好像,走在路上偶遇了一位故人,我们约着找个地方坐一坐,喝一杯茶,讲讲过去的学生时代,故事结束,人们分开。
但,会带着那样的鲜明而温暖的记忆,变得更好吧。因为影片的标签就是:“愿你活成想要的样子。”
1995年,《情书》没做到的,《你好之华》做到的。藤井树没有说出口的暗恋,尹川通过情书向之南告白了。可是我们都不确定,如果当年藤井树告白了,他们会走到最后吗?还是像尹川和之南那样,分开了?初恋和后来的人生,我们都无法得知。当时渡边博子对着山里大喊:“你好吗?我很好。”在《你好之华》中变成了小男孩写给去世的妈妈(之南)的一封信,他通过放飞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去传达这一封信,我们也不知道这封信去世的之南会不会看到,那是一次对于死亡的认知。
这里的人生太沉重了,影片最后,那封信却又让我们回到了希望的地方。
如果说《你好之华》是《情书》的延续,虽然是同样的色调,但是《你好之华》太过于平淡了,缺乏了前者的爆发力,在光线上,《情书》在夕阳下少年少女骑单车的镜头太过惊艳,让人一眼就心动。《你好之华》更多的是在平和的光线下去进行故事的复述,它不是青春,它是人生。也许,光所传达的,是人生的一种平淡和苍白,而在《情书》中的光,是初恋、心动,永远也忘不掉。
也许因为这就是岩井俊二吧,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书信带给我们的是从前慢的单纯,一笔一划写在开头,你写“你好”,我总是喜欢在信的开头写上“见字如面”。
图大唱过:“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所以,以后还是好好地说“你好”,也要在告别时用力的拥抱。
如果不能,就写信给我吧。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2
《你好,之华》是一步温馨细腻的影片,因为曾在大连生活过6年,隔着屏幕仿佛感受到了大连冬天的气息。
电影一开场是之华的姐姐之南的葬礼,一个人从有血有肉变成了一盒骨灰,我一开始很冷漠地看着。悲伤溢出是在之南的儿子看到死鸟之后,一只鸟死在冬日街头、居民楼下,它死了,冷冷的',再也不可能飞向蓝天或者吃点好吃的了,那孩子呆呆地站在那里看了一会,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大概是想到了他妈妈也死了,永远也没有妈妈了,即使他装作没事人一样照常打游戏,他只是将内心汹涌的悲伤关在心门之外,但假装其不存在不是真的不存在。
妈妈去世,对孩子是永远无法承受的痛。别说一个小孩子,即使我已三十好几,我依然不能去想象失去妈妈,这世上再也没有一个人我能去叫她“妈妈”,因为“妈妈”意味着无条件的接纳与爱,意味着永恒的温暖呵护。当我感受到小男孩失去妈妈的痛后,内心跟着变柔软,眼角跟着变湿润了。
之男放弃生命这事,我还是觉得傻。100多岁的叶曼先生说“我现在是时时可死,步步求生”,活到淋漓、不留遗憾才能时时可死,但依然步步求生去做那些可以滋养自己生命的事情、浸润在美好的事物中。
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去买了之华同款的指甲油--Tiffany Blue. 直男老公不能接受这个颜色,其实平日保守的我只涂中规中矩的红色,忽然想涂个跳跃色彩的指甲油并且立刻行动了也许是种安分的释放,在这一刻想要自在、想要个性,那通过很小的成本就做到了。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3
很遗憾未能第一时间写出我的观后感,脑海中剩下的电影画面已日渐稀少和模糊,不过所谓观后感主要都是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未必需要过多地去解读导演的心思和意图,所以电影细节记得多与少似乎也不太重要了,闲暇之余,继续一封书信,何乐而不为。
之南,在电影里是一个活在回忆里的主角,自始至终都是所有人的焦点,而现实中是一个已亡人,从未露面。回忆中的`过去,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人见人爱,而近在眼前的现实,她被老公家暴说没女人味,抑郁自杀。岩井俊二把这个最富戏剧性的人物隐藏了起来,而靠一些看上去并不那么光鲜耀眼的普通人去慢慢地把她的样子描绘出来。在缓慢挖掘这个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才隐约触碰到了一种游历半生的情愫,对于代表着纯真美好的青春不再那么肆意地去祭奠,因为知道很多东西都是一去不返,比如之南的死,比如中学校园的人去楼空。但同时又很难褪去那些美好刻在心里的痕,因为半生过后才发现一见钟情再难出现,心动也不是说有就有,就连与人交流都变得异常艰难。可能有很多人都在遗憾之南这个角色的人设,明明她就不缺优秀的追求者,可为什么偏偏选了一个渣男把自己逼入绝境。但如果把之南看成是心头的那道美好的痕,也许很多人就理解了,这也是为什么片中反复在吟诵的一句话:人生有无限的可能。她不过是无限可能中的一种,让人难以忘怀,但还必须得坦然告别。如果你觉得这是对美好逝去最好的缅怀,它算是,如果你觉得这是对人生万象的一种无奈,它也算是,与之南有过交集的那些人随着她的离去都在经历着内心各种类似的煎熬,所以岩井俊二告诉我们他走出来了,可是你呢,还在哪里?
谨以此给那些心里有类似之南存在的人。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4
终我们一生,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办法轰轰烈烈、荡气回肠,身为普通人的一生就是日常的得到失去,和其中不易察觉的变化成长。
《你好,之华》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没有令人期待的大喜大悲的结局,但是却平实地记录了生活。周迅变成了洗手作羹汤的主妇,杜江是争风吃醋但也温情顾家的程序员丈夫,秦昊则是不温不火的中年作家。故事因死亡开始,引发了3代人的`情感故事,而到最后也就像我们的日常一样,生者坚强,生活依旧。整个故事也正如书信一样:在落笔之前由于反复的思索、笔尖的干涩,写出来的文字滤掉了那些激烈的情感和莽撞的冲动,徐徐展开,但也有着一点一点的闪光之处;情绪一层一层积压,到最后可能是喷薄,也可能就是内化。
很喜欢的两个情节:周迅参加同学会回来,老同学都没有认出她是之华而非姐姐之南,周迅边脱着鞋子边说“很正常啊,这么多年过去,大家秃的秃,整容的整容,认不出来也很正常啊”,可爱又无奈;小男孩参加完妈妈的葬礼之后还和姐姐斗嘴说不要和姐姐住在一起、姐姐太唠叨,然后在小姨家(也就是周迅家)住了一段之后忽然反应过来生死之别,开始伤感、出走,并引发了情感的迸发。
每个人的发挥都恰到好处,小演员为片子注入了青春和明媚的忧伤,成年演员们则演出了生活,甚至周迅和秦昊的结巴都如此自然。当然作为周迅的粉丝,最关注的还是她,甚至到了后半段,周迅一出现我就开始哭,哭的不是剧情,更多的是看到了一个中年女演员的惑和不惑。素颜出镜演妈妈,不再轰轰烈烈却依旧动人,那个当初我最爱的女孩长大了,却依然从容和精湛,真好。
平淡又真实,生活是一抹蓝。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5
很多人都说尹川就是岩井俊二自己,我倒觉得这样片面了点,以导演自身的人生阅历应该已不再局限于用一个个体角色来展现自我了,所以要说尹川有他的内心展现吗?肯定有,但不全是。影片的名字貌似以之华为主,但其实多少有点尹川的口吻,不只尹川,这片子里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有一点相似,就是藏而不露,很多的'东西靠外在的表演很难诠释,这倒有点接近导演的特质,较之《情书》里的极致,这部片子明显平缓了很多,加入了很多反思和不确定,带给大家更多思考的空间。
说回尹川,年少时被之华喜欢,但却喜欢之南,面对之华的告白断然拒绝,虽然与之南曾经走到过一起,但最终仍是失去,若干年后,虽然一眼就认出了冒充姐姐的之华,但仍旧在微信上留下一句:30年来一直喜欢你。尹川身上一大堆疑点,全部都留给了观众,没有旁白没有解释,过程只有他自己清楚,而结果则是他30年后似乎才真正从那些不清不楚中走了出来。
看完影片,总觉得尹川身上被注入了太多的理想情结,一来有才华有足够的资本被人喜欢,也就是不缺爱,二来在这个基础上还很果断专情,面对所爱之人移情别恋依然心无旁骛,三来不仅专情还很长情,几十年来都未能忘情,这些足以把我们认知的情感推向极致,但同时似乎又有些可望而不可及,所以片中也有类似的困惑和反思,估计没人觉得尹川过得很好,失望失意相伴左右,一腔深情总是无处安放,如果影片描述到此就戛然而止,不论别人,我一定会特别失望,因为如果感情直接从重情坠落到无情,中间丢失的不仅是感情其实还有人性,好在影片善待了他,甚至可以说厚待了他,不仅被他拒绝过的人还能对他温柔如初,连他以为早已石沉大海的情谊还能换来绵绵回响,他内心的振奋来得虽然比较迟,但也还算尽兴。
我本人对这个角色并未有太多共鸣,只是觉得他能在深情里一路走来,历经千辛万苦,依然还愿意相信,那就够了。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6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低,但是本人是很喜欢的。可能是因为对周迅有偏爱,觉得拍的比前几天重映的《情书》还好,可能是个人喜好的原因。电影涉及了很多主题,比如说初恋,出轨,家暴,死亡,错过等等,但是我觉得这就是一个生活的故事,不管解决怎样,都是轻描淡写,就像现实生活,最终我们都会接受事实,继续前行,这倒是给了我很大的勇气。面对之南的死亡,我们只知道是抑郁症自杀,并没有过分的描述当事人的悲伤,但是悲伤却暗流涌动。对于之华与尹川的通信,我并不认为那是一种出轨或是在弥补错过的遗憾,而是觉得那是对美好的青春期的怀念,就像是对一朵花的怀念,我们并不想让它重开,只是觉得它开的时候很美,所以想记住,而且他们并没有暧昧,这种老朋友般的.信任和熟悉让人安心。中间穿插了之华夫妇的相处、晨晨对于失去妈妈的悲伤、还有婆婆和英语老师“恋情”、张超的故事、飒然的暗恋,故事跟丰富,但是不突兀,安排的很有序,层次分明,很佩服岩井俊二对故事的掌控力。
说回故事主线,也是一个错过的故事,跟《情书》累似,它串起了之华和之南的生命,之华错过了尹川,然后继续前行,有了爱人,有了女儿,算是美满,之南却因为遇人不淑,选择结束生命。之华和之南像是一个生命的两条线,平行宇宙出现在了一起,爱与不爱、留下或者离开,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不能说那种生活是对的,我们也无法理解每一种选择的原因,但是生活就是这样,选择之后只能往前,答案只有走到终点才会显现。
有时候身边的人就是平行时空的另外一个自己,只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选择后的你,你们没有联系,却也紧密相连,这样想来人生就没有那么寂寞了。有人说为什么不是《你好,之南》,其实之华就是另外一个之南呀。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7
青春是美好且短暂的,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有欢笑、有争吵、有哭泣、有失意的时刻………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才造就了一个特别难忘的青春记忆。生命中,每个人都会和青春相遇并书写一段又一段难忘的记忆。我们每个人都在不紧不慢的经历着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不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事情,不论是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会给我们的青春带去不一样的色彩,不论到了何年何月何时何地,都会让我们感慨万千。
这是一个关于遗憾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这更是一个与青春有关的记忆。不论是对于之华而言,亦或是关于之南而言,又或是对于尹川而言,都是一段难忘且珍贵的记忆,他们每个人都有过遗憾,每个人的遗憾都与之相关,他们都曾青春过,他们都曾勇敢过,他们都曾感受到过挚爱的滋味,他们也都失去过,他们在不断的经历中各自成长与蜕变。
周迅的演技是真的好,她成功的将我们带入到了这部作品的整体情境中,让我们非常真切的感受到了满满的情感,无比温暖与感动,一直都觉得周迅的声音真的是非常有特色的,非常适合那样的一个角色;包括张子枫和邓恩熙的演技真的是不用说的,她们在电影中都是饰演两个角色,角色之间的切换可以说是恰到好处,非常自然,情绪间的转换也可以说是相当流畅,看不出一丝一毫的关于另一个角色的痕迹,尤其是张子枫的演技可以说是非常好的.把我们带入到了那样的一种情感中,非常的真实,也让我们无比感动,感动于她的勇气与真实。这部作品用了这样一种半叙半忆的方式来向我们呈现了这样一个关于青春、关于爱、关于记忆的作品,非常能够感染到我们。
我很喜欢这部作品的最后一段,关于信件的部分,这也是整部影片的升华,也是创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一个主题与寓意。生命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变得有意义,人生不论是崎岖坎坷也好,亦或者是平坦无变化也好,这都是我们生命中必经的时刻,不要畏惧,更不要因此而失去了方向,勇敢的选择,勇敢的去爱,勇敢的生活,勇气是治愈一切的力量,因为,当你畏惧的那一时刻,你就已然输了,勇敢是成长的必经时刻,并且在将来的某一时刻会给你带来无限能量,你想要的一切,时间都知道;你所做的努力,时间也都知道。我想说,你好,未来的自己。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8
看了人生为数不多的文艺片,深夜,一个人。百无聊赖间遇到的一部电影,竟然换我一夜难眠。
之南和之华是一对姐妹,一个耀眼,一个平凡,于是注定走上不一样的人生轨迹。可惜的是,片头第一幕之南就耀眼地躺在葬礼中离开,留下之华面对这一切,让人一开始便看清了残酷的现实。
生活总要继续,回忆不曾离去。整部电影游走在回忆和现实里,让人看到了一路走来的之华如何将她平凡的数十年过成人人熟知的模样,甚至看到自己的影子。之华既要渴慕姐姐的优秀,又想摘夺青春的苹果,可惜和男神的重聚也仅仅拜姐姐同学聚会所赐,而且冒名顶替。还好,有了后来的通信。在自以为是的世界里默默沉醉,无奈被人看个底朝天。平凡啊平凡,从来就是被人看透的姿态。
回归现实,之华的生活日常没有消停过。骤然离世的姐姐,想要逃离的女儿,孤独痛苦的侄辈,敏感添堵的先生,春心萌动的婆婆,年迈老去的父母,突如其来的大狗,没有一样令自己好过,人生的不易如此真实,每一个中年人都难以逃脱的必经之苦。唯一的甜就是那一封封不期待回音的信件,好似弥补青春的`遗憾,好似解读过往的谜题,又好似澄清平凡的美好。
熟悉吗?熟悉吧。
而之华,不过是你生活中从不曾离去的现实。她一如既往地爱慕你的青春,追求你的侧目,等待你的回音,忘掉你的存在,捡起你的梦想。苦中带甜。
之南,大概就是你美好的理想。如同片中的角色,她从来都只活在别人的眼里、嘴里和想象和向往里,至于她的真实模样,没有人想知道,极少人能知道。原来,接近理想,才看得见苦痛与不堪。就是这么意外和残酷。
而之南,就这么闪着光被你憧憬过,被爱善待过,被错误蹂躏过,被生活毁灭过,被今天怀念过。
除此之外,还有人把现实当理想般欢迎过,把理想当现实般驱逐过。
更多人,生活于之华处,回望于之南。
当年,那个男生陪她看了电影《情书》,最后却和我结了婚。我有些沉沦,竟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之华还是之南?
之南你好吗?
当生活还在,你会闪着光回到我的身旁吗?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9
《你好,之华》和二十年前的《情书》在很多环节上都非常类似,冬天、信、教室、校园、青春、爱情……说是中国版《情书》一点不为过。但最重要的是,两个故事都是建立在死亡的基础上的。
和岩井俊二其它有关死亡的电影不一样(比如《燕尾蝶》、《花与爱丽丝》、《莉莉周》),在这两部电影里,岩井没有去展现一个生命的消失过程,而是一开篇就交代了死亡,然后慢慢带领大家去回顾这个生命存在的意义。
《你好,之华》里,我们被之华,尹川,还有女儿等人物之间构思精巧的`关系所吸引,但实际上,导演是通过这些关系,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逝去生命的至暗时刻和高光时刻,最终,我们看到了一个生命在逝去后,与这个世界依然存在联系。
周迅饰演的之华是这个电影的主角,她带来的是一段尘封已久的爱情,我们也为之吸引。但片中真正让人感动的,都是与之南相关的部分,我们每次看到之南的名字出现,她的一举一动喜怒哀乐都会引起我们的强烈共情。
与此同时,岩井其实在展现生者面对死亡的一个过程——从逃避,到面对,再到释然。
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儿子带着狗出走,之华和丈夫找到他后,他不顾一切地奔跑,那是个长镜头,孩子从没有目的地跑,从院子里跑到街上,从有灯光处跑向黑暗,从下坡跑到上坡,最后累倒在地。“你跟我回家。”“我没有家了……你们不知道。”“我知道。”
而在此之前,我们没有看到多少孩子对死亡的抗拒与恐惧,直到他看到一只死去的鸟,让他不得不面对死亡的现实。
李安曾说,“我最讨厌的就是把人简单化的定义,人太复杂了,哪有那么简单。”岩井俊二也一样,他让女儿说的“她不是自杀,她是病死的。”也让胡歌饰演的渣男讲述了自己的人生过往,并落下一句“一个人哪有你随随便便写几句那么简单。”
当一个普通的生命消逝,用他最后的一刻来诠释他的生命是不公平的,这也是我们常常犯的错误。
就好像我们看到一朵枯萎的花,很少有人能去想象它开得最绽放时刻的样子,更别说她努力长成一朵花苞时的样子了。我们顶多只会说:“枯了。可惜。”
如果非要从《情书》和《你好,之华》中总结出一点意义,其实就是生者该如何面对死亡,生者该如何告慰亡人,同时也如何解救自己。
和岩井俊二一样,另一个日本大导演是枝裕和,作品里也几乎都有死亡元素。虽然两个人的态度略有不同,但思路却都是一致的——去理解并接受死亡,而非恐惧。
活着不容易,死了亦自然。他们通过作品,小心翼翼地去传达这些东西,我们都感受到了,已然足够,其实也没必要说清楚。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0
周末去了电影《你好,之华》,电影散场,我坐在座位上久久不能起立离去,身边的观众相继起身离开,我却一直在啜泣。
电影的主题是错过和青春,很明显它是一个文艺片,故事情节也很文艺,在这个时代里用信件交流联系,回忆自己的中学时代,没有比这个更文艺的框架和线索了。但却没有给人脱离现实的虚构感,故事讲的很好,也很完整,不得不说,岩井俊二导演真的很会讲故事。
两个姐妹,姐姐之南,校园女神,成绩好,长得漂亮,又是学生会主席,这样的女孩子是校园里最闪亮的星星,也是最骄傲的。而妹妹之华是平凡的,不起眼的,最最普通的姑娘。在之华眼中姐姐是优秀的,也是自己无法企及的存在,她爱姐姐却也在姐姐面前自卑,甚至有一点点的嫉妒,姐姐什么都是那样的好,自己唯一喜欢的男孩子也是姐姐的追求者。
很多青春片都把故事讲的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好像任何一个人的青春时光都是那样闪耀的主角,其实并不是那样的,之南是千万人中才可能出现一个的概率,但之华就是千千万万的我们自己。我们大多数人的青春岁月里其实并没有什么大故事发生,有的只是一些琐碎的,细小的,甚至无聊的时光,我们不是最优秀的,不是最好看的,不是能力最突出的',我们胆怯,我们把秘密放在心里;我们失落,被喜欢的人轻易的拒绝;我们没有勇气,没有在打击之后在全班人面前宣布什么,也没有为谁曾在大雨中淋过什么。这些都是最真实的存在“懦弱”的我们因为如此的也好像没有因此也伤害到自己太多。但我们的经历的都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青春是真的,悸动是真的,小确幸是真的,失望失落是真的。其实这样已经很好了。
我到底为了什么也哭呢?我也很难说清楚,或许是一些相似的情节勾起了对中学时代的记忆,或许是忽然间觉得自己的青春真的逝去了而为此感到伤感。对于这一点,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感受,大概是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以前总听人说青春易逝但没有真切的感受,是一种模糊的、浮于表面的甚至浮夸的“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那天我从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中学时光,忽然间我意识到我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没有那样的欣喜悸动和感伤,仿佛是一瞬间,我看到以前那个小小的、懵懂的自己从自己身体里面抽身出来,微笑着和我挥手说:“再见了呀,你要保重呢~”我感到非常不舍,非常怀念,并且非常清晰的认识到真的我是失去她了,干脆利落,没有回旋。
我们一直在成长,我们渐渐在强大,我们收获了很多,但为什么,我还是偶尔非常的想念我逝去的青春,怀念青春里小小的自己。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1
历来有什么好电影,大家都喜欢翻拍,比如中国的《扫毒》被韩国翻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被日本翻拍,而韩国、日本、欧美的优秀电影,中国有些导演也想拍出自己的感觉、拍出中国的印象。但我还是第一次见有导演跨国翻拍自己的电影的。
想必很多人都看过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代表作《情书》,但是,《你好,之华》其实就只是中国版的《情书》,甚至相比原版《情书》,质量还大大的不如。不知道岩井俊二在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什么,是靠名声在中国挣些钱,或者是在中国的电影史上留下自己的作品,再或者给中国的影迷们一个交代?
说电影,拿《情书》来对比《你好,之华》,涉及剧透。《情书》的开头是男主意外去世来展开整个故事,《之华》的开头也是一个人的去世,这个人是女主之华的姐姐之南,而电影也是以这个人展开的。再有《情书》中有两个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而在《之华》中这种安排却显得过分,长得一模一样的人的这种剧情大有电影在,但是在《之华》中,不仅两姐妹之华和之南成年后长得一模一样,而且她们的后代也完全和她们小时候一模一样,因为电影涉及到回忆,回忆中的两姐妹和现在的两个姐妹(她们的后代)是同样的两个演员。或许这也是岩井俊二的一种放大,子女和父母像是理所应当的,而导演让她们完全相像也是为了更加突出故事的纠结和情感的渲染作用。但是不得不说,这很狗血。
《之华》的节奏很慢,和《情书》一样,都是远镜头和近镜头相互叠加,但《之华》在这方便的处理更加分明,相比《情书》少了很多拍摄技巧。《之华》在拍人物的时候全是近镜头,在拍景物、静物的时候又全都是远镜头。另外,电影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结合也不是很好,明明是一部文艺片,但是电影上半部分却像是一部喜剧,而下半部分,喜剧又突然中断,完全抛掉了搞笑情节,变成了一段又一段煽情的桥段。《之华》很琐碎,背景和情节都是,从另一角度看,更像是导演在敷衍,在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中,穿插各种没必要的情节,就像回忆少年踢足球,少女痴痴看着,镜头一闪而过,只有几秒时间,似乎都只是为了煽情,让人觉得美和怀念少年时的美,不像《情书》虽然是探寻过去,但是条理清晰,镜头的人物、场景也都给人很干净的感觉。
再说人物,影片最初,之华的丈夫温文尔雅、面容干净,完全是一副翩翩君子的样子,不像是日常生活中应该有的人物。但是,镜头一转,这个人突然变得偏执、心胸狭窄,面貌的处理和切换都来的猝不及防。特别出演的胡歌,在剧中扮演一个渣男,在前面的人物交代中,胡歌扮演的张超应该是不可饶恕的,但是镜头再转,男主和张超又喝上了酒,张超敞开心扉说自己的为人,说以往的事情。张超说他只是觉得之南很美而已,但婚后看见她眼睛中的目光就让他觉得厌烦,所以只是心情不爽而家暴。影片的格调是平和,太过于平和,以至于男主愤怒时该有的歇斯底里和作为渣男该有的刚劲都被抹除了。男主深爱着之南,爱了三十年,即便被渣男张超抢去了,也还是守身如玉,心心念的都是之南,在聚会上见了和之南长得一模一样的.之华后,发的第一条消息就是三十多年了,我一直深爱着你,这么深的爱,在面对毁掉心里挚爱的一生的人时,不该是愤怒?怒不可遏?结果凭渣男几句自我感慨的话反而落下来泪?《情书》中的宣泄和争执时该有的态度和动作都还有呢,到了《之华》这里连人的本能反应也都没有了?喝完酒后张超这个人物就从影片中彻底消失了。若果要强加一个理由,这个人物或许只是为了凸显男主和之南的爱情遗憾,而且力度很小,甚至完全不必在影片中出面,只要交代是个渣男就好了。而影片女主之华喜欢上了喜欢姐姐的男主,这种三角恋安排又是为了什么呢?影片最后交代了男主的释怀,却没有交代女主的心情,就像是写作文写了前文却没有了下文。或许也是为了诉说爱情中的遗憾吧。只要想,总能给出理由,只不过理由有合适和不合适。
服装一方面,中国的未成年女生是少有打底裤外套裙子的,这种形象我们想起来,都是日本和韩国的女生才是这样,但在《之华》中,中国的两个未成年少女似乎成了日本学生。要知道中国的校服中规中矩,虽然不好看,但却以安全(不走光)和舒适而被日本和韩国学生羡慕的。还有通讯,这点也和《情书》很相似,《情书》的年代背景在过去,而《之华》的年代是在现在,导演通过女主之华的丈夫这个人物的一个动作,就让交流工具从手机变成了书信,而这个动作也刚好是这个人物的不合理的崩塌。
但,影片总体来说还是很美的,剧情缓慢,一些处理如孩子的内心变化和加入两条狗的作用都是让观众能很直接地感受得到的。而且,影片中言语不多,穿插了大量的舒缓音乐,更显得安静。轻柔的背景音乐,在影院中回响,就像是听了一场音乐会。要看的话,没那么多事,去看吧。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2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你好,之华,大概可以翻译成你好,现世安稳,或是你好,平凡生活。
这两个词写出来平平无奇,不过愚钝如我,可是花了好一阵的工夫才想出来,虽然还是感觉词不达意,但却已经耗尽了毕生所学,暂时想不到更好的了。
与之相比,想到之南指代什么就容易许多,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梦想。
可以在前面加个定语,年少时的梦想。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胡歌所饰演的张超,也能找到象征性的意义,残酷现实中不知哪里来的突然暴击。
有点啰嗦,大致如此。
所以《你好,之华》,可以想象成这样一个场景:年少时有些许才华,缤纷梦想,有点建树之后,却是各种横生枝节,梦想被现实的暴击击碎,然后人也变得倾颓,逡巡半生。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终于在某一契机下,似乎是按下通往过去的开关,见过了形形色色的故人,解开各种谜团的同时,也不断地打开着自己的心结,终于在重游过梦想开始的地方之后,放下负担,轻装上阵。转过身来,可以面带微笑,轻松地说上一句:
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这句问候乍一听起来简单而安静,简短的寒暄过后,便是告别。眼看着大步流星地向前走去,无甚稀奇,却不知在写完《之南》那本书后,他已经原地踏步,徘徊不前了将近30年。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在电影中,年少时的之南自然是美丽动人的,站在阳光下,似乎集聚了所有的'光芒;
不过以我这个中年油腻直男的眼光来看,张子枫的之华虽然包裹在不合身和刻意的暗色衣装下,不过也是可爱俏皮,小尹川在心里把这两姐妹分了个高下,然而银幕前的我,却觉得是一样的好。
或许是粉丝滤镜作祟,毕竟从《唐人街探案》始,对张子枫最后的抬头一瞥就念念不忘;也或许是年纪大了,偶尔也喜欢伤春悲秋一下,觉得小时候的物事,不管是曾有过的梦想,还是亲历的平凡生活,都是一样的好。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你好,之华》,对于之南无疑有点残酷,辣手摧花。年轻的时候不明白,为啥一个落拓浪荡子,却能轻易地带走以为是一生挚爱的白月光。如同突然的天降灾厄,命运开玩笑,轻易地击碎梦想;或者生活无常,自己吭哧吭哧努力半天,却不及隔壁不起眼的吴老二,天赋异禀。
后来有人明白了,有人依旧不明白,但是看开了,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意外,没有为什么,
不明白,看不开的,日子还是照样过,表面上嘻嘻哈哈,心里却是拧成了团,午夜梦回,翻来覆去睡不着,没来由地捶地板捶桌子,问天问大地。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朴树在十年沉寂之后,带来的是《平凡之路》,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所以平平凡凡的之华更多地得到了时间和生活的优待。不过在岩井俊二电影宇宙中,平凡也是带了滤镜的。人到中年依旧不见烟火气,没有生活的零碎只有沉淀的岁月静好,如此有品质的平凡,不知几人能达到。
如果说写信是岩井俊二钟爱的交流方式的话,那么信使能成为电影的主角也就不意外了。在电影中,年少的之华是小尹川和之南的信使,成年的之华又成为了婆婆和扈老师的信使。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30年后的再见,之华终于变成了写信的人;拿起笔的动机有点让人不能信服,好老公贡献了电影最为暴躁和歇斯底里的一幕,怒摔手机让我怀疑是不是白天在职场受了什么委屈。
与其把写信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倒不如说,是之华的顺水推舟。阳光正好,午后温暖,伏在桌子上,在半旧的稿纸上给30年前的倾慕者诉说衷肠日本导演对待中年妇女果然温柔许多;如此矫情且少女心爆棚的场景,恐怕除岩井俊二一家之外,也没什么分号了。
另外,图书馆管理员好像确实是个好工作,安静事儿少有那么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已列入下一份工作关注名单之中。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不过之华与尹川的通信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电影中段,两人相见,谜题揭晓,重心又回到了尹川的回梦之旅,两人间的鸿雁传书似乎只是为了这段转折,在没有和之南好好告别之前,之华终究还是个信使。
蒙上了岩井俊二的滤镜和蒸汽,把故事放到现实考量,总有些违和。大连也好,日本也罢,倒不如说岩井俊二的故事,只发生在臆想和文艺作品中。从这一点上说,有点像古龙的小说,抽离时空背景,也能立的起来;有时反而落到真实的时空中,反而显得束手束脚。
你好,之华|当歌者不再吟唱梦想
在我看来,《你好,之华》,与其说是爱情物语,倒不如说是一则创作者走过半生的寓言。嘴上不愿意承认,谁还没有当年做过梦的一点执念。兜兜转转,虚耗时光,所谓的天赋异禀,少年得志的聪明人,却更容易早早地钻进牛角尖。有的人会实现梦想,有的人不会,十几岁就能说出的道理,真正懂得却不一定到什么时候。或许只有等到看透的那一天,才会轻松地说上一句,
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3
今天晚上闲来无事,看了日本导演岩井浩二的电影《你好,之华》。这是一个很平静的故事。没有歇斯底里,没有狗血的情节,没有惊天动地的表白,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人以旁观者的角度讲了一个故事,从之南的死开始,到每个人对她死讯的释然结束。
青春时期的感情真的很简单,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使双方开心或是难过好几天。那个年纪所谓的恋爱,大概就是,课余时间偷偷约会,也要打着去自习的名号,牵个小手都要暗暗准备好久,跟喜欢的人说一句话,都要脸红好一会,跟别说接吻了。
之南跟尹川的感情很纯洁,也很美好,可还是走到了尽头。之南遇人不淑是造成她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更多的是她自己。她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在夫家受了家暴自然不愿意让娘家人知道,一方面是怕父母会担心,另一方面则是千百年来那句:家丑不可外扬。如果之南在第一次被家暴就能报警或是求助亲人朋友,也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张超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渣男,家里贫穷完全可以一边打工一边蹭课,毕竟大学很自由。可他却因为向往美好而毁掉了美好。他对之南是愧疚的`吧,娶了她配不上她,只好毁了她,真是令人切齿。
这部电影太平静了,每一个镜头都压抑着很重的感情,或轻松快乐悸动,或悲伤难过愧疚。这些感情的流露都很克制,导演试图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讲故事而已,毫无疑问,他做到了。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晚安。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4
神秘已婚妻子参加同学聚会,又被神秘男子告白,此人是谁。
你好,之华。言简意赅的表达,你好是我们打招呼常用的词汇,也是我们写信件的开头,它是一切事件的开始,一切故事的开篇,是一个拥有着无限可能和无限遐想的词语。
影片的开篇,整体色彩晦暗且压抑,一个女人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之华在参加姐姐的葬礼——之南收到了一个同学聚会的邀请,随后之华去到了同学会,但是并没有忍心说出自己的姐姐已经逝世的消息,她装作之南并与她姐的初恋互留了联系方式,而后面一不小心让丈夫看见了同学会上遇见的那个初恋男发的:30年过去了,我依然爱你,丈夫在冲动下摔坏了她的手机,故事从这里展开……一封又一封的信件构成了整个故事,也让我们了解了之南的整个人生,整个电影构架很大,色调很日系,充满着日式小清新,在残忍的结局中带着一些暖暖的小故事。
之南死了,死于抑郁症,死于自杀,死于家暴,有许多人问,为什么她能放弃对她那么好的尹川,选择了一个既有暴力倾向又没有钱的张超,有个陈独秀网友说:因为张超是胡歌,只要有胡歌这张脸怎么都可以。我看到之后会心一笑并深表赞同。但是,平心而论,说句真心话,我觉得之南的表现深刻代表了在恋爱中被冲昏头脑的女孩子,被男孩子靠一张嘴就骗走了心,不在乎身边所有人的反对,等到看清现实却已经酿下苦果,只能自讨苦吃。之南最后选择用自杀了结自己的生命,但是生命存在就是有意义的,她是去世了,可她的两个孩子还在世上。他们年少失去了母亲,哪怕身边所有人都在关心和帮助他们,他们还是脆弱且敏感。之华的女儿飒然面对睦睦母亲的离世,选择陪伴睦睦。原本就在妈妈身边成长的他们,现在没有了爸爸也没有了妈妈。爸爸有了新的宝宝,妈妈去了新的世界。两个孩子也在悄无声息的成长。
之华冒充姐姐和尹川写信,尹川在回信时把信寄回了老家,睦睦和飒然冒充妈妈给尹川写信,之华的婆婆给老师写信,之华替婆婆送信。没有了手机,信是大家远距离交流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充满浪漫和情调的交流方式,通过信件,我们缓缓了解了之南的一生也了解到了之华和尹川之间的关系。之南是优异的,漂亮的,美好的,完美的;之华是普通的,平凡的。
尹川是转学来的,尹川的妈妈是之华的同学,之华在青春时期爱上了尹川,尹川爱上了之南,尹川写了一封又一封的情书给之华托她转交之南,陷入爱情的之华使了小心机,没有把信件转交,后来被尹川发现,再后来……尹川和之南在一起了。在大学奇迹般相遇的两个人,在一起了,年少的憧憬与爱恋得到了延续。这是美好的。又如大多数初恋一样,他们分手了,并且之南遇到了张超,从此优异的,美好的.,漂亮的之南变得不完美了。
看电影时总感觉导演布局很大,格局很广,但是他又没有用有限的时间讲述完这整个故事,或者他想传递的精神。画面美,演员棒,就是不知道这个电影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电影是讲年少的爱恋是最纯洁的?之华暗恋尹川,就一次又一次的往他家跑,带吃的,找话题,借着去看他的妹妹,照顾他的妹妹去偷偷的看他;尹川暗恋之南,就在白天坐在座位上想她,看她,放学路上目光追逐着她的身影,晚上开着小台灯,一封又一封的写着情书,每一个字都是爱意,反复斟酌,句句揣摩。飒然暗恋着同桌,却又不敢上学,单纯的喜欢着,却日夜的思念着,以为可以放弃,却又愈加思念。年少时的暗恋像葡萄,酸中带甜有内心似水。少男少女的羞涩和纯洁是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这个电影是讲青春未来无限的,影片不止一次说关于中学。中学是对每个人而言都无可取代又终身难忘的回忆,我们当时犯的傻,忧愁的事,暗恋的人都是为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个时候的我们可以无限憧憬着未来,幻想着以后。我们无法预料到我们未来将要从事的工作,行业,遇到怎样的人,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这恰恰说明了青春时期的我们有无限可能,这就叫做未来可期吧。这个电影是讲不放弃的,尹川在之南的鼓励下成为了作家,并一直坚持着。张超因为自己自身家庭原因和学历原因,导致他既有想成为人上人梦想又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让他自暴自弃。之华的婆婆再晚年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自学英语。正如电影所说梦想是每个人都曾经努力或的,但是克服追梦之路的困难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的。正如人生有艰难亦有痛苦。在那样的时候,想起我们的年少时光,想起我们的中学时光,想起那个让我们梦想起航,可以做梦,觉得自己未来前景有无限可能的地方。
导演是曾经指导电影情书的岩井俊二,你好之华和情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分别以葬礼和三周年祭日开篇,两个女主都是在图书馆工作……还有什么路上遇到死去的小动物什么的。
这个电影可以当做一个青春片看,也可以让成年人或中年人回忆青春,回忆那个让所有人都平等,闪耀的地方。这个电影讲述了不完美,完美的之南有一个不完美的婚姻;尹川心爱的女子嫁给了他人;之华爱过尹川,嫁给了周姓男子,兜兜转转原来都不是你。这大概就是导演想讲的吧,这世界不完美,但却还算温柔。轻描淡写的一句你好,抹平当时所有的唏嘘。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5
影片开始便是一种极其压抑之感,葬礼、拿骨灰的过程,没有人失声痛哭,甚至正常的像往常一般,一脸平静,没有过多表情。之南的自杀是所有回忆的开端。老一辈的人年轻时的喜欢,老套却也正常,妹妹之华喜欢上尹川,尹川却喜欢上姐姐之南,大学时期,姐妹有些许生分,尹川与之南在一起了,最后仍没有走到最后……妹妹之华是一个古灵精怪的人,所以他冒充姐姐去了30周年的同学会,再次遇到了尹川,其实尹川早就知道她是之华而非之南,却没有揭穿,互留了联系方式。之华的丈夫的暴脾气把之华的手机摔了,因看到了尹川发来的“三十年了,我一直喜欢你”,这也让电影的发展之后变得唯美,之华继续冒充之南向尹川用写信的不属于我们当代年轻人的方法描绘着自己的生活,抱怨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之华夫妻之间的恩爱,这也让尹川哭笑不得,虽然之华让其不要回信,但尹川还是回了愿意做她的倾诉人的信至之华的老家。其实信真的是一个神奇的东西,还记得《北京遇上西雅图2》中也是这样,意外的信是开端。在《你好,之华》中,信,是之华与尹川的开端,是尹川与之南的开端,是睦睦与尹川的开端,是奶奶与扈老师的开端……
其实孩子的心思都很细腻,就像之华在影片中所说,觉得飒然长大了。三个孩子,睦睦、飒然、晨晨都长大了……或许睦睦是在懂事之后就长大了,醉酒便打人的父亲的阴影下,她主动去寻找希望,把把妈妈之南给写在书上的男人尹川当成能把自己带出这黑暗生活的希望;或许飒然是在12月份觉得自己开始喜欢同桌的时候长大了,模糊的懂得了世间的情爱中对异性的爱,并且在了解长辈之事后愿意去勇敢的面对这份感觉;或许晨晨是在母亲死后长大了,感受到了死亡与家时的茫然,当他放飞绑着他写给已逝母亲的希望,希望她能保佑奶奶早日康复的鸟儿时,死亡与家的真正定义其实并没有懂得,但是仍旧想逃离现实……
恋爱
尹川是之华的.初恋,所以即使是在自己已嫁为人妇、成为人母之后见到尹川还是会抹上口红,以最好的形象去面对他;丈夫是之华的依靠,所以之华总是能知道丈夫会如何对待假想敌,丈夫也总是能以自己的方式向之华道歉,传话筒是他们俩的暗号,有且只有他俩懂;扈老师是奶奶的大学老师,可能是那时就有的萌芽,成长为如今的夕阳红,以信、以英文、以旅游来寻找两个老人独有的浪漫……
每个人的恋爱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
自杀
之南是自杀死的,对外一致说是病死的。面对尹川,之华和睦睦都说出了实话,是因为抑郁症而自杀死的,尹川问为什么,之华说她也不知道,而睦睦,一个处于中学时代的孩子却道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不实话说,自杀像是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会受人指点,像是妈妈做错了什么是的,睦睦说妈妈没有错。是啊,为什么自杀是一种错呢?我由我命,受够了便自行了断,是对这个世界的厌恶,是对自己最后的成全,对自己最后的尊重,不是吗?其实,整部影片都是围绕之南来描述的,但是影片却以《你好,之华》来命名,我想这是导演在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主人公,之华小时候讨厌被介绍为之南的妹妹,因为姐姐太过优秀,她成为了姐姐的影子,但其实她也是她生活的主人公……再看看张超,因为家境不好而自卑,却不愿努力让自己成为“寒门贵子”,把自己对社会的怨恨报复在之南身上,或许他曾经爱过之南,只不过是社会的压力、自己的压力让其成为那样不称职的人……
影片的最后一直在强调着之南的遗书,由年轻的之南、年长的之华、尹川、飒然、晨晨交织着朗读,说是遗书,但其实是中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词。中学时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是年轻的人的茫然时,但也代表着他们的未来有着无限可能;是年长的人的清醒时,但也代表着他们对过去单纯的怀念……
《你好,之华》是对每个人的肯定……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6
刚刚从影院出来,仍然沉浸在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好久没去影院观影了,昨天查找最新影片,《你好,之华》于11月9日正式上演,立即网购了电影票。
这部影片由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编剧并执导,是一部日本版的故事,由周迅领衔主演的一部情感片。我喜欢周迅的演技,她磁性的声音非常有穿透力。
该片讲述了由书信往来引发的往事纠葛,而通过关键人物之华(周迅饰演)揭开三代人故事纠葛。片头比较沉重,以葬礼作为开场,拉开了故事情节。
所表现出的错过,不如说是失去和遗憾的故事。而我们所有人不也都处在失去和遗憾的人生历程中吗?影片大部分都在追溯之南的过往,而看完后我一直在想的'却是之华,和她写信时沉静而悲伤又覆盖了对这个故事所有的感触。此片有很强的带入感,老式的房屋院落,浓浓的亲情,很自然地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眷恋及归属感,偶在梦中。叹息人生无常,难免错过;命途中注定有太多物是人非,愿你活成最好的样子。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7
和朋友在这个寂寥的冬夜去看了《你好,之华》,观众不足十位,很适合安静地欣赏。一部平淡温情、波澜不惊又带着少许遗憾的文艺片,就像手里那杯渐渐喝至寡淡的红茶,温度却刚刚好。
名为《你好,之华》,但故事的主线却是以之南而展开。主角仿佛不是之华,亦不是死去的姐姐或者年少时的暗恋对象,侄女和女儿仿佛也不在中心点的位置,更不用说其它人。或者应该说,每一个人都像主角,但又不是。
没有能猜到下一幕的标准的流程剧情,也没有激烈的冲突和主线。但总有某些吸引人的点始终贯穿着。我以为我会不耐烦,却渐渐看得更专注。
姐姐之南的悲剧,在于他被胡歌饰演的张超当猎物捕获了。张超,家境不好,又想当明星,典型的眼高手低,沦落到在大学食堂打工。看到之南这么出色又美貌的女性,顿生占有欲,要把她抢过来报复生活对他的所谓不公。他不爱之南,只是想捕获一个猎物。偏偏从小优秀的之南,像绝大对数的中国女性一样,她所受的教育里,没有如何防止坠落和被捕获这一课。而且乖乖女,最容易通过爱上“坏男孩”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天性。
一旦和这种猎手生了孩子,被捕获的女性人生就无限下跌了。一次次被家暴,最终抑郁自杀。
唯一让我想落泪的一幕,是之南的女儿对妈妈的前男友尹川说: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以前日子过得很苦,但我总想,那个以妈妈的名字写书的人,总有一天会来带我们走的。
其实之南是有机会止损重新开始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发现走错路之后,立刻离开止损,重走另一条路的决绝与勇气。最终,自己丢掉了性命,也让一儿一女那么年幼就成了孤儿。
只是结束时片中每个出场角色都好像褪去了负面的情绪,各自笔直的前进了。就连逝去的之南也鲜活起来,虽然在这影片里,她一开始就从世间败退谢幕。但剧终时她唯一留下的东西,仍然是曾为命运斗士的期望之证。
这片子里我最喜欢的,就是每一个人心底都有一片坚不可摧的圣域。然后各自为了这片不可侵犯之处而探求、而尝试着去努力。就好比之华的婆婆,一个已经老态龙钟的老奶奶,还会用英文跟人交流修道院与凡尔赛宫。还会“不小心”遗落下口红。
想起以前跟好友聊过的:每个人自幼都抑制不住的以为自己应该被上天青眼有加,特殊对待,然后终有一天要从梦境中清醒。重新面对自己存在如蝼蚁这个事实。
或早,或晚。
但蝼蚁亦有浩瀚的爱和尖利的恨,心底亦有万壑千岩,在这一点上,被上天宠爱的或被背弃的,都将十分平等。然后,在认知自己可笑的微渺之后,变成方寸间的舞者。每天重复着汲汲营营的求生,然后从磨砺道路的间隙里搜寻着缥缈微光,用来修补维护自己的圣域。在心底焚起弥天大火,持续燃烧着不肯平庸不愿磨灭的骄傲,持续着与卑污的世界战斗终生。
贯穿全剧的',是那些信件,不管是情书还是问候,都是用书信交流。我很羡慕那些还喜欢写信的人,也羡慕还能见到情书的人,心理年龄越来越大的我,反而更喜欢这种老旧的生活方式。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中,看到用邮寄信件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便想起木心的《从前慢》:从前车马很慢,邮件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尽管,那些些无处安放的小心思,平静又寡淡。但于当事人而言,那就是一场盛大的波澜。整部影片的铺陈,更像是特意让我们站在旁观视角。不需要共情,也不必难过。就默然的,接受着我们生命中每一个人的潦草而过。
就像故事的最后,我们不管得没得到想要的,活没活成喜欢的样子,都学会顺其自然得过且过了。毕竟啊,像张超说的:人生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被拒绝的经久痛苦,放不下的无尽折磨,所托非人的致命代价,不仅是在电影里,不是在听别人的故事,这明明是自己的故事。可我仍相信书信里传达的爱,哪怕最终仍是无缘,哪怕需要漫长的等待,哪怕心仪的人竟从来就没有收到!哪怕多年后,只换来晚辈的泪水,只剩下满满的记忆与空空的信笺。
散场后,与友在街边吃馄饨,不约而同慨叹,周迅真的开始老了,你看她的鱼尾纹双下巴都出来了,已不是那个精致的周公子了。可是忽而又想,除了她,谁能更合格的去演绎中年之华呢?她曾经鲜活精灵,但不能驾驭沉重和松弛,现在她年龄够了,能载重了,也够松弛了,这是她最好的时代。也是我和你的。我这样对朋友说。
我们都曾经想要活成最好的样子,却忘了接受现在的样子。生活固然不尽人意,却仍要匍匐前行。如此,看似稀松平常的日子也有了它的意义。我们需要这样的夜晚,需要一些暖来填充这个冷寂的冬夜——在与好友看过一场貌似无味的剧之后,我还能熬一个夜写一篇影评。在经年之后,在我耄耋之年记忆力严重衰退之后,我仍会念念不忘:噢!那一晚,我与她看过这场剧,它是冬夜里浅浅的温润又柔和的一束光,告诉我:
我们爱过的人,终不负众望。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8
「人生啊,不是你随便扒拉扒拉就能写清楚的」
电影画面很干净,像生活本来的样子,让人不自觉想静下来听一个故事。喜欢岩井俊二把拍电影当作人生的一种体验,场景设置,拍摄,音乐选取等细小之事都亲力亲为,像这样把脑海里的场景亲手一一实现,也是很幸福的吧。
「如果你问我未来的梦想和目标,我一下也无法说得特别具体,但是我觉得,这样也很好,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我们的人生选择丰富多彩。我所遇到的每个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
大学的时候脑海里无法想像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总觉得三年好远,然而就像一眨眼我就毕业三年了。虽然当时无法想象自己未来具体的模样,一路面临过很多选择,跌跌撞撞,拥有过也失去过,但每一步都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在走,所以我从来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任何选择,在那个时候我尽力了。这几天,我在给自己做整理,回顾过去,想给未来两年做个规划,有些东西很明确,有些东西依旧很模糊,我想那大概就是未解锁的领域吧,让人有所期待,人生刚开始的时候不就是这样嘛,努力寻找,寻找自己是谁,能做什么,真正爱什么。我当然也羡慕那些幸运的人,比我早一步找到了一生所爱的事业,并坚持了下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道路,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也可以,即使没有,回顾这一生也是很好的体验。
「人生就是在不断错过中长大,你一直看到一些不如意的东西当然也有如意的东西,但是你就会越来越看到这世界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看到很多东西没有你想的那么美好,就是所谓的童真失落。」
刚进入大学那会,我大概就体会了所谓的“Innocence and loss”,高中老师所描绘的大学美好我是一点都没看见,差点没拎着行李转头就走,以前幻想过的所有大学美好场景一下碎掉,所幸遇到几个好朋友,日子过的也还算简单快乐。毕业这三年,几乎也处在”童真失落“的.状态,见识了职场没有那么美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人,也体会了亲密朋友相继会离开,开始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没有人能陪你到最后,除了你自己。李诞也说过,感情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它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盲目地歌颂不是一件好事情,如果感情是美好的,一旦里面出了问题你会受不了的。也许未来我还会遇到一些人,也会相处一段时间,拥有一些好的不好的回忆,也可能幸运地遇到一个人相伴走过一段较长的岁月,但我终究还是那个我。
「我一直相信那个写这本书的男人会来带我们走,如果你是我爸爸就好了」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首次流泪,不禁会想,那么爱的之华,如果当初我把她留在身边,会不会让她更幸福点呢,会不会比死去好一点呢。这也许是我很喜欢林俊杰那首《可惜没如果》的原因,即使有那么多如果,可惜没如果。最近看到身边的朋友有了一些生活上的变化,常常在想,我喜欢的在乎的那些人遇到我能让他们变得更好就好了,如果我能给他们生活上工作上哪怕带去一点点帮助就好了,希望每一个遇到我的人都能是感到开心的,这大概又是我的贪念了。提醒自己,为了不后悔,多为身边的人做点什么。
「我觉得我有点喜欢他,是在十二月的时候,等到一月份的时候,我就非常喜欢他了」
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你最终想成为的人,对生命也依旧有期待。
趁这个机会给对方写封信吧。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19
应该是在大连—旅顺一带取的景,有日据时代的痕迹,满目二十世纪的苍夷,无论是生活区还是校园,到处都空旷萧瑟,却连一个深情的凝视也没有。
葬礼、同学聚会、三代同堂、夫妻争吵、尴尬的书信往来……进入往事的过程如此艰难,仿佛往事并不重要。然而往事还是如潮汐般一波一波涌上来,在少男少女的眼底,以及起伏的胸前。
“大家好,我是岩井俊二导演和陈可辛导演的扮演者秦昊”。首映式上,秦昊这句不是玩笑的`玩笑,道出了他此次出演男主角的难处:如何避免让自己的表演,沦为两位亚洲最柔情的中年男导演的夫子自道。最终,秦昊和一开场就已死去的实际女主角,一起支撑起了整个舞台,让张子枫与周迅所饰演的两代丑小鸭得以轻盈起舞。
对于早恋与暗恋之苦涩,以及东方少女之审美,很少有人能解析到岩井俊二的清晰度。也是因为这种美感之纤弱,每次都需要层层铺垫,细心捆扎,再层层打开。因为总是没有切实的故事可依傍,岩井俊二的电影如果没有在某处成功地触动观众,就会失去全部抒情抓力。
而早已熟稔了大陆情况的陈可辛导演,让这份人类共有的纯真情愫跨越了时代,语言与文化,让《你好,之华》看起来虽然还是一部外国人拍摄的中国电影,却让本地影人像二十年前那次一样,再次汗颜。
但两位中年男导演毕竟没了年轻时的勇猛精进,三代人的情感跨度和留白之间,多了温情脉脉,少了尖锐的痛楚和追问,青春启蒙于死亡,又止步于死亡,就这样一代一代继续蒙昧下去。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20
因这部片子聚集太多知名演员:周迅、秦昊、张子枫、胡歌、杜江而导演更有名日本岩井俊二。
看时纳闷,为什么这么多名演员所拍的电影没有看到推荐与报道及点评呢?看后明白了:剧情是王道,故事主线不新颖,沉闷拖冗、不贴近生活,远离当下现实,再有演技的演员也救不了一部电影。
电影画面场景颜色压抑陈旧又给此片带来一大败笔。
秦昊的假发无以言表,是剧组缺钱吗?
周迅四十多岁了为什么在剧中说话还要装少女故扮清纯吗?是剧情需要?
那两只狗半路出现什么寓意?摆拍吗?人与狗没有互动交流,全程走哪都牵着狗,有必要吗?
女主角之南小时候那么优秀,只因遇到渣男,婚姻不幸福而抑郁选择自杀?留下两个青春期的孩子留给姥姥姥爷抚养?合理吗?而这个女人已经读到一个男人为她而写的`书了,知道这个男人有多爱她,在有困难时为什么不向外求助?而偏偏选择自杀呢?
不值得推敲的一部剧!
你好之华观后感 篇21
你有多久没动笔写过一封信了?再准确点,你有多久没有为一个人怦然心动过了?亦或是,你有多久没有回忆过往了?我想,很久了吧!还记得之前奋不顾身为了爱情是在20岁的年纪里。日子再往前推,大概就是初中14岁或者15岁是暗恋那个男孩而不可得,便对他的一切如数家珍吧!
《你好 之华》这部影片向我们娓娓道来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错过、关于青春年少、关于珍惜的故事。导演同样是拍摄了《情书》的岩井俊二。他所拍摄的影片不得不说唯美,文艺,又透着治愈的温情。
影片通过讲述姐姐之南去世,妹妹之华代替姐姐去参加同学会,不料遇见年少时喜欢的男孩尹川,于是之华便写信给尹川。由此,关于年少的喜欢,长大后的成熟慈悲。以及年轻一辈的自渡与体谅。关于姐姐之南,她从小学习优异,属于很多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尹川喜欢她。同学都是,然而,大学后她却遇到了张超,没有缘由的突然结婚,婚后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丈夫殴打,孩子受罪,最终之南自杀。如果说之南最初遇到的尹川成为她的丈夫,那么这一切是否真的会不一样,可是天不遂人愿。总要有些错过,让你必须去用更多的付出与辛苦去弥补。
之华是有私心的,她也在年少时喜欢上了这个优秀的男孩。说起年少,我们总会因为一个眼神,一句话语,或者仅仅只是喜欢他说话的'样子,就会轻易的丢盔卸甲,陷入喜欢的罗网,不可自拔。长大后的我们,不再轻易心动,对于对方的一招一式,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岁月让我们成了冷情人,而我们,却还在渴望,等待那个良人。然而,良人何时会来呢?
你还记得自己14岁的模样吗?想必,都快忘记了吧?要是不去翻翻年少的日记本,或者同学录,你大概都会忘记了自己还有过那么荒唐的过去吧?那时的你,傻得可爱,天真的单纯。说句喜欢,都要在日记本里酝酿好久。最终,还是没有将那句喜欢说出口!我还记得,要是时光倒流,我真想让过去的自己,别那么傻,该去爱,就去爱,别怕拒绝,早知道你那时的真情,我后来可真的没遇到过呢!
终究要和过去的所有说再见,终究要原谅那个不完美的自己,终究要长大。爱了,痛了,放不下,假装洒脱,忘怀,自渡,慈悲,然后才会学会原谅,原谅自己的小脾气,原谅自己的不完美,原谅别人的错误,学会和过去的自己和解,学会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然后若无其事的工作,学习,去爱和被爱。
之南的离去带给大家的,不只是痛苦。当大家渐渐释怀,关于年少的喜欢,关于错过,关于原谅,大家都有了方向。我看到睦睦眼睛里有了光,我看到晨晨哭出来了,我看到尹川也在为失去痛苦并有了希望。一封封信,传递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问候,更是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希冀。或许那封没有寄出的信里,包含的才是最真的情与在乎!
回望过去,我们看到一个个胆怯的自己,固执的喜欢着一个男孩,或者女孩,或者还在为他的难过而难过。当日子过去,你总会在回忆里,看到那个为爱奋不顾身的自己。刘若英歌里唱的所有情节,“十七岁那年的星空。”“你吻我的那个夜晚。”那时。我们还是懵懂的少年少女。然而,那时的我们,却是最真,最无畏的年纪,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放下过去的固执,去拥抱一下这个不完美的自己,和过往说再见,慈悲,忘怀,爱自己,也成为被爱的那个人。我还记得你最初的模样,一直记得你那时眼角的微笑与你并不完美却足够真诚的你的模样。祝好,愿我们都能成为最真实的你自己。
【你好之华观后感】相关文章:
《你好,之华》的观后感06-05
《你好,之华》观后感03-22
雪之华作文10-11
《你好,之华》观后感及一些评价02-17
雪之华_700字02-2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意思02-11
书之韵气自华作文10-02
西安游记之华清宫_650字01-26
你好,之华观后感11-07
谦和之花灼灼其华优秀议论文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