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1
看过《一个也不能少》电影不知几次,每一次观赏之后,总是泪流满面。这并不是因为电影波澜壮阔的镜头与赅世惊俗的场面。它只是一部极其平凡的电影。没有名演员的参与;没有令人赏心悦目的场景;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虽然导演是著名的张艺谋。
一位小学才毕业的13岁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师离去学校的一段时间里,她被*长领来小学校,毅然代起了课,当起了临时代课老师。依高老师的吩咐,她还能勉强维持上课。后来,她的高与她耳齐的学生,也不大听从她的管束。毕竟是年幼无知的小孩子,踩坏了高老师留给她的那几根粉笔,他们还不断打闹,还到处乱跑。
县少体校选拔学生,小红(明新红)入选。小魏就是不同意,因为高老师跟她有言在先:二十八个学生一个也不能少!还是*长花了几块钱,收买了那个小子(张慧科),才找到了小红。少体校的车瞒着小魏开去了,小魏得知此事之后即忙抄近路飞追,终于无功而返。
张慧科不辞而别,搭车去城里,后来竟然在车站里走丢了。小魏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立马要去城里找他。可是哪来的路费呢?小魏采取了学生的意见,帮砖瓦厂搬砖赚钱充当路费。千方百计筹钱,却凑不足路费。后来全班同学齐帮忙,终让小魏趁乱挤上汽车。但近城时,她却被查出未买票,被推下了车。她就步行进城。在县城的几天几夜里,她到处打听,到处寻找,想尽一切方法。风餐露宿,把仅有的六七块钱也花去,买了纸笔,书写寻人启示。在车站广播室寻人失败之后,她竟然走进了电视台,在台长的全力帮助下,她录制了节目,终于找到了她的学生。电视台用两辆汽车送他们回乡。还送来了许多教具、图书、筹集了很多资金。乡村沸腾了。
我含泪在激动中看完这部电影,还有谁能不为小魏老师进城找她的学生这一情节所打动的呢?为了找回学生,她不惜含辛茹苦,率全班26位学生帮砖瓦厂搬砖;为了找回学生,她不惜冒险挤车,步行进城;为了找回学生,她吃残渣剩饭,睡当街墙角;为了找回学生,她几天守候台长,终于感动了县城,录制了电视节目,找回了学生。
我为这部电影喝彩,不仅因为它有动人的情节,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小魏老师:执着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倔强性格,历历在目,学生的天真无邪,童稚无知,活泼淘气,栩栩如生;高老师、村长等一帮乡村里的大人,又是那么地纯朴、憨厚、叫人难以忘怀;县城里的台长、老板娘又是那么的关爱同情弱小,一切都是唯美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是唯美的,心灵塑造是唯美的;人际之间的关爱展示是唯美的。我还多次地被这部电影的配乐所感动。每当到了人物特别是主人公魏老师处于最为艰难的境地之时,那配乐便那么低沉、悠扬、哀怨地响起。一声声凄厉的哀鸣,正反衬出人物的无可奈何。这实在让我们声泪俱下,一片嘘声叠起。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我非常欣赏。它实在感动了我的心灵!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2
今天,老师在多媒体教室里为我们放了《一个都不能少》这本电影,这是一部令我感动的电影。
影片的故事内容讲述在穷山僻水的水泉乡,由于水泉小学唯一的教师高老师,告假照顾病危的母亲,一群不同年级的小学生顿时失去上课的机会,于是乡长便临时请了十三岁,只有小学水平的魏敏芝来做代课老师。高老师临走时叮嘱魏敏芝要好好留住学生们:一个也不能少。可是高老师走后不久,魏敏芝便遇到两宗令她头痛的问题──明新红同学由于天生练就一双〝飞毛腿〞,被挑选到县里去,而顽皮小子张慧科又因家里欠债需到城里打工还债。魏敏芝眼见快守不住诺言,焦急万分,想尽办法到城里寻找张慧科。人到了城里,却跟张慧科联络不上,彷徨无助的魏老师想方设法联络张慧科,结果惊动了电视台台长,上演了一幕感人的「寻人」特备节目,在城里激起了一阵回响。
片中有几幕情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高老师临走时,给魏敏芝留下二十六根粉笔,并吩咐她每天只能用一根,字不要写得太大,以免粉笔不够用,但又不能写得太小,因为太小会影响学生的视力。这充分表达了他对粉笔的珍惜及对小孩子们的爱护。为了筹备入城的费用,二十六位小学生在烈日当空的情况下,毫无怨言地齐心协力跟魏老师一起到砖场搬砖赚钱,这反映出孩子们尊师、勤快、合作的精神。后来,他们用剩下的六块钱买了两罐可口可乐,大家你一口我一口争?喝的时候,那情景令人觉得既可笑又可怜。片中最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当明新红被挑选入县校后,体育老师要接走她的当天,魏敏芝竟将她藏起来,不论乡长怎样苦口婆心地解释、规劝,她都无动于衷,不肯将明新红交出,乡长无计可施下,无奈地用五毛钱跟顽皮小子张慧科〝交易〞,供出收藏明新红的地点。魏敏芝这〝初生之犊〞那倔强,不畏强权的所作所为,看了真为她捏一把汗。不过后来,看到她为了一个孩子而这么着急,还千里迢迢走到市里,千心万苦地利用广播,寻人启事,电视台来找张慧科时,我心里不由地对她燃起了一股浓浓的敬意。
下课了,电影看完了,笑也笑过了,哭也哭过了,故事是否终结了?不!片中的高老师为了一句承诺,付出了这么多的辛苦,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俗话说:人无信不立。每个人都要做到诚信待人,这样才能获得同样的尊重。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3
今天,在教室里,阮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描写山里的电影。
影片讲述的是水泉小学的故事,一个叫魏敏芝的大约13、4岁的小女孩当起了代课老师。她谨记高老师的交代,一个学生都不能少,这个交代成为了她的责任。没有教学经验的她每天都让学生抄课文,而有些学生就趁机欺负她。有一天,张慧科因为家中贫穷进城打工,魏敏芝知道后,厉尽艰辛去城里找回张慧科。终于,魏敏芝带着张慧科顺利回到水泉村。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最感人的就是魏敏芝去城里找张慧科的情景。她为了省钱,从水泉村一路走过来,身上仅存6元。到城后,魏敏芝先去火车站找人,然后又去放广播,接着去写寻人启事,最后去电视台找台长……魏敏芝那被夕阳拉长的身影和电视台大门口一声接一声的“你是台长吗?”的询问声,让我心为之震,久难忘怀。夜深了,她就睡在大门口,第二天凌晨,她又开始了询问。天无绝人之路,好心的电视台台长看到后,不仅给她吃饱了饭,还让她当嘉宾,讲贫困学校学生的辍学情况,还可以以这个话题帮助她找张慧科。就在魏老师在电视台演播室把圆圆的镜头当成张慧科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时,她哭了,我也哭了。她的眼泪像两行珍珠流了下来,哭着说:“张慧科,你去哪了……我找了你三天了……我都急死了……”,那幼稚、焦急而真情的声音震撼了我的心。那头,张慧科看到老师为了寻找自己而感到伤心,我再一次为这感人的场面哭了。就在这个节目播出去不久,就有人提供线索,到他们团聚的时候,我也笑了。
乘着回山里的车,记者采访张慧科要怎样感谢魏老师,张慧科那天真的声音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要念书,上高中,将来赚钱给魏老师买好东西,买花。”这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和信任。到了水泉村,学生把魏老师和张慧科围得水泄不通,许多爱心人士还送来了许多文具、图书、粉笔,筹集了很多资金。那欢快是由13岁的魏敏芝创造的。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完《一个都不能少》这部影片时,心里如澎湃的海潮,久久不能平静。比起他们,我们的设备可就好多了:漂亮的课桌椅,五彩的粉笔,渊博的老师……我要像张慧科一样,考上大学,给亲爱的老师买花,报答我的老师。
“一个都不能少!”是魏敏芝对学生不放弃的爱,改变了这个水泉村,改变了这群顽皮的学生。爱,能改变一切!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4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剧情是:水泉小学的高老师要回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只有十三岁、刚刚小学毕业的女孩魏敏芝被田村长从邻村找来代一个月课。高老师见魏敏芝年纪太小,认为她无法教书,不想要她来代课。村长告诉高老师,找这么一个人并不容易,让魏敏芝把学生看住,凑合一个月等高老师回来再说。水泉小学地处偏远乡村,教育教学设施条件极其简陋,学生的辍学情况非常严重,每年都有学生流失,现在只剩二十八个。高老师临走时再三叮嘱魏敏芝一定要把学生看住,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不会上课,整天让学生抄课文,每天清点人数。学生们见她人小,不听她的话,甚至还故意捣乱,教室里乱哄哄。但她不闻不问,只是守在教室门口,不到时间不让便不让学生走。十岁的张慧科为了给家里还债,不得不辍学到城里打工。魏敏芝牢记高老师的叮嘱,一个也不能少,决心把张慧科找回来,独自一人踏上了进城寻人之路。
开始观看的时候,被电影的一些情节惹得发笑,然而看到最后,被魏老师的行为举动所震撼。电影反映的是中国教育的昨天,想起我的小学时代,一切源于一个穷字。国家的教育事业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正是因为有像魏敏芝老师那样的坚守和默默奉献的人。看完之后我有几点印象特别深的.是:
有一股对教育热爱的倔劲。代课一个月就能得50元的工资,这是村长开出的条件。然而高老师许下诺言是:“一个月后,假如全班学生“一个都不少”的话,那我再给追加奖金十元。”就这一句话深深印在在魏老师心中。有了28个学生中有1个学生因为善于跑步,被县上老师看上要带她到县城上学的时候,为了实现一个也不能少,魏老师把学生藏起来的闹剧,当村长把藏在家里的学生找回来,开车带走的时候,她还不忘在车后苦苦追赶。正是这一股倔劲,后来因为家穷的张慧科到城里打工,魏老师才不惜一切代价到城里寻找他。因为她知道,前一个学生走了是因为村长原因,学生到县城上学,然而这位学生不能因为其他任何原因不来上学。为了张慧科,她不惜找村长;和学生一起到砖厂搬砖;和学生一起去混公共汽车到市里;花钱请人陪她找;花光身上的钱买写寻人启事的笔墨纸砚;在电视台的门口等待一天多的时间找电视台台长。
立足实际,利用好身边素材进行教学。对于一个13岁的孩子来教小学,我都为她捏了一把汗。刚开始,魏老师也没有多少办法关注学生,抄课文就成了课堂的全部,老师抄课文在黑板上,学生把黑板上的课文抄在本子上。唯一能唱的一首歌还记不住歌词。看住学生就是她的全部,魏老师善于利用高老师的威信来镇住学生。后来魏老师能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数学教学,到城里坐汽车需要费用,让学生帮她想办法:如果要每个学生从家里拿,需要拿多少;如果去砖厂搬砖,需要搬多少匹砖。让学生上黑板自己演算。就这样得到村长的认可:“这老师不仅能教课文还可以教算术。”立足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知到所学知识有用,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电视台的宣传,不仅找到流浪在街头的学生张慧科,而且学校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
电影的最后部分通过学生用捐来的粉笔书写自己想写的字,为了节约粉笔。每个学生找自己喜欢的彩色粉笔只写一个字,结果张慧科同学在黑板上破例多写了两个字:“魏老师。”从孩子不太规整的字上,但张慧科写得非常认真,可以看出在张慧科的心中:开始以为姑姑邻居家的姐姐,变成他内心认可的真正的老师。从魏老师满脸笑容中,读出了属于老师真正的幸福时光。
一部反映中国教育的好电影,推荐给大家。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来。但是去年以前,在边远山区的一些乡村,还有一些我们的同龄人,由于各种原因却不能进入学校学习。电影《一个也不能少》,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寒假里,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水泉乡水泉小学高老师的妈妈病了,他要回家探望,于是便请了一位乡村女孩魏敏芝做代课老师。临走前高老师再三叮嘱魏敏芝,班里的学生要“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今年才十三岁。这个学校只有一个教学班,一到四年级的二十八个学生混在一起上课学习。
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为了不负高老师的重托,魏敏芝从学校一直跑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学校。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就是小小年纪的魏敏芝老师,为了找到学生张慧科,在城市的街头四处奔波,不辞劳苦,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饭馆客人剩下的食物。终于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记人员却处处刁难她,不准她进去。但是坚强执着的魏敏芝老师并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足足等了三天三夜,苦心人天不负,最后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
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敏芝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但是仅仅十三岁的魏敏芝老师,就为了乡村教育,为了一句承诺,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乡村女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剧中的魏老师对她的学生那么好,我们的王老师也像魏敏芝老师一样照顾我们。王老师为了让我们长大有出息,无时无刻地为我们辛勤地忙碌着。同学生病了,老师牺牲了自己的星期天,花自己的钱买上营养品去看望同学。在学校就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我们要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老师。正是由于魏老师、王老师等千千万万个有担当的老师,我们全国的孩子才能“一个也不能少”地享受教育的幸福,坐在教室里学习。
水泉小学的环境并不好,教室那么破旧,学生的文具那么短缺,老师们的教具更是少得可怜,学生的家境又那么贫寒。可是不管条件多么艰苦,魏老师依然辛勤耕耘,同学们仍然坚持学习。与他们相比,我们现在的环境不知道比他们好多少倍,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地学习。
“一个也不能少”这个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任务是多么的艰巨啊!
希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享受教育的公平。而我们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们更应该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自觉接受教育,长大后真正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感谢您曾经来过,您的每一次点赞和评论,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6
一部影片,一个故事,一份责任,一种感动。
今天,我有幸观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它主要讲述的是关于一个代课老师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个小学毕业的人,今年才十三岁。因为高老师请假回家探病才来到了水泉村小学,这个学校就有一个班,班里的学生一到四年级的都有,共二十八个学生……
在班里有一位名叫张慧科的男同学,由于母亲生病,他家人带着他辍学到城里去打工。魏老师从学校一直到(知道以后,只身一人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把他带回了家。其实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张慧科,因为她的任务就是代好这一个月的课,而她或许是为了高老师临走之前的一句话:“这个班已经流失了十几个学生,再也不能少。!”我想:这就是责任所带来的动力吧!
在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魏老师为了找张慧科在街头上四处寻找,广播找人,贴寻人启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没有找到张慧科。她渴了,就喝街边的自来水;饿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应该去电视台……可门口的登计人员处处叼难她,不准她进去。她没有就此放弃,在大门外等了三天三夜(一天一夜),而且她见到每个从里面走出来的人就问:“你是不是台长?你是不是台长?”最终,她终于见到了台长,并上了电视,在圆圆的镜头面前,她流下了眼泪,说了一席让人感动不已的话:“张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里?”
最终,魏老师找到了张慧科,一起回到了那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学。是啊,付出了或许才会有回报,可不付出注定一无所获。而这个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师一样,为了一句话,为了一个孩子,付出那么多艰辛和劳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贫困学子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经辍学的孩子能够早日重返校园。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7
今天上午,我们班又迎来了难得的看电影的课,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组织的,因为只有他才有可能带我们看电影,的老师根本免谈,今天看的电影名称叫《一个也不能少》。
这场电影讲的是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发生的事,这所学校只有一个班级,理所当然也只有一位老师,他姓高。一天,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他想回家去照顾他母亲,找了个代课老师,姓魏。高老师把一切事项告诉魏老师后就回老家去了。他们那的学习是每天抄一篇课文,高老师回去26天,交个魏老师26根粉笔说:“每天最多用一根粉笔,不够自己想办法。”
高老师走了,魏老师在第一天抄了一篇课文让同学们抄,大家都说不会,魏老师硬要大家抄,说:“没抄完不许回家。”看到这,我觉得魏老师,学生不会硬要让学生抄,但她也是遵从高老师的意思,让同学们抄而已。这时,我想起以前自己也遇到像电影里学生同样的事,我不禁对这群学生产生同情。
农村的孩子很多都是家里穷,导致不能上学,这所学校就有一个学生叫张慧科的因家里穷,上不了学,于是跟别人到城里打临时工,魏老师知道后,便想进城把张慧科找回来,因为原本高老师有交代说在他回来前不能少学生。前几天县里来把一个擅长跑步的女学生招过去了,学校已经少了个学生,如今张慧科又不见了,高老师回来怎么向他交代啊?于是魏老师决定进城把张慧科找回来。在学生们的计算后,高老师的来回车票费一共要20元,他们去村里帮忙般砖头,等赚到20块后得知一张车票就要20元钱,于是他们准备混车过去,但到了半被,被赶下了车,于是,魏老师便步行进城。这时,我被她的这种坚强的毅力所,也对她产生了敬佩之情,不再认为她了。进了城,到了张慧科住的地方,得知张慧科早在车站丢失了,她便叫那个和张慧科一起进城的人和她一起去找,看到魏老师这种,我得差点流下眼泪。这时,我知道老师平时辛辛苦苦地备课、上课、改作业,有时还有私事,就因为我们的一点点错事而使老师生气,这非常不应该。
还有,我最难忘的也是最感人的一幕是:魏老师为了求台长替她登,在门口一个人一个人问,看是不是台长,每个从出来的她都问,饿的时候边自来水喝几口就当吃了一顿,甚至在边滩吃别人吃剩的面条,晚上不是睡在车站的椅子上就是睡在边,天亮了又继续在门口问。这件事被台长知道了,台长非常,不但免费替她登,还让访问她,使她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找到张慧科。
看带台长愿意免费替魏老师登时,我心里又激动又高兴,心里直称赞那个台长;当找到张慧科时,我心里异常高兴到想:真是太好了,有眼。当然,电影里除了的情节外,让笑的也有,让人的也有……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8
再次重温电影《一个也不能少》,仍然令人看得揪心,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却折射出当今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
某些穷山区穷孩子不也真实地演绎着这一幕吗?让人心酸的同时,更对影片中仅13岁的小老师那种信守诺言,有责任心的精神所敬佩.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以前从事的行业,也是老师.在最初任教之前是在一所村办的小学实习,教的是英语,说实话,当时那所学校根本还没有开设英语课(初中才学),也没有现在高科技设施,但是孩子们听到有英语课上都兴奋不已,个个都挺好学,挺勤奋,哪怕不是主课,她们都坚持每天读背所教的英语单词,句型.当时那所学校也没有打印机.复印机,她们的试卷是我用油印纸刻上去再印刷出来的,虽然过程困难,但她们却以多数优秀的成绩回报了我,我倍感欣慰.虽然那个历程只是短短的二个月。十多年过去了,也许现在那所学校早已开设了英语课,安上了好的设备,有优质的英语试卷。
但直到今我都无法忘记当时离开时孩子们流露出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忘不了她们因无法再上英语课而无助的眼神!影片中因为山区贫穷,他们没有好的老师,更没有好的教学资源,更可怕的是她们因为没钱可能随时辍学,那么,在现实的穷山村中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已坐上了学堂,接受了教育呢?教育对一个国家是那么的至关重要,没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发展.经济就不能繁荣,社会也无法进步,就我们国家,经济落后的地区,还是有很多孩子都无缘于学校,无缘于教育.看过影片让我深深懂得: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持有一种负责任,有担当的精神。
虽然现在我已不是一名教师,也无法再投身于教书育人,但我仍然非常热爱这一行业,知道老师肩负的重任有多重,看过此影片,发出由衷的感言:感谢所有敬业的老师们,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您们就是孩子的未来!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9
看了《一个也不能少》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部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水泉村唯一的小学 ,水泉小学的教师马老师的母亲得了重病,马老师要回家看望母亲,要一个月的时间,可村长请不来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代课老师,只好让13岁只有小学学历的魏敏芝当代课老师。魏老师代一个月的课,工资是50元。马老师给了她一些粉笔,正好一天一根。可是“调皮鬼”张张慧科弄倒了3条腿的讲桌,弄断好几根粉笔。魏老师让张慧科捡,张慧科不肯,拉来拉去又踩断了十几根粉笔。后来,张慧科赔了五角钱。魏老师饶过张慧科。有一天,魏新红由于跑步特别快,被村长带到体育学校,她被体育学校特招走了,张慧科也去城里打工了。魏老师为了“一个也不能少”,要去县城找张慧科,没想到路费要22元。由于没有车费,魏老师只媸和学生去搬砖挣钱。可是钱只挣了一点,又和学生们喝一瓶可乐,只剩下9元钱,魏老师只好去混车去县城,可是,没坐几里地就被司机赶下车,她只好徒步走向县城。晚上,魏老师睡在山路旁时,被好心拉货司机送到县城。魏老师在县城里找到了知道张慧科情况的人,询问情况。魏老师被领到车站,找张慧科,可找一天也没有找到,魏老师又付给知情人2.5元,又用5角钱买了两个包子,两人一起吃。后来,魏老师用剩下的6元钱买了一支笔,一瓶墨水,一百张纸,爬在车站的座位上写寻人启事。可是联系方式不对,晚上纸又被风吹走了。这下,魏老师身无分文。魏老师只好去找电视台,由于没钱打广告,她只好去找电视台台长。问了无数个“你是台长吗?”之后,终于让台长感动了,魏老师成了生活七彩虹的特邀嘉宾,在电视上找张慧科。张慧科被饭店老板娘收留,知道了这件事,老板娘,让张慧科去见魏老师。回到了水泉小学后,许多人捐钱捐物,有了无数粉笔,桌子也修好了。
与水泉小学的同学们相比,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呀!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10
听影片名感觉挺有趣的。但是,在学校只放了一点,因为还要上语文课的缘故,就停止了。回家,对这部影片念念不完。最让我忘不掉的就是魏老师找张慧科的那一段。
魏老师看起来还是一个六年级的小学生,却担任了水泉小学的代课老师,并且做好“一个都不能少”的职责。
魏老师千方百计的凑钱到城里去找张慧科,坐上车了,但是中途被人发现,被别人赶了下来,其实我想:明明就可以往回走,挣好钱在买票坐车去城里的。但是她没有,而是走路到了城里。到城里他找到了带张慧科去打工的人,得知张慧科走丢了,我想这时她心里肯定很难过吧!他没有放弃,而是抱着我偏要找到张慧科的心态。
魏老师,他为了张慧科想出了很多办法:去火车站播广播,看到大街上张贴寻人启事她也去买笔和墨写寻人启事,最后得到一个人的指点来到了电台。
因为他没有证件,没有推荐信,没有保障,也找不到台长,因此活生生的被赶了出来。但是,魏老师不仅没有放弃,在电台门口等了一天半,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个都不能少。
从电台里走出一个戴眼镜的,魏老师问道:“你是台长吗?”这个台长心地很好,不仅让他上电视,还使富有的人捐了许多粉笔,钱,学习用品等。他和张慧科一起开开心心的回到了水泉小学。
最后一幕,在讲台上摆了好多粉笔,还是水彩的,张慧科问:“我能多写几个字吗?”魏老师说:“当然可以”于是,张慧科在黑板上写了三个大字---魏老师。
现在的我们,与他们完全不同,我们条件比他们的好多了,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学习机会。魏老师对学生的关心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我们应该多尊重老师。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 篇11
转眼间就过了一个星期,电影也如约而至,这回等待我们的是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虽然名字不怎么样,但是这可是大导演家张艺谋的巨作,也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学校中,这所学校叫作水泉小学,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一栋栋林立的教学楼,取而代之的是一间平平矮矮的土坯房;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几十个班级,而只有那一个班级;在这里,你所能看见的不是从一到六年级层次分明的学生,他们全部集中在一个教室上课,没错,他们也只有一个老师,就连写字用的粉笔也是格外的珍贵,容不得一丝浪费。所以,来到这里,你只能看到两个字——贫穷!
这一天水泉小学迎来了一位代课老师,可是这个代课老师也只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女孩,并不比我们大多少,也是中学生,名字叫魏敏芝,同学们都叫她魏老师。可是毕竟是小孩,第一次当老师仍然有些胆怯,扭扭捏捏,好不容易站上讲台,却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去教书强迫学生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回家休假的老师给她的要求是她带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看来当老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也许是老天不想让她拿到那代课费,偏偏在她代课的时候“跑了”两个学生,第一个是因为有运动才能被市里选上了运动员,但是第二个张惠科却是因为家里没钱而偷偷跑到城里找工作,前一个魏老师是是在留不住她,可是这一个她不能再丢了,所以她决定自己动身去城里找。
可是这钱从哪里来呢,在一系列蛮横的“工作”之后可算是凑到了钱但远远不够买车票,而且想混车也没混成,所以只好走去了城市。繁华的大都市人可真多,车流量大的惊人,初来乍到的她用了所有的办法来找跑到城里来的张惠科,包括:广播找人、贴纸条、写寻人启事。可是都没用,最后还是在电视台找到了希望,好心的电视台长让她得以从电视这一个角度寻找到了张惠科,而且也从这所城市募集到了很多的募款和学习文具,这让他们的贫穷落后的状态有所改变。
电影落下了帷幕,但是远在偏远山区的学生们落后的教育的现状还没有结束。但是我从中也悟到了一些做人所具备的东西,就是责任,对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要有能力承担。还有一个就是承诺,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这样,你才能博得别人的信任与肯定。
【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的观后感(通用11篇)】相关文章:
中考满分作文:一个也不能少12-24
教育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3篇03-17
教育电影《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5篇03-17
谢霆锋一个都不能少歌词08-06
电影《乌龟也上网》观后感03-23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有感03-29
电影观后感(通用33篇)03-28
天堂的张望电影观后感(通用23篇)04-14
励志电影的观后感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