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2022-09-23 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1

  自提倡素质教育到全面贯彻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阅读教学中我们欣喜的看到,课堂活起来了,个性突出来了,创新多起来了,这是新课标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观的体现。但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案例不难发现人们对“课改”环境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前不久在我集团总部任教研究主任的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来我校送课,教学了三年级的《荷花》。教学中体现的深刻的教学思想,精湛的教学艺术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留下了宝贵的启示。

  一、重基础,“写字教学”贯穿始终

  目前阅读教学追求“个性”“创新”成了一股时髦的风,“写字教学”常常被人们忽视,平时的教学中尚能在课尾提一提并布置学抄写默写,但在“课改”研讨课之类的阅读教学中越来越成了麟毛凤角了,生怕学生的“创新”的热情,弘扬的个性受到它的破坏。在于老师的课上“写字教学”不仅受到了重视,而且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如于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即板书课题,他是这样教学的,“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荷花’怎么写的”。随即在黑板上书写,“‘荷’字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字”。“现在我一起读题目。”这样的写字教学一点不刻板又起到了识字的效果,做到“润物细无声”,教学过程中的也是这样。

  于老师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认为用得好的词语划下来,然后指名学生把自己划的词语写在黑板上。一个学生写了“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于老师相机进行写字指导。“这位同学‘冒’字写得很好,很正确。对学生的好的写字习惯给予表扬,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写字“‘冒’字的上部的两横不封口的不要写成‘曰’字,随后又书写‘帽’字”,“这个字很形象,你看眼睛上(书写‘目’)戴着一顶帽子(画个半圆,再画两横作帽沿),帽口是不能封死的,又因为帽子是布做的要加个‘巾’字旁,这就成了一个‘帽’了”。形象的“字理教学法”即教会了学生识字,更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是真正的“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课程最后于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中的生字书写了一遍,提出了一些注意点,并让学生认真描红才结束此课。

  二、读书要读出“味”来

  以前的阅读教学往往以“讲解”为主,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权利,现在的一些阅读教学则因追求“创新”和“个性”而剥夺了学生“品读”“体味”的机会。《荷花》的教学为“呼唤回归阅读权”的阅读教学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教学中于老师介绍了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语言清淅流畅,平实淡雅,写景状物细致优美,耐人寻味。然后说:“《荷花》就是一篇描景的‘美文’,我们要能读出他的‘美味’来”。这给阅读教学下了一个总的要求,然后又介绍方法说:“古人把读书叫估‘煮书’(板书),书越‘煮’才越有‘味’”。在“煮书”过程中,于老师分三步走进行教学。首先是熟读课文。“现在请大家认真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把课文读熟(板:熟读)。”在读书过程中于老师边巡视边指导让学生读进去,然后指名几位同学读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于老师要求学生再品读课文。

  “同学们,请你们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板:“品读”),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语句划出来。”“同学们读得很仔细划得认真,再请你把自己体会的内容批注在旁边。”这里于老师提出更高要求,继续“煮书”,深入“体味”。在“品读“的过程中于老师让学把一些好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当“品读”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共同交流从划出的词语中“体味”到了什么,并让学生练习如何把体会到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品读”逐渐进入了高潮,“煮”出的味道越来越美了。如:

  一个同学在课文第一部分划出了“赶紧“这个词,并说到:

  “我体会到了,‘我’迫切的心情,巴不得一下子跑到,同时也好像‘闻’到了塘里的荷花的淡淡清香,荷花一定美极了。”(赢得了同学们一阵掌声)。于老师继续引导,“你能把迫切又美的感受读出来吗?”他试着读到:“赶──紧──”(“赶”字读得很急切,“紧”字则舒缓,赞美的读出)。

  于老师这时竖起了大姆指,然后又带领大家读了两遍。此外于老师还引导学生“品读”了“挨挨挤挤”、“冒”、“饱胀”、“翩翩起舞”等关键词语及第四自然段中的优美语句。在细细“品读”读出“味”之后,于老师再让学生美美地读课文读出“美味”来。(板“美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于老师给予指导,并范读,如第四自然段要轻声读,用气读,带着想象读。通过于老师的引导学生不仅自己陶醉在优美的文中,听者也被深深的吸引了。

  三、适当的“创新”

  适当的“创新”或说“创新”要适当。“创新”是好事,是课改倡导的核心,但在一些课堂上,常常一“创”不可收拾,沾边的不沾边,恰当不恰当的统统称之为“张扬的个性”,有“创新”。归究其原因,这是没有在扎实的基础上追求“创新”,没围绕文章或字、词句、段的中心意思去“创新”。前面叙述中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在于老师教学中,学生通过“熟读”“品读”“美读”课文,与“文本”进行了扎实充分的对话,创新思维非常活跃,产生的创新成果也与“文本”相贴切。

  再如,在教学到“有的还是花骨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句时,于老师播放课件让学生说说“花骨朵”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含苞未放”、“含苞欲放”,还有的学生道:“含苞羞放”,这时于老师又竖起了大拇指夸她想得好,既贴切,又运用了拟人的方法使“花骨朵”羞答答的形象栩栩如生。像这样“创新的火花”,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多处,每一处都让我感觉到“油然而生”,“水到渠成”。这才是课改体现的“创新教学”。

  以上三点是笔者听课后油然而生的自我反思,于老师的课展示了教学艺术的无穷的魅力,表达他对阅读教学的深邃的思想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究体会。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2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在这一节课中,华教师执教时最大的特点是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中:

  1、媒体激趣,触发语感。

  叶老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课堂伊始,华教师在板书课题后,伴随着美妙的旋律,出示了一组静态的荷花图片及动态的池塘荷色,并引导学生或词或句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既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又激起了他们亲近文本的欲望,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让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来。

  2、充分诵读,领悟语感。

  叶圣陶先生一向重视语文中的美读,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依我的理解,美读就是读者将作者文中当时的情感还原出来。要到位地还原,就要读者沉入文中,体会文意,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华教师的课中,运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语段进行交流学习”这一教学手段,实现了预定的训练目的。当然,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与教师充分的钻研教材是分不开的。在课堂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解读,还原了语言形象,又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通过朗读反馈了出来。

  3、多元解读,积淀语感。

  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作出多元的解读。片断如下:

  生:我喜欢“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一句。读着它,我仿佛看到了从碧绿的荷叶中冒出来的荷花。

  师:“冒“字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生:(学生说出了“长、钻、冲、露、伸”等字)

  师:再体会一下,怎样长可以叫“冒”,作者为什么用“冒”?

  生:(学生依据自己的感悟进行了回答)

  师:(据学生回答,强调是使劲地、生机勃勃地生长)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生:(练习并朗读)

  下面再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1、对文章第5自然段省略号的教学可改为:

  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只有蜻蜓、小鱼过来了吗?

  (意在引导学生为文中省略号进行补白,同时应强调让学生依照文中句子进行仿说,不能只让学生说小动物名,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常的语言实践中丰富语言。)

  2、对“学完全文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赞美荷花”这一环节,可否运用课堂开始时的课件,让学生在低低的配乐及荷塘景色中身临其境,进而激发学生语言。另外应强调语言的质量,不能以一个“美”字概括。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3

  上周二下午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观听了由姜敏老师执教的《荷花》一课。这一课姜老师的教态自然大方,亲和力极强,声音美与课文荷花的美融为一体,这些均值得我学习。针对这一课我具体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这节课姜老师善于抓住细节,讲解细致,文本挖掘很深,突出重难点。如在教学:“白荷花在这些荷叶之间冒出来”这句话时,在一个“冒”字上做文章,让学生感悟白荷花的美,通过用手表演来体会白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读出了白荷花的美。

  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姜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忽视了文章的空白之处,没有充分地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大胆的想象进行补白,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白荷花在这些荷花之间冒出来。”它们想干什么。可组织学生想象说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类,仿佛——”在教学第四节时,有一处省略号,可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补白。多媒体课件没有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4

  《荷花》一课已经结束了,反思这堂课,有欣喜,有遗憾,欣喜是学生带给我的,而遗憾却是我留下的。

  《荷花》是一篇经典美文,为了不破坏它的整体韵味和美感,我设计的第一课时重点是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第二课时重点是理解、积累和运用。

  第二课时,我的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情境中品读语言,欣赏语言。不仅要让学生领略到荷花的美,更要让学生领略到语言的美。很羞愧地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比我出色。他们对词句的品读和感悟有一定的深度,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尤其是对“挨挨挤挤”、“冒”、“露”等词的探究,让课堂实现的真正的“对话”,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接下来的一个环节,我的意图是想不露声色地把他们带入情境,让他们在无意识中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或一片荷叶,让他们互相观察,互相欣赏,然后用语言描述身边“荷花”的“千姿百态”。教材上没有具体描绘荷花的种种姿态,这样做是对教材的一种扩充,也是对语言在理解、感悟基础上的一种创造性运用。但是,在进入这个环节的时候,我的引导有些仓促,我那么急切地让他们“冒”出来,可他们就是一下子“冒”不出来。等他们“冒”出来时,留给他们观察、欣赏和用语言表达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学生充分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入:“是荷花的清香把作者吸引到荷花池边,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2段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或词语写得特别美,说说你的体会。”随后组织汇报交流。这样充分让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了美的语言。

  在学生交流汇报的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做出多元解读。体现了“读中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之意图。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美丽的、动人的荷花。看后鼓励学生自由起立发言。说说“此时此刻,此时此景,想象一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想干什么呢?”针对这一富有灵性、创造性的诱导,学生用心倾诉,真情流露,既是心灵的独白,又是个性的张扬,使作者、学者、教者融为一体。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5

  今天,我读了《荷花》这篇文章,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的感动了我。“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塘······”这使我觉得荷花很团结。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一样。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试是全班第一的时候,心里特别得意。心想:又是第一真好。老师让我帮我不及格的同学,我心里有些不情愿。心想:“他自己不学,关我什么事。”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要知道独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花一起开开得才灿烂。”

  我觉得很有道理。当那位同学在我的细心帮助下,学习成绩从不好到好的时候,那种喜悦真是无法形容。荷花的生命力特别顽强,记得有一回,我买回几颗荷花放在池塘里,前几天我还特别细心的照顾它,时间一长也就淡忘了。一个月过去了,那荷花竟长出了小花蕾,我惊讶极了。我才知道荷花有顽强的'生命力。荷花一生出来,人们就用它煮凉汤,而且营养很高。荷花果真有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啊!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6

  今日,我读了《荷花》这篇短文。荷花那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深深地感动了我。“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做人也是一样。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验是全班第一。就得意急了,心想:“哈,真好,这回又是第一名了。”放学后,老师要我帮助不及格的同学学习,我有些不愿意,心想:“她自己不会学习吗?”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要知道,一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的花开,开得才灿烂。”我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师说的话记在了心上,鞭策自己。当那位同学在我的帮助下,成绩提高时,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形容。“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那就能生长……”啊!原来荷花有这么强的生命力。

  我学了《种子的力》这篇文章,文章讲得是种子有超人的力,我觉得荷花的生命力并不比种子差。记得有一次,我在姨妈家拿了一些荷花种,头两天,我细心的照料它,后来,就没理她,一个月过去了,没想到竟长出了小花蕾,我真惊讶。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那是荷花有着极强的生命力的缘故。“荷花毫无私心,它把自己的根、茎、叶……全部献给了人类。”的确,我也有这样的感受,荷花一长出来,人们就可以用它煮凉汤,而且营养价值很高。读了《荷花》这篇文章,使我得益不少。文章中的荷花和实际的荷花是相同的,它们都有着不孤傲、娇贵、无私心的品格。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7

  “荷花从不孤傲,要开就是满池满塘……”这使我觉得荷花是那么合群。古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人也应这样。记得有一次,我语文测验是全班第一,就得意极了,心想:哈哈,真好,这回又是第一名了。放学后,老师要我帮助不及格的同学学习,我有些不原意,心想:她自己不会学习吗?老师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说:“你要知道,独枝花开不是春,许许多多花在一起开,开得才灿烂。”我觉得很有道理,便把老师那番花牢牢地记住,鞭策自己。当那位同学在我的细心帮助下,学习成绩由中下进入中上时,那种满足感,真是难以形容。

  “荷花也不娇贵,只要有泥土和水,它就能生长……”啊!原来荷花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我学会了《种子的力》这篇文章,文章中讲到种子有超人的生命力,我觉得荷花的生命力并不比种子差。

  “荷花豪无私心,她把自己的根、茎、叶、花、果实。献给人类。”的确,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荷花一生出来,人们就可以用它煮凉汤,而且营养价值很高。

  读了《荷花》这篇文章,使我得益不少。文章中的荷花和实际生活中的荷花是相同的,它们都有者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的品格。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8

  荷花,有令人一见倾心的美貌;有清新淡雅的芳香;还有色彩缤纷的美丽。

  《荷花》这篇文章既写出了荷花的美丽,还写出了作者思乡的心情,“在初识的那一次就是一见倾心,不忍离去”作者的这种感受,我们又怎么会没有呢?那种纯洁,仿佛荷花就像仙女一样,十分神圣。

  读到这里,我觉得荷花很幸福,因为它做出了奉献,为人们带来愉快的心情与美丽的环境,我还想到了河流、小鸟、蜜蜂、粉笔和落叶等为人们做出的奉献,它们也是幸福的。

  河流的幸福,在于提供水源,进行水力发电,输送到千家万户。洗涤衣物,为人们带来美好的生活。所以,河流欢乐地向前奔跑。

  小鸟的幸福,在于每天欢快地歌唱,为大树消除害虫,给美丽的大自然带来生机。所以,小鸟在枝头放声高歌。

  粉笔的幸福,在于让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清楚的笔迹,让同学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粉笔与黑板谈心事。

  落叶的幸福,在于当秋姑娘来临时,投入大地的怀抱,化为营养,滋养大树。所以,落叶在风中欢快地歌唱。

  蜜蜂的幸福,在于每天辛勤地劳动,努力采集花粉,酿出香甜可口的花蜜。所以,蜜蜂欢快地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

  所以,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奉献,方使心灵丰满而充实。我们应该学习它们,在学习、生活中做到为他人无私的奉献,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加幸福。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9

  早听说那片荷塘。我从夏初就一直向往着去观赏那片神韵,是接天莲叶的碧绿?是映日荷花的红艳?还是小荷尖角上蜻蜓的翩跹?……

  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但天色还不很昏暗。中间一条窄窄的路,两旁便是无尽的荷花池了。荷花已经谢了不少,余下的大多是没有绽放的骨朵儿,微微翘起的几片花瓣,甚是洁白、不掺任何杂色,既没有想象中的亭亭玉立,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份妖娆,只是那么清洁傲然的立在那里,似乎还有些臃肿,她们宁可紧紧包裹着身子在微凉的晚风中颤抖,也不愿在昏昏沉沉的斜阳中绽放。好一些莲君子!有的荷花开一半谢一半,翠绿的莲蓬已经露了出来,摇摇晃晃,旁边金色的花蕊不断抚弄着这些翠色的精灵,在温柔的晚风中快乐地共舞。晚风悠悠吹过,半开的荷花又飘落了几片洁白的羽翼,蹁跹着,旋转着,还带着几分不舍,又被翠盖稳稳的接住……我看得入了神,只觉着这些不肯折腰的高贵的花儿有些凄楚,在温暖的夏夜,却瑟瑟地抖起来。我这才懂得连莲花这个世人皆知的自尊自爱的植物,也要放平身价,为后代的成长奉献自己的美丽。

  池中最多的,便是这些硕大的荷叶。他们密密地连在一起,扎在池子里有半个人一样高,就像为荷塘撑起的小伞一般晃晃悠悠,姿态万千,却都饱满圆润,甚是喜人。每一片大荷叶上都有些晃动的水珠,在余辉的映照下,折射出粉的、黄的、红的、紫的光束,满载着蜻蜓们一串一串的斑斓的梦。也有些卷曲的荷叶,如卷轴一般合在一起,我想,这些或许是莲花姑娘们蘸着晨露,为莲蓬写下的期望吧,殷殷期待,只等着孩子们长大了弯下腰来打开看。我这才明白,每扇荷叶都是一帘幽梦,无论是对于蜻蜓、对于昆虫、还是对于池塘,厚重的肩膀承载的始终是池塘的朝气和复兴。

  日落,微波,金丝闪动过小河。我抬头看到晚霞满天,是那样的灿烂、妖娆,如浓妆艳抹的粉黛佳人,半张着红唇,含笑着渐渐隐去。

  荷塘也热闹起来了,远远近近的蟋蟀奏起了荷塘小调,大大小小的昆虫,都游离于荷塘左右,快乐起来了。还有咕咕叫着的蟾蜍,伏在那些巨大的屏障下,睁着黑漆漆的大眼睛,也在望着这个小路吧。

  夜色渐渐深了,夜幕变成了深蓝色。我在小路上奔跑起来,只觉着耳边呼呼的风声吹散了一天的疲倦。闭着眼睛笔直的跑着,不用害怕会栽进池塘,坑坑洼洼的小路也只觉得是跑步腾空的铺垫了……

  “风定,风生,风飔荡漾着歌声……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薄雾呀拂水,凉风呀飘去莲舟。花芳,衣香,消溶入一片苍茫;时静,时闻,虚空里袅着歌音……”

  远处,只觉这笛声中升腾起一轮皎皎明月……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 篇10

  夜深了,除了荷塘里有吵闹声外,到处都静悄悄的。

  荷塘里不是蛙声,不是荷塘边的蟋蟀声,而是荷花妹妹、荷叶姐姐、莲蓬弟弟的吵闹声。

  荷花妹妹双手叉腰,很是无视荷叶姐姐和莲蓬弟弟。“哼!只有我是最漂亮的,我不盛开,谁来欣赏?你看你莲蓬,长得那么丑,也不说早睡的话,还好意思站在顶上?”

  “你……”莲蓬弟弟气得咬牙切齿,说不出话来了。

  荷叶姐姐穿着拖地的绿色礼服裙说:“还是看看我吧,我这么优雅,就像个女王,我才是最美的,请为我鼓掌吧!”

  荷花妹妹露出轻蔑的眼神说:“别看你的裙子这么长,其实你就是个拖地的。

  荷叶姐姐听了荷花妹妹的话后,只差没有晕过去。

  莲蓬弟弟轻抚一下自己的胸膛,做了个深呼吸,说:“你难道不知道小伙伴们最喜欢吃鲜嫩的莲蓬,只有我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我的心灵是最美的。”

  荷花妹妹用眼光斜看了莲蓬弟弟一眼,说:“哼,你这算什么,只要我盛开,就可艳压群芳。”

  ……

  荷塘里的小鱼听不下去了,沉进了水底;月亮看不下去了,偷偷地躲进了云层;连荷塘不远处的梧桐树也听不下去了,他们把脸转向另一边,装作什么也没听到。

  天亮了,太阳出来了,阳光照在亭亭玉立的荷花上,照在碧绿的荷叶上,照在可爱的小莲蓬上。这时,一群小伙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荷塘边上,他们摘下了几个莲蓬。一个小朋友边品尝莲蓬边说:“这莲蓬的味儿是多么的鲜美呀。”荷塘里的,莲蓬听了,高高地昂起了头。

  一个小朋友说:“还有这些艳丽的荷花,可以让我们观赏。”荷塘里的荷花听了,扭了扭自己的腰身,感到有无比的自豪。

  “嗯,你们说的都不错。荷花美,莲蓬甜,其实还有这碧绿的荷叶,也是不可缺少的。荷花、荷叶、莲蓬,就是一个大家庭,只有他们都在一起,才能构成我们眼前这么和谐美丽的画面。”老师对几个小朋友说。

  荷花妹妹、莲蓬弟弟、荷叶姐姐听了老师的话后,他们都感到非常羞愧,他们再也不为谁最美而争吵了。

【观著名于永正教学《荷花》有感】相关文章:

观于永正老师教学《水上飞机》有感07-24

观夏日荷花有感的作文04-24

观荷花有感优秀作文06-06

观正能量有感05-19

观《伤仲永》课例有感范文参考04-09

关于观《观书有感》教学实录04-07

描写荷花的作文观荷花10-07

观荷花的作文10-06

观荷花作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