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课反馈
1、英语课:实质上三所学校的英语课采用的都是一种模式
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只是在这种模式中他们的精髓是:预习环节,特别重视学生的预习环节,因此特别强调老师为学生设计的导学案,以此来引导学生的预习思路,引导学生如何去抓住重点和难点,从听到的四节英语课中,我了解到“导学案”其实就是引导学生牢牢抓住“语言点”,语言点、语法固然重要,但似乎走向了极端,学生象“语法家”似的对短语、句子结构进行条分缕析,我折服于学生预习得那么到位,但想想那么多的学科都要这样的要求学生来预习,学生的负担一定不小,再说有的英语课还刻意要求学生不去预习的,如:有些阅读课就是要求现场阅读,依据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意义,旨在培养学生对生词的猜词能力和整体感悟语篇的能力,就不需学生去预习的,我认为这样千篇一律地预习操作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不可否认学习方式从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是这三所学校的亮点,也是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之处,但在这种改革前一定要让老师更透彻地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什么是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才是探究性学习?否则小组学习究其实质还是流于形式
-座位变变,小组议议,内容却相当传统。
2、语文课:杜郎口中学的那堂语文课解开了一直困惑我的一个问题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究竟能否被真正地操作与成功?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是即使在农村,即使生源不是很好的情况下也能操作与成功!这堂课至今让我记忆犹新,让我震撼,深深感受到“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带给学生的变化,学生的表现令我折服,心里为这些乡里娃叫好!老师在学生充分预习下,鼓励学生对杜甫的
词进行个性解读,孩子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常常看到的是你方还未唱罢,我方已登场,教师真正成为了“导师”。学生们时而静心思考,时而热烈讨论,时而激烈辩论,时而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黑板上书写。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是自由的、开放的。学生个个朗读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那么的慷慨激昂,辩论时又是那么的张扬,那么的自信!我不敢相信眼前这群孩子是地地道道的乡里娃!看得出来这堂课没有作秀成分,是长期“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结果,真正让我感受到了“课堂因互动而精彩,学生因自主而发展”。学生在这种学习模式下拥有了一生的财富——学会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同样是语言课,我觉得效果却不同,我想是因为语文是母语,学生已有积累,而英语是外语,学生的词汇量尚少,小组合作学习不易操作,还有就是与老师的个人素质和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二、杜郎口中学学生的的英语成绩得益于以下主要方面:
1、学生的预习到位:杜郎口中学四周都是田野,学生吃在学校、住在学校,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学生难于找到学习以外有趣的事情,思想较单纯,在校学习时间长,将“导学案”里的预习任务视为圣旨,非常认真地去完成,这就为“三三六”课堂模式里最主要的第一课“预习课”做了很厚实的铺垫,使“预习课”得以顺利进行(注:他们把“预习课”当正课来上),也为后两种类型的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很有效果,很值得我们借鉴。
2、“三三六”的课堂模式: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的讲授法,它是把一节课分成三节上,第一节是预习课,教师负责给学生出预习提纲和预习题,也就是“导学案”,学生自己预习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教师个别点拨。第二节课是展示课,学生按小组在教师指定的黑板上,由小组组长或教师指定的.学生,用板书汇报预习的内容,然后给全班学生讲解。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也是其中的一员。第三节是反馈课,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通过学生的练习,进一步检查落实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帮互助,让后进生得以进步。
3、基础知识反复炒:个人感觉杜郎口中学的英语教学特别重视“双基”里的基础知识,目前的中考,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预习、展示、反馈”,一遍一遍的重复,再加上孩子的学习习惯已养成,学习成绩当然能好起来。
4、学校的严格监控:“日反思、周回顾、月小结”,踏踏实实抓落实,成绩自然会提升。展开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带动工程: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一般教师上达标课,后进教师上过关课,较差教师上整改课。杜郎口张副校长提到的“五次反思” :每周每位教师一次反思板;每天两次教师反馈会;每周每个学科组三节公开课;每天班主任对学生的四次反馈小结;每周班主任对课任教师的五次评价,虽然繁琐,但在不断的反思中,能够取长补短,也能让教师共同进步,尤其帮助了比较弱的老师,我想老师的压力一定很大,但有压力才有动力,压力下出成绩了。
5、重视集体备课:教师将日常积累下的“精华”、反思的“败因”,提供给其他老师,实现了资源共享,教案成为了教师不断积累、不断补充、不断丰富的财富。
三、对“杜郎口英语教学模式”的反思:
1、过于重视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弱化了对语言技能的培养
从现场看,课堂过于重视语言知识(如:单词、词组,语法等)的讲解,而忽略了对语言技能的培养(如听与说),更没有在教学中适当对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等,这样的课堂“实效性”是对中考而言的,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不利,对英语学科来说,学生的听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仅仅学生敢说、敢做是不够的,如果没有教师的领读、模仿磁带和师生对话是很难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的。英语学科对单词等知识的重现很重要,包括老师的课堂用语都可以是让学生复习单词和锻炼听力的好机会,而我听到的老师的课大部分是用汉语来组织教学的,学生的语音很不理想。听了那节预习展示课,老师等于让学生把预习内容重新炒一遍,单词—词组—语法分析—练习,很感叹于学生的预习到位,很可惜老师没有进行语言技能方面的活动,老师若能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创设语言情景,进行语言技能的活动,会使英语课堂质量得到提升。
2、“10+35“教学模式的硬性规定过于呆板
个人认为硬性规定“10+35”是不太科学的,尤其对初一阶段而言,学生的词汇量尚少,小组合作学习也仅是停留在语言点上,沟通的质量不高,初学者很需要进行语言的模仿,感悟英语语言的美感,所以还需老师要有魅力地“讲”。另外还要看课的内容,若新知识多又难以理解,那就需要老师多讲些,若新知识不多,那就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说”的活动,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3、每天这么多人参观,学生真的能不被影响吗?
那天到学校参观的老师估计有近2000人,随便进哪个教室听课都可以,学生到黑板板书还得绕过听课的老师,不时有相机的闪光灯亮起,听课老师的手机声响起,还夹杂着老师们的小声议论,学生能不被影响吗?!我想学生是人,是有自尊的,不可时时被“参观”,老师的思维也会被打断的,心理素质再好,这么多人听课也会紧张的,比如那堂语文课,老师的素质挺高的,可当有个学生问:“娇儿”?杜甫当时都50岁了,为啥还称孩子为“娇儿”呢?我感觉老师有所慌张了,就说:那就不去考证了吧?这样的回答显然满足不了学生的欲望。再者生活上也会被打扰,我们这么多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在同一食堂吃饭,老师都要排队吃饭,何况学生呢?食堂工作人员够吗?学生的伙食会受到影响吗?学校最好限制听课的人数,以保证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不被过多的干扰。
4、堂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吗?
小组合作学习应因时而宜,因学习内容而宜,在听到的四节英语课里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些原本只需通过简单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技能,偏偏要花很多时间在小组内反复讨论交流,没有挑战性的讨论,时间久了,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四、对我们的启示:
杜郎口中学的崔校长在报告会上都这么说:“杜郎口不可复制”。是的,我们应该学习她的精神
-团队的精神,她的魄力
逆境中以变求生存的魄力以及她的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我感动于他们在当时那种濒临于亡校的情况下想当地农民百姓之所想,急农民百姓之所急,在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课改,期间的艰辛只有他们最清楚!
1、对我市三所正在进行“杜郎口教学模式”实验校的启示:
关于班级座位排列:在这三所学校里,班级座位都是按小组方式排列,而且是固定的、长期不变的,曾经跟我市实验校的老师也了解过,学生的小组位置也是不变的,在这点上,我们能否根据课型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又或者能否根据这堂课的不同环节,考虑进行随机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从而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关于导学案:导学案不但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点,还要引导他们关注语言技能方面,这样学生就不只是会去抠语言点、抠语法知识和讲解语法知识,而还会去大声朗读英语,模仿语音、语调,最终能用英语,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应对中考,更为学生进入高中与大学后续的英语学习着想。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可以灵活些,不必堂堂课都那样排座位,堂堂课都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应依据课文的内容来确定是否需要小组合作,这样才不至于变成形式主义。该静时则静,该动时则动,语言课有时是要培养孩子学会倾听他人、倾听老师和磁带,再通过内化来调整纠正自己语音语调等不足之处。
关于对小组的评价:对小组的评价要坚持,要落到实处,要真正起到激励的作用,且评价要予以相对公正。群体合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惰性的存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每个成员的权责不明,评价不得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科学划分学习小组。从数量上看,4—5人最为适宜。过大,则极易造成内部消耗,许多精力在人际关系的协调中消耗。第二,要明确每个成员肩上的责任,并制定小组工作规划和策略,让他们明白付出多少才算完成任务,有何付出,又会有何收获。第三评价时要采取“总”与“分”相结合的办法。“分”即个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完成的任务,“总”即总分,要把小组中每个成员的作业和考试成绩作为小组的总分的组成部分,并将个体的进步作为评价小组学习的一部分。这样,每个小组成员为了让小组取得好成绩,就会积极努力地去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成绩好的同学也就会主动地去帮助成绩稍差的同学共同进步。
总之,我们的实验校不可盲目照搬“杜郎口英语教学模式”,而应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再发扬自己的优势,做出自己的特色来。
2、对我们农村中学薄弱校的启示:
抓好学生预习关:杜郎口中学处于农村,生源不是很好,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亦不是特别的理想,但是他们对学生的预习做得特别好,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缩小两极分化。在到我们农村中学薄弱校听课过程中,发现在初一下开始不久就产生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若没有适当的预习,听课就比较盲目,那么听课效率势必低下;再者若有的教师备课不够充分,上课不是很到位,那么学生的预习就尤为重要了!
把好教师上课关:在平时下校的随堂听课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上课过于随意,45分钟的课堂质量低下,如何杜绝这种现象呢?这点可以向杜郎口中学学习,展开多层次的课堂教学带动工程: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一般教师上达标课,后进教师上过关课,较差教师上整改课。这样一来连个别惰性的老师也不敢怠慢了,虽然方法严厉,给老师的压力不小,但是教师上课质量提升了,学生的听课效率就高了,成绩当然就能好起来!
3、对生源好的学校的启示:
老师更应该相信学生,多给学生时间与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避免老师的“一言堂”现象,有这么好的生源,老师更可以依据课的内容来大胆尝试些“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受益。
遗憾的是由于路途的奔波,没能在一所学校里跟踪听一套课下来,所以还不能完全深入地了解“杜郎口教学模式”,还有待于多收集资料,与去听过课的老师多交流、多学习,与正在实验的学校多切磋,共同把课改做好。
【杜郎口观后感】相关文章:
《郎的诱惑》歌词09-03
夜郎歌词05-25
杜奶奶作文03-16
江湖钓鱼郎作文12-25
刀郎情人歌词11-24
情人歌词刀郎04-19
阿里郎兄弟歌词03-01
阿里郎错爱的歌词06-07
快乐读书郎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