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
记得小时候就经常听到石油铁人王进喜,先进标兵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名字,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标志。年幼时候,这些名字就只是一个个平面的文字,没有立体的形象,就像是光有骨架没有血肉的模型而不是鲜活的生命。直到再次重温铁人王进喜的事迹。这些二维的文字才变成三维的人物。
影片中,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有这样几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人没饭吃会贫血,国家没有石油也会贫血,贫血就会被人欺负;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把贫穷落后的帽子丢到太平洋去。就是这样一种只管付出不记回报的奉献精神。为了新中国和下一代,他们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这就是那一代工人阶级的崇高精神。
影片同时也塑造了另外一批人,他们是新时代的石油工人,刘思成是其中的代表。作为油田会战的.第二代人,他的父亲刘文瑞和王进喜是同时代的人,父亲因为有文化底子而被铁人重点培养,但父亲最终辜负了铁人的期望,虽然父亲当年的退却曾让刘思成蒙羞,但是他依然尊敬他的父亲,因为他知道,父亲同样经历过重重的困难,在他心中也是“铁人”。在面对茫茫沙漠,在遇到队友被困荒漠的危机关头。他依然孤身一人走向漫无边际的沙漠,怀揣着当年父辈开拓北大荒的坚定意志,沿着父辈的坚实脚印义无反顾一步步走向队友。他用实际行动将铁人精神继承与传扬了下来。
金色的大漠和白皑皑的荒原, 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同在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旧时井架, 老铁人高亢的号子与新铁人悠扬的歌声……所有的新旧变化,但是始终不变的是那铁人精神,经久不息。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
观看影片《铁人》,使自己的思绪不禁飘到遥远的玉门赤金小镇,那里是铁人的故乡。由于工作的原因我曾多次往返于玉门敦煌,也曾在老君庙油区和赤金小镇凭吊过铁人,但这次的影片又一次让我深深的感动。
“铁人”精神是对铁人王进喜的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主要内涵是:“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摔倒太平洋离去”、“宁肯烧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为革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祖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不及名利,不及报酬,埋头苦干的高尚情怀;“当了干部,还是个钻工”,“决不能特殊,决不能高人一头”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永做普通劳动者的高尚品格;热爱同志、关心同志、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疾苦的深厚无产阶级感情。这一精神正是王进喜朴素的阶级意识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在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奋斗中的升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共产主义思想照耀下的结晶,是“铁人”自身的品格与许多石油战线先进人物精神境界的融合。它作为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今后的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石。
影片的故事叙述也很有可圈可点之处,采用时空转换的手法,把过去和现在巧妙的穿插在一起,使人有时空交错的感觉,通过讲述两代劳模为石油事业的艰辛努力和付出,歌颂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阶级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同时影片洋溢着浓郁的有油味、油情,许多镜头和场景熟悉而亲切,引发了观众深深的共鸣,尤其是一个石油工人无比的自豪,是近几年来反映石油工人生活很好的一部作品。
影片并没有以往主旋律作品高、大、全的痕迹,极大程度的'还原了现实生活,没有回避人性的弱点,而是从内心深处解剖和刻画人物,艺术的再现了两代石油人“以苦作乐,小走天涯,抱朴含真”的情怀,体现了编导的功力,也体现了于现实生活的拉近。对铁人的描绘也更有普通人的痕迹例如抢领导的烟和追赶徒弟等等……这些小的细节,所展现出的人物性格是鲜活的,演员的表演也很富有时代的气息和艺术的张力,对事业、对生活、对爱情的理解既体现了铁人的豪情,又有人性的柔美。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3
历史仿佛再一次通过银幕在我们面前重现。
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每天都在那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下,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里,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
片中有一幕戏,使我至今难以忘怀---在钻井发生井喷之后,王进喜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肉搅拌机”。看到这里,我被此幕所感动,他的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惜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自己。
《铁人》中的王进喜是一个并不完美的英雄,它体现出那位60年代王进喜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层“师傅”,他爱骂人,急了还打人,脚砸伤了会疼,肚子饿了也会腿酸胳膊软,塑造了一个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工人阶级形象。
影片中还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刘思成。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王进喜和刘思成在精神状态上是一脉相承的`,或者说借助刘思成的父亲隔代抽象的传承下来,暗示着我们铁人精神依然存在,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在那食不饱穿不暖、环境很残酷的岁月里,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振兴国家的石油事业,为此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看完影片,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经济危机时刻,在企业举步艰难之际,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让我们大家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4
“井塌了我跟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这就是王进喜,时代铁人的豪言壮语。正如影片导演所描述的:当年的"铁人"不但为国家贡献了石油,而且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负责任、做主人翁、担当大义、挺立于时代潮头,是我心目中的"铁人精神”。那个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都是时代的符号,是典型的拼命三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环境需要人们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舍己为人。而现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新的物质条件下,人们不再衣不裹体,食不饱腹,但是人们精神世界缺贫乏了。影片中赵一林的有一段台词很好的表述了两种时代精神追求的不同: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实惠,你看中灵魂,我看中肉体。这个价值观念冲突其实不仅仅是局限于两代石油工人之间,这其实是两个时代的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冲突。铁人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无私奉献;我们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有偿服务。这就是一种本质上区别,新时代来临了,新一代的'人又将如何继承老一辈的精神呢?
是追求自我还是崇拜超我。是放弃物质还是降低精神。虽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告诉我们,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人们满足了物质层面的追求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但是,人的欲望无止境,到底什么时候才是物质的最终满足,才能开始精神的提升?每个时代都要有精神的追求,要有自己的铁人,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同,但是都具有相同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看到不管是皑皑雪原还是无边沙漠,湛蓝的天空中总有雄鹰在自由飞翔。不管是铁人时代还是刘思成时期。我们都要将一种精神传承,发扬,铭记在心。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5
电影《铁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誓师大会,各个井队拉歌,零五队吼出了一曲豪迈秦腔。虽然我没有听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么,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圆的唱腔,高亢浑厚的曲调却深深的打动了我。在那样一个时代,大雪飘飞的环境下,人们完全靠一腔热诚与大自然顽强抗争,是什么才能调动他们的满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汉子的.铮铮铁骨,唱出了那中华儿女的赤诚之心。
记得小时候语文课大家都想听听真人版演绎秦腔,语文老师说等天气好时到高坡上唱给我们听。那时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后来真正听过了才知道那不用假声的高八度,几近吼出来的高音。只有在广阔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视听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着嗓子吼既不优美也不悦耳,有什么好听?因为他们不懂西北人的高昂与激扬。没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杀敌,没有枪林弹雨的前赴后继,没有只身奋战的慷慨就义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声吼,那响彻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汉子的热血柔肠。
从《南京南京》到《铁人》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时代,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视死如归,顽强拼搏,存民族大义,与中华民族生死同亡,呼吸与共的民族责任心,荣誉感。永不变的民族魂。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6
翻开中国石油工业的史册,在大庆石油混战的这一页,你会看到一个先锋人物,那就是铁人王进喜。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就听说了铁人王进喜的先进事迹,听到了他的壮举,对他有很高的钦佩之情。听说,但从未真正的了解,在看过《铁人王进喜》电影之后,再通过一些生平的了解,我对铁人又有了新的认识。
铁人王进喜出生在一个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讨过饭,给地主放过牛,做过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为了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个人都这么苦的,也许正因为是这些不一般的经历,造就了铁人王进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许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钻井工人,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新中国的第一代钻井工人,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铁人。王进喜同志是一名党员,他是1958年带领全队创下当时全国最高纪录的领头人,他带领的队伍荣获了“钻井卫星”红旗,这些数不清的荣誉的背后是王进喜和他的队伍不断地艰苦奋战钻井取得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带领着他的队伍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风凛冽,始终会在油田的钻井看到他们奋斗的身影。他是一个有奉献精神、乐于分享,乐于助人的人。在每个队都在争第一的时候,他能帮助其他的队伍解决困难,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帮助其他的队伍一起钻井,成为钻井队的好带头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用。我想如果没有王进喜同志这种乐于助人,与他人一同进步的思想,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快的发展。作为当代的大学生也应该具备这种乐于奉献,不为私欲,积极为国家的发展,为了更高水准的生活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说不论是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还是党员,在自己不断进步的同时,带动周围的人一起进步,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努力。
铁人王进喜同志在种种困难面前,他的心不软,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压井喷的水泥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无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在不停地进行着钻井工作,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自己有病了也坚持工作。他的这种精神不禁让我们大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想想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如果没有当初的一切,我们现在不知还处在怎样的一种状况里呢!现在的我们可能不用在面临那么艰苦的工作条件之中,而且因为现在这么好的环境,让我们很少会联想到饥荒、恶劣的天气之类的。但是我们要学的是铁人的这种精神,但我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是否也会和铁人一样毫无顾忌的勇往直前呢?
当这样的一个疑问冒出时,我们迟疑了,我们没有铁人那样的精神,没有铁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们总是在困难的面前迟疑,迟迟不肯做出果断的决定,解决困难,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不肯努力克服困难。沉睡的人们,还在迟疑的人们让我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来证明任何困难我们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难太大,是我们还不够努力,还不够吃苦,拿出铁人的精神,用铁人的乐观和坚持,来克服一切困难。
伴随着角色的不断改变,我们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对很多困难,如果我们因为这一点小小的挫折就轻言放弃、自甘堕落,那么我们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难时,没有坚持住的失败的人!有人常说:“没有经历生活带来磨难的人,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经过磨难的不断洗礼,我们才能更坚强,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因此,让我们牢记自己的责任,牢记自己说承担的使命,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想铁人一样,绝不轻言退缩,勇敢直视生命的磨难。让我们变得更强,让我们不再软弱,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不再“心软”。
铁人我们永远的榜样,永远的标杆,是我们面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记住铁人,不断地学习他的精神,向铁人致敬!成为可能人物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7
周四下午,我们观看了《铁人王进喜》记录片,这部纪录片再现了铁人王进喜工作的片段,介绍了他如何从一个讨饭娃成长为新中国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进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却不蛮干,而是巧干、实干,他在工作中不断创新,把一个在玉门油田有名的“豆腐队”带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国家因为缺少石油,公共汽车上还背着煤气包,他忧心忡忡,要求去大庆参加大会战,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国贫油的面貌。想想铁人当时工作的环境,在西北时黄沙满天,在东北时冰天雪地,即使环境再艰苦也阻挡不了他报效祖国的决心。在大庆打油井时由于缺水,他带领同志们砸冰取水;当设备由于缺少运输工具无法及时运到目的地时,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带领同志们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铁疙瘩”提前运到了工地。当发生井喷时,由于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顾受伤的脚第一个跳入井喷的漩涡中,用自已的身体当“搅拌机”;在自然灾害最严重的时期,他们连饭也吃不饱,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开荒种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心里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开发与生产。
铁人虽没有豪言壮举,但是他对祖国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不畏艰难困苦,永于创新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对于我们这些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当代青年,这部记录片不仅陶冶了我们的情操。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8
《铁人王进喜》影片把我们带到了建国初期那艰苦卓越的年代,铁人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震撼之余,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历史赋予我们沉重的责任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铁人为榜样,艰苦奋斗,永不服输,敢想敢干,勇于创新,以学生为本,爱岗敬业,做祖国的称职的园丁。
铁人对祖国、对民族、对工作、对同志充满激情,是一个有信心,负责任的人,正是在铁人这种以苦为乐,不向困难低头精神的带动下,大庆油田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在那种要啥没啥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石油大会战期间,铁人的脚被砸伤了,但他还是拄着拐杖,脚上打着绷带,坚持奋斗在工作第一线,就在这个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钻井发生井喷,在这关键时刻,一位同志提出去安达找领导要重晶石粉压井,铁人听了大吼一声“等你们去安达找领导要回重晶石粉压井,钻机早掉进地球里头去了”,铁人当机立断,采用水泥来压井,大家投入了大量水泥,但是池内的水泥一时也不能和泥浆混合,铁人一看急了,扔掉拐杖,奋不顾身的跳进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搅拌泥浆,最后在他的带动下,在场工人也都纷纷跳入池中,井喷终于被止住了,铁人却病倒了。看到这我无语凝噎,在座的同事也都掉下了感动的热泪,铁人也是人啊!寒冬腊月,就是一个健康的年轻人跳进冰冷的泥浆中都受不了,何况是一位脚上有伤浑身是病的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油田,作为祖国接班人和培养接班人的我们岂能够躺在前辈用鲜血跟生命创造的舒适的摇篮中,不思进取,我们要把铁人的精神带到工作和学习中去,努力拼搏,把铁人精神发扬光大。
“铁人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发扬光大并传承下去。我们要以“铁人精神”为榜样,在工作中,忘我拼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祖国的明天培养栋梁之才而奉献青春热血!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9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庆人,作为一名三年高中生活在大庆铁人中学度过的铁人的后代,作为一名现代石油工人,我选择了《铁人王进喜》这本书。铁人王进喜的事迹,从我儿时起就耳熟能详,而今重新细细品味这边书,更多的感慨和感动油然而生。 该书讲诉了王进喜同志,一个老共产党员,如何从一个旧社会的放牛娃成长为新中国的优秀石油工人。王进喜出生在玉门,后来支援大庆,他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新中国诞生不久,目睹列强的经济封锁,面对国家建设百废待兴、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石油的严重形势,王进喜作为新中国第一代石油工人,立誓“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终于拿下了储量丰度高、含油范围广的大庆油田。在举世闻名的大庆石油会战中,王进喜带领的1205钻井队,在当时物资极其匮乏人、拉肩扛的艰苦条件下,仅用124个小时就打完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当时钻井速度最高纪录。而王进喜“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的光辉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他运用积累的经验、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大庆谱写了中国石油史上光辉的篇章,至今为世人歌颂。
王进喜没有文化,解放后自学识字,但是他的很多话都很有道理,很有中国人的.气魄。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诸如此类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至今读来仍让人热血沸腾。在他那个年代,正是有他这样一批人物,坚持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刻苦专研我们国家才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才解决了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才搞出了原子弹氢弹……铁人的精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王进喜就是这样的人。
时空转变,精神永恒。如今我重读《铁人王进喜》,又一次被他那种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工人阶级主人翁责任感所感动。时间跨越半个多世纪,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在变化,石油工人的工作环境优越了,生活富足了,但我们绝不能忘记老一代石油工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将这种铁人精神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将这种精神作为企业员工为国奉献的精神支柱。
作为大庆油城的油田子女,我们是大庆油城建设的主力,肩负建设大庆再铸油城辉煌的重任,我清楚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油田工人,就要学习铁人满腔热情的爱国精神;学习他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和艰苦创业的实干精神;学习他对工作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学习他对工作高度的责任心,尤其要学习他的宽容友爱的精神。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继承铁人精神肩负起建设大庆在铸大庆辉煌的重任,才能不辜负他老人家对我们后代人的重托。
我手捧着《铁人王进喜》这本书,仿佛又看见了北风呼啸、油泥喷涌中,一个铮铮铁骨的身影……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0
5月23日星期四下午,公司组织我们观看电影《铁人》。被称为“铁人”的实际上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名叫王进喜。
故事发生在1960年松原会战时期,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得到这个消息后王进喜和他的徒弟们迅速赶到东北,开始了石油大会战。刚到东北,钻井各项设施不完善,没有吊车,没有拖车,王进喜带领他的徒弟们用肩膀、用脊梁、用血肉之躯一点点的将油井井架搭好,使油井能正常的进行开采工作。王进喜想尽办法克服了开采工作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得到很多,也失去很多……
这场电影看下来,有几处让我感觉特别的辛酸:
一、王进喜带领徒弟们用血肉之躯搭建井架的时候,他们的口号,他们坚毅的神情让我震撼,感叹于他们的精神,这是种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我想,应该就是王进喜说的,要努力让国家摆脱贫血,摆脱被欺负的局面;
二、发生井喷时,水泥搅拌不均匀,井喷抑制不住。有人劝王进喜赶紧带着徒弟们离开,而王进喜命令徒弟,井架不倒,人就不许倒,随后带伤跳进水泥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成功抑制了井喷,保持了井架和钻机。看着徒弟们纷纷效仿师傅跳进水泥池的画面,我才意识到什么叫做人像钢铁一般坚强,也才理解了开头王进喜的那句话:我们来这,就是玩命的。
三、闹饥荒期间,王进喜宁愿犯错误也要给徒弟们换取口粮。即使在小知识分子身体素质差熬不住饥荒,熬不住艰苦的日子要逃跑时,王进喜还是把口粮袋和护膝塞进了小知识分子的怀里,告诉他要好好做人体面做人。
四、井架有东西掉落,砸到徒弟万堂的.头上,王进喜急忙赶来后询问万堂,万堂开口说,师傅,我没事。看到这里,我真是难受的想流泪,胸口很闷。我想到了现在社会的我们挑活干捡活干怕苦怕累是多么羞愧。
电影看完后,王进喜的那句,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还在我的脑海中盘旋,我想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值得我去学习的还有很多很多方面!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1
公司4月份组织广大员工观看了《铁人》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后很受教育,感触颇多。这种观影活动非常有意义,不仅增强了员工的责任心、工作态度,更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现在回想起这部影片还是印象深刻。
电影用彩色描写了新一代铁人标兵的思想历程和行动,用黑白色调描述了铁人王进喜在大庆的事迹,人物刻画生动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现在眼前,那个时代,工作环境坚持,物质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起现在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呵~我甚至在想,我怎么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啊。那样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现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宁静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我觉得铁人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如何,估计是编剧编出来的吧。不过我觉得写得很好。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现代年轻学文化,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迫切的,应该是为他们找到一种精神的追求。以铁人为榜样,发扬铁人的艰苦创业和无私奉献精神。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2
最近公司组织观看了《铁人王进喜》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代石油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来讲述了铁人的坚定意识,起初的黑白影像仿佛将我带回到过去那段坚苦岁月,能够感觉到他们真的很艰辛,但他们却传达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那就是不管怎么艰难都不放弃。当时人们的思想很单纯,从不掺杂其它自私的想法,只要有了目标,就奋不顾身的去努力达成目标,而且把国家的'需要当成自己最大的使命。可能当下的人们会认为他们有点傻,说那么苦,自己却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悲哀吧!生活逐渐好了,但人们的那份纯真,朴实的生活态度,却渐渐离我们而去了,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活着,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必竟那个年代和我们现代的社会背景完全不同,不是我们在改变,而是社会也在改变,但在这个时间我们通过看这部影片,是不是应该反醒一下自己,不论社会怎么改变,我们的身体里还是应该有那么一种精神的,否则我们的前辈为了我们后代的幸福生活而流下的血和汗,不就是白流了吗?给我们创造了富裕的生活,但是人们都变得自私了,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他们想看到的吧?
戏里还有一个情景对我触动很大,就是铁人王进喜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非常地感人。把作为一名中国人那种真挚朴素的爱国情感,表现了出来;把一个共产党员,敢于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现了出来,让人很受教育。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国紧密交流的今天,金钱最大化,物质最大化,变成了我们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却了国家,忘却了民族,眼里面只有自己,只有个人。共产党员,数量在增长,可是质量却没有成正比,在这种时刻,真的应该反思了。
作为一名当代没有经历过去那段坚若岁月和战争的党员,无法亲身去体会那份艰辛,但我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这种精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吃苦耐劳,不要光在形式上入党,而且也要在思
想上真正入党,我们可能不会做像前辈那样伟大的事情,但我们至少要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起码认真工作,认真生活,珍惜前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幸福美好生活。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3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为改变我国石油工业落后面貌,在大庆油田创业初期,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那时,在茫茫大草原上,没有房住,没有菜吃,粮食不够。他们就在野外露营,喝盐水,吃野菜。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
了钻保证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提前开钻,打出了原油。王进喜为大庆油田的建设,为发展我国的石油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带领大家艰苦创业,群众称颂他为铁人。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好大油田。干!干!干!这些掷地有声的铮铮誓言,表现出了铁人王进喜是一个有血有肉、生龙活虎、全身充满精气神的民族英雄。
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许多多像铁人这样奋斗的工作岗位上的人和事。在去年二月会战中,由于暴雪封路,订单骤增,大胎班组数天工作到三更天。领导紧急开会制定措施方案,员工放弃公休齐上阵,各部门主管积极配合将人力充分调配到大胎班组。在仓库现场,可以看到全体员工无论领导还是员工热火朝天的奋斗在第一线的场面。大家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忍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铁人精神永流传。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4
这几天,公司组织我们观看了《铁人》这部电影,让王进喜这个我们从小就听到的名字更加清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时间也彷如回到昨天,那时的沙漠,戈壁,那时的艰苦环境,使他的事迹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我们小的时候,就在不断听到王进喜的事迹,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也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但是感受却远远不及看到画面。影片就再现了那段历史,在影片的开头,一列破旧的火车把王进喜和他的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拉到了大庆。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希望。荒凉,艰苦是影片的背景。但钢铁意志的王进喜却没有退却,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终于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保证了按时开钻。房东老大娘的话,很好的表现了王进喜的这种精神,那就是铁人。
事情没有变得一帆风顺,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却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水泥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进入,经过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
随后,三年自然灾害的来临也没有打垮王进喜钢铁般的意志,他想尽办法激励队友,省出自己的口粮。使工作能继续进行。
这些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就像是一段奇迹,虽然现在的环境不再有过去那样艰苦,可能也不再需要我们人拉肩扛的作业,但是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却是不断时代如何变迁都应该学习的。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我们要深刻学习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在工作岗位上发扬铁人精神,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用实际行动做好本职工作。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想想铁人精神,我们遇到的困难就感觉变小了很多。想想铁人的话语,坚持,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的。影片中穿插的年轻的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片段就很好的体现了,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永恒的价值,是我们永远要学习的内容。
因此,让我们会牢记这种精神,并运用到工作当中,勇于面对并战胜各种困难。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5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天,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非常鲜活,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不过时,尤其是今天,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但是,社会进步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己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6
《铁人》这部电影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热情洋溢,但是条件艰苦的年代,吴刚饰演的王进喜充满智慧,胆大心细,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他的钻井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影片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第一代钻井队的艰苦创业过程,深深激发了我们青年内心潜在的激情和动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新时期,青年人如何继承铁人精神的问题。
随着新时期青年人价值观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越来越物质化,那些想继承“铁人精神”的人会被人家称之为“傻子”,遭到排斥。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俱在一起,排斥那些崇拜铁人并且想成为铁人的人,于是乎给铁人的继承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片中刘烨饰演的刘思成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代表,他没有个人的私欲,只是铁人的精神是他所崇尚的,他想坚持铁人精神,无奈同行者太少了,他只能孤单的走在前辈走过的道路上,于是他寂寞了、孤单了、变的少言寡语了,最终患上了沙漠综合症。
影片紧扣激发和继承这两个主题,围绕着王进喜的无私奉献和刘思成的心灵转变层层展开。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至今为止中国最好的主旋律电影,对此结论我不置可否,因为我很少看主旋律电影,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但是这部影片中王进喜的一神一态确实形象生动,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中。生活经验告诉我,要想成为模范中的模范,首先要会吃苦耐劳,其次是要有很强的精神支柱,支撑自己和团队,最后就是要有团结和鼓舞大家的本事。片中的王进喜把这三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身先士卒的行动,饱满的热情,光明磊落的言语,把我心中久别的火焰又重新点燃,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果说铁人精神是那个时代必然的产物,那么如何继承铁人精神就是这个时代应该探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人也许没有片中刘思成复杂的身世,有的只是对铁人精神的向往,可是同路人太少,于是他们成了孤胆英雄。中国人有个通病,就是三人成虎,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自己思考,人云亦云。当多数以回报为目的的'人俱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不否定自己,就只有否定他人,于是这些孤胆英雄更加寂寞了,无助了,抑郁了。人世间最可悲的莫过于:英雄流血又流泪,有时候心灵的折磨比肉体的折磨更加能摧残一个人。片中的主人公刘思成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这个最为中国人所忌惮的职业,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里,看心理医生的人不是精神病就是神经病,反正是脑子出了问题,都避而远之。白静饰演的送饭女就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对劳模刘思成很是崇敬,当听到他和心理医生的谈话后,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这时我不禁的感叹,有时候心灵的无知比脸蛋的丑陋更可怕。当然,医生的疏导还是次要的,任何精神的升华都是自我认识的又一次提升,不是外力所能够左右的,主人公和心理医生短短的两次交流后,医生走了,又剩下主人公自己,他开始思考,开始升华,最终以实际行动完成了由茧化蝶的过程。有时我就在想:其实我们不是没有继承铁人的精神,只是我们没有底气去充实铁人的精神,缺乏底气就像没有充气的轮胎,有也等于没有。
从开始到最后,主人公刘思成没有任何物质形态和技能的变化,有的只是心理的种种抉择,最终他在无数的抉择中,打开了符合内心要求的那扇门,他踏实了,真真正正的踏实了。如果说,王进喜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那么刘思成就是一种精神的继承,相比之下我更注重于后者,因为这更接近于我们目前的实际。新时期对铁人精神的继承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对铁人精神的认可,要有勇气和毅力与铁人同行。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7
茫茫沙漠,石油汉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饥寒交迫,报效祖国永不言苦。我看着看着银幕上的《铁人》,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荒漠,饥饿和寒霜袭向我瘦弱的身躯。电影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面,我都牢记在心、历历在目。这一切的一切,让我铭记至深,感动至深,思索至深。
渺无人烟的沙漠,无边无际,大雪纷纷,狂风萧萧。大伙儿喝进的是冷风,吐出的是白烟,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只有一双双粗糙的手。40多吨的庞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蛮劲。当钻井将要垮下的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当起了“人肉搅拌机”。他瑟瑟发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袭着他,为了钻井的成功,为了祖国的发展,他熬住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熬住了!说他是铁人,他没有铁的身躯,却有铁的灵魂,铁的`胆魄,铁的坚韧!黑白转成了彩色,昔日换成了现代,时空穿梭了数十年,但不变的,是铁人坚如铁的精神。刘思成,“小知识份子”刘文瑞的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重托,不知疲倦地工作。无论日日夜夜,无论春夏秋冬,干完了自己的,便去干别人的。无数人嘲讽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顾,坚持心中的信念,继续向前、向前。
从牙牙学语起,一切都是鸟语花香,我在小溪里安逸地畅游,无忧无虑。没有一望无垠的沙漠,没有饥寒相迎的考验,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淡化的心就如惊弓之鸟,只能望而却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着更大的失败。优胜劣汰是永恒的,失败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继续拼搏。也许,自己的起跑线被拉远了,只能看着别人展翅高飞。可,懒造就虫,勤造就龙。培养出铁的精神,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听狂风怒吼,迎波涛汹涌。那么,毫无疑问,你将是胜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门,走出世界,走出宇宙,当你披荆斩棘,用铁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我仿佛也成了一个铁人,我奋战着,我不退缩,我不言败,直到成功。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8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现在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接着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那是怎样的年代呢?我对大庆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庆,应该是一片瑰丽大气的土地,与黑白大荧幕上下着鹅毛大雪的荒地是那么的不同,那些人身上脏的看不出颜色的棉衣,黝黑的脸庞又与如今身着大红色工服被日头晒的脸红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电影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远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己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己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终于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看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终于丰满起来。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直以自己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己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可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他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愤怒,可这些又随着父亲的离世消失殆尽,只剩下对父亲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又也许有英雄,刘思成为了寻找使用的赵一林和小米奋不顾身的进入满天黄沙,赵一林对刘思成的维护安慰,亦或者每个奋斗在石油行业的人都是英雄。
在困难面前,像铁人一样,绝不言败,绝不退缩,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19
好友很单纯,看完《铁人》后,常在QQ上给我留言,问这问那,可我因为忙,一直没给他回复,下面,我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谈谈对《铁人》这部电影的看法。
做为铁人工作过的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曾在铁人所在的钻井大队工作过,与铁人的战友接触过,听这些战友讲过一些铁人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看完《铁人》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电影比较真实,铁人说过的著名的话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也要上。”其原话是:“有上,没有上,脱了裤子也要上。”电影中并没有特意夸大铁人,给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点真实是人物选择上的真实,在这部电影中选择了一个逃兵——当代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父亲小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是泥浆工,钻井离不开泥浆就像人离不开心脏一样,泥浆学名为钻井液,之所以叫泥浆,是因为当初用清水钻井,在钻井的过程中,许多岩屑分散在水中形成混浊的泥水,一口井选择什么样的泥浆类型是根据地质条件决定的,在会战之初,由于不知道地质状况,很难选择正确的'泥浆类型,对泥浆工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24小时观察、测量,其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而泥浆工又不同于钻井工,是需要有文化人来干的,在会战之初,很难找到干泥浆工的合适人选,所以说在会战之初,泥浆工是最辛苦的,电影中小知识分子躺在泥浆池旁边量泥浆密度的画面特真实,他的腿被冻伤了,承受不住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提出了如何看待会战之初时离开的人,电影虽没给出回答,但却通过刘思成的心理变化给予了回答,让人感到社会的宽容,他们毕 竟 奉献过、付出过,应该对他们的奉献和付出给予肯定而不是责难。
好友不止一次地问我:“铁人为什么跳泥浆池?他不怕死吗?”这与井喷的危害有关,井喷是钻井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事故,井喷发生时,如不及时制止,会造成机毁人亡等重大事故,其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井喷发生时,要用加重剂对泥浆进行加重,加重剂的主要成份是重晶石粉,其化学成份是硫酸钡,铁人当时打的那口井,井喷发生时,现场无加重剂,危急中用水泥替代,水泥好凝固,必须及时搅拌,在现场无搅拌器的情况下,铁人带头跳进了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打完井后,要用水泥将井固住,现在由固井公司来做,会战之初,无固井公司,都是由钻井队完成的。所以井场备有水泥,水泥比重晶粉对人体的危害大得多,所以,当我和我同事谈论铁人跳泥浆池时,我同事说:“他跳的不是泥浆池是水泥池,铁人逝世时才47岁,他少活得岂止是20年呀!” 单从这一点来说,后人就该纪念他、怀念他。
好友曾问过我,是谁最先叫王进喜铁人的?那是因为打第一井时铁人7天7夜没合眼,感动了当地的老太太,老太太称他为铁人,以后就叫开了。老太太的一句铁人,鼓舞了几代人,铁人已成为一种文化传了下来,正是这种铁人文化,使后代人明白:“生活中需要铁人精神!”
好友在跟我谈看《铁人》感受时说:“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与富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于物质之上。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铁人精神的真谛吧!这也就是我追寻着铁人的真迹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吧!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0
本周实业部开展的“弘扬铁人精神”主题教育活动,是孟部长在普遍管理人员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工作拖拉成风的状态下做出的一项思想教育的重大举措。
虽然以前已经很多次在各类书刊、网络和电视媒体上看到“铁人精神”,能够说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早已烂熟于心。但是,当我再次观看时还是使我受到新的震撼,铁人的誓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这句话仿佛让我想到了“奋斗一百天、精彩一辈子”建设时期。感叹以前在施工现场自然环境恶劣、食宿条件较差、业余生活单调的状况下,实业部全体人员都吃住在现场,坚守在一线,早晨8点上班,晚上12点下班,放弃一切节假休息日,打破作息常规,与时间赛跑的工作精神哪去了。
如果说发自肺腑地感受到铁人精神的伟大是学习铁人的一个“初级阶段”,那么如何将铁人精神转化为我们立足本岗、做好工作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则是学铁人的“高级阶段”和最终目标。作为一名管理人员,透过学习铁人精神,对照自身的不足,今后我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一是善于思考问题。做为实业部的领导,他每一天要应对许多的问题,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来逐一思考处理每一件事。遇到的问题先自己思考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然后再向领导汇报,让领导来决定哪个方案更合理,可行性更强。这样,我本人的.潜力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提高,领导也能在“做选取题”的过程中逐步认可我的潜力,从而使我成为一个受到上级欢迎和赏识的下属。
二是多做一点,多走一步。在现状和目标之间,存在诸多流程,诸多环节。流程和环节中就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作为管理者去规范,去标准化。从这个好处上来说,我们作为管理人员,就就应比别人多想,多做一点,多走一步。
三是要敢于突破。坚决不能再受他人影响而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四平八稳、得过且过等混日子的态度和做法。要勇于吃螃蟹,因为等不是办法,干才有期望,不能把什么都寄期望于上级的照顾、关心、支持上。
四要勇于落实。领导安排的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不能担心因工作跟踪就得罪张三或李四而不去做。抓落实是达成工作目标的必经程序,是一个有效的执行过程。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成败的关键不仅仅在于解决那些起关键作用的细节问题,成败的关键还在于落实。抓落实,是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更是我们职责。所以我们要立足岗位,履行职责,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从我做起,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实,把每一件事做细做精,不辱使命。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1
铁人,如钢铁般的人,拥有了铁人的精神,就可以实现任何一件事。《铁人》这部影片,讲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寻找油田的艰苦生活。
那时,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外国人耻笑我们没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发了,他们来到大庆,寻找油田。为了寻找油田,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新中国的自立自强,他们奋力寻找。严寒的冬季,大雪纷纷飘落,不禁让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还在为寻找油田忙碌着。
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水泥结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个纵身跳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子来搅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他们有一颗铁一般坚强的'心,有一个信念——宁可少活20年,也要为国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们白天高强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觉却是简简单单。搭个帐篷,背靠背,打几个盹儿,就解决了。
现在想想,如此疲惫的工作,谁会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谁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干这种工作,也轻松多了!飞机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车把机器设备运过去,机械化的生产,人力劳动解放了!
然而,虽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铁人般的精神却没有了;虽然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提高了,但人却越来越懒了,失去了铁人的意志。就拿我们学生来说,有一些同学,学习上一碰到难题,马上上网查资料,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愿意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虽然这件事很小,却经常发生,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小学铁人,学习铁人如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2
前面是白皑皑的荒原,脚下是一望无边的黑土地。在鲜无人烟的北大荒上,我们的石油勘探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将一座座井架树立了起来,同时也为他们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
影片中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们,勇敢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们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井喷了,水泥沉淀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将石油工人铁打的顽强精神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无不让人在观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脚到头不断涌来。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在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达到极致的现在,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信仰的,还有什么能触动我们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经,还有什么能唤起我们所剩无几的爱国情怀。很久很久我没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当我看到铁人义无反顾的跳入寒冬腊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时,我知道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一刻,我被他那种为了让新中国摘到“贫血”的.帽子而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所触动。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这就是我们在心底深深呼唤的。谢谢电影《铁人》。它在我们心灵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让生命的绿洲重新在那里涌现。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3
昨日,我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电影,影片以新一代铁人标兵刘思成的思想历程与老一辈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时空上相互交替进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黄沙,黑白与彩色的交替,无论是节奏明快的历史,还是舒缓却静中有动的现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急促奔忙的车站,人头攒动的大会战,高亢嘹亮的号子,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井架,惊心动魄的井喷……
戈壁滩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车,悠扬的歌声,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
一个个场景,无不在述说着两代石油人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影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品味了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岁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全社会彰显了人类灵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价值观。“戏文里怎样说的?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乌纱。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洞,比谁戳得猛戳得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职责。“以前医生给我看病,说我贫血,这人贫血,就没有力气,国家贫血,也没有力气,就得给人家欺负,我们就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贫血,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这是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质,诠释着职责的内涵。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坚强。当时的条件是设备严重不足,铁人带着他的团队用人力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众人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在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大绳却接二连三地绷断,眼看着功亏一篑。铁人站了出来。“挺起来!没长脊梁骨阿?”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梁骨战胜了危机,石油工人的劳动号子在荒原间荡气回肠——“石油汉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奉献。由于地层压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没有重晶石,没有搅拌机,仅有的压井喷的水泥比重过大,容易凝固,分散不开。危急关头,铁人拖着受伤的脚,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最终制服了井喷。
在感动中,我还品味到了温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最后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时,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应对“背叛”自己的爱徒,嘴里虽然吼着:“熬不住了就给我滚!”手里却把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3个馒头和一袋干粮塞进了徒弟的怀里。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还设置了黄渤饰演的一个以物质生活为中心的朋友形象,透过两人之间的相处和比较,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严重缺失,仿佛是沙漠中的绿地一样稀少却珍贵。
采用这样一种追认式和呼应式的表达策略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做不仅仅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将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语境隔离开来的尴尬处境。更重要的一点是,将铁人的精神做了传承和期望。更有助于我们这辈人认同和理解先辈的艰辛的奋斗与思想和精神的可贵。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只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职责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4
《铁人》这部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当时我还在大庆石油学院上大学。我曾在校园门口望见这部电影在招聘群众演员,却一向也没看过这部片子。这天下了班,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打开电脑把它看完了。
电影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等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和现代石油工人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进行物探作业2个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场面。我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在大庆度过的,而如今此刻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上班。看了这部能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片子让我想到了很多,感想很多。
电影里的萨尔图火车站就是此刻的大庆火车站。萨尔图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泥沼、湿地的意思。萨尔图到处都是湖泊但是不大水也不深,大庆也因此有了天然百湖之城的美称。如今的萨尔图区,已经发展成为大庆的商业物流中心,是大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我们校园就坐落在这座石油之城中,是大庆油田蕴育发展起来的。刚入学,我们就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深受其熏陶。大会战时期机械化程度低,全都是靠人力,只有肩拉背抗。冬天也没有取暖设备,住的是干打垒,也只有大家伙挤在一块取暖。遇到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却要干沉重的体力活,这些都在电影里重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更难想象的是,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还能,但是看着那风风火火的大场面,人们那个热心劲,任劳任怨的用心干劲而不图回报的境界,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个是我们此刻想象不到的,是我们体会不到的。此刻我们好多人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坚持,物质上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他们却有那么大干劲,大伙的心都联系在一块儿。换着此刻打死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受那苦受那罪,去了也免不了全是抱怨唠叨。想了很久我想到了,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当时都怀揣着一个梦,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帽子,他们都明白而且亲身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的思想不是为己而是为别人,为祖国,因此他们留下了一个个伟大的事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石油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一线石油工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手机经常没信号,生活用水匮乏,天气变化恶劣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电影里讲的是物探队的生产生活环境。塔里木沙漠地区作业是国内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物探队又是勘探的最上游,承担着盆地里找凹陷,凹陷里找有利圈闭,最后带给局部构造最有利位置进行下一步钻井勘探工作。因此他们去的是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其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最大,他们还要忍受沙漠中的孤独寂寞,要与恶劣的沙尘暴作斗争,他们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享受不了城市的繁华与便利。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依然有千千万万员工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什么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依然能兢兢业业,恪守本分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除了养家糊口外必须还有一份对工作执着的爱。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恶劣也让我们有的.人无法忍受,不能坚持而投向喧闹的城市,因为他们缺少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经受不住繁华便利城市生活的诱惑。想想自己,大学时代的梦想,那时的豪言壮志也曾被这恶劣环境所击倒,想过逃离。经过激烈斗争梦想终究战胜了残酷的环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坚持那一份热爱,为了那些豪言壮语而努力。虽然没有王进喜时代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那么伟大的梦,只需要要完成自己人生的梦。
国家要成就中国梦,我们就要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此刻我就在这浩瀚的大沙漠之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只为坚持实现自己大学时代的梦,要在荒凉沙漠之中成就不荒凉的人生梦。今晚的沙漠很平静,我的血在沸腾,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5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随着豪迈的干工号子此起彼伏,一群石油工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身躯当吊车,一步步将开探设备运上井台。这就是发生在一九六一年松嫩平原上动人的一幕。用现代人的办事方法来看,这纯粹是低级的原始体力劳动,要放在现在,几台大型起吊车分分钟就可以搞定。但就是在那样物质资源极度贫乏,人们连基本温饱都没有完全解决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伟大的石油工人用自己的血汗铸就起了一座座井台,让中国彻底摆脱了不产石油的贫穷帽子。也许还会有人说,你说的那些都是那个时代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不得已的`行为,我们现在机械化,现代化水平那么高,完全没有必要在看这些,学习他们的做法。是啊,也许,我们应该摒弃落后的生产方式,坐享现在新技术的便利与迅捷。但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先烈留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顽强精神。
是的,时代不同了,但是革命的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怀。铁人的精神就像是国旗上的鲜红血渍永远迎风飘扬。在不同时代被赋予新的内容,永远拥有新的意义,与时共进。
远处仿佛又响起了那雄浑的呐喊:“石油汉子,干劲大呀,老天捣蛋,咱不怕呀……”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6
电影《铁人》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我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我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久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我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我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最终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望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最终丰满起来。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此刻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之后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比较,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我的力量。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向以自我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我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可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他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愤怒,可这些又随着父亲的离世不见殆尽,只留下对父亲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又也许有英雄,刘思成为了寻找使用的赵一林和小米奋不顾身的进入满天黄沙,赵一林对刘思成的维护安慰,亦或者每个奋斗在石油行业的人都是英雄。
那是怎样的年代呢?我对大庆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庆,就应是一片瑰丽大气的土地,与黑白大荧幕上下着鹅毛大雪的荒地是那么的不一样,那些人身上脏的看不出色彩的棉衣,黝黑的脸庞又与如今身着大红色工服被日头晒的脸红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在困难面前,像铁人一样,绝不言败,绝不退缩,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7
做为铁人工作过的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曾在铁人所在的钻井大队工作过,与铁人的战友接触过,听这些战友讲过一些铁人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看完《铁人》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电影比较真实,铁人说过的著名的话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也要上。”其原话是:“有上,没有上,脱了裤子也要上。”电影中并没有特意夸大铁人,给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点真实是人物选择上的真实,在这部电影中选择了一个逃兵——当代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父亲小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是泥浆工,钻井离不开泥浆就像人离不开心脏一样,泥浆学名为钻井液,之所以叫泥浆,是因为当初用清水钻井,在钻井的过程中,许多岩屑分散在水中构成混浊的泥水,一口井选择什么样的泥浆类型是根据地质条件决定的,在会战之初,由于不明白地质状况,很难选择正确的泥浆类型,对泥浆工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24小时观察、测量,其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而泥浆工又不一样于钻井工,是需要有文化人来干的,在会战之初,很难找到干泥浆工的适宜人选,所以说在会战之初,泥浆工是最辛苦的,电影中小知识分子躺在泥浆池旁边量泥浆密度的画面特真实,他的腿被冻伤了,承受不住了,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提出了如何看待会战之初时离开的人,电影虽没给出回答,但却经过刘思成的心理变化给予了回答,让人感到社会的宽容,他们毕竟奉献过、付出过,应当对他们的奉献和付出给予肯定而不是责难。
好友不止一次地问我:“铁人为什么跳泥浆池?他不怕死吗?”这与井喷的危害有关,井喷是钻井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事故,井喷发生时,如不及时制止,会造成机毁人亡等重大事故,其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井喷发生时,要用加重剂对泥浆进行加重,加重剂的主要成份是重晶石粉,其化学成份是硫酸钡,铁人当时打的那口井,井喷发生时,现场无加重剂,危急中用水泥替代,水泥好凝固,必须及时搅拌,在现场无搅拌器的情景下,铁人带头跳进了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打完井后,要用水泥将井固住,此刻由固井公司来做,会战之初,无固井公司,都是由钻井队完成的'。所以井场备有水泥,水泥比重晶粉对人体的危害大得多,所以,当我和我同事谈论铁人跳泥浆池时,我同事说:“他跳的不是泥浆池是水泥池,铁人逝世时才47岁,他少活得岂止是20年呀!”单从这一点来说,后人就该纪念他、怀念他。
好友曾问过我,是谁最先叫王进喜铁人的?那是因为打第一井时铁人7天7夜没合眼,感动了当地的老太太,老太太称他为铁人,以后就叫开了。老太太的一句铁人,鼓舞了几代人,铁人已成为一种文化传了下来,正是这种铁人文化,使后代人明白:“生活中需要铁人精神!”
好友在跟我谈看《铁人》感受时说:“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与富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于物质之上。仅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铁人精神的真谛吧!这也就是我追寻着铁人的真迹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吧!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8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际,我观看了电影《铁人王进喜》让我受益颇深。铁人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美国记者在大庆的所见所闻。影片生动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石油工人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家庭的强烈职责感和使命感,再现了会战年代可歌可泣的艰难岁月以及大庆五十多年的变迁与辉煌。艺术地展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影片过后,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要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仅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在困难面前,能吃苦,应对困难,不放弃。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凭借这样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铁人精神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结晶。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年代,铁人精神是永远可是时的劳动人民的结晶;是永远不变的激励我们向上的精神粮食。应对困难与坎坷时,不气馁,不放弃,想铁人一样迎难而上,勇敢地直视生活的磨难。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始终以铁人精神为骄傲,以铁人精神激励自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我的一份力。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29
“铁人”头衔的创始人王进喜,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无数铁人的身影,因为他的精神和品质,影响了建国初期的那一代人,影响了奋发图强的一代,影响了改革开放的`一代。
今日,我们有发达的社会,丰厚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可是,我们的气质和精神却总是少了铁人,少了铁人的坚韧和不屈,少了铁人的开拓进取。
铁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气!我会振作精神,迎接挑战,实现心愿。俗话说得好,人活着要有点精神,而铁人精神正是对无悔人生的诠释
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挫折就轻声放弃,自暴自弃,那我们就是失败的人了!应对生活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坚持失败!人们经常说:“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磨难,就必须是不够天真。”唯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们才会更加坚强,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所以,让我们铭记自我的职责,铭记自我所肩负的使命,在应对困难时,像铁人一样,决不畏缩不前,决不畏缩不前,敢于直面生活的苦难。使我们更加坚强,使我们不再软弱,不再在任何困难面前“心软”。
永远的铁人榜样,永远的标杆,是我们应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铭记铁人,时时刻刻学习铁人精神,向铁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发扬铁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把业务做好、做好,严格按照要求和执行标准,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秉承铁人精神,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 篇30
半个世纪前,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泥浆,止住井喷的场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庆油田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的口号,数万石油大军从四面八方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没有汽车、没有吊车,靠着人拉肩扛,硬是吆喝着将60多吨重的钻机生拉上井架的镜头,亦已渐行渐远……
岁月淡去了旧时的记忆,却注定抹不去烙在我们心头的'“铁人精神”。正在热播的电影《铁人》,把我们重新带回那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我们不会再用身体搅动泥浆,我们不会再靠人拉肩扛将钻机拉上井架。物质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灵魂依然像铁人那样坚强。在盛行“解构崇高”的年代,我们依然需要那个年代留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今日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尽管,如今的油田与铁人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昨日和今日是难以割裂的,没有昨日怎样能有今日?尽管,王进喜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复制,可是他的精神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铁人精神”足足影响了几代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铁人精神”在我们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们永远记忆。
昨日,为了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在“铁人精神”鼓舞下,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驶入了高速发展期,最终让山河变样,国力变强,人民生活越来越完美。
今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励无数人的话语,又重新回响在我们耳边,激励我们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岗位,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不断提高自身学习本事、创新本事、竞争本事和创业本事,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用“中国信心”战胜危机,在战胜危机中建功立业,在应对危机中体现人生价值。
“职责感、主人翁、不怕牺牲、担当大义”,是王进喜留给今日工人的最优秀的品质,也是“铁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们依然需要像铁人那样,站在时代的潮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展现工人阶级的伟大胸怀,用生命的热血创造一个个不朽传奇,谱写一曲曲华彩乐章,在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中,步入未来。
我们从电影《铁人》中寻找力量,从电影《铁人》中升华心灵。“铁人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铁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永可是时。
- 相关推荐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相关文章: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05-19
《铁人王进喜》观后感(通用20篇)04-23
铁人王进喜事迹观后感小学04-10
电影《铁人》观后感(精选19篇)09-22
铁人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09-05
铁人观后感900字 铁人观后感09-25
电影《铁人》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09-11
《铁人》 观后感09-29
“铁人”观后感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