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2024-11-28 观后感

  《真爱》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阿尔泰山下青河县一个叫阿尼帕的维吾尔族母亲收养19位各民族孩子,为这些孩子治病、上学、教育孩子和睦相处,彼此爱护照顾,最终养育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真爱》观后感,欢迎大家参考!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

  主旋律电影《真爱》和各族观众见面了。这部以全国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抚养6个民族19个孩子真实感人故事为原型,弘扬人间真情大爱,展现中华民族大家庭和谐生活场景,反映新疆各民族患难与共、水乳 交融、携手并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动人故事,再一次感染了观影的各族观众。

  《真爱》演绎了各民族团结和睦的真爱大善大爱大德大美。阿尼帕对生命和人性的无限关爱,使她从善的境界进入了美的境界,这样的没得感召我们将人间大爱精神在你我中间传承和弘扬,让我们所有人都担当起更多更大的社会责任,付出更多更坚实的努力,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宗教和谐,凝聚人心,构建各民族团结和睦、互助美好的大美新疆。阿尼帕·阿力马洪的事迹值得所有人去学习。在阿尼帕身上母爱永恒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善良体现得淋漓尽致。一家人不同民族孩子在一口大锅里吃饭,这正是新疆各族人民大团结,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的写照。影片处处流淌着多民族大家庭爱的暖流,让我们每个人在艺术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中体验各民族大团结的人间温情,诠释了真爱无价,大爱无垠的内涵。在这个家庭里,爱不分民族,所有这些都让人心生爱意,体验希望与温暖,体验真爱的情怀和力量,体验超越时代、民族、文化和一切社会界限的伟大母爱,体验被滋养着托举着的良知与爱的力量,体验构建和谐社会、递正能量的和谐音符。

  列宁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阿尼帕老人就是从小事做起,成就了一番大事业。阿尼帕的故事感天动地,那一个个鲜活感人的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之下那亮晶晶闪烁着的人间大爱、道德真情和民族和睦,这些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认同感底下凸显出来的纯净甜美,“是在任何日子里都能让人感到温暖和惬意的,是让我们永远能产生前行的力量的,也是在灰心、绝望的黑暗中闪耀的希望之花,昭示一个可以憧憬的未来。”

  维吾尔族谚语说:好人走过的地方,后面开满了鲜花。

  阿尼帕将爱的奉献作为一片不能割舍的精神天地:道德的.尊严、民间的人性、民族的个性、百姓的向善、大美的基因、情感的善意和凡人好事全都蕴在其中。她是好人,她走过的地方,她的身后开满了鲜花,让我们充分享受这一簇簇鲜花带来的芬芳侵润,让我们充分沐浴这一股股大爱带来的温暖滋润,让我们在为霞尚满天的道德感染与启发下,作出我们自己的道德承诺: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统一、爱稳定、爱团结、爱和谐、爱家园、爱平安、爱和平。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2

  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现场各族观众被超越血脉、民族的人间真爱所感动,影片凸显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 精神,具有鲜明的当代电影艺术气质,让影片中的母爱像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在这个河床上流淌的爱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这既是人类共有的 良知,也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影片散场后,“电影拍得真好,反映了真实的新疆人,我们新疆各民族群众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是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阿尼帕和阿比包是我们新疆人的杰出代表。”在乌鲁木齐市从事个体经营的艾合买提江感慨地说。

  “电影中阿尼帕妈妈对不是亲生的孩子比亲生的孩子都好,买来的唯一一双新球鞋给了王彩霞的哥哥,这让我太感动了。阿尼帕胸怀宽广,真是大爱。”乌市大湾管委会的社区干部徐新梅散场出来后,还在不停地擦拭着眼泪。

  这部影片也适合家长带着孩子来看,来自乌鲁木齐市87小学的莎依达克,也是红着眼睛出来的,才上二年级的她,用稚嫩的'声音说道:“阿尼帕妈妈把孩子们养大真不容易,我回家一定要对我妈妈更好一些,听她的话,再不惹她生气了。”

  “艰难见真情。在那么困难的时代,阿尼帕妈妈靠自己的勤劳把19个孩子养大成人。用冻僵的双手清洗着一桶桶羊下水,看到这我哭了,我周围的人也哭了。阿尼帕妈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影片中把新疆景色拍得也很美,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3

  5月24日,公司组织全体员工观看影片,《真爱》用真实自然的故事与唯美的表现形式感动了我,观影中,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即使写这篇观后感,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激荡,我的眼角竟然再一次泛起泪花,我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语句来做这篇观后感的题目,人间的伟大莫过于此,如此的真爱该如何诠释?

  《真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拍摄得如此唯美, 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让观众产生了心灵深处的共鸣,让大爱广为传播。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新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相濡以沫、共同建设新疆、守望美好家园的心灵路程,影片中所表达的“母爱”就像是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而这个河床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留白,就像泼墨的国画一般,季节性画面呈现得美轮美奂,音乐如同天籁,景语已经变成了情语,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会使观众们潸然泪下的原因,质朴的情境留住了观众的心。纯净的天空、温暖的毡房、风吹草动的画面,表现了剧中人物在现实中经受了种种磨难之后,内心是如何获取踏实和希望的。

  《真爱》是触及人们命运和灵魂的电影,影片中,19个孩子从过去的苦难到现在的幸福,用了3个时空来表现,其中最难的是上世纪70年代,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进入商业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直接简单,那时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幸福指数并不低,虽然时代不一样,但人们对幸福的'感受都一样,那就是“爱”。阿尼帕妈妈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影片中老人沧桑的脸,她那双粗糙的手,我们可以想象阿尼帕妈妈抚养19个孩子的不易,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丰富情感。

  《真爱》强大的感染力,让人震撼不已,真爱的情怀和力量足以征服观众。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付出,伟大的真爱,这是跨越时代、民族、文化和一切社会界限的,所有的人生都是被这样的爱滋养着,托举着的。

  《真爱》是真心之爱,人人身上皆有之,人人心中向往之,所以它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是良知与爱的力量的传递过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和谐音符。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4

  在库车县开展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活动主题“民族团结,从我做起”,5月12日,司法局组织机关干部观看电影《真爱》,此片让我再次感受到了纯洁的人性之美,被阿尼帕这位维吾尔族母亲的善良、勤劳、大爱所感动,在母爱面前洒下了一串串热泪。

  《真爱》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阿尔泰山下青河县一个叫阿尼帕的维吾尔族母亲收养19位各民族孩子,为这些孩子治病、上学、教育孩子和睦相处,彼此爱护照顾,最终养育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的故事。影片中一群孩子哗啦啦地吃饭、做作业、玩耍,阿尼帕一家人喝包谷面糊糊、啃馕等场景,借助母亲对小彩霞的收养,倾其所有为小彩霞治疗满头的疮疤,让她长出黑亮的头发,以及她和哥哥的到来,与其他孩子及阿尼帕亲生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到最后在情感上的接纳,以及让人感叹的平静而贫瘠的偏远小镇景色。阿尼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女人,她靠丈夫钉马掌和自己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下水的微薄收入,抚养一群无依无靠的各族孤儿,几十年如一日,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给这些跟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们吃,给孩子们穿,供他们上学,为他们遮风挡雨。这是多大的母爱,多大的情怀。

  看了《真爱》,让我的灵魂得到一次净化,让我对善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因为我们都是人,做一个善良的人,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5

  这是一部歌颂母爱的影片,更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影片,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深深的被阿尼帕妈妈这种超越血脉、超越民族的人间真爱所感动,影片凸显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具有鲜明的当代电影艺术气质,让影片中的母爱像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在这个河床上流淌的爱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这既是人类共有的良知,也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电影拍得很好,艰难见真情。在那么困难的时代,阿尼帕妈妈靠自己的勤劳把19个孩子养大成人。用冻僵的双手清洗着一桶桶羊下水,看到这我哭了,我周围的人也哭了。阿尼帕妈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影片中把新疆景色拍得也很美,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了。电影真实的反映了现实新疆人的'生活观和民族观,全疆各民族群众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是相互帮助、相互关爱的。

  电影中阿尼帕妈妈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一个孩子挨饿受冻,对不是亲生的孩子比亲生的孩子都好,买来的唯一一双新球鞋给了王彩霞的哥哥。这种真爱无私,大爱无疆的做法体现了阿尼帕宽广的胸怀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6

  我看了电影《真爱》。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眼泪无声地流了几次。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这部电影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新疆维吾尔族妇女阿尼帕和她的丈夫阿勒曼在那个极其困难的时期收养了来自六个民族的19个孩子的感人故事。

  这部电影从三点空开始。第一个是在20世纪70年代,当时食物非常短缺,人们吃不饱。善良的阿尼帕阿姨,每当她看到流浪的孩子,一定会带他们回家。用她的话说,“对每个人来说,少吃点总比让他们饿死在外面冻死好。”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朴素的感情,多么伟大的母爱!

  为了给孩子们多一口吃的,她在刺骨的冰水中把羊洗入水中。她的丈夫用微薄的收入维持一个大家庭的生活,不分昼夜。然而,这远远不够。这幅画出现过几次。阿尼帕和她的丈夫与孩子们分享食物后,他们几乎没有剩下什么了。为了给孩子们穿衣服,这对夫妇不停地把他们的衣服换成孩子们的衣服。

  20世纪80年代,经济形势有所改善,一个大家庭最终搬进了一所更大的房子,而不是毡制房子。然而,随着孩子们长大,他们需要更多的口粮。阿尼帕阿姨和她的丈夫仍然去水里洗羊,做各种各样的工作。多年的辛勤工作使他们变老了。他们脚步蹒跚,白发耀眼,皱纹纵横交错。阿尼帕终于生病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个孩子,而是坚持要这样做。

  在21世纪,孩子们已经离开很远去谋生,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阿尼帕夫妇仍然守护着他们的家和大锅。正如丈夫阿勒曼所说,“锅在那里,家在那里”。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阿尼帕的亲生孩子阿曼为了保护大锅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又流了下来。这种超越家庭纽带、跨越国家的伟大爱是世界的真爱,也是最无私的母爱!

  对这位最善良、最伟大的母亲来说,我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我最好用奖励她的话来表扬她。“这不是她的血肉,而是她所有的孩子。她展开翅膀,托起它们的天空空。风和霜,饥寒交迫,都挡不住,穷累了,一个肩膀挡不住的时候。在她的家里,水比血浓,善良超越了血缘关系。春天是最清澈的,母爱是最真诚的!”

  最后,我要向这位母亲表示深深的敬意。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7

  新疆电影《真爱》用一段平铺直抒的故事赢得了观众的赞许,演员们表示,能有简单、自然的表演,首先是自己内心深受震撼。饰演阿尼帕妈妈的孔都孜·扎依塔西说,从她第一次见到阿尼帕妈妈起,从进这个剧组起,就一直心怀感念。和孔都孜·扎依塔西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饰演阿比包的拜合提亚·艾则孜,饰演王彩霞的索星宇以及饰演那然的达尼亚尔·多里坤……

  给19个孩子“当”母亲不是容易事

  孔都孜·扎依塔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4级新疆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在《真爱》的拍摄过程中,她一直困惑的是,如何在镜头前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养育19个孩子的母爱,虽然生活中她也是孩子的母亲,但是多民族大家庭中无差别的母爱却是一种宏大的、难以表现的情感。

  孔都孜·扎依塔西说,剧中阿尼帕妈妈要靠给别人洗羊下水维持孩子们的生活,在结冰的河水中孔都孜·扎依塔西洗着洗着就想掉眼泪,不是因为冰冷难挨,而是这场景在她看来又悲凉又暗怀希望,想到自己就是这19个孩子的希望,心里有种莫名的激动。

  都说母爱是一种本能,而把母爱平等地分给亲生和非亲生的'孩子,在很多人眼里是不容易的,阿尼帕妈妈自然而然地做到了,所以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孔都孜·扎依塔西说自己在表演的时候,也是一次灵魂的洗涤,如果能像阿尼帕妈妈一样爱每一个儿女,必定是幸福的,在幸福面前贫穷并不是多大的灾难。

  “我是阿尼帕的绿叶是孩子的依靠”

  拜合提亚·艾则孜和孔都孜·扎依塔西是同班同学,他们之间很有默契,在剧中,拜合提亚·艾则孜是阿尼帕背后的男人。比起以前出演的稳重而平静的角色,《真爱》中阿比包的角色更难把握。拜合提亚·艾则孜说,他曾听到阿尼帕妈妈讲她的爱人,还有很多村民也都给他讲阿比包,在大家眼中,阿比包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好人,没有坏脾气,很勤奋,乐于帮助人。《真爱》是一部生活片,所以要求寡言少语的阿比包真实自然。在这个家庭里,爱不分民族,孩子太多了,却让人觉得他们本就是一个原生家庭。《真爱》的视觉效果很好,青河县原汁原味儿的自然景象也是新疆美景的缩影,在这个缩影之下流淌着不分界限不分民族的爱。拜合提亚·艾则孜说,所有这些都让人心生爱意。拜合提亚·艾则孜说:“我希望自己能演好阿尼帕的绿叶、孩子的依靠这个角色。”他的戏份年代跨度很大,从30多岁到老得都起不来了,拜合提亚·艾则孜每天都对着镜子练走路、说话、表情。他说:“拍完戏以后,我觉得突然我有了19个孩子,有了一种超越民族的真情大爱,这让我很感谢电影的原型,给了我们一次感悟真情的机会。”

  “《真爱》让我有了很多兄弟姐妹”

  在电影《真爱》中,小彩霞头上的脓疮让很多观众心疼不已,小彩霞的饰演者、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第116小学的索星宇,谈到自己每天凌晨5点起来化妆的经历,也是倒吸一口气。起初上完妆之后,她几乎不敢照镜子。她说,在剧组的生活锻炼了自己,也让自己有了很多兄弟姐妹。

  每次在一旁等戏时,19个孩子就凑在一起玩,几个月下来,他们都成了兄弟姐妹。索星宇告诉记者,她回学校上课后,班里同学有两个问题问得最多,一个是对着摄影机怎么哭出来的,另一个是和18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好玩儿吗,索星宇说,最令自己幸福是很多孩子在空闲时一起玩,玩着玩着就像一家人一样了。她说,如果一个家庭有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孩子,爸爸妈妈也善良,又能吃饱饭该多好啊!

  和索星宇有同样感受的是那然的扮演者乌鲁木齐市实验小学的学生达尼亚尔·多里坤,他在剧组选角色时因为不会弹奏冬不拉差点落选,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达尼亚尔·多里坤把手指弹肿了,终于学会了几支冬不拉曲子。18个孩子和“父母”围坐在身边,听达尼亚尔·多里坤弹冬不拉时,他感到自己长大了,而且更懂亲人之间的爱了。

  演员们在《真爱》的拍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多民族的大家庭中流淌的爱,让他们的人生中有了最宝贵的经历。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8

  随着以“民族团结,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深入开展,5月27日,工信委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观看了电影《真爱》。这是一部歌颂伟大母爱的影片,更是一部反映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影片。影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纯洁的人性之美,深深的被阿尼帕妈妈这种超越血脉、超越民族的人间真爱所震撼,被阿尼帕这位维吾尔族母亲的善良、勤劳、大爱所感动。大家无不是满含热泪看完了影片。影片凸显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真爱》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阿尔泰山下青河县一个叫阿尼帕的维吾尔族母亲收养19位各民族孩子,并在那么困难的时代,靠自己的勤劳把19个孩子养大成人的真实故事。阿尼帕妈妈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一个孩子挨饿受冻,对不是亲生的孩子比亲生的孩子都好,一群孩子哗啦啦地吃饭、做作业、玩耍,为这些孩子治病、上学、教育孩子和睦相处,彼此爱护照顾,最终养育孩子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借助母亲对小彩霞的收养,倾其所有为小彩霞治疗满头的疮疤,让她长出黑亮的头发,以及她和哥哥的到来,与其他孩子及阿尼帕妈妈亲生孩子之间产生的矛盾冲突,到最后在情感上的接纳等一幕幕故事情节至今仍在脑海中闪现。阿尼帕妈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一个女人,她靠丈夫钉马掌和自己在刺骨的冷水中洗羊下水的微薄收入,抚养一群无依无靠的'各族孤儿。几十年如一日,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要给这些跟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们吃,给孩子们穿,供他们上学,为他们遮风挡雨。从平实无华的写实中体现了阿尼帕妈妈宽广的胸怀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更是真爱无私,大爱无疆的现实写照。通过观看《真爱》,让我们的灵魂得到一次净化,让我对善良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因为我们都是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并树立“阿尼帕妈妈对其他民族小朋友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的民族团结思想意识。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9

  青格里河畔,阿尔泰山脚下,盛开着千万支五彩缤纷的民族团结花朵,尤为鲜艳的是这朵“阿尼帕”之花。几天前,电影《真爱》就向观众展现了这朵民族团结之花的芬芳。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电影讲述了阿尼帕阿力马洪妈妈和已去世的丈夫阿比包共同抚育6个不同民族、19个需要关爱的孩子,共同拥有一个清贫却充满幸福快乐家庭的故事。电影所表达的真爱情怀和力量感动和影响了各族观众,更深深打动了我。阿尼帕妈妈在无比艰辛的生活中就演绎了这种超时空的爱,诠释了这种真爱之中的至爱,没有比这种爱更伟大、更无私、更纯洁。这种爱就在我们身边。

  影院内,座无虚席。电影播放后,全场鸦雀无声。同志们静静的欣赏着,感动着,哽咽着。在这个清贫的大家庭里,孩子们在一口大锅里吃饭,在一个屋檐下一起成长,兄弟姐妹们互相关爱,生活异常艰辛清苦。就在这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家庭里,阿尼帕妈妈还不时的收留着那些被关爱的孩子们,从微妙细节上处处体现了对孩子们的关爱和爱护,在艰苦的生活上体贴和抚养着孩子们。当王彩霞无依无靠乃至生病后,她始终不离不弃,用真爱的.曙光催生了孩子一头靓丽的秀发。当阿尼帕的儿子阿斯曼为了保护一口大锅,为了延续这份来之不易、共患难的民族真情而永远倒下时,亲爱的朋友们,你想到什么了呢?这就是善良的感知,这就是民族的血脉,这也是我们始终恪守的承诺。

  几度哽咽,几度春秋,儿行千里母担忧。一天一天过去,日子越来越好,孩子们长大了,各自怀揣梦想有了新的发展。阿尼帕和她的丈夫老了,为了孩子们的成长、快乐和幸福老了。真爱无价,母爱伟大。天下间,只有母爱才是最伟大、最无私、最真挚、真感天动地的爱。2010年,阿尼帕妈妈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模范人物。在领奖的瞬间,苍老的阿尼帕慢慢挥舞着民族团结之花,昭示着我们民族的花朵必将盛开在天山之巅。

  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在我们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征程上,不乏有库尔班式的劳动模范,也不乏有阿尼帕妈妈式的人物,更不乏千千万万个为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稳定而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的英勇事迹和人生轨迹也必将砥砺我们前行。一直以来,党中央和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工作,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面对疆内外和周边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族党员干部和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始终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的思想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有力推进了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它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保证。团结固则百业兴,历史和国外正在发生的现实告诉我们: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繁荣昌盛。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心灵的田野如果不被真理占领,就必然会杂草丛生。我们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群众工作为统领,积极践行群众路线,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珍惜民族团结、人人维护民族团结的生动景象,让民族团结一家亲像阳光一样照耀在各民族心中。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0

  我观看了电影《真爱》,我的内心久久难以平静,泪水几次无声的流淌,我深深的感动、感慨。

  影片是真人真事,讲述的是新疆维吾尔族大娘阿尼帕和她的丈夫阿力马洪,在那个极度艰难的岁月里,收养了来自六个民族,十九个孩子的感人事迹。

  影片从三个空间展开情节,第一个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粮食是那样的短缺,人们无法吃饱肚子。而善良的阿尼帕大娘,只要看见流浪的孩子,就一定把他们领回家来,用她的话说:“就是每人少吃点,也比让他们在外挨饿受冻强。”多么感人的话语,多么质朴的情怀,多么伟大的母爱!

  为了给孩子们多吃一口饭,她在刺骨的冰水中洗羊下水,丈夫不分黑夜白天的打铁,用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大家人的'生活,但远远不够,画面几次出现,阿尼帕和丈夫把食物分给孩子们后,而他们两个所剩无几。为了给孩子们穿衣服,夫妻两个不断地把自己的衣服去改成小孩的衣服。

  八十年代,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一大家人终于不住毡房,搬进大一点的房子,但孩子们大了,需要的口粮也更多了。阿尼帕大娘和丈夫还是不停地去洗羊下水,干各种各样的活,常年的劳累,让他们苍老了,脚步蹒跚,白发耀眼,皱纹纵横,阿尼帕终于病倒了。但他们没有放弃一个孩子,一直坚持下来。

  到了二十一世纪,孩子们都远走高飞,到各处去谋生,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阿尼帕夫妇依然守护着他们的那个家,守护着那口大锅,就像丈夫阿力马洪所说:“锅在,家就在”。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阿尼帕的亲生孩子阿尔曼为了保护那口大锅,永远的离开了人间。看到这儿,我的泪水再次涌了下来,这种超越亲情,跨越民族的大爱是人间真爱,是比较无私的母爱!

  对于这位比较善良、比较伟大的母亲,我的所有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是用给她的颁奖词来赞美她吧!“不是她的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苦累,一肩挡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比较清,母爱比较真!”

  比较后,向这位母亲致以深深的敬意!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1

  看了这部赞扬母亲、讲述民族融合的电影后,我深受感动。电影拍的很好,艰难见真情。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维吾尔族母亲阿尼帕用超越血缘和民族关系的大爱,奉献了6个民族19个孩子的崇高精神。

  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抚养这19个孩子的决心。她的这种母爱为了民族的团结、为了祖国的强盛书写了新的篇章。

  电影中阿尼帕妈妈宁肯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一个孩子挨饿、受冻,对不是亲生的孩子比亲生的孩子都要好,买来的唯一一双新鞋给了王彩霞的哥哥。这种爱是无私无边的,体现了阿尼帕母亲宽广的'胸怀和伟大的无私之爱。

  《真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刻骨铭心。每逢过节吃好吃的,她总是把自己的一份分给那些还想吃的孩子,只留下一点点。有一次彩霞姑娘看到了,却假装用手吃饭。

  为了能让生活好一些,她找了一份洗羊下水的活,冬天的水刺骨,她也是在不停地干,有一天半夜老公起来给他洗,她看到了就过来给老公搓搓手。寒冷的冬天似乎在这一刻融化了,那么温暖,那么充满爱。虽然生活很苦,但看到孩子们能一起快乐地玩耍,维吾尔族母亲的笑容还是那么灿烂,那么亲切。

  影片真实地反映了新疆人民的人生观和民族观的现实。新疆各民族都是一个大家庭。阿尼帕妈妈的实在、能干、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已经深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作为年轻的一代人,我们深深地被维吾尔族母亲感动了,她不只是维吾尔族母亲更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母亲,而且是我们的好母亲。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2

  新疆电影《真爱》根据朴实无华的故事获得了观众的赞誉。演员们表明,可以进行简单自然演出,首先是因为心里深深感动。扮演阿尼帕妈妈的孔都孜·扎依塔西提到,自她第一次见到阿尼帕妈妈和加入这个剧组至今,心里就一直充满感激。和她有同样感受的也有扮演阿比包的拜合提亚·艾则孜,扮演王彩霞的索星宇,及其扮演那然的达尼亚尔·多里坤等人。

  对19个孩子“当”妈妈绝非易事。

  孔都孜·扎依塔西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94级新疆班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在《真爱》的拍摄过程中,她始终疑惑于怎样在镜头前很自然地呈现抚养19个孩子的母爱。尽管她在生活中也是孩子的妈妈,但在多民族大家庭中无差别的母爱则是一种宽广而难以表现的.情绪。

  她坦言,剧里阿尼帕妈妈根据洗羊下水保持孩子们的生活。洗着洗着,孔都孜·扎依塔西心里不禁泛起眼泪,那并非只是由于严寒,而是这幕情景让她感到既凄凉又怀有希望,想起自己便是这19个孩子的希望,心里油然而生一种无法言喻的兴奋。

  大家常言母爱是一种本能,而平等地将母爱转发给亲生与非亲生的孩子在很多人确实是艰难的。然而,阿尼帕妈妈很自然地做到了这一点,因此她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孔都孜·扎依塔西在表演时也好像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她相信若能如阿尼帕妈妈般爱每一个孩子,定会觉得无比幸福。在幸福眼前,贫困并非是极大的困惑。

  “我是阿尼帕的绿叶,是孩子们的借助。”

  拜合提亚·艾则孜和孔都孜·扎依塔西是同学,两人紧密配合。在剧里,拜合提亚·艾则孜饰演阿尼帕背后的支撑。和以往沉稳而宁静的角色相比,《真爱》中阿比包的角色更具挑战性。他提到,曾听阿尼帕妈妈叙述她的爱人,很多村民也对他说过阿比包的故事。在大家眼里,阿比包是个百分百的善人,性情温顺,助人为乐。《真爱》是一部生活片,规定阿比包表现的真实自然,在这个家中,不管民族,爱都是共同的。虽然孩子们诸多,但让人觉得他们本就是一个家庭关系。拜合提亚·艾则孜说,电影彰显了青河县丰富的自然风光,融汇了跨越民族与界线的情。对此,他感慨万千,表明:“我期望能完美演绎阿尼帕的绿叶、小朋友的借助。”他的角色跨距很大,从三十多岁演到老年,他每天都在镜子前训练行走、说话和脸部情绪。他说道:“拍完戏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获得了19个孩子,享受了一种跨越民族真心大爱,这令我很感谢影片的原型,给予了我们认知真情的机遇。”

  “《真爱》让我有着了众多兄妹。”

  在电影《真爱》中,小红霞身上的脓疮让许多观众心痛,扮演小红霞的索星宇来自乌鲁木齐米东区第116小学,她提到每日凌晨五点便开始化妆的经历,令人倍感震撼。最初,妆后她几乎不敢照镜子。她坦言,剧组生活锻炼了自己,同时也让我拥有了很多兄妹。

  在排戏间隙,19个孩子聚在一起玩乐,几个月下来,他们都像兄弟姐妹一样。索星宇告诉记者,回到学校后,班上同学最常问的2个关键是:怎样在镜头前哭出来?以及和18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在一起是否有趣。她讲,最令她幸福是指,许多孩子们在闲暇时一起玩,玩的过程中如同一家人。她感叹道,假如一个家庭中有那么多不同民族的小孩,父母又善良,能有充足的食物,那该有多好啊!

  和索星宇有相似感受的也有扮演那然的乌鲁木齐市实验小学学生达尼亚尔·多里坤。在选人时,因为不会弹冬不拉,他差点落榜。然而短短一个月,他的手指因训练而肿了,最后懂得了几首冬不拉曲子。围坐他身边的18个孩子和“父母”聆听他演奏时,他感受到自己正在成长,更懂得了真情之间的情。

  在《真爱》的拍摄过程中,演员们收获了许多,多民族大家庭中流动的情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宝贵的经历。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3

  阿尼帕妈妈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女人,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以全国道德模范阿尼帕阿力马洪抚养六个民族19个孩子真实感人故事改编的电影《真爱》中,阿尼帕妈妈几十年如一日,靠老公钉马掌的微薄收入,抚养了无依无靠的各族孤儿,并努力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也许,在她看来,自己为孩子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人之常情,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恰恰诠释了无私而博大的无疆大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展现,是我们正极力倡导和树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是四川什邡人,阿尼帕妈妈的无疆大家,深深地感动着我,也深深地感染着我,使我不禁想起了六年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那场震惊中外的“5.12”汶川大地震,想起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我们四川地震灾区人民的无疆大爱。在那些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身处极重灾区的`我和家乡父老,被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无疆大爱暖流包围着,感动着。一幕幕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一颗颗滚烫的爱心,一份份无私的援助,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与大爱,是多么的难得和宝贵……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真爱》告诉我们,只要中华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并人人像阿尼帕妈妈的那样,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我们的民族就大有希望,我们的国家就必定富强,我们共同憧憬的伟大的中国梦就必将实现。

  我以为,在当前这种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电影《真爱》的意义重大,对促进全国各民族大团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集各民族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正能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4

  5月20日下午,我和市行政执法局全体干部职工,在新天地电影院观看了以“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阿力马洪的真实感人故事为原型,创作拍摄的新疆重点影片《真爱》。我在一声声“妈妈”的呼唤中,在一句句“跟我回家吧”“锅在,家就在”“只要爸爸妈妈还有一口气,19个孩子一个都不会少”的朴实话语中,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影片没有宏大的场面依托,没有艺术的渲染,只是像静静流淌的额尔齐斯河一样,向我们讲述着阿尼帕妈妈以母爱的至真之情,和爱人阿比包几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地抚养了19个孩子,组合成了6个民族200多口人的民族大家庭的感人故事。母爱的伟大超越了民族、地域,在抚慰一颗颗幼小心灵的同时,也让人感叹人间的无疆大爱。

  在阿尼帕和阿比包夫妻身上,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洗羊下水贴补家用、给小学生做饭、灯下缝补衣服等这些父母在那个年代,为自己孩子做的普通事情。但这些普通的事情却深深烙印着中华民族爱护幼小、崇尚人间真情的文明精神。这种精神代代相传,铸就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真、善、美。这种精神薪火不断,成就了我们这个民族为祖国奉献、为集体奉献、为他人奉献的“利他”精神。

  影片有很多值得人去细细品位的内容。但最调动我情绪的有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阿尼帕和阿比包夫妻带着孩子们去接王云辉。当王云辉从管教所出来时,所有的孩子都呼喊着奔向他们的兄弟,并紧紧的拥抱住他。王云辉扑到阿尼帕妈妈的怀里哭着说:“妈妈,我还是你的好孩子吗?”这是我在影片中第一次听到王云辉喊妈妈,之前他告诉妹妹王彩霞:“我们的妈妈只有一个,就是生我们的妈妈”。这时候扑向阿尼帕的王云辉,已经彻底改变对“妈妈”的认识。王云辉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他性格上的坚强,而这种性格上的坚强因为母爱的缺失而更显的孤独。他不让妹妹认阿尼帕做妈妈,是对亲生母亲深深怀念的表现,同时他的经历也让他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能像亲生母亲一样爱护她。是阿尼帕妈妈的至真母爱温暖了他孤独的心。虽然受到影片时长的限制而无法表现更多内容,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这个孩子的转变,感受到阿尼帕妈妈的付出。

  第二,雪夜,哈萨克族孩子那然背着冬不拉回到了大家庭,对阿尼帕叫了一声“妈妈”。那然从一开始就是暂时寄养在阿尼帕妈妈家的,他自己也知道早晚要离开这个家庭,又由于他有结巴的毛病,让他在阿尼帕的家中显得较为被动。可那然依然用冬不拉表达着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当阿比包爸爸赖以生存的铁匠铺化为灰烬时,全家陷入了绝境。小那然用自己的歌声驱散了家里的阴霾,带来了生活的勇气。电影向我们传达着一种信念,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内,我们总能找到一种方式,跨越民族、语言、心理的障碍,将我们团结在一起,让我们坚强的生活下去。而雪夜,独自从亲戚家回到阿尼帕妈妈家的那然,用一声“妈妈”找到了自己的心理依靠。他相信这个维吾尔族爸爸妈妈,能给他最需要的关怀!同时也让所有人坚信,新疆的发展史就是各族人民相互关爱、相互守望的'生活史,边疆稳固、生活富裕、人民幸福的根本源泉也源于此。

  第三,阿尼帕妈妈参加完颁奖仪式坐在飞机上,冥冥中感受到了阿比包爸爸已经离开了人世,默默的留下了眼泪。而这时候,我也与阿尼帕妈妈一起留下了眼泪。这个沉默寡言的维吾尔族男人,因为阿尼帕妈妈收留孤儿、打亲生儿子等等问题,与阿尼帕妈妈闹矛盾。但也总在甩门出去以后,去忙着给孩子改衣服、借鸡蛋,甚至冒着生命危险翻越冰大坂去乌鲁木齐送牛。这个勤劳、善良的维吾尔族男人,用实际行动支持着阿尼帕妈妈。这个勇敢、厚道的维吾尔族男人,在该享受幸福生活时闭上了眼睛。他的一生饱含着我们维吾尔族同胞和谐共处、行德显爱的信仰,让这个和睦的大家庭走的更远、更坚定。

  《真爱》的主题,最为集中的体现在阿尼帕和阿比包夫妻身上。同时影片也通过其他分支故事和人物的讲述,进一步丰满了主题。比如:每天早晨阿尼帕妈妈的大儿子阿尔曼都会带着各民族的弟弟、妹妹经过小桥去上学。他们在桥梁上记录下自己的身高,也记录下质朴的兄妹之情。一个民族大妈把自己家的口粮送到阿尼帕妈妈家里,传达着邻里间的相互守望之情。红旗镇王主任长期对阿尼帕家庭的关心,让我们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这些众多的感情汇合在一起,形成了波涛澎湃的民族之情,升华了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影片的最后,我们知道了阿尼帕妈妈的身世。阿尼帕妈妈的父母因为做生意去了蒙古国,但始终向往着回到祖国,至死不渝。影片大约用5分钟的时间,讲述了阿尼帕年轻时随队历经艰险,最终回到了祖国,完成了父母的夙愿。影片站在第三人的角度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同胞无论身处何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祖国,永远是他们的心中所向,是他们背后坚挺的脊梁!这一点在1771年土尔扈特部的东归事件中,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

  美丽的额尔齐斯河在静静的流淌,清晨的清河镇又冒起了缕缕炊烟,阿尼帕妈妈家的200多口人在阳光下来了一张合影。这张合影是人间大爱的见证,是民族感情的见证,更是中华民族欣欣向荣的见证。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5

  电影《真爱》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了首映式,104分钟的观影时间里,现场观众经历了一次喜乐、悲伤、赞叹的情感盛宴。观影结束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据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长傅若清介绍,《真爱》将在5月22日和全国观众见面。《真爱》带领观众找到希望

  我没有去过新疆,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新疆的电影,除了感动之外,希望有机会去新疆看看。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的学生高安琪说,电影《真爱》中给她印象最深的是阿比包的眼神,深沉而又包容,孩子们也是,他们在碰到困难,相互包容时的眼神就像父亲。阿尼帕和阿比包建立的家庭里缺少食物,缺少衣服,但不缺少真情,高安琪觉得这就是最好的家庭,不问血缘,患难与共,一个有希望的结局是理所应当的。

  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教师曲士飞以专业眼光审视了电影《真爱》,他说,真在剧中随处可见,19个孩子的家庭,每天最真实的生活就是围着一口大锅,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孩子们安静有序,整个剧情中是由很多反复的小事组成,让人信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新疆人在大山大水里养成了面对困难时忍耐、包容的情怀,正是这样的情怀让各族人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善意是对世界的理解方式

  首映式后,北京市和平街一中内高班的学生纷纷要求和阿尼帕·阿力马洪合影,带着学生一起来的是北京市和平街一中的德育老师洪娟,在观影过程中她多次流泪。她说,阿尼帕和阿比包之间的善意让19个孩子之间用善意渐渐忘记血缘,成为真正的兄弟姐妹,这种善意在当今的社会非常珍贵,这次带内高班的学生来观影就是想让孩子们重新感受一下这种善意,善意不该被竞争的社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真诚交流都建立在善意之上。

  我虽然没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但我到了北京,在北京上内高班,我一样是生活在大家庭里。北京市和平街一中内高班的学生永雯晨说,看了电影《真爱》,我想用自己的善意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大家庭,让这个社会变得安全可靠的前提是,我们要拿出对周围人的理解和善意,这是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唯美让人想去了解新疆

  《真爱》中的唯美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北京上学的丛琳从小在东北长大,看过《真爱》后她想到新疆旅行,美景在电影中给人以辽阔、平静的感受,即使在苦难的生活面前,从小蒙古包里走出来,看看门前那涓涓的河水,抬头看一眼高远的天空,眼前的一切烦恼就变得渺小,新疆各族人民生活在那么干净辽阔的地方,这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丛琳说,蒙古包虽小,外面的世界却很大,一家人走过吊桥,在雪地上坐爬犁,爱就那么自然而然地感动了观众中从没去过新疆的她。

  和丛琳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很多没有到过新疆的观众,他们都表示唯美让人想去了解新疆,想了解新疆的风土人情。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6

  5月16日下午,集团公司党委组织各级党委、党支部观看了由天山电影制片厂独立摄制完成的电影《真爱》。观影过后大家纷纷表示,电影拍的很真实也很感人,在那么困难的时代,阿尼帕妈妈靠自己和丈夫的勤劳把19个孩子养大成人是人间的大爱,也是新疆各民族群众团结包容关爱的真实写照。

  一个多小时的电影叙事平淡,没有炫目的取景拍摄手法没有极富情感的言辞表达,仅仅围绕着阿尼帕一家人从1974年到1984年跨越十年的生活写实,由于家里的孩子多,食物短缺,电影贯穿始终的主线是为了解决19个孩子的口粮,阿尼帕和丈夫的付出和隐忍,无论是丈夫冒着危险跳入河水中救运送的牛犊还是阿尼帕凿开冰冻的.河面取水洗羊下水,所诠释的都是胜过一切艰难的母爱。这部电影的一个片段是,在阿尼帕病重的家庭里抚养这么多孩子真的很困难。阿尼帕的丈夫决定给他哥哥生几个孩子。彩霞,这个被收养的汉族女孩,泪流满面地对她父亲说:“爸爸,不要送他们走。我以天只吃一次,一次只吃半碗,好吗?我不禁被孩子真挚的话语所感动。

  影片中,阿尼帕的丈夫阿比包沉默不语,但他用实际行动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对妻子的默默爱,以及对家庭的极大宽容和奉献。电影中一个镜头是已经结婚的儿子阿尔曼将一口缸放在了一家人曾经吃饭的锅上,阿比包费力的将缸搬下来,说,这锅不能压,以后孩子们还会回来一起吃饭,锅在,家就在。但他的儿子阿尔曼却在大雨中献出了生命来保护这个罐子。

  像上面这样感人的片段有很多,我们之所以能真正感动,是因为这种母爱超越了血缘和民族,是普通母亲为孩子付出和背负的艰辛,是世界上不分民族和地域的真爱。这也让我想起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中对阿尼帕这样的描述:“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

  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贫苦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短短的一番话阿尼帕妈妈却用一辈子来诠释。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7

  这是一部歌颂母爱的影片,更是一部民族融合的影片,在一个多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深深的被阿尼帕妈妈这种超越血脉、超越民族的人间真爱所感动,影片凸显了“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具有鲜明的当代电影艺术气质,让影片中的母爱像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在这个河床上流淌的爱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这既是人类共有的良知,也是人类永恒的家园。

  电影拍得很好,艰难见真情。在如此艰难的时刻,阿尼帕妈妈靠自己的努力养育了19个孩子。我用冻僵的手把一桶羊洗进水里,看见自己哭了,周围的人也哭了。

  阿尼帕妈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影片中新疆的景色也很美。我更爱我的家乡。影片真实地反映了新疆人民的现实生活和民族面貌。新疆各族人民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都互相帮助和关心。

  在电影中,安妮塔的母亲宁愿自己受苦,也不愿让孩子挨饿受冻。对未出生的孩子比出生的孩子好。买的唯一一双新运动鞋是给王彩霞的`哥哥的。这种爱是无私无边的,体现了阿尼帕宽广的胸怀和伟大无私的母爱。

  这部电影非常适合各族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让孩子们用自己纯洁的心灵感受到母爱的无限和最大。同时也能带着小马过河的启示精神去对待身边的各族朋友和伙伴,并树立“阿尼帕妈妈对其他民族小朋友们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的民族团结思想意识。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 18

  今年五月是自治区第32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将阿尼帕·阿力马洪的故事改编拍摄成电影《真爱》,在五月开始全国公映。5月24日,组织全体员工观看影片,《真爱》用真实自然的故事与唯美的表现形式感动了我,观影中,我的眼泪止不住的流淌,即使写这篇观后感,我也能感觉到自己内心的激荡,我的眼角竟然再一次泛起泪花,我甚至无法找到合适的语句来做这篇观后感的题目,人间的伟大莫过于此,如此的真爱该如何诠释?

  《真爱》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它拍摄得如此唯美,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让观众产生了心灵深处的共鸣,让大爱广为传播。影片讲述的故事是新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相濡以沫、共同建设新疆、守望美好家园的心灵路程,影片中所表达的“母爱”就像是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而这个河床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这部电影中有很多留白,就像泼墨的国画一般,季节性画面呈现得美轮美奂,音乐如同天籁,景语已经变成了情语,这也是这部电影为什么会使观众们潸然泪下的原因,质朴的`情境留住了观众的心。纯净的天空、温暖的毡房、风吹草动的画面,表现了剧中在现实中经受了种种磨难之后,内心是如何获取踏实和希望的。

  《真爱》是触及大家命运和灵魂的电影,影片中,19个孩子从过去的苦难到现在的幸福,用了3个时空来表现,其中最难的是上世纪70年代,在那个时代还没有进入商业社会,人和人之间的感情直接简单,那时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幸福指数并不低,虽然时代不一样,但大家对幸福的感受都一样,那就是“爱”。阿尼帕妈妈的事迹让我们感动,影片中老人沧桑的脸,她那双粗糙的手,我们可以想象阿尼帕妈妈抚养19个孩子的不易,能感受到剧中人物的丰富情感。

  《真爱》强大的感染力,让人震撼不已,真爱的情怀和力量足以征服观众。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付出,伟大的真爱,这是跨越时代、民族、文化和一切社会界限的,所有的人生都是被这样的爱滋养着,托举着的。

  《真爱》是真心之爱,人人身上皆有之,人人心中向往之,所以它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产生了强烈共鸣,这是良知与爱的力量的传递过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和谐音符。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相关文章:

新疆电影《真爱》观后感(通用13篇)11-03

爱在旅途新疆电影观后感(通用11篇)12-11

真爱的名言01-21

真爱永恒作文【经典】02-07

真爱永恒作文12-11

电影观后感多篇观后感,电影10-15

真爱观后感汇总04-23

电影情书观后感 情书电影简介观后感05-29

描写新疆的作文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