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韵大鼓演唱会观后感

2022-05-02 观后感

  春节前夕在天津举行的京韵大鼓专场演出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献芝,各展其能,妙乐盈耳,音韵醉人,群情激动,掌声如雷。在观众席上,我作为一个京韵大鼓老演员,沐浴在这亲切而又热烈的气氛中,不由得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京韵大鼓”顾名思义,似乎应该是北京的产物,但据我所知它却是从天津发展起来的。大约一百年前的宋五、胡十、霍明亮这三位老前辈,可以说是京韵大鼓的奠基人。他们都是河北省旧河间府一带唱长篇怯大鼓书的艺人,在天津跑码头卖艺。根据当时听众(水手、码头工,手工业者和士兵等)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改为以唱短段为主,并且唱响了。当时这三位艺人各有千秋,成为鼎足之势。宋五先生带点天津口音,称为“卫调大鼓”,而胡、霍两位的则称“京调大鼓”。基本曲调一样,但在唱法、风格和所唱的故事内容上有所区别:宋五先生在叙事和抒情上很有工夫,唱得文而且稳,字真韵美,有真实感;胡十先生唱得俏皮轻松,擅长幽默风趣的段子,趣味性强,引人入胜;霍明亮的唱段,气派庄严,颇有“黄钟大吕”之势。

  刘宝全先生是宋五先生的徒弟。开始,他除了给宋五弹琵琶外,也给胡十、霍明亮弹过弦。三位老先生的东西,他都学了不少。宋五去世后,刘宝全放下了弦子,由宋五的另一位弦师韩永禄先生给他弹,他开始唱大鼓了。这一唱,可以说是一鸣惊人。他不仅能唱宋五所独有的《子期听琴》、《宋江坐楼》、《赵云截江》等段子,也能唱胡十的《大西厢》和霍明亮的《单刀会》、《李逵夺鱼》、《杨志卖刀》、《战长沙》等段子。开始他用过《卫调大鼓》这个名称,后来也改叫“京调大鼓”了。他口齿清晰,嗓音脆亮而又回润,气力好,有内工,兼采三家之长加以提炼加工,创造出一种优美独特的唱腔——刘派。

  胡、霍离开舞台之后,又出来了白云鹏和张小轩二位先生。白云鹏先生自知嗓音不如刘宝全,便在唱法和曲调上较多地吸收胡十先生的东西,在板身上给予发展,后来自成一派,是为白派。张小轩先生嗓音雄厚,气力好。嘴里有劲,他吸收了霍明亮《单刀会》、《斩蔡阳》、《战长沙》等段子的唱法,又不专学霍,后来也自成一派,称为张派。这样,白派,张派和刘派一起,又形成新的鼎足之势,而刘派始终居于首位。此后不久,就有了唱京调大鼓的女艺人,我学艺时闻名的有黑姑娘(曹桂喜)、白姑娘、更姑娘,这三位如果活到现在大约都一百多岁了。她们都是在北京学艺、在天津唱出名的。后来学唱京韵(京调)大鼓的女演员越来越多,到解放前后,男演员倒没有几位了。其中大多数学的刘派,学白派的只有阎秋霞等几个人,学张派的也只有张金环,刘小峰两个,这样就给刘派大鼓增添了声势,刘宝全先生在曲艺界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了。

  在这次专场演出中,我们高兴地看到骆玉笙、孙书筠,阎秋霞等老演员更加焕发了艺术青春。林彪、“四人帮”虽然夺走了她们十几年宝贵的岁月,却摧毁不了她们的革命意志。特别是骆玉笙同志六十七岁高龄登台,嗓音洪亮,气力充沛,依腔贴调,绘声绘色,技巧纯熟,更见功夫,这实在是个奇迹。更值得高兴的是,一大批中,青年演员,伴奏人员已经成长起来,其中不少人具备了接班人的条件。希望我们的中、青年演员继承老一辈艺术家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也应该有自成一家的抱负。要去掉“骄”、“娇”二字,严格要求自己,苦练基本功,努力攀高峰。我还是那句话:“功夫,是练出来的;好,是唱出来的。”祖国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努力吧!同志们,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敲起鼓板放声歌唱,歌唱我们伟大的新时代,歌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让我们民族的京韵大鼓艺术之花开得更茂盛,更鲜艳!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