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1
2xx年11月14日星期日天气:晴
我家养了七条生龙活虎的锦鲤。有的是大红色,如一个个游动的小太阳;有的是橙色,像一个个大橘子;还有的是花色,像一条条变色龙。小鱼儿的形状是流线形,体长在6~12厘米之间。我同时喂给它们鱼食和花卷末,它们似乎更爱吃花卷末。它们呼吸和进食时,嘴巴如小喇叭似的一张一合,利用吸力将食物送入嘴里。这些锦鲤真可爱!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2
今天下午,我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吃面包,掉在地上一些面包渣。过了一会儿,我看见十几只小蚂蚁围过来搬运面包渣,看着它们忙忙碌碌的样子,我蹲下身子,仔细观察起蚂蚁来。
只见蚂蚁们围着那些大大小小的面包渣,有的拖,有的拉,还有的推,有的背,十几只蚂蚁来回穿梭,忙碌却不杂乱。不一会儿,那些细碎的面包渣都被它们搬到洞里去了,只剩下两块比较大的面包渣,蚂蚁们好像搬不动了。
哈哈,看来小小的蚂蚁是搬不动这两座“大山”了,当我正要起身走时,从洞口方向来了一大群蚂蚁。只见它们浩浩荡荡来到面包渣前,自动分成两组,两组蚂蚁分别围住一块面包渣,使劲往洞口方向拖。前面的蚂蚁使劲拉着,后面的蚂蚁用力推着,慢慢地,两座“大山”竟被它们拖进了洞口。
这下我震惊了,小小的蚂蚁竟然如此聪明,依靠集体的力量,完成了这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3
今天,对门儿送给了我一些小鱼,我很开心,急忙把小鱼换到了渔缸里。因为鱼太小了,身体是透明的,所以我花了好长时间才数完,鱼缸里有二十条小鱼。
我下定决心:要把小鱼养好,让它们快点儿长大。我看了看小鱼,发现它们长大了!身体也没那么透明了,尾巴开始变长,身体也变胖了,眼睛像放上金星的黑芝麻,它们在水中自由地来去,像在做游戏。小鱼又长胖了,饭量也愈来愈大了,我往鱼缸里放一些鱼食,过不了五分钟就全吃了!如果一条鱼吃完自己的鱼食后,就会趁别的鱼不注意,“抢”它们的食物,小鱼儿真“聪明”啊!小鱼又长大了,它们的尾巴逐渐变红了,身体,身体也长胖了一点,眼睛有小米粒般大小了,可以看出小鱼是凤尾鱼了,同时,它们也变得更加活跃了。每一次换水时,都要捞上三分钟。
我爱小鱼,希望你们快快长大。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4
一、20xx年3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我从小就喜欢观察各种小动物的生存状态,蚂蚁是其中之一。
下午,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菜地里观察蚂蚁。我抓了一只非常大的蚂蚁,把它关在了一个玻璃瓶里,然后边养边观察。因为它的个头特别大,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巨无霸”。 我发现,小蚂蚁的嘴巴和我们的嘴不一样,它的牙齿像一个尖尖的弯刀,也许就是这把弯刀才能够更好地把食物切割然后吃下去吧。小蚂蚁的身体分三节,第一节是它的头部,第二节是它的腹部,第三节是它的尾部。长了八条腿,有趣的是它头上长着两根触须,我想为什么它要长二根触须呢?于是我跑回菜地去想弄个明白,这时我发现了一只小蚂蚁发现地里有只死了的青虫,它试着搬了搬可太大了搬不动,这时它急忙掉转头去寻找它的伙伴,它用触须向伴们对话,过了一会儿我看见一只只的小蚂蚁排着队像条黑色的长龙似的涌向了那条青虫,然后,大家一起奋力地拖着往洞里搬。我兴奋地对着妈妈大叫:“我明白了,原来蚂蚁的触须是用来招唤同伴的,是它们用来交流的。”
通过观察小蚂蚁我还知道了一个道理,别看蚂蚁小,但团结起来力量就非常大,不是有句谚语叫“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嘛!不论做什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成功。
二、20xx年3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我每天都要喝蜂蜜水,但蜂蜜究竟是怎样被蜜蜂酿造出来的呢?我试着寻找答案——蜜蜂!
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你常常会看到几只小蜜蜂,飞来飞去,来回转悠,一会儿飞到这朵花上,一会儿飞到那朵花上。勤劳的小蜜蜂总是欢快地嗡嗡叫,高兴地唱歌,没有一点儿忧心的样子。一直忙到秋天,小蜜蜂收集花粉的行动才逐渐变慢,但花蜜早已经准备好了。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我们出去一看,却连一只蜜蜂的影儿都找不到。我这才知道,原来小蜜蜂会过冬啊!
我准备开始寻找小蜜蜂的家。发现在一片花丛里有过小蜜蜂的踪影。我翻开一看,哇,一个小家园呈现在我眼前。这就是小蜜蜂的家,原来它们都藏在花丛里生存。
小蜜蜂,你千辛万苦的就为花儿传播花粉,为人类酿造花蜜。你这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三、20xx年3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养动物是我的嗜好,我家就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咪。
它的眼睛又黑又亮,像两颗黑宝石。两只耳朵弯弯的,像两个弯弯的月牙。它的小鼻孔黑乎乎的,像两个小烟洞。胡子一翘一翘的,有趣极了。
每天早晨,我都要带它去散步。我发现它走路的时候,小屁股一扭一扭的,小尾巴一翘一翘的,真好玩。它只要看到有趣的东西,就要用小爪子碰一碰。
回到家后,我给它端了一杯牛奶,它伸出红红的小舌头,一舔两舔,就把牛奶喝光了。看着小猫喝得津津有味,我特别开心。
每当我写作业的时候,它总是坐在我的字台上,前腿立着,小屁股坐在字台上,小尾巴搭在两条前腿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我写作业,时不时地还用爪子捣两下我的铅笔。
你看,我家的小猫多可爱呀!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5
3月27日 晴转雨
今天一放学,我就去阳台看我种的种子发芽了没有。直到昨天,我只发现了薄荷和向日葵长出了小芽。我往那儿一瞧,欣喜得发现薰衣草长出了一个嫩芽,向日葵也一样,就连妈妈前几天才种的美女樱也长出了一个小芽。
薄荷和薰衣草的嫩芽嫩绿嫩绿的,非常漂亮,也让我一眼就发现了。它们有的把腰挺得直直的,好像前面有什么好看的风景;有的把腰弯了下去,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他们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就像女孩子扎的辫子。
而向日葵和美女樱,他们长出的芽每一个棕色的、像瓜子壳儿似的东西包着,和土一个颜色,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出来的。不过一个向日葵的芽已经长出两三天了,所以它的`瓜子壳已经掉了,里面和薄荷的芽一样。不过这些小芽都把背挺得特别直,好像要去战场上打仗似的。
可惜我马上又不高兴了,因为我发现了还没发芽的波斯菊和金钱草。我重重地叹了口气,不满地说:“波斯菊和金钱草啊,你们成天晒着太阳,我还给你们浇水,你们为何不出来看看呢?”那两个盆栽,没有任何风吹草动,就像站在老师面前被批评的学生一样,连大气都不敢出。不过就算它们发芽了,植物也没有声音的。我想了想,又说:“瞧,美女樱比你们还晚种,他现在都发芽了,你们也要加油啊!”
但愿我种的植物都长得快快地,开出美丽的花儿吧!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6
星期三
阴
今天一大早,姐姐送了我5只小蝌蚪,我给它们起了五个可爱的名字——福贝、福晶、福欢、福迎、福妮。
他们全身上下都是黑乎乎,挤在一起就是一团煤球,身体像是一颗颗句号,句号上有一对小眼睛,小得不得了,几乎都看不清了,这就像他们自身的防御系统,让大家以为他是盲人,就不容易被吃掉了。小蝌蚪的尾巴像一个顿号,一刻不停摆动着,好看得很。
这几天我发现小蝌蚪们太爱玩了,只要一起劲儿,就是四五天不睡觉精力充沛,一点困意都没有。相反只要一困,它们也会睡上几天,怎么摇也要不动。哎!可真拿它们没办法。你说它们是不是名副其实的走极端,玩也玩不够,睡也睡不够的娃娃吗?
星期六 阴
今天吃完午饭,我拿了一根吸管和一颗奶糖,准备吸引蚂蚁们注意。
过了两三分钟,终于有几只小蚂蚁爬了过来,我用吸管把那几只小蚂蚁翻了一,然后再把一只踩得要死不活,最后我捉了一只蚂蚁王来。
我把那踩得要死不活的蚂蚁放到蚂蚁王背上,放到办公楼门口,紧接着又把那只蚂蚁王的屁股打了一下,使它跑得快上点,但它根本没有上点儿快的迹像,于是,我又像赶毛驴儿似的打它蚂蚁王的屁股,它终于跑快了上点,几十秒过后,它实在背不动了,就轻微地摆动触角,发出信号,让其它兄弟姐妹们来帮助它。不一会儿,就来了许多蚂蚁,有的在推,有的在使出吃奶的劲儿抬,还有的在拉。
蚂蚁家族是多么多么的团结互助,虽然它们微不足道,但是它们的团结心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7
10月18日 星期一 晴
太阳渐渐西下,像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地走向山下,红色的光也渐渐地溜走。吃完晚饭,我和姥姥、姥爷到大舅姥爷家串门。
到了他家,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大舅姥爷家,在大厅里我看见了一个长方形的鱼缸。鱼缸里面养着许多水草,小热带鱼们披着一身漂亮的鳞片快乐地游着。我无意中发现一只带着贝壳的动物。于是,我就把它捞了上来,原来是只小蜗牛。我想:蜗牛是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的,怎么会在水里生活呢?大舅姥爷好象看透了我的心思,就对我说:“因为它是水蜗牛,所以能生活在水里。”接着又对我说:“我把灯贴在鱼缸的一侧,慢慢地能让水温发生变化。”听了大舅姥爷的话,我对水蜗牛更感兴趣了。
我仔细观察,水蜗牛的头部长着一对又长又细的小触角,还有一个椭圆形的小嘴巴。背上驮着螺旋的小“房子”,“房子&rdq
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 篇8
我家的小花猫,身上金黄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似的;圆圆的脑袋上有一对尖尖的耳朵,一双玻璃球似的眼睛,一张小小的嘴巴,左右两边各长了几根胡须,可爱极了!它脚掌上长着厚厚的肉垫,走起路来不会发出一点儿声音,肉垫下面藏着锋利的爪子,这样的构造可是小花猫捕捉食物的秘密武器。
白天它是只懒猫,常常蜷缩着身子睡觉。它有时伏着睡,有时昂着头睡,有时伸展地睡,千姿百态,好看极了!
一到晚上,它蹬着蓝莹莹的眼睛,巡视四周。只要一有点动静便立即行动。自从有了它,我家的老鼠逃得无影无踪。
我放学回家,小花猫高兴地围着我的脚转来转去,还发出咪咪的叫声,好像在说:“你好,你好!”
我放下书包,他又过来抓我的书包,叫着,喊着,然后,翘着自己的尾巴在我身旁转来转去,嬉戏着……
我可爱的小猫!
【有关小学三年级观察日记模板集合八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