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

2021-03-23 [第二单元]观察日记X则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察日记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日记 篇1

  今天的天气真奇怪,一天到晚变个不停。

  今天清早,我刚起床,就听见妈妈在喊:“下雪啦,丹丹,快看,房顶上都白了。”我听见后,连衣服还没穿完,就急忙跑过去。“哇,好久没下过雪了,今天终于下了,太好了,我能堆雪人了。”我兴奋地说。妈妈却说:“你堆不成的,地上没雪。”我扫兴的走了。

  中午,我放学回家后,发现房顶上的雪已经化完了。大人们都对此很不满意。

  你看,这天奇怪吧?

观察日记 篇2

  10月10日 星期四 晴

  早上起床,我先去看醋泡蛋。瞧,它长胖了好多呢,鸡蛋的颜色也没有昨天那么红了,四周还是充满着气泡。杯子口那儿结了一层白色的泡沫,鸡蛋的周围有一丝丝的棕色粘膜,我想,这粘膜可能就是脱离的蛋皮吧。

  我把食指伸进杯子里,轻轻点了点醋泡蛋。咦,有些软呀!真神奇,硬硬的鸡蛋壳变得有些软了。继续,看看它到明天会变成什么样。

  10月11日 星期五 阵雨

  今天鸡蛋的颜色彻底变成了白色,以前的红色外壳不见了,现在的蛋壳变成了软软的一层半透明薄膜,鸡蛋的体积变得比以前大有一倍。

  硬硬的蛋壳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鸡蛋的体积会变大,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得到这样的结果,原来蛋壳已经被醋酸溶解了,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醋泡着的蛋壳中冒出来的泡泡就是溶解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至于鸡蛋的体积会涨大到原来的1倍,则是由渗透压造成的。当薄膜两边物质(例如蛋白质)的浓度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渗透压,浓度较低那边物质里的水就会透过薄膜,渗入另一边,以使薄膜两边物质的浓度相等。鸡蛋内部黏稠状的蛋白质浓度比较高。蛋壳变薄之后,在渗透压的影响之下,醋中的水分就透过蛋壳溶解后形成的半透明薄膜,进入鸡蛋把它撑大了。

  总结: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通过做醋泡鸡蛋的这个科学小实验,让我了解到化学反应的奇妙之处,也体验到了实验的快乐。

观察日记 篇3

  星期天,爸爸带着我去河阳广场观察柳树。在远处一看柳树是那么绿,到近处一看,树枝是一条一条的,有的干枯了,有的发芽了。刚发出来的嫩芽有的尖尖地,有的长长的,有的绿绿的,有的白白的,还有的嫩芽带个帽子还没长出来呢!

观察日记 篇4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芦荟,每天我都会看看它。

  芦荟身着绿色,两旁还有一排小刺,细细看来,大芦荟是深绿色的,而生出来的小芦荟则是充满生机的嫩绿色,在他们的身上,还布满着小白斑。远看,一片片叶子穿插在一起,有一种独特的美。

  芦荟的用途很多,可以吃,可以敷在伤口上,可贴在脸上美容……记得一年级我学自行车时,曾摔过一次“大跤”,血都流了出来,妈妈说最好不要用创可贴,试试家里的芦荟吧!妈妈割了一块芦荟,弄掉皮,敷在我的上,本来疼疼的感觉立刻化为凉滋滋的感觉,舒服极了!

  芦荟就被割下了一块,我以为就很难再生长下去了,可过了几天,我再去看芦荟时……哇!芦荟竟然越长越旺,完全看不出来它原来被“割”过一块“肉”。

  芦荟,它独特的美,坚毅的性格,的确就是我们精神上的榜样。

观察日记 篇5

  大熊猫的样子很可爱。它身上毛茸茸的,黑白相间的毛皮特别显眼,圆溜溜的脑袋上,长着一双黑黑的耳朵,一直是竖着的,好像在认真听什么似的,它还有一双乌黑的眼睛,眼珠子总是咕噜转个不停,而眼睛外的一层毛,好像是故意染成深黑色,如果你不仔细去看,还以为是它戴了一副墨镜呢!

  大熊猫可爱之处还有几分调皮。有一次,我和妈妈去动物园看熊猫,当我匆匆忙忙地跑到熊猫笼子前,正好看见两只熊猫在抢食物呢!稍微大一点的熊猫仗着自己个子与力气大,把饲养员放进去的食物一抢而光,而那只小熊猫在一旁很可怜的样子,好像在向游人诉苦,我很“同情”它,就向饲养员要了几片竹叶,把小熊猫引了过来给了它,小熊猫它左一口,右一口,津津有味地在一旁有条 观察日记三

  松鼠虽然捕食一些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他们爱吃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等植物,一次能吃2、3斤。吃食时,常常用前爪来帮助吃东西,所以人们才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

  松鼠面容清秀,玲珑的小面孔上有个樱桃似的小嘴巴,眼睛闪闪发产亮,十分机警。他的身体大小跟一只大老鼠一样,身后有一个大尾巴。天气热时,这个大尾巴就起了大作用,松鼠把它高高耸立在自己头上,自己就在底下乘凉。晴朗的夏夜,是松鼠最欢快的时候了,他们找果子、玩游戏、喝露水,显得非常忙碌,但他们非常愉快。他们就这样白天躲起来乘凉,晚上出来活动,日子过得很惬意。

  人们常说,松鼠是一名建筑师,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他是如何搭窝吧。他们先运些小木片来,错杂地放在一起,再弄来一些干苔藓便忙着扎窝,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接着他们就可以住进去了。可遇到下雨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松鼠早想好了,他们在窝棚顶上盖一个圆锥形的、大大的盖子,把整个窝棚都遮盖住了,这样雨就会向四周流去,不会流入窝棚里了。

  松鼠通常一胎会生三四只小崽。到了冬天,小松鼠就褪换身上的毛,他们浑身的毛总是光光溜溜的,十分干净,惹人喜爱。

观察日记 篇6

  今天,我走进厨房,看到篮子里放着一些红薯,我走近一看,咦,这个红薯宝宝发芽了。

  我拿起这个红薯仔细打量,它的一端已经长出了四个小小的嫩芽,那淡淡的紫红色的小嫩芽,看起来奇形怪状,有的像站在悬崖峭壁上的小鸟儿,这只小鸟儿站在一截儿“枯木”上,探头探脑地往山顶望去,好像下一秒就要飞到山顶一样。有的像一只从地里伸出来的一只小爪子,充满了魔幻气息。还有的像一只飞舞的蝴蝶,瞧,这只蝴蝶正在张开翅膀,仿佛正在寻找盛开的花朵儿。

  仅仅是几点小小的嫩芽,就让我感受到了它们无穷的魅力,我对这块儿发芽的红薯产生了好奇。我忽然想到,可以做一个水培红薯,让这些小嫩芽茁壮成长,看看它们能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为了方便观察,我拿了一个透明的.小杯子,这样,红薯可以直立着“站”在杯子里。

  红薯怎么放,可是一门学问,我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嫩芽多的一端不能泡在水里,否则,这些嫩芽就会腐烂。我按照要求放好红薯,倒入了适量的水,接下来,就可以等待红薯慢慢成长了。

  希望这块红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给我带来不断的惊喜。

观察日记 篇7

  3月1日 星期六 天气:风

  今天,妈妈带我去洛浦公园观察牡丹。

  一到那里,我发现那里的小牡丹有些已经被园林工人叔叔用袋子包了起来,于是,我问妈妈:“妈妈,那些牡丹,为什么园林工人叔叔,被园林工人叔叔用袋子包了起来呢?”“是因为园林工人叔叔不想让它们受凉,希望它们早点长大呀!”妈妈回答说。

  可我也发现大部分的牡丹没有被包上塑料袋,,它们已经发了芽。树枝上长出绒芽,那芽如我的指甲般大小,略带红棕色,小小的花蕾已经长了出来。小小的花蕾的旁边有些小尖头竖立起来像在保卫他的小宝宝——花蕾一样。

  听妈妈说:我们洛阳牡丹之所以能闻名中外,是因为它们形大鲜美、仪态万方、色香俱全、冠绝群芳、国色天香,并且俱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牡丹的茎、叶可以治疗血瘀病,根可以治疗高血压,除伏火,清热散瘀,去痈消肿等。对高血压有显著疗效。而它的花瓣可以食用,并且味道鲜美。没想到吧,我们洛阳的牡丹花还有这么多作用。

  我真为我是洛阳人,生活在洛阳而感到自豪。

  3月16日 星期天 晴

  今天,春光明媚。好不容易等到妈妈回来,我们又可以一起到洛浦公园观察牡丹了。

  走在路上,我不禁在想,又过了一个星期,那些“小宝贝”不知道会长成什么样了?想着想着,我不禁加快了脚步,盼望早一点看到它们。

  站在远处,呵,一大片绿油油的,真像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以前褐色的枝叶不见了,我疑惑的问妈妈:“妈妈,我们是不是走错了,这儿怎么一大片绿?这不是牡丹园吧?”

  妈妈笑了起来,摸摸我的头说:“没走错,这儿就是牡丹,只是它们已经长出了绿叶了,不信,你自己去看一下。”

  我飞快地跑到牡丹边,哇,原本红棕色的小枝条,在春风的沐浴下,已经长出了绿绿的叶子,它们像一只手轻轻的拖着它们的小宝贝花蕾,小小的叶片又扁又短,绿得好像就要滴下来似的。叶子头却尖尖的,像一位勇敢的“斗士”作文,在保卫着它们的小宝宝—花蕾。它们在春风中轻轻扭动着腰肢,好像在告诉我,它们马上就要开放了。

  我蹲下想数数一颗牡丹有几朵花,可是数了半天也没数过来,妈妈笑着告诉我,原来呀牡丹的一个叶芽长出一个枝杈,一个枝杈只有一个花苞。

  哎,真盼望牡丹花早点盛开啊!

  又过了两个星期了,不知那些牡丹小宝宝怎么样了,真想他们。于是,下午我便和爸爸一起来到洛浦公园。

  远远望去,那片牡丹地一片都是绿色,每个枝头中间有的是个红点的,有些是白点的。一株株牡丹像一株株绿色的万年青挺立在那儿。

  走就一看,原来呀牡丹已经长大了,绿色的叶子,大概有5—6厘米,剑状的。每个枝杈上的花苞有拳头那么大,有些小花苞好像是被我们看的不好意思了,脸都红了。还有些小花苞好像憋了一口气,马上就要炸开了一样。贴近一闻,隐隐的一股清香夹带着泥土的芳香,顿时扑鼻而来,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听说牡丹花会就要开始了,希望到那时,牡丹仙子们竞相开放,给中外游客带来美的享受。

【实用的观察日记合集七篇】相关文章:

1.【实用】观察日记合集七篇

2.实用的观察日记模板合集七篇

3.实用的观察日记范文合集七篇

4.实用的动物观察日记合集七篇

5.实用的小猫观察日记合集七篇

6.实用的春天观察日记合集七篇

7.实用的小学观察日记合集七篇

8.实用的黄豆观察日记合集七篇

上一篇:观察日记 下一篇:月季花观察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