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观察作文

2022-09-23 观察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观察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观察作文 篇1

  今天,我准备种洋葱头,于是我精挑细选,选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宝宝”把他放置于水中。

  过了几天,我竞忘记了洋葱头,跑向阳台看个究竟,洋葱头横了个身,长出了嫩绿的细芽,奇怪的是,尽管 洋葱头横放着。但芽却“拧着脖子”向上长的。

  我感到十分惊诧,心里 萌发了一个念头:难到洋葱头会自己翻身?难到它不会向下长吗?带着这种种问题,我达开百度,输入“ 洋葱头的生长”等关键词。答案很快出来了。

  原来呀,不只是原来呀,不只是洋葱头,任何一种存活的植物,横放一定时间之后,就可以看到茎芽向上弯曲,而根须向下弯曲生长的现象,这就是植物“向重力性”的表现。向重力性是植物在地球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反应:根须顺着重力方向向下生长,这是正向重力性;茎芽背离重力方向向上升长,这是负向重力性。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了解到,植物除了向重力性,还有一种“向光性”的特性。如果把植物的根芽包裹起来,在除了向上的其它方向上留出一定的孔隙,让一部分光线可以由此进入。你会发现,一段时间过后,植物的茎芽会顺着你设计的通道,寻着光线进入的方向“蜿蜒”生长。所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我们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方向,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茎芽一旦伸出洞外,它又会“旧态复萌”,转身向上生长,任何一种存活的植物,横放一定时间之后,就可以看到茎芽向上弯曲,而根须向下弯曲生长的现象,这就是植物“向重力性”的表现。向重力性是植物在地球重力影响下,保持一定方向生长的反应:根须顺着重力方向向下生长,这是正向重力性;茎芽背离重力方向向上生长,这是负向重力性。

  通过查阅资料,我还了解到,植物除了向重力性,还有一种“向光性”的特性。如果把植物的根芽包裹起来,在除了向上的其它方向上留出一定的孔隙,让一部分光线可以由此进入。你会发现,一段时间过后,植物的茎芽会顺着你设计的通道,寻着光线进入的方向“蜿蜒”生长。所以,利用植物的向光性,我们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方向,但这只是暂时的,因为茎芽一旦伸出洞外,它又会“旧态复萌”,转身向上生长。

  呀!原来大自然是多么神奇科学会带着我们去探索发现,体验大自然 ,亲近大自然,了解这颗蔚蓝色的生命球!

  科学观察作文 篇2

  有种植物,有着坚硬的外表,却有一颗柔软的内心,你知道这是哪种植物吗?它就是铁树。

  铁树高2米,稀有的品种可以高达8米以上。铁树的叶子像几片绿色的羽毛一样,向下弯曲。它的叶子一开始是毛茸茸的,后来变成了淡绿色,再后来变成深绿色,叶子的末端颜色发黄。铁树也分雌雄,雌树开出的花是圆圆的,像鸟巢,雄树开出的花是长条形的,像狗尾巴草一样。铁树的茎是长在土地上面的,长满了刺,像菠萝又像刺猬。铁树的根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不清楚,但我想铁树的上半部分很重,根应该很庞大,这样才能撑起整棵铁树。

  我和铁树还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呢。很早的时候,我还不认识铁树,有一天,我和爸爸去看阿太。在路上我看到了一个“大菠萝”,就问爸爸这是什么,爸爸说这是铁树,我凑近看了看,发现有刺,就问:“医院里打针用的针头是不是就用这几根刺磨出来的?“我还用手去摸了摸,突然叫了起来,原来我被刺扎到了,爸爸对我说:”这是铁树的叶子啊,可不是针,而且铁树要几十年才会开花。“我不禁叫了起来:”铁树原来是外刚里柔啊。”

  最后,我还要提一个问题,铁树鼓鼓的茎里到底是什么呢?虽然我现在不知道,但我长大了肯定会知道里面的奥秘。

  科学观察作文 篇3

  今天,我们又来到了充满喜悦的草坪里。这次,我们可不是为了疯玩疯闹的,而是为了观察幼小的蚂蚁的。他们有着乌黑的身体,头上长着一对触角,还有六只脚。我看见一只大蚂蚁后面跟了一群小蚂蚁,就想:说不定大蚂蚁是小蚂蚁的爸爸,带领着孩子们去接受风雨的考验;或者大蚂蚁是小蚂蚁的顶头上司,领着战士们去打仗,去保家卫国。大自然真是太伟大了,存在着如此神奇的杰作!这么幼小的动物,连一厘米都不到,居然会有这么大的力量。

  我想: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就像蚂蚁一样,永远是团结的集体,永远共同承担着一切,蚂蚁有的我们未必有!所以我们要自信的扬长避短,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科学观察作文 篇4

  我是一个爱观察的学生。观察能使我们从无知变到有知,往往会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也有亲身体会。

  记得在前年暑假,爸爸买来了50多条色彩斑斓的热带鱼,它们可美啦!我天天喂养它们。可是秋天一来,我发现热带鱼的食量越来越少,吃的速度逐渐慢了,还喜欢在水底缓缓地游。但是,一插入电热板,空气一回升,它们就活跃起来,吃的速度也相对快了几分。我感到十分纳闷,于是决定对“热带鱼与天气的关系”进行细致地观察。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来观察研究鱼儿的行动、吃食,活动的区域与天所的变化两者之间的微妙关系。我坚持每天早上6:30分,晚上3:30分给鱼准时喂食,每隔三天换一次水。为了更好地掌握热带鱼的习性,做好观察工作,我还借阅了《养鱼指南》,而且向隔壁的养鱼专家——林阿姨请教。在我的努力下,热带鱼都养得很好,为我的观察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我一年以来的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发现了热带鱼与天气变化的四种关系:

  (一)热带鱼怕冷,喜热,它们游动的快慢与气温高低有关。当我们发现鱼儿上浮,慢游,便可得知气温下降,反之,气温上升。

  (二)从热带鱼吃的食量与速度中,能间接地判断季节的变化。鱼儿快游,吃食多,便可知是春、夏季节;吃食少又慢游,便是秋、冬季节。

  (三)从热带鱼在水域的游动分布中可判断出雨天和晴天。鱼儿分布均匀——晴天,鱼儿直往水面游——雨天。

  (四)热带鱼的沉浮与天的光线有关。光线若是亮的,热带鱼上浮;光线若是暗的,热带鱼儿下沉。

  虽然仅是点点发现,算不了什么重大的科学奥秘,却对我来说是一个惊喜,让我尝到了科学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甜头,并增加了我爱科学的情趣。当然,在研究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说:天气暗时,我为了证实一下鱼儿的沉浮是否真的与天的光线有关,便打开水缸内的灯,可是总有一些鱼儿懒洋洋地躺在缸底,不肯上来。我屡试屡败,甚至想放弃。这时,爸爸和妈妈伸出了援助之手,帮我验证,拍照......又让我振作了精神,恢复了自信,最终获得实践成果。

  同时,也深深领会了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人是创造之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不错,只要我们每时每刻都能对自己身边的事物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究。我坚信,有那么一天,我们会登上科学的巅峰。

  科学观察作文 篇5

  星期天晚上,我拿着手电筒,来到楼下散步。

  路上黑黑的,我打开手电筒来照明,没想到,不一会儿,便有好多不知名的小飞虫围着我的手电筒飞来飞去,有的都停在了我的手电筒上,这下子我来了精神,我将手电筒关上了,那群小飞虫便四散飞去,我一开手电筒,小飞虫又蜂拥而至,其中有一只个儿比别的昆虫大一点儿的飞蛾不停地冲撞着我的手电筒,小飞虫们在一旁呆呆地看着,这只飞蛾继续撞击着,不一会儿,有几只飞虫过来也和飞蛾一起拍打,很快,又有几只来帮忙了,到最后,几乎整群的飞虫都来撞击我的手电筒,有几只个儿小的在旁边飞舞,好像在给那些飞虫加油,我再次关上了手电筒,刚才还热热闹闹的飞虫群,又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下我心里纳闷了:为什么我一开手电筒,飞虫就来,我一关,他们怎么又飞走了呢?

  回到家,我立刻从书柜中抽出一本《昆虫》,原来大部分昆虫是有趋光性的,它们把明亮的物体当成指南针来识别方向的,只要哪里有明亮的物体,它就向那儿飞,比如说:月亮很明亮,飞蛾往月亮的方向飞,然而手电筒的光线比月亮还亮,飞蛾就朝着手电筒飞,火比手电筒和月亮都要亮,所以飞蛾就往火里扑……我跑到窗子旁向外面打开手电筒,果然好多飞虫来到窗子旁,好像在说:快快让我们进去参加“灯光晚会”呀!原来,妈妈总要说“别开窗子,飞虫和蚊子要进来叮咬你的!”就是因为家里的灯光会招来飞虫和蚊子。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新的昆虫知识,还知道了你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就能发现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奥妙!

  科学观察作文 篇6

  一天,我在科学书上看到了拿铅笔在头上摩擦,可以把零碎的纸片吸起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准备动手做实验。

  我找来一根铅笔和几张零碎的纸片,用铅笔在头上用力摩擦,直到头皮都发麻了才停下摩擦,然后把铅笔放在小纸片上面。纸片先是颤动了一下,又颤动一下,渐渐地,渐渐地,竟被吸附在了铅笔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幕,目瞪口呆,叫来哥哥看,他也惊叹不已。正当我们沉浸在科学的魅力之中时,我忽然想:是什么原因使纸片吸在铅笔上的呢?是铅笔和纸片具有魔力吗?还是头发上有一种魔力,与铅笔摩擦后把魔力传给铅笔,从而吸住小纸片的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在网上查找了关于摩擦起电的知识。

  “摩擦的本质就是一个物体的某个表面与另一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并相对掠过,在接触时,一个物体中的分子必然与另一个物体中的分子近距离地相互作用;在掠过时,这个物体的分子必然会碰撞另一个物体的分子;在碰撞过程中分子的运动就会更加剧烈起来,也就是物体更热了。而分子间撞击得激烈的话,就可能把原本束缚在原子里的外层电子撞出来,这个撞出来的电子还可能跑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摩擦起电啦。”

  了解完这些科学知识后,我深有感触,原来科学是这么奇妙而又有趣的东西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因为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奥秘;要勇于探索科学的奥秘,通过实验与分析,得出科学的结果。这样才更有助于我们学好科学,爱上科学。

  科学与观察密不可分,让我们在仔细的观察中感受科学、了解科学、认识科学吧!

  科学观察作文 篇7

  我家有一个后院,我经常到后院去观察那些鹭绿上的小精灵——蚂蚁。

  那儿的蚂蚁有四大家族:红蚂蚁、黑蚂蚁、白蚂蚁、黄蚂蚁。红蚂蚁最勤劳,它们每天早上排好整齐的队伍出去找食物。黑蚂蚁是打架的能手,有时还欺侮弱小的红蚂蚁和黄蚂蚁。

  今天早晨,我看见黑蚂蚁正侵略红蚂蚁的大本营,许多红蚂蚁被咬的东逃西散,真可怜。我气不过,就把黑蚂蚁都才死了。

  白蚂蚁是最坏的蚂蚁,它们常常把木头蛀空。有一次我帮爸爸搬木头,看见红蚂蚁、黄蚂蚁、黑蚂蚁一起冲进白蚂蚁的大本营,把白蚂蚁杀得落花流水。这回,我可高兴得排起了手来。

  呀!蚂蚁真有乐趣。

  科学观察作文 篇8

  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坐在家门口的小木凳上看着科幻故事《百年冰冻人复活》。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突然感觉脚背上痒痒的,我歪下头看,原来是只蚂蚁。也许是刚才看了科幻故事的缘故,我的脑于忽然闪过一个奇异的念头:试一试冰冻后的蚂蚁能否复活。

  我兴致勃勃地来到厨房拿来一个小碗,打开冰箱,用小勺子在冰箱内刮一些冰霜放在碗里,并将冰霜稍稍压平,然后小心翼翼地捏起小蚂蚁放进碗里,只见那只小蚂蚁在冰霜上惊慌地爬动了几下,便蜷缩成一团不再动弹了。我把装有小蚂蚁的碗放进冰霜里,三分钟以后,我把碗拿出来,用筷子轻轻地把蚂蚁从碗里挑出来放在白纸上。看着她纹丝不动的样子,我心想:这只可怜的蚂蚁真的冰死了,我现在得赶快帮它复活。

  我用白纸托着蚂蚁拿到阳光下,给蚂蚁加温,希望它快点儿活过来。一分钟、两分钟……正当我有些焦急时,奇迹终于出现了:只见蚂蚁那蜷缩的身子缓缓地舒展开了,并翻动着身子。不久,蚂蚁的触角能摆动了,随后就开始爬动……耶!冰死的蚂蚁能复活啦!我迫不急待地把这一“重大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表扬了我一番后启发我说,冰死的蚂蚁究竟能否复活,还得继续试验、探索,也许那只蚂蚁本来就没有完全冻死,不能单凭一次试验就轻易作出结论……听了妈妈的话,我受到了启发,于是,我找来了一些有关蚂蚁的资料,书上说:“蚂蚁在15-40 ℃之内都可正常生长,但最佳温度为25-35℃之间,冬季低于10℃就进入冬眠。……冬眠动物有一种特有的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它从颈部延至脊髓,具有产生热量、保护动物安全过冬的能力。这一组织在冬天会慢慢地被消耗掉,到第二年夏天和秋天时又重新制造出来。……至于冬眠动物自动调节生物节律和机体复苏的机制是怎样的,人们至今仍在探索……”看到这儿,我终于揭开了这只“冻死”的蚂蚁能复活之谜!

  今后,我们如果继续试验,不断探索,就能知道更多的大自然的奥妙。

  科学观察作文 篇9

  今天,科学老师给我们上了科学书里的第一课:水滴里的微生物。

  我们都十分兴奋,只见科学老师拿了一个杯子,杯子里有土,草,还有两个一大一小的生物,老师说:“烧杯中有一个活的生物和一个死的生物。”老师还让我们先用眼睛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当老师拿着杯子放在我面前时,我仔细地观察着,突然,我发现一堆土里有一个东西在动,我用放大镜观察得更细致了,终于,我看清了它的庐山真面目——是一条蚯蚓,还有一个生物浮在水面,是一只死去的蚂蚁,当时很多同学也都注意到了那条蚯蚓,老师示意他们不要说出来。等同学们都观察完了,老师才揭晓答案。

  老师问同学们刚才用放大镜观察到的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大家说出了一个个答案,蚂蚁有六只脚,两个触角……因为当时杯子里水有点浑浊,所以我没看清蚂蚁是什么样子的,只得听同学们说了。”

  如果用显微镜来看水里有什么微生物的话,我想里面应该有鼓藻、草履虫、钓钟虫、轮虫、水蚤等,当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些在显微镜下微生物的照片,我看见草履虫的照片时,吓得我连水都不敢喝了。草履虫是一种用肉眼也看不见的可怕生物,我想我看到这些照片以后,以后再也不敢喝生水了。

  当我上完这节课,我知道了生活中的微生物虽然用肉眼看不到,但是不一定都对人体有害,也知道了我们喝水时只要喝有烧开的水,就可以了,因为水烧开的温度就已经把对我们人体有害的一些细菌等微生物杀死了,所以我们就可以放心的喝水了。

  科学课,让我懂得很多很多……

  科学观察作文 篇10

  工具:放大镜、食物、手电筒、昆虫盒、注射器

  食物:饼干沫、米饭、柚子粒、大米、糖粒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准备了以上全部的东西,拿到楼上准备观察蚂蚁。

  首先我们把食物分别摆在不同的地方,然后静静地等待蚂蚁的到来。过了3分钟,有一只小小的蚂蚁来了,他最先到柚子上转悠了好几圈,但是它搬不动这个柚子粒,然后它又在饼干沫上面转悠了好久,就走了。又过了1分钟,有一只蚂蚁来了,他首先钻进了米饭里,转了很久,发现里面有一粒饼干沫,我发现他是用头顶着饼干搬走的,在走的时候我死死的盯着他,我发现他在用头顶着饼干沫走的时候非常平稳,没有一点要掉下来的情况,很快,它就把饼干沫快速搬走了,我 还 发现他在下坡的时候也很平稳,食物也没有一点要掉下来的现象。很快,又来了一只蚂蚁,他跑到了糖粒堆里,用头把一小粒糖粒搬走了,我一边看一边自言自语:“这些小蚂蚁真有趣,我一定能写好文章。”正在此时,我们要吃饭了,我只好先暂时告别一段,等我吃完了饭再来观察,是否会有更多的蚂蚁过来。

  晚上,吃完了晚饭……吃完了晚饭,我急急忙忙的上了楼,先看一看是否与我之前说的相符,一看,大惊失色,蚂蚁越来越多了,有大部分都在糖粒这一边。我赶紧用放大镜一看,发现有一堆蚂蚁在不知在干什么,我感觉他们在团结合作搬走一粒大糖粒,但我并没看到它们搬东西,因为我轻轻的吹了一口气,糖粒散了,蚂蚁们吓得魂飞魄散,四处逃串。此时,我突然想捕捉一个蚂蚁来研究一下,于是我立刻冲向家里,拿来了昆虫盒放在了食物的旁边,等待蚂蚁上钩,我突然一想:空空的,没有食物怎么能把蚂蚁引过来呢?应该加一些糖。于是,我往昆虫盒里加了一些糖,等待蚂蚁上钩。

  最后,我拿出注射器向蚂蚁们喷水,蚂蚁们好像不是太怕水,惊慌一下马上就回过神来了,我又把一粒柚子粒把它放到红蚂蚁的身上,可是这个狡猾的红蚂蚁立刻翻了个身子爬到了柚子粒上了,趁着这个机会,我用注射器把它挑了起来,放到了昆虫盒里,捕捉成功。

  科学观察作文 篇11

  能更准确蚂蚁的食性,我和做了个实验。我们用五种食物来吸引蚂蚁,看到底喜欢吃?实验开始了,原先在食物旁边只有两三只蚂蚁,可不到5分钟,蚂蚁就陆陆续续地来食物旁边,要以前我会很惊讶,看得目瞪口呆的。传递信息的速度快,快得超过我们人类的传递速度了吧!。到底用来传递信息的呢?让我来解开这个谜吧!蚂蚁是用分泌物的气味来进行交流的。它在回家的路上留下的气味,其他的蚂蚁沿着这条路线去找食物,并不断地加强气味。这里的食物被采集,没有蚂蚁再来,气味逐渐消散。神奇吧!

  有的蚂蚁爬到盐上面,可对盐一点儿也不感兴趣,碰也不碰地爬米饭那边,在米饭那里只有十几只蚂蚁。而白糖那里大概有五十多只蚂蚁,苹果那里也有二十多只蚂蚁。最多的要数死蟑螂那边了,许多的蚂蚁都爬死蟑螂的身上,看得我身上都起了鸡皮疙瘩,全身的汗毛也竖了。由于死蟑螂太大了,小蚂蚁搬动它,就陆续有的蚂蚁帮忙。分工着,有的蚂蚁拖死昆虫的触角,有的蚂蚁拖昆虫的腿,可还是搬不动。边吃昆虫的肉,边有规律地站好自己的位子,有指挥在喊:“一二,加油,一二,加油!”果然,死蟑螂被搬动了一下,就这样,蚂蚁们不停地忙着

  食物名称蚂蚁的反应

  盐几乎不感兴趣

  米饭十几只蚂蚁

  白糖五十多只蚂蚁

  苹果二十多只蚂蚁

  死蟑螂许多的蚂蚁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结束了对蚂蚁的观察,知道蚂蚁最喜欢吃。它也和我们小朋友喜欢吃荤的,好玩吧!有观察才有,有才有惊喜,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惊喜吧!

  科学观察作文 篇12

  我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细胞,而别的生物也不例外。上次我们在科学课上观察了各种细胞,血液细胞是像糖一样,而在水中的微生物的细胞却大不相同。

  但是细胞要怎么观察到呢?绝大多数细胞都非常微小,超出人的视力极限。观察细胞必须用显微镜。但是,在认识到细胞的客观存在之前,还无法知道在显微镜下观 察到的对象就是细胞。所以 1677年A.van列文虎克用自己制造的简单显微镜观察到动物的“精虫”时,并不知道这是一个细胞。细胞(cell,源于拉丁文cella原意为空隙、 小室)一词是1667年R.胡克在观察软木塞的切片时看到软木中含有一个个小室而以之命名的。其实这些小室并不是活的结构,而是细胞壁所构成的空隙,但细 胞这个名词就此被沿用下来。在细胞学的启蒙时期,用简单显微镜虽然也观察到许多细小的物体──例如细菌、纤毛虫等,但目的主要是观察一些发育现象,例如蝴 蝶的变态,精子和卵子的结构等。

  由于受当时的显微镜的局限,观察不够精确,加上宗教信念的束缚,这些观察结果反而支持了先成论的教条。有的人声称在精子中 看到了具体而微的“小人”,认为由此发展成将来的个体──唯精论者;也有的人认为“小人”存在于卵子中──唯卵论者。先成论的影响持续了100多年,阻碍 了人们在R.胡克的基础上对细胞进一步了解,直到1827年К.M.贝尔发现哺乳类的卵子,才开始对细胞本身进行认真的观察。在这前后研制出的无色差物 镜,引进洋红(carmine)和苏木精作为使细胞核着色的染料以及切片机和切片技术的初创,都为对细胞进行更精细的观察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要观察细胞,得先会使用显微镜。显微镜要在合适的光源下观看,先低倍镜确定位置,在高倍镜仔细观察确定位置时,物体左偏向左移,右偏向右移。细胞还蕴藏着我们许多还不知道的知识,所以还需要自己去学习,思考。

  科学观察作文 篇13

  星期五,科学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做一个生态瓶,在观察。

  回到家:“妈妈,有没有瓶子?”“有呀,你拿来干嘛?”“做实验”我话音刚落妈妈就拿来一个瓶子,我见了过来,仔细的检查怕有洞,等我检查完毕了,就开始往里面灌沙子、泥巴、石头、在种上了水草,再往里面加水,刚刚开始水很混,什么也看不见。到了中午,我又去看生态瓶了,水变的很清很清,清澈见底,水草在水里欢快的舞蹈,我又在里面放了小鱼、小虾和两只乌龟,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有时小鱼会对在水草丛中,有时小鱼会多到沙子里,防止被别的动物吃掉。乌龟正在四处觅食,有时会去追追小鱼,有时会去偷袭小虾,有时乌龟会躲到沙子里,只要小鱼或小虾一游到附近,乌龟就会迅速地咬住小鱼或者小虾,三两下就把小鱼、小虾吃进肚子里了。

  通过这次观察,我知道了乌龟的捕鱼的本领真高。

  科学观察作文 篇14

  今天是观察胖鸡的第三天,我这次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没敢贸然掀开绒布,而是小小的留了条缝,等着胖鸡的醒来。

  “叽叽叽……” 嘻嘻……这胖鸡还真是勤劳,没有睡懒觉,竟一只一只地全都醒来了!

  咦?怎么那么奇怪呢?我怎么觉得,有刺痛的感觉?我连忙发动全身的细胞开始搜查,直觉发现,这刺痛来自手指的末端。

  我连忙查看我的手指,发现一只小黄鸡——“小黄豆”正“拼命”地咬着我的手指,小小的“黑豆眼”上竟还浮现出“津津有味”和“痴迷”的表情。

  “天哪——”我“撕心裂肺”地叫起来,“‘小黄豆’,你到底想干什么,‘谋财害命’呀——”

  这“肇事者”“小黄豆”,却丝毫“不知耻辱”,瞪着它那双小小的“黑豆眼”,“无辜”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小主人,你疯了吧!看看现在几点了?你怎么才来?想饿死我们呐!”

  我连忙抬头一看表,唔?妈呀!已经11点半了!没想到这“可恶”的“小黄豆”还挺有时间观念的!哎,不管了,快给它们捉虫吃吧!

  科学观察作文 篇15

  我们老师让我们在国庆长假的时候做一个生态瓶,并在里面形成一个生态系统。于是我和妈妈就来到河边的池塘里抓了小虾、小鱼,还有一只硕大的鱼,一些水草和其他生物。

  早上,我一起床就迫不及待地来到阳台上,并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态瓶上面。瓶中的小鱼依附着水草,慢慢游动。小虾可是精力十足,在水中随意游动,这儿去一下,那儿去一下,真是胆子大。还有那条大鱼,就呆在鱼缸一个角落休息,其他鱼都不敢靠近它,生怕吵着这个“小霸王”,就这样,小鱼虾们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我刚醒来第一声传进我耳朵的竟然是“哗哗哗”的水声。我生怕出了什么状况,就飞快地跑向阳台。

  鱼缸里,小鱼已经奄奄一息,白肚子翻来翻去,再也不能操控自己的身体在水中稳定的身形了。小虾则就躲在水草之下,再也懒得动了。而大鱼则像疯了似的,不断向鱼缸壁撞击,还不断向鱼缸口上跳跃,好像要逃里这个苦海一样,但都无功而返。

  下午,小鱼们已经死了,小虾已经被吃了一大半,大鱼则是疲劳过度死去。我遗憾地记下这悲惨时刻。

  这真是一次有趣而遗憾的观察。

  科学观察作文 篇16

  以前,我看见我家小区有一栋房子的外墙上长着一种植物,像藤一样把整栋房子覆盖了。我不知道这叫什么,于是问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它叫“爬山虎”。

  这次放假我终于有时间去仔细观察爬山虎了。我发现它不是从墙里长出来的,而是粘在墙上的。

  可是为什么爬山虎会粘在墙上呢?我上网查了查,才知道是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上虎的脚。爬上虎的脚触到墙的时候,细丝的末端就长成小圆片似的吸盘,巴住墙壁。细丝初生时是直的,长出吸盘后就会弯曲,把爬上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这真的是这样吗?我又跑去那栋房子看,发现真是这样的。我还发现它的枝条上每隔十厘米就会长出八至三十二个吸盘,几乎每片叶子的叶柄都会长出八个吸盘,一些新长出的叶子会长出新鲜的吸盘,而枝条长到一定长度后吸盘会干枯。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大自然的万物真是千奇百怪!

  科学观察作文 篇17

  昆虫——这类小生命之前我从不去关注,每每见到,便伴随着一声尖叫:“啊,一只虫子,吓死啦!”唯恐避之不及。假期里,随手翻阅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很快就被作者那清新诙谐的语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给吸引了。

  昆虫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出现了大转折,原来昆虫世界跟我们人类世界一样有生与死,有劳动与掠夺……它们跟我们人类一样,有着诸多可圈可点的闪光处:团结,执着,爱心……昆虫世界真是奇妙无比!管虫会穿“衣服”,松蛾虫会预测天气,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这些小昆虫的思维方式有时比人还高,赤条蜂给后代预留食物时,会用麻醉毒液使得毛毛虫不能动弹,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舍腰蜂给后代捕捉蜘蛛时,只捕小的,这样一顿就吃完,幼蜂们每顿都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这些昆虫聪明吧!

  《昆虫记》真让人感叹昆虫世界的奇妙无比,更感叹法布尔一生执着于研究这些虫子。正因为法布尔坚持不懈地勇于探索世界、勇于追求真理,才让我们能真正了解昆虫世界。

  科学观察作文 篇18

  今天是我们班的一节课外观察活动课,观察地点是校园大门口的李园和桃园。跟随者科学老师来到楼下,大家便迫不及待地按组观察起来。

  忽然,我看到草丛中挂着一张蜘蛛网,便好奇的'观察起来。

  这张蜘蛛网好像一个小“渔网”,又像一个用无数根“银线”绕城的“八卦图”。你看,那几个交叉的“银线”是这张“渔网”的基本骨架,在交叉点上,由里到外,布满了许多多边形的圈,我想数数这个网有多少圈,数着数着,忽然我发现一个现象,蜘蛛网上怎么没蜘蛛呢?后来,我发现了它,原来,它在同学们手里。

  这是个非常大的蜘蛛,伸开腿有一个常见的酒杯杯口那么大。它的脸和人脸一样,有眼,有鼻。它的腿前半部分为黑色,它那黑黝黝的嘴巴里,有一种黄棕色的液体,这可能是它用来保护自己的液体。

  蜘蛛非常聪明。它知道自己被捉拿到大地上,感觉有一些危险,便躺在地上“装死”。让大家放松警惕。正当我们想弄它时,它却如“死里逃生”一般地爬上我们的小卡片,可惜,还是没得逞。

  “叮叮叮”下课了,我们也都回到教室。

  科学观察作文 篇19

  《纸的观察》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纸》中的第一项活动,它是从“观察一张白纸”开始,让学生详细观察描述一张白纸有哪些特点,然后比较两张不同纸的主要区别,能用数学的测量方法科学的比较纸的厚薄,进而寻求各种纸的共同特征: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探生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索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由三个观察活动组成,以纸的观察为主线,把重点放在比较各种纸的不同及观察纸的纤维上,把难点放在寻求纸的共同特征上。 在本课时的教学中能做到依据新课标要求,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进行创设情境——观察思考——预测论证——总结深思的四步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探究活动的平台,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品尝成功的喜悦。

  如果,能在小组活动中,完成观察报告,并在小组内进行自评与互评,由学生自己为自己的报告评分。培养学生在观察后及时进行记录的良好习惯,就更完整了。

  科学观察作文 篇20

  我们每天都在成长----还长大、长高、长胖。可是,当你们看了题目这个名字后,你们可能会说 鸡蛋怎么会变胖呢?不信你们就来看看我的博文吧?

  首先,我要准备一枚生的鸡蛋、食醋、大玻璃容器。将生鸡蛋洗净,放入大玻璃容器里,然后向里面倒些食醋让食醋没过鸡蛋。同学们开始跟我观察吧。第一天,鸡蛋会冒泡泡,形状没有一点变化,不要去动它,我只好耐心的等待了。第二天,我观察了一天好像它也没啥变化。这时我的心情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的团团转难道我的实验就这样失败了吗?我不甘心就这样失败了。我要坚持等待下去。第三天,奇迹发生了,我认真的观察发现鸡蛋硬硬的外壳不见了,外面只剩一层软软的半透明薄膜。啊!鸡蛋真的长胖了。可是为什么鸡蛋会变胖呢?于是,我带着疑惑去问妈妈。妈妈就耐心的对我解释起来。原来啊,蛋壳之所以不见了,是因为鸡蛋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会慢慢被食醋溶解,那些冒出的泡泡就是它们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鸡蛋外面就只有一层软软的半透明薄膜了。鸡蛋中的蛋白质的浓度比食醋的高,所以食醋的水分就会通过薄膜渗入鸡蛋中,鸡蛋吸收了水分而膨胀。就这样鸡蛋变胖了。

  我听了妈妈的精彩讲解后,心想科学太神奇了,真能为我们解释大自然中的各种秘密。所以我决心好好学习,用科学揭示更多的秘密。

  科学观察作文 篇21

  小朋友们,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吹出来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呢?下过雨后,树叶、草上的小水珠是什么形状的呢?对,是球形。你想过为什么是球形而不是其它形状吗?还有,你见过小虫子趴在水面上的情景吗?为什么它不会沉到水里呢?

  我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吧。拿一个小盆,里面盛满水,水面要刚刚鼓出盆沿而又不至于流出来,然后拿小钮扣放在水面上。放的时候要注意方法,沿着盆沿轻轻地推到水面上,而不要直接放水里,这样扣子就会浮在水面上而不会掉进水里。

  小朋友,你是不是很纳闷儿,这是为什么呢?告诉你吧,这是表面张力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表面张力呢?就是当液体与气体接触时,会形成一个表面层,这个表面层内的液体分子间有很大的吸引力,这就是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层好像一张橡皮膜。我刚才给大家表演的小魔术:钮扣能浮在水面上而不沉到水里,就是水面和空气接触,水面的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使水面收缩,就会看到水面鼓出盆沿,而它的张力使钮扣能浮在水面上。

  表面张力使液体尽可能地缩小它的表面面积,而球形是具有最小的表面积的几何形体,因此,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液滴总是力图保持球形,这就是我们常见的树叶上的水滴象球形、吹出来的泡泡也是球形的原因。

  怎么样?大家看懂了吗?是不是没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活现象背后还包含着科学道理呢?科学很奇妙吧?你喜欢科学吗?

  科学观察作文 篇22

  星球六的早晨,微风习习,阳光照耀在乳白色的“富强”小路上,我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着。

  忽然,地上的一个移动的小黑点引起了我的注意,从远处看,乳白色的小路上仿佛镶嵌了一颗小型的“黑宝石”,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蚂蚁在找食,它穿着一件合身的黑衣裳,头上还有两根触须,嘴上的两把“刀”磨得很是锋利。这只蚂蚁中间太瘦,后边又太胖,只能依靠强壮有力的脚来走路。

  过了一会,它加速拼命往前爬,我用手轻轻地弹了一下它的背,它没反应,突然它又停了下来,抬起头,用狡猾的目光盯着我,似乎在挑战我,紧接着它又伸直了背,继续往它的“目标”行进,我准备把离它最近的那粒米拿走,但它麻利地用“刀”夹我,夹得我好痒,我只好作罢。

  走着走着,我便发现了一个蚂蚁洞,一只蚂蚁走了出来,忽然,前方一米出现了一块“大饼”,蚂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上去,但它使出吃奶的劲也搬不起“大饼”,它又围着“大饼”绕了一圈,一屁股坐了下来,看来,它承认自己搬不起“大饼”。忽然,它灵机一动,一下子跳了起来,跑回洞里找到了同伴们,它们一起把“大饼”抬了起来,只见“大饼”像长了许多黑色的脚,慢慢地向洞口走去。

  蚂蚁真是一种团结有爱的动物啊!

  科学观察作文 篇23

  这节课的重点是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特点、异同点,难点是水葫芦的简图,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根据作业情况,学生掌握得还不错,说明学生听进去了,上课的效果较好。错的最多的是选择题第3小题——水生植物的共同点都需要阳光(A)、还有不足的是特点和异同点写不完整,有些字很难看,不清楚,这点以后要抓,不能草草了事。

  在上课时遇到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比方说,金鱼藻和水葫芦谁的寿命长?水葫芦浮在水面上不会被晒死吗?它们的净化能力谁好?前面一个问题当作家庭作业,通过问、查阅等方法,后面两题课堂上就解决了。由此,给我个警钟,要多注意课外的知识,要不断充实自己。

  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阅历太少,绝大部分同学没有接触大自然的条件,在上到《水生植物》一课时,学生们大都不认识水葫芦、金鱼藻为何物,学校也没有条件帮助到学生们,就连我也是刚刚认识这水葫芦这种植物。在上这堂课时,当时我也只能是无可奈何,照本宣科。事后想想,这堂课应是我教学的失败。俗话说的好:强将手下无弱兵。我自己也是现学现卖,当然不能教好学生。在课前如能把水葫芦、金鱼藻这两种植物从野外采摘回来,既可以免去学生到野外去观察,又可以面对面的观察这两种植物。这样一来就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了。

【科学观察作文】相关文章:

科学与观察作文04-02

科学观察作文02-23

科学观察日记04-18

科学观察作文四篇06-23

科学观察作文八篇07-06

科学观察作文6篇07-07

科学观察作文9篇07-06

科学观察作文4篇07-07

科学观察作文六篇07-19

科学观察作文三篇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