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的歌词

2022-07-21 歌词

  黄梅戏,旧称“黄梅戏”或“采茶戏,源于湖北黄梅地区。”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 流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黄梅戏的歌词,欢迎阅读参考。

  编曲&和声:华顺文化

  录音&后期:华顺文化

  改编:田一龙 何欣

  演唱:慕容晓晓

  lrc:孤^心^泪

  从小爸妈就对我讲

  黄梅戏可不是很好唱

  模仿着大人身段模样

  实现了我的愿望

  面对这爱情的考量

  冯素珍是我学习的榜样

  女驸马的故事伴我成长

  我的公子又在何方

  为救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中状元着红袍

  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

  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

  让我醉怎么能够忘记

  多想再回到当初的年纪

  伴着音乐让我唱起

  这是一段经典的旋律

  把我带回那个世界里

  多想再和你继续这爱情

  不管前途多少风雨

  就像这戏曲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的李公子

  夫妻恩爱花好 月儿圆

  再回到梦里

  黄梅戏简介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9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申报的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2021年5月24日,湖北省申报的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黄梅戏的特点

  黄梅戏的唱腔分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黄梅戏妆容重眉眼,讲究神韵;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后才并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1、唱腔,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

  2、行当,黄梅戏角色行当的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演整本大戏后,角色行当才逐渐发展成正旦、正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奶生、花脸诸行。

  3、服饰,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4、妆容,黄梅戏妆容重眉眼,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

  5、乐器,黄梅戏最初只有打击乐器伴奏,而后才逐步建立起以民族乐器为主,西洋乐器为辅的混合乐队。

  黄梅戏优秀剧目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和《玉堂春》、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玉堂春》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黄梅戏的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孟丽君》《夫妻观灯》《打猪草》《柳树井》《蓝桥会》《路遇》《王小六打豆腐》《小辞店》《玉堂春》等。

【《黄梅戏》的歌词】相关文章:

黄梅戏的歌词02-26

女驸马黄梅戏歌词02-22

家乡的黄梅戏作文04-14

我身边的黄梅戏初中作文10-05

家乡的黄梅戏作文600字11-10

家乡的黄梅戏作文2篇04-07

《倾心歌词》的歌词09-29

忘记歌词的歌词11-21

起风了歌词辣椒歌词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