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待到重阳日作文

2022-01-27 高三作文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待到重阳日作文,欢迎大家参考!
 

  【待到重阳日作文1】

  知道今天是重阳节,一放学后,我就迎着凉爽的秋风迫不及待的跑回家见妈妈。我想让妈妈给我好好讲讲重阳节的来历。妈妈笑着对我说,电脑是你最好的老师,你可以去请教它呀?我于是跑到电脑旁,上网查询了解到:原来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这一天,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的活动。我把查询到的内容将给妈妈听,妈妈笑着夸我是个小学者。随后,妈妈补充告诉我,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中国是一个有着尊老爱老文明传统的礼仪之邦。我们这个小家自也不例外。和爸爸约好,我们便去往奶奶家,我们要陪他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在去往奶奶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位老爷爷在路边卖菊花。奶奶一向爱花,且名字中有“菊香”二字,在这样一个日子,送这份礼物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我们和老爷爷讨价还价后买了两盆。金色的菊花象一张灿烂的笑脸,传递到奶奶手中,奶奶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她连声夸我懂事。吃饭时大人们一边饮酒,一边赏菊,一边吟诵着重阳的诗句,真是其乐融融。爷爷说,在重阳这天,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我们随即以诗句接龙的形式,回忆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一人一句读完,突然奶奶问,作者是谁。我快速的想到是王维。大家哈哈笑道,说我的记忆力强。可见这就是平常的朗诵,日积月累的成果呀。今天我又学到了一首毛主席的诗词。诗的内容是“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首诗是奶奶朗诵的,她说毛主席的诗很大气,让我多多朗诵。我说我会多背诵,明年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赏菊、吟诗。爷爷奶奶开心的笑了……。

  我喜欢重阳节,在这样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陪伴老人过一个温馨的节日,不仅继承了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也深深地传递了家人间无限的温暖。于是待到明年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就成了一个美好的约定。

  【待到重阳日作文2】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 毛泽东 《采桑子.重阳》

  金秋十月,天高云淡,菊花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时逢佳节,共赏秋菊,吟咏诗词,真是别有情味。

  重九日正值仲秋,金风送爽,菊蕊飘香。就像人们把艾、菖蒲和端午联系一样,菊花也和重九密不可分,所以重九也称作“菊节”、“菊花节”,在人们心目中,简直是无菊非重阳了。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做过彭泽令的陶渊明写过咏菊诗:“芳菊开林间,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心,卓为霜下杰。”又如《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诗人对菊花所作的较早的赞赏。

  唐代赏菊风盛,咏菊之作更是比比皆是:如王绩“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崔善为“霜叶疑涵玉,风花似散金”;皇甫冉“不见白衣送酒来,但令黄菊花自开”;王勃的《九日》:“九日重阳节,门门有菊花。不知来送酒,若个是陶家”;范成大“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九九重阳,门门菊花,可谓独占重阳。孟浩然咏菊更见其悠闲自在:“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中唐诗人元稹的赏菊诗却别有新意,与众不同:“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由于此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当作者的好友白居易读到之后,即写下了:“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

  晚唐才子李商隐大有怜香惜菊之意:“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郑谷则写出独具风韵的一道咏《菊》诗:“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中首句即告诫王孙公子莫把菊与蓬蒿相提并论,直截了当,有高屋建瓴之势,并透露出对王孙的鄙夷。诗篇把菊花人格化,突出它的高尚气节。通篇不着一菊字,却句句有菊,清香四溢,爽人心脾。

  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黄巢,更是对菊花爱赞有加:“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飒飒西风满院裁,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到了宋代,重阳节完全堪称菊花节、赏菊节。赏菊风盛,吟咏必多,可谓数不胜数,俯拾皆是。佳作有如宋•史铸《咏翻集句》:“东篱黄菊为谁香,不学群葩附艳阳。直待索秋霜色裹,自甘孤处作孤芳。”女才子李清照填的词《醉花阴》,更是刊称一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代以后人们依然重视重阳赏菊。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有一首咏重九的《风入松.九日》:“ 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建似常年。” 在作者看来,重阳之日,只要有黄花,即可赏心悦目,实为一大快事,不要叹恨无钱。

  明代开国文臣高启诗作《晚香轩》:“不畏风霜向晚秋,独开众卉已凋时。地荒老圃苔三径,节过重阳雨一篱。 秋色苍茫人欲醉,寒香冷落蝶先知。山翁独念同衰晚,坐对幽轩每赋诗。”才子文征明留有咏菊诗:“ 菊裳茬苒紫罗衷,秋日融融小院东。零落万红炎是尽,独垂舞袖向西风。”

  历久弥新,菊文化已深深扎根于文人才子的生活中。而花市赛菊、插菊花枝、挂菊花灯、饮菊花酒等重阳习俗,也一直延续到明清。清朝乾隆皇帝游开封禹王台赏菊时就流下“枫叶梧青落,霜花菊白堆”的佳句。古城开封等地,早已形成“家家菊尽黄,梁园独如霜”、“菊山花海彩云飞,古城巨韵动九州”的热闹局面。

  近现代的文学家和革命家们,也爱菊如斯。臧克家《菊畔香》云:“北国风光,无风无雨过重阳。不去西山相红叶,来对丛黄。人倚疏篱,华傍宫墙,邑英红幛,门楼仰天望。 借芬芳,只独赏,念天涯分飞雁行。不须持鳌把酒,默诵佳句分外香。人影瘦,精神畅,昂首向东天一方。”沈钧儒有赏菊诗:“一丛寒菊比琼华,,掩映晴窗动绿纱。乍觉微香生暖室,真拟奇艳出谁家。”陈毅的《秋菊》诗更是老少能言:“秋菊能傲霜,风霜恶重重。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朱德爱菊,也曾赏菊抒心怀:“奇花独立树枝头,玉骨冰肌眼底收。且聆和平共处日,,愿将菊酒解前仇。”董必武则赏菊养生诵太平:“名种菊逾百,花开丽且妍。秋容圃外淡,春意眼前旋。造化功谁与?勤劳智自专。赏心邀客共,歌咏乐延年。”

  如今,民间养菊、赏菊、咏菊之风仍很浓郁。重阳时节,人们在暗香浮动中赏菊、品菊,吟诵着绘菊诗词之种种,尽情享受菊花凌霜不凋、高洁韵淡的“君子”之风,不亦乐乎。

  • 相关推荐

【高中生待到重阳日作文】相关文章:

待到重阳日作文06-07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作文08-09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高中作文06-03

高一关于“重阳节”的作文: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10-08

待到麦黄秋收时高中生作文07-14

待到秋风起作文07-04

待到雪化时作文08-06

待到樱花盛开时作文06-22

待到蒲公英飞舞时作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