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和以往的材料作文有所区别,提供的材料将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关于作文材料的运用,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关于作文材料的运用】
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例文】
没有了妖魔的取经之路
1我只是一介书生,所以难免卖点书呆子气。每每看《西游记》,总觉得既然孙大圣可以日行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一步西天,也省得一路上千辛万苦,还有这妖那精的惦记着唐僧肉。
2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
3如果一步西天,唐僧倒是可以省去一路的担惊受怕的搅扰,安心地吃斋念佛,朝发夕至,取回佛经。可所谓“出门长见识”,唐僧若只随徒儿们在云里雾里日行千里,又怎知这天底下人间的百态?敝人不才,未曾念过佛经,可也听说佛从人间来,人间酸甜苦辣尝尽,才换来“佛”超脱尘世的感悟,写入佛经,贻养后人。不经历千难万险,唐僧又怎能真正领悟这佛经的精深蕴意?阳光总在风雨后啊!
4真的可以一步西天,佛经取回,又怎么样呢?抑或,难道西天之行仅仅为了取回几本经书吗?
5没有遇上白骨精,没有进过盘丝洞,又怎知世间的险恶?没有住过高老庄,没有下过龙王庙,又怎知世间的冷暖?人性中的怯懦如何除去,人性中的恶性如何摆脱?至性如何养成,高僧如何修炼?倘没有这一路历尽艰难的感悟,又怎可获得?
6我们活在世上,总希望找这样的捷径,那样的捷径,叹为“一步登天”才是最大的财富。我们厌恶过程而只求所谓的结果,我们不管它是“猪肚”还是“蛇肚”,除了“豹尾”,我们什么也不要。所以今天我们还要防什么作弊,防什么替考,防什么徇私舞弊,防什么假冒伪劣。
7倘若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条取经之路,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磨难,迎接考验;倘若每个人看到的不仅是鲜花掌声围绕的“豹尾”,更祈求一个丰富多彩的“猪肚”,那我们得到的又岂止是那几句赞美之词呢?
8没有妖魔的取经之路,是一条南辕北辙的路。
【思考】
看到这个作文题,可能高三的有些学生很犯难,觉得除了几个老掉牙的材料外,就没有什么新鲜材料好写,总觉得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不够。但是看一下例文,高三的哪个学生不知道《西游记》?高三的哪个学生没有读过《西游记》?高三的哪个学生不知道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要经过千辛万苦,哪为什么有的学生能恰当的用在作文中,有的就用不上呢?
每位同学都生活在现实中,没有都会经历很多事情,每天都会阅读很多文章,这些都是材料,还有些同学每天剪贴报纸,到书店买些“议论文论据大全”之类的教辅用书来学习,这些材料应付高考作文已经足够了,只是没有思考这些材料,没有赋予这些材料灵气,所以有材料但是用不上。
这就是说作文材料积累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思考这些材料,学以致用才对。
初中高中光我们精读精讲的课文就有200-300篇,教育部规定必读的经典巨著要有40部,再加上你课外的阅读,说自己没有材料写,怎么可能?
怎样思考这些材料呢?大家对见到的听到的社会事件,对自己阅读过的书籍,平时就要留心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利弊如何,可以说明什么观点,类似的现象还有哪些……这样长期思考,这些材料自然就有了灵气,用时就游刃有余了。
花时间积累材料,更要花时间思考材料。
思考就是:(1)不仅仅是米才可以做饭;(2)把生米做成熟饭;(3)米不仅仅是可以做饭。
(二)思考的方向和习惯:
1.阅读积淀
2.个人经历
3.社会热点
【练习】依照上述思考方法,为下列作文题写论据
2007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目:
我们常常用古人所说的“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来谈写作,意思是开头要精彩亮丽,中间要充实丰富,结尾要响亮有力。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1.阅读积淀
A.回归课本
1.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láo曲演红楼梦
作者已经把金陵十二钗的人生结局告知了作者,读者为什么还对这本书的爱不释手呢?还认为它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呢?蒋勋jiǎng xūn认为读者更关注人物怎样一步步走向这个结局的过程。这些人物的精彩之处在于丰富的过程。从常理上讲,已经知道了人物命运,读者为什么还对后四十回的缺失耿耿于怀呢,因为关注过程。
2.《水浒传》《三国演义》讲述的也是这个道理,尽管“浪花淘尽英雄”,人生短暂;尽管“是非成败转头空”,尽管“青山依旧在”,自然永恒,但是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我们最感兴趣的是英雄们“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成败的过程或者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不论成败不论悲欢,都是充实丰富的
3.《我与地坛》: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 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看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
4.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侯。
5.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么炼成的》;托尔斯泰的《复活》的人物、《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简爱》中的简爱、《丑小鸭》中的丑小鸭……
6.《阳光总在风雨后》: 珍惜所有的感动/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
7.《怒放的生命》:曾经多少次跌倒在路上/曾经多少次折断过翅膀/如今我已不再感到彷徨/我想超越这平凡的生活/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飞翔在辽阔天空
8.《蜗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 /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9.材料还在我们耳熟能详的生活中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般,那另一半就是丰富的过程
天上不会掉馅饼
一口吃不了一个大胖子
B个人经历
就个人而言,自己的人生经历绝对是作文高营养的“米”啊,
此时正值青春期,正是充实丰富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代替
C社会热点
历史上,我们教育上高考招生制度,重视高校的自主招生,就是重视学生过程性评价,
其实我们我们已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总结]
其实我们就坐在米仓里,可是我们却说自己无米下锅,根本的原因没有能力把生米煮成熟饭,煮成熟饭的方法就是思想,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现实中人是苇草。
要有从三个方面思考材料的思维习惯。
要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练习】
阅读材料,作文:
鲜花对牛来说是饲料
使用以下材料
1.《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当下贾母等吃过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忙接了进去.至院中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听了,忙去烹了茶来.宝玉留神看他是怎么行事.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juān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便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然后众人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2.《西游记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gū lù的囫囵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向行者、沙僧道:“你两个吃的是什么?”沙僧道:“人参果。”八戒道:“什么味道?”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象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象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彀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3.周敦颐《爱莲说》
4.陈寿《三国志》:“人各有志,所规不同。”
5.王开岭《古典之殇》:“越来越多的人,活得像一个人,像别人的替身。越来越多的人生,像一场抄袭,像流水线肥皂。”
6.王小波在《有与无》:“我想任何一个农场主都会觉得自己猪场的规范对猪来说是最好的——每只猪除了吃什么都不做,把自己养肥。”
7.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8.许行写过一个小小说——《立正》,一个国民党的连长被施以变态训练:一听到“蒋介石”三个字就得“啪”得立正,后来他成了共产党的俘虏,仍然无法摆脱训练的影响。他真的想立正吗?真的反共吗?在一个人被主宰的时候,一切有关理性的问题都是没有意义的。王尔德在《道连·葛雷的画像》里说得更是绝对、漂亮:“任何影响都是不道德的,影响他人就是把自己的灵魂强加给他人。”
9.台湾作家蒋勋在《品味》中这样说道:“口腔上官能的快乐称为‘快感’,心灵上丰富的满足才构成‘美感’。”
10.《放牛班的春天》里说过“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11.钱老曾尖锐地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12.罗素:“世界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13.罗素说:“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14.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5.卢梭:“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16.梁晓声说:“一味药对于受病痛折磨的人来说是一剂救命的良药,但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却很可能有致命的危险。”
17.《熊培云:我为什么要写作?》——《自由在高处》自序: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以思想与良心去担当。
18.熊培云《地图知识分子》:
我一直相信,能让知识分子安身立命者不外乎三样东西,且缺一不可:一是知识,知识分子以思考为业,不仅捍卫常识,对社会、对世界更要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二是独立,他不应附属于任何战略。这种独立并非一种姿态,其价值正在于保护上述思考不被扭曲。三是对推进美好人生、社会进步与人类福祉的参与,正如左拉一样,他从自己的参与中找到知识的意义,其所体现者即公共精神。
19.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20.韩少功《我心归去/》:故乡……成了我们自己。它不是商品,不是旅游的去处,不是按照一定价格可以向任何顾客出售的往返车票和周末消遣节目。故乡比任何旅游景区多了一些东西:你的血、泪,还有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而美的从来就是悲的。
21. 【美】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能看见的第一天下午,我将到森林里进行一次远足,让我的眼睛陶醉在自然界的美丽之中。
22. 沈从文在其《从文习作选集代序》中的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23.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肖邦故园》:德居斯太因侯爵对肖邦说过:“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是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
24. 雨果《一滴眼泪换一滴水/》:
只见爱斯梅拉迭一言不发地走近那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再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
那漂亮、鲜艳、纯洁、迷人而又那么娇弱的姑娘,竟会那样好心肠地跑去救助一个如此可怜丑恶的家伙,那情景无论如何是很动人的,而这件事又发生在一个刑台上,那就更为动人。
25.电影《辛德勒名单》:
奥斯卡·辛德勒:看着,你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告诉我,它对你来说,值多少钱。你看一个人值多少?
26. 梁思成《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北京的城墙无疑地也可当“中国的颈环”乃至“世界的颈环”的尊号而无愧。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我们既承继了这样可珍贵的一件历史遗产,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
27.牛的成语:牛郎织女、对牛弹琴、初生牛犊不怕虎、牛头不对马嘴
【练习】
一.题目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远与近”的话题。
有同学说,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遥远的距离不再遥远,从纽约回广州不用一日可还,上海到广州就两个小时;就是在一座城市,也可以上班在城区,居住在郊区,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开车不用半小时就可到达,远与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有同学则说,人与人交往的空间距离是短了,但不一定心的距离同样能够缩短。
还有同学感叹,有些东西远了,而有些东西却近了。
老师说,远和近是个相对概念,过去以为远的,现在近了;过去近的,现在变远了……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 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立意:
1.空间距离近了,心的距离远了;
2.城市近了,村落远了;
3.财富近了,精神远了;
4.科技近了,书信远了;
5.畅销书近了,经典远了;
6.旅游景点近了,文化底蕴远了;
7.英文近了,文言文远了;
8.外国文化近了,传统文化远了;
9.砖家近了,大师远了;
10.离故乡远了,乡愁近了;
11.离权利近了,离人民远了;
12.过去以为远的,现在近了;莫言、阎连科
13.过去以为近的,现在远了;
三.用到的材料
1苏轼《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顾城《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3.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坐在你的对面,你却低头看手机
4.王开岭《消逝的放学路上》:街道要短,要很容易出现拐角。”这是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的话,我以为是对传统街区最传神的描述。
5.周国平《人人都是孤儿》:我们每一个人的确都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偶然地来到世上,又必然地离去。正是因为这种根本性的孤独境遇,才有了爱的价值,爱的理由。
6.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7.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周国平《灵魂的在场》: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
9.卞之琳《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0.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1. 泰戈尔《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练习】
一.题目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其中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二.立意:
就看花这一动机而言,两个姑娘言行的差别体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事物特点和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了以下符号意义:
1.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
2.看问题要主要、主流的方面
思考辨析“优点和缺点”、“利和弊“、“真善美和假丑恶”、“光明和黑暗”、“积极和消极”、“乐观和悲观”、“完美和缺陷”……
如果看成新材料作文的话,还可以增加立意:
1.追求自然和本真
三.思考材料
(一)阅读积淀
1.《红楼梦》中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1)“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
(2)“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黑羊和白羊: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风雪停止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4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5.抗日战争时期沈从文的《边城》:“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抗日时期昆明西南联大在日寇轰炸下的乐观淡定生活:汪曾祺1984年写的《跑警报》:日本人派飞机来轰炸昆明,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的军事意义,用意不过是吓唬吓唬昆明人,施加威胁,使人产生恐惧。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6.张爱玲小说《爱》:
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7.《请不要开错窗》: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他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他的外祖父见状,连忙引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花园。果然小女孩的心情顿时明朗。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试着打开失败旁边的那扇窗户,也许你就会看到希望。
8.《熊培云:我为什么要写作?》——《自由在高处》自序:
我承认,我更喜欢胡适的那份安宁豁朗、乐观宽容以及“我从山中来,带来兰花草”的烂漫与纯朴……在苦难与阳光之间,我更愿意看到阳光的一面、积极的一面,看到万物生长,而不是百花凋零,独自叹息。我希望自己目光明亮,明辨是非,但也知道每个人,由着一个渐次开放的环境,都在向着好的方向走。我不憎恨,我的心中没有敌人。
熊培云《国家与玫瑰》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巴黎玫瑰”的。1942年5月,德军三个机械化师越过孚日山脉,沿罗纳河两岸直驱巴黎。这天夜里,巴黎凯旋门广场周围的几乎所有人家,都收到一大把鲜艳的玫瑰,里面附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明天上街请都怀抱鲜花,让纳粹看看我们并没有被他们吓着。我们依旧热爱生活和大自然。”字条的落款是“洛希亚”,一个卖花姑娘。据说,当德军进驻巴黎时,洛希亚看到平时生意兴隆的花店竟然没有一个人来买花,她心里十分难受,不是担心凋敝的生意,而是沦落的生活。于是,她将店里所有的玫瑰花和她从别人店里买来的玫瑰花一起打包,送给左邻右舍。洛希亚的行为感动了大家,第二天早晨,驻扎在香榭丽舍大街的德军发现,几乎所有的巴黎女人,都手捧鲜花,面带笑容,眼里没有一丝绝望的神情。……当年执勤的德军士兵著书回忆此事时,同样不忘感慨:我们可以征服这个国家,却无法征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偶尔走失,从未离开。没有比生活更古老的过去,也没有比生活更高远的未来。无论经历多少波折、困苦与残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亘古如新。
9.冯骥才《苦夏》:快乐把时光缩短,苦难把岁月拉长,一如这长长的仿佛没有尽头的苦夏。但我至今不喜欢谈自己往日的苦楚与磨砺。相反,我却从中领悟到“苦”字的分量:苦,原是生活中的蜜。人生的一切收获都压在这沉甸甸的苦字的下边。
10.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1)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2)因为有一朵我们看不到的花儿,星星才显得如此美丽,沙漠美丽。因为,沙漠某处隐藏着一口井。
11.王开岭《古典之殇》:我有个观点:对大自然来说,一切“原配”都是最好的,也是最富饶、最完臻的,无论山壑泉林、花草鸟兽、河泽湖海、大漠绿洲……《河殇》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资源并非供人消费的,也无须人类命名和确认。像日月星辰一样,它们有自在的意义、目标和使命。人最恰当的态度,就是以远眺的方式保持敬畏和憧憬,而人唯一获得的,就是一片原始圣地在内心激起的美好情愫和宗教暖意。《荒野的消逝》
12.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和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飘》中的郝思嘉。
13.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故事发生在一个封闭性寄宿学校里。这间学校环境阴冷森惨,实行的是军营式的管理制度,没有自由也没有。校长是个冷酷无情的家伙,常对学生们进行体罚或者强制其劳动,而其它教师则对校长的做法沉默不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很多都是顽皮捣蛋,野性不羁的,经常搞些恶作剧来捉弄教师们。不知道那究竟是因为他们本性恶劣,还是为了表达他们对学校的愤怒与反抗。
怀才不遇的音乐家克莱门特,因为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便来到这间寄宿学校当一个助教老师。克莱门特没有将学生惩罚,反而宽宏大量地饶恕他们。他尽力在校长面前掩饰学生们的调皮捣蛋,以其爱心与仁慈包容学生们。
音乐课开设,克莱门特根据学生的音高把他们分组,并组成乐队。令他惊奇的是,孩子们都很乖地跟着学习。也许那是因为学校的恶劣环境,与他们本身悲惨的生活遭遇使他们长期受到压抑和打击,使他们自甘堕落,而克莱门特带来的音乐,无疑是他们生活中唯一的亮色与温暖,所以他们自然迫不及待地把它抓住,如同濒临绝望的人们紧抓住最后的希望。
14.电影《乱世佳人》:
郝思嘉:塔拉!家!我要回来,我要想办法让他回来。不管怎样,明天是新的一天。
(二)人生经历
(三)社会见闻
1.2014年10月18日上午,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北京被霾笼罩。同时,北京马拉松3万多人从天安门起跑,北京马拉松组委会提示:建议老年选手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选手谨慎选择参赛,选择参赛的选手量力而行,如有不适,请立即停赛。
2.《新闻联播》:有赞扬也有批评
3.高大全的人物是不真实的。
【练习】
阅读下面明代《笑林》中的一则笑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车胤囊萤读书,孙康映雪读书。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个下雪的。”
【阅读积淀】
荀子《劝学》: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韩愈《师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醉瓮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曹雪芹《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
湘云劝宝玉读书去考举人进士,会会为官做宰的人们,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听了道:“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宝钗也因为这样劝宝玉被其嘲弄的“满脸通红”。
曹雪芹《红楼梦》第36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宝钗辈有时劝宝玉读书,宝玉认为宝钗“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因此祸延古人,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独有林黛玉自幼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等语,所以深敬黛玉。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吴敬梓《范进中举》: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
《史记》注引皇甫谧《高士传》,记载了尧舜禅让时期的一个叫许由的古人。许由因帝尧要以王位相让,便潜入箕山隐姓埋名。然而尧执意让位,追许由不舍。于是,当尧再次寻见许由,求他当九州长时,许由不仅坚辞不从,而且以此为奇耻大辱。他奔至河畔,清洗听脏了的双耳:时有巢父牵犊欲饮之,见由洗耳,问起故。对曰: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巢父曰: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闻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游饮之。
刘亮程《今生今世的证据》:
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史铁生《我与地坛》:
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曾巩《赵州赵公救灾记》:
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阿甘正传》:
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放牛班的春天》: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
【个人经历】
【社会见闻】
2012年5月2日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在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召集的“《理想大学》专题研讨会”上语惊四座:“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包装、娱乐
道出现多起官员视察PS照片的事件不胜枚举……
秘书问董事长:“今日何不慈善?”董事长躺在沙发上,淡淡一笑,“摄像师未到,怎么慈善?”
【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积淀】
《肖生克的救赎》是悲哀的电影,习惯于体制下打造了本源对于监狱的依赖。城市本身也是一种让人依赖的东西,这是一种慢性毒药,解药就是不断地出走。《罗马假日》里有公主的出走,《飞越疯人院》里有疯子的出走,《彼德潘》里有城市女孩温迪的出走。他们敢于出走,并带上灵魂出走,是一次对现实的伟大背叛,尽管有时出走是为了回归,但回归时,他们的精神天地都是闪闪发光的。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让我们记住了爱丽丝.门罗她的代表作《逃离》;80后作家安妮宝贝的代表作《爱到逃离》也曾受万千读者所追捧;好似“逃离”正在一点一点地萦绕在这个社会,大家都想要来一场说走就走的逃离。
一群要“逃离城市”的人在雪峰顶玩手机。这像是个笑话,如同孙悟空一跃至“五根擎天柱”旁,其实他从未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城市就像那如来佛的手掌,这群人反正没能逃出去。
诗人于坚有段诗:“一匹马/奔跑在草原上/被诗人关进形容词的马厩里/骏马/死去的马。”在那马奔腾飞驰的现场,我们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于温度,在那自然美景中,我们能使真正逃离,在那亲友欢声笑语中,我们活于现场的幸福。而“骏马”,纸片上的两字,而“莽苍风光”微博上的片语,只是美与鲜活残存的僵硬标本。
外国一著名学者理查德·桑内特曾经说过:“网络减少了人们的公共生活,使原本该去广场跳舞的人们像章鱼一样被固定在书桌前。”当然这一说法并不准确,在我看来,网络常常束缚捆绑了人们精神生活——无时无刻不思考关于网络的一切。
就像《百年孤独》中那无奈的轮回一样,表面上,这群高管远去了青海雪峰,实际上,却是在“原地踏步。”并没有脱去束缚的外衣,也并没有得到自由。
熊培云问:“集中营是用来干什么的?”人们回答各异,他的标准答案是:“是用来逃跑的。”
最后,借用一句话:“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一根羽毛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
木心在晚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时说到:“我年轻时,把高尔基看作高山大海,我生在一个牢一样的家里,流浪?那简直羡慕得发昏。可是现在我又回来了,回到这个小木屋里。孔子说三十而立,我说三十而坐,坐木房。”
鲁迅先生便引导青年们勇于成为这样痛苦的开拓者。“因为这黑屋子里总有几个人是清醒地!即便如此,便不能说这铁网没有打开的可能!”年轻的企业高管们虽未能逃离城市,却向荒原迈进了一步,也向自己的心灵荒原开拓了一片绿洲。
一群扬言要“逃离城市”的企业高管攀上雪峰后也不忘微博直播,这可真是“你在雪山看风景,而看风景的人在微博上看你”,虽然可笑又可悲,却反映如今信息时代之中不可否认的现实。
正如王开岭在《精神明亮的人》中所写,欣赏一轮初生的红日静静地听一场冷雨,都足以丰富精神世界,大可不必长途跋涉跑去雪山。毕竟,真正的风景,要在心中品味,而不是微博下的“赞”数可以衡量的。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一同走在街上。”一同看看真正的风景。
法国作家让·季奥诺塑造了一个著名的形象。那是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形单影只又不见人烟,独自生活在偏僻的山区中。两次世界大战都没能惊扰他的宁静,他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植树,种下的每棵树都是他的亲人。牧羊人用了几十年的光阴终于证明了孤独可以使人感到幸福,那种逃脱的幸福是城市难以企及的。
索尔仁尼琴在《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中描绘了舒霍夫在集中营面对月亮的想象。每个月都是新月亮,上帝把旧月亮揉碎成了星星。在想象的自由中,他完成了“逃离”,逃离了灰暗的此处,到达了月光轻盈的彼处,这并非雪峰旅游可以达到的,而是“乘物以游心”,关键在“游心”。
汪曾祺在《淡淡秋光》中写自己儿时每到秋天总要收一捧梧桐叶柄在包里,说“这是对时序的感情”。对时序的感情,对自然的眷恋,这其中蕴含的是真正的美,成长的是完整的“人”
多年前的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预测了人被电视囚禁的未来,近乎一语成谶。
卢梭说过:“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生活在枷索之中。”登上雪峰的企业高管“逃离都市”的计划成功了吗?也许他们的心依旧被现代文明的枷索所束缚。
当然,投身于自然获得的逃离对现代人来说只能是暂时的。才女林徽因说过:“真正的宁静,是在内心修篱种菊”。是啊,不管时代的潮流多么疯狂,人心多么浮躁,我们始终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主宰。
想起昆德拉《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里的主人公的结局,萨比娜那样的流浪,托马斯与特蕾莎那样的牧歌,逃离了前半生诸多纷扰,静静地走向最后的终点,来一次彻底的逃离。我想,在灵魂挣脱肉体终获自由时,上帝自会给一个答案。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奔跑,哪怕道路有无尽头。
陶渊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归隐山林,过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这种隐只能称作“小隐”,更像是不敢面对现实的躲藏。古人云“大隐隐于市”。我更欣赏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只有一个身处于世俗,却拥有淡定心境的人,才是真正的逃离城市。
- 相关推荐
【高考作文材料的运用】相关文章:
中考语文材料作文素材及运用01-08
作文练成记之运用材料08-21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材料作文的立意方法06-09
材料作文与多元思辨何以成为高考作文主流08-21
2016高考作文素材:腊八粥的材料08-25
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高考作文06-09
全国甲卷《红楼梦》的材料高考作文06-09
2022全国甲卷《红楼梦》材料高考作文06-09
高考作文指导:材料作文不跑堂的四项原则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