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解读

2024-06-11 高考作文真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解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文题目】

  (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河南)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解读一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此题的设计体现了教考衔接的出题意图,对标统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四单元的“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人工智能是整个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为了解决时代的问题而出现的。“问题”的出现往往是人们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在当下难以解决困境,呈现为人的存在与外界的存在处于不平衡的关系的状态。

  从刀耕火种到青铜时代,从电气时代到蒸汽时代,从互联网时代到人工智能的飞跃,科学技术的进步解决的是历史上人类面临的一场场难题,赋予了人类命运的一次次转折性飞跃。

  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时空,人类面临的问题当然是不可计数的。但是,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上储备了一个又一个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相对来说,人类的问题变少了。而在更绝对的衡量尺度上,人类的问题,没有因为科技的发展而变少,因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伴生性问题随处可见。

  此外,一个基础性的问题的解决,更复杂深入的问题可能接踵而来;一系列的共性的问题被发现攻克,更独特个别的难题可能浮出水面。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人类该如何应对,这其中需要考生仔细思考,给出更辩证智慧的回答。

  解读二

  本题材料由两句话组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这句话,聚焦于在科技发展应用的背景下“遇事不决问搜索”这一人人皆知且时时为之的常见现象;而“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则把话题导入“答案与问题”这一对核心概念。材料以问句作结,结合引导语“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知,本题并不局限于要考生就问题本身回答“是”与“否”,而重在考生的“联想和思考”上。题面文字简洁,指向明确,审题并没有难度;话题发人深省,意蕴丰富,给写作留下了充分的思考空间。本题具有较强的思辨性,考生可以思考的维度很多:比如问题的“多与少”,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人类还在不断思考,伴随着旧问题的解决,新问题会不断产生,推动人类不断迈上新台阶。又如问题的“浅与深”,最容易借助互联网和人工智能迅速得到答案的,往往是知识性的问题,而更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复杂性问题、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却很难直接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找到答案。“浅问题”的迅速解决会助推人类更好地向“深问题”探寻。再如问题的“得与失”,当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人类是否会变得习惯于让机器代替思考?缺少了知识的积累过程和难题的探索过程,人们是否会越来越丧失提问的能力?表面的“问题”少了,但深层的“问题”是否会更严重?

  本题立足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考生可以就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对某个现象进行深度揭示,甚至也可以从更为乐观积极的角度去畅想未来科技的发展。一篇回应时代之问的议论文、一篇感悟独具的记叙文、一篇情真意切的抒情文,都是本题的合适表达。

  【写作指导】

  行文时,可选择议论文文体,并在作文中展现自己辩证的思考。可以围绕我们如何对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来展开(如用更理性的思维,用更包容开放的方式),体现出自己的创新思维;也可以在文中畅享未来科技的发展,提出社会发展的建议等等。

  不可否认,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信息茧房”“娱乐至死”等伴生问题随处可见,使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艺术品成为了“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人文光环不再。人们似乎沉溺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失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用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写出“问题”表征出的第一层面内涵。

  拨开这些表层问题,考生还可以更进一步深入思考,即问题的价值和意义。例如,与伴生问题相比,信息技术的出现实则帮助人们解决了更棘手难解的问题,它能够帮助我们站在更高一层去探索未知,不断扩大已知。这些更深入的问题的出现,使人类智慧能够达到先前未能达到的更高层次,让科技、医疗、教育、文化等等,都能焕发出发展活力。以此,写出“问题”表征出的第二层面内涵。

  【优秀范文】

  在互联网网罗天下事和人工智能张开怀抱的时代,我们手指轻触即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似乎无所不知,可是身处信息茧房,当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巨浪,你难免也会有迷惘的时刻吧?网络冲浪之后也会有“我在哪里“的刹那恍惚吧?当手捧着人工智能的画作与文字,这种似曾相识又会令我们困扰,缺少的个性与感动又该去何处寻找?我们本以为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实则不然。我们如问题制造机一般时常是为解决一个问题而又给自己制造出更多的问题,为避免如此窘境,脱敏是良策。

  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海量信息,我们要心有定海神针,睁开火眼金睛将其看个真切。

  “狂犬病毒潜伏期有十几年”“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食用盐不再安全”这些并不科学的“科学小知识”在网络飞速传播,害人匪浅,观其背后,实则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乞丐大笔一挥骗取公众点击率。舆情几度反转,真相迂回曲折。当公众为小学生家长伪造教师体罚致吐血事件义愤填膺之时,当万人为清华学姐谎称被骚扰事件义愤难平之时,没有人想过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被舆论裹挟成浪潮群起而攻之,真相大白后一哄而散,我们可以是不良信息的受害者,但又何尝不是为网络暴力造势的肇事者?公众情绪的吞噬之下,我们在一步步失去自己的理性与判断力,走向盲从的深渊,令人唏嘘!网络信息千千万,面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网络世界,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当下,我们必须学会“让子弹飞一会儿”,“用理智克服极端,让发声基于判断”,心有定海神针,看清事实真相后再尽情遨游。

  面对大数据精准推送的“营养快线”,我们要警惕“娱乐至死”。

  我们须建立一份自己的营养清单,能提升品味、助力精神成长的才是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越刷越有的短视频当然可以让我们心潮澎湃,游戏大咖火力全开让我们心向往之,热梗段子让我们乐此不疲。当我们沉醉其中,不知今夕何夕时,关掉手机电脑回归真实世界,只觉大梦一场空,梦醒时分,惊觉今日份作业开了天窗,明天的工作计划还未拟写……可曾回想,我们已经有多久未曾精读过一本好书,没有投入地和亲人朋友来一场促膝谈心,说好的“特种兵旅游”为何一直不能成行?网络如海,我们要避过诱人的海妖,去寻找那些助力我们精神成长的资源,在“都靓的1001页”的陪伴下徜徉诗海,与蒋勋的“说红楼”一同沉浸式品味精粹。

  面对“人工智能”的“短平快”,我们看着手中的笔自不必生出“我要这铁棒有何用”的无奈,只要智慧犹存,创新力还在,怕它何来?

  在我们奋笔疾书时,想必AI不到一分钟已经有一篇关于本次作文题目的大作问世,但是人工智能能写出四大名著吗?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创新吗?它终究无法取代我们人类的情感、创造力,在深陷人工智能红利时要警惕“降智”的风险。当机器为我们做决策时,正是我们的大脑享受舒适区而自觉萎缩的危险时刻。我们的大脑不做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结果却成了机器的附庸,岂不滑天下之大稽?手捧AI的画作与“精美”文字时,请无须唏嘘,这只是科技的力量,然而科技终究是人类创造、推动的,它注定为人类服务,但绝不应反噬人类!

  我们无须在“信息茧房”中乐不思蜀,亦无须在“信息巨浪”面前手足无措,更不能在“AI快递陷阱”前不可自拔,不要做科技的废物”,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相关推荐

【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题目解读】相关文章:

2014新课标I全国卷高考作文题目04-22

2024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精选30篇)05-21

2024新课标I卷高考优秀作文(精选11篇)06-07

2024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精选11篇)06-07

高考作文新课标卷I:勇辄行者无疆08-21

2024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精选38篇)06-09

2024年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精选31篇)06-09

2024新课标I卷高考满分作文(精选11篇)06-07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语文作文(精选25篇)05-21

2024年广东新课标I卷高考作文(精选10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