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1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1
得失是过程,君子方“不器”
仲尼曾言“君子不器”,器是工具,而人非工具,亦非手段。对待得与失的态度,其背后正是生命态度、社会理想。视得失为终点,是功利的工具化思维;视得失为起点,是宿命论思维;视得失为过程,重在体验生命,方是逍遥之道,人文体认。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得与失便成人生终极目的,生命反而成了成本与效益产出的工具。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早已在《经济与社会》提出“工具理性”,现代社会主体总是试图实现理性追求、特定目标,指向功利色彩,“器物之用”的思维蔓延向人类价值和心灵之域,破坏生命完整性,故而得到即终结,遑论真善美。故而有世界大战、恐怖主义、生态危机之恶果。斯蒂格勒提出“技术哲学”思想,技术逻辑和工具化思维日益扩张,感性体验日益丧失;文化工业侵蚀心灵审美、人文精神,人们只思考得与失,不深思生命过程、生命意义。
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把起点视为得失,得失便成人生的宿命,人生的起点不是价值、亦非道德,更非审美。命运赋予史铁生残废的双腿,最初史铁生只将双腿的得失视为起点,后来史铁生视地坛的荒芜不衰败,母亲的寸草春晖,深刻的哲思为人生的新起点,最终夕阳失去苍凉残照,亦会得到朝阳散步烈烈朝晖。正如存在主义发现了人“自为的存在”,相对于本质先于存在的物,人具有自由选择的属性,人可视得失为起点,何不选择视得失为过程,而视价值、道德、美为起点呢?
故而,应把得与失视为过程,人生便不再捆绑在得失的绳索上,而是直面生命,体验生命过程,不汲汲于得失,不戚戚于荣辱,人生便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拥有广阔天地,可如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可如佛家所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得失不起停留心和分别心,没有痛苦桎梏;甚至可如当年报考北大考古专业的状元钟芳蓉,活出理想主义态度、赤子之心情怀,仰望星空,看星辉斑斓。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柏格森提出生命绵延堆叠,反复缠绕,心灵世界弥漫着非规则性和非条理性。把得与失视为过程,而不是起点、终点,生命便不再陷入功利、宿命的大海中。
得失是过程,君子方“不器”。视得失为过程,重在体验生命,方是逍遥之道,人文体认。
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2
路过得失且自在
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世界更忙碌。我们比往常跑得更快、看得更远、走得更急,效率和力量的增扩也搅扰了生命的静气,拓宽了欲念的边界。“人人皆可网红”“出名要趁早”的信息疯狂时代,我们能得到的在成倍增加,想得到的更是呈几何式暴涨;另一方面,我们也越来越怕失去,怕得不到。殊不知,人生之得失不在一时,得失也不该是我们纵论人生成败的起点和终点。
得失,终究只是过程,生命之价值绝不由此而立。
尽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并非人人能至,但“塞翁失马”的警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经验也总该让我们放开眼光,穿越“得失”交叠的迷雾,明白其相伴人生全程而不可以一时一处论之。人生的不确定性让得失成败互相转化而莫名其妙,若吾辈青年全凭此看待人生,势必陷入虚空无聊而不自知。
人生路上,路过得失,静气须自在。不把得失看成起点,也不把得失看成终点,我们才能拥有“静气”。如此,面对人生之风雨,自然便会有“吟啸且徐行”的东坡气度;踏上坎坷昏晦之路途,才有洞见希望之光的深邃。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生被时间磨洗得越久,便越该懂得:舍得便是得。
人生天地,取舍间,必有得失。得和失从来都是一种权衡和考量。
个人得失不计,家国情怀方立。回望风云激荡的百年党史,那无数枪口屠刀下凛然无惧的革命烈士、铁马冰河硝烟战火里辗转的英雄、于雪山草地跋涉而舍生忘死的.战士,哪个计较过个人得失?他们崇高伟岸的精神群像有着洞穿黑暗的眼眸,他们不计得失,不顾利害,以人生践行家国担当,成就了国之伟业,也铸就了民族之魂!
当然,我们谈淡然得失、不计得失,也绝不是在矮化个人价值,而是在探寻人生幸福的密码。说到底,得失是过程,是不停轮转的风景。我们若只把个人所得当成是唯一价值追求,便难免落入叔本华的“钟摆”效应,永远在痛苦和满足之间来来回回。人生须获得超越一般功利得失之上的动力,方能目及浩瀚、心怀广宇,超脱俗世价值的束缚,于困境中获自在。
孔夫子“知其不可而为之”,邓稼先甘守大漠廿八载,袁隆平生活简朴于稻田间躬耕一生;他们都将生命植入大地河山,得失不困,乃成其大!
心向家国,得失自在!
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3
通透
忽然想到史铁生,21岁就被轮椅禁锢终生,47岁患上尿毒症。如果上天能给他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他会拿健康换一个作家的名头吗?这种选择和交换未免残忍而无聊。年轻插队时,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瘫痪苦闷时,有《我与地坛》;中年患病时,有《病隙碎笔》。史铁生告诉我们,既然人是被抛到世界的存在,那么患得患失无益。他的得与失都在那儿——迎难而上,随遇而安——这样的人才能成事。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得与失的存在,以免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也没清高到视而不见翘起尾巴上了天。得与失仿佛是个回环,周而复始。疯子梵高的《向日葵》,失聪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精神分裂者约翰·纳什的“博弈论”……得与失又是一对阴阳鱼——一来俱来,一亡俱亡。既然没得选,不如即日启程。
忽然想到孔子,17岁母亡,73岁梦断周公。晚年的.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大概是感慨。子贡就问为什么,孔子说:“不埋怨天,不责备人,下学人事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大概只有天吧!”孔子的通达常常与落寞为伴:无所得,也无所失。相传庄子在山中行走,见树大无用而久活,鹅儿善鸣而被杀,于是感叹:“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此间,孔庄合流,得失俱忘。人生顺逆无常,能泰然处之——这样的人才能成友。
无可无不可,奈何奈若何?人就活在得失之间。徐志摩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人生如逆旅,世事纷扰紫陌红尘,一路走来对待得失的心态或有不同。青年积极进取,将以有为;中年则浮沉若梦,顾后瞻前;老者冲淡平和,报本守一。
忽然想到孙行者,因石而生,因石而败,得失也只是个过程。“法因缘起,相由心生”。一念起,得与失可以做攀登的平台,供喘息和蓄力;一念灭,得与失可以是修炼的门径。美猴王以得花果山起,以压五指山终;中间求师学艺为的是自由与长生,可是他竟失去了自由。孙行者因金箍棒横扫妖魔,也因紧箍咒收束野性,中间历经磨难为的是自救与解脱,可是他也救了众生。这样的行者能立地成佛,这样的志士也能杀身成仁。
我们不是佛徒,人生也不是线段。得与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有无限可能,在哪里都可以开始。因缘际会,我们会碰到许多人,做着许多事。积极有为,坦然面对,如孔子,如庄周,如史铁生。
不患得,不患失,能成事,能相处,能成仁。
无起点,无终点,在路上,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4
此心安处是吾乡
海明威说过,“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自古人生多磨难,不如意事常八九,得失总在刹那间。放下得失,关注内心,“此心安处是吾乡”,相信世界为你关上了一扇门的时候,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1000年前的苏轼,一生跌宕起伏,经常身陷漩涡,不停被放逐贬走四方,但他不管身居何处,均能安之若泰,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苏堤;放逐海南,他办学堂,介学风……这种不计较得失、豪放豁达的心态,也成就了他清雄绝世的文风,他留下的诗词歌赋和实事工程一样,千百年来一直为百姓所称颂,脍炙人口,流芳百世!
苏轼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哪有成与败,得与失?“此心安处是吾乡”,时刻坚守内心对真理的执着与对民生的关怀,放下个人的荣华富贵和眼前得失,才是最大的“得”。
19世纪横扫欧洲的拿破仑,一生叱诧风云,但他却坦言,“我这一生从未有过一天快乐的日子,我从未寻得真正的归宿。”在世人眼里无比风光的欧洲“皇帝”,内心却是不尽的寂寞和荒凉。究其原因,单纯地追求霸权和个人英雄主义,让他脱离了人民,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种狭隘的世界观,使得拿破仑的精神家园是不完整的,也是支离破碎的,因此他从未从真正意义上找到过可以安放心灵的家园。离开了土壤的拿破仑,虽然看似风光辉煌、不可一世,得到了许多,实则他丢失了人生最珍贵的东西。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不同的人对待得失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他存在的人生价值。尤其在在物质丰富、奋斗当道的今天,有一种不和谐的存在,那就是“佛系”青年和啃老族的出现。他们安然躺在父辈的奋斗成果中享乐挥霍,看似令人羡慕,实则无比可怜。失却了精神世界,丢失了理想信念,失去了追求的方向,也就没有了奋斗的快乐,他们找不到魂牵梦萦心灵的故乡,到哪都是流浪。这样的“得”又有何意义?
所有的“得”与“失”都是相对而言的。考量“得失”最重要的尺度就是是否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是为了人类的进步,人民的幸福而付出,那么这种“失”,其实就是最大的“得”。
袁隆平远离家乡,扎根稻田,一生奉献给土地,用千百次失败的实验,让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撑起了禾下乘凉和让天下人吃饱饭的梦想。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组织研制“两弹一星”,为的是祖国的强盛,让中华民族不再受制于人。他们何尝没有想到安稳的生活,含饴弄孙,安享幸福?可他们把个人的幸福与民族、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为了大“家”,可以不计小“家”。谁又能说这样的“失”,不就是最大的“得”吗?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生何必计得失,此心安处是吾乡!
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5
漫看得失,前路有光
有人说,得失可化作经验成为下一次的起点;有人说,得失是人生末尾必将面临的终点。我翻开书,一字一顿地读:“一条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风一半,却引来海鸥两三。”
于是提笔写下:得与失就是存在与成长的过程,漫看得失,脚踏实地,而前路有光。
“眼看他高楼起,想见他高楼塌……”水银灯泄,戏腔凄凉。何为得?何为失?得失幸厄,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尼采论述日神和酒神的文字极其精妙:“如果人生是场喜剧,那便要恣意潇洒地演这部喜剧,不要埋没了喜剧的璀璨与辉煌;而若人生是场悲剧,也要有声有色地参演这部悲剧,不可失去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如酒神的浪漫恣意。”其实,人生本就是喜剧与悲剧相结合的一场大戏。穿过纪德口中“人生的窄门”,便“自有公平与正义的冠冕为我留存”;走出对于得失的琐碎哀怨,方可“拥抱荒漠之外的恒星。”
丹青之妙,在于花敛容、日藏光、月遮羞;霞光之美,在于朝霞之辉煌和晚霞之绚丽无法共存。川端康成夜半失眠,却看到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梭罗垂钓于瓦尔登湖,方可砍下一段青青的山核桃木做楔子。离开耶鲁殿堂的秦玥飞,得到的是黑土麦田的广阔蓝天;躬耕于金黄稻田中的袁老,又何尝不满足于丰衣足食的盛世景象?
既怀殒身之志,则必要面对前方路阻且长;可若不是天命赫赫,怎可生出坚强与希望?人生吊诡之处正在于此,一路得到,一路失去,得失互为所倚不断变化,不变的是我们一直走在路上。奋斗的路,发展的路,实现梦想的路……脚下步履不歇,回首仍有脚印,前路纵有坎坷,未尝不是光明。
“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枯荣有数,得失难量。”许多人面对《浮生六记》中的这句话想必要惭愧了,因为他们眼中的得失,无非名利二字了了。利己主义的沼泽中,一只只蝜蝂小虫挣扎不已,见利而不见害恰如鱼见食而不见钩。然而高处总有一些伟大的身影提醒我们:乱世纷纭,应立清明之心;乱花迷眼,掸衣故有清辉。且将得失视为过程,稳步前行。得,不恐惧其失去;失,便也藏有希望。
哈姆雷特问霍拉沃:“我是幸还是不幸?”霍拉沃机警:“一切均在心牢笼中自我抗争,平静乃容,那前路便有光。”
幸与不幸,不恐不惧,漫看得失,切莫在意,永葆清醒,永葆希冀,那便如霍拉沃所言:“前路,便有光。”
漫看得失,而前路有光。
【2021年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